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第6讲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第6讲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969a413c5da50e2524d7f48.png)
•
考古学考察的是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和特定关系中 的话语实践,研究的是人们说出来的话语。 语词、陈述、 话语、档案、文体等是讨论的主要内容。在讨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以语言为对象而展开的社会学理论。揭示了语言是 如何构造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以及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 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 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因此, 福柯的语言学研究是由语言触及人的社会行动或社会实践 的社会学研究,是在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语言学研究。 • 要在话语实践中揭示现在人们面对的 各种理论和知识 形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就要对蕴含着哲学认识论和科学 发展史的“档案”进行审理。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对现在 各种思想观念和科学知识的“考古”。
• • • • • • • • • • •
3) 权力首先是生产性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压制性的外在控制。 权力并不仅仅具有消极否定的作用,还有积极性的一面。它是一 种生产性的实践或者说生产性的网络。作为生产性网络的权力,不断 创造出社会成员关系之间的崭新联系,在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之间建 立新的相互作用线。(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之后的权力) 4) 权力与知识之间存在着微妙复杂的关系。(话语权) 在现代社会,知识与权力决不是敌对的。知识是在权力的制约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脱离权力关系的抽象知识;权力离不开知识, 不仅权力在特定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中形成,而且知识本身就是权 力;权力同知识不可分,只有在权力与知识的联系中才能把握权力的 实质与作用。
• (1) 传统权力理论的两种模式 • 1) 利益-冲突模式:关注的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基本模 式是两个人之间的支配关系。 • 2)权威-合法化模式:权力是通过符号化实现的一般化媒介,并且权 力是合法化的,即通过符号化和合法化两个过程,权力转化为权威, 从而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权力。 • (2) 福柯权力分析的基本思想 • 1) 权力是多形态的,而不是同质的。 •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浸透到社会的各个不同的局部领域,使用灵 活多样的策略来运行,而并不是在家庭、国家、教育和生产关系中都 采用同样形态的权力。 • 2) 权力是作为关系出现的策略,而不是所有物。 • 在权力分析中,策略是一个中心概念。权力既不是财产,也不是 媒介,而首先是策略。权力之所以具有多种形态,正是因为权力在运 作的实际过程中,使用了各种不同的策略。
第六讲_福柯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第六讲_福柯的后现代主义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81da39bc281e53a5802ffd6.png)
13:42
1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60年代
主要是8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
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
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
学思维方式和态度。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
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
13:42
8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 (4)内在性(internality)如果说不确定性主要代表中心 消失和本体论消失的结果,那么内在性则代表使人 类心灵适应所有现实本身的倾向。这表明后现代主 义哲学不再具有超越性(transcendence),它不再对 精神、价值或终极关怀、真理、美善之类超越价值 感兴趣,相反,它是对主体的内缩,是对环境、现 实、创造的内在适应。
13:42
12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
❖ 1、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倾向 现代西方哲学要么认为形而上学命题是假命题或没有意义得 到命题,要么绕开形而上学问题大谈其他问题,要么认为形 而上学问题是无法解开得到问题。
❖ 2、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哲学 哲学的混乱和争论皆源自对语言的误解,源自哲学家说了不
13:42
7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况
❖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 (3)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没有独立自 在的世界,世界是由语言构成的。这就是说,世界本身有语 言的结构,语言不是人表达意义的工具,它有其自身的体系。 每一件已知的事物都是由语言来中介着的,所谓事实、真理 只是语言上的。在他们看来,“不是我说语言,而是语言说 我”。这样,人就从西方传统哲学所讲的以人为中心的地位 而退居到为语言所掌握的地位。但语言又总是不确定的,并 且随言说者的不稳定的情绪而动摇不定。因此,一切都是不 确定的、模糊的、多元的和解构的[4]。
【精华】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超详细的复习资料)
![【精华】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超详细的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c1906aad4d8d15abe234e43.png)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P39)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P46)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P98)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P102)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P120)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P120)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 情感 敬慕 人性结构 活动 利他主义 崇敬 才智 仁爱 4.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蕴含明显的接收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社会进化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首先,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其次,社会事实对于个人具有约束能力 最后,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解剖学)事实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 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三节 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基础: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精神基础:集体意识 法律特征:压制性制裁基础: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物质基础:社会分工 法律特征:恢复性8. 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 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 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 失范分工:角色与规范不同步根本 原因 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人口增加 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原因:绝望的生无可恋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着手“过多的限制”所造成(压力过大)4. 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ec2a1b56bec0975f465e2a5.png)
3、监狱金字塔
四、监狱与性
在《性史》中,从尼采作为谱系学的历史关 系出发,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把以往著作中 的“话语—权力”辩证法发展成为“话语—权 力—身体”三维结构。性的问题似乎不再是核 心问题,从属于对自我技术和伦理学的探讨。他 对伦理问题的关注、对自我技术的探讨,实际 上从一个新的角度考虑了知识、权力与自我之 间的关系,并提供建立三者之间联系的可能思 路。
1、《性史》讨论三个问题: (1)性的压抑真的是历史事实吗? (2)权力机制真的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压 抑性的吗? (3)对压抑进行批判的话语本身对权力 机制是否有阻碍作用?
2、治理术
生产技术:这种技术使我们得以生产、改造或操纵物体 指导系统的技术:这种技术使我们能够运用意义或符号 等意指手段 权力技术: 这种技术决定了个人的行为,使他们受制于 某种目的或支配 自我技术:这种技术使个人借助自身或他人的帮助,针对 自身的身体、灵魂、思想、行为和存在方式进行某些操 作,从而改变自我,使自身达到某种幸福、纯洁的状态。
一、福柯社会学理论的特征
1、福柯的思想渊源
康德与批判哲学传统 尼采的思想 法国认识论传统 形式主义传统 超现实主义者与新文学
2、 思想主旨
福柯力图突破当时法国知识界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 形态的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支配,探究西方社会特有 的“姿态”(gesture)。这里所谓的“姿态”指的是“一种 文化的条件或组织原则”。 在各种“文化的条件或组织 原则”中,福柯主要关心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我们自身”与真理的关系、 “我们自身”与权力的关 系、“我们自身”与伦理的关系
1、福柯权力分析的基本思想
(1)权力是多形态的,而不是同质的 (2)权力是作为关系出现的策略,而不是所有物 (3)权力首先是生产性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压制性 的外在控制 (4)权力与知识之间存在着微妙复杂的关系 (5)不应只将注意力放在宏大的权力上,而应充分 考虑权力的微观运作
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https://img.taocdn.com/s3/m/5f6260b665ce050876321319.png)
第四节 话语的构成
在《临床医学的诞生》和《词与物》两部 著作中,福柯集中论述了他所关注的重要 主题——话语的结构。福柯试图通过他称 作“话语构成”(discursive formation) 的形成来展示知识型(episteme)是如何 运作和“表达自己”的。
第五节 规训社会中的权力控制
权力问题始终是福柯讨论的主题之一,在 《规训与惩罚》一书中,福柯运用谱系学 方法,不仅提出了把知识与权力统一起来 的新权力观,而且对权力通过规训、监视 及监狱等手段、技术和设施而行使的方式 和展开的过程也做出了独辟蹊径的概括。
思考题
1.怎样理解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 社会学视野? 2.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 方法论意义如何? 3.为什么福柯认为近现代欧洲医学关于疯癫诊断反映了 理性的疯癫? 4.福柯怎样论述知识类型的变迁?怎样评价其理论意义? 5.福柯怎样论述当代人类社会权力压抑的深化与泛化? 6.怎样理解和评价福柯在社会学研究中追求异质性的方 法论意义?
第二节 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
如果以1969年福柯发表《知识考古学》为 分界点,那么考古学方法和谱系学方法是 福柯前后所侧重运用的方法论原则。
第三节 在疯癫与理性之间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方法是在《知识考古学》 中系统阐述的,但是他的许多基本原则早 在1961年出版的《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 的疯癫史》中 Nhomakorabea得到了阐发。
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 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生平、 生平、著述与思想来源 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 在疯癫与理性之间 话语的构成 规训社会中的权力控制
第一节 生平、著述与思想来源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 于1926年10月15日出生在法国维埃纳省普瓦捷市。 福柯的父亲保罗·福柯(Paul Foucault)是位医术 高超的外科医生,而且是拥有两个私人诊所的大 学教授,因此家境殷实、声望显赫。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dbe5464b84ae45c3b358cb0.png)
三、自我、权力不知识
2、全景畅规主义
(1)纪律导向发生逆转,纪律丌仅具有惩罚的消极功 能,也有了促进的功能。 (2)纪律机制扩展为各种机构的普遍性运作方式,渗 透到一切非制度化层面。 (3)纪律机制成为国家控制社会的基本手段戒基本形 式。
三、自我、权力不知识
3、监狱金字塔
纪律控制确立起一种渐进的、连续的、丌易觉察 的等级秩序;越来越庞大的纪律惩罚体系建立起来,
1970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思想 体系史”讲座教授。
1984 年6月25日患艾滋病去世。
主要著作: 《疯癫不文明》《知识考古学》《词不物》《觃则不惩罚》《性经验史》
目 录
一、福柯社会学理论的特征 二、谱系学不知识考古学
三、自我、权力不知识
四、监狱不性 五、福柯的影响不评价
一、 福柯社会学理论的特征
构。性的问题似乎丌再是核心问题,从属亍对自我技术
和伦理学的探讨。他对伦理问题的关注、对自我技术 的探讨,实际上从一个新的角度考虑了知识、权力不 自我之间的关系,幵提供建立三者之间联系的可能思 路。
四、监狱不性
1、《性史》讨论三个问题:
(1)性的压抑真的是历史事实吗? (2)权力机制真的从根本上说是属亍压抑性的吗? (3)对压抑进行批判的话语本身对权力机制是否有阻 碍作用?
PPT模板下载:/moban/
Michel Foucault 米歇尔 • 福柯
—— “千面哲学家”
主讲人:2013年11月1来自日米歇尔 • 福柯1926年10月保罗-米歇尔·福柯出 生在普瓦利埃。
194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获索邦大学哲学毕业文凭(1948) 和心理学毕业文凭(1949)。
全社会丌断制造着人们的纪律惩罚经历;人们面对丌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cfbbbd7b9d528ea80c77906.png)
第十九章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1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恐惧与扭曲中的超越1.奇异的思想,怪诞的生活(1)富裕、节俭和要求严格的家庭生活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1926年10月15日在法国维埃纳省普瓦捷市出生。
父亲保罗·福柯不仅是医术高超的外科医生,而且是拥有两个私人诊所的大学教授,声望显赫,家庭十分富裕。
福柯在父母那里接受的训导是“生活要简朴,行为要规矩,做事要勤奋。
”福柯后来回忆自己的少年生活时,常常泛起阵阵深沉的压抑感。
(2)少年时期的三个可怕印象关于中小学的学习经历,福柯临终前在医院里回忆起三个可怕的印象。
①第一个可怕的印象:有父亲为了锻炼福柯的胆量,把他带到了自己的手术室,让他观看截肢手术。
看到患者的肢体被父亲血淋淋地割下来,福柯十分惊恐。
②第二个可怕的印象:1901年,警察在普瓦捷市的一家医院里发现了一个被囚禁了几十年的妇女,她因年轻时偷情怀孕,被家人当作精神病人送进了医院,关在黑屋子里。
福柯看到这条新闻后,在内心引起了剧烈震撼,对医院产生了恐怖。
③第三个可怕的印象:福柯在中学读书时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后因德军入侵,一些插班的犹太学生成绩优异,将福柯挤到后边,福柯因此厌恶甚至诅咒他们。
不久,这些犹太学生都被法西斯侵略者关进了集中营,福柯同情他们并因以前对他们的责骂而产生了深深的内疚。
福柯后来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都与这些心灵刺激有关。
(3)巴黎高等师范时期1946年,福柯在经历了两次考试后,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读书期间,福柯以“学习狂”著称,他学养深厚、才识广博,同学们都很佩服他的能力。
然而,福柯很难与周围的同学和谐相处,他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待人傲慢,言谈尖刻,同学们都以为他精神不太正常避而远之。
(4)学术生涯与传奇人生①福柯曾两度自杀未遂。
人们把他自杀的原因归结为同性恋倾向受到了压抑。
福柯的社会学思想_图文
![福柯的社会学思想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1e88bed15abe23492f4d01.png)
21
(1)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型
主要特点:追求相似性。空间联系的相似 性、关于形象相仿的相似性;关于类比关 系的相似性;“同感”或“共振”的相似性。
19
(3)临床医学(解剖医学)
在当时的科学话语,即关注各种现象内在 结构的科学知识的作用下发生了由表及里 的变化的标志。
“洞视”:将医生的目光切入一个关键点。 引发的变化:死亡观念的变化;空间概念
的变化;医学的知识标准的变化;(使人 真正成为科学的对象)
20
2.话语结构的变化
《词与物》从一般层面上展开对话语与事 物关系的普遍性概括。
4
1.福柯的生平
1955年,福柯在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任教 ,同时任法国外交部文化交流处在瑞典设 立的“法国之家”主任。
1958年10月,任法国驻波兰大使馆代理文 化参赞。
1961年通过《疯狂与非理智》博士论文答 辩。1966~1968年,到突尼斯大学任教。 1970年当选为法兰西研究院的“思想哲学史 教授”。之后,福柯曾频频出访美国。
疗疯人的手段各不相同。但总体是,理性 对人性的压抑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残酷。
14
1.序幕时期
中世纪早期的麻风病人:上帝惩罚罪恶的神 圣证明、圈禁。麻风病院。
疯人的处置:麻风病院、愚人船。 欧洲人对疯狂的体验:悲剧性的疯狂体验
(放荡、骚扰、危险);被理性驯服的日 常疯狂体验(愚蠢、狂妄、贪婪、自恋、 迷幻等非理性状态)
经济学
社会学
普通语 法
语文学
文学
理性主 义
人类中 心主义
福柯的权力理论窥探现代社会的规训机制
![福柯的权力理论窥探现代社会的规训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e925907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4.png)
福柯的权力理论窥探现代社会的规训机制米歇尔·福柯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的权力理论深刻影响了人文社科领域的多个范畴。
在他的著作《规训与惩罚》中,福柯探讨了权力的形式及其在社会中如何影响个体,尤其强调了现代社会中的“规训”机制。
本文将通过福柯的权力理论,解析当代社会中规训机制的运作,以及它如何影响个体的主体性。
一、福柯权力理论的基本框架1. 权力是一种关系福柯认为,权力并不是某个特定的机构或个人所拥有的,而是一种关系网络,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权力无处不在,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它通过各种形式的行为、言辞和机构进行行使。
因此,权力不仅限于政治和法律体制,更涉及到教育、医疗、家庭等日常生活中的多个维度。
2. 知识与权力福柯进一步提出“知识就是权力”的观点。
他强调,知识不仅仅是对世界的认识,它也是权力运作的一部分。
权力通过掌控知识来建构社会规范,并影响个体行为。
他称这种结合为“知识-权力”,反映出知识和权力之间复杂且密不可分的关系。
3. 治理与自我规训福柯分析了现代社会中治理的新形式。
他提到,在传统社会中,权力主要通过强制手段实施,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强制性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我规训(self-discipline)。
个体不再是单纯地被外部力量所控制,而是通过内化这些规范与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一转变深刻改变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身份认知。
二、现代社会中的规训机制1. 教育系统中的规训教育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规训机构之一。
在学校里,学生们不仅仅接受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被教会如何遵循规章制度、履行社会角色。
学校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成绩评估、考勤制度等手段,实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课程知识,同时被潜移默化地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2. 医疗系统中的规训医疗体系也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规训机制。
福柯在《疾病与医学》中探讨了医学如何构建身体与健康的标准。
福柯异托邦六原理
![福柯异托邦六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4c3c34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c.png)
福柯异托邦六原理福柯异托邦六原理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他的著作《异托邦》中提出的一组理论原则,用于分析现代社会的权力机制和权力运作方式。
这六个原理分别是:实体化、分割、层级、正规化、内在化和自律化。
本文将详细解释这六个原理,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 实体化实体化是指权力机制通过各种实体(例如国家、机构、组织等)对个体进行控制和规训的过程。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权力不再是由单一的君主或统治者行使,而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构和规则来实现。
这些实体通过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使其符合社会规范和权力机构的利益。
实体化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同时也是一种权力运作的手段。
通过实体化,权力机构能够对个体进行监控、约束和规训,使其服从于权力的要求。
然而,实体化也可能导致个体的异化和剥夺自由,因为个体被规定了特定的身份和角色,并受到权力机构的控制和操纵。
2. 分割分割是指权力机制通过将个体分割为不同的群体和类别,来实现对其的控制和管理。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权力不再是对整个社会的普遍性施加,而是通过对个体的分割和分类来实现。
这种分割可以基于性别、种族、阶级、职业等不同的特征和身份,从而将个体纳入不同的权力结构和运作方式中。
分割的目的是使个体在不同的群体和类别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和身份,从而使其受到不同的规范和控制。
通过分割,权力机制能够更加精确地管理和控制不同的个体群体,使其服从于权力的要求。
然而,分割也可能导致个体之间的隔离和对立,因为不同的群体和类别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和冲突。
3. 层级层级是指权力机制通过建立各种层级和等级制度,来实现对个体的控制和支配。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权力不再是扁平的和均等的,而是通过各种层级和等级制度来组织和运作。
这些层级可以是政府机构、组织结构、职业等不同的形式,从而形成权力的垂直结构和等级体系。
层级的目的是使个体在不同的层级和等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地位,从而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支配。
第六讲福柯PPT课件
![第六讲福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98838dee06eff9aff8071d.png)
3、提出的观点
疯癫不是单纯的生理、心理和医学 问题,它首先是政治、经济和伦理 道德问题。
疯癫及其它的遭遇是特定历史条件 和意识形态的产物,是理性压迫的 结果。
真正疯癫的是理性,理性凭借着科学 与工业的成就,变得越来越蛮横、越 来越残酷,它对人性的压抑已经由外 部环境和活动空间深入到人的心理底 层,真正应该得到限制的不是疯癫, 而是理性。
1、权力与知识的关系
知识是在权力的制约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没有 脱离权力关系的抽象知识;
权力离不开知识,不仅权力在特定的知识背景、 知识结构中形成,而且知识本身就是权力;
权力同知识不可分,只有在权力与知识的联系中 才能把握权力的实质与作用。
2、历史上的惩罚模式
中世纪末期和旧制度时期的酷刑; 18世纪反对酷刑的改革者的刑法; (规训权力的扩张: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
佘祥林案
佘祥林:生于1966年3月7日,中国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 镇人,原是当地派出所治安巡逻员,1998年因涉嫌杀害 妻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事后女儿辍学、其母病故、 亲友为他上访时曾被扣押,但2005年3月其“亡妻”突 然出现,他被无罪释放。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他披 露当时认罪因被殴打了十天十夜,事件轰动全国。
全景敞视监狱监狱金字塔监狱群岛2历史上的惩罚模式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在柱子上火烧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猫爪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四马分尸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1789年边沁jeremybentham设计的全景敞视监狱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三评价与思考20世纪最后的思想家奇异的思想怪诞的生活生活美学的践行者一评价面神经麻痹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和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在我看来一个生活在20世纪的人如果不知道福柯就像一个生活在19世纪的人不知道马克思一样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讲解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67802c9195f312b3169a581.png)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一、恐惧与扭曲中的超越米歇尔·福柯:法国人1、儿时三个可怕的印象2、思想来源二、知识考古方法论知识考古学:福柯的目的不像考古学那样在今人的世界里挖掘古人的遗迹,而是在对古人知识的追忆中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和扭曲的根源。
如是观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1、福柯观点同解释学的异同共同点:认为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捕捉到它嬗变的踪影。
异同点:(1)与解释学强调现实同历史不可分的一般论述不同,福柯认为无论现实还是历史,都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和联系着。
(福柯:现实和历史都是扭曲异化)(2)与解释学不同的是,福柯不是在承认现实存在的前提下通过语言来理解生活中的意义,而是在否定现实的前提下揭开遮盖于其上的种种假象,找出被人们忽视的真实规定性和复杂联系,对现实的激烈抨击都是以个性、自由、解放等价值理想原则为根据而提出的。
(福柯:否定现实揭露真实)(3)福柯不仅要求现实按照理想原则发生变革,而且认为现实在历史中也是通过种种断裂性变化而展开的。
不像解释学那样过度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传统的不可超越性,亦即反对历史仅仅是量变的进化过程的观点,而是在量变中看到了质变,在演进中看到了飞跃。
(福柯:现实在历史中的断裂性展开)(4)与19世纪那些崇尚社会质变的革命理论不同,福柯在肯定变革的激烈言辞中追求多样异质性,而不是普遍规律性。
多种多样的形式:意图抓住话语的特殊性和不连续性的历史学方法;对弥漫于多重的社会场域中的权力的反思;把“普遍知识分子”重新界定为“特殊知识分子”;以及对整体性和总体化思维模式的批判等等。
2、话语实践语词、陈述、话语、档案、文体等都是福柯讨论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些论述福柯建立了丰富的语言学理论,但这不是一般的语言学理论,而是以语言为对象展开的社会学理论。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精]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精]](https://img.taocdn.com/s3/m/6fa22ee18762caaedd33d497.png)
第二节 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
如果以1969年福柯发表《知识考古学》为 分界点,那么考古学方法和谱系学方法是 福柯前后所侧重运用的方法论原则。
第三节 在疯癫与理性之间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方法是在《知识考古学》 中系统阐述的,但是他的许多基本原则早 在1961年出版的《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 的疯癫史》中便得到了阐发。
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 学
第一节 生平、著述与思想来源 第二节 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 第三节 在疯癫与理性之间 第四节 话语的构成 第五节 规训社会中的权力控制
第一节 生平、著述与思想来源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 于1926年10月15日出生在法国维埃纳省普瓦捷市。 福柯的父亲保罗·福柯(Paul Foucault)是位医术 高超的外科医生,而且是拥有两个私人诊所的大 学教授,因此家境殷实、声望显赫。
第四节 话语的构成
在《临床医学的诞生》和《词与物》两部 著作中,福柯集中论述了他所关注的重要 主题——话语的结构。福柯试图通过他称 ation) 的形成来展示知识型(episteme)是如何 运作和“表达自己”的。
福柯
![福柯](https://img.taocdn.com/s3/m/4e97ab1bf18583d0496459af.png)
“传统的社会学——即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是这样提出问 题的:一个社会是如何把不同的个人维系在一起的?个人之 间的符号沟通和情感沟通的形式是怎样的?而让我感兴趣的 是一个或多或少与之相反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对同一问题 的相反提法,亦即:一个社会是通过什么样的排除系统、把 什么人排除在外、通过制造什么样的分界以及通过什么样的 否定和拒斥的游戏才能够开始运作的?” “韦伯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人想要根据正确的原则而理 性地行事和管束自己的行动,那么这个人应当否弃自我的哪 些部分?理性需要付出怎样的禁欲代价?这个人应当投身于 何种禁欲主义?而我则提出相反的问题:某些类型的禁令, 如何需以某些类型的有关自我的知识为代价?一个人必须获 得有关自我的什么知识才能自愿地有所否弃?”
3种知识型之间不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 也就是说,后一个知识型并不是从前面 “演变”而来的,而是一种“格式塔式” 转换,并且在相邻的两种知识型之间不具 有可通约性,它类似于库恩的科学“范 型”。 尊重差异,不连续性。
这
原来天下万物,
解释各异, 无非依照语言的不同, “命名、陈述与思维格局”组织而成的。这种 词与物的对应关系因时、地、民族而变动, 提供 多种进入真实的认知途径。换句话说, 人类被抛 入生存, 定有“旷野恐惧”,免不了各自以语言 为网络编结表征系统, 好填充心理空间,捕捉并 限定世界。如是看来, 西方文明只是任意而相对 的一种,尽可由福柯当成“ 异域土著文化”横加 解剖。其中的断裂突变, 则被看成是知识场的临 界性改造重组或者以通俗的比喻, 说成是西方人 在文艺复兴、古典与现代时期, 反复用语言押宝 下注, 不断变更表征系统, 以求把握世界的结果。
照(相似性)来组织经验世界,也不同于古 典知识型运用分析(事物同一与差异)来表 象经验世界,而是认为世界并非由因同一 与差别在图表中排列和联系起来的,即不 是事物的外在的“特征”而是事物内在的 有机结构组成的。由于各要素存在着内在 的联系,所以它们执行着总体的功能。这 种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类推性,故实在 才能相互联系。这种有机结构与功能之间 的类推性关联把时间性因素引进来,这样 现代知识型强调了持续性或历时性。
解释过去了解现在_从系谱学看福柯的历史社会观
![解释过去了解现在_从系谱学看福柯的历史社会观](https://img.taocdn.com/s3/m/4127877e5acfa1c7aa00cc6e.png)
理论天地不可能实行城镇职工那样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情况下,必须大力鼓励和推行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个人储蓄积累养老和合作医疗,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开展低水平的社会养老保险,一步一步地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确立政府的责任观念,是社会保障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政府的责任观念相对应的,是公民的义务观念。
固然,在现代社会中,享受社会保障是弱者的权利。
弱者,用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弱势群体。
老年人、残疾人、病人、鳏寡孤独、失业者等等,都是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
他们有权利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残疾人福利和其他相应的社会救济。
但是,权利是有条件的,世界上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过去在城镇职工中实行的社会保障,从形式上看,养老,自己不用缴什么保险费,看病,拿了医疗费用的单据到所在单位实报实销。
对个人来说,这种制度当然好,但是劳动者缺乏自主性,萌生依赖性。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无限制地增长,特别是医疗费用中有相当大的浪费部分,这就使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为继。
实行个人缴费、建立个人帐户,变只享权利的观念为确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观念,就是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换句话说,社会保障固然是弱者的权利,但这是一种有条件的权利,一般来说,是尽了义务以后才能享受的权利。
有一定能力的劳动者为现在或今后享受社会保障,就应当从参加工作开始,逐月交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项目的保险费。
简言之,我们要树立的观念是:社会保障是政府的责任,这种责任是有限的;社会保障是公民的权利,这种权利是有条件的。
□编辑/李聆理论天地福柯逝世时,法国年鉴史学的代表布罗代尔痛惜地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当代最光彩夺目的思想家”。
福柯的工作代表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历史分析方法,从其早期的成名作《癫狂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到《词与物》、《知识考古学》,到后期的《规训与惩罚》、《性经验史》诸多著作中,都可感受到历史分析在其理论中的地位。
社会学理论之福柯PPT教学课件
![社会学理论之福柯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f74e4c915f804d2b16c19c.png)
原因在于话语对现实经验的制约作用。波姆
是在古典时期分类医学的话语系统中来展开自
己的临床观察,而贝勒是在现代时期解剖医学
的话语系统中来展开自己的临床观察,而我们
则是用贝勒一样的解剖学话语来鉴别这两种观
察经验的真伪,那么也一定会站在贝勒一边。
2020/12/10
34
五、话语与现实
福柯以医学经验为例,对18世纪到19世纪 这一时期的话语系统变化进行了历史分析。
其次,要关注人和话语的关系,“谁在说 话?谁是这种语言的拥有者?谁是它的接受 者?”。
2020/12/10
17
三、方法论: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
和传统的思想史的区别:
首先,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观念系统,而 知识考古学要在话语实践中揭示理论和知识 形成的现实基础和先决条件。
其次,思想史要在思想理论中揭示出无差 别的普遍规律,而考古学要在话语实践中揭 示出具有差别性的规则。
2020/12/10
18
三、方法论: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
(二)权力谱系学 所谓权力谱系学就是“权力-身体-知识”
的三维结构。 在权力与知识的关系上,福柯着力揭示知
识和权力的正相关关系,目的是阐明权力如何 在知识的建构与传播中,扩散到整个社会中。
2020/12/10
19
三、方法论: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
2020/12/10
11
二、思想来源
(三)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是6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一股学术思潮。 结构主义不关注实体,而是从实体的关系入手分 析关系的结构。
但是福柯发现,结构主义寻求现象的内在本质 和稳定结构。他越来越感到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同多样复杂、变动不居的现实是不相符的。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18页PPT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1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ab11e3cfc789eb162dc870.png)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培根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复习笔记(米歇尔·福柯)【圣才出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复习笔记(米歇尔·福柯)【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e2f0e3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5.png)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复习笔记(米歇尔·福柯)【圣才出品】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复习笔记第八章米歇尔·福柯一、福柯的生平与思想渊源1.生平简介在当代的学术界中,思想与理论日益成为一种学院化,学科化,也就是专业化的职业,因此,在当代思想家中很少有人像福柯这样,思想与生活交织得如此紧密。
福柯对先锋派艺术的迷恋,隐秘的爱情生活,各种极限体验以及他以独特方式参与的政治活动都构成了他思想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福柯的思想渊源(1)康德与批判哲学传统①对康德的继承“如果说福柯确实是根源于某种哲学传统的话,他属于康德开创的批判传统,我们可以把他的工作称为思想的批判史”。
在福柯看来,康德开创的传统,包含了两个方面:a.对知识条件的批判性考察。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正是继承了康德的这一传统,而且,福柯笔下那个多少有点古怪的“考古学”一词就是来自康德本人;b.康德是现代哲学中第一个对“当前”的历史处境进行思考的哲学家,福柯晚年的工作则承继了康德对启蒙与革命问题的探索。
②与康德的不同之处a.在考察知识问题时,福柯将康德分析中带有哲学人类学普遍色彩的先验图式转化为一种历史先验。
b.尽管福柯将黑格尔等思想家视为是康德传统的一部分,但福柯的分析视角虽然强调历史性,却与这些康德哲学的历史化途径迥异,因为福柯考察的不是“历史的逻辑”,而是“历史的实践”,他的理论也不是具有目的论结构,隐含了某种末世论观念的历史哲学,而是“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处理理性、非理性这些传统上属于哲学的问题”;c.福柯对任何主体哲学都抱有深刻的怀疑,所以他也严厉地批评指出,在康德的传统中包含了某种西方文化固有的强调“内在性”的倾向,他则希望借助历史学的批判分析摆脱先验主体的束缚,因此利科才称福柯的思想为“没有先验主体的康德主义”。
③福柯仍然在一些关键取向上深受康德的影响,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历史分析中所隐含的批判取向,这一点往往为福柯的评论家所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传统权力理论的两种模式 • 1) 利益-冲突模式:关注的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基本模 式是两个人之间的支配关系。 • 2)权威-合法化模式:权力是通过符号化实现的一般化媒介,并且权 力是合法化的,即通过符号化和合法化两个过程,权力转化为权威, 从而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权力。 • (2) 福柯权力分析的基本思想 • 1) 权力是多形态的,而不是同质的。 •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浸透到社会的各个不同的局部领域,使用灵 活多样的策略来运行,而并不是在家庭、国家、教育和生产关系中都 采用同样形态的权力。 • 2) 权力是作为关系出现的策略,而不是所有物。 • 在权力分析中,策略是一个中心概念。权力既不是财产,也不是 媒介,而首先是策略。权力之所以具有多种形态,正是因为权力在运 作的实际过程中,使用了各种不同的策略。
• • • • • • • • • • •
3) 权力首先是生产性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压制性的外在控制。 权力并不仅仅具有消极否定的作用,还有积极性的一面。它是一 种生产性的实践或者说生产性的网络。作为生产性网络的权力,不断 创造出社会成员关系之间的崭新联系,在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之间建 立新的相互作用线。(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之后的权力) 4) 权力与知识之间存在着微妙复杂的关系。(话语权) 在现代社会,知识与权力决不是敌对的。知识是在权力的制约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脱离权力关系的抽象知识;权力离不开知识, 不仅权力在特定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中形成,而且知识本身就是权 力;权力同知识不可分,只有在权力与知识的联系中才能把握权力的 实质与作用。
•
考古学考察的是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和特定关系中 的话语实践,研究的是人们说出来的话语。 语词、陈述、 话语、档案、文体等是讨论的主要内容。在讨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以语言为对象而展开的社会学理论。揭示了语言是 如何构造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以及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 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 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因此, 福柯的语言学研究是由语言触及人的社会行动或社会实践 的社会学研究,是在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语言学研究。 • 要在话语实践中揭示现在人们面对的 各种理论和知识 形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就要对蕴含着哲学认识论和科学 发展史的“档案”进行审理。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对现在 各种思想观念和科学知识的“考古”。
• • 4. 福柯理论在社会学领域的影响 • 不仅改变了社会理论对权力的基本态度, 促使社会学者更深入地思考权力、知识与 自我的关系,而且促进了社会分析突破了 传统的社会学学科限制,通过与哲学、历 史学等学科的创造性对话,迈向了一种更 有弹性和活力的社会分析形式。
福柯的社会学理论
福柯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考古学、权力谱系学、自我伦理 学。 知识考古学 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扑捉到它嬗 变的踪影。只有把当今世界那些被层层迷障所遮蔽的现存事物放到历史过程中去 考察,才能真实地理解积淀着十分丰富历史因素的现实存在。因此,通过对古人 知识的追忆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和扭曲的根源,是知识考古学的目的与任务。 1. 知识考古学理论主要体现在《癫狂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医学感 知考古学》、《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事物的秩序》、《知识考 古学》著作中。
•
福柯的考古学是“局部话语分析的方法学”,通过对
知 • 识的建构过程做深层次的分析,探讨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 • 场所中的那些基本的话语性规则和实践,探究历史上那些 • 对于信息有选择地接受和排斥的深层知识结构。 • 知识考古学旨在挖掘知识的“可能性条件”,发现各 种 • 知识究竟是怎样被逐渐作为知识而建立起来的。知识考 • 古学有三个方面的主题:拒绝将历史解释为进步;强调非 • 正式知识的重要性;使主体去中心化。福柯坚决反对将人 置于上帝的位置,相信人们的任何行为都受制于一个随着时 代和社会的变化• • • • •
2. 权力谱系学 主要体现在《纪律与惩罚》、《性史》(第1卷)《求知的意志》中。 知识考古学的缺陷在于相对忽视了权力问题以及知识与权力的关 系问题。作为弥补,福柯提出了权力谱系学,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权 力-知识体制的发展上,为以后的话语分析和权力批判提供了一个理 论框架。考古学是分析局部话语的适当方法,谱系学则是在描述这些 局部话语的基础上使被解放的知识能够活跃起来的策略,两者是互为 补充的性质,共同关注的焦点是话语这个主题。各个社会使用三种主 要策略来控制话语:外在于话语的排斥规则、话语的内部规则、对话 语使用者的限制。权力不完全是一种否定性的力量,它更是一种制造 话语的肯定性力量。话语可理解为权力的表现形式,不仅受到权力的 制约,更是权力的产物。
• 5) 不应只将注意力放在宏大的权力上,而应充分 考虑权力的微观运作。 • 因为权力是在各种不同的局部之间不断流动, 具有多变的形态,遍布整个社会肌体,而且现代 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运作方式是借助于对各种细 枝末节的管理实现的,因此,应该着重从各个细 微处分析权力。 •
• 3. 自我伦理学 • 体现在1984年发表的《性史》第2卷《快感的享用》和第3卷《自我 的呵护》中。 • 1980年左右,福柯的研究兴趣转向自我伦理学和自我技术,表现 • 出对“现代主体谱系学”的关注。在他看来,仅仅揭示个体在话语和 实 • 践中受他人统治并被客观化(社会规范)的统治技术是不够的,还要 • 关注个体通过伦理或自我建构方式创造自己认同的自我技术,因为人 • 支配人的技术需要借助于个人对自己采取行动的方式。 • • 所谓自我论理学,就是阐述个体是如何通过一套伦理学和自我塑 • 造的技术来创造他们自己的同一性的。而自我技术是“允许个人运用 • 他自己的办法或借他人之帮助对自己的躯体、灵魂、思想、行为、存 • 在方式施加某种影响,改变自我,以达到某种愉悦、纯洁、智慧或永 • 恒状态”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