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和狐狸教案

合集下载

蝉和狐狸说课稿

蝉和狐狸说课稿

蝉和狐狸说课稿《蝉和狐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蝉和狐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蝉和狐狸》是一篇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

这则寓言通过讲述蝉在面对狐狸花言巧语的诱惑时,保持警惕,最终识破狐狸的诡计而得以自保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这篇寓言故事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寓意深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对于具体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寓言的寓意,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蝉和狐狸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蝉和狐狸的性格特点。

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2、教学难点理解蝉为什么能识破狐狸的诡计。

引导学生从寓言中受到启发,在生活中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蝉和狐狸的性格特点。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寓言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寓言故事,比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伊索寓言《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伊索寓言《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xx寓言《蝉和狐狸》教学设计xx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和葡萄》以及《牧童和狼》,谁来说说这两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这就是故事的寓意,它们都在故事的末尾为我们揭示,咱们一起来读读。

2、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寓言故事《蝉和狐狸》。

(齐读课题)3.说起狐狸,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吧?谁来简单地给大家说说?(指名说)4.你对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指名说)(是啊,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拖出】二.初读感知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打开课本】2.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顺句子。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察觉有诈粪便戒心【其中“粪”和“戒”为红色】谁来试着读读白板上的这些词。

很好,你读得很正确,大家一起读两遍。

这两个红色的字是生字,谁能说说怎样记住?你们的方法都挺不错,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掌握。

4.那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5.课文读完了,XX同学读得很流利。

谁能根据白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自己先练着说说,坐在一块儿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补充。

6、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评价:嗯,你说得挺完整;不错,你把重点的部分讲清楚了】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为什么在《狐狸和乌鸦》故事中,乌鸦上了狐狸的当,而在《蝉和狐狸》这个故事中,蝉却没有上狐狸的当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原因,适当地做些记号。

蝉和乌鸦一样,碰上的同样是只怎样的狐狸?你从哪儿能看出来?【在白板上圈画出重要词句,并引导读好狐狸狡猾的口气】是啊,狐狸还是这样狡猾、贪婪,蝉却没有上当,可见这是只怎样的蝉?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读三、四自然段,说说蝉究竟聪明在哪儿?【你觉得这时的蝉会是用一种怎样的口气对狐狸说话呢?你能试着读出这种口气吗】谁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说蝉究竟比乌鸦聪明在哪儿?这也就是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的寓意【拖出寓意】,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读一遍。

12、蝉和狐狸公开课

12、蝉和狐狸公开课
蝉与伙伴的团结
虽然故事中并没有明确提到蝉的伙伴,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蝉与伙伴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风险,那么它们的 力量将会更加强大。这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共同抵御风险的意义
通过团结协作,蝉和伙伴们可以共同抵御来自外界的风险和威胁。这不仅有助于保护自己的安全,还能促进彼此 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06
们所表现,它们的特点和象征意义被进一步强调和突出。
07
跨学科视角解读蝉和 狐狸故事
生物学视角:蝉与狐狸生存竞争
生存环境与习性 蝉生活在树上,以吸取树汁为生;狐狸则是陆地肉食动物, 以捕食小型动物为生。二者生活环境有部分重叠,但食物 链位置不同。
生存竞争关系 蝉与狐狸之间存在一定的生存竞争关系。狐狸会试图捕食 蝉,而蝉则需要通过鸣叫等方式来驱赶潜在的捕食者。
故事寓意及启示
寓意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甜言 蜜语和诱惑,要保持清醒和警惕,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识别 谎言和诡计,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同时,也要学会用智慧和勇气去应 对困难和挑战。
04
角色形象分析与比较
蝉与狐狸性格特点对比
蝉的性格特点
谨慎、聪明、冷静。在故事中,蝉通 过观察和思考,成功识破了狐狸的诡 计,展现出了其谨慎和聪明的性格特 点。
狐狸和蝉之间的互动即将展开,一场 关于智慧和生存的较量即将上演。
03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蝉与狐狸初次相遇
场景描绘
夏日炎炎,蝉在树上高声 鸣叫,狐狸在树下寻找食 物。
角色特点
蝉善于鸣叫,狐狸狡猾多 端。
相遇原因
狐狸被蝉的鸣叫声吸引, 开始策划如何捕捉蝉。
狐狸设下圈套诱捕蝉
圈套设计

《蝉和狐狸》教案及说课

《蝉和狐狸》教案及说课

12、伊索寓言《蝉和狐狸》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则寓言的故事,理解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

(齐读课题)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打开书)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察觉有诈粪便戒心(其中“粪”和“戒”为红色)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1、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想法。

2、生自由读悟课文3、交流对“狐狸”形象的感悟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感悟4、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课文5、引导学生感悟“蝉”的形象6、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蝉的话语7、点明寓意1、文章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出示幻灯片):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齐读)这也是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

(板书:聪明、吸取教训)2、生活中不总有灾难,蝉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要善于从别人的错误、失败中吸取教训。

《蝉与狐狸》的教学设计_模板

《蝉与狐狸》的教学设计_模板

《蝉与狐狸》的教学设计_模板《蝉与狐狸》的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

(齐读课题)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打开书)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 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察觉有诈粪便戒心(其中“粪”和“戒”为红色)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师: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想法。

(生自由读悟课文)生:我对狐狸印象比较深,因为它和在《狐狸和乌鸦》里一样,仍然用老办法来骗人,说明它的本性是阴险狡猾的。

师:从哪儿能看出来?生:它想吃蝉,便“设下圈套”,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蝉。

(师相机板书:设下圈套、故意赞叹)引导学生理解“圈套”及设下了个什么圈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故意”说明狐狸的言行举止是假心假意的。

生:蝉的叫声从来就很难听,夏天时总让人觉得烦躁,所以这里的“多么美妙”也体现了蝉虚伪的夸赞。

生:我觉得说蝉是“歌唱家”也太夸张了。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

蝉和狐狸

蝉和狐狸

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蝉和狐狸》2、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蝉和狐狸”中的蝉为何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上当?教学准备: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一、复习1、词语:狐狸葡萄惊慌失措一贯说谎戒心无能为力圈套2、前一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则伊索寓言,谁来告诉大家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二、教学《蝉和狐狸》1、板书课题,自由读,看看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先写狐狸设下圈套,诱骗蝉儿上钩;接着写蝉儿识破欺诈,使狐狸凶相毕露;然后写蝉儿聪明机智的缘由;最后故事点明寓意:启发人们要善于吸取教训。

3、那我们还记得《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吗?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的狐狸是怎么具体骗蝉的,出示课文一、二节: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

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1)狐狸先设下一下圈套,“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狐狸真的是在赞叹蝉声吗?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从“故意”可以看出)(3)哪些词语表现了狐狸会骗?(一下子用了四个“您”。

“多美妙”“真”“天才”“歌唱家”“动听”等,几乎能用的好词都用上了,写出了狐狸的狡猾。

(4)狐狸表面上是花言巧语,其实是……在《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中,乌鸦……而在《蝉和狐狸》的故事中,蝉就没有上当。

4、这两个故事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那为什么乌鸦上当了?而这里的蝉却没有上当呢?(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

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5、读3、4两节,看看蝉聪明在什么地方?(指明回答:观察粪便、树叶试探)蝉觉察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2024年度蝉和狐狸教学案例

2024年度蝉和狐狸教学案例

2024/3/24
交流心得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遇到的困难、 解决方法以及收获等。
24
教师总结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造力
总结点评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总结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创新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现形 式。
20
讨论辩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4/3/24
确定讨论主题 围绕蝉和狐狸的故事情节或主题思想,确定一个或多个讨 论主题,如“蝉的机智与狐狸的狡猾”、“自然法则与生 存智慧”等。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鼓励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 表达能力。
16
科学学科中生物学知识拓展
01
02
03
生物多样性
介绍不同种类的蝉和狐狸,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 概念和重要性,培养他们 的环保意识。
2024/3/24
生物适应性
分析蝉和狐狸的生活习性 和生存策略,探讨它们如 何适应自然环境,理解生 物适应性的意义。
生态平衡
阐述蝉和狐狸在生态系统 中的作用和影响,引导学 生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
主题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探讨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 应用,以及如何将这些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
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以《蝉和狐狸》的故事为素材,写一篇关于智慧、警觉和自 我保护的小短文,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8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3/24
29
构思情节
02

蝉与狐狸的教学目标设计

蝉与狐狸的教学目标设计

蝉与狐狸的教学目标设计简介: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并且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蝉与狐狸为背景,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方向,也是评价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

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二、针对蝉与狐狸的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蝉与狐狸》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2)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并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3)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能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角色的言行,体会寓言故事的含义;(2)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故事情节和所蕴含的道德意义;(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编写寓言故事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品德观念和价值观,通过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引导学生倡导正义、友善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学习《蝉与狐狸》这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社会现象和人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1. 确定性与可行性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和可行性,即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目标是什么,并且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

2. 指导性与综合性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指导性,能够引导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同时,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综合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3. 阶段性与层次性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等因素,合理划分为阶段目标和层次目标,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能力和素质。

四、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达成目标。

蝉和狐狸说课稿

蝉和狐狸说课稿

蝉和狐狸说课稿[有效降低字数:此文需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内容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并分小节论述。

按照“蝉和狐狸说课稿”的格式进行写作。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蝉和狐狸》这个寓言故事,使学生了解到聪明和勇敢是克服困难的重要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幻灯片、图片、黑板、故事书《寓言故事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蝉鸣声的音频,引导学生思考:蝉是什么动物?它是如何生活的?二、讲故事(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蝉和狐狸》的插图,介绍寓言故事的背景和基本情节。

2. 教师朗读故事,引导学生跟读,同时注意感受故事中蝉和狐狸的形象描写和情感变化。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蝉和狐狸分别有哪些特点和优点?- 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怎么办?2. 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一部分学生表演蝉的乐观和勇敢,一部分学生表演狐狸的谎言和贪婪。

五、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相关段落,并回答问题。

六、教学反思与巩固(5分钟)教师向学生概括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重申蝉和狐狸的重要特点,并就学生的理解进行总结和巩固。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编写自己的小故事,类似于《蝉和狐狸》,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习性,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以上就是整个《蝉和狐狸说课稿》的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2024最新12、蝉和狐狸(公开课)课件

2024最新12、蝉和狐狸(公开课)课件

最新12、蝉和狐狸(公开课)课件•课程介绍与背景•蝉的特点与行为习性•狐狸的特点与捕食技巧•蝉与狐狸的相互作用•故事寓意与启示•课程总结与延伸思考目录CONTENTS01课程介绍与背景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蝉和狐狸”这个寓言故事。

推广寓言故事传承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素养寓言故事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开课可以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遗产。

公开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等多方面的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030201公开课目的和意义介绍“蝉和狐狸”这个寓言故事的来源,如出自哪本寓言集、作者是谁等。

故事来源简要概述故事的内容,包括蝉和狐狸之间的对话和情节发展等。

故事内容阐述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和道理,如警惕甜言蜜语、不要轻信他人等。

故事寓意蝉和狐狸故事背景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目标明确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如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寓意、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等。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故事讲解、词汇学习、语言表达练习等。

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如导入、故事讲解、词汇学习、练习与反馈等,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02蝉的特点与行为习性010204蝉的形态特征体型较小,通常体长2-5厘米,身体呈黑色或深褐色。

头部宽大,复眼发达,触角短小。

胸部背板发达,呈硬壳状,保护内脏器官。

翅膀透明或半透明,质地较薄,前翅比后翅稍大。

03蝉是一种季节性昆虫,通常在夏季出现。

它们生活在树上,以吸食树汁为生。

蝉的幼虫在地下度过大部分时间,通过吸食树根的汁液获取营养。

成虫羽化后,会爬到树上进行交配和产卵。

01020304蝉的生活习性雄蝉通过发出特定的鸣声来吸引雌蝉。

雌蝉会被同种雄蝉的鸣声所吸引,前来交配。

鸣声是由蝉的鸣膜振动产生的,不同种类的蝉鸣声不同。

蝉的鸣声也是它们宣示领地、吸引伴侣的一种方式。

蝉的鸣声与求偶行为03狐狸的特点与捕食技巧狐狸身体纤瘦,毛长且密,通常呈红棕色或灰色。

狐狸的眼睛大而明亮,具有敏锐的视力和夜间视力。

蝉和狐狸的教学设计

蝉和狐狸的教学设计

12 伊索寓言读书方法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蝉和狐狸》,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并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2.通过阅读《我读书,我快乐》学习读整本书的方法,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并总结伊索寓言的特点。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寓言故事并能摘抄重点内容的习惯,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并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寓言故事的习惯,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难点: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读《伊索寓言集》。

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1.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预习《蝉和狐狸》,搜集有关伊索和《伊索寓言集》的资料。

2.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把自己的感受在课文上作批注。

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知识回顾,引出学法。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狐狸和葡萄》和《牧童和狼》两篇伊索寓言故事,通过感悟人物形象,也明白了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谁来说一说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2.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蝉和狐狸》。

(齐读课题)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品读语言,感悟形象,理解寓意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是啊,狐狸是一种非常会说谎的动物,这不,它又使出了同样的手法来骗人了。

这回,他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出示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狐狸和蝉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看看这篇文章中的狐狸和蝉有什么特点?蝉到底为什么没有受骗呢?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蝉和狐狸 教学案例.doc

蝉和狐狸 教学案例.doc

《蝉和狐狸》教学案例南小恒盛彭洋洋—、引言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内容,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蝉和狐狸》一文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每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二、案例分析教学片断:1、过渡:请同学们回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说一说与《蝉和狐狸》有什么相同点。

2、生:狐狸为了表达不可告人的秘密说奉承话。

师:那个词说明狐狸说假话?生:圈套师:什么意思?生:阴谋诡计、计谋、骗人的手段师: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意思。

生:狐狸想把蝉从书上骗下来吃掉它所用的计谋。

师:他用的是什么计谋呢?生:用甜言蜜语来打动蝉。

师:找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来,读出狐狸赞美的语气,生练习读文。

生默读第三节,看这是一只怎样的蝉,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交流:生1:这只蝉太聪明了,他识破了蝉的嘴脸。

生2:这只蝉真是绝顶的聪明,他识破了蝉的计谋,先用一片树叶来试探他。

生3:通过读这一段话,我体会到坏人说好听的话,是因为他急于做坏事,急于想得到结果,太低估了对手的能力。

师:那么,你是说坏人要隐藏险恶用心还得沉住气吗?生:不是,我是说可以利用坏人急于求成的心态,稍微动点心思,便可以识破他的阴谋。

师:蝉是怎么察觉其中有诈的呢?生1:我从这句话看出来“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蝉在树上唱歌,狐狸也能听见,不需要下来。

生2 :狐狸说“你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我们都知道蝉总是“知一一知一一"叫,非常难听,只有黄莺、百灵鸟等才有美妙的歌喉。

生3:我联系上下文,看到最后一段的“自从看到你的分辨力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就对你怀有戒心了 ",说明蝉新新观察,善于分析问题。

三、案例反思:1、进入高年级了,要改变词语教学的方式,既要让学生预习时通过查字典弄清词语的意思,又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试着理解词语,因为这是阅读理解题目中常常要考察学生的。

蝉与狐狸阅读教学设计

蝉与狐狸阅读教学设计

蝉与狐狸阅读教学设计【蝉与狐狸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阅读理解的兴趣,提高阅读技巧;2. 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欣赏能力,理解寓意;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寓言故事《蝉与狐狸》;2. 阅读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寓言故事《蝉与狐狸》的课文材料;2. 学生练习册、作文纸;3.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相关与寓言故事《蝉与狐狸》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阅读故事】2. 分发课文材料《蝉与狐狸》,让学生阅读故事。

教师通过读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寓意和主题。

【理解故事】3. 询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了解他们对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否掌握。

逐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蝉和狐狸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的?c. 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寓意?【讨论与解析】4. 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分享对上述问题的不同答案并互相解答。

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巩固阅读理解】5. 让学生利用课文材料中的相关问题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检验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或与同桌合作。

教师逐一巡视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

【提高阅读能力】6.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编写出一篇与《蝉与狐狸》相关的小作文。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写一个结局或展现蝉和狐狸之间的不同对话。

鼓励学生使用寓言故事的语言风格,同时要求语句通顺,思路清晰。

【展示与互动】7.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互相交流提供反馈意见和改进建议。

五、教学延伸:1. 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并进行分析和讨论;2. 引导学生通过参加朗读比赛或写作比赛,展示或发表自己的阅读成果;3. 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作文纸上的批注和评论,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

六、课堂小结:通过《蝉与狐狸》寓言故事的阅读,学生不仅提高了对故事的理解能力,而且培养了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蝉和狐狸2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蝉和狐狸2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蝉和狐狸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蝉和狐狸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蝉和狐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3. 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 探讨蝉和狐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准备:1. 课文《蝉和狐狸》的课件或纸质教材。

2. 卡片或图片,用于展示蝉和狐狸的形象。

3. 问题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蝉和狐狸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蝉和狐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 蝉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狐狸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2. 教学展开(15分钟)通过课件或纸质教材,让学生跟读《蝉和狐狸》这篇课文。

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及时停下来,解释一些生字词,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和道理。

3. 梳理故事情节(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的情节,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 蝉为什么不理会狐狸的劝告,还一直唱歌?- 狐狸为什么要把蝉吃掉?4. 探讨寓意和道理(15分钟)通过问题卡片,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 这个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人生中有没有类似的情景或人物?你有什么感受?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故事的寓意和道理,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道理到自己的生活中。

6.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写一篇小故事,讲述一个人或动物因为自己的骄傲或贪婪而遭受惩罚。

综合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2. 学生对故事寓意和道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书写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蝉和狐狸精选2篇(二)教案标题:读书莫放“拦路虎”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拦路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挑战,在面对困难时勇于迎接挑战。

蝉和狐狸教案

蝉和狐狸教案

蝉和狐狸教案蝉和狐狸教案一、故事背景:在一片青山绿水的森林中,生活着一只自由自在的蝉和一只狡猾的狐狸。

二、故事内容:一天,蝉站在大树上欢快地唱歌,狐狸听到了蝉的声音,心生一计:我要抓住蝉,吃掉它。

于是,狐狸假装对蝉的歌声非常欣赏,赞美道:“你唱得太美妙了,我非常崇拜你!”蝉对狐狸的赞美感到非常高兴,连忙停下了歌声。

狐狸见蝉停止了歌唱,心中大喜,说:“蝉啊,你这么有才华,为什么不早点出名呢?你的歌声一定能让整个森林都为之倾倒。

”蝉被狐狸的话迷惑了,心中产生了一种虚荣的念头。

狐狸接着说:“蝉啊,我可以帮你出名,只要你唱给其他动物听,我会在一旁夸赞你的歌声,并叫其他动物也来欣赏你的才华。

”蝉听到狐狸这么说,更加相信了狐狸的话。

于是,蝉同意了狐狸的提议。

第二天,蝉唱起了歌,狐狸则在一旁大声夸赞:“蝉的歌声是如此动听,让人心旷神怡!”其他动物听到了狐狸的夸赞,纷纷飞到了蝉的面前,赞美它的歌声。

蝉被这些赞美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真的是天之骄子,唱歌的天才。

然而,蝉的才华并没有受到其他动物的认可,他们仅仅是为了听他的歌声而来,并没有真正欣赏他的才艺。

狐狸看到这个情景,得意地笑了笑,心想:“等着吧,我很快就会抓住你”。

正在这时,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树上的枯叶遮挡了蝉的歌声。

其他动物只听到了一阵“嘤嘤”的声音,觉得蝉已经唱得不好了。

他们纷纷离开了,只剩下狐狸还在一旁冷笑。

蝉看到其他动物都离去了,慌了神。

他问狐狸:“狐狸大哥,为什么他们都走了?”狐狸嘲笑道:“是因为他们听不到你的歌声了,他们不再觉得你有才华了。

”蝉顿时明白了自己上了狐狸的当,它后悔不已。

三、教育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并理解人生中的虚荣心会让人迷失方向。

2.培养幼儿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价值观。

3.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声音的敏感以及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故事启发法、情景再现法、讨论法、情感教育法。

五、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认识并理解人生中的虚荣心会让人迷失方向。

[教学]蝉和狐狸

[教学]蝉和狐狸

[教学]蝉和狐狸《蝉和狐狸》教案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知道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一、导入课文。

先指名说说《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概括《蝉和狐狸》的主要内容。

3、想想这两则寓言有哪些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

)三、细读课文,体会寓意。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

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 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

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歌声多么美妙”、“天才的歌唱家”、“动听的歌喉”,“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

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

(“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表现了蝉在狐狸面前,头脑清醒,保持警觉,并当机立断进行试探。

)4、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5、这是一只的怎样的狐狸,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说明狐狸露出了真面目,也充分显示了蝉的智慧。

)6、细读蝉对狐狸说的话,抓住“掺杂”、“怀有戒心”来体会蝉因为同伴受害而对狐狸早有警觉,善于观察、思考。

)7(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8(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4)学习名言: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部分。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蝉和狐狸》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伊索寓言三则》中的一则。

课文主要讲述了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这则寓言以简洁浅近的语言把人物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篇末以一句训诫作结,画龙点睛,道出寓言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钻研文本,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三年级学生对寓言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本节课旨在通过对寓言故事的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读、思、演、议”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中,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悟寓意,感受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能从多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认识狐狸的狡诈和蝉的智慧,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能从故事中受到启示和教益,并能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寓意。

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启发诱导。

学法:朗读体会、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复习导入1.出示谜语:尖嘴尖耳尖下巴,细腿细脚细小腰,生性狡猾多猜疑,尾后拖着一丛毛。

(狐狸)2.复习学过的与狐狸有关的故事,谈谈对狐狸的印象。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师引导交流。

三、精读课文,分析形象(一)走进“圈套”,寻找破绽。

1.出示第一自然段,理解“圈套”。

2.你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读出这是个“圈套”呢?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3.师引导交流。

(1)他抬起头,高声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①说说你关注到了哪些词语?(赞叹、您)指导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上《蝉和狐狸》(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寓言的寓意,并从中获益
3.学生能够感受到寓言的魅力,爱上寓言故事,爱上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寓言的寓意,并从中获益
三、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法
情境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师示范法
四、教学准备
课堂所需剪贴画(背景、大树、狐狸、蝉、音符、树叶)
头饰(狐狸,蝉,乌鸦)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计划用时5分钟)
1.同学们,我们上两节课学了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呢我们将要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是什么呀(《蝉和狐狸》)
2.对,是《蝉和狐狸》。

上课之前,同学们想想我们之前有没有学过或者你们听说过的,关于狐狸的寓言故事啊
(《乌鸦和狐狸》、《狐假虎威》、《狐狸和葡萄》)
3.在我们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中,狐狸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你对狐狸有什么看法呢)(老师指名回答);{狡猾、贪婪、有小聪明}
4.那和狐狸打交道( 来往)的乌鸦、老虎啊,结果怎么样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都被狐狸骗了,乌鸦和老虎都丢掉了他们的食物)
(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5. 今天狐狸又故技重施,用它的好听话来欺骗别人,我们的主人公之一蝉有
没有上当受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解决问题(计划用时8分钟)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4分钟)
a,同学们,先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b,教师指名读生字词;后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字(戒、粪)
词(圈套、美妙、歌喉、掺杂、粪便、戒心)
2.复述课文,理解大意(6分钟)
a,同学们,现在再默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这篇课文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好不好
b,学生先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可以据情况提示学生:地点、时间、人物、事件(干什么)、过程以及事情的结果。

c,教师复述课文,并用剪贴画表现课文内容
(这则寓言故事,把我们带到了一根大树下,{出示大树}一只狐狸站
在大树下,{出示狐狸},故事就发生在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蝉和狐
狸{出示蝉}。

夏日的一天,蝉正在树上大声的欢唱{出示音乐符}{提问:
同学们,夏天天气很热,人也很烦躁,这个时候蝉大声的叫,一般,
大家会不会喜欢蝉的叫声啊},可是狐狸却赞叹蝉的歌声非常美妙!为
什么呢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
蝉狐狸
怀有戒心设下圈套
察觉有诈故意赞叹
树叶试探猛地扑去
揭示原由原形毕露
(三)精读寓言,理解寓意(计划用时22分钟)
1.同学们读了这篇寓言,你对哪一个寓言人物印象更为深刻,是主人公狐狸还是蝉呢说说你的理由。

(6分钟)
a,狐狸:
狡猾、贪婪、居心叵测、口蜜腹剑
体现在:设下圈套——故意赞美——猛地扑了过去
提问1:小朋友,有哪些词能够表现狐狸的狡猾、贪婪呢,找找课文
中哪些词表现了狐狸在说奉承话
(提示学生重点注意课文中的“故意”、四个“您”、“猛地”、“扑了过去”)提问2::把“故意”、“猛地”去掉,将“您”改为“你”,我们再来读一读二三两节,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啊
(前后对比阅读,请学生说出其中的不同,哪一个更好些)b,蝉:机智、聪明、善于思考与观察、能从别人的灾难里吸取教训蝉的机智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察觉有诈——怀有戒心——试探——避免上当)
2.同学们,了解了蝉的机智和狐狸的奸诈贪婪,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好不好要读出狐狸的狡猾、谄媚的语气和蝉冷静的语气!(6分钟)
a,学生教师齐读旁白,教师扮演狐狸,学生扮演蝉。

(提示学生重读词语“故意”、“赞叹”、“您”、“猛地扑了过去”)
3.分角色表演(1组)(两个学生阅读蝉和狐狸的部分,而学生们阅读旁白)
小朋友们,学习了这篇寓言,小朋友想不想扮演一下狐狸和蝉呢
(动作指导:站在树的对面,扔树叶,猛地扑了过去
语调指导:狐狸的谄媚,蝉的冷静,自信)
故事表演拓展(1组)。

课文表演同上,“听了蝉的话,狐狸灰溜溜的走了。

这时那只上了狐狸
当的乌鸦飞了过来,它会对蝉说什么呢我们来继续演一演”
4.同学们,比较一下《乌鸦与狐狸》和《蝉和狐狸》,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
乌鸦会上狐狸的当而蝉却能避免上当呢(4分钟)
蝉:善于思考、观察,能从他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能够战胜别人的花言巧语。

乌鸦:爱听别人的奉承,不能抵抗住别人的花言巧语
点明寓意:一个聪明的人,总是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齐读)
5.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人的失败、灾难可以给我们带
来思考、教训,大家来说一说。

(4分钟)
(同样的错误不要犯两遍,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拔苗助长,
牧童和狼,滥竽充数,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手机诈骗)(四)推荐书籍,拓展延伸(计划用时8分钟)
1.小朋友们真聪明,小朋友啊不仅要牢记这个道理,还能将它付诸实践,好不好在现实的生活中,要善于思考与观察,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2.这几天我们学了三个寓言故事,他们分别是
《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3.同学们,你比较一下,寓言故事和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呢
(寓言简短,寓意深刻。

多采用童话、故事表现,生动有趣,发人深省) 4.那同学们喜不喜欢寓言故事啊在这呢,老师呢给你们推荐一本书《伊索寓言集》。

在这本书里啊,全部都是有趣的寓言故事,同学们可以挑选一些感兴
趣的仔细看一看,然后向班里给其他同学推荐推荐。

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
儿,小朋友们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