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功率无线网络定位方法及系统

微功率无线网络定位方法及系统
微功率无线网络定位方法及系统

微功率无线网络定位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技术,特别涉及无线网络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定位技术到目前为止,都是采用的无线信号定位的方法。现有定位系统,基本上可以分为以GPS为代表的定位系统和以移动通信网络为代表的无线网络(包括GSM、CDMA网络)定位系统。

GPS定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被定位物体,通过与之相连GPS接收终端,同时接收四颗(至少三颗)GPS卫星发来的定位信号,再计算出该物体所处的经纬度和高度位置坐标(X,Y,Z),从而实现定位的。但这种X,Y,Z位置坐标信息,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往往还需转换为我们所熟悉的地理位置信息,例如街道名称,具体参考地点等,才能真正方便使用。在对移动目标,例如车辆定位时,还需要将所算出位置信息,通过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终端传给控制中心。才能真正到达定位的目的——对车辆的监控。简单的讲,就移动目标定位而言,GPS 定位系统至少需要由GPS卫星,GPS接收机、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GMS 或CDMA收发模块)和监控中心组成。GPS定位系统的缺点,除了建立定位系统的成本及运营成本高以外(包括移动网络使用费),它的使用在城市中还受到极大的限制。因为使用GPS设备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接收机与卫星之间有直射路径,而GPS在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及建筑物内部存在信号接受盲区。另外GPS 定位还要受到多径效应和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初始定位信号捕获时间较长等(通常为0.5~15min)。现场实验表明,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安装GPS接收机的公交车辆,能够正常接收GPS定位信号的概率大约为70%左右。在一些特殊场合,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内、地下室或矿井中,甚至完全收不到GPS信号。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定位技术,除了要对现有移动网络的布置,网络基站和移动终端的软件和硬件做较大的改变外,它的使用,还要受到城市中非视距传播、多

径效应和多址干扰等因素的极大影响。在网络布置上,一般要求移动终端,能够同时与3个或3个以上基站,进行直接通信,通过各种复杂的测距、测向来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而现有通信网络系统主要用于通信目的,设计时考虑到移动终端仅与一个基站联系就能完成通信功能,仅在小区边沿需要切换时,才与邻近几个基站联系,其基站密度达不到定位要求。所以,除非进行大量投资改造,现有通信网络很难满足定位要求。

综上所述,现有定位技术的主要缺点是,结构复杂,投资大,运营费用高,不能在复杂的城市环境条件下,满足许多实际应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定位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运营费用高的缺点,提供一种不依赖于GPS和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简单,经济实用的微功率无线网络定位方法和定位系统。

它包括以下步骤:

a.在需要定位区域内,建立一个由控制中心,和若干具有固定位置的微功率收发机,组成的无线网络通信系统. 每一个收发机就是一个网络节点。在定位区域图上,对每一个网络节点的位置加以标识。如图1所示:

图1 微功率无线网络定位系统

b.对需要定位的移动目标进行标识,并在移动目标上安装微功率定位信号发射机;

c.建立网络节点与移动目标之间,以及网络节点与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联系;d.根据网络节点是否接收到某个移动目标的定位信号,以及接收到的定位信号的强度大小,从相关节点的位置来确定该移动目标的位置;

特别是,对于以Zigbee为代表的微功率无线通信网络,步骤a中的网络节点就是FFD(主节点);步骤b中的移动目标就是RFD(子节点)。

本发明的微功率无线通信网络定位系统中:

所述网络节点收发机中的接收机部分,用于接收带有移动目标身份标识的定位信号,它与移动目标所载的发射机,共同完成系统的定位功能;

所述网络节点上的收发机(包括接收和发射两部分),控制中心的计算机,

以及网络通信管理软件,共同组成网络的信息传输系统;

所述控制中心计算机,存储有每个节点的地址,每个移动目标的身份识别信息以及网络管理软件;

所述微功率收发机和发射机,是指由高度集成的芯片收发机(Transceiver IC)或芯片发射机(Transmitter IC)制成的,(其功率应小于100豪瓦)可以直接安装在户外,或随身携带的微型收发机和发射机。

所述网络节点收发机,一般应具有定位信号强度显示功能;

所述网络中的节点,应具有自动中转来自其它节点包括主节点和子节点的信息的功能;

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具有多种结构形式:星型,树状,网状以及混合型等拓扑形式,如图2所示:

星型结构串状结构

网状/网状混合结构

图2微功率无线定位网络的拓扑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投资少,成本低,技术成熟,不需要复杂的信号测量和计算,就能够满足实际定位需要;系统本身既是一种定位网络,也是通信网络,降低了运营费用,并能够提供多种网络服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先将与本发明有关的几个概念简介如下:

无线信号的传输:在开阔空间条件下,一个无线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一定功率的射频信号,某点的射频信号强度,与该点距发射天线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可以用公式:Tr=KQ/R2来表示。这里Tr代表距离发射机R处的信号强度,Q代表发射机天线端的信号强度,而K则可以简单考虑为衰减系数,主要取决于发射和接收天线的高度,射频信号的频率,传输途径环境条件等因素。在一般要求不是很高,环境条件不是非常复杂的小范围内,我们可以将它当作为一个常数。图3 无线信号强度与发射点距离的关系:

图3 无线信号强度与发射点距离的关系:

发射机的信号覆盖半径Ra:无线接收机B能否收到另一个相隔一定距离,使用相同信道和通信方式的无线发射机A所发射的信号,既取决于发射机A所发射的信号到达接收机B处的信号强度Tb,也取决于接收机B的接收灵敏度Brs。当Tb大于Brs时,B便可以收到A的信号。我们将距离A某个位置处的

信号强度,刚好等于接收机B的接收灵敏度Brs时的距离Rab,称作为A相对于接收机B的覆盖半径。Rab随Tb的增大和Brs值(接收灵敏度的提高)的减小而增大。

图4 发射机A相对于B的覆盖半径

接收机的定位半径Rba:当A的位置固定,A的发射功率和B的接收灵敏度一定时,B只有当处于一个以A为圆心,Rab为半径的一个固定范围内时,才能接收到A的信号。反之,将B的位置固定,则只有当A进入到一个以B为圆心,Rab为半径的一个固定范围内时,B才能接收到A的信号。在一般情况下,这个半径Rab必须在经验和估算的基础上,经过现场实际测量得出。这个半径也就是B相对于发射机A的定位半径Rba(Rab=Rba)。在现场可以通过实测和公式Tr=KQ/R2算出定位点B定位范围内K的粗略值。B接收到的信号越强,A 离B就越近。如图5所示:

图5 接收机B定位半径(相对于发射机A)

信号指纹:在地形复杂(例如建筑物密集)的区域定,无线电信号对地形

和传播时障碍物具有依赖性,因而呈现出非常强的接收站点特殊性。因此对于每一个接收点来说,该信道的多径结构对每一个位置是惟一的,如果同样的射频信号被从该位置发射,这样的多径特征(包括强度,方向,时间等)可以被认为是该位置的信号指纹。我们通过在相邻几个网络站点,测量在某个具有标识性位置范围内,移动目标所发射出的射频信号的强度(为了简单实用的考虑,我们只测信号强度,但通过多点来测量),找出它们的变化模式和变化范围,并建立这个特定位置区域的指纹。每一个站点所测得的信号强度,将被当作为确定该发射位置的一个定位分量,能够测到这个信号的站点越多,定位分量越多,发射位置就越能被唯一的确定,当然工作量也就越大。实际上,由于我们的定位只是一个标识性区域范围的定位,绝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两个或三个定位分量就足以唯一确定移动发射目标的位置范围。因而,一般我们只选取三个最大的网络站点的信号,来建立某特定区域位置对应的信号指纹(三个分量)的变化范围(它可以用一个特征参数值来表示)。当三个强度分量仍不足以与某一个位置区域建立唯一的对应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在该区域增设一个定位网络节点,从而增加一个信号强度定位分量来解决。如图6所示:

图6 信号指纹

定位系统:如前所述,本发明的定位部分是由网络节点收发机的接收机部分,和移动目标的发射机共同组成。对于给定节点,其定位范围只与它的接收机的灵敏度和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有关。因而我们既可通过调整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也可通过改变该节点的接收机灵敏度,来改变它的定位范围的大小。在定位

区域内的局部地区,环境条件可能比较复杂,往往需要增加定位节点的密度,并缩小节点的定位范围,以满足定位精度的要求。

Zigbee网络:Zigbee主要是为工业和家庭自动化为目的,而制定的一种新的无线网络通信标准。特点是低成本,低功耗,低数据量和高集成度。它本身是一个信息传输网络,要将它用作为一个定位网络,我们只需Zigbee系统中的网络主节点FFD作为定位系统中的网络节点,网络子节点RFD作为移动终端;同时,为了更有效的利用Zigbee网络来定位,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定位的需要,调整主节点和子节点的接收灵敏度和发射功率,以使网络节点的通信范围,和定位精度范围都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这往往需要增大主节点的发射功率,减小子节点的发射功率,以及可能的主节点接收灵敏度的调整。另外,我们还可以保留子节点的接收功能,以便在实际定位应用中,控制中心和移动目标可以进行相互通信。

本发明定位方法

根据前面所述定位步骤d中所介绍的定位原则,这里介绍三种最基本的具体定位方法:

几何中心法:

当移动目标A发射的定位信号仅被某一节点B收到,几何中心就是节点B。移动目标A处于以B为圆心,以定位半径Rab (B相对于A的定位半径)为半径的圆周范围内,或半径为Ra2=(KQ/Tr2)1/2的圆周上,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节点所收到的信号Tr越强,则Ra2越小,移动目标A越接近节点B,定位精度越高。这种情况同样适合以定位信号最强的节点作为移动目标位置的定位方法。上述情况可以看作其他节点定位信号强度为0。

图7显示了2个和3个节点使用几何中心方法定位的情况:左图中节点A

和B收到了移动目标的定位信号,或者节点A、B上的定位信号强度大于其他节点上的定位信号强度。这时我们以节点A、B的几何中心——节点A、B连线的中点作为移动目标的位置。

图7 使用相关节点几何中心定位的情况

右图是3个节点定位的情况,图中节点A、B、C都收到了移动目标的定位信号,或者节点A、B、C上的定位信号强度大于其他节点上的定位信号强度。这时我们以节点A、B、C的几何中心——即

△ABC三条中线的交点作为移动目标的位置。

K值定位法:

在定位区域内,有时需要更准确的了解移动目标的位置,此时,可以利用定位节点所显示的信号强度,再通过现场简单实测,建立这个区域定位信号衰减系数K的数学模型,利用公式ra=(KQ/Pra)1/2,计算出移动目标与节点之间的距离ra。如图8所示:

图8 通过衰减系数K和所测信号强度计算位置

在定位精度要求更高时,可通过同时采集该区域内的三个信号最强的网络节点的信号,根据预先建立的K值数学模型,,计算出移动目标与这三个节点的距离,从而确定移动目标的位置,如图9所示。图中,A、B、C为3个定位信号相对较强的网络节点。根据A、B、C的定位信号强度及K值数据,得到a、b、c。以三个节点中,定位信号较强的C、B为圆心,以c、b为半径画圆,如果节点间距小于2倍Rab,c、b必然相交于M、N两点,再以A为圆心,a为半径画圆,必与上述两点之一M接近(存在误差),M即为移动目标位置。

信号强度指纹定位法:

在局部环境复杂或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信号指纹特征定位法。该方法需要通过实地测量,建立各个特定区域的定位信号指纹特征数据库(参数与位置的对应关系),本发明采用多点(3点)测量单一参数(信号强度)的方法建立数据库,以求简单。当移动目标进入某个特定区域时,当我们在上述3点上所测的信号强度的组合(特征参数),与数据库中某个特定区域所对应的特征参数一致时,这个特定区域位置就是该移动目标所在的位置。

基于本发明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对于它所面对的大多数具体问题,采用前述几何中心定位法,一般都能满足实际定位应用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在许多场合还可通过增加定位节点数目和缩小相关节点定位半径,使用几何中心定位法替代K值法和信号指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

本发明具体工作步骤:

a. 首先确定需要定位的区域;

并根据定位精度(Rab)要求,建立由微功率收发机和控制中心组成的无线网络,对整个定位区域进行信号覆盖。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间隔式的站点覆盖,例如公交车辆运行的固定线路、高速公路上的监控站点等;如图10所示:

图10 高速公路间隔式站点覆盖网络

网络节点的布置必须考虑:在需要对定位区域进行全覆盖的情况下,两个相邻网络节点间的间距应小于它们定位半径之和,以满足定位精度要求;每个节点至少应能与2个以上邻近的网络节点具有直接的无线通信路径,以满足网络通信可靠性的要求(间隔式站点覆盖无此要求);

每个网络节点上的收发机,在需要使用定位信号强度来确定移动目标位置时,还应具备信号强度显示功能(RSSI);

在定位区域地图上,还需要建立网络节点相应的位置标识,以满足使用方便的要求。

图11示出了无线网络节点分布示意图,这是一种全覆盖网络的节点分布示意图(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定每个网络节点的定位半径相同,都等于Rab)。图

中每个正三角形的顶点,都是具有固定位置的网络节点,正三角形的边长小于2Rab,节点之间的通信由控制中心(图中未示出)进行管理。注意,这里的三角形不一定是正三角形,每一个节点的定位半径也可以不相等。

其中实线为定位网络中每一个节点的定位范围(我们这里假设它们都相等)

其中虚线为信息传输网络中每一个节点的通信信号覆盖范围(我们这里假设它们都相等)

图11 无线网络节点布置示意图

其中实线为定位网络中每一个节点的定位范围(我们这里假设它们都相等)其中虚线为信息传输网络中每一个节点的通信信号覆盖范围(我们这里假设它们都相等)

b. 对处于网络中的所有需要定位的移动目标进行标识,并安装具有相同发射功率的定位信号发射机,发射功率大小的确定应根据如下原则:在兼顾发射机电池寿命的前提下,在信号传播环境简单的定位区域,至少能保证一个以上的网络节点能够收到定位信号,在信号传播环境比较复杂的定位区域,需要保证三个以上

的网络节点能够接收到定位信号。在间隔式站点覆盖时,发射机的功率只要能保证移动目标通过监控站点时,监控站点可以收到移动目标信号即可,因而,它的发射功率可以小很多,这对使用电池的发射机来讲很重要。

c. 建立移动目标所载定位信号发射机与网络节点上的定位信号接收机之间的通信联系。网络节点间及其与控制中心的联系,既可以通过自身网络通信实现,例如Zigbee网络系统。当然,也可利用其它有线或无线的通信手段来实现。

d. 使用前面所述的定位方法对移动目标进行定位。由于实际定位区域环境条件与理想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需要在定位网络系统建立以后,正式使用前,在定位区域内进行现场实测效验。以确定每个网络节点的实际覆盖范围,必要时,包括确定每个节点的K值,和建立个别特殊区域的信号指纹数据库。

本发明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本发明的定位系统同时具有对移动目标定位,和将移动目标位置信息,和其它控制管理信息在整个网络上进行传输的功能。

所述网络节点收发机,既用于接收来自移动目标上的定位信号,也用来传递网络信息;

所述定位信号发射机,用于向网络节点发射带有移动目标标识码的无线信号;

所述网络通信管理软件,用于将网络节点组成一个无线连接的信息传输网络;

所述控制中心计算机用于运行网络管理软件,和相关定位信号的处理。

本定位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获得: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高度集成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能特征(包括RSSI和功率可调)的微功率发射机,和收发一体机芯片或模块出售,建议使用扩频方式的。本定位系统的优越性和社会经济效益:

本发明结构简单,技术成熟,经济实用。构成本系统网络每个节点的成本

只有几百元人民币,而移动目标发射模块的成本则更低。(而现有一个移动通信基站的造价一般都在百万元以上);模块发射功率可从0.01毫瓦到几十豪瓦,定位精度半径可从几米到几百米。取决于实际应用场合的具体情况和项目要求,以及成本的考虑。

由于本定位系统的网络节点和移动终端发射机,均采用集成芯片收发机和芯片发射机制造而成,因而成本低廉,体积小,安装灵活方便。网络节点之间的间距可以做得很密,甚至可以做到每个房间一个节点,这样,它就将现有移动通信网络必须要面对的,大覆盖范围内的复杂不均匀信号传输环境,变为小覆盖范围内相对简单均匀的环境,同时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度。

本定位系统,将现有GPS定位监控系统所包括的定位部分(GPS),和信号传输部分(现有移动通信网络)两者合而为一,从而大大降低了定位系统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因而本发明能以极低的成本,有效地解决城市中许多急待解决的实际定位问题(例如智能公交系统中车辆的定位,矿山井下人员和设备的定位等)。

应用实例说明:

我们以城市中一条公交线路智能化为例来加以说明:

建立网络:首先我们确定所需要定位的区域是沿整个公交线路。假如公交车站之间的距离为600米,我们要求的定位精度为200米半径范围。因而,我们可在每个公交车站点处设置一个无线网络节点,必要时还可在两个车站之间增设一个网络站点(在线路拐弯处需要做适当位置调整,或增加个别节点)。假如整条公交线路上共有26个车站,双向共有50个站点。因而共有网络节点100个。如图11所示。我们可使用前面提到的Zigbee网络软件,或其它无线网络管理软件,将这100个节点(FFD)组成一个无线互联网,每个车站的节点既可以与同方向相邻的上下两个节点进行直接通信,同时又可与反方向的同一个车站相邻的网络节点进行直接通信,这样就保证了通信微蜂窝网络的可靠性。如图12所示:

图12智能化公交车辆定位系统

确定移动目标:我们在每辆公交车上,再安装一个可以与网络节点进行通信的子节点(RFD)收发机。由于定位精度要求不高,往往使用简单节点定位法就够了。此时,只需将安装在公交车上的模块的发射功率适当调小,使得只有有限的一两个网络节点能同时收到它的信号。必要时,也可使用两个车站节点收到的,来自同一辆公交车的信号强度组合(指纹)来决定该车辆的具体位置。另外,还需要将安装在公交车上的收发模块在网络中的无线标识,与该辆车的车号相对应。

建立通信联系:这里我们只需使用Zigbee网络管理软件,就可以建立起移动目标RFD,网络节点FFD,以及网络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联系。

定位:当公交车行经某个网络节点附近时,该节点,可能还有其它临近节点将收到,载有该车身份标识的无线信号。这些信号将通过无线网络传往监控调度中心。这样,调度中心将知道该车辆某个时刻在线路上的具体位置,并通过无线网络提前通知车辆的前方到站,并在站台的显示板上加以显示。

优化系统:在保证传输微蜂窝网络通信可靠,定位系统简单准确的前提下,为了降低成本,方便安装,使用和维护,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完全可以对网络节

点的数量进行增减,位置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有条件的地方,网络节点还可安装在街道中央的路灯杆上,兼顾两个方向行驶的车辆等。

现场实测效验: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差错,在正式起用定位系统前,还需要实际驾驶车辆,沿公交车辆的实际运行线路,进行实际定位操作,特别是在那些可能存在环境干扰的地段。有时,接收到最大信号的节点,并不一定是离该公交车最近的节点,此时,就需要将定位结果做适当调整,或者增加节点。必要时,还可使用两个节点信号组合来定位的方法等。

本案例中,由于采用Zigbee网络系统,Zigbee系统本身所使用的频段为2.4Ghz的免费频段(ISM),采用的是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直序扩频通信方式。

经济成本核算:假如这条线路上我们有15辆公交车,连同线路网络节点在内,我们一共需要115个模块。加上终端计算机,软件,显示板,安装费用等,整个系统造价只及GPS方案的几分之一(参见大连公交智能化实验线路)。相比现有用于智能公交的GPS定位系统,本定位系统在技术上更加可靠;在经济上,更加切实可行。不仅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建设费用,而且,由于不需要使用现有移动通信网络,而避免了现有GPS定位系统每月要交纳的网络使用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我国公交智能化的研究已经由来已久,各地政府部门也将它作为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一个题目,许多城市也进行了以GPS定位系统为基础的公交智能化线路实验。然而,由于技术和其它原因(参见交通信息产业杂志2005年第一期刘绪启先生的文章),至今,我们还未看到哪一个城市已经全面实现公交智能化的报道。我们相信,本发明的定位系统,必将在我国公交智能化建设中,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无线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无线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无线网络是通过无线电波在空中传输数据,只要在覆盖范围内都可以传输和接收数据。因此,无线网络存在着访问控制和保密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在介绍无线网络存在的有线等价保密性、搜索攻击、信息泄露攻击、无线身份验证欺骗攻击、网络接管与篡改、拒绝服务攻击以及用户设备等安全威胁的基础上,提出无线网络应该采用的六项安全技术和八项应对安全措施。 关键词:无线网络;安全威胁;安全技术;安全措施

1.绪论 1.1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网络都开始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以此来实现信息电子化交换和资源共享。无线网路和无线局域网的出现大大的提升了信息交换的速度跟质量,为很多用户提供了便捷和子偶的网络服务,单同时也由于无线网络的本身的特点造成了安全上的隐患。具体的说来,就是无线介质信号由于其传播的开放性设计,使得其在传输的过程中很难对传输介质实施有效的保护从而造成传输信号可能被他人解惑。因此如何在组网和网络设计的时候为无线网络信号和无线局域网实施有效的安全保护机制就成为了当前无线网络面临的重大课题。无线网络一般受到的攻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网络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保护和数据完整性保护而进行的攻击;另一类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设计、部署和维护的独特方式而进行的攻击。对于第一类攻击在有线网络的环境下也会发生。可见,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是在传统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安全性威胁。

2.无线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 2.1有线等价保密机制的弱点 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制定的802.11标准中,引入WEP(WiredEquivalentPrivac y,有线保密)机制,目的是提供与有线网络中功能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 出现无线网络用户偶然窃听的情况出现。然而,WEP最终还是被发现了存 在许多的弱点。 (1)加密算法过于简单。WEP中的IV(InitializationVector,初始化向 量)由于位数太短和初始化复位设计,常常出现重复使用现象,易于被他人 破解密钥。而对用于进行流加密的RC4算法,在其头256个字节数据中的密 钥存在弱点,容易被黑客攻破。此外,用于对明文进行完整性校验的CRC(C 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只能确保数据正确传输,并不能保 证其是否被修改,因而也不是安全的校验码。 (2)密钥管理复杂。802.11标准指出,WEP使用的密钥需要接受一个外 部密钥管理系统的控制。网络的部署者可以通过外部管理系统控制方式减少 IV的冲突数量,使无线网络难以被攻破。但由于这种方式的过程非常复杂,且需要手工进行操作,所以很多网络的部署者为了方便,使用缺省的WEP密 钥,从而使黑客对破解密钥的难度大大减少。 (3)用户安全意识不强。许多用户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改变缺省的配 置选项,而缺省的加密设置都是比较简单或脆弱的,经不起黑客的攻击。 2.2进行搜索攻击 进行搜索也是攻击无线网络的一种方法,现在有很多针对无线网络识别与攻击的技术和软件。NetStumbler软件是第一个被广泛用来发现无线网络 的软件。很多无线网络是不使用加密功能的,或即使加密功能是处于活动状 态,如果没有关闭AP(wirelessAccessPoint,无线基站)广播信息功能,AP 广播信息中仍然包括许多可以用来推断出WEP密钥的明文信息,如网络名 称、SSID(SecureSetIdentifier,安全集标识符)等可给黑客提供入侵的条 件。 2.3信息泄露威胁

定位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综述 文章出处:发布时间:2011/07/22 | 3934 次阅读| 9次推荐| 0条留言 业界领先的TEMPO评估服务高分段能力,高性能贴片保险丝专为OEM设计师和工程师而设计的产品Samtec连接器完整 的信号来源每天新产品时刻新 体验完整的15A开关模式电源 摘要:首先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的相关术语、评价标准等基本概念及定位算法的分类方法;重点从基于测距和非测距两个方面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定位方法,并研究和分析若干新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移动锚节点的定位算法、三维定位算法和智能定位算法。从实用性、应用环境、硬件条件、供能及安全隐私等方面出发总结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存在问题并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后,展望未来的研究前景与应用发展趋势。 1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在目标跟踪、入侵监测及一些定位相关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无论是在军事侦察或地理环境监测,还是交通路况监测或医疗卫生中对病人的跟踪等应用场合,很多获取的监测信息需要附带相应的位置信息,否则,这些数据就是不确切的,甚至有时候会失去采集的意义,因此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自身位置信息的获取是大多数应用的基础。首先,传感器节点必须明确自身位置才能详细说明“在什么位置发什么了什么事件”,从而实现对外部目标的定位和跟踪;其次,了解传感器节点的位置分布状况可以对提高网络的路由效率提供帮助,从而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以及网络拓扑的自动配置,改善整个网络的覆盖质量。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机制或算法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节点的定位。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最简单的方法是为每个节点装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用以确定节点位置。但是,由于经济因素、节点能量制约和GPS 对于部署环境有一定要求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方案的可行性较差。因此,一般只有少量节点通过装载GPS 或通过预先部署在特定位置的方式获取自身坐标。另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定位精度、网络规模、锚节点密度、网络的容错性和鲁棒性以及功耗等,如何平衡各种关系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可以说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身定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应用前景。因此,研究节点定位问题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 WSN 定位技术基本概念 2.1 定位方法的相关术语 1)锚节点(anchors):也称为信标节点、灯塔节点等,可通过某种手段自主获取自身位置的节点; 2)普通节点(normal nodes):也称为未知节点或待定位节点,预先不知道自身位置,需使用锚节点的位置信息并运用一定的算法得到估计位置的节点; 3)邻居节点(neighbor nodes):传感器节点通信半径以内的其他节点; 4)跳数(hop count):两节点间的跳段总数; 5)跳段距离(hop diSTance):两节点之间的每一跳距离之和; 6)连通度(cONnectivity):一个节点拥有的邻居节点的数目; 7)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协助节点定位且已知自身位置的固定设备,如卫星基站、GPS 等。 2.2 定位方法的性能评价标准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性能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7 种,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隐私的社会,只要有设备和条件,别人想跟踪你的位置实在是太简单了,不管是你在大街上走还是在商场里逛,只要上面想,你的行踪都很难不被暴露。好比我们看大片,罪犯在这边打电话,FBI在那边定位,唧唧几声,就把你的大概方位确定了。千万别以为这是什么高深技术,我们天朝网警照样玩的转。而且,随着网络越来越向智能化和移动化发展,一些很有意思的应用都可能和将来的定位技术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twitter,Aardvark,包括一些很有前途的mobile game,等等。 Google Latitude一出后, 很多朋友都惊诧于无gps条件下其定位的准确性,也有不少人因此对通过wifi定位比较感兴趣。其实各式各样的无线通信技术都可以用来定位,由于通信距离的不同,有的可以用来室内定位,有的可以用来室外定位。 这里,我尝试着对一些逐渐在普及的定位技术做一些讲解,考虑到GPS的普及性, GPS定位原理和优缺点就在这里忽略了。其实无线定位的流程很简单,大概都遵从交换信号===>数据融合===>建模求解的步骤。下面就针对不同技术的不同重点,把这个过程分割介绍。 手机基站网络 通过基站网络的检测来进行户外定位是一个相对成本低, 成熟, 但是精度不高 的方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 手机要通信, 就需要通过蜂窝 网络和一个个基站交换数据,从而实现和别的手机的通信. 而考虑到双方通信的距离和现实中基站的放置密度,每一个手机都可能被覆盖于多个基站,如果能通过某种方法得到每个基站对于手机的检测数据,通过特定的data fusion技术,就可以大致估算初当前手机的位置。在这里,data fusion是最关键的技术,事实上也是下面会介绍的大多数其他定位技术的基础,所以花多点篇幅介绍一下。为了简化,我们只考虑二维平面情况,也就是说每个点都只有(x,y)值, 不考虑z平面。 以前常用的data fusion技术包括TOA — time of arrival data fusion, AOA — angle of arrival data fusion, 以及混合型技术. 假设下面这张图是一个分布示意图, 图中出现的几个基站(Base Station)都能和当前手机, 也就是MS(Mobile Station)所在位置通信.

第3章作业答案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3-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就是对给定的系统运行条件确定系统的运行状态。系 统运行条件是指发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或极端电压),负荷的有 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运行状态是指系统中所有母线(或称节点)电压的幅值和 相位,所有线路的功率分布和功率损耗等。 3-2 电压降落是指元件首末端两点电压的相量差。 电压损耗是两点间电压绝对值之差。当两点电压之间的相角差不大时, 可以近似地认为电压损耗等于电压降落的纵分量。 电压偏移是指网络中某点的实际电压同网络该处的额定电压之差。电压 偏移可以用kV 表示,也可以用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 电压偏移= %100?-N N V V V 功率损耗包括电流通过元件的电阻和等值电抗时产生的功率损耗和电压 施加于元件的对地等值导纳时产生的损耗。 输电效率是是线路末端输出的有功功率2P 与线路首端输入的有功功率 1P 之比。 输电效率= %1001 2 ?P P 3-3 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可以表示为 ()? ? ? ? ? +=+=-2221V V I jX R V V δ? 式中,?2V ?和? 2V δ分别称为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和横分量。 从电压降落的公式可见,不论从元件的哪一端计算,电压降落的纵、横分量计算公式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元件两端的电压幅值差主要有电压降落的纵分量决定,电压的相角差则由横分量决定。在高压输电线路中,电抗要远远大于电阻,即R X ??,作为极端的情况,令0=R ,便得 V QX V /=?,V PX V /=δ 上式说明,在纯电抗元件中,电压降落的纵分量是因传送无功功率而产生的,而电压降落的横分量则是因为传送有功功率产生的。换句话说,元件两端存在电压幅值差是传送无功功率的条件,存在电压相角差则是传送有功功率的条件。 3-4 求解已知首端电压和末端功率潮流计算问题的思路是,将该问题转化成 已知同侧电压和功率的潮流计算问题。

无线定位技术

填空题 1.GSM的鉴权身份认证:IMSI 手机的IMSI 身份证,核心网络和手机上都有,进行比对。身份证必须有防伪机制才能保证它的安全使用。GSM系统的鉴权体制用户标识和密码 手机打电话或者上网之前,首先要向移动网络提供自己的用户标识和密码2.GSM基站广播内容 GSM广播频率校正信号、同步信号、基站的标识、空中接口的结构参数 3.位置更新的三种情况 手机开机,周期性更新上报,移动小区 4.GSM的采样频率是多少?为什么使用这个频率? GSM手机釆样频率是8khz。 语音信号的频率通常在300~3400Hz之间,抽样频率应大等于两倍的抽样信号频率,才能不失真。 5.GSM900、GSM1800分别有多少个频点以及载频间隔是多少? GSM900有124个频点,GSM1800有374个频点,载频间隔为200KHz 6.关于切换方式 硬切换,软切换”接力切换 7.MS,BTS,MSC,IMSI,HLR分别是什么意思 MS移动台 BTS基站收发信机 MSC移动交换中心 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8.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区别 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区别主要在于接口和信道,无线通信的接口是空中接口,信道是电磁波等,有线通信的接口是固定接口,信道是电线等有形信道。 9.无线通信信道编码的几种方式 10.语言编码和空中接口发送的速率 空中接口发送速率:22.8bit/s 11.列出几种纠错方法 0检错重发法,前项纠错发,反馈校正法。 12.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目的 信源编码是以提高通信有效性为目的的编码。信道编码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为目的的编码。 13.列出几种调制方法 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 14.简述数据率和带宽的区别 数据率是数据能够进行通信的速率单位是bit/s,可以指调制速率;带宽指的是传输信号所占的带宽单位是Hz,值得是频谱宽度。 15.列出三种复用技术 时分复用,空分复用,频分复用 16.模数转换三过程 采样,量化,编码

关于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论文

关于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论文 因无线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交流的速度和质量有了提高,有助于为许多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具体来说,无线媒介由于开放式设计的蔓延,以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的传输介质,以实施有效的保护,这使得传输信号尽可能不被他人截获不法分子在网络上的攻击的漏洞,造成了很多困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到的关于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论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关于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论文一: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是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两个领域,它们直接影响了亿万人的生活,互联网能够使人们获取各种各样想要知道的信息,移动通信则使人们可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人进行联络。无线网络能够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同任何人进行联网。你可以想象这样的情形吗?校园里学生带着他们的笔记本电脑校园里漫步时,坐在草坪上讨论问题时或则在咖啡厅里静静的学习时,都能够从图书馆中获得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而这些正是无限网络让它们变成了现实。

一、无线通信的类型 计算机无线方式通信使用的无线电波(短波,微波或FM)和光波(红外,激光)。这些无线通讯媒体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性。 (一)红外和激光:易受天气,没有穿透力,在实践中难以适用。 (二)短波或超短波:类似广播电视,使用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调制,通信距离可以达到几十公里,长期使用电脑通信,但幅度速度慢,安全性差,有没有一个单一性别的沟通。和窄范围的通信,都与其他无线电或电器设备的干扰,可靠性差,易受他人干扰。和通道的拥挤,和乐队需要专门申请。这样没有无线网络的基本要求。 (三)微波炉:微波收入,作为一个计算机网络通信信道的头发烘干机,因为它的高频率,它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速率,受天气影响非常小。这种高频通信两个彼此可视化,但一定的渗透和控制波通信的角度是非常有用的。 二、无线网络的特点 (一)移动性强。无线网络摆脱了有线网络的束缚,只要在有

详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详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在目标跟踪、入侵监测及一些定位相关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无论是在军事侦察或地理环境监测,还是交通路况监测或医疗卫生中对病人的跟踪等应用场合,很多获取的监测信息需要附带相应的位置信息,否则,这些数据就是不确切的,甚至有时候会失去采集的意义,因此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自身位置信息的获取是大多数应用的基础。首先,传感器节点必须明确自身位置才能详细说明“在什么位置发什么了什么事件”,从而实现对外部目标的定位和跟踪;其次,了解传感器节点的位置分布状况可以对提高网络的路由效率提供帮助,从而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以及网络拓扑的自动配置,改善整个网络的覆盖质量。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机制或算法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节点的定位。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最简单的方法是为每个节点装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用以确定节点位置。但是,由于经济因素、节点能量制约和对于部署环境有一定要求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方案的可行性较差。因此,一般只有少量节点通过装载或通过预先部署在特定位置的方式获取自身坐标。另外,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定位精度、网络规模、锚节点密度、网络的容错性和鲁棒性以及功耗等,如何平衡各种关系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可以说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自身定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应用前景。因此,研究节点定位问题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定位技术基本概念 定位方法的相关术语 )锚节点():也称为信标节点、灯塔节点等,可通过某种手段自主获取自身位置的节点; )普通节点():也称为未知节点或待定位节点,预先不知道自身位置,需使用锚节点的位置信息并运用一定的算法得到估计位置的节点; )邻居节点():传感器节点通信半径以内的其他节点; )跳数():两节点间的跳段总数; )跳段距离():两节点之间的每一跳距离之和; )连通度():一个节点拥有的邻居节点的数目;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无线传感网络设计报告 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设计 报告人 指导老师 二○一六年十二月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 摘要:针对目前库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传感器网络作为首要的技术的出现给许多研究拘束人员带来了很多挑战。这些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同质节点,这些节点可以用来限制计算机的资源。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应用在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文献中被提出来。当传感器网络部署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或敌对的环境中,安全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因为这些安全问题都来自不同类型的恶意攻击。在本文中,我们目前的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的调查、网络受到的攻击还有相应的对策以及对未来工作范围的都有了很好结论和概述。 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威胁;危险 1 引言 传感器网络监控物理或环境条件如温度、声音、压力、湿度等。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低功率、低成本的智能设备与极端的资源约束。每个设备是称为传感器节点,每个节点连接到一个有时几个传感器节点。它具有无线通信的能力和一些情报信号处理和数据网络。这些传感器节点通常是在各种随机方向地区收集数据、过程数据并将其传递给中央节点进行进一步处理。每个传感器节点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传感器子系统、处理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传感器子系统用于传感环境。处理子系统用于执行当前计算数据感知和负责通信子系统与邻近的传感器节点的信息交换。 传感器网络在许多应用程序中使用。这些应用程序包括:

1)军事应用,如监测出对方是否是友好的和设备、军事影院或战场监测、核、生物和化学攻击检测。 2)环境应用程序等小气候、森林火灾探测、精确农业和洪水检测。 3)应用程序,如跟踪和健康监控,医生对在医院的病人进行药物生理数据的管理、远程监控。 4)家庭应用,如食品自动化的环境,自动抄表等。 5)环境等商业应用控制在工业办公楼和车辆跟踪和检测、库存控制、交通流监测 [1]。 2 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 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可以收集传感器和执行一些计算的信息和其他结果网络中连接节点沟通。 图1: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 传感器节点由以下部分组成: a:控制器 它是传感器节点的大脑。它的功能是控制其它部分的传感器节点。它能够处理数据执行任务。由于其低成本,灵活地连接到其他设备,方便编程和低功耗主要在传感器微控制器作为控制器比通用微控制器节点(数字信号桌面处理器,处理器)。 b .收发器 无线传输介质可以像无线电频率(RF),光学(激光)和红外通信以不同的方式。激光有优势它只需要更少的能量,但主要缺点是它大气状况更为敏感。红外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它广播有限能力。所以大部分的基础是基于射频通信。收发器的主要功能能够作为发射机和接收机。 c .外部存储器 由于成本和存储容量,使用闪存。 d .电源 电源是最重要的一个单位例如单电池可能是有限的。有些支持清除设备(如太阳能电池)。 e .传感器 任何物理变化条件下,传感器硬件设备产生可测量的数据。他们通过这可测量的数据来进行ADC模拟信号的形式然后将ADC转换成数字形式。ADC传递单片机和数字形式的数据单片机处理数据和执行一些的任务。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要求

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WPA简介

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WPA简介 WEP是数据加密算法,它不是一个用户认证机制,WPA用户认证是使用802.1x和扩展认证协议(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EAP) 来实现的。 在802.11标准里,802.1x身份认证是可选项; 在WPA里802.1x身份认证是必选项(关于EAP明确的详细资料,请查阅IETF的RFC2284)。 对于加密,WPA使用临时密钥完整性协议(TKIP: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的加密是必选项。TKIP使用了一个新的加密算法取代了WEP,比WEP的加密算法更强壮,同时还能使用现有的无线硬件上提供的计算工具去实行加密的操作。 WPA安全的密钥特性 WPA标准里包括了下述的安全特性:WPA认证、WPA加密密钥管理、临时密钥完整性协议(TKIP)、Michael消息完整性编码(MIC)、AES支持。 WPA改善了我们所熟知的WEP的大部分弱点,它主要是应用于公司内部的无线基础网络。无线基础网络包括:工作站、AP和认证服务器(典型的RADIUS服务器)。在无线用户访问网络之前,RADIUS服务掌控用户信任(例如:用户名和口令) 和认证无线用户。 WPA的优势来自于一个完整的包含802.1x/EAP认证和智慧的密钥管理和加密技术的操作次序. 它主要的作用包括: 网络安全性能可确定。它可应用于802.11 标准中,并通过数据包里的WPA信息进行通信、探测响应和(重)联合请求。这些基础的信息包括认证算法(802.1x或预共享密钥)和首选的密码套件(WEP,TKIP或AES)。

认证。WPA使用EAP来强迫用户层的认证机制使用802.1x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标准架构,802.1x端口访问控制是防止在用户身份认证完成之前就访问到全部的网络。802.1x EAPOL-KEY包是用WPA分发每信息密钥给这些工作站安全认证的。 在工作站客户端程序(Supplicant)使用包含在信息元素里的认证和密码套件信息去判断哪些认证方法和加密套件是使用的。例如,如果AP是使用的预共享密钥方法,那么客户端程序不需要使用成熟的802.1x。然而,客户端程序必须简单地证明它自己所拥有的预共享密钥给AP; 如果客户端检测到服务单元不包含一个WPA元素,那么它必须在命令里使用预WPA 802.1x认证和密钥管理去访问网络。 密钥管理。WPA定义了强健的密钥生成/管理系统,它结合了认证和数据私密功能。在工作站和AP之间成功的认证和通过4步握手后, 密钥产生了。 数据加密。临时密钥完整性协议(TKIP)是使用包装在WEP上的动态加密算法和安全技术来克服它的缺点。数据完整性:TKIP在每一个明文消息末端都包含了一个信息完整性编码(MIC),来确保信息不会被“哄骗”。 802.1x的认证过程 1.最初的80 2.1x通讯开始以一个非认证客户端设备尝试去连接一个认证端(如AP),客户端发送一个EAP起始消息。然后开始客户端认证的一连串消息交换。 2.AP回复EAP-请求身份消息。 3.客户端发送给认证服务器的EAP的响应信息包里包含了身份信息。AP通过激活一个

浅谈无线网络安全的六种技术规范

浅谈无线网络安全的六种技术规范 服务集标识符(SSID) 通过对多个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设置不同的SSID,并要求无线工作站出示正确的SSID才能访问AP,这样就可以允许不同群组的用户接入,并对资源访问的权限进行区别限制。因此可以认为SSID是一个简单的口令,从而提供一定的安全,但如果配置AP向外广播其SSID,那么安全程度还将下降。由于一般情况下,用户自己配置客户端系统,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该SSID,很容易共享给非法用户。目前有的厂家支持”任何(ANY)”SSID方式,只要无线工作站在任何AP范围内,客户端都会自动连接到AP,这将跳过SSID安全功能。物理地址过滤(MAC) 由于每个无线工作站的网卡都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因此可以在AP中手工维护一组允许访问的MAC地址列表,实现物理地址过滤。这个方案要求AP 中的MAC地址列表必需随时更新,可扩展性差; 而且MAC地址在理论上可以伪造,因此这也是较低级别的授权认证。物理地址过滤属于硬件认证,而不是用户认证。这种方式要求AP中的MAC地址列表必需随时更新,目前都是手工操作; 如果用户增加,则扩展能力很差,因此只适合于小型网络规模。连线对等保密(WEP) 在链路层采用RC4对称加密技术,用户的加密密钥必须与AP的密钥相同时才能获准存取网络的资源,从而防止非授权用户的监听以及非法用户的访问。WEP提供了40位(有时也称为64位)和128位长度的密钥机制,但是它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例如一个服务区内的所有用户都共享同一个密钥,一个用户丢失钥匙将使整个网络不安全。而且40位的钥匙在今天很容易被破解; 钥匙是静态的,要手工维护,扩展能力差。目前为了提高安全性,建议采用128位加密钥匙。 Wi-Fi保护接入(WPA) WPA(Wi-Fi Protected Access)是继承了WEP基本原理而又解决了WEP缺点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加强了生成加密密钥的算法,因此即便收集到分组信息并对其进行解析,也几乎无法计算出通用密钥。其原理为根据通用密钥,配合表示电脑MAC地址和分组信息顺序号的编号,分别为每个分组信息生成不同的密钥。然后与WEP一样将此密钥用于RC4加密处理。通过这种处理,所有客户端的所有分组信息所交换的数据将由各不相同的密钥加密而成。无论收集到多少这样的数据,要想破解出原始的通用密钥几乎是不可能的。WPA还追加了防止数据中途被篡改的功能和认证功能。由于具备这些功能,WEP中此前倍受指责的缺点得以全部解决。WPA不仅是一种比WEP更为强大的加密方法,而且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作为802.11i 标准的子集,WPA包含了认证、加密和数据完整性校验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安全性方案。 国家标准(W API) WAPI(WLAN Authentication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即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结构,它是针对IEEE802.11中WEP协议安全问题,在中国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GB15629.11中提出的WLAN安全解决方案。同时本方案已由ISO/IEC授权的机构IEEE Registration Authority 审查并获得认可。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基于公钥密码体系的证书机制,真正实现了移动终端(MT)与无线接入点(AP)间双向鉴别。用户只要安装一张证书就可在覆盖WLAN的不同地区漫游,方便用户使用。与现有计费技术兼容的服务,可实现按时计费、按流量计费、包月等多种计费方式。AP设置好证书后,无须再对后台的AAA服务器进行设置,安装、组网便捷,易于扩展,可满足家庭、企业、运营商等多种应用模式。 端口访问控制技术(802.1x) 该技术也是用于无线局域网的一种增强性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当无线工作站STA与无线访

蜂窝网络无线定位技术及应用

蜂窝网络无线定位技术及应用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蜂窝无线定位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主要归因于政府的强制性要求和市场本身的驱动。FCC于1996年10月颁布了无线E9ll呼叫应急服务功能,其核心是要求所有移动通信网络必须分阶段的提供紧急呼叫用户的经纬度位置信息。针对E911定位需求的具体实施,各国主要大公司均就GSM、IS-95CDMA 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制定各自的定位实施方案。特别是 3GPP和3GPP2上对定位的要求更加具体化,这也是对蜂窝无线定位市场潜力的肯定。另一方面,移动通信用户对移动定位业务的需求日益迫切。蜂窝网络无线定位技术能够在移动台处于空闲状态或通话状态的情况卜获取其地理位置等信息,利用移动台的定位信息,运营商可以1hJ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如位置环境信息查询、紧急救援、智能交通、广告发布等等,同时还可以作为移动通信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的辅助数据。到目前为止,基于蜂窝网络的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基于蜂窝网络定位技术的移动业务将得以迅猛的发展。 二、蜂窝网络无线定位技术 利用移动蜂窝网络对移动台定位的方法主要有三类,(l)基于电波场强的定位技术;(2)基于电波到达入射角(AOA)的定位技术;(3)基于电波到达时间(TOA)或到达时间差(TDOA)的定位技术。 1.场强定位技术 电波场强定位技术根据移动台接收的信号强度与移动台至基站的距离成反比关系,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值和已知信道衰落模型及发射信号的场强值可以估算出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由多个距离测量值(至少三个)可以估算移动台的位置。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一个能够准确的反映服务传播围的无线电波传播模型,这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实现。除此之外,由于小区基站的扇形特性、天线有可能倾斜、无线系统的不断调整以及地理环境、车辆等因素都会对定位精度产生影响。由于移动通信环境中电波传播的复杂性,决定了这?技术在定位精度上的局限性,但是由于该技术比较简单易行、在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仍被采用。为了改善其性能,人们开始研究利用电波传播中的射线跟踪方法来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 2.到达入射角的定位技术 电波到达入射角的定位技术利用基站的阵列天线来测出移动台来波信号的人射角、构成从基站到移动台的径向连线,即测位线,这两条连线的交点即为目标移动台的位置。由于两条直线只能相交于?点,这种方法不会产生定位模糊性。但是它需要在每个小区基站上放置4?12组的天线阵。这些天线阵?起工作,从而确定移动台发送信号相对于基站的角度。当有多个基站都发现了该信号源时,那么它们分别从基站引出射线,这些射线的交点就是移动台的位置。AOA的优点在于它仅需要两个基站参与便可实现移动台定位,同时不存在移动台位置的模糊性问题。但是该技术需要在现有的基站增加天线阵列,由此增加了大量的建设费用。与此同时,电波到达入射角估计会受到由多径和其它环境因素所引起的无线信号波阵面扭曲的影响,移动台距离基站较远时,基站定位角度的微小偏差也会导致定位距离的较大误差。 3.到达时间/到达时间差的定位技术 到达时间/到达时间差的定位技术是基于蜂窝网络的无线定位系统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到达时间定位技术通过测量从目标移动台发出的信号以直线到达基站的时间,根据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得到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距离。移动台即位于以基站为圆心,移动台到基站的电波传播距离为半径的圆上。通过多个基站进行上述测量计算,移动台的二维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V=IR,N=IV =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 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浅谈无线定位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115733499.html, 浅谈无线定位技术 作者:李倩 来源:《卷宗》2012年第06期 摘要:无线定位作为无线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近年来发展迅猛被广泛应用于导航、虚 拟实现和军事目标定位等方面。本文重点对几种常用的无线定位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无线定位、GPS、TDOA 1. 什么是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是利用WiFi技术的射频识别和传感器等设备,通过测量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时间、幅度、相位等参数,根据相关算法判断被测物体的位置,实现定位、监测和追踪特定目标位置,广泛应用于导航、机器人跟踪、虚拟实现和军事目标定位等方面。 2. 常用的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主要包括GPS、移动定位、超声波、UWB、 RFID、WiFi等几种定位方式。其 中GPS和移动定位主要应用在室外环境适合广域定位,其余几种主要应用在室内环境,适合短距离定位。下面本文将重点讨论几种常用的无线定位技术。 2.1 GPS定位技术 GPS包括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上。地面的接收机会接收GPS卫星发送的信号,从而获取导航和定位信息及观测量,并经过简单数据处理获取到达时间(TOA)信息,再结合卫星广播的星历信息实现实时导航和定位。GPS定位系统在开阔地定位精度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和保密性,可应用于室外车辆定位导航。但由于卫星信号容易被建筑物、金属覆盖物、浓密树林阻挡,往往无法精确定位。目前比较实用的是A-GPS即辅助GPS技术。它利用通信网络基站从远程定位服务器获取当前卫星的星图、俯仰角等信息,从而提高 GPS 卫星定位系统的性能和速度。 2.2Cell-ID定位技术 Cell-ID即小区识别号,在移动网络中每个小区都有一个唯一的利用移动终端所在Cell对应的小区识别号。只要系统能够把该小区基站设置的中心位置和小区的覆盖半径发送给移动终端,就可以粗略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Cell-ID定位实现简单,响应速度快,不需改动网络和 移动终端,有良好的覆盖性和可靠性。但是定位精度比较差且依赖于基站覆盖范围的大小,如果在基站分布较少的地区则很难精确定位,通常需与其他定位结合使用。 2.3智能天线AOA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无线传感网络设计报告 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设计 报告人 指导老师 二○一六年十二月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 摘要:针对目前库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传感器网络作为首要的技术的出现给许多研究拘束人员带来了很多挑战。这些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同质节点,这些节点可以用来限制计算机的资源。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应用在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文献中被提出来。当传感器网络部署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或敌对的环境中,安全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因为这些安全问题都来自不同类型的恶意攻击。在本文中,我们目前的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的调查、网络受到的攻击还有相应的对策以及对未来工作范围的都有了很好结论和概述。 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威胁;危险 1 引言 传感器网络监控物理或环境条件如温度、声音、压力、湿度等。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低功率、低成本的智能设备与极端的资源约束。每个设备是称为传感器节点,每个节点连接到一个有时几个传感器节点。它具有无线通信的能力和一些情报信号处理和数据网络。这些传感器节点通常是在各种随机方向地区收集数据、过程数据并将其传递给中央节点进行进一步处理。每个传感器节点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传感器子系统、处理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传感器子系统用于传感环境。处理子系统用于执行当前计算数据感知和负责通信子系统与邻近的传感器节点的信息交换。 传感器网络在许多应用程序中使用。这些应用程序包括:

1)军事应用,如监测出对方是否是友好的和设备、军事影院或战场监测、核、生物和化学攻击检测。 2)环境应用程序等小气候、森林火灾探测、精确农业和洪水检测。 3)应用程序,如跟踪和健康监控,医生对在医院的病人进行药物生理数据的管理、远程监控。 4)家庭应用,如食品自动化的环境,自动抄表等。 5)环境等商业应用控制在工业办公楼和车辆跟踪和检测、库存控制、交通流监测 [1]。 2 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 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可以收集传感器和执行一些计算的信息和其他结果网络中连接节点沟通。 图1: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 传感器节点由以下部分组成: a:控制器 它是传感器节点的大脑。它的功能是控制其它部分的传感器节点。它能够处理数据执行任务。由于其低成本,灵活地连接到其他设备,方便编程和低功耗主要在传感器微控制器作为控制器比通用微控制器节点(数字信号桌面处理器,处理器)。 b .收发器 无线传输介质可以像无线电频率(RF),光学(激光)和红外通信以不同的方式。激光有优势它只需要更少的能量,但主要缺点是它大气状况更为敏感。红外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它广播有限能力。所以大部分的基础是基于射频通信。收发器的主要功能能够作为发射机和接收机。 c .外部存储器 由于成本和存储容量,使用闪存。 d .电源 电源是最重要的一个单位例如单电池可能是有限的。有些支持清除设备(如太阳能电池)。 e .传感器 任何物理变化条件下,传感器硬件设备产生可测量的数据。他们通过这可测量的数据来进行ADC模拟信号的形式然后将ADC转换成数字形式。ADC传递单片机和数字形式的数据单片机处理数据和执行一些的任务。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要求

无线定位技术简介

无线定位技术简介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隐私的社会,只要有设备和条件,别人想跟踪你的位置实在是太简单了,行踪都很难不被暴露。好比看大片,罪犯在这边打电话,FBI在那边定位,唧唧几声,就把大概方位确定了。千万别以为这是什么高深技术,天朝网警照样玩的转。而且,随着网络越来越向智能化和移动化发展,一些很有意思的应用都可能和将来的定位技术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活,比如twitter,Aardvark,包括一些很有前途的mobile game,等等。 Google Latitude一出后, 很多朋友都惊诧于无gps条件下其定位的准确性,也有不少人因此对通过wifi定位比较感兴趣。其实各式各样的无线通信技术都可以用来定位,由于通信距离的不同,有的可以用来室内定位,有的可以用来室外定位。这里,对一些逐渐在普及的定位技术做一些讲解,考虑到GPS的普及性, GPS定位原理和优缺点就在这里忽略了。其实无线定位的流程很简单,大概都遵从交换信号===>数据融合===>建模求解的步骤。下面就针对不同技术的不同重点,把这个过程分割介绍。 手机基站网络 通过基站网络的检测来进行户外定位是一个相对成本低, 成熟, 但是精度 不高的方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手机要通信, 就需要通过蜂窝网络和一个个基站交换数据,从而实现和别的手机的通信. 而考虑到双方通信的距离和现实中基站的放置密度,每一个手机都可能被覆盖于多个基站,如果能通过某种方法得到每个基站对于手机的检测数据,通过特定的data fusion技术,就可以大致估算初当前手机的位置。在这里,data fusion是最关键的技术,事实上也是下面会介绍的大多数其他定位技术的基础,所以花多点篇幅介绍一下。为了简化,只考虑二维平面情况,也就是说每个点都只有(x,y)值, 不考虑z平面。 以前常用的data fusion技术包括TOA —time of arrival data fusion, AOA — angle of arrival data fusion, 以及混合型技术. 假设下面这张图是一个分布示意图, 图中出现的几个基站(Base Station)都能和当前手机, 也就是MS(Mobile Station)所在位置通信.

电压与功率的分布计算

5.3 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计算电力系统在各种运行方式下各节点的电压和通过网络各元件的功率。 电力静态潮流: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是稳态的,即在一个时间断面上,计算过程中所有状态变量是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常量。 各节点的有功负荷、无功负荷,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及发电机节点电压有效值。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础是电路计算,但所不同的是:在电路计算中,给定的量是电压和电流,而潮流计算中,给定的量是电压和功率,而不是电流。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用于选择系统接线方式,选择电气设备及导线截面;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用于确定运行方式,制定电力系统经济运行计划,确定调压措施,研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提供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设计与整定要求的数据。 一、输电线路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除特殊说明外,通常采用()功率、()电压、()电流和()等值电路进行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1、给定同一节点运行参数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2U

变压器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计算原理相同;计算公式相似;电纳损耗不同;一负一正相反。 2、给定不同节点运行参数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前面介绍的是已知一端的参数,求线路或变压器另一端的参数。但是在实际电力系统中,许多情况是已知线路(或变压器)首端电压和末端输出的功率,要求确定首端输入的功率和末端的电压。 采用前后迭代算法进行计算。 反复迭代循环计算直到误差满足要求。 工程上的近似计算方法 (1)令末端电压为额定电压,由末端向首端推算,计算出首端功率; (2)利用首端已知电压和计算得到的始端功率,由首端向末端推算电压降落,从而确定末端电压。

电功率计算公式汇总

一、电功率计算公式: 1在纯直流电路中: P=UI P=I2R P=U2/R 式中:P---电功率(W),U---电压(V),I----电流(A), R---电阻(Ω)。 2在单相交流电路中: P=UIcosφ 式中:cosφ---功率因数, 如白炽灯、电炉、电烙铁等可视为电阻性负载,其cos φ=1 则 P=UI U、I---分别为相电压、电流。 3在对称三相交流电路中 不论负载的连接是哪种形式,对称三相负载的平均功率都是: P=√3UIcos φ 式中:U、I---分别为线电压、线电流。cosφ ---功率因数,若为三相阻性负载,如三相电炉, cosφ=1 则P=√3U 二、欧姆定律部分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I=I 1=I 2 =…=I 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U=U 1+U 2 +…+U 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 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I=I 1+I 2 +…+I 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 和) 5.U=U 1=U 2 =…=U 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 源电压) 6.R=R 1+R 2 +…+R 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

和) 7.1/R=1/R 1+1/R 2 +…+1/R 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 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R 并 =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R 串 =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U 1:U 2 =R 1 :R 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 的电阻之比) 11.I 1:I 2 =R 2 :R 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 的电阻的反比) 三、电功电功率部分 1.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2.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3.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4.P=P 1+P 2 +…+P n (适合于任何电路) 5.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6.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7.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8.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 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9.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0.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1.P 1:P 2 =U 1 :U 2 =R 1 :R 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 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12.P 1:P 2 =I 1 :I 2 =R 2 :R 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 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四、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I2Rt=U2t/R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I2Rt W 1:W 2 :W 3 :…W n =R 1 :R 2 :R 3 :…:R n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U2t/R W1:W 2=R 2 :R 1 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常用公式W=W 1+W 2 +… W n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kwh=3.6×106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