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创作中节奏的作用
表演创作中的节奏
![表演创作中的节奏](https://img.taocdn.com/s3/m/27cfa81210a6f524ccbf8535.png)
表演创作中的节 奏
汪 克敏
( 云南艺术学 院戏剧 学系 云南昆明 60 0 50 )
摘要: 节奏是 表演艺术 中的精 灵, 是艺术表现力 的重要手段。正如 斯坦 尼斯拉夫 斯基所 言: 节奏——这 是创 “ 造 的基础 。没有节奏的表演是平 淡无 味和 杂乱 无章 的, ” 节奏 是美 的重要 因素 , 没有 节奏 的表 演必 然失 去美 感, 因此也就不能吸引观众。节奏对 于戏剧艺术来说十分 重要, 它是戏 剧生命 的灵魂和 呼吸 , 没有 了它们 , 就
规律 、 秩序 的在运 动 中重 复 出现 , 现着 一定 的 有 呈 节奏 。而在 社会现 象里 , 争与 和平 的交 替 、 类 战 人 的生 老病死 等 等 , 有着 一 定 的 规律 。 可 以说 节 也
奏是 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中所 固有的普遍存在的现 象, 它同美一样存在于一切事物 中。比如高山和 平地 , 河流和瀑布 , 这是 自然节奏 ; 悠闲散步和紧 张奔跑 , 这是生活节奏 ; 在艺术创作 中, 节奏更加 有秩序 , 更加鲜明, 更加集 中, 更加生动 , 它的范围 要广泛得多, 因为它是时空统一的艺术 , 是动和静 结合 的艺术, 是直观性与过程性统一的艺术 , 是再 现与表现结合的艺术。苏珊 ・ 朗格在《 情感与形
在 自然 现 象 中 , 白昼 与黑夜 或是 四季 的交替 、
先前的紧张的消逝来达到新 的紧张的建立的。紧 张根本用不着 持续相等 的时 间, 但是酝酿新 的转
折点 的 情 境 则 必 须 在 其 前 者 的终 结 中 有 所 体现。 [ ”】
星球的运转 、 海潮 的起落 , 的呼吸等等 , 人 都是有
节奏包 括结 构 、 拍 和 重 音 、 张 和 松 弛 、 节 紧 内 容和含 量 、 的紧张 的酝 酿 、 次序 的可衡 量 的变 新 有
节奏――语言艺术
![节奏――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b7122b82e3f5727a4e9623e.png)
节奏――语言艺术之灵魂朱光潜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节奏”这个词语是来自希腊的“ rhein ”,是“流动”的意思。
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艺术更是离不开节奏。
尤其是在语言艺术中,节奏是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核心因素,是语言艺术的灵魂所在。
语言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
语言艺术分为有声语言艺术和肢体语言艺术,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来谈谈节奏在语言艺术中的灵魂作用。
有声语言的发声技巧分为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我们通常称之为内三外四。
“内三”是指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这三个内部技巧;“外四”是指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四个外部技巧。
这些技巧在有声语言表达中占有重要地位。
外部技巧中的节奏贯穿了整个有声语言的内外部技巧,并在其中起到关键和主导作用。
有声语言如果失去了节奏,也就没有了它的生命力,所以节奏是一切有声语言的灵魂。
“节奏在有声语言表达中是指语言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
具体来说,抑扬,是声音高低的变化;顿挫,是声音间歇的长短;轻重,是声音的强弱的变化;缓急,是语流节拍、长短、快慢的变化。
把握节奏,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
要着眼于抑与扬、顿与挫、轻与重、缓与急等形成语流中既富于变化又很有规律的回环往复。
表现在基本语气、基本语势、以及基本的语气衔接和转换上,这些构成了节奏的类型,可分为六种类型:高亢型、低沉型、紧张型、舒缓型、轻快型、凝重型。
运用节奏技巧,具体要掌握以下四种方法:(1)欲抑先扬,欲扬先抑;(2)欲停先连,欲连先停;(3)欲轻先重,欲重先轻;(4)欲快先慢,欲慢先快”可见,节奏是具有丰富的变化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一些方法去掌握和控制这个变化。
当然,在不同的文体表现形式中,节奏的运用又略显不同。
一、节奏在绕口令和贯口中的运用“急口令”、“拗口令”等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绕口令”,它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语言艺术游戏。
在这种语言艺术形式中,词与词之间形成了简单而又有趣的语韵,让读的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试论话剧舞台表演的节奏控制
![试论话剧舞台表演的节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b770c49f18583d04964599c.png)
试论话剧舞台表演的节奏控制作者:刘培清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2期摘要:表演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各类综合艺术的集合体及外在表现形式。
表演艺术不断发展,使得戏剧表演艺术逐渐独成一体。
话剧表演艺术最强调演员对角色内外不断的体验与体现。
舞台行动的节奏是运动的内部规律,话剧表演的多样性使得舞台节奏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
戏剧风格的形式多样,规定情境的制约等都会影响演员话剧表演的节奏。
只有意识到节奏对话剧表演艺术的实践指导意义,掌握对话剧舞台表演的控制能力,才能使话剧表演更具有艺术魅力。
关键词:话剧表演;节奏控制随着戏剧表演艺术研究的深入,戏剧风格种类日益繁多。
表演理论家与实践者共同关注表演中的节奏问题。
戏剧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节奏是音乐艺术中的概念。
戏剧艺术表演离不开节奏的控制。
只有加强对艺术表演节奏的研究与实践练习,才能更好的展现话剧表演的完美效果。
一、话剧表演中的节奏研究1.话剧表演节奏的概念戏剧艺术中的节奏指规定情境中人物内外部行动进行及由此构成的情境发展剧情动作变化,话剧艺术是戏剧艺术的重要形式,戏剧表演艺术学习中,需要演员在创作中对生活细致深刻的观察感悟,演员在表演中要理解艺术的根源,完成生活到艺术节奏的提炼,还原到舞台行动中完成演员表演创作呈现。
艺术创作中节奏较生活中的节奏更鲜明,话剧表演囊括了多种艺术形式,节奏是贯穿于表演中的规律变化现象,是展现人物性格情感变化的重要手段。
要求演员在表演话剧中时刻具有节奏意识,展现出囊括多种艺术形式的话剧表演艺术魅力。
舞台行动是不断创作变化的过程,其自身独特的规律构成完整的立体式结构。
节奏即其中主梁。
节奏贯穿于舞台行动中[1]。
舞台行动中节奏包括外部形体语言及内部心理行动节奏。
2.节奏在话剧舞台表演中的作用话剧是综合的舞台艺术,话剧是对白与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剧作家通过台词表达创作意图,演员通过台词刻画人物形象。
导演通过台词完成相应的舞台调度。
节奏与节拍
![节奏与节拍](https://img.taocdn.com/s3/m/faa86a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3.png)
节奏与节拍节奏和节拍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音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节奏和节拍紧密相关,但又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途。
1.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有序安排,指的是音乐中各个音符和音符之间的时间关系。
在音乐中,节奏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一定的规律和节制。
它可以是快速的、轻松的、激情的、沉重的等等。
节奏是音乐中的灵魂,它决定着音乐的整体感觉和情绪。
节奏可以通过音符的排列方式来体现。
音符可以是长音符、短音符、连音符等等,它们的组合和排列方式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
在音乐中,节奏感可以通过速度的快慢和音符的强弱来展现。
快速的节奏让人心情愉悦,慢速的节奏则给人以平静和沉思。
在音乐中,节奏的变化会给人以惊喜和期待。
例如,在流行音乐中常常会出现节奏突然加快或减慢的情况,这样的变化能够使音乐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节奏还可以通过音乐的重复和变化来产生对比效果,增加音乐的变化性和表现力。
2. 节拍节拍是音乐中的一个基本元素,它指的是音乐中的重复有规律的强弱变化。
节拍是音乐中的时间单位,它决定了音乐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节拍可以理解为音乐的脉搏,它给予音乐一个稳定的基础。
在一首音乐中,节拍决定了音乐的基本速度和节奏感。
通过节拍,音乐的各个音符和音符之间的时间关系得以安排和组织。
在音乐中,节拍由一系列有规律的强弱点组成。
这些强弱点可以通过强拍和弱拍来体现。
强拍通常是音乐中比较重要的拍子,而弱拍则是相对次要的拍子。
通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音乐的节拍感才能得以展现。
节拍在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音乐的整体结构和效果。
稳定的节拍让人们有一种安全感,而变化的节拍则给人以新鲜感和刺激感。
音乐中的节拍变化可以通过速度的快慢、强弱点的变化等方式来实现。
这样的变化使得音乐更加有魅力和吸引力。
3. 节奏与节拍之间的关系节奏和节拍是音乐中密不可分的概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节奏和节拍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点”的比喻来理解:节奏是在点之间跳跃的表演者,而节拍则是一连串点的序列。
戏剧表演中的台词节奏与情感表达探析
![戏剧表演中的台词节奏与情感表达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4e4c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4.png)
演员沙龙剧影月报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台词节奏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人物情感的表达,从而改变戏剧表演的整体艺术效果,因此台词节奏对于情感表达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情感的表达也会对台词节奏的控制起到辅助作用,关系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演绎。
因此要统一好台词节奏与情感表达,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带给观众精彩的表演效果。
一、戏剧表演中台词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1、台词节奏促进情感表达。
戏剧表演当中的台词节奏是影响人物情感表达的直接因素,一般而言,缓慢的台词节奏会更有利于舒缓情感,表达戏剧人物的细腻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清晰与深入人心;快速的台词节奏则更有利于突出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激烈,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同时台词节奏也与戏剧的情节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的情节需要不同的节奏来体现。
因此表演人员在进行初步表演时,首先要对整个剧本的结构与节奏进行掌握,在大体上划分节奏的快慢并与人物内心的情感相结合,推动戏剧人物的情感表达,在填充人物性格细节部分的同时又能够突出表现人物形象,从而增强戏剧整体的艺术感染力,提升艺术效果,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2、情感变化影响台词节奏。
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演员对台词节奏的掌控与艺术效果的呈现,表演的节奏通常是创作人员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就已经设定好的,因此在开始表演前,演员需要对人物的内心情感揣摩,以求融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当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做到能够把情感变化与表演节奏相融合,充分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感情经历与角色特点。
二、戏剧表演中对于台词节奏的控制1、将剧本融入生活,把握台词节奏。
创作的源泉是生活,剧本当中人物故事的情节起伏与爱恨交织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此想要更好的把握台词节奏,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剧本融入到生活当中,带入角色的经历,体会角色内心的酸甜苦辣,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感情与经历,因此在融入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困难,这时就需要通过对节奏的把握进入到人物内心的世界当中,同时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将剧中人物内心的情感与自身的情感对比,从多角度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在表演时将自身情感带入,填充人物性格的细节部分,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的立体与丰满。
音乐节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节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1bf03cdaa00b52acfc7ca7e.png)
二 、 乐 节 奏与 舞 蹈教 学的 关 系 音
舞蹈是富有感染力、 生命力的一门艺术 , 它与音乐 的联 系 , 与其 它形式 相比较 . 以说最 为紧密。好 的舞蹈一定要有好 的 可 音 乐配合 , 只有 二者 天衣无缝 的搭配 . 才会 产生具 有强烈生命 力和感召力的舞蹈作品。 舞蹈课 堂中. 舞蹈教 师除了要 求学生 完成和掌握舞蹈 艺术 最基本 的技 术外 , 必须还要注意培 养学生们 的表 演意识和情感 意识 。所 以 , 强调音 乐节奏 的培养 。 对学生进行多层次 、 也是 多 方位 审美意识的培养。 我们 的 目 标是培养造就合格 的舞蹈艺术人 才 , 使之服务社 会 并创造 美 , 满足人们 的精神 文化 生活需 要。 为此 , 要通过我们 的努力 , 使学生 ~投 足、 一伸 手就能带给人 们音乐 和舞蹈美 的 享 受。因此 . 舞蹈教学 中, 求教 师要真正 了解学 生 。 在 要 注重音 乐节奏的教学 。 因材施教 . 博口众长 , 以取得 良好的教学效 果。
文学 与艺术
第 二卷
第六期
音乐节奏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汪斐
( 江大 学艺术 学院 长
湖 北荆 州
442 ) 3 0 0
【 要 】 音乐节奏不仅仅是 为 了 摘 辅助舞蹈教 学, 技巧完成得不错 , 更 可是动作给人 的感觉是 机械 、 僵硬 、 呆板 , 没 没有艺术感染力。 主要的还在 于音 乐节奏能够培 养学生的节奏感 , 旋律感 , 有吸引力 。
灵魂。有的学生在做舞蹈动作 。 完成各种跳转等技术 、 技巧时 . 常常会表现 出一种 内在的精神东西 。 这一点与学生 自身较 强的 音乐美感是分不开的 ; 反之 , 有的学生做同样的动作 , 然舞蹈 虽
节奏的名词解释文艺概论
![节奏的名词解释文艺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977ba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d.png)
节奏的名词解释文艺概论节奏,作为一个广泛运用于文艺创作、音乐、舞蹈等领域的概念,有着迥异的定义和内涵。
在文艺创作和表演中,节奏是一种能够带给观众强烈冲击力的力量,它以独特的音律和动态变化传递着作品的情感与主题。
本文将以述说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对节奏的含义、作用以及在文艺中的应用进行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节奏在文艺创作中的具体定义。
按照常见的解释,节奏是一种有序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通过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奏,呈现出一种特定的韵律感。
它可以是音乐中的拍子、舞蹈中的动作,也可以是诗歌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节奏。
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节奏都是一种能够引导观众情感、增加观众注意力,并且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的特性。
其次,节奏在文艺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它不仅仅是一种声、色、形的组合,更是一种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的手段。
在音乐中,节奏能够通过速度和节拍的变化,激发听众的情绪,带给人们愉悦感或激动感。
在舞蹈中,节奏则可以通过舞者的动作和步伐,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诗歌和文学作品中的节奏也具备相似的作用。
通过语言的韵律和排列方式,作家可以刻画人物的内在世界,传递出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当谈到节奏在文艺中的应用时,我们将不得不提到一些经典的作品和创作技巧。
例如,音乐家贝多芬在他的第五交响曲中运用了著名的“命运之门”,通过坚定有力的节奏和主题的重复,诠释了勇敢面对命运的精神。
而舞蹈家马塞尔·摩尔斯在他的《动物狂欢节》中,以奔放狂野的节奏和舞蹈动作,表现出对自然界的讴歌与赞美。
同样,一些诗人和作家也善于通过运用节奏的手法,将作品植入独特的旋律和韵律中,塑造出独具一格的艺术形象。
除了艺术创作中的运用,节奏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我们的语音交流,还是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离不开节奏的存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的生活节奏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我们能够更好地调整身心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听音乐、跳舞、朗诵诗歌等形式的艺术活动也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和激情。
舞台表演中的节奏感
![舞台表演中的节奏感](https://img.taocdn.com/s3/m/941254a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f.png)
舞台表演中的节奏感舞台表演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要求演员具备出色的演技和表演技巧,还需要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感。
节奏感是舞台表演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能够为观众带来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同时也能够让演员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在舞台表演中,节奏感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音乐的节奏是舞台表演中最直观的体现之一。
音乐作为表演的背景音,能够为演员提供一个稳定的节奏基准。
演员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安排自己的动作和台词,使得表演更加有层次感和韵律感。
例如,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跳跃和旋转,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力。
而在话剧表演中,演员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控制自己的语速和语调,以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
其次,舞台表演中的动作和台词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节奏感。
演员的动作和台词应该与音乐的节奏相协调,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例如,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的动作需要与音乐的节奏相匹配,使得整个表演更加流畅和有力。
而在话剧表演中,演员的台词需要根据剧本的情节和角色的性格特点来进行节奏的调整,以使得表演更加自然和生动。
此外,舞台表演中的节奏感还体现在演员的情绪和节奏的变化上。
演员需要根据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节奏,使得表演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在一场悲剧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自己的表演来传达角色的悲伤和痛苦,表现出剧情的紧张和高潮。
而在一场喜剧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自己的表演来传达角色的喜悦和幽默,表现出剧情的轻松和活泼。
这种情绪和节奏的变化不仅需要演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表演技巧,还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
舞台表演中的节奏感不仅仅是演员个体的表现,还需要整个团队的协作和配合。
音乐、舞蹈、话剧等不同形式的表演需要演员、导演、编舞师、音乐指导等多个角色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呈现出完美的节奏感。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合作,以确保整个表演的节奏和效果。
例如,在一场大型音乐剧中,演员需要与乐队紧密合作,根据乐队的演奏来进行自己的表演,以达到最佳的节奏效果。
节奏型知识点总结
![节奏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90015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d.png)
节奏型知识点总结节奏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音乐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音乐用来表现时间流逝和音符间关系的一种音乐要素。
节奏是音符按照一定速度和强弱规律排列的组织形式,它是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好的节奏能够让音乐更有动感和节奏感,能够引导观众的情感,使他们更易于被音乐所打动。
一、节奏的基本概念1. 节奏的定义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形式,是音符按照一定速度和强弱规律排列的组织形式,它是音乐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2. 节奏的作用节奏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音乐用来表现时间流逝和音符间关系的一种音乐要素。
好的节奏能够让音乐更有动感和节奏感,能够引导观众的情感,使他们更易于被音乐所打动。
3. 节奏的特点节奏有其独特的特点,它是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能够使音乐更加有力度和动感,能够让音乐更加有活力。
二、节奏的基本元素1. 音符音符是音乐中基本的元素,它是音乐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不同的音符代表不同的音高和音长,而音符的排列顺序和节奏,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
2. 拍拍是节奏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音符的节奏和排列规律。
不同的拍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节奏感,拍子可以分为2拍、3拍、4拍等等。
3. 强拍和弱拍强拍和弱拍是节奏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
强拍通常是音乐中的重要节奏,弱拍则是音乐中的次要节奏。
4. 节奏型节奏型是音乐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是音符按照一定速度和强弱规律排列的组织形式。
不同的节奏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节奏感,如行板、快板、优扒赛等。
三、节奏的表现形式1. 跳动的节奏跳动的节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节奏形式,它表现出了音乐的活力和动感。
在流行音乐、舞蹈音乐中,跳动的节奏常常用来表现出音乐的激动和节奏感。
2. 连续的节奏连续的节奏是一种较为连续的节奏形式,它能够表现出音乐的流畅和连续感。
在古典音乐、古典舞曲中,连续的节奏经常被用来表现出音乐的优雅和完美。
3. 复杂的节奏复杂的节奏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节奏形式,它通常需要较为丰富的音乐技巧和临场处理能力。
浅谈戏剧表演中节奏的重要性
![浅谈戏剧表演中节奏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29ddbc1a52ea551810a687dd.png)
程 中, 为表现某一 角色 而进行 的某 种肢 体运 动被 称为 肢体 节奏 。 肢体节 奏是外化表演 的一个重 要窗 口。演 员在舞 台上行走 、 坐 立
等一举 一动都为肢体 动作 范畴。( 2 ) 语 言节奏 。戏剧 表演 中的语 言节奏既是外化 内心 活动 的结果 , 而 且是 演员 心理 活动 之起 点。 所 有行 为动作均 为不 断变化 的。而语言 动作也遵循 着一 种模式 , 即: 完结前一动 作后 , 开 始下 一动作 。语言 节奏传 承 内部 节奏 任 务, 并将任务进行完整 串联 的一个时间跨度 。 二、 节 奏 在 戏 剧 表 演 中的 影 响 因素 ( 一) 戏剧 的风格 与体裁 风格 、 体裁与演员表演创作 中对节奏的把握有着密切 的联 系 , 各类风格 、 体裁不 同的戏剧搬上舞 台的时候 , 演员在舞 台上 所呈现 出来的节奏状态也各 不相同 , 所呈现 出的情感基调也随之各异 , 这
种交替 出现 的有规律 的现 象 , 一 般指 内外 部动作 的强弱 、 长短 、 张 弛等 。两者有 区别而又不 可分割 。表演 的速度节 奏产生 于生 活 , 生活 的每一瞬 间, 不论说话 、 动作 、 沉默 、 静止 , 都有某种速度节 奏。 人 的每一种激情 、 心境 、 体验 , 都有不 同的速度节奏 。 ” ( 一) 不 同 领 域 节 奏 的 区分 从 以上对 电影表演的速度 节奏 的定 义 中我 们看 出, 在戏 剧表
奏性 和韵律感 。比如 巴西作家吉里 耶尔美 ・ 菲格莱德 所写 的《 伊 索》 这部 富有浪 漫主义哲理性 的抒情 正剧 。剧作 家在创作 中采用 了诗一般 的语言 , 通过 创造一 种诗 的意境来表 现深邃 的哲理 。如
果用 生活 中的语言来说 , 那就没有 了意义 , 显得不伦不类 。在形 体
节奏能力的名词解释
![节奏能力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39cb3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f.png)
节奏能力的名词解释节奏能力是指一个人分辨、理解和表达音乐中的节奏元素的能力。
它是音乐感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音乐表演和创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在音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节奏能力也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例如舞蹈、体育运动、日常生活中的协调动作等。
首先,了解节奏的概念对于理解节奏能力至关重要。
节奏是指一段时间内,不同音符和音符组合的安排方式。
在音乐中,节奏由不同音符的音长和强弱变化组成,通过各种音符之间的间隔和重复来营造出动感和脉搏感。
简单来说,节奏就是音乐中的时间架构。
一个人的节奏能力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有着直接的影响。
第一,对于一个听音乐的人来说,良好的节奏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分辨不同节奏元素之间的差异,并将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音乐体验。
例如,在听到不同的音符组合时,他们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其背后的节奏模式,并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起舞。
第二,对于一个音乐学习者或表演者来说,良好的节奏能力是提高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的关键。
例如,在学习一首曲子时,掌握其节奏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准确地把握每个音符的时长和重音,演奏者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曲子的动感和表情,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
除了在音乐中发挥作用之外,节奏能力还在其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舞蹈领域,节奏是舞蹈的灵魂,一个优秀的舞者需要具备准确的节奏感,才能与音乐完美协调,展现出舞蹈的优美和力量。
同样,在体育运动中,良好的身体节奏能力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快节奏的比赛中更加游刃有余。
此外,节奏能力还在日常生活中的协调动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走路、跑步和开车等。
提高节奏能力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培养。
首先,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可以帮助培养节奏感。
例如,参加合唱团、乐队或其他音乐表演团体,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有助于加强对不同节奏元素的感知和理解。
其次,反复练习演奏乐器或跳舞等活动可以帮助培养身体的节奏感。
通过与音乐同步演奏乐器或跳舞,可以锻炼肢体协调性和感知音乐节奏的能力。
戏剧表演中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戏剧表演中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cc85dd30b4c2e3f562763b8.png)
戏剧表演中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作者:任晶晶来源:《艺术评论》 2017年第4期戏剧表演中,节奏与情感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的结合能够加深观众的感染力,处理好节奏与情感的关系,能够增强戏剧表演效果。
本文在介绍节奏的基础上,分析节奏与情感的关系,探讨促进节奏与情感的方式。
一、戏剧表演中的节奏在戏剧表演中,有节奏的表演带来一种韵律感,将人物性格特征、内心情感、角色经历结合起来,产生长短有序、刚柔并济的美感。
在戏剧表演中,要求演员对人物表演到位,控制整个表演节奏,使得表演真实感人,引发观众共鸣。
戏剧表演中的节奏有语言节奏、肢体节奏和整体节奏三个方面,三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戏剧表演。
(一)语言节奏语言表演是戏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角色心理活动的重要表演。
表演者要从角色的心理情况出发,结合角色的情感经历,灵活地运用语言,体会并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提升表演艺术效果。
戏剧表演中以语言为长,要求表演者熟悉角色的性格特征,演活人物。
如闺门旦,要演出未出阁的少女或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的贤淑端庄,表演者要求具有唱、做、念等功夫,人物性格内向腼腆,要求表演者的语调缓慢、语言抒情温柔。
而青衣旦是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中年或青年妇女,以常着青色素服得名,要求表演者语调温柔缓慢,充分理解人物内心,结合人物的遭遇进行表演。
形象化表演,认识到人物语言表演对戏剧表演的重要作用,从整体出发,兼顾个人角色,以逼真的形象呈现给观众立体化的人物。
(二)肢体节奏肢体节奏是戏剧表演的灵魂,优秀的表演者能够以自身动作结合服饰的作用,展现出人物的内心,将表演提升到新高度。
表演者以真实的肢体语言呈现给观众,塑造出灵活的舞台形象,达到提升表演效果的目的。
在戏剧表演中,表演者要对角色进行深入细致的揣摩,深入体会人物性格,将动作表演融入到表演中,增强观众的审美,引发观众的共鸣。
肢体语言包括坐、立、行、走等,要求表演者一气呵成,以统一的整体呈现出来,提升表演的感染力,观众通过表演者深刻的肢体语言,理解戏剧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性。
论“节奏”在戏剧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
![论“节奏”在戏剧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4eee47220066f5335a812146.png)
“ 节 奏 ”这 个 词 是 希 腊 人 在 几 千 年 之 前 就 已经 发 现 了 的 ,
奏的终点是下一个节奏 的起点 ,前一个节奏为下个节奏起铺 垫引导作用 。 一个有节奏 的运动着 的人 , 他 的动作往往具备完 整的姿态 , 一气 呵成 , 观众才能 明确感受 到动作 的开始 、 目的 和完成。 这样整个舞台才具有渲染力和整体感。 戏剧通过演员 生动细腻的舞 台行 为和动作 来表现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 情, 传达剧作者对人生 、 对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 在戏剧威廉 ・ 莎
当时 的含意是指“ 程度 ” 、 “ 程序 ” 、 “ 匀称活动” 的意思。其实节 奏本身就是 自然界各种现象 和生 物机体 的各项 功能的交替均 匀性变化 与表现 。 曾经有人把节奏看成是一种神秘的东西 , 误 以为它很神妙 、 玄奇 、 甚至说它“ 只可意会 、 不可 言传 ” 。 实际上 它一点也不神秘 ,它不过是一种反 映着宇 宙的次序和协调的 概念 ; 是物质运 动中各种 不同的强弱变化交替 、 主次变化现象 的秩序 ; 是一切运动的组织原则 ; 是由各个 部分相互联系而成
为整 个 组 织 过 程 和规 律 。
士 比亚 四创作 的悲剧《 奥赛 罗》 中, 奥赛 罗最终 明 白 自己遭受
伊阿古的蒙骗 , 误杀了亲爱的妻子苔 丝狄蒙娜后悲痛无 比。 他 拿 出了 I C , 首, 刺 向 自己。然后一步一步缓慢地走到妻子身边 ,
舞台节奏 , 是因为舞 台艺术不 同于其它艺术 , 它 的特征在 于它 的创作材料——主要是 演员 的表 演艺术。人物的 内在节 奏 ,表现在舞 台行动 的节奏之 中。每个演 员都有他 自己的个 性, 和他所扮演的角色行 为的节奏 。 角色的行 为节奏都不是偶
音乐中的美学原则音乐学知识点
![音乐中的美学原则音乐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88ab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7.png)
音乐中的美学原则音乐学知识点音乐是一门艺术,通过声音的组合与运用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存在着一些美学原则,它们为音乐赋予了特定的美感。
本文将介绍音乐中的美学原则及相关的音乐学知识点。
一、节奏与韵律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奏可以通过音符的长短、重音位置和音符之间的间隔来体现。
合理的节奏安排可以使音乐旋律更加生动有力,引发听众的共鸣。
韵律是一种有规律的音乐节奏,指音乐中有规律的重复或反复出现的乐句或乐段。
韵律可以使音乐旋律更加统一和流畅,让听众有一种愉悦感。
二、旋律与和声旋律是音乐中最为直观和可感知的部分,它是由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音符组成的。
旋律可以通过音高、音程、音符的排列方式等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在音乐创作中,旋律的设计要注意使其既具有独特性,又具备一定的旋律性和可听性。
和声是指多个音响同时存在并且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音乐现象。
合理的和声安排可以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和谐感,使音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三、音色与音乐情感音色是音乐中不同乐器或嗓音所特有的音质特征。
不同的乐器或嗓音产生的声音质地各异,音色的选择和运用可以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音乐情感是音乐所能传达给人们的各种情感体验,包括愉悦、悲伤、欢乐、怀旧等。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手段,表达情感,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四、曲式与结构曲式是音乐创作中的一种组织形式,规定了音乐中各个部分的排列方式和结构。
常见的曲式包括奏鸣曲式、舞曲曲式、变奏曲式等。
合理的曲式设计可以使音乐更加有条理和完整。
结构是指音乐作品整体上的组织形式和内部的关系。
常见的音乐结构包括起始部分、发展部分和终止部分等。
良好的音乐结构可以使音乐更加有张力和吸引力。
五、表演与演奏技巧音乐的表演和演奏是音乐传达给听众的重要环节。
表演包括歌唱、演奏乐器等方式,通过表演手段将音乐中的美感传递给听众。
演奏技巧是指音乐家在演奏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技巧和表现手法,包括速度控制、音准、音量控制等。
音乐课学习音乐节奏感
![音乐课学习音乐节奏感](https://img.taocdn.com/s3/m/14e275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5.png)
音乐课学习音乐节奏感音乐课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环节,其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日常生活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意义、影响和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培养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音乐节奏感是指人们对于音乐中节奏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不仅是成为一名优秀音乐家的基础,更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表达情感。
培养音乐节奏感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意义。
首先,音乐节奏感对于音乐表演极为重要。
无论是演奏乐器,还是歌唱,都离不开准确把握节奏。
只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才能够让演奏或者歌唱更加准确流畅,让观众得到更好的听感。
其次,音乐节奏感有助于提高音乐创作能力。
在音乐创作过程中,节奏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通过培养音乐节奏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的节奏元素,从而创作出更加富有个性和创意的音乐作品。
最后,培养音乐节奏感对于提升整体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只有具备较高的音乐节奏感,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所传递的情感,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各类音乐作品。
二、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方法1. 听音乐、感受节奏。
每天主动听音乐,尤其是具有明显节奏感的音乐作品,如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
在聆听的过程中,注意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元素,尝试跟随节奏拍动身体,提高对节奏的敏感度。
2. 学习演奏乐器。
学习演奏乐器是培养音乐节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演奏乐器,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和实践音乐的节奏要素,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中的节奏。
3. 参与合唱和乐队活动。
加入合唱团或者乐队,与其他音乐人一起演奏和演唱,能够锻炼我们的听觉和协作能力,提高音乐节奏感。
在合唱和乐队的活动中,我们需要与其他成员紧密合作,共同把握节奏,做到统一而准确。
4. 多参与音乐表演和比赛。
通过参与音乐表演和比赛,我们能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节奏感。
在表演和比赛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乐曲的节奏要求进行演奏或者歌唱,从而提高对节奏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能力。
音乐节奏感与表演教案
![音乐节奏感与表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a0fb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f.png)
音乐节奏感与表演教案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的节奏感在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并将其应用于音乐表演中。
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使用适当的教具,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
二、概述音乐的节奏感是指对音乐中时间、强弱和速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它是音乐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打击乐器和舞蹈等表演技巧。
在教学中,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节奏训练、器乐表演和舞蹈表演。
三、节奏训练1. 节奏感的培养通过使用节奏乐器、鼓点敲击和身体律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节奏。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拍、口拍和身体律动等活动,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节奏的变化和强弱的差异。
2. 节奏模仿游戏将一段简单的节奏串进行示范,学生需要模仿和重复演奏这段节奏。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培养对节奏的感知,提高对乐曲整体结构的理解。
四、器乐表演1. 乐器的选择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乐器进行教学。
学生可以选择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常见的乐器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授乐器演奏的基本技巧,并把重点放在节奏感的培养上。
2. 合奏与即兴演奏组织学生进行合奏和即兴演奏活动,鼓励他们在团队中相互配合,学会控制演奏的节奏和强弱。
同时,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即兴演奏锻炼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五、舞蹈表演1.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通过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节奏。
老师可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培养他们的动感和协调能力。
2. 创作与演出鼓励学生进行舞蹈创作,并将其演出。
通过自己创作舞蹈,学生可以更好地将音乐的节奏感融入其中,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
六、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表演水平:1. 组织小型音乐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器乐演奏和舞蹈表演。
七年级音乐教案:学习音乐节奏的重要性
![七年级音乐教案:学习音乐节奏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1795b6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8.png)
七年级音乐教案:学习音乐节奏的重要性音乐是一种最普遍的语言,它能够促进人们的情感交流和体验。
作为一种基本的音乐元素,节奏对于音乐的表现和演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音乐节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同时也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七年级音乐教案中学习音乐节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证明其重要性。
一、音乐节奏的定义及其作用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中由各种乐音发出的时间关系的组合,即乐曲的节拍、节奏型和音符长度等。
在音乐中,节奏不仅是最基本的音乐元素之一,同时也是音乐的灵魂和生命。
节奏可以带给听众强烈的感受和情感上的沉浸,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二、学习音乐节奏的重要性1.培养音乐表现能力学习音乐节奏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帮助他们在音乐中提高感性和表现力。
通过正确掌握节奏,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情感。
同时,学生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探索不同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技巧,从而更好地演绎不同的音乐作品。
2.提高听音乐的能力学习音乐节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音乐能力。
正确的节奏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区分不同的音符类型和不同的音乐节奏型,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内容。
通过正确的听觉训练,学生可以更加敏锐地察觉音乐的细节和变化,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的优美和精致。
3.增强身心发展学习音乐节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发展。
学习音乐节奏需要学生不断的训练和反复练习,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力和自控力。
这对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认知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学习音乐节奏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学习音乐节奏的方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音乐节奏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节奏打击练习法这是一种比较基础的练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基本的节奏型和乐器打击技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乐器类型,设置不同难度的节奏练习内容。
浅谈舞蹈节奏性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舞蹈节奏性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33959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d.png)
文苑雅香 >>10浅谈舞蹈节奏性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张溪格吉林体育学院摘要:舞蹈的节奏是舞蹈生命力的源泉。
节奏能给动作带来活力,是运动的脉搏,是情感与动作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像诗歌朗诵有抑扬顿挫一样。
节奏性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艺术特征,也是它重要的审美特征。
舞蹈节奏对人们的刺激和感染程度,更胜于舞蹈形象对人们的视觉感官的刺激和感染程度。
关键词:舞蹈;节奏;重要性现实生活中,我们反反复复强调舞蹈是一种艺术,而我们每天都分析着各种技术。
我们历来倡导的是个性,我们拼命维护的还有规范。
我们特别珍视的是风格,我们刻意追求的却是发展。
大家都知道舞台上最终的标尺是表演性,而我们却念念不忘那些咬住不放的是高、精、尖。
舞蹈离不开节奏,正如人离不开空气一样,没有空气就不能呼吸一样。
一、舞蹈节奏性的含义(一)舞蹈节奏性的含义舞蹈表演的要因素是舞蹈节奏。
舞蹈节奏就是舞蹈动作在舞蹈力度上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减,还有幅度的大小、浮沉等方方面面的对比和变化。
舞蹈动作的运动必须是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的,还必须通过节奏的速度、力度、能量及抑扬顿挫等听觉上的多变,节奏的视觉化才能体现出来。
节奏感正是舞者对舞蹈节奏产生的各种知觉和反应,只有舞者对节奏有了感觉变化,才有可能创造出千姿百态和各种各样的舞蹈来。
如果没有对舞蹈节奏产生感觉,甚至舞者自己也不可能直接从舞蹈动作上体会出舞蹈作品中的深刻内涵,何况是观看的观众呐。
舞蹈节奏就是舞蹈表演的精髓。
(二)舞蹈节奏性于舞蹈表演的关系舞蹈表演是创作的艺术;舞蹈节奏是舞蹈的核心。
舞蹈表演需要舞蹈节奏的完美体现。
舞蹈是一种用肢体来抒发感情、表达情感的“无言艺术”,是动态的雕塑。
为了使其能与观众进行最直接的交流,更容易发生共鸣,它的节奏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没有舞蹈的节奏性,舞蹈就是残缺不全的,只能是机械运动。
舞蹈节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艺,舞蹈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舞蹈节奏的提高和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演创作中节奏的作用演员的创作只有一条途径,就是遵循人类的生活规律。
因此表演的速度节奏产生于生活,生活的每一瞬间,不论说话、动作、沉默、静止,都有某种速度节奏;人的每种激情、心境、体验,都有不同的速度节奏。
这多种多样的速度节奏在生活中是自然产生的,但在舞台和银幕上却要靠演员去掌握。
表演的节奏在形式上一般可分为两种:内部节奏(内心节奏)和外部节奏。
外部节奏包括人物的语言节奏,形体节奏,角色之间交流适应的节奏等等。
而内部节奏,是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在人的机体内部所引起的各种不同节奏的发展变化,如人发怒或突然震惊时,呼吸加快而短促,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血糖增加,血液含氧量也跟着增加;突然震惊甚至会出现暂时的呼吸中断,等等。
这种内部节奏必然会转化为外部节奏的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所以说内部节奏是外部节奏的基础,外部节奏是内部节奏的表现形式。
然而,并不是说外部节奏完全受内部节奏控制,有时候,外部节奏也会影响内部节奏,因此在同一时间内,人的内部节奏可以和外部节奏相反,有时还可以同时有多种节奏并存。
比如说一个人在舞台上坐着一动不动,两眼直直的盯着一个方向,这时候,他的外部节奏是静止的,而这种外部的静止极有可能是强烈的内心节奏所造成的。
接下来,将从作用方面详细谈谈表演艺术中的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节奏在表演艺术中的作用1.内部节奏的作用斯坦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剧本或角色的节奏要是找对了,就能自然的直接的,有时是机械式地抓住演员的情感,激发正确体验。
”很明显,这句话强调的其实就是表演的外部(体现)节奏是由内部(内心)节奏决定的。
尽管斯坦尼之后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又对这句话进行了补充,但我们还是不难看出,内部节奏在整个表演节奏体系中的重要性。
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中,真实的体验对于演员塑造真实的舞台人物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员在创作时真实而深刻的体验是有助于创造角色最丰富表现力的外部形式的。
另外,要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也要从把握人物独特的节奏特征入手,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节奏特征。
这好比每一件事也一定要按照与它相适应的节奏进行一样。
因此,在演员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通过真实的内心体验和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来控制好人物形象的内部心理节奏是至关重要的。
内部节奏对人物形像塑造是起重要作用的,而且是外部节奏的依据。
然而,演员表演的表现力不仅取决于对角色内容理解的深度,而且也取决于演员用以体现这种内容的形体器官的表达方法。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曾他的《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二部)》中说过:“舞台体现技术的不完善会使演员最美妙和最深刻的意图大为减色,甚至面目全非。
”由此可见,演员的外部舞台表现力(即外部体现)对于塑造人物形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下面就从对人物外部节奏的控制方面,谈把握人物外部节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外部节奏的作用外部节奏包括多个方面:语言节奏、动作节奏以及交流的节奏等等。
这些外部节奏不仅能直觉地直接地暗示相应的情感和激起体验,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创造更加丰满立体的形象。
在规定的情境中把握角色的节奏,依据行动线而进行舞台表演会引起观感上的自然。
同时,节奏又时刻在把握剧本中的事件发展,没有准确的、鲜明的、富于变化的节奏是难以表现出整出戏的开端、发展、转折、高潮、结局的。
节奏是存在于事件情节中的。
同时,事件又依靠于节奏展示,可见,节奏是事件变化的最重要、最强有力的表现。
节奏的诱导性,在表演艺术的创作中,节奏的诱导性可以体现在能够引发、创造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各种事物都会有不同的外部节奏。
不同的周围环境也会引发人的内心产生不同节奏,对于这种节奏,人们在自己的意识中是熟悉它、了解它的,而且愿意、能够接受。
当剧场中一旦再现了这种节奏,无疑,角色就会在心理上和形体上获得相似的感觉,感受到那种情境。
而演员在创造、运用这种准确的节奏时,又会使观众与之进入节奏上的一种跟随状态,在剧场中构成良好的剧本情境的再现。
相反,一旦情境应有的节奏与表演的节奏相脱节的话,就会引起演员的不信任,逐渐地脱离情境。
行动的速度节奏不仅可以激起演员的情绪体验,而且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情绪氛围,帮助演员准确的掌握好规定情境中人物的任务和行动。
更确切的说是,准确的把握人物外部节奏会引发演员正确的体验和真挚的情感,通过直接影响演员的自我感觉,产生出更准确的内部节奏。
生活中人的行为都伴着某种固有节奏。
正是这种节奏,当角色唤起他的时候,会激起其固有的情感,“能机械地,直觉地或有意识地影响我们的内心生活,影响我们的情感和体验,在台上进行创作的时刻也发生同样的情形。
”3.内外部节奏的相互作用分析完表演的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各自的作用之后,关于这两者的关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对规定情境的准确把握和积极的外部行动而造成的内部节奏,会影响外部的形体和语言节奏,反过来,在外部掌握了节奏,也会激起内部的节奏,巩固演员所需要的舞台自我感觉,完善演员的二度创作。
如何把握表演节奏首先,从剧本分析入手。
剧本是演员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与依据。
形象地、感性地、真实地分析作家的剧本与角色是演员进入人物形象创作的第一步,它是了解剧本,准确理解和定位角色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基础中的基础;通过对于剧本与角色的分析,最终要达到明晰时代背景,清楚规定情境,把握住角色内外部性格,寻找到演员与角色之间的异同点,解决演员与角色的矛盾和统一的目的,为塑造人物奠定了基础。
也为达到表演的最佳状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演员只有正确掌握好规定情境中人物的任务和动作,才可以感受到准确的节奏;反之,节奏如果用的正确,就很可能产生正确的情感和体验。
这就要求演员要有充分的理解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这其中,演员对角色性格的把握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因为不同的人物性格决定不同的人物个性,同时决定了不同的动作节奏,而节奏反映准确的话将反作用于人物的性格。
如果一名演员想要将自己和不同角色起来,而不愿逐渐被定成某种类型,就需要通过对不同角色不同性格细腻的刻画,才能使观众通过舞台或银幕感受到你可以是角色甲,也可以是乙。
而塑造不同人物时,对于每一个特定人物所持有的速度节奏的正确掌握,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
比如美国着名演员西恩潘即可以等同于《不准掉头(U-turn)》中霉运不断满嘴脏话的浪荡子鲍比,又可以是影片《我是山姆(IamSam)》中智商只相当于七岁小孩的语言行动迟缓的弱智爸爸,他所塑造的这些等等的不同的角色,会让观众暂时忘了演员本人,而只去期盼他在不同影片中塑造新的人物形象。
演员表演最基本的要求是塑造具有鲜明个性的、自然而真实的人物形象。
要使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感受活生生的人物独特的气质和巨大的性格力量,就必须从分析人物性格入手。
人物性格又通常理解为人物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而人物的思想和情绪则是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恩格斯曾说:“一个人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
”这就是说,角色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其行为方式、态度逻辑和感情的表达方式。
人的性格是在生活时间过程中形成的,剧本中的人物性的表现主要不依靠客观描述而直接表现在行动过程中,也就是人物已经习惯的行为方式中。
有了对人物性格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人物的内外部节奏就很容易准确地找到了。
另外,演员对节奏的把握会直接影响到整部艺术作品的整体节奏,因此,演员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还不得不应该考虑到自身节奏是否与整部戏的节奏风格相统一。
演员表演的节奏对构筑整部戏剧的节奏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把握不好则会让整部艺术作品的艺术感觉大为逊色。
但归根结底,演员想要把握好表演的节奏,一定要对角色和剧本有充分和深刻的理解。
镜头前表演创作的节奏把握表演艺术创作中,无论舞台表演还是影视表演,创作者、创作的工具材料,以及创造的工具产品及人物形象都是“三位一体”的,统一与演员自身。
演员创造角色必须具有“双重自我”,过好“双重生活”。
演员对节奏的把握也都要从把握人物性格、体验人物的内外部语言动作习惯开始,但是影视表演的节奏由于影视制作工艺的间断性,要求演员在非连续的拍摄中,在完全熟悉剧本和分镜头的基础上,对节奏有着正确地把握,另外,还要加之导演的蒙太奇手段才能保证剧情内容的集中性和叙事的联贯。
因此,镜头前的表演对于演员来说除了把握好自身的内外部节奏以外,还要对镜头组接手段,即剪辑手段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
电影和电视剧都是由若干个镜头组接而成的。
镜头之间的组接除了能够创造蒙太奇效果之外,还能够产生不同的节奏。
对镜头组接节奏产生影响主要有二个重要因素:一是镜头的长度;一是景别的搭配。
镜头的长度决不单纯是多几秒少几秒的问题,每个导演常常是富有创造性地处理每个镜头的长度。
不同镜头长度能造成的不同的节奏效果;如果把镜头的长度比作音符的长度,那么,不同景别的搭配就如同音乐节奏的强弱变化。
一般说来,景别变化大,节奏感就越强,反之则相对较弱。
节奏的把握,既是表演艺术中不可逾越的起点,又是表演艺术在高层次上的造诣。
在导演创作中,我们不仅要表现人物形象的真实,还需要在表演的节奏上做到“有度”。
演员想要把握住镜头前表演的节奏,除了对蒙太奇手段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分析剧本、根据人物性格以及矛盾冲突的程度将人物情绪的强弱划分为若干等级。
这种理性的划分,可以方便演员在表演节奏的控制上,针对情感的投入多少上具体化,利于把握有层次的表演,富于想象的、迅速的创造出自己属于角色在当时场面与情节中应采取的情绪和行为。
理性的分析出各层次的表演,才能使情绪的强烈程度,性格前后的差别以及节奏张弛的变化做到“有度”。
过于“理性”可能会使人物看起来模式化,甚至呆板而无张力;过于“感性”由可能会出现舞台剧式的夸张,甚至跳出角色身份的范畴而脱离整个剧本。
只有在表演节奏上依照“理性”与“感性”有机的结合,角色的真实性才能不温不火地得到体现,最终使人物的性格基调和多面性汇集起来凝聚成完整的人物。
结论演出的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对节奏的准确把握,演员的表演节奏在整个演出中不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能使演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因此,演员的表演节奏是不可忽视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
表演如果想达到成熟和优秀,演员就必须深切地体味节奏并准确地把握和表现它。
(本文作者:任晶晶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