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公开课教学内容
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教案主题: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目标:1. 了解晚清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和影响。
3. 培养思辨能力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强调晚清末年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为戊戌变法事件的发生提供背景。
2.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戊戌变法的视频片段或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晚清戊戌变法的原因和背景: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和列强的压力。
2. 介绍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废除科举制度、新设西学,实行变法措施等。
3. 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改变了传统封建制度、开启了近代化的起点、激起了保守势力的反抗。
三、讨论与互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戊戌变法是否成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理由支持。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或提问。
四、拓展与延伸(1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推荐一些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文献或学术文章,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该事件。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历史的长远影响,并鼓励他们探索更多的相关信息。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和影响。
2. 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要善于提问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醒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独立学习和思考。
教学资源:1. 戊戌变法相关的视频片段或图片素材。
2. 教材中关于晚清戊戌变法的相关章节。
3. 相关历史文献或学术文章。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参与情况和质量。
2. 学生对戊戌变法核心内容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堂互动表现。
4. 学生相关阅读或研究的深度和成果。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1.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2. 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学会分析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后果。
三、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2. 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理解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后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学习:讲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后果,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4. 小结:回顾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帮助学生总结和理解。
五、作业:
1. 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的小议论文,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并能够分析其内容和影响。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结,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节课应继续深入讲解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后果,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教案主题: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和影响;2.掌握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3.能够分析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因素。
二、教学内容:1.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a.晚清国家危机和社会动荡的背景;b.列强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影响;c.科举制度和官僚体制的弊端;d.维新思潮的兴起。
2.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a.政治改革:设立西太后和光绪皇帝的临时议政府,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度;b.经济改革:推行洋务运动和工商业发展,建设工厂和铁路等;c.教育改革:创办新学堂,倡导新式教育;d.军事改革:建立新式的陆军和海军;e.法律改革:颁布新的法典和法规。
3.主要人物介绍a.康有为:《大同书》的作者和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b.梁启超: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积极推动现代化改革;c.张之洞:曾任两江总督,推动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推广;d.李鸿章:两江总督,推行洋务运动和外交斡旋。
4.戊戌变法的成功与失败因素a.成功因素:维新思潮的强烈和舆论的推动,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推广;b.失败因素:保守势力的强大和光绪皇帝的犹豫和动摇,外国列强的干预和反对。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讲述,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容;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变法运动的成功与失败因素进行讨论,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3.小组活动法: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研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和发表演讲。
四、教学资源:1.教材:历史课本;2.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理解和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的小论文。
六、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相关历史遗迹和博物馆;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戊戌变法 教案(二)
戊戌变法教案(二)教案主题: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目的和影响,并能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目的和影响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课件、教学参考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戊戌变法的背景知识。
2. 提问:请问戊戌变法是哪位清朝皇帝发起的?目的是什么?步骤二:讲解(30分钟)1. 上角色:教师扮演清朝的光绪皇帝,通过PPT展示光绪皇帝继位后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
2. 介绍戊戌变法的内容:通过PPT呈现戊戌变法的目标和措施,并解释其背后的意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步骤三:总结(10分钟)1. 学生发言:请学生分享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2. 总结戊戌变法的目的和影响。
第二课时:步骤一:复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步骤二: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从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发言:请学生分享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步骤三: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请学生回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让他们总结出主要原因。
2. 教师进行总结,并解释戊戌变法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可以选择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讨论戊戌变法的成功可能性并列举理由。
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
2. 学生发言表达。
3. 课后作业:以戊戌变法为例,写一篇文章分析中国历史上改革的难度和原因。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戊戌变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晚清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理解民族危机加深的社会根源。
2.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过程、改革措施及其影响,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与分析能力。
3.认识到《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理解其对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解放等方面的贡献。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5.课堂小结,巩固提升
-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戊戌变法》的知识点和启示,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巩固所学,提升认知。
6.课后拓展,延伸学习
-推荐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学生应学会尊重历史,尊重改革者,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4.学生应认识到改革事业的艰巨性,培养面对困难、勇于担当的品质。
5.通过学习《戊戌变法》,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曲折,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三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历程,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其深入的改革措施、影响以及改革失败的原因等方面可能仍存在理解不深、认识模糊的问题。
2.练习过程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归纳教学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改革措施、影响及改革成败原因。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和目的,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从而深刻领会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二、教学内容:1.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国内外环境、民族危机、康梁等人的倡导。
2. 戊戌变法的过程:维新派的兴起、光绪帝的支持、变法措施的实施。
3.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守旧势力的反抗、变法派的内部矛盾、光绪帝的失去权力。
4.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启发了民众的思想、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以及其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过程、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戊戌变法中的具体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等相关教材。
2. 参考资料:戊戌变法的相关历史文献、论文、书籍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
2. 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国家危机。
3. 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包括维新派的兴起、光绪帝的支持以及变法措施的实施。
4.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5. 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强调其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6.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看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的掌握程度。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
《戊戌变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3.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戊戌变法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其影响。
2.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原因和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戊戌变法中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5. 总结: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强调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戊戌变法背景、原因和过程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综合评价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资料:包括书籍、论文、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
3. 网络资源:如历史网站、视频资料等,用于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次课: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第二次课: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3. 第三次课:分析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4. 第四次课: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5. 第五次课: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布置作业。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评价能力的发展。
戊戌变法公开课教案
戊戌变法公开课教案八(6)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作;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2、能力方面:(1)通过揭示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思想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历史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继而成为社会改良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演变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必然产物。
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
(3)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4、学法指导方面:(1)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迫害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
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康、梁的维新思想是重点。
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
部编版《戊戌变法》公开课课件1
戌 兴起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2、创办学会和报刊,宣传变法思想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志士们又做了哪些努力?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变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
2)、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公车上书”虽没有成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却将它印发全国,引发了各阶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康梁组织“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戊戌变法过程中,随着一系列变法诏令的颁布,一些地方守旧官僚纷纷反对。
3)、没有自己的军队,袁世凯等人的出卖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了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
性质: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没有自己的军队,袁世凯等人的出卖 结论(作用):通过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为戊戌变法的进行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
裁太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性质:戊戌变法是一次 (A.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康梁组织“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
)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戊戌变法过程中,随着一系列变法诏令 的颁布,一些地方守旧官僚纷纷反对。 变法诏令中对旧官僚影响最大的是( )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戊戌变法》篇1三、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师:1898年1月24日大年初三下午三点,在总理衙门的西花厅,一方是李鸿章,荣禄,一方是康有为,在场的还有翁同龢等人。
荣禄首先发难,讲:“祖宗之法不可变!”康有为立即驳斥道:“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既如此地为外交署,亦非祖宗之法所固有,因时制宜,诚非得已!”双方的辩论,较量主要围绕三个问题面展开的。
1.主要内容生:(在事先准备的基础上由六位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辩论)2.实质与作用师: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分析回答)师:论战的作用有哪些呢?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与认识)师:这场论战说明了什么?反应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论战的实质去思考)生:(思考、讨论回答)师:(谈自己的看法)说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分享政权的愿望,反映出他们有强烈的鲜明的爱国心,正义感。
师:(引导学生回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潮,洋务派的洋务思想)这些思想与维新派的维新思想有什么异同点?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主张、目的、特点、代表的阶级利益等方面思考回答)师:维新派做了大量的准备,特别是思想舆论准备,目的是为了把其政治主张付诸于社会实践,实现社会改良。
而社会改良真能得以实施,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导学生从改良的概念入手进行思考)生:(讨论、思考、简单回答)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皇帝的支持,维新派还要有具体的改良方案和自身组织上的准备。
(按学生的思路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讲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全国人民反对,康有为从广东赶到北京后,再次给皇帝上书(第五书)(打出第五书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变法的紧迫感,重要性。
上书仍未直接到光绪皇帝手中,但其内容痛切,在大小官员中辗转传抄,引起强烈反响。
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发表——光绪看到了。
准备召见,囿于非四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召见的祖制,遂改令递送条陈,并下令:对康有为的条陈要随到随送,不得阻拦扣压。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影响;
2. 掌握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推动者;
3.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
2.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和国家危机的背景,引出戊戌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习新知(15分钟)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戊戌变法的起因、内容和推动者,并回答相关问题。
3. 深入探讨(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成功和失败原因,并向全班汇报。
4. 活动设计(10分钟)
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表演戊戌变法的关键环节,以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5. 练习与检测(10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文章,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理解这段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作业;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戊戌变法的内容。
教学设计4: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戊戌变法【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百日维新的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898年9月21日,残云如雪的北京已有了些许秋意。
这天早上,慈禧太后在随从的簇拥下,出颐和园走小路回到紫禁城,为时103天的百日维新在这一天结束了。
慈禧一进紫禁城,就直奔光绪帝的寝宫,但光绪帝不在屋里。
此时他已走到宫门前,有人说他要跑,有人说他去迎接太后,不管如何,他被侍卫拦回,从此便失去了自由。
这一事件,史称“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是怎么回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新课探究】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背景【材料链接】材料一材料二1863-1894年间,中国民办企业数共计119家,投资额680万元,而1895-1898年里,新增企业数就达74家,投资总额更是达到了1 432万元。
材料三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易》曰:“穷则变,变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公车上书》【总结归纳】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第一,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根本原因)第二,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而在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则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经济基础)第三,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要求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阶级基础)【问题探究1】“公车上书”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提示: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问题探究2】为什么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上书称为“公车上书”? 其影响怎样?答案提示:汉朝时,封建政府用公家的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戊戌变法 教案一
戊戌变法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影响及其失败的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过程、主要内容及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甲午战争,让学生思考甲午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
(2)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1)介绍戊戌变法的起因,包括民族危机、维新派的主张等。
(2)讲述戊戌变法的主要过程,包括变法的实施、戊戌政变的爆发等。
(3)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1)戊戌变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2)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讨论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1)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原因,如维新派的局限性、改革策略不当等。
(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外部原因,如列强的干涉、封建势力的阻挠等。
(1)从戊戌变法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避免类似戊戌变法的失败?6.课堂小结(1)回顾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及启示。
(2)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7.作业布置(2)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推进改革。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意义、失败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避免对戊戌变法的过分美化,理性看待历史问题。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戊戌变法纪念馆,加深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2.开展课堂辩论,让学生就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戊戌变法公开课教案
戊戌变法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教训。
三、教学难点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改革事件吗?(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洋务运动,分析其成败原因。
2.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介绍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地位岌岌可危。
(2)讲述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1)介绍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讲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改革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
(3)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如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等。
4.讲解戊戌变法的影响(1)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推动了社会进步。
(2)戊戌变法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3)戊戌变法为中国的近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5.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2)分析失败原因,如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等。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7.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概括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思考:从戊戌变法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和教训,使学生了解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讲解过程中可能存在疏漏,对学生引导不够细致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大学戊戌变法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过程。
2. 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2. 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和视频。
2. 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基本情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戊戌变法吗?请简要介绍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1. 教师讲解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
三、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1. 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包括变法前的准备工作、变法实施、变法失败等。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
四、讨论戊戌变法的影响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戊戌变法,那么你们认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1. 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包括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民族觉醒、培养了一批维新派人士等。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2.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认识。
4. 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反思。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戊戌变法的背景:介绍清朝末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分析变法的必要性。
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改革主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戊戌变法的结果和影响: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探讨其对清朝和近代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探讨其对清朝和近代中国的影响。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戊戌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戊戌变法相关内容的理解程度。
3.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完成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
首先,我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帮助他们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
总之,通过本次戊戌变法教学设计,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
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历史教案戊戌变法范文戊戌变法历史教案主要涉及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和教训等方面的教学。
戊戌变法 教案(精选5篇)
戊戌变法教案(精选5篇)戊戌变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同学熟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通过引导同学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育同学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逐步把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大事的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问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转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育同学关怀时政,关怀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育同学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缘由教学思想:本课涉及的理论学问较多,特殊是重点、难点部分,学校同学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老师要把叙述、体温、争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细心设问,引导同学参加教学过程,敬重同学,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怀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多媒体帮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同学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然后老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进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老师设问,引导同学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生:改革旧制部分(同学可能会回答详细内容)师:对。
这样变法必定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缘由之一。
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生:人民、当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客观: 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 ②袁世凯出卖
主观: ①依靠无权的皇帝 ②脱离群众基础 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④急功冒进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
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
的历史经验是
C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A 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康有为认为“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足矣”,这一
主张的根本依据应是 A.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
A
B.中国与日本的国情基本相同
C.其他国家的改革很不彻底
D.日本通过改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 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 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 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
2、戊戌变法的影响: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从背景看:
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从内容看:(政治、经济)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从思想看:
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最深远
项目
背景
(政 治、 经济)
领导 力量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封建势力相对薄弱
封建势力强大
资本主义发展比中国充分 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
倒幕派实力强大,得到 人民拥护,掌握了政权
依靠无实权的皇帝,不敢 发动群众
措施 实施 情况
国际 环境
大刀阔斧,行之有效
变法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帝国主义时期;
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
合作探讨: 从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结局中可以得 到什么启示?
提示: 要有高水平的领导集团; 掌握领导改革的实权; 措施和策略要得当; 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乐于接受外来先进文明; ……
一个“杀”字了得,维新志士血染菜市口,你认为是哪 些因素断送了维新前程?(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分析)
材料一 戊戌变法把裁官视为首要措施,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
下十余处。导致失职失业者近万人之多。朝野为之震惊,颇有民
不聊生之感。
——以上选自《危机中的变革》萧功秦著
材料二 “六君子,头颅送,袁项城,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
戊戌变法公开课
A 1.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
A、编练新军
B、京师大学堂
C、农工商总局
D、官民上书
2.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D
A、支持维新派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维护清王朝统治
3.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不
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解读片段一:
“改?!” 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 却也带点犹豫······
“一个苍老的声音”指的是哪些人的声音?他们 为什么对“改”表现出了“犹豫” ?
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改”则触犯他们的利益,不“改”则面临着严重的民族 危机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解读片段二:
“杀!!” ······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D 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康与梁,在梦中,不知他,是枭雄。”
——20世纪初的民谣
材料三 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
心。陈涉辍耕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
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五 荣禄问康有为:“一二百年之成法,可一旦遽变乎?” 康有为答:“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
D
B.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2.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 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①中国封建 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②中国 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③中 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④中国的维新
课 堂 小 结 维新变法
高潮
民 族 危 机甲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发展
统午
报刊、学
治战
会、学堂
危后 机
发生
结局
加
公车上书
戊戌政变
深
揭开序幕
变法失败
资身 软弱
封势 强大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 舞台,维新思想产生。
1.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是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4.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 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
B 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是行不通的。
2、戊戌变法的影响
解读片段三:
“历史在这里沉思”, 戊戌变法究竟有何影响?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 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 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