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作业和思考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7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7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是AA. 马克思B. 马克思和恩格斯C. 恩格斯D. 列宁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是CA.推翻三座大山B.实现经济发展C.实现共产主义D.人民当家作主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剖析(B )中阐发展望未来社会的A.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B.资本主义的矛盾中C.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中D.未来社会发展方向中4、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DA.按需分配B.按劳分配C.按资分配D.各尽其能,按需分配5、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不复存在的原因是DA.人们的向往B.帝国主义的侵略结束C.生产力的发展D.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消灭6、国家的消灭指的是CA.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消亡B.阶级统治的消灭C.政治国家的消灭D.社会组织的消灭7、因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就有了AA.社会关系实现高度和谐B.生产关系实现高度和谐C.政治关系实现高度和谐D.国家关系实现高度和谐8、( )是能提高劳动者能力和创造性BA.培训时间的大大延长B.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C.教育时间的大大延长D.活动时间的大大延长9、未来社会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完全取决于CA.人们在其中生活的那个既定的实际环境B.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C.人们在其中生活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D.未来社会的具体特征10、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DA.谋生手段B.教育的必备C.生活的爱好D.生活的第一需要11、共产主义里的分工是DA.自觉的新式的分工B.旧式分工的消除C.脑力与劳力分工D.生产者全面发展的分工12、下列提法正确的是B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13、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 巳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A.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 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条不同的道路D.两种不同的理想16、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7、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B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18、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19、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为什么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并解释相应的TR曲线、AR 曲线和MR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解答: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而市场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

第二,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市场的需求量,那么,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销售量来控制市场的价格,即垄断厂商可以通过减少商品的销售量来提高市场价格,也可以通过增加商品的销售量来降低市场价格。

关于垄断厂商的TR曲线、AR曲线和MR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以图7-1加以说明:第一,平均收益AR曲线与垄断厂商的向右下方倾斜的d需求曲线重叠。

因为,在任何的销售量上,都是P=AR。

第二,边际收益MR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置低于AR曲线。

其原因在于AR曲线是一条下降的曲线。

此外,在线性需求曲线的条件下,AR曲线和MR曲线的纵截距一样,而且MR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AR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的两倍。

第三,由于MR值是TR曲线的斜率,即dTRMR,所以,当MR>0时,TR曲线是上dQ升的;当MR<0时,TR曲线是下降的;当MR=0时,TR曲线达极大值。

图7-1垄断竞争厂商的AR与TR之间的关系12、根据图7-22中线性需求曲线d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试求:〔1〕A点所对应的MR值;〔2〕B 点所对应的MR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5)21e2,或者,e2,根据MRP(1),那么A点的dd5(32)edMR值为:MR=2×〔2×1/2〕=1。

〔2〕方法同〔1〕。

B点所对应的MR=-1。

3、图7-23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本钱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试在图中标出:(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完整版)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第7章

(完整版)大学物理学(课后答案)第7章

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选择题7-1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的分子数密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A)温度,压强均不相同(B)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C)温度,压强都相同(D)温度相同,但氦气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3分析: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 - kT,仅与温度有关,因此当氦气和氮气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时,温度也相同。

又由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p nkT ,当两者分子数密度相同时,它们压强也相同。

故选( C)。

7-2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设温度为T,气体分子的自由度为i,则每个气体分子所具有的[](A)动能为-kT (B)动能为丄RT2 2(C)平均动能为-kT (D)平均平动动能为-RT2 23分析:由理想气体分子的的平均平动动能 \ 3kT和理想气体分子的的平均动能2-丄kT,故选择(C)。

27-3三个容器A、B、C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相同,而方均根1/2 1/2 1/2速率之比为v A : v B : v C 1:2:4,则其压强之比为P A:P B:P c[](A) 1:2:4 (B) 1:4:8 (C) 1:4:16 (D) 4:2:1分析:由分子方均根速率公式厂2,又由物态方程p nkT,所以当三容器中得分子数密度相同时,得p1: P2: P3 T1 :T2 :T3 1: 4:16。

故选择(C)。

7-4图7-4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如果V p O和V p H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O 2 H 2(A)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且V p O/ V p H4质量M H 2 M O 2,可知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大于氧气的最概然速率,故曲线 M 1 ( ) i于氧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又因16,所以盘4。

故选择(B )。

f(v)习题7-4图7-5在一个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储有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温度为T 。

第7章+静电场+习题和思考题

第7章+静电场+习题和思考题
S
1 E d S 根据高斯定理
0
q
S内
i
S
Q
q q
习题图7-1
第七章 习题解答 第七章 习题解答
C 3. 关于电场线,以下说法哪个正确。 (A)电场线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B) 电场线是一条曲线,曲线上的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与该点 的电场强度方向平行; (C) 匀强电场中开始处于静止的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 的轨迹必与一条电场线重合; (D) 在无电荷的电场空间,电场线可以相交。 答 :电场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处电场强度的方向; 电场线密度表针该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为有源场,任 意电场线不相交;在均匀场中,电场强度处处相等;电荷在 均匀电场中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轨迹必沿与一条电场线运 动。
解: (1) (0,a)处点电荷在 O 点产生的电场方向从 O 点指 向 y 轴正向;(0,-a)处点电荷在 O 点产生的电场方向从 O 点 指向 y 轴负向;(2a,0)处点电荷在 O 点产生的电场方向从 O 点指向 x 轴正向。 (2)
Eao 2Q Q j j 2 2 40 a 20a 1
1 2Q Q j j 2 2 40 a 20a
y
E ao
a
2Q
Q
a
O
2Q
a 2a
x
E2ao
Q Q i i 2 2 40 ( 2a) 160a 1
第七章 习题解答 第七章 习题解答
(3)
Eo Eao Eao E2ao Q Q Q j ( j) i 2 2 2 20a 20a 160a
第七章 习题解答 第七章 习题解答 球心电势
U E dl

第7章输入输出习题参考解答

第7章输入输出习题参考解答

第7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1.计算机的I/O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计算机的I/O系统,主要用于解决主机与外部设备间的信息通讯,提供信息通路,使外围设备与主机能够协调一致地工作。

计算机的I/O系统由I/O硬件和I/O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I/O硬件包括:系统总线、I/O接口、I/O设备及设备控制器。

I/O软件包括:用户的I/O程序、设备驱动程序、设备控制程序。

2.I/O硬件包括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I/O硬件包括:系统总线、I/O接口、I/O设备及设备控制器。

系统总线的作用是为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提供通路。

I/O接口通常是指主机与I/O设备之间设置的一个硬件电路及其相应的控制软件。

它用于在系统总线和外设之间传输信号,并起缓冲作用,以满足接口两边的时序要求。

I/O设备的作用是为主机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提供一个工具。

设备控制器用来控制I/O设备的具体动作,不同的I/O设备需要完成的控制功能不同。

3.什么是用户I/O程序?什么是设备驱动程序?什么是设备控制程序?答:用户I/O程序是指用户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调用界面编写的具体I/O设备的输入输出程序。

例如用户编写的用打印机输出文本的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是一种可以使计算机和设备通信的特殊程序。

可以说相当于操作系统与硬件的接口,操作系统只有通过这个接口,才能控制硬件设备的工作,假如某设备的驱动程序未能正确安装,便不能正常工作。

设备控制程序就是驱动程序中具体对设备进行控制的程序。

设备控制程序通过接口控制逻辑电路,发出控制命令字。

命令字代码各位表达了要求I/O设备执行操作的控制代码,由硬件逻辑解释执行,发出控制外设的有关控制信号。

4.说明设计I/O系统的三个要素的具体内容。

答:设计I/O系统应该考虑如下三个要素:①数据定位: I/O系统必须能够根据主机提出的要求进行设备的选择,并按照数据在设备中的地址找到相应的数据。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第7章 化学动力学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第7章 化学动力学

第七章化学反应动力学一.基本要求1.掌握化学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速率的定义、反应级数、速率系数、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机理等。

2.掌握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共同特点,特别是一级反应和a = b的二级反应的特点。

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判断反应的级数,能熟练地利用速率方程计算速率系数和半衰期等。

3.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Arrhenius经验式的4种表达形式,学会运用Arrhenius经验式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4.掌握典型的对峙、平行、连续和链反应等复杂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合理的近似方法(速控步法、稳态近似和平衡假设),从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

学会从表观速率系数获得表观活化能与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5.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内容,会利用两个理论来计算一些简单反应的速率系数,掌握活化能与阈能之间的关系。

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优缺点。

6.了解催化反应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酶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本质。

7.了解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平衡与热化学平衡的区别,了解光敏剂、量子产率和化学发光等光化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热力学不同,它没有以定律的形式出现,而是表现为一种经验规律,反应的速率方程要靠实验来测定。

又由于测定的实验条件限制,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可能会得到不同的速率方程,所以使得反应速率方程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使动力学的处理变得比较复杂。

反应级数是用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的指数和来表示的。

由于动力学方程既有幂函数型,又有非幂函数型,所以对于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反应级数可能有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或小数之分。

对于非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就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现其级数。

对于初学者,要求能掌握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主要是一级反应、a = b的二级反应和零级反应的动力学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第7章-多组定量资料的比较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7章-多组定量资料的比较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7章 多组定量资料的比较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C )。

A. 组间SS >组内SSB. 组内组间总MS MS MS +=C. 总ss=组间SS +组内SSD. 组内组间MS MS >E. 组间组内νν> 2. 定量资料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可采用( D )。

A. t 检验B.F 检验C. Bonferroni 检验D. t 检验与F 检验均可E. LSD 检验3. 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t 检验结果相比,( C )。

A. t 检验结果更为准确B. 方差分析结果更为准确C. 完全等价且F t =D. 完全等价且t F =E. 两者结果可能出现矛盾4. 若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01.021ννF F >,则统计推断是( D )。

A. 各样本均数都不相等B. 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C. 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D. 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E. 各总体均数全相等 5.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组间均方表示( C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B. 处理效应的大小C. 处理效应和抽样误差综合结果D. N 个数据的离散程度E. 随机因素的效应大小 6. 多样本定量资料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应选择( D )。

A. 方差分析B. t 检验C. Z 检验D. Kruskal-Wallis 检验E. Wilcoxon 检验7. 多组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检验中,当相同秩次较多时,如果用H 值而不用校正后的c H 值,则会( C )。

A . 提高检验的灵敏度B .把一些无差别的总体推断成有差别 C. 把一些有差别的总体推断成无差别 D .Ⅰ、Ⅱ类错误概率不变E. 以上说法均不对二、思考题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是什么?答: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不同设计的方差分析,其思想都一样,即均将处理间平均变异与误差平均变异比较。

第七章 芳香烃参考答案

第七章 芳香烃参考答案

第七章 芳香烃 (Aromatic Hydrocarbon )参考答案或提示思考题7-1 (1);(2);(3);(4);思考题7-2-ClCl+-Cl+-Cl +思考题7-3 苯与等摩尔氢反应理论上应该生成环己二烯,用苯完全氢化的氢化热减去环己二烯完全氢化的氢化热即得该反应的氢化热为24KJ/mol (盖斯定律)。

氢化热为正值,表明反应物转化产物后能量升高,对反应不利;若反应生成环己烯或环己烷则氢化热为负值,对反应有利,所以苯催化氢化时,不能生成环己二烯。

思考题7-4C CH Ph PhHC CH Ph H C CPhPh H H ,第二个为固体。

思考题7-5BrBrBr BrBr >>熔点:思考题7-6 能使溴水退色的为烯烃,在铁的存在下使溴水退色的为苯,剩下的是烷烃。

思考题7-7 a >b >c .带电碳原子为sp 2杂化、未参与杂化的p 轨道与苯环共轭,正电荷分散在整个苯环上。

甲氧基有正的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有利于正电荷的分散;硝基有负的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不利于正电荷的分散。

习题1. 1为苯环的=C -H 伸缩振动特征峰, 2为苯环的骨架振动特征峰,4为甲基CH 3的面内弯曲振动峰;4为1,3二取代苯环的指纹区特征峰。

习题2.(1) (2)(3) (4)(5) (6)CH CH 3CH 3C CH 3CH 3ClCOOH(7)O 2+HNO 3H 2SO 4NO 2NO 2+NO 2NO 2BrC(CH 3)3COOHCOOH+H KMnO 4+C(CH 3)3CH 3CH(CH 3)2O O O O CCH 2CH 2COOHO5.(8) (9)CH 3CCH 2CH 3CH 3CH 3COOHCCH 2CH 3CH 3CH 3(10) (11)HClCH 2BrCH 3BrCH 3Br(12) (13)CH 2CH 2OHCH 2CH 2CH 2ClClH 2C(14)C C O O OH AC C O O B习题3. (1)CO CH 2CH 2CH 2AlCl 3CO CH 22H+O 2H O CH 3O+AlCl 4-(2)CH 2CH 3COOHCOOHNO 26.CH 2+AlCl 3+-H +-AlCl 4-H 3COO H 3COCH 2C O CH 3H 3HC CH 3+H 3COOCH 3H H 3COO3习题4. (1) 甲苯>苯氯>苯>硝基苯(2) 苯胺>乙酰苯胺>苯>苯乙酮(3) 对二甲苯>对甲苯甲酸>苯甲酸>对苯二甲酸 (4)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甲苯>苯 习题5.习题6.(1) (2) (3)(4) (5) (6)习题7. (1)H 3CFeCl 3H 3CClCl 2, 光ClH 2CCl(2)COOHClO 2NOCH 3CH 3C(CH 3)3CH 2H 3C OH CH 3BrOCH 3F COCH 3NH 2O 2NCF 3BrC(CH 3)3CH(CH 3)2NO 2CH 3CH 2Cl3CH 2CH 3Cl 2, 光CHCH 3C CH 3H(3)H 3CCH 2O, HCl 2H 3C CH 2ClAlCl 3H 3C CH 2CH 3(4)CH 3C 3H 3CCH 2HCH 3H 3CCH 3CH 3HNO 3/H 2SO 4CH 3H 3C3CH 3NO 2(5)CH H 3C 3CClCHH 3CCH 3H 3CCH 33NBS(6)CH 3CH 3NO 2324CH 3NO 2Br 2, FeBrCOOHNO2BrKMnO 4(7)3CH 2CH CH 2(8)CH 3CH 3I 3CH 33CH 3COOH乙酸酐CH 3CH 3(9)CH3CH3NO3HNO3CH3COOHNO2COOH 24KMnO4习题8.(2)33(3)(4)习题9. (1)SO3H SO3HO2NNO2+(2) (3)OCH3NO2CNNO2+CN2(4)SO3H SO3HNO2SO3HNO2;(5)(6)NO2OOCCOOOCCO习题10.CH2CH2CH3CH3CH2CH3CH33H3C习题11.有关反应式:DBrClBrCl BrCl 3Br Br+CBC习题12.A 、D 、F 。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 第7章作业和思考题参考答案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 第7章作业和思考题参考答案

Ms( f )
400
-300
f
0
300
(a)
f
-400 -200
0 200 400
(b)
7-2. 对模拟信号 m(t) = sin(200πt)/(200t)进行抽样。试问:(1)无失真恢复所要求的最小抽样频率 为多少?(2)在用最小抽样频率抽样时,1 分钟有多少个抽样值?
解: (1) 信号的最高频率为 fH=200Hz,抽样定理要求无失真恢复所要求的最小抽样频率为
Ms f
1
M f*
T
n
f nfs
当抽样速率 fs =1 T =300Hz 时
fs M f nfs
Ms f 300 M f 300n
其频谱如图 7-18 (a)所示。
(2) 当抽样速率 fs 1 T
400 Hz 时
Ms f 400 M f 400n
其频谱如图 9-18 (b)所示。
Ms( f )
300
解 (1) 由抽样频率 fs 8 kHz,可知抽样间隔
11
T
(s)
fs 8000
对抽样后信号 8 级量化,故需要 3 位二进制码编码,每位码元占用时间为
T
1
Tb 3 3 8000
又因占空比为 1,所以每位码元的矩形脉冲宽度
1
(s)
24000
τ Tb
1
(s)
24000
故 PCM 基带信号频谱的第一零点频率
B 1 24 (kHz) τ
(2) 若抽样后信号按 128 级量化,故需要 7 位二进制码编码,每位码元的矩形脉冲宽度为
T
1
1
τ Tb
7
7 8000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七章沉淀反应参考答案P 142【综合性思考题】:给定体系0.02mol/LMnCl 2溶液(含杂质Fe 3+),经下列实验操作解答问题。

(已知K θSPMn(OH)2=2.0×10-13,K θSPMnS =2.5×10-13,K θbNH3=1.8×10-5,K θaHAc =1.8×10-5①与0.20mol/L 的NH 3.H 2O 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解: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减半,[Mn 2+]=0.01mol/L ,c b =[NH 3.H 2O]=0.10mol/L∵是一元弱碱体系,且c b /K b θ>500∴10.0108.1][5⨯⨯=⋅=--b b c K OH θ又∵ 622108.101.0][][--+⨯⨯=⋅=OH Mn Q c=1.8×10-8> K θSPMn(OH)2=2.0×10-13∴ 产生Mn(OH)2沉淀。

②与含0.20mol/L 的NH 3.H 2O 和0.2mol/LNH 4Cl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 解:混合后属于NH 3.H 2O~NH 4Cl 的碱型缓冲液体系此时浓度减半:c b =[NH 3.H 2O]=0.2V/2V=0.1(mol.L -1)c S= [NH 4+]=0.2V/2V=0.1(mol.L -1)[Mn 2+]=0.02V/2V=0.01(mol.L -1)A 、求[OH -] 用碱型缓冲液计算式求算:s b b c c K OH ⋅=-θ][ 55108.11.01.0108.1--⨯=⨯⨯= B 、求Qc 22][][-+⋅=OH Mn Q c=0.01×[1.8×10-5]2=3.24×10-12C 、比较θ2)(,OH Mn SP K ∵13)(,100.22-⨯=>θOH Mn SP C K Q故有Mn(OH)2沉淀产生。

工程流体力学第7章 习题和思考题答案

工程流体力学第7章 习题和思考题答案

= 1⇒ α2
= 1, β2
= 0,γ 2
=0
ML−1T −1 L L T M L α3 β3 −2β3 γ 3 −3γ 3
= 1⇒ α3
=
3 2
, β3
=
1 2
,
γ
3
=1
∴π1 = f (π2 ,π3 )
即v =
gH f ( d , µ )
H
31
H 2g2ρ
=
2gH
f1
(
d H
,
µ Hvρ
)
v=
d 2gH f1 ( H , Re H )
粘滞力相似
λvλL λv
= 1∴λv
= λ−L1
不采用同一种流体,理论上能。
因为重力相似
λ
1
1
1
= 1∴λv =λL2
λL2 ⋅λg2
λvλL λ 又粘滞力相似
v
= 1 ∴λv
= λ−L1 ⋅λv
3
λ =λ2
由上面两个相似,可以得出 v
L
3
λ =λ 但 v
2 L 实际上做不到。
7-9、量纲分析有何作用? 答案:可用来推导各物理量的量纲;简化物理方程;检验物理方程、经验公式的正确性与完 善性,为科学地组织实验过程、整理实验成果提供理论指导。 7-10、经验公式是否满足量纲和谐原理?
解:已知
d = 600mm, d = 300mm, q = 0.283m3 / s,ν = 1.0 ×10−6 m2 / s,ν = ν = 15 ×10−6 m2 / s
m
m
a
为了保证动力相等,雷诺数必定相等,
q=
q m
νd ν d

高等数学教材第七章答案

高等数学教材第七章答案

高等数学教材第七章答案第七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 习题一答案:1.1 题目:求函数 $z = 2x^3 + 3y^2 - 6xy$ 在点 $(1, 2)$ 处的偏导数$\frac{\partial z}{\partial x}$ 和 $\frac{\partial z}{\partial y}$。

解答:首先计算 $\frac{\partial z}{\partial x}$。

根据偏导数的定义,我们将 $y$ 视为常数,对 $z$ 对 $x$ 进行求偏导数:$$\frac{\partial z}{\partial x} = 6x^2 - 6y$$接下来计算 $\frac{\partial z}{\partial y}$。

同样,我们将 $x$ 视为常数,对 $z$ 对 $y$ 进行求偏导数:$$\frac{\partial z}{\partial y} = 6y - 6x$$所以,函数 $z = 2x^3 + 3y^2 - 6xy$ 在点 $(1, 2)$ 处的偏导数为$\frac{\partial z}{\partial x} = 6x^2 - 6y$ 和 $\frac{\partial z}{\partial y} = 6y - 6x$。

1.2 题目:计算函数 $f(x, y) = x^3 + y^3$ 在点 $(1, 1)$ 处的全微分。

解答:根据全微分的定义,我们有:$$df = \frac{\partial f}{\partial x}dx + \frac{\partial f}{\partial y}dy$$首先计算 $\frac{\partial f}{\partial x}$ 和 $\frac{\partial f}{\partial y}$。

对 $f(x, y) = x^3 + y^3$ 分别对 $x$ 和 $y$ 求偏导数:$$\frac{\partial f}{\partial x} = 3x^2, \quad \frac{\partial f}{\partial y} =3y^2$$代入点 $(1, 1)$,得到 $\frac{\partial f}{\partial x} = 3$ 和$\frac{\partial f}{\partial y} = 3$。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问题1:请简述第七章中讨论的主要概念。

答案:第七章主要讨论了[具体概念],它涉及到[概念的详细解释]。

此概念在[相关领域或情境]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解释了什么或如何应用]。

问题2:如何计算[特定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答案:要计算[特定数学公式或计算过程],首先需要确定所有必要的变量。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 [第一步计算过程]2. [第二步计算过程]3. [以此类推,直至最终结果]问题3:分析[案例研究或实际情境],并讨论其对[相关概念]的影响。

答案:在[案例研究或实际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关概念]的应用。

具体来说,[案例或情境描述]展示了[概念如何影响结果]。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问题4:解释[特定术语或理论],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 [特定术语或理论]是指[术语或理论的定义]。

例如,在[相关领域]中,[术语或理论]可以用来[具体应用或解释]。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例子描述],它清楚地展示了[术语或理论]的实际应用。

问题5: [选择题或判断题]。

答案: [正确答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正确答案],因为[解释为什么这是正确答案]。

总结:第七章的习题涵盖了对[章节主题]的深入理解,包括理论概念、实际应用和计算技能。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章节内容,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模板,具体答案需要根据实际的章节内容和习题进行定制。

如果需要针对特定章节的具体习题答案,请提供相关章节的详细内容和习题,以便我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第7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第7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第7章思考题参考答案1. 为什么说结构的自振频率是结构的重要动力特征,它与那些量有关,怎样修改它? 答:动荷载(或初位移、初速度)确定后,结构的动力响应由结构的自振频率控制。

从计算公式看,自振频率与质量与刚度有关。

质量与刚度确定后自振频率就确定了,不随外部作用而改变,是体系固有的属性。

为了减小动力响应一般要调整结构的周期(自振频率),只能通过改变体系的质量、刚度来达到。

总的来说增加质量将使自振频率降低,而增加刚度将使自振频率增加。

2.自由振动的振幅与那些量有关?答:振幅是体系动力响应的幅值,动力响应由外部作用和体系的动力特性确定。

对于自由振动,引起振动的外部作用是初位移和初速度。

因此,振幅应该与初位移、初速度以及体系的质量和刚度的大小与分布(也即频率等特性)有关。

当计及体系阻尼时,则还与阻尼有关。

3. 任何体系都能发生自由振动吗?什么是阻尼比,如何确定结构的阻尼比?答:并不是所有体系都能发生自由振动的,当体系中的阻尼大到一定程度时,体系在初位移和初速度作用下并不产生振动,将这时的体系阻尼系数称为临界组尼系数,其值为2m ω。

当阻尼系数小于该值时(称为小阻尼),可以发生自由振动。

阻尼比是表示体系中阻尼大小的一个量,它为体系中实际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之比。

若阻尼比为0.05,则意味着体系阻尼是临界阻尼的5%。

阻尼比可通过实测获得,方法有多种,振幅法是其中之一,振幅法确定阻尼比读者可见教材例题7-1。

4. 阻尼对频率、振幅有何影响?答:按粘滞阻尼(或等效粘滞阻尼)假定分析出的体系自振频率计阻尼与不计阻尼是不一样的,2者之间的关系为d ω=,计阻尼自振频率d ω小于不计阻尼频率ω,计阻尼时的自振周期会长于不计阻尼的周期。

由于相差不大,通常不考虑阻尼对自振频率的影响。

阻尼对振幅的影响在频比(荷载频率与自振频率的比)不同时大小不同,当频比在1附近(接近共振)时影响大,远离1时影响小。

为了简化计算在频比远离1时可不计阻尼影响。

热工基础第7章课后答案

热工基础第7章课后答案

第七章 思考题1. 什么情况下必须采用多级压缩?多级活塞式压缩机为什么必须采用级间冷却? 答:为进一步提高终压和限制终温,必须采用多级压缩。

和绝热压缩及多变压缩相比,定温压缩过程,压气机的耗功最小,压缩终了的气体温度最低,所以趋近定温压缩是改善压缩过程的主要方向,而采用分级压缩、中间冷却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措施。

采用此方法,同样的压缩比,耗功量比单级压缩少,且压缩终温低,温度过高会使气缸里面的润滑油升温过高而碳化变质。

理论上,分级越多,就越趋向于定温压缩,但是无限分级会使系统太复杂,实际上通常采用2-4级。

同时至于使气缸里面的润滑油升温过高而碳化变质,必须采用级间冷却。

2. 从示功图上看,单纯的定温压缩过程比多变或绝热压缩过程要多消耗功,为什么还说压气机采用定温压缩最省功?答:这里说的功是技术功,而不是体积功,因为压缩过程是可看作稳定流动过程,不是闭口系统,在p-v 图上要看吸气、压缩和排气过程和p 轴围成的面积,不是和v 轴围成的面积。

3. 既然余隙不增加压气机的耗功量,为什么还要设法减小它呢?答:有余隙容积时,虽然理论压气功不变,但是进气量减少,气缸容积不能充分利用,当压缩同量的气体时,必须采用气缸较大的机器,而且这一有害的余隙影响还随着增压比的增大而增加,所以应该尽量减小余隙容积。

4.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能否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为什么?答:蒸汽制冷循环所以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是因为液体的膨胀功很小,也就是说液体的节流损失是很小的,而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成本节省很多,但是对于空气来说,膨胀功比液体大的多,同时用节流阀使空气的熵值增加很大,从T-s 图上可以看出,这样使吸热量减少,制冷系数减少。

5. 绝热节流过程有什么特点?答:缩口附近流动情况复杂且不稳定,但在缩口前后一定距离的截面处,流体的流态保持不变,两个截面的焓相等。

对于理想气体,绝热节流前后温度不变。

6. 如图7-15(b)所示,若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按351212' 运行,循环耗功量没有变化,仍为h 2-h 1,而制冷量则由h 1-h 4增大为h 1-h 5,这显然是有利的,但为什么没有被采用? 答:如果按351212'运行,很难控制工质状态,因此采用节流阀,经济实用。

新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七章

新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七章

新23版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七章一、简答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占优势地位的、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生产关系。

它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制关系和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2.什么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基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态。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是指社会主义企业以自行核算、自行负责、自负盈亏的原则进行经济活动,并以市场交换的原则与其他经济成员进行商品交换。

3.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并由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的经济形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起着资源配置和价值分配的作用,但市场并不是唯一的、独立于计划的调节机制,而是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以保障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的市场调节。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核心。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权益。

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5.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有什么区别?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是两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主义时期,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通过国家垄断经营或集体经营的形式进行管理。

私有制则是指所有制属于个人、家庭或私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主要区别表现在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收入的分配方式上。

二、论述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优点和特点。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的竞争机制能够激发经济各方的积极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同时,市场可以更好地反映供求关系,实现资源配置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七章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答案7-1 什么是机械加工生产线它的主要组成类型及特点有哪些答:机械加工生产线:在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加工工序较多的工件,为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往往把加工装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并用一些输送装置与辅助装置将他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之能够完成工件的指定加工过程的生产作业线。

机械加工生产线由加工装备、工艺装备、传送装备、辅助装备和控制系统组成。

7-2 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1)工件几何形状及外形尺寸;2)工件的工艺及精度要求; 3)工件材料;4)要求生产率;5)车间平面布置;6)装料高度。

7-3 简述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内容和流程答: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阶段、总体方案设计阶段和结构设计阶段。

主要流程如下:1)制定生产线工艺方案,绘制工序图和加工示意图;2)拟定全线的自动化控制方案;3)确定生产线的总体布局,绘制生产线的总联系尺寸图;4)绘制生产线的工作循环周期表;5)生产线通用加工装备的选型和专用机床、组合机床的设计;6)生产线输送装置、辅助装置的选型及设计;7)液压、电气等控制系统的设计;8)编制生产线的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注意事项等。

7-4 在拟定自动线工艺方案时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答:(1)工件工艺基准选择: a、尽可能在生产线上采用统一的定位面,以利于保证加工精度,简化生产线的结构; b、尽可能采用已加工面作为定位基准;c、箱体类工件应尽可能采用“一面两销”定位方式,便于实现自动化,也容易做到全线采用统一的定位基面;d、定位基准应有利于实现多面加工,减少工件在生产线上的翻转次数,减少辅助设备数量,简化生产线构;e、在较长的生产线上加工材料较软的工件时,其定位销孔因多次定位将严重磨损,为了保证精度,可采用两套定位孔,一套用于粗加工,另一套用于精加工;或采用较深的定位孔,粗加工用定位孔的一半深度,精加工用定位孔的全部深度;f、定位基准应使夹压位置及夹紧简单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已知一低通信号m t 的频谱为M f 为
1200Hz
200
f f M
f
其他
(1) 假设以300s f Hz 的速率对m t 进行理想抽样,试画出已抽样信号s m t 的频谱草图; (2) 若用400s
f Hz 的速率抽样,重做上题。

解 (1) 由题意知,以抽样信号为 s T
m t m t
t
其频谱函数为
1
*s s s
s n
M f
M f f
nf f M f
nf T
当抽样速率s f =1=300Hz 时
300300s M f M f n
其频谱如图7-18 (a)所示。

(2) 当抽样速率1400s
f T Hz 时
400400s M f M f n
其频谱如图9-18 (b)所示。

(a)
(b)
7-2. 对模拟信号m (t ) = sin(200πt )/(200t )进行抽样。

试问:(1)无失真恢复所要求的最小抽样频率
为多少?(2)在用最小抽样频率抽样时,1分钟有多少个抽样值?
解: (1) 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 H =200Hz ,抽样定理要求无失真恢复所要求的最小抽样频率为
2400s H f f ==Hz
(2) 1秒钟抽取400个样值,则1分钟有60×400=24 k 个抽样值。

7-3. 在自然抽样中,模拟信号m (t )和周期性的矩形脉冲串c (t )相乘。

已知c (t )的重复频率为f s ,每个矩形脉冲的宽度为τ,f s τ < 1。

假设时刻t = 0对应于矩形脉冲的中心点。

试问:
(1) m (t )经自然抽样后的的频谱,说明f s 与τ的影响; (2) 自然抽样的无失真抽样条件与恢复m (t )的方法。

解:(1) 自然抽样是m (t )与c (t )的乘积,所以其频谱可表示为
()
s s
s
s s
s
s
()()()()Sa(π) Sa(π)()
n n A M f M f C f M f n f f nf T A n f M f nf T τ
τδττ∞
=-∞

=-∞
=*=*
-=
-∑∑
周期重复的频谱分量间隔为抽样频率f s ,抽样周期越大,分量间隔越密。

各分量的大小与脉幅成正比,与脉宽成正比,与周期成反比。

各谱线的幅度按Sa(f ) 包络线变化。

(2) 自然抽样的无失真抽样条件只要满足抽样定理即可,带宽满足H s H f B f f <<-这个条件的低通滤波器即可恢复m (t )。

7-4. 设信号m (t ) = 9 + A cos(ωt ),其中A ≤ 10V 。

若m (t )被均匀量化为40个电平,试确定所需的二进制码组的位数N 和量化间隔Δ。

解 因为25<40<26,所以所需的二进制码组的位数N=6位。

量化级间隔
20.540
A v
V
7-5. 采用A 律13折线编码,设最小量化间隔为1个单位Δ,已知抽样脉冲值为+635Δ: (1) 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
(2) 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不包括极性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采用自然二进制码) 解 (1) 已知抽样脉冲值 63551233227
s
I
它位于第7段序号为3的量化级,因此输出码组为
01234567a a a a a a a a =11100011
量化误差为27。

(2) 对应的11位均匀量化码位
010********
7-6. 在A 律PCM 系统中,当归一化输入信号抽样值为0.12、0.3与-0.7时,编码器输出码组是多少?
解 1
0.120.122462048
÷∆=÷
≈ 所以0.12246=∆=1288146∆+⨯∆+∆,编码器输出码组为11001110
同理可得
0.3614≈∆=5123326∆+⨯∆+∆,编码器输出码组为11100011
0.71434-≈-∆= ()102466426-∆+⨯∆+∆,编码器输出码组为01110110
7-7. 对10路带宽均为300Hz~3400Hz 的模拟信号进行PCM 时分复用传输。

设抽样速率为8000Hz ,抽样后进行8级量化,并编为自然二进制码,码元波形是宽度为τ的矩形脉冲,且占空比为1。

试求传输此时分复用PCM 信号所需的奈奎斯特基带带宽
解 由抽样频率8s
f kHz ,可知抽样间隔
11
8000
s
T
f (s) 对10路信号进行时分复用,每路占用时间为
1
101
80000
T T (s)
又对抽样信号8级量化,故需要3位二进制码元编码,每位码元占用时间为
11
3380000240000
b
T T (s)
因为占空比为1,所以每位码元的矩形脉冲宽度
1
τ
240000
b
T (s)
故传输此时分复用PCM 信号所需的奈奎斯特基带带宽为
11202τ
B
(kHz)
7-8. 一单路话音信号的最高频率为4kHz ,抽样频率为8kHz ,以PCM 方式传输。

设传输信号的波形为矩形脉冲,其宽度为τ,且占空比为1:
(1)若抽样后信号按8级量化,试求PCM 机电信号频谱的第一零点频率;
(2)若抽样后信号按128级量化,则PCM 二进制基带信号频谱的第一零点频率又为多少? 解 (1) 由抽样频率8s
f kHz ,可知抽样间隔
11
8000
s
T
f (s) 对抽样后信号8级量化,故需要3位二进制码编码,每位码元占用时间为
11
33800024000
b
T T (s)
又因占空比为1,所以每位码元的矩形脉冲宽度
1
τ
24000b T (s)
故PCM 基带信号频谱的第一零点频率
124τ
B (kHz)
(2) 若抽样后信号按128级量化,故需要7位二进制码编码,每位码元的矩形脉冲宽度为
11
τ
77800056000
b
T T (s)
故PCM 基带信号频谱的第一零点频率
156τ
B
(kHz)
7-9. 已知话音信号的最高频率f m = 3400Hz ,今用PCM 系统传输,要求信号量化噪声比S 0/N q
不低于30dB 。

试求此PCM 系统所需的奈奎斯特基带频宽。

解 由题意知,量化信噪比
23210N o q
S N
所以二进制码位数5N
,故PCM 系统所需的最小带宽为
53400
17m
B
N
f (kHz)
7-10. 已知正弦信号的频率为4kHz ,试分别设计线性PCM 与DM 系统,使量化信噪比都大于30dB ,并比较两系统的数据率。

解 设计PCM 系统如图所示
图7-18 PCM 通信系统原理图
噪声
(1)抽样频率。

因为f m =4kHz ,所以抽样频率f s =2 f m =8kHz 。

(2)量化电平数。

因为20lg 30o q S M dB N ⎡⎤
=≥⎢⎥⎢⎥⎣⎦
,所以M =32。

(3)编码位数N=5。

(4)最小带宽s 1
20kHz 2
B f N =
=。

(5)信息速率s 40kb/s b R f N ==
设计DM 系统如图所示,设接收端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
4kHz k m f f ==
图7-21 DM 原理示意图
DM 信号
(1)抽样频率。

3s 2k m 10lg 0.0430dB o q S f N f f ⎡⎤≈⨯≥⎢⎥⨯⎣
⎦,所以3
s 2k m 0.041000f f f ⨯≥⨯, 所以117kHz s f ≥。

(2)取抽样频率120kHz s f =。

(3)最小带宽s 1
60kHz 2
B f =
=。

(4)信息速率R b = f s =120 kb/s 。

综上所述,在两个系统的输出信噪比都满足30dB 的要求下,DM 系统的信息速率高于PCM 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