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脂肪营养价值评价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膳食脂肪营养价值评价(上)
一、概念及分类
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占正常人体重14%~19%,肥胖者增加
脂库:皮下、大网膜、肠系膜、肾周组织等。动脂、可变脂:受营养状况和体力活动影响较大,含量不稳定。
二、脂类的消化吸收
主要消化场所:小肠消化酶:脂肪酶主要吸收部位:小肠主要运输形式:乳糜微粒
吸收率:80%以上
类脂磷脂与脂肪相似,胆固醇直接吸收
三、脂肪的生理意义1.提供和储存能量:1克脂肪可以产生37.7KJ(9Kcal)的能量,是三大产能营养素中供能最
多的;维持正常体温。
脂肪细胞可不断地储存脂肪
机体不能利用其分解的二碳单位合成葡萄糖.
2.携带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吸收。
3.延迟胃排空,增加饱腹感,增进食物感官性状
4.提供必需脂肪酸(EFA)是其最主要功能。
维持体温5. 6.保护脏器支撑、衬垫7.有效利用碳水化物、
节约蛋白质
8. 内分泌作用
瘦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物、血管紧张素原、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结合蛋白3、脂联素、抵抗素
脂类
四、△必需脂肪酸
1.定义:为机体生理需要,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种:亚油酸(C18︰2 n-6),α-亚麻酸(C18︰3 n -3).
2.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P82
(1)是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线粒体和组织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缺乏出现湿疹样变,对X射线引起的一些皮肤损害有保护作用
(2)为参与胆固醇转运,与脂质代谢关系密切。
(3)为合成前列腺素必需的前体。
(4)参与动物精子的形成。维护视力:DHA。(5) 五、△
膳食脂肪营养价值评价
1.脂肪消化率:消化率越高则营养价值也越大
与溶点有关碳链长短:长-高,短-低
饱和度:饱和-高,不饱和-低2.必需脂肪酸含量:含量越高则其营养价值也越大。植物油(椰子、棕榈油除外)较高,动物油较低(鱼油除外)
3.脂溶性维生素含量:含量越高则其营养价值也越大。
4.脂肪酸比例,类脂的含量WHO提出, 适宜的SFA:MUFA:PUFA为1:1:1, 多不饱和:饱和为1:(1~1.5) 。脂类
附表:各种脂肪酸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LDL-C TG VLDL-C BPSFA ↑
↑↑↑
MUFA ↓↓↑↓
PUFA ↓↑↓↓
:饱和脂肪酸SFA注:
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
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类五、△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1.脂类来源为烹调用油脂及食物本身含有脂类。
(1)脂肪来源:动物油、肉、奶、蛋、植物油
磷脂来源:蛋黄、瘦肉、内脏、大豆(2) (3)胆固醇来源:肉、蛋、奶油、脑、内脏(4)EFA来源:植物油是最好的EFA来源(椰子油除外)。红花油73%、豆油52.2%、菜油14.2%等。
鱼类含量也较多。
脂类
2.供给量
各国未作明确规定。我国要求成年人占能量供给量的20~30%, 儿童青少年25~30%.
制订主要根据:①EFA含量(成年人生热比占1~2%,婴儿3%)、脂溶性维生素以及能量和饱腹感。②对健康影响。③脂肪酸比例,最好是PUFA∶MUFA∶SFA为1:1:1,分别都不超过总能量10%。④n-6系与n-3系合适比例为(4~6):1 碳水化合物
一、分类
1.按结构分类
单糖:3~7个碳原子,以己糖为主,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戊糖(核糖、脱氧核糖、木糖);糖醇(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
双糖:2个单糖聚合,如蔗糖,乳糖,麦芽糖。
寡糖:3~10个单糖聚合,如棉子糖、水苏糖。
多糖:淀粉、糖原、膳食纤维
2.按可否被消化吸收分类可消化吸收:单糖、淀粉、糊精等不能被消化吸收的:
膳食纤维、棉子糖、水苏糖
碳水化合物
二、△营养学意义1.供能:
能量最经济,最安全、最主要来源。(4kcal/g)
供能特点:①经济;②体内氧化快(能及时满足机体的需要);
;CO2+H2O③代谢废物少(最终产物为)④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
2.参与构成机体某些重要物质
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神经组织中的糖脂,结缔组织中的粘蛋白;
3.节约蛋白质,抗生酮作用(50~100g/d);
4.提供膳食纤维;
5.其他作用:解毒、改变食物色、香、味、形
碳水化合物
三、△膳食纤维(p139)
1.定义:指不能被人体消化酶类消化吸收的植物性食物成分的总称,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树胶、粘胶等,其中木质素不是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的主要特性:吸水作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内停留时间
粘滞作用:增加容积结合有机化合物:胆酸、胆固醇
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矿物质吸收
细菌发酵作用:可溶性膳食纤维可被细菌酵解,产生的短链
脂肪酸可供能
2.生理机能增加咀嚼时间,促进肠道消)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过程1(.
化酶分泌,加速肠道内容物的排泄
(2)促进肠蠕动,增加粪便体积,防止便秘。
(3)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抗肠癌(4 (5)控制体重和减肥副作用:影响铁、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
碳水化合物四、食物来源和供给量
我国来源:粮谷类、根茎类:淀粉类;蔬菜水果类:膳食纤维。
供给量:各国未定具体需要量,适宜产能比:55~65%;碳水化物产能经济,代谢废物少,故国际上主张提高碳水化合物比例,由于膳食纤维作用特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降低纯糖摄入。
血糖生成指数(GI)p87:
食用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参照食物(葡萄糖或面包)在一定时间体内血糖水平应答之比的百分数。( 1981年Jenkins提出,经10年的争论,1997年FAO/WHO 专家咨询组认为GI是指导消费者尤其是糖尿病人选择食物的有用工具。)
)GI血糖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