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0200530133749)
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fc73de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a.png)
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这听起来挺复杂的,但其实啊,我们可以把它拆得简单点,像剥香蕉皮一样。
想想吧,运动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舞蹈,而物质呢,就是舞池中的每一个人。
没有舞者,舞池就空荡荡的;而没有舞池,舞者也没地方去舞。
这种关系就好比一对老夫老妻,谁都离不开谁。
先说说运动。
大家想象一下,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床上,刚醒来的你,想不想来个早晨拉伸?这时候,身体一动,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呼,感觉真是神清气爽。
运动不光是锻炼身体,更是一种心灵的放松。
跑步的时候,脑海中一片空白,世界只剩下你和风。
每一步都在跟地面说:“嘿,我在这里!”运动让人心情愉悦,让生活变得更有味道,简直是生活的调味品。
再来聊聊物质。
生活中,咱们见过那么多五花八门的东西,从桌上的咖啡杯到街角的小摊。
每一件物品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比如说,你的老旧运动鞋,虽然有点磨损,但它陪着你跑过多少个晨跑,流过多少汗,简直就是你奋斗的见证。
物质不仅仅是冰冷的物体,更是承载着情感的载体。
每当你穿上那双鞋,就像是穿上了过去的回忆,充满了故事。
运动与物质的结合就像两位好朋友一起冒险。
没有运动,物质就像沙漠中的孤舟;没有物质,运动则失去了支撑和意义。
试想一下,一个整天坐在沙发上只知道追剧的人,生活会多么无趣!而运动员们呢,身体的每一次扭动,每一次冲刺,都在和物质进行着一场美妙的互动。
肌肉的力量与物体的重量相互较量,真正是精彩纷呈。
我们也会遇到运动带来的挑战。
比如,想要在健身房里提升自己,哎呀,举起那根重杠铃可真是个考验。
不过,正是这种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运动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试炼,像是人生中的各种坎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时候,物质就是我们的助力,提供能量,给我们加油。
就好比喝一口清凉的水,立刻觉得满血复活。
生活中,运动和物质的结合还体现在我们日常的选择上。
每当你去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品,你是否会想,怎样吃得更健康,怎样运动得更有效?选择健康的食物,不仅能为运动提供支持,更让身体状态达到最佳。
简述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简述运动与物质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a60cfe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5.png)
简述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是哲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
从古代到现代,众多哲学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问题。
一、物质和运动的概念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指占据空间并具有质量和能量的实体。
它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各种形态。
在哲学中,物质被视为客观存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2.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位置或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它可以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方面的变化。
在哲学中,运动被视为物质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二、古代哲学对运动与物质关系的看法1. 古希腊哲学在古希腊哲学中,一些著名哲学家如赫拉克利特、帕门尼德斯等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即“一切流动”。
而柏拉图则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个领域:物质世界和理念世界。
物质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理念世界则是永恒不变的。
2. 古印度哲学在古印度哲学中,运动被视为宇宙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
例如《吠陀经》中就有“一切都在运动”这样的论述。
此外,印度教、佛教等宗教也强调了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近代哲学对运动与物质关系的看法1. 伽利略和牛顿力学伽利略和牛顿力学将运动视为物体状态变化的基本形式,并提出了惯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重要理论。
这些理论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也对哲学关于运动与物质关系的看法产生了影响。
2. 黑格尔哲学黑格尔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两个方面。
他认为,在绝对精神中存在着一个“逻辑”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物质和运动的发展,是宇宙存在和发展的本质。
3.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本形式,运动则是物质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它强调了物质和运动之间内在的辩证关系,认为物质和运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四、结论综上所述,运动与物质是密不可分的。
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哲学,人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4.2.2运动是有规律的
![4.2.2运动是有规律的](https://img.taocdn.com/s3/m/5aa63f1e10a6f524ccbf8557.png)
自然界的运动有规律
• 社会发展历程
人类社会运动有规律
• 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人的思维遵循其固有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 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 律。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小结: 小结:
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本质的、
客观的,自身具有的, 客观的,自身具有的, 非外部力量强加 非主观臆造的 非上帝创造
非偶然的或 不确定的
判断:下列哪是规律 判断 下列哪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喜鹊叫喜, 2、新陈代谢 3、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慧星、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特点) (二)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和普遍性P33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客观性 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消灭。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 2、普遍性 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 遵循其固 有的规律。 有的规律
• “永动机”能被制造出 永动机” 蔬菜大棚里, 蔬菜大棚里,冬天 来吗? 来吗?焦耳的成功给了 也是绿油油的一片。 也是绿油油的一片。 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什么启示?P33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 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暂时的和相对的; 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含义及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d9d0d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0.png)
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征。
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形式,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通过化学反应或核反应可以发生转化。
运动是物质在空间中位置和状态的变化。
它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运动可以分为宏观运动和微观运动两个层面。
宏观运动是指肉眼可见的物体的移动和变化,如行走、旋转等;微观运动是指微粒子(如原子、分子)之间的振动、碰撞等微小尺度上的运动。
物质和运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首先,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没有物质的存在,就没有运动的进行。
物质通过运动来表现出各种性质和行为。
其次,运动影响着物质的状态和性质。
物质的状态(如固态、液态、气态)以及物质的性质(如热导性、电导性)都受到运动的影响。
运动还可以促使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如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
总之,物质和运动是宇宙中不可分割的存在。
物质提供了实体基础,而运动则展现了物质的特性和行为。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基础。
1。
2024年高中政治物质与运动的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中政治物质与运动的知识点总结(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d1d44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9.png)
2024年高中政治物质与运动的知识点总结一、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其各个物体的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抽象出来的客观存在的对象。
2. 运动的概念:物质的本质是永恒发展的,所有物质都具有运动,并且物质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
3.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是通过运动展开和发展的,同时物质的运动也促进着物质的发展。
物质的发展是通过运动的转化和相互作用实现的。
二、物质与运动的基本特点1. 普遍性:物质存在于宇宙的各个角落,各种各样的物质都具有物质性。
2. 运动性:物质的运动是其最本质的特点,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3. 连续性:物质的运动是连续不断的过程,没有间断和中断。
4. 有限性:物质的运动是有限的,具有一定的起点和终点,是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三、物质与运动的形式1.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运动,如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
2. 热运动: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以随机的速度进行热运动,形成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3. 光运动: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极高的速度在空间中传播,具有波长和频率的特点。
4. 电运动:电是由带电粒子的运动形成的,具有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特性。
5. 声运动:声音是物质振动传播的结果,具有频率、振幅和声速等特点。
四、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与运动的理论观点1.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和产物。
2. 运动是物质的本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
3.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规律是客观存在和客观认识的基础。
4. 物质的发展是通过运动的转化和相互作用实现的,运动是物质发展的源泉。
五、物质与运动的历史观1. 辩证唯物史观:物质是世界的根本,物质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历史变革是物质运动发展的结果。
2. 唯物史观: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生活是物质生产关系和物质生活方式的总和。
3. 唯心史观:意识决定物质,历史变革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改变所引起的。
2.1物质运动
![2.1物质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8d7b728ad0d233d4b14e69f7.png)
止的关 系
面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 联系: 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
事物是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统一
一战期间一个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 极不寻常的事件:根据报载,在帝国主义 之间的第一次大战的时候,一个法国飞行 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件。这个飞行 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 一个什么小玩意儿在游动着。飞行员以为 这是一只什么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 了过来。现在请你想一想这位飞行员的惊 诧吧,他发现他抓到的是……一颗德国子 弹!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样的错误?
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
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1)、静止的两种 情形
性
质-基本不变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
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 (2)运 区别: 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动和静 静止是事物的空间位置、某一方
我们通过抽象思维 (或分析)得出了
商品价格时涨时落
买卖双方讨价还价
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商 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 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即价值规律)
现
象
规
律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现象
区 多变易逝
规律(本质联系)
相对平静稳定 隐藏于现象之中 抽象思维把握
别 联
系
浮现在事物表面
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拔苗助长的结果如何?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守株待兔
3、苹果落地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简述运动的含义以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简述运动的含义以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3f89ae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e.png)
简述运动的含义以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或固有属y性,它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事物的一切形式变化和过程。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离的。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和物质本身一样,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事物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本质条件。
没有相对静止,就没有多样化的物质世界。
但是任何静止都只是相对的,只有对特定的运动形式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相对静止是事物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暂时的。
一切事物永远都在运动之中,绝对静止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物质运动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一切运动都和某种位置变动相联系,但运动不能归结为位置移动或机械运动。
运动着的物体的性质是从运动的形式得出来的,物质本身的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种类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认识。
物质运动从低级的简单的运动形式发展到高级的复杂的形式。
物质运动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包括思维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中转化。
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因互相联系表现出内在统一性,又因有各自特点和规律显现着区别性和多样性。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具有多种特性,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能分离的观念。
马克思
![马克思](https://img.taocdn.com/s3/m/b3e9a8380912a21614792996.png)
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案要点:(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
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
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
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时空:物质是绝对的,不断的运动着,而相对静止的,所以说物质一直在运动着,不管它是否属于我们眼中的“静物”物质运动不随时空的转变而转变,还是那句话,物质是绝对运动的,不随任何东西而改变怎样理解商品的两因素?商品的两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的关系怎样?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是这两个因素的统一体。
但是,作为商品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价值。
人们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来看的,它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支出的劳动。
作用:从劳动的角度看,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体现的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一般形态来看的,它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态以后人们无差别的一般劳动的支出,即在生产商品时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作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因此,价值实体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别的一般劳动,即抽象劳动。
简述运动的含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简述运动的含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c262f6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4.png)
简述运动的含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 运动是啥呢?简单来说,运动就是世间万物的一种存在状态。
就像咱们人啊,每天从家里走到学校或者单位,这就是一种运动。
你能想象自己像个雕塑一样永远不动吗?那多无聊啊,而且根本不可能嘛。
2. 物质啊,和运动那可是分不开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这就好比汽车是主体,它得跑起来才有意义。
你见过停在那儿永远不开的汽车能叫汽车吗?它就是一堆铁疙瘩。
物质要是不运动,就像那汽车不开动,也就失去了好多活力。
3.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我觉得这就像鸟儿天生就会飞一样自然。
物质天生就得运动。
你看那河流里的水,它要是不流动,那就成死水了,臭烘烘的,多恶心。
所以说物质必须运动,这是天性啊。
4. 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就说咱家里的家具吧,看起来好像是静止的,其实啊,它的分子一直在动呢。
要是分子都不动了,那家具可能就不存在了,变成一堆奇怪的东西了。
这就像人要是不喘气、血液不流动,那就完了,你说吓人不吓人?5.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我和朋友讨论这个的时候,朋友说那风呢,风看起来很虚啊。
我就告诉他,风也是物质的运动啊,空气就是物质,空气流动就成风了。
就像你放风筝,要是没有空气这个物质在动,风筝怎么可能飞起来呢?6.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这就好比一场演出,演员是物质,演出就是运动。
没有演员,哪来的演出呢?我看那些科幻电影里演到没有实体的运动,我就想那都是瞎编的。
在现实里,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这是真理。
7.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就像鱼在水里游,鱼要是不在水里游来游去,那它还叫鱼吗?它的生命就在于游动啊。
物质也是这样,通过运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曾经见过一只被困在小水坑里的鱼,它拼命地动,那就是它求生的本能,也是它存在的方式。
8. 从宏观到微观,物质都在运动。
你看宇宙里的星球,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一刻不停。
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在运转。
再看看微观的原子,电子在原子核周围跑来跑去,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
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
![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7ff982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c.png)
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
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物质是指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有属性或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简要的说运动就是指变化。
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坚持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要反对否认物质是运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反对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的唯心主义的观点。
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载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1,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载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无条
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
1。
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32ca4c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9.png)
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是宇宙中最为基本的实体,它们之间存在着极其重要的辩证关系,有史以来,这种辩证关系一直受到哲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此外,这一辩证关系也成为了物理学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基础。
物质和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宇宙中互相转换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具有相互联系的关系,当物质发生变化时,它的运动也会随之改变。
在物理学中,物质是定义为带有不同特性的物质组成,而运动则是指物体在物理空间中的运动,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物质的变化带来的运动的变化。
如物质的状态在变化时,它的运动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水分子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水汽,此时,水分子的运动也在发生变化,从均匀分布的液态,变成不断蒸发的气态。
这就是物质、运动之间辩证关系的一个具体过程。
此外,宇宙中的其他自然现象也是物质、运动辩证关系的体现。
例如,物体在太空中的移动也是一种物质、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
例如,太空中的卫星在受到来自其它物质的作用力(如重力、空气压力)的影响后,这种力会对其运动的轨迹造成影响,从而对物质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
物质和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以在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得以体现。
市场经济中,物质的需求和供给相互关联,它们之间具有辩证关系,例如,物质的需求上升时,市场中的价格会上涨,而当物质供给充足,价格又会相应降低。
这里也是物质与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物质的供求变化带来的价格变动,最终又影响到物质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从以上示例可以看出,物质和运动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辩证关系。
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发生变化相互影响。
物质和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整个宇宙中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理论的基础,也是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话题。
只有深入理解物质和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的掌握宇宙的运行规律,使我们今后的研究能够获得更多的发现和进展。
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2bb14aaaa00b52acfc7cae7.png)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答: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①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各种运动形式的承担者都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大题)答: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又称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如下: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3、意识具有指导人们的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对物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实现,还要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片面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要把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严肃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热情结合起来,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急于求成;又要发扬大胆创新精神,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