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
最新河北工程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最新河北工程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c4222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3.png)
最新河北⼯程⼤学交通⼯程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浴新南⼤街(渚河路-⽕车站)交通设计专业交通⼯程学⽣ XXX指导教师 XXX河北⼯程⼤学⼟⽊⼯程学院2013年5⽉16⽇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新⽉异,城市道路的意义愈显的举⾜轻重。
城市道路是⼀个城市的⾻架,同时⼜是⼀个城市的⼤动脉。
理想的道路在满⾜交通运输和出⾏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们美的感受。
在城市化⽔平不断提⾼的今天,城市道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益增⼤,⼈们对城市道路功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因此城市道路综合设计的作⽤就显得举⾜轻重。
⽽其中道路交叉⼝⼜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节点,是车辆、⾏⼈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为交通的咽喉。
与普通道路相⽐,交叉⼝路况更复杂,⼈流量车流量更⼤,同时交叉⼝也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
因此,正确设计道路交叉⼝,合理组织、管理交叉⼝交通,是提⾼道路通⾏能⼒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
为了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提⾼城市道路的通⾏能⼒和通⾏效率,围绕交叉⼝设计以及交叉⼝交通管理与控制做了很多研究。
本论⽂主要通过实际实地调查,获取邯郸市浴新南⼤街当前的管理现状、道路⼏何条件、交通流量、地点车速、⾏车延误等基础资料,从交通管理、交通组织⽅⾯做定性现状分析,从饱和度、延误、排队长度、通⾏能⼒等⽅⾯做定量现状分析,探寻此道路沿线及交叉⼝存在的问题。
利⽤信号城市道路设计理论、交叉⼝渠化理论等进⾏探讨和设计,提出包括道路拓宽、车道变更、交叉⼝渠化等⽅⾯综合性的改善措施和相应的改善⽅案,减少交通拥堵、交叉⼝冲突和延误,增⼤通⾏能⼒,提⾼整条道路通⾏效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交叉⼝渠化设计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city modernization change rapidly,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city road sense more. City road is a skeleton of city, also is the main artery of a city. The ideal way to meet the transportation and travel needs at the same time, will also bring people aesthetic feeling. In the city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ity road toda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creasing, expectations for city road function value is more and more high, so the city road design appears to play a decisive role.And the road intersection is an important node in the city traffic system, vehicle, pedestrian collection, steering and evacuation of the necessary land, into the throat of the traffic.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road, intersection traffic more complex, the flow of people flow more, at the same time, intersection and traffic accident-prone locations. Therefore, the correct design of the road intersection, traffic organizing, management of intersection, is to improve the traffic capacity and ensure traffic safety important aspe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ity road traffic problems, through the city, improve the road capacity and traffic efficiency, around the intersection design and 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has done a lot of research.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ctual field survey, obtain new South Street, Handan city bath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geometric conditions, traffic flow, speed, location of basic data such as traffic delay, traffic management, traffic organization from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from saturation, delay, queue length, capacity and othe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to explore this along the road and intersection problems. Using signal city road design theory, intersection channel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proposed including road widening, lane change, intersection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cheme, reducing traffic congestion, the intersection conflict and delay, increase capacity, improve the whole efficiency of road. Keywords: C ity road Intersection Traffic T raffic intersection Channelization design⽬录0绪论--------------------------------------------------- 10.1设计背景 ---------------------------------------------------- 10.2国内外道路研究概况 ------------------------------------------ 10.3设计内容 ---------------------------------------------------- 3 1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41.1道路及其沿线状况调查 ---------------------------------------- 41.2 交叉⼝交通量调查-------------------------------------------- 51.3交叉⼝交通条件调查 ------------------------------------------ 7 2现状分析与评价---------------------------------------- 122.1路段现状评价 ----------------------------------------------- 122.2交叉⼝现状分析 --------------------------------------------- 13 3交叉⼝设计-------------------------------------------- 173.1设计原则与要求 --------------------------------------------- 173.2交叉⼝设计内容 --------------------------------------------- 173.3交叉⼝设计⽰例 --------------------------------------------- 19 4路段交通设计------------------------------------------ 224.1⾏⼈过街横道设计 ------------------------------------------- 224.2路段出⼊⼝设计 --------------------------------------------- 224.3⼈⾏道设计 ------------------------------------------------- 234.4⾮机动车道设计 --------------------------------------------- 234.5机动车道设计 ----------------------------------------------- 254.6⽆障碍设计 ------------------------------------------------- 264.7交通标志设计 ----------------------------------------------- 284.8公交停靠站设计 --------------------------------------------- 30 5⽅案评价与分析---------------------------------------- 32结语------------------------------------------------ 33鸣谢------------------------------------------------ 34参考⽂献------------------------------------------------ 35邯郸市浴新南⼤街交通设计学⽣:XXX 指导教师:XXX河北⼯程⼤学⼟⽊⼯程学院交通⼯程专业交通设计⽅向0绪论0.1设计背景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邯郸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与⽯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左右,与北京、天津等⼤都市的距离均在500公⾥以内。
01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
![01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b4684101f69e31433294e1.png)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1 工程概述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
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湖北宜昌某公路新建工程设计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
![湖北宜昌某公路新建工程设计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8ed56e4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e.png)
湖北宜昌某公路新建工程设计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一、引言本次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对湖北宜昌某公路新建工程的交通工程设计进行分析,了解交通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为湖北宜昌某公路新建工程,全长约20公里,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该公路的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三、交通工程设计内容1. 交通调查与分析通过对该公路的交通流量、车速、交通流方向等数据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现有交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 交通组织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包括车道分配、信号灯设置、标志标线设置等,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 交通安全设计针对该公路的特点和交通流特点,制定相应的交通安全措施,包括标志牌、标线、护栏等,以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4. 交通管理设计根据该公路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方案,包括交通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以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四、设计方案1. 车道分配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将该公路分为三个车道,分别为快车道、慢车道和应急车道。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车道使用时间,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 信号灯设置方案在该公路的重要交叉口设置信号灯,以控制交通流,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信号灯的控制时间和周期。
3. 标志标线设置方案在该公路上合理设置标志牌、标线和警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以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车速限制标志和车道指示标志等。
4. 护栏设置方案在该公路沿线合理设置护栏,以保护驾驶员和行人安全,同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五、实施计划与时间表1. 设计阶段(第1-3周):进行交通调查和分析,制定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和交通安全设计方案。
2. 评审与修改阶段(第4周):邀请专家对该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3. 施工图设计阶段(第5-6周):完成施工图设计,包括标志标线设置图、护栏设置图等。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2a4f0ec258f5f61fb73666af.png)
第三册交通工程一、工程概况:联港工业区大林山片区一期刚性道路及配套工程位于珠海市联港工业区。
该片区周边紧邻东西向一级公路珠海大道,水陆交通方便,为工程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本项目共包括三条城市道路,分别为规划一路、规划二路及规划八路。
由于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建设场地内主要为工业厂房建筑,项目施工时对现状交通有所影响,需要通过合理的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予以协调、解决,尽量减小其对现状交通的影响。
二、设计依据:1.设计合同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4.《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三、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车速:30km/h3.设计荷载:标准轴载BZZ-1004.机动车道:8m(双向两车道)5.路面结构:刚性砼路面6.道路横坡:双向1.5%7.坐标系统:珠海新坐标系8.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四、道路横断面设计:一期道路路幅设计分两种形式,横断面布置如下:1. 3.5m(人)+1.5m(绿)+8m(车)+1.5m(绿)+3.5m(人)=18.0m(单幅路,双向2车道)该路幅形式适用于规划一路、规划二路及规划八路(K0+600~K1+646.84)段。
2. 2m(人)+8m(车)+2m(人)=12m(单幅路,双向2车道)该路幅形式适用于规划八路(K0+000~K0+600)该段远期规划为双林大道东侧辅道,仅在一侧设置人行道。
近期修建道路时采用双侧布置。
五、道路交通工程设计:1、交通标线设计1)车行道标线统一采用熔融型涂料。
标线厚度≥2.5mm,减速标线厚度≥7.5mm,标线设计使用年限为2年。
2)道路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标准规定设置反光交通标线,道路沿线设置车行道中心线、车行道边缘线,道路交叉路口设置人行道斑马线、减速让行线等交通标线,提醒车辆遇人行横道处注意减速让行。
3)道路热熔反光标线涂料厚度不得小于2.5mm,标线外观均匀、密实,不得有麻面,并严格执行《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标准规定。
毕业设计 交叉口优化交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交叉口优化交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1439ae0fa76e58fafab003d7.png)
交通设计说明书设计(论文)题目科学大道(天乐路至天达路)交通优化设计学院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交通工程(2011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系(教研室)负责人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设计概述 .. (1)1.1设计目的及内容 (1)1.2设计目标 (1)1.3设计流程 (2)2 交叉口现状分析 (3)2.1土地利用与出行特征 (3)2.2交通量与现状信号控制调查 (5)2.2.1 科学大道与天达路交叉口 (5)2.2.2 科学大道与海关路交叉口 (8)2.2.3 科学大道与天乐路交叉口 (10)2.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13)2.3.1 道路交通标志 (13)2.3.1 道路交通标线 (13)2.4存在的交通问题及解决办法 (13)2.4.1存在的交通问题 (13)2.4.2 基本解决办法 (14)3 交通预测 (15)3.1合肥市城市机动车发展现状 (15)3.2交通预测 (16)4 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18)4.1设计原则 (18)4.2交通流线设计 (19)5 交通渠化方案设计 (19)5.1设计原则 (19)5.1.2 明确路权 (19)5.1.2 控制冲突点 (20)5.1.3 设置左转弯车道 (20)5.1.4 合理设置标志标线 (20)5.1.5 合理优化道路线形 (21)5.2设计标准 (21)5.2.1 转弯半径 (21)5.2.2 进口道 (21)5.3改善措施 (22)5.3.1 总体改善措施 (22)5.3.2 科学大道与天达路交叉口 (22)5.3.3 科学大道与海关路交叉口(方案一) (23)5.3.4 科学大道与海关路交叉口(方案二) (24)5.3.5 科学大道与天乐路交叉口 (25)6 交通信号控制设计 (26)6.1 信号配时设计方法 (26)6.1.1 设计流程 (26)6.1.2 确定信号相位基本方案 (28)6.1.3 设计交通量 (28)6.1.4 饱和流量校正 (28)6.1.5 配时参数计算 (32)6.2 信号配时计算 (34)6.2.1 相位基本方案确定 (34)6.2.2 科学大道与天达路交叉口 (35)6.2.3科学大道与海关路交叉口(方案一) (38)6.2.4科学大道与海关路交叉口(方案二) (41)6.2.5科学大道与天乐路交叉口 (44)7 微观交通仿真实验 (47)7.1平均行程时间与平均行车延误 (47)7.2排队长度与停车次数 (52)7.3服务水平评估 (57)结论 (58)致谢 (59)参考文献 (59)摘要:随着合肥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中的各种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公路毕业设计总说明
![公路毕业设计总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1ae0e2d5ad51f01dc281f196.png)
总说明书一、概述(一)总体任务在指导老师提供的工程资料的基础上,完成路线平纵横、路基路面、防护工程、附属设施的设计工作。
(二)技术标准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路基宽度:27m计算行车速度:80km/h极限最小半径:250m一般最小半径:400m最大纵坡:5%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500m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3000m最小竖曲线长度:70m路面设计标准荷载:BZZ—100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中央分隔带外缘(三)路线概况本设计任务段始于王村至坝上;起止里程桩号为K0+000~K1+954.277,全长约1.95km,为双向4车道。
1.经济地理环境测区内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及蔬菜。
沿线交通以县级公路为主,部分公路与设计线路交叉。
2.地形地貌根据地貌形态特征、成因类型、岩性特征,本路段位置地貌单元为平原微丘,地势较平坦、起伏不大。
该路段沿线多为水田,主要生产水稻。
沿线土质均为粘性土。
3.水文气象本地区属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上,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约15℃,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
4.地层岩性本路段地质状况较好,该项目所经地区以粘土为主,并有花岗岩等岩类,但埋置深度较深。
土壤主要有白砂土、黄砂土、泥砂土、泥土。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大中桥考虑地震烈度按六度设防。
二、总体设计本设计路段起点为王村,路线前段有农田,中间段有小片居民区,后段为平原微丘地带,沿线无不良工程地质,其他地区无法绕越,方案二路线最短,占用经济作物面积最小,但是经过池塘数目最多,路基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方案一和方案三虽然经过鱼塘数量较方案一少,但是路线长度和经济作物占地都比方案一多,其中方案三路线最长,填挖方量较大,离村庄距离也最远,不利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交通工程 毕业设计 任务书
![交通工程 毕业设计 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8e2554c44028915f804dc223.png)
A. 横断面设计:包含规划横断面图、设计横断面图、现状横断面图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机 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道路各部分尺寸及路面结构图等。比例尺 1:200 或 1:500 B. 纵断面设计:包含道路设计高程、坡地及变坡点高程、竖曲线。比例尺纵 1:100,横 1:1000。 C. 路网平面设计:包含规划道路中线位置坐标、红线宽度、规划道路宽度及主要部位的平面位置 和尺寸等。比例尺 1:2000。 4) 交叉口设计 A. 平面交叉口设计:交叉口交通组织,交叉口竖向设计 B. 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确定交叉口的相序和相位、信号周期时长、各相位绿灯显示时间等。 5)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路灯、公交站点等。 5、设计完成后应提交的文件及图表: (一)设计任务书: A. 中英文摘要不少于 100 字 B. 目录 C. 交通需求预测的相关设计说明 D. 道路改造与设计说明 E. 交通设施设计说明 F. 总结与展望 G. 参考文献 (二)设计文件: A. 规划区域交通地理信息图 B. 规划区域路网图 C. 典型道路横断面图及道路结构设计图大样 D. 道路纵断面 E. 道路平面图 F. 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图 G. 交叉口竖向设计图 H. 典型路段和交叉口标志、标线图 (三)技文献翻译 英文科技文献翻译不少于 3000 字
人民交通出版社
3
[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翟忠民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
人民交通出版社
八、答辩之前学生应作的准备工作提要
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的设计任务,并按相关要求仔细整理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经指导教 师审核合格后,填写答辩申请表。
指导教师签字:于景飞
任务下达时间
年
月
日
学生签字:
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
![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1d7fbacb8f67c1cfad6b884.png)
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邯郸市光明大街交通问题研究学生:*** 指导教师:*********************交通工程专业第1章绪论1.1设计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邯郸市已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邯郸市近年来机动化交通增长迅猛,现有的道路资源难以满足高速增长的人流、车流的需要,人、车、路、环、管的矛盾日趋凸现,交通拥堵、交通不畅、交通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河北省三年大变样的政策指引下,邯郸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的投入,但实际的道路修建效率与传统的道路交通管理办法经已远不能满足车辆和行人交通的需求,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邯郸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有的道路设施、交通管理条件和执法环境难于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交叉口渠化简单、不合理,交通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和作用的发挥;交通管制措施的交通语言不到位,加之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部门推诿、执法不严、利益驱动等原因,车辆随意停放、占道经营等现象较为严重,导致道路网交通不畅,交通循环受阻;道路上缺乏必要、合理的隔离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及道路交通安全性。
邯郸市路网结构为棋盘式方格网型,现有的道路结构级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主干道比例较高,而次要等级的道路密度较低,道路沿路开发缺乏控制,道路功能网络不明确,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城区主要道路与区域内部集散功能混淆,从而产生交通拥堵,给交通管理带来较大难度;道路通行能力不匹配,城区至过境干线间无快捷交通走廊,城区的很多道路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交通瓶颈,通行能力不均衡,物理隔离设施不足,行人随意穿越街道占用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随意占用机动车道,造成交通秩序混乱,道路通行能力降低,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交通流分布极为不均。
城市道路建设是有限的,而管理却是无限的。
要缓解城市行路难,在不断改善交通设施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向管理挖潜力。
因此,如何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堵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交通土建毕业设计说明书
![交通土建毕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189d64da98271fe910ef9ac.png)
1 绪论1.1 地理位置图(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1.2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1.3 线自然地理特征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三面临水、四周环山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接壤南与浑江市、通化市毗邻总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636平方公里吉林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区年平均气温3℃-5℃气温受地形影响由西、西北向东、东南气温逐渐降低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极端最高气温36.6℃山区无霜期120天平原区可达130-140天全年降雨量约700毫米左右全区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全年总辐射量为1150千卡/平方毫米1.4 研究主要内容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吉林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1.4.1资料整理与分析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1.4.3排水设计1.4.4设计文件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1.4.5设计图纸一般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设计图、路基排水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表格其中一部分图纸需要计算机绘图2 路线设计2.1 公路等级的确定2.1.1 已知资料表2-1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辆/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6%)车型解放CA-10B东风EQ-140日野KB222黄河JN-150小汽车辆/日860820333516892.1.2 查《标准》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表2-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小客车1.0≤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中型车1.5>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大型车2.0载质量>7t~≤14t的货车拖挂车3.0载质量>14t的货车2.1.3 交通量计算初始年交通量:N=860×1.5+820×1.5+33×2.0+35×2.0+1689×1.0=4345辆/日2.1.4 确定公路等级假设该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辆/日根据《规范》: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15000~30000辆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5000~15000辆由远景交通量可知本次设计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所以根据给定的条件要按二级要求设计一条三级公路2.2 选线设计2.2.1 选线的基本原则:(1)路线的走向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2)在对多方案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3)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4)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5)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6)选线时注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其对道路的影响2.2.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质、地表、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结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而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具体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选线把路线的平面布置下来a 全面布局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终点以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点间寻找可能通过的路线带路线的基本走向与道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因素很多大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类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他的文件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任务和作用我们的起终点就是由老师规定的而客观条件就是指道路所经过的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城镇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主要依据而客观条件是道路选线必须考虑的因素b 逐段安排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平坦与复杂程度不同可分别采取现场直接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别是那些控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c 具体定线在逐点安排的小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的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才算基本完成做好上述工作的关键在于摸清地形的情况全面考虑前后线形衔接与平、纵、横综合关系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技术指标使整个线形得以连贯顺直协调2.3 选线分析2.3.1 选线方法(l)选线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纸上定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可采用现场定线有条件或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纸上定线或纸上移线并现场核定的方法(2)选线应在广泛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相关部门的各种地形图、地质、气象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勘察并运用遥感、航测、GPS、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确保其勘察工作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以免遗漏有价值的比较方案2.3.2 本设计选线分析本设计起点高程为864.85m终点高程为782.00m大致有两个方向可供选择:上线、下线我选择的是上线下线路线虽短但是路面起伏较大山岭地区路线弯多坡陡、标准低、工程量大由于受山岭区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道路平、纵、横都受限制2.4 方案选定2.4.1 选择路线方案的因素选择路线方案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单位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体现(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中的作用与沿线地区工矿、农业、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等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要求的路线技术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指标(包括对低限指标的采用)及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增长系数(两控制点问路线实际长度与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四材(钢材、水泥、木材、沥青)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影响(4)其他如与沿线革命史迹、历史文物、风景区的联系等2.4.2 本设计路线方案选定本方案路线总长1981.451m7个JD直线段所占比重较平曲线大选定线基本合理满足《规范》要求减少对耕地的破坏但也有不足之处:填挖方较大但是填挖基本平衡;在较填方多的路段需设置挡土墙以保证道路安全这势必使得筑路成本的增加2.5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2.5.1 平面设计原则:(1)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舒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 除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3)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使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4) 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5) 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如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一般都应控制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2.5.2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当然三个也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线形在做这次设计中主要用到的组合有以下几种:(1) 基本型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基本型中的缓和曲线参数、圆曲线最小长度都应符合有关规定从线形的协调性看宜将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图2.4 基本型图2.5 S型(2) 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S型相邻两个缓和曲线参数宜相等当采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1.5为宜图2.8 复合型图2.9 C型(3) C型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其连接处的曲率为零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线中间直线长度为零这种线形对行车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C型曲线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a 平曲线主要参数的规定表2-3三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设计车速30km/h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65m极限最小半径3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30m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路拱≤2.0% 350m>2.0% 450m最大纵坡8%凸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凹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2.6 路线曲线要素计算2.6.1 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在简单的圆曲线和直线连接的两端分别插入一段回旋曲线即构成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其要素计算公式如下:图2-1按回旋曲线敷设缓和曲线(2-3)(2-4)(2-5)(2-6)(2-7)(2-8)(2-9)式中: --总切线长();--总曲线长();--外距();--切曲差();--主曲线半径();--路线转角(°);--缓和曲线终点处的缓和曲线角(°);--缓和曲线切线增值();--设缓和曲线后主圆曲线的内移值();--缓和曲线长度();主点桩号计算(1-1-15)(1-1-16)(1-1-17)(1-1-18)(1-1-19)(1-1-20)2.6.2 基本型曲线JD1:K0+286.000设=350m=70m=31则曲线要素计算如下:B: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ZH =JD - T= (K0+286.000)- 132.22 5= K0+153.775 HY = ZH += (K0+153.775)+70=K0+223.7752.6.3 S型曲线JD2与JD3构成S型曲线故先计算出JD2的曲线要素然后根据JD2的曲线要素反推JD3半径确定JD3的曲线要素计算曲线要素JD2=(K0+413.047)+318-132.225=K0+598.822R=210m LS=70m交点桩号为B: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由于JD3反算后(已知LS=50)半径R为小数故需取整R=250mJD3: JD3=(K0+709.771)+206-120.238=K0+795.533A.曲线要素计算如下:B: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2.6.4 C型曲线JD4与JD5构成C型曲线先计算JD4的曲线要素然后根据JD4的曲线要素反推JD5的半径(已知LS)确定JD5的曲线要素A.曲线要素计算如下:主点里程桩号计算:B:JD5利用前交点JD4及体T长取LS=55反算R最后得R=75JD5=(K1+190.629)+232-93.626=K1+392.003A.JD5曲线要素计算如下:主点里程桩号计算:2.6.5 回头曲线JD6和JD7之间转交都太大接近了180度并且交点间直线段长度过短不满足一般平曲线设计故在此设置回头曲线选定LS=40==>JD6:JD7主点桩号计算JD6=(K1+390.614)+294-137.829=K1+546.785计算结果汇总见"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7 各点桩号的确定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就主要用到了以上的四种线形在二公里的路长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形地物和地貌相对各种相比较而得出的在地形平面图上初步确定出路线的轮廓再根据地形的平坦与复杂程度具体在纸上放坡定点插出一系列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既为路线的各个转角点(既桩号)并且测量出各个转角点的度数再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初拟出曲线半径值和缓和曲线长度代入平曲线几何元素中试算最终结合平、纵、横三者的协调制约关系确定出使整个线形连贯顺直协调且符合技术指标的各个桩号及几何元素3 纵断面设计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既为路线纵断面3.1 准备工作(1).确定纵断面地面高程在路线平面图上一次截取个中点桩桩号点并内插地形图得到对应的地面标高纵断面地面高程见(纵断面设计图)(2).点绘纵断面地面线①按A3号图纸尺寸在图纸下方自下而上绘出超高、直线与曲线、里程桩号、坡度与坡长、地面高程、填挖高度和地质状况;②填绘直线与平曲线栏、里程桩号栏;③在图纸左侧绘制相应高程标尺;④接高程1:200水平1:2000的比例点绘地面线(3).标出控制点本设计中路线起、终点的设计标高的高程不变为控制标高点3.2 纵坡设计的指标1.最大坡长限制(30KM/h)坡度(%)3456789最大坡长(m)--11009007005003002002.缓和坡度各级公路为连续上坡下坡时应不大于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设置缓和坡段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且坡长应不小于最小坡长3.最小坡长《标准》规定汽车以设计速度9-15s的行程为宜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最小坡长(m)一般值40035025020016013080最小值300250200150120100604.最小纵坡《标准》规定最小纵坡以不小于0.5%为宜5.平均纵坡:《标准》规定:二级、三级四级公路越岭线连续上坡(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 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6.合成坡度:《标准》规定: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三级公路超高与纵坡的合成坡度不得超过10%3.3 竖曲线设计竖曲线是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而设置的一段缓和曲线设计时充分结合纵断面设计原则和要求并依据规范的规定合理的选择了半径《标准》规定:表3-1竖曲线指标设计车速(km/h)30最大纵坡(%)8.0%最小纵坡(%)0.5%凸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400极限值250凹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400极限值250竖曲线最小长度(m)25竖曲线基本要素计算公式:(3-1)L = (3-2) T = (3-3)E = (3-4)式中:----坡度差L ----曲线长(m)T ----切线长(m)E ----外距(m)路线纵断面图大致如下图:A. 变坡点1:(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100.000R=1800m高程867.22m(凸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0+100.000)﹣47.7=K0+052.300竖曲线起点高程=867.22-47.7×2.3%=866.12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100.000) +47.7= K0+147.700 竖曲线终点高程=867.22-47.7×3%=865.79mB 变坡点2:(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280.000R=4700m高程861.82m(凸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0+280)-70.5= K0+209.50竖曲线起点高程=861.82+70.5×3%=863.94m竖曲线终点桩号=(K0+280)+ 70.5= K0+350.50竖曲线终点高程=861.82-70.5×6%=857.59mC 变坡点3:(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590.000R=18000m高程843.22m(凸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0+590.000)-90= K1+500.000竖曲线起点高程=843.22+90×6.0%=848.62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590.000)+90=K1+680.000竖曲线终点高程=843.22-90×7.0%=836.92mD 变坡点4:(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800.000R=2500m高程828.52m(凹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0+800.000)-50= K1+750.000竖曲线起点高程=828.52+50×7.0%=832.02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800.000)+50=K1+850.000竖曲线终点高程=828.52-50×3.0%=827.02mE 变坡点5:(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0+940.000R=2500m高程824.32m(凸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0+940.000)-56.25= K1+883.730 竖曲线起点高程=824.32+56.25×3.0%=826.01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940.000)+56.25=K1+996.250 竖曲线终点高程=824.32-56.25×7.5%=820.11mF 变坡点6:(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1+290.000R=3000m高程798.07m(凹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1+290.000)-67.5= K1+222.50竖曲线起点高程=798.07+67.5×7.5%=803.13m竖曲线终点桩号=( K1+290.000)+56.25=K1+996.250 竖曲线终点高程=798.07+67.5×3.0%=820.11mG 变坡点7:(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1+720.000R=1400m高程785.17m(凹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1+720.000)-42= K1+678.000竖曲线起点高程=785.17+42×3%=786.43m竖曲线终点桩号=( K1+720.000)+42=K1+762.000竖曲线终点高程=785.17+42×3.0%=786.43mH 变坡点8:(1) 竖曲线要素计算里程和桩号K1+850.000R=1000m高程789.07m(凹型)(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1+850.000)-42= K1+678.000竖曲线起点高程=789.07-35×3%=788.02m竖曲线终点桩号=( K1+850.000)+42=K1+762.000竖曲线终点高程=789.07-35×4.0%=787.67m竖曲设计汇总表线计算表见附表:4 横断面设计4.1 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1.加宽值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轨迹半径不同以其中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的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及车辆状况确定了不同的平曲线的加宽值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双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规定如下表所示圆曲线加宽类别应根据该公路的交通组成确定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为30km/h的三级公路可采用第1类加宽值2.加宽的过渡为了便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设置了加宽的宽度需设置加宽缓和段在加宽过渡段上路面的宽度逐渐变化加宽过渡的设置根据道路性质和等级可采用不同的加宽过渡方式(1)按比例过渡: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式中:-任意点距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 L-加宽缓和段长(m);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值(m)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二、三、四级公路4.2 路拱及超高4.2.1 路拱坡度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1.5%取2%4.2.2 土路肩的横坡土路肩的横坡:位于直线路段或曲线路段内侧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于或等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与车道或硬路肩横坡值相同;小于3%时土路肩的横坡应比车道或硬路肩的横坡值大1%或2%位于曲线路段外侧的土路肩横坡应采用3%或4%的反向横坡值本设计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无硬路肩土路肩0.5m4.3 超高4.3.1 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1)超高《规范》规定:二级公路的最大超高值为8%(2)超高缓和段超高缓和段长度(4.9)式中:--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相对升降的比率4.3.2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无中间带的道路无论是双车道还是单车道在直线段的横断面均为以中线为脊向两侧倾斜的路拱路面要由双向倾斜的路拱形式过渡到具单向倾斜的超高形式外侧须逐渐抬高在抬高过程中行车道外侧是绕中线旋转的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则直至与内侧横坡相等为止若超高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可分别采用以下三种过渡方式(b)绕内侧边缘旋转;(b)绕中线旋转;(c)绕外侧边缘旋转图为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本设计为新建道路且无中间带采用绕中线旋转的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由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断面逐渐过渡到圆曲线段的全超高单向横断面其间必须设置超高过渡段超高渐变率按旋转轴位置规定如下表所示前面讲到缓和曲线已经考虑到超高缓和段所需的最短长度所以一股情况下超高缓和段与缓和曲线长度相等但有时因照顾到线形的协调性在平曲线中配置了较长的缓和曲线则超高的过渡可仅在缓和曲线某一区段内进行因为过小的渐变率对路面排水不利从利于排除路面降水考虑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取-1超高渐变率不变则将超高缓和曲线向直线段延长来满足超高渐变率的要求处理办法有两种:①将(-1)的长度值并入缓和曲线即将展延但要同时满足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的下限要求②保证缓和超高曲线长度和超高渐变率不变将剩余的的长度并入圆曲线.本设计为三级柔性路面路肩采用的是0.5m的路肩考虑排水保证路基的稳定采取保证缓和超高曲线长度和超高渐变率不变的方式.根据上式计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应凑成5m的整倍数并不小于10m的长度4.3.3 圆曲线和缓和超高段超高值计算绕中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超高位置计算公式注圆曲线上外缘1.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2.临界断面距缓和段起点:3.距离处的加宽值:中线内缘过渡段上中线内缘已知本路段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30Km/h行车道宽度为B=6.5m路肩宽度0.5m(无硬路肩土路肩宽0.5m)路拱坡度为路肩坡度为确定超高加宽值如下表交点JD1JD2JD3JD4JD5JD6-JD7曲线半径3502102503377558.460超高--3%2%2%6%6%加宽值(m)--0.4--1.02.54.3.1 各个特殊点的超高值计算JD2处平曲线:A. 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根据同路等级设计时速和平曲线半径查表得超高加宽值如上表:新建公路采用绕道路中线旋转超高渐变率最大为P=1/125最小为1/330则超高缓和段长度区间:m==>B.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K0+498.735=HY-=K0+548.735-50处桩号K0+498.73+=K0+538.735处桩号HY=K0+548.735处桩号YH=K0+640.004处桩号K0+650.004=(K0+640.004)+10处桩号K0+690.004=HY-=(K0+640.004)+50 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JD3处平曲线:==>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K0+720.687=HY-=K0+760.687-40 处桩号HY=K0+760.687处桩号HY=K0+760.687处桩号YH=K0+828.497处桩号828.497=YH处桩号K0+868.497=YH+=(K0+828.497)+40 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JD4处平曲线:==>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K1+015.764=HY-=K1+055.764-40 处桩号HY=K1+055.764处桩号HY=K1+055.764处桩号YH=K1+141.044处桩号K1+141.044=YH处桩号 K1+181.044=YH+=( K1+141.044)+40 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JD5处平曲线:==>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ZH=K1+191.178=HY-处桩号K1+218.678=ZH+=K1+191.178+27.5 处桩号HY=K1+246.178处桩号YH=K1+336.041处桩号K1+363.541=YH+-处桩号 K1+391.041=HZ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JD6-JD7处平曲线:==>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处桩号ZH=K1+470.961处桩号K1+490.961=ZH+=K1+470.961+20处桩号HY=K1+510.961处桩号YH=K1+632.681处桩号K1+652.681=YH+-处桩号 K1+672.681=HZ横断面各点与设计高高差: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处外缘:中线:内缘:4.4 横断面图绘制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用地经济\城市面貌等要求并应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本次横断面设计选择了全路线来绘制其路基土石方数量见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路基设计的主要计算值见路基设计表5 排水设计5.1 路基排水目的和要求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与水的关系十分密切路基的病害有多种形成病害的原因亦很多但水的作用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路基设计、施工和养护中必须十分重视路基排水工程路基设计时必须将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面水排除和拦截在路基用地范围以外并防止地面漫流、滞积或下渗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降低。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ac4c486331126edb6f1a1090.png)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1 工程概述本项项目工程为新建公路,路线全长2.128Km,该公路位沟山岭重丘区,为越岭形的高速公路。
由于工程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本工程总体上按照高速公路公路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局部困难路段适当降低平纵面线形标准。
本工程设计车速为100km/h,路基宽度24.5m,路面宽度15m,路面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桥梁涵洞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一级,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m.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3 交通标线3.1 设计原则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4e778bba55270722182ef725.png)
设计说明书二、设计依据1. 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2. 行业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3. 行业标准《公路交通标志板》(JTT279-2004);4. 行业标准《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5. 行业推荐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06);6. 顺义区2015年乡村公路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任务单;7.顺义区2015年乡村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
三、交通工程设计1. 道路交通标志本次设计中,按其性质,交通标志设置了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指路标志,辅助标志;交通标志按其支撑形式,为单柱式,牌面尺寸如下。
禁令标志停车让行标志表示车辆应停车让行,告示车辆驾驶人应停车,观察干道行车情况,在确保干道车辆优先,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入路口。
设于交叉口次要道路路口。
牌面尺寸为D=80㎝的八角形标志。
减速让行标志表示车辆应减速让行,告示车辆驾驶人应慢行或停车,观察干道行车情况,在确保干道车辆优先,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入路口。
设于交叉口次要道路路口。
牌面尺寸为L=90㎝的三角形标志。
限制高度标志表示禁止装载高度超过标志所示数值的通行。
设在最大容许高度受限制的地方。
牌面尺寸为D=80㎝的圆形标志。
限制质量标志表示总质量超过标志所示数值的车辆通行。
设在需要限制车辆质量的桥梁的两端。
牌面尺寸为D=80㎝的圆形标志。
限制轴重标志表示禁止轴重超过标志所示数值的车辆通行。
设在需要限制车辆轴重的桥梁两端。
牌面尺寸为D=80㎝的圆形标志。
警告标志交叉路口标志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谨慎慢行,注意横向来车。
设在平面交叉口驶入路段的适当位置。
牌面尺寸为L=90㎝的三角形标志。
急弯路标志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减速慢行。
设置位置为曲线起点的外面,但不应进入相邻的圆曲线内。
牌面尺寸为L=90㎝的三角形标志。
反向弯路标志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减速慢行。
公路城市道路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
![公路城市道路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dfe35f4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8.png)
总说明一、任务依据及项目概况(一)任务依据1.《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方向毕业设计指导书》。
2.公路相关规范标准(二)工程规模及技术标准项目重要技术标准二、路线平纵面设计(一)平面设计路线设计线为公路中心线。
路线全长1.942km,共设立平曲线1个,平均每公里0.515个,平面线形采用基本型,最小圆曲线半径800m,最小缓和曲线长250m。
路线力求吻合地形,注重平纵面配合,线形连续、均衡,最大限度地提供行车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行车的安全、油耗,结合沿线地形、工程地质、填挖方条件、设计洪水位等考虑拟定路线纵面。
全线共设立竖曲线1处,竖曲线半径50000m。
本项目纵断面设计,完全符合公路纵断面的最大纵坡、坡长设立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且对全线进行了平均纵坡的验算。
(三)平纵组合设计线路所经地带重要为平原地形,地形起伏较小,水系、植被发育。
路线进行平纵面组合设计时需考虑地形、地质、环保、等制约因素,规定路线方案尽量吻合周边地形,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足考虑车辆行驶安全舒适性、驾驶员视线规定及心理反映,在工程量增长不大的情况下,尽也许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全线平曲线半径大于满足视距规定的最小半径值、纵曲线半径尽量大于视觉所需要的最小半径值,保证行车安全。
(四)路线平纵面指标执行情况本路段路线平纵面指标执行情况见下表:技术指标采用值表1)平曲线超高全线半径小于2500米的平曲线设立超高。
一般情况下,缓和曲线长度满足规定期,平曲线超高渐变由直缓点开始,至缓圆点完毕,渐变段长度不小于70m,超高渐变率不大于1/200。
缓和曲线过长导致超高渐变率小于1/330的,控制在双向2%到单向2%渐变率不小于1/330。
2)平曲线加宽本项目平面指标高,无加宽设计。
3)平曲线视距全线视距按不小于2倍停车视距检查,并结合据地形和植被覆盖情况,尽量对平曲线内侧影响视线的障碍物和挖方边坡按视距包络曲线进行清除。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34f51a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c.png)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道路平面设计图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4、《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5、《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6、国家及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规定。
二、设计原则1、严格按照上述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2、与周边交通组织充分结合,发挥路网最大效率;3、标志内容力求简洁、清晰,给司机以确切的道路情报,保障交通安全与快捷;4、合理配置清楚明确的交通标志和标线。
三、交通组织1、设计标准本项目为城市次干道Ⅲ级,计算行车速度30km/h。
2、机动车交通组织(1)路段交通组织路段行车道接路口直行车道,在路段行车道和过渡段车道中提前预示车道流向,使转向车在路段提前选择车道。
(2)交叉口交通组织随着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道路交通量会发生较大变化,针对可能成为道路交通瓶颈的重要节点重点进行交通组织。
(3)公共交通组织在公交站点搞好线路衔接,方便换乘,提高道路运输效率,减缓道路交通流量增长,让有限的道路资源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3、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组织(1)本项目设置了专用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通行。
(2)完善由沿线布置的步行设施、行人过街设施、盲道、残疾人专用道等组成的步行交通系统,提出适于营造绿色、休闲、安全的步行交通空间的硬质景观的建议。
四、交通设施设计1、道路标线(1)道路标线涂料采用环保反光热熔涂料,并具有抗滑性能,标线表面的抗滑性能不应低于所在路段路面的抗滑性能。
标线涂料应符合“GB5768—2009“及“JT/T80”(路面标线涂料)、”GN47—1989“(道路标线漆常温型)”GN48-1989“(道路标线漆热塑型)的有关规定,车道的划分见图中标注(线中至线中标注)。
道路平面宽度不规则的路段按车道平均分配画线。
车道尺寸与虚线间距单位为米,标线、导向箭头和路面文字的厚度1.5~1.7毫米。
交通工程毕业设计完整
![交通工程毕业设计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65b0b82b453610661ed9f49d.png)
本次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
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对具体工作进行合理的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完整的设计文件。
通过毕业设计掌握工程设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通过本次设计,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
通过该设计锻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专业设计的能力,以便其能够独立进行一般公路设计,达到通过设计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和灵活应用的目的。
本次设计是一条二级公路,取其中一段3公里长的地形图对其进行设计,提供了部分原始资料以及相关设计依据。
要求单独设计和必须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本次设计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由于时间的限制,本次设计有所侧重,主要是施工图方面的问题,省略了概(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管理这两方面的问题。
限于时间有限,设计中缺点、错误也不断在设计中完善,但有些没有发现,请指正批评。
本次毕业设计是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讨论,掌握所设计课程的相关结构构造、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
第一部分包括工程概况、道路的选线、定线、绘制其平、纵、横图纸并计算其相关数据。
第二部分,包括路基结构设计、挡土墙、边沟、边坡等绘制和计算验证。
第三部分包括路面结构设计并验算。
关键词:道路、路线、路基、路面。
第1章设计总说明书 (1)1.1 毕业设计的目的 (1)1.2 设计资料 (1)1.3 路线平面设计 (1)1.3.1 技术标准 (1)1.3.2 平曲线各要素的确定 (1)1.3.3 平面线形设计原则 (1)1.3.4 选线的原则 (1)1.3.5 选线与定线 (2)1.3.6设计成果 (2)1.4线路纵断面设计 (2)1.4.1纵坡设计及其一般要求 (3)1.4.2纵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1.4.3纵断面设计步骤 (3)1.4.4竖曲线设计要求 (4)第2章路基设计 (5)2.1路基边坡坡度 (5)2.2边沟设计 (5)2.3超高设计 (7)2.4路工石方计算 (8)2.4.1 土石方的调配 (9)2.5路基排水设计 (10)2.5.1路基排水原则 (10)2.5.2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和布置 (10)2.5.3排水系统设计 (11)2.6 路基边坡稳定性验算 (11)2.6.1 直线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11)2.6.2 坡面防护设计 (12)2.6.3 挡土墙的设计 (13)2.6.4 挡土墙的构造及稳定性验算 (13)第3章路面设计 (16)3.1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6)3.2 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 (16)3.3 确定沥青最佳用量 (17)3.4 路面排水设计 (17)3.5 路面结构设计 (18)3.5.1 路面设计年限 (18)3.5.2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 (18)3.5.3路面结构厚度 (20)3.5.4路面厚度计算 (20)结束语 (22)致谢 (23)第1章设计总说明书1.1 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最主要的教学环境之一,是交通工程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对具体工作进行合理的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完整的设计文件,通过该设计锻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设计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进行一般公路设计达到通过设计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交通工程毕业设计
![交通工程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315d1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2.png)
交通工程毕业设计交通工程毕业设计题目:XX路规划及其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XX路的规划及其分析,首先针对XX路的路网、道路载重、线路方案、路段等,进行参数设置;然后根据道路设计规范,对各路段的路面、小水系、路缘石等进行设计;最后,对XX路的设计进行了完整的效果分析,并给出了运行效果的总评价,使读者对本路段的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XX路规划分析1 绪论本设计是基于XX路的规划及其分析,旨在为研究XX路提供基础,以便进一步完善路线规划,本文主要介绍 XX路的基本信息、设计要求、设计方案、建设措施,对本路段的设计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2 XX路路网XX路路网由XX路、XX路、XX村至XX路组成,整条路线全长约2.5 km,为一条单车道、双向行驶的公路,小环境全程在XX路以下,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并设置了若干公里标及转弯处的监控设施,为疏导车辆提供了便利。
3 XX路道路载重XX路路面设计遵循了车辆类型配置的要求。
道路系统配置由各种车辆类型组成,包括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微型货车、客车、电单车等。
其中,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占运营车辆的大部分,相对于客车比例较高。
4 XX路线路方案本文规划的XX路的线路由XX路、XX路、XX村至XX路组成,同时配备了小水系、路缘石、路面的设计方案,并考虑了该路段的路况及道路载重,确保了其可行性。
5 XX路路段设计5.1 路面设计路面设计考虑到路段的载重、路况及路网特点,具体设计主要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路缘沥青石设计、路肩设计、斜坡设计、路口设计等。
5.2 小水系设计小水系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排水管线,主要设计埋排管、人行孔、涵洞、弯头等,另一部分为水体设施,主要考虑积水及污染物的驱除情况,进行滴灌沟、缓冲池、沟渠等的设计。
6 XX路设计效果分析本文设计的XX路有充分的考虑,完善的线路规划、恰当的构型及合理的参数设置,有利于疏导车辆,确保了路段的安全性及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说明书邯郸市光明大街交通问题研究学生:*** 指导教师:*********************交通工程专业第1章绪论1.1设计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邯郸市已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邯郸市近年来机动化交通增长迅猛,现有的道路资源难以满足高速增长的人流、车流的需要,人、车、路、环、管的矛盾日趋凸现,交通拥堵、交通不畅、交通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河北省三年大变样的政策指引下,邯郸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的投入,但实际的道路修建效率与传统的道路交通管理办法经已远不能满足车辆和行人交通的需求,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邯郸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有的道路设施、交通管理条件和执法环境难于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交叉口渠化简单、不合理,交通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和作用的发挥;交通管制措施的交通语言不到位,加之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部门推诿、执法不严、利益驱动等原因,车辆随意停放、占道经营等现象较为严重,导致道路网交通不畅,交通循环受阻;道路上缺乏必要、合理的隔离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及道路交通安全性。
邯郸市路网结构为棋盘式方格网型,现有的道路结构级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主干道比例较高,而次要等级的道路密度较低,道路沿路开发缺乏控制,道路功能网络不明确,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城区主要道路与区域内部集散功能混淆,从而产生交通拥堵,给交通管理带来较大难度;道路通行能力不匹配,城区至过境干线间无快捷交通走廊,城区的很多道路标准不统一,容易形成交通瓶颈,通行能力不均衡,物理隔离设施不足,行人随意穿越街道占用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随意占用机动车道,造成交通秩序混乱,道路通行能力降低,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交通流分布极为不均。
城市道路建设是有限的,而管理却是无限的。
要缓解城市行路难,在不断改善交通设施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向管理挖潜力。
因此,如何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堵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结合邯郸市道路交通现状,采用大量的基础资料和图表,从交通出行、道路容量和路网功能、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交通结构、交通干扰、静态交通、管理水平等方面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并运用专家调查法,得到了影响交通问题矛盾的层次关系。
通过交通组织、渠化、控制和管理措施,充分发挥道路功能,缓解交通紧张的局面。
解决交通问题最好、最廉价也是最切实际的办法,就是对路网系统进行交通组织管理,并进行相应的交通渠化设计和交通组织控制管理,充分发挥路网潜能。
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通过智能化管理,在掌握城市各条道路车流量及流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交通监视、控制和诱导系统,建立网络化交通勤务管理模式,提高交通管控水平,科学引导交通流,缓解城市行路难。
通过对邯郸光明大街道路的基础统计资料调查与研究以点及面找出邯郸整体路况可能存在的交通问题,根据城市路网交通供给,通过交通组织、渠化、控制和管理措施,建立科学的交通需求管理体系。
实现邯郸市路网的优化、交通通畅,提升邯郸社会、经济和文明水平。
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设计)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原理、交通设计的知识、交通管理与控制与交通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对邯郸市光明大街的交通状况、交通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对光明大街部分代表性路段和平面交叉口为例,对光明大街道路交通进行优化设计,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治理路段交通设计、管理和安全问题;合理规划、管理和利用道路资源,优化车道布设和功能设计,缓解高峰期局部路段交通拥堵和排队问题,解决平时交通混乱问题;科学加强交通紧张和事故多发时间、空间带交通控制,解除人行横道路段安全隐患。
2.治理交叉口交通瓶颈和安全问题;通过对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和配时,有效治理光明大街交叉口的交通堵塞和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
同时交叉口的优化设计有助于减少交叉口交通事故,显著提高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
通过对交叉口的通行空间和时间进行优化设计,明确交通流(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流)的通行权,增强交通流在交叉口的有序性、通畅性和安全性,降低其对道路系统的瓶颈影响,提高整个道路系统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3.总结交叉口的交通设计方法,形成适合邯郸市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管理、优化设计的简要方法和科学理念;许多交通工程专业人士都对路段和交叉口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
本文(设计)试图结合邯郸市实际,以路段、交叉口的时空资源为设计内容,总结出一套简明的适合邯郸市路段交通管理和交叉口交通设计的方法,直接面对一线工作的交通管理者。
让其人人都懂得发现和简略实际地分析道路交通问题,理解交叉口的交通设计原理,为改善自己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设计和交通状况善于“进谏”。
4.总结路段和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方案。
通过对邯郸市光明大街道路(部分交叉口、路段)交通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和优化设计,总结出光明大街交叉口与路段普遍存在的交通问题,并进行梳理,提出对策,解决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任务是组织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交通,使其安全、高效、舒适地运行。
路段是城市交通的“血管”,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血管分枝、汇合口”,通过对路段和交叉口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优化设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路段交通状况、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是综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硬道理。
宣传交通法制、交通设计和交通发展的理念,有助于促进邯郸市居民提升交通理念、道路安全畅通和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发达国家交叉口的研究设计已经比较成熟,有相关规范和手册,对于单个交叉口的信号控制设计,有美国的MUTCD (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其介绍了各种路口渠化措施及相应设施的尺寸、颜色和使用时注意的问题。
日本的《平面交叉路口的规范与设计》对于区域的信号控制设计,有澳大利亚开发的SCATS系统和英国交通与道路研究所在TRANSYT系统的基础上研制的自适应控制系统SCOOT。
路段交通的研究与发展人性化与科学化,体现出先进的公共交通理念,在较恶劣的雨雪环境下基本能保持通行能力。
路段公交车专用车道从设计、施工到渠化、运营不仅具有灵活性,而且严格符合行业标准。
公交车停靠站站距设计结合人们出行集散高效提高了覆盖半径,站台设置同时方便车辆停靠和乘客安全快捷进出。
过街横道的布设注重对行人的引导,减速让行地带的设置注重对车辆的控制。
新加坡城市道路交通体现出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依次优先的通行权,严格廉洁的处罚制度与交通管理同时实现节省人力物力、交通安全和畅通。
国内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后期北京开始采用DJS-130型计算机对干道协调控制问题进行研究。
80年代以来,城市道路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
国家一方面进行以改善城市是中心交通为核心的UTSM技术研究;另一方面采取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方针,建立一些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
如:北京引进了SCOOT系统,上海引进了SCATS系统;交通部、公安部、南京市完成了“七五”攻关项目南京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代号2443),该项目的目标是研究和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交通的城市控制系统。
国内也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手册,如:上海市出版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东南大学自行研制的TRANSTAR系统,天津大学研制开发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TICS。
国内城市次干道交通问题虽然较重,但在道路交通设计与交通管理控制上却过于原则化,单纯的引进、开发和运用先进的交通设施,而不真正注重高效的交通管理,不严格进行符合最新标准的路段、交叉口几何设计,不实时进行道路交通混乱秩序的疏导和事故处理……交通问题就会“节外生枝”,造成交通设施难以发挥其功能。
城市次干交通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很多中小城市照搬主干道交通技术和方法,容易抑制次干道交通潜力的开发,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城市次干道与支路路段不合理的停车设计问题也较为突出。
以上所述路段交通问题的研究速度较慢、力度较小,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固然重要,而科学的交通设计与人本的交通管理的意义同样深远。
1.4研究技术路线本文(设计)从道路交通实际问题出发,以实用性、可行性为目的,着眼于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与交通管理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结合对路网运行水平影响的大小,选择交叉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路段作为次要研究对象。
分别以交叉口、路段的交通设计为主要内容,从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出发,以充分利用交叉口、路段的时空资源为目标,对交叉口通行空间和时间进行详细优化设计,对路段通行空间和时间进行概略优化设计;解决光明大街的实际交通问题,确保和促进光明大街交通通行安全与畅通。
图1-1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1.5本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邯郸市光明大街部分交叉口(光明南大街与水厂路交叉口、光明南大街与渚河交叉口、光明北大街与和平路交叉口、光明北大街与丛台路交叉口)和部分路段(光明南大街水厂路至渚河路路段、光明北大街展览路至丛台路路段)的交通问题(路段高峰期交通拥堵、交叉口交通组织混乱、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失调)的分析与优化设计。
问题分析与优化设计同时进行前后综合对比评价,证明方案的合理性。
对代表性交叉口进行交通仿真模拟,分析渠化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第2章邯郸市光明大街交通调查2.1交叉口交通设计基础资料调查2.1.1交叉口几何条件调查表2-1交叉口几何条件调查(1)表 2-2交叉口几何条件调查(1)表 2-3交叉口几何条件调查(2)2.1.2交叉口交通量调查交叉口交通量调查主要包括:行人交通量调查,作为确定人行横道线宽度和设置信号灯的依据;非机动车交通量调查,确定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流的交通组织和停车空间;机动车交通量调查(分流向、车种调查交叉口范围内高峰和平峰期的小时交通量),为车道功能划分与信号配时提供基本依据。
车辆换算系数见下表:表 2-4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车型分类及换算系数根据调查的实际流量和道路的饱和流量,计算道路的流量比。
信号灯控路口,饱和流量一般通过观测确定,实测得到饱和状态下的车头时距t ,由t S /3600 计算最佳饱和流量。
交通量调查:在交叉口的高峰时间观测2h 获得交通量,整理后的高峰小时交通量见下表:表 2-5交叉口交通量整理表 2-6交叉口交通量整理表 2-7交叉口交通量整理表 2-8交叉口交通量整理2.1.3交叉口交通管理与控制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1.交叉口交通通行规则;2.交叉口交通标志设置(交叉口范围内交通标志的设计是影响交叉口交通流通行的重要因素);3.交叉口信号交通控制,交叉口信号相位的选取及信号配时;4.交叉口交通延误。
根据交叉口交通情况选择高峰时间和平峰时间观测获得延误数据,整理后的交叉口高峰时间延误情况见下表:表 2-9交叉口延误调查2.2路段交通设计基础资料调查路段几何条件调查主要包括:道路几何条件调查,道路的等级、断面形式、设计车速、红线宽度、车道数、车道宽,非机动车道宽、人行道宽、分隔带宽等基本内容等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