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连续_词性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6期(总第92期)
“连续”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极具书面语色彩
的常用词,通常出现在报刊政论语体、科普语体、文艺语体的作品中,口语几乎不使用。(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由于使用范围的局限,以至于《辞源》、《辞海》这样的工具书都没有收录它。《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给“连续”词条的注释是:动词,一个接一个:~不断/~十年无事故/这个车间~创造了三次新纪录。《现汉》把“连续”的词性标注为动词,根据我们在现代汉语层面对语言事实的观察,认为这一观点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一、“连续”应该为副词“连续”一词,是由古代汉语动词“连”和“续”同义组合衍化而来,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发展的一个结果。《释名·释亲
属》
:“属,续也,恩相连续也。”句中的“连续”已经词汇化而凝固成为一个词,在句中受副词“相”的修饰,充当谓语动词,意思是“一个接一个;一次连一次”。由此可知,“连续”一词至少在汉代之前已经成为一个词,其词性为动词。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词汇是语言里最活跃的因素。“连续”作为现代汉语书面语里的一个常用词,其词性有没有变化呢?沈家煊(2009):“词性是通过词所在的例句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先来分析《现汉》中所举的例句:
这个车间~创造了三次新纪录。
上例中的“连续”,其后有谓词性成分“创造”与之同现,在讨论“连续”的词性之前,需要说明一点,我们同意孙德金(2000)的观点,他认为现代汉语中动词可以直接修饰谓语作状语是一个事实,至少有3%的动词有这个功能,特别是双音节
动词。由于数量较少,语法上可以不必专门为动
词增加一个作状语的功能。我们先假设例句中的“连续”就是动词V1,“创造”是V2,那么“V1+V2”这一结构就有可能是连动结构也有可能是状中结构,如何判断一个动词串是状中还是连动结构呢?我们的判断标准是依据V1在句子中是否还具有陈述能力。V1具有陈述能力,就是连动结构;V1不是与V2同时分别构成一个陈述,而是主要被用来修饰限制V2,那就是状中结构。从语义上来看,“连续”在例句中是修饰限制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创造”的,并不能与“创造”同时分别构成一个陈述。也就是说,“连续创造”是一个状中结构,“连续”是个修饰语,充当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副词最典型的语法功能是作状语,那么状语位置上的“连续”是动词,还是已经变成一个副词?
《现汉》给词标注词类的原则是“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能够概括地说明词的功能与用法”,因此,判断“连续”的词性,主要看它是否还具有动词典型的语法功能———单独充当谓语,如果不具有独立充当谓语的能力,那么,状语位置上的“连续”就是副词了。
我们拿“这个车间连续了三次新纪录”作为调查例句,让调查对象判断合不合语感,调查的结果是多数人认为这个句子在语义表达上具有不完整性,好像省略了句子中的主要动词。据此,我们至少可以判断出“连续”单独作谓语的可接受度不高。
通过检索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我们对所检索到的16820条例句逐一进行分析,没有发现“连续”在句中单独作谓语的例句,却发现“连续”出现在状语位置上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语言现
“连续”词性辨析
张恒君
语言文字学术研究
43
2009年第6期(总第92期)
象。例如:
(1)在他和朱德的领导下,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
(2)汗水浸透了衣服,手脚麻木了,也不觉得累,[连续]观察了4个小时才离去。
(3)电影则是由几百个、好几千片段,经过高速的[连续]放映,而在银幕上出现的运动空间。
对近期的《人民日报》进行检索,同样发现在句子中的“连续”常占据状语的句法位置,例如:
(4)中国青年报记者洪克非从2005年3月起[连续]发表了调查性报道《一个公民从遇车祸到冻死路边的悲惨5天》等稿件。
(5)本报将[连续]开辟“关注大学生就业”专版。
(6)北京市高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由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设立,已[连续]举办9年,是北京高校中规格最高的奖学金项目。
以上六个例句只是大量例句中的代表,这些例句中的“连续”从语义上看都是修饰限制其后主要动词的,去掉其后的主要动词,几乎不能成句或者说可接受度不高。据此,可以说现代汉语中的“连续”已经丧失了作为动词的典型分布特点———能够单独做谓语。从语义上来看,“连续”出现在状语位置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动作性极弱,二是区别性较强。现代汉语中的副词来源很丰富,其中表示情态、方式、状况的副词大部分来源于动词,本来是动词的“连续”却丧失了单独作谓语的能力,在句中作状语反而成为它非常自由的语法功能,而且语义上趋于抽象化,我们认为它已经副词化了。“连续”在语法功能和语义上都具有了一个副词的用法和意义,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的“连续”已经语法化了,具有了副词典型的语法功能———作状语,成为一个副词了。
二、“连续”是语法化的中间体
沈家煊(1994:17)认为:“语法化通常是指语言中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语法化是一个逐渐
变化的过程,渐变就意味着,一个形式由A功能
转为B功能,一般总是可以找出一个既有A功能又有B功能的多重分析阶段,即A>AB>B。“连续”一词就代表着一种正在进行的语法化现象,是语法化的一个中间体AB,它并没有彻底地语法化。我们来看例子(均来自北大语料库):
(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监测技术朝着快速、灵敏、连续、自动和遥测方向发展。
(8)研究者们发现,新生儿对长的、连续的声音比短的、倾刻即逝的声音更容易产生反应。(9)他把感光药膜涂在可转动拍摄的纸条上,把海鸥飞翔、动物奔跑拍成连续照片。
(10)连环画靠连续的画面,配以简短的文字来说明故事情节,是老少都可以读的书。
(11)不久就形成了由吉列赞助的传统的电视广告节目,包括世界连续节目:拳击周、美国橄榄球联赛、世界体育及玫瑰滚木球戏。
以上例句中的“连续”都是做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例(8)(10)带“的”作定语,例(7)(9)(11)直接作定语。据郭锐(2002)指出,现代汉语中,很多区别词来源于名词或者动词的功能衰退,即名词或者动词的其他功能消失,只能作定语,就变成了区别词。根据我们对语料考察
发现,动词“连续”在向副词“连续”语法化的过程中,虽然丧失了在句中单独作谓语的语法功
能,但是却保留了动词作定语这一语法特征,因此,我们认为这些充当定语的“连续”词性应为区别词。同时我们发现,“连续”在定语的位置上还可以受“不”的修饰,例如:(12)由于当时发掘出来的化石种类太少,不足以填补不连续的物种间的空白。
(13)当遇到股票的除权除息时,股票指数将发生不连续的现象。
(14)拂晓时分,留在沼泽附近的雷恩斯福德惊醒过来,听到远处模糊而又不连续的声音:猎犬的狂吠。
区别词只能受“非”修饰,不能受“不”修饰,以上例句中“连续”在作定语时,都可以受“不”的修饰,我们依然认为“连续”在语法化过程保留了动词可以受“不”修饰的语法特征。
所以,根据“连续”现有的语法功能,我们认
语言文字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