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与危险因素

合集下载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为了更好地了解脑卒中的机制和危险因素,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脑卒中的发病机制脑卒中可以分为两类主要类型: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类型的发病机制。

1.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部出血而引起的。

这通常是由于脑动脉或脑静脉的破裂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瘤、颅脑外伤等。

当脑血管破裂时,血液会流入脑实质和脑蛛网膜下腔,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导致脑功能受损。

2.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这种阻塞可以是血栓形成或栓子堵塞了脑血管,也可以是脑血管狭窄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动。

常见的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血栓形成等。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可以分为局灶性脑缺血和全脑缺血两种,局灶性脑缺血是指脑血供不足的区域局限在某一部分脑组织,而全脑缺血是指全脑的血供都受到影响。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会增加脑血管的压力,使其容易破裂,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2. 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是另外两个与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而饮酒过量则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栓形成更容易发生。

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疾病,患者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这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引发脑卒中。

4. 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脂肪含量异常升高,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脂会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脑血管变得狭窄,易于形成血栓。

5. 心脏疾病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也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心脏病会导致血栓形成,并随着血液的流动被携带到脑血管,造成脑部供血不足。

57例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分析

57例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分析

危险 因素分布 : 见表 1 。
表 1 不同卒 中分型组患者危险因素所 占比例 [ ( ] 例 %)
例介入治疗 , 例脑栓 塞患 者脑疝 形 成后 行开 颅骨 瓣 1 减压 手术治疗 。高 同型 半胱 氨 酸血 症 的患 者 除 常规 治疗外 , 加用 叶酸及维 生素 B治 疗 。
12 检查 方 法 : 有 患 者 进 行 血 生 化 分 析 、 部 x . 所 胸 线、 心电 图 、 声心动 图 、 超 以及 头颅 MR/ R / WI IM A D 等 常规检 查 。根据 病情 和 诊 断需 要 , 2 对 4例患 者 行脑
T AT分型 : OS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占 2 .%, 28 小动脉脑梗死 占 1 .%, 4O 心源性脑栓塞 占 1 .%, 0 5 其他原因引
发的脑梗死 占 88 原因不明的脑梗死 占 4 .%。危险 因素的暴露率 依次为 高血压 (16 , .%, 39 3 .%) 饮酒 (98 , 2 .%)吸烟 (63 , 2 .%)血脂异常 (46 , 2 .%)糖尿病 (23 。高危 因素高血压 、 1 .%) 血脂异常、 高血糖 、 高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前后 比较有 显著差异 ( 00 ) P< .1 。结论
2 结 果
21 T A T分 型 构成 :AA组 1 (28 , 中 . OS 3例 2 .%) 其 颈 内动 脉系统 1 ( 0例 血管 闭塞 8例 , 管狭 窄 2例 , 血 椎基底 动脉系统 3例 ( 闭塞 1 , 窄 2例 ) 从 组 例 狭 。s 8 (40 。C 例 1.%) E患者 6例 (05 , 中房 颤 者 4 1.%)其 例, 风湿性 心脏病 者 1 , 例 先天性 心脏病者 1 。S E 例 O 组 5 (.% )其 中烟雾病 2例 , 例 88 , 系统性 红斑狼 疮伴

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构成及危险因素分析

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构成及危险因素分析
痹 阻 。郁 病 以气 机 郁 滞 为 基 本 病 变 。《 方 论 ・越 鞠 丸 》 亦 医 中
说 :凡 郁 病 必 先 气 病 , 得 流 通 , 于 何 有 ? 证 治 汇 外 ・郁 “ 气 郁 ”《
证 》 出 :郁 病 虽 多 , 因 气 不 周 流 , 当 顺 气 为 先 ” 丹 溪 心 提 “ 皆 法 。《
中 华 神经 科 杂 志 , 9 6 2 ( ) 3 9 8 . 1 9 , 9 6 : 7 —3 1
病 ” 畴 。 中 风病 是 由 于气 血 逆 乱 , 生 风 、 、 、 , 致 脑 脉 范 产 火 痰 瘀 导 痹 阻 或 血 溢 脑 脉 之 外 。缺 血 性 中风 恢 复 期 和 后 遗 症 期 多有 气 血
湖 北 中 医学 院 。 ( 稿 日期 : 0 8—0 2 ) 收 20 8— 0 ( 文 编 辑 郭怀 印 ) 本
的 一种 复 杂 的情 感 障 碍性 疾病 , 于 因病 而 郁 。 中风 后 , 脉 受 属 脑
损 , 血 阻 络 , 行 不 畅 , 因 瘀 而 郁 ; 之 中风 突 然 , 心 易 遭 瘀 气 属 加 身
从性差和疗效不满意等 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象 。脑卒 中后抑郁 属 中医学“ 郁
脑 卒 中后 抑 郁 及 其 后 遗 症 的改 善 和 康 复 有 较 满 意 的 疗 效 , 得 值
进一步研究探讨 。
参考文献 :
[ ] 中 华 神 经科 学会 , 1 中华 神经 外 科 学 会 . 类 脑 血 管病 诊 断 要 点 [ ] 各 J.
构成与后 1 0年 ( 9 5 ~2 0 19 年 0 4年 ) 不 相 同 。前 1 并 O年 中病 因 未确 定者 占 5 . ( 4 4 ) 而 后 1 33 2/5 , 0年 为 3 . ( 8 5 ) 两 者 间 差 异 21 1/6 ,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结 论 青 年人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病 因构 成 在 2 P .5。 O年 内有 明 显 改 变 , l 近 O年 来 , 因 未 确 定 者 的 百 分 比构 成 病

脑卒中的分类和分型

脑卒中的分类和分型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事件,通常由脑部血供中断或丧失造成,可能会导致脑组织受损或死亡。

脑卒中的分类和分型主要基于其原因和病因,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以下是脑卒中的主要分类和分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脑组织缺氧和损害。

•缺血性脑卒中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a. 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Occlusion Stroke):由于大脑主要动脉或其分支的阻塞而引起的脑血供中断。

• b. 小动脉性脑卒中(Small Vessel Stroke):通常由微小脑血管的堵塞或狭窄导致,也称为微小血管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Hemorrhagic Stroke):•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而导致的出血,使血液进入脑组织。

•出血性脑卒中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a.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出血发生在脑组织内部,通常由高血压或脑动脉瘤破裂引起。

• b.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出血发生在脑膜下腔,通常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

此外,脑卒中还可以根据病因和危险因素进一步分类,例如:•心源性脑卒中(Cardioembolic Stroke):源于心脏问题,如心房颤动、心瓣膜疾病等,导致心脏中的血栓或栓子脱落并进入脑血管。

•大血管性脑卒中(Large Vessel Stroke):与大脑主要动脉或颈动脉狭窄或阻塞有关。

•小血管性脑卒中(Small Vessel Stroke):与小脑血管的损害或疾病有关,如脑微小血管病变。

•心源性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无法确定明确原因的脑卒中。

•转状脑卒中(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短暂的脑卒中症状,通常持续不到24小时,也称为“小卒中”。

toast分型诊断标准

toast分型诊断标准

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诊断标准及其优缺点分析TOAST分型是一种对缺血性脑卒中病因进行分类的方法,由美国学者Adams等于1993年提出,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五个类型,分别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这一类型的患者具有颅内、颅外大动脉或其皮质分支因粥样硬化所致的明显狭窄(>50%)或有血管堵塞的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表现。

具体的诊断标准如下:临床表现:包括失语、忽视、意识改变及运动障碍等皮质损害;脑干、小脑损害体征;间歇性跌行、同一血管支配区域的TIA;颈部血管杂音或搏动减弱等病史。

头颈部影像学表现:脑部CT或核磁共振提示大脑皮质、脑干、小脑或半球皮质下梗死灶直径大于1.5cm。

辅助检查: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或DSA显示,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狭窄大于50%。

但应排除心源性栓塞的可能。

若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或血管造影无异常所见或改变轻微,则该型诊断不能确立。

心源性脑栓塞(CE)这一类型的患者由来源于心脏的栓子致病。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同LAA型。

具体的诊断标准如下:临床表现:若患者于发病前有一根以上血管所支配区域的TIA或脑卒中,或存在系统性栓塞,则支持心源性栓塞型的诊断。

辅助检查:应可以确定至少有一种栓子是来源于心脏。

应排除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栓塞或血栓形成。

对于存在心源性栓塞中度危险因素,且无其他病因的患者,应定为"可能"心源性栓塞。

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这一类型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包括纯运动性卒中、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共济失调轻偏瘫综合征、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等。

无大脑皮质受累的表现。

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支持该型诊断。

具体的诊断标准如下:临床表现: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3项标准之一即可确诊。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和关爱。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01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2
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 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CHAPTER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提高患者预后。
定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 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 得脑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患者 因此病死亡或留下严重残疾。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血糖、血脂等,可了解患 者一般情况及病因。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脏病变,如心房 颤动等,为心源性栓塞提 供依据。
TCD检查
可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 向,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侧支循环情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且不能用非血 管性病因解释者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脑CT/MRI排除脑出血二、病因分型5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三、溶栓指征改善脑循环: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抗凝、降纤等治疗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恢复血流的措施。

静脉溶栓药物: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主要溶栓药;尿激酶;替奈普酶:3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3小时3.年龄≥18岁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1.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外血肿等)2.既往颅内出血史3.近3个月严重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4.颅内肿瘤、巨大颅内动脉瘤5.近期(3个月)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6.近2周有大型外科手术7.近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8.活动性内脏出血9.主动脉弓夹层10.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11.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12.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13.24小时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14.口服抗凝剂且INR>1.7或PT>15s15.48小时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或各种实验室检查异常(如ATPP,INR,血小板计数,ECT,TT或Xa因子活性测定等)16.血糖<2.8mmol/L,或>22.22mmol/L17.头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相对禁忌证1.轻微非致残性卒中2.症状迅速改善的卒中3.惊厥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与此次卒中发生相关)4.颅外段颈部动脉夹层5.近2周内严重外伤(未伤及头颅)6.近3月内有心肌梗死病史7.孕产妇8.痴呆9.既往疾病遗留较重神经功能残疾10.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mm)11.少量脑内微出血(1-10个)12.是使用违禁药物13.类卒中3-4.5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3-4.5小时3.年龄≥18岁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同上相对禁忌证(同上补充):1.使用抗凝药物INR≤1.7或PT≤15s2.严重卒中(NISS评分>25分)6小时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6小时3.年龄18-80岁4.意识清楚或嗜睡5.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同上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视觉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昏迷 甚至死亡。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同时,需 要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和病理机制。
02
toast分型
病因分类
01
02
03
04
大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 窄或闭塞,引起脑部供血不足

小动脉闭塞
小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缺 血。
心源性栓塞
心脏疾病导致血栓形成,随血 液循环到达脑部引起栓塞。
其他明确病因
包括动脉炎、烟雾病等较少见 的病因。
动脉病变
01
02
03
பைடு நூலகம்
前循环病变
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 前循环血管病变。
后循环病变
椎基底动脉等后循环血管 病变。
多血管病变
同时累及前循环和后循环 的血管病变。
这些病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需要针对 病因进行治疗,如免疫治疗、手术治 疗等。
04
toast分型与ciss分型的 比较
病因分类的比较
01
病因分类
02
toast分型将缺血性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腔隙性、其 他病因和原因不明五类。
03
ciss分型则将缺血性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穿支动脉病 变、其他病因和原因不明五类。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缺血性卒中可 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 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 和不明原因型。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 管狭窄或闭塞;其他病因包括心脏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与应用
引进先进诊断技术
关注国际上最新的影像学和实验室诊 断技术,如MRI、CTA、CTP等,将 其引入中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引进创新治疗方法
关注国际上最新的治疗技术和药物, 如机械取栓、溶栓治疗、新型抗血小 板和抗凝药物等,将其引入中国,提 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可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 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 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 高。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危险因素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这 些危险因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意义与 影响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规范诊疗流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诊疗流 程和标准,有助于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降低并发症风险
通过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风 险,如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
提高患者生存率
遵循指南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和残疾。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言语不清、眩 晕、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
诊断
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如颅 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心电图等。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
梗死、分水岭梗死
卒中病因分类
阻小动脉塞 (SAO)
其他原因(OC)
血液和凝血机制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 烟雾病 夹层动脉瘤 大动脉炎 血液系统疾病 药源性 淀粉样血管病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大动脉粥样硬化 (LAA)
心源性栓塞 (CE)
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 等 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 状和体征 应作CT或MRI检查 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影像学脑损害的范围
CT scan 多数医院都有, 快,即刻除外脑出血 24小时后梗塞病灶能充分显示;后颅窝病变显示不清
MRI 解剖结构显示更清晰 对新鲜出血观察不满意, 应用受限
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烟雾病
双侧对称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颅底有大量烟雾形成
颈动脉彩超
TCD脑血流微栓子监
识别不稳定斑块和动脉到动脉栓塞微栓子Βιβλιοθήκη MES)MRACTA
大动脉狭窄的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高危因素 烟雾病:年轻,无血管病高危因素,颅内Willis环病变 大动脉炎:年轻,无血管病高危因素,颅外弓上血管病变 夹层动脉瘤:常有高血压病史
脑梗死后出血,合并高血压脑病、夹层动脉瘤、肾衰、心衰,应考 虑降压治疗。
溶栓治疗前后,血压应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
控制血糖 :
血糖>11.1mmol/L,应胰岛治疗,血糖控制在 8.3mmol/L以下。
吞咽困难的处理:
预防吸入性肺炎,避免饮食不足致液体缺失及营 养不良
感染的处理:
动脉堵塞
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破裂
分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解 剖 部 大脑半球梗死
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3.1~5cm

大小
小梗死:1.6~3cm
脑干梗死
腔隙性梗死:<1.5cm
可指导脱水药的合理使用
缺血性卒中分型
• 基于临床表现OCSP分型法
OCSP是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的英文缩写,是 1991年由英国Bamford等在牛津地区进行脑卒中 大规模群体调查时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它在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尚不能发现病灶时, 就可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依据)将患者简单快速地分 为有明确特征的4个亚型,并提示闭塞血管和梗 死灶的大小和部位,简单易行,对指导治疗、评
粥样硬化血栓性 穿支闭塞
动脉到动脉 栓塞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肯定 很可能 可能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Atherothrombosis 粥样硬化斑块和斑块基础上 的血栓形成作为共同的病因
血栓与斑块的关系: 斑块是基础,狭窄、血栓、栓子脱落是结果; 血栓机化成为斑块的一部分
病因分型—急性穿支小动脉闭塞( APSAO)
40-50%
10-20%
病因分型—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
1与梗死病灶相对应 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50%或有易损斑块 证据) 2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 性梗塞灶; 3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 因素或有至少一个以上的系 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病因分型—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卒中危险因素定义: 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高血压、糖尿病、
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OCSP分型法
● 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表现为三联 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需警惕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需警惕

54医药健闻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需警惕李建军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陕西西安 710050)和以往相比,现阶段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

营养不良、恶性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攀升。

相关文献证实,在全球范围内,每12 s 就新增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每21 s 就有一位患者因脑卒中疾病死亡。

最新统计表明,中国每年新发性脑卒中人数大约为200万。

脑卒中主要指患者的大脑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临床将本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围绕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开展了许多研究。

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研究表明,人体内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正相关。

但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太低,会加大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即便血液内总胆固醇含量处于正常水平,但如果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也是脑卒中的独立高危因素。

应用他汀类药物预防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同时,高血脂作为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出现狭窄,进而引发脑卒中。

因此,当患者存在高血脂症时,要给予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药物进行降血脂治疗。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是指颈部大动脉(颈动脉)内管腔的狭窄或堵塞。

当颈动脉狭窄严重时,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增加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主要原因有:其一,血流减少和缺血:颈动脉是向大脑供应血液的主要动脉之一。

当颈动脉狭窄严重时,血液流经狭窄部位的速度会减慢,血流量减少。

这会导致供应大脑的血流量不足,引起大脑缺血。

其二,血栓形成:颈动脉狭窄的狭窄部位往往是血栓形成的易发区域。

当血管内壁存在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它们可以破裂并形成血栓。

这些血栓可以阻塞颈动脉的血液流动,导致大脑供血中断,引发脑卒中。

其三,栓子脱落:颈动脉狭窄部位的血栓或斑块有时可能脱落,随着血流到达更远的血管。

这些栓子可以阻塞脑血管,导致脑卒中。

房颤研究表明,出现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为健康人群的6倍左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017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指导规范》
三、诊断和病因分型 (一)诊断 ①急性起病 ②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 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③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象学显示有责任缺血病灶 时),或持续24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④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⑤脑CT/MRI排除脑出血
给药方法:尿激酶 100 万~150 万 I U,溶于生理盐水 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 30 min
(3)磁共振成像MRI: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优 于平扫CT;弥散加权成像DWI :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 现缺血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 灶较标准MRI更敏感。
MRI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无电离辐射,不需碘造影剂。 但有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及患者本身的禁忌证(如有心脏 起搏器、金属植入物或幽闭恐怖症)等局限。
概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stroke,AIS) : 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并由此产生缺血缺氧性 坏死,进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46-257. [2]倪金迪 , 李响 , 刘梅 , 等 . 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二级预防指南核心内容 (2014 年 AHA/ASA 版 ) [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2015, 23 (2): 168-174.
《2017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疗指导规范》
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TOAST) 缺血性卒中
心源性
大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缺血性脑卒中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分型这是临床的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综合症。

机制应该还是按TOAST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5个类型,各类型的病因不同,具体分类标准如下。

1.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约占17.3%,这一类型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波检查发现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狭窄≥动脉横断面的50%)。

血管造影或MRA显示颈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50%。

其发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对诊断LAA有重要价值,(1)病史中曾出现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为同一动脉供血区内的多次发作;(2)出现失语、忽视、运动功能受损症状或有小脑、脑干受损症状;(3)颈动脉听诊有杂音、脉搏减弱、两侧血压不对称等;(4)颅脑CT或MRI检查可发现有大脑皮质或小脑损害,或皮质下、脑干病灶直径>1.5 cm,可能为潜在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5)彩色超声波、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发现相关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程度>50%,或有闭塞;(6)应排除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卒中。

1.2心源性脑栓塞(CE)约占9.3%,这一类型是指包括多种可以产生心源性栓子的心脏疾病所引起的脑栓塞。

(1)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与LAA相似;(2)病史中有多次及多个脑血管供应区的TIA或卒中以及其他部位栓塞;(3)有引起心源性栓子的原因,至少存在一种心源性疾病。

1.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约占30.9%,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3项标准之一即可确诊。

(1)有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卒中病灶的最大直径<1.5 cm;(2)临床上有非典型的腔隙梗死的症状,但影像学上未发现有相对应的病灶;(3)临床上具有非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表现,而影像学检查后发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1.5 cm的病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与危险因素茅翼亭 方堃 董强 韩翔【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登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记录其危险因素,并按急性卒中治疗试验(TOAST)标准将缺血性卒中分为5种类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其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在纳入分析的205例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100例(48.9%)、心源性卒中(CE)17例(8.3%)、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38例(18.5%)、其他原因所致卒中(SOE)12例(5.8%)、不明原因卒中(SUE)38例(18.5%)。

分析显示,高血压与LAA的发生有关(OR=2.40,P=0.0028);心房颤动对CE发生有显著作用(OR=365.90,P<0.0001); 饮酒与SAO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联(OR=2.73,P=0.036),而白细胞则在CE患者显著升高(OR=8.00,P=0.0013)。

结论不同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

该结果对临床个体化预防与治疗有一定提示意义。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卒中亚型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oke etiological subtypes and risk factors in brain ischemia MAO Yi-ting, FANG Kun, DANG Qiang, HAN Xia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uan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oke etiological subtypes and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ir diagnoses were established by imaging and other etiological examinations. The subtypes of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 criteria, and their major risk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100 patients with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LAA), 17 with cardio embolism (CE), 38 with small-artery occlusion (SAO), 12 with 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ies (SOE), and 38 with 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ies (SUE). Hyperten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LAA significantly (OR=2.40,P=0.0028). Atrial fibrillation had a significant (OR=365.90,P<0.0001) relationship with CE. Alcoholic consumption could increase risk for SAO significantly (OR=2.73,P=0.036). High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could was related significantly (OR=8.00,P=0.0013) with CE. Conclusions Different stroke subtypes in etiology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risk factors, which may indicate us to improve the individual therapy in brain ischemia.【Key Words】Brain ischemia; Risk factor; Stroke subtype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很高,其中87%为缺血性卒中[1,2]。

65岁以上的脑血管病患者在患病6个月后,约近一半的人遗留偏瘫、30%日常生活无法自理、19%失语、35%伴有抑郁[3]。

为此,针对不同病因和危险因素,做好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极为重要。

在缺血性卒中患者群中寻找与病因相关的危险因素确定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关键。

虽然美国心脏病/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和美国胸内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的缺血性卒中循证医学指南均提出对不同病因分型的缺血性卒中要有不同的治疗措施,但是相关危险因素对发生不同类型卒中的作用仍不十分明了[4-9] 。

作者单位: 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通讯作者: 韩翔,E-mail:hansletter@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连续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所有诊断均由头颅CT和/或MRI证实,且均进行了颅内外血管检查、心脏检查以及其他病因学检查。

因资料不全而难以给出病因学诊断的患者以及入院时合并感染的患者,均予除外。

二、临床评估临床资料通过回顾卒中登记资料和医疗记录获得。

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入院第1天的NIHSS评分作为基线特征,评估的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等。

三、实验室检查评估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全血细胞分析、血生化检查、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检查。

年龄<45岁且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则予筛查自身免疫抗体以及血与脑脊液的寄生虫抗体。

四、MRI评估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

五、血管评估充分结合颈动脉B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MR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多种血管检查手段进行评估,并参考各种检查对血管病变的界定标准。

六、心脏评估所有入选患者均常规行心电图(electrokardiogram,EKG)、胸片检查。

存在以下情况者则予经胸和食道心脏超声及24 h EKG监测:EKG显示存在有心源性栓塞的中高危因素(如心房颤动、4周内的心肌梗死等);既往史中存在明确的此方面因素;临床或影像学提示心脏异常;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且年龄<45岁;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七、危险因素评估1. 高血压: 诊断采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2. 糖尿病: 诊断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2005年公布的诊疗标准,即空腹血糖≥7.0 mmol/L 或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刻血糖≥11.1 mmol/L;3. 心房颤动: 经心电图确诊;4. 高脂血症: 参考2003年美国成人脂代谢控制目标Ⅲ提出的血脂标准: 以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5.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2.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1.0 mmol/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2.3 mmol/L为血脂异常标准(具有以上任何一项者)[10] ; 5. 吸烟: 指到确诊时为止患者吸烟平均每天10支以上,并超过5年或已戒烟但未超过5年;6. 饮酒: 平均每天摄入酒精24 g以上[11];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5 µmol/L以上[12];8. 白细胞增高: 发病后首次血常规中白细胞超过11×109/L以上。

八、分组我们根据以上的信息,参考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方法将以上纳入的205名患者分为5组: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心源性脑栓塞组(cardio embolism,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small-artery occlusion, SAO),其它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组(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ies,SOE)及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组(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ies,SUE)[13]。

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即比较LAA组与非LAA组、CE组与非CE组、SAO组与非SAO组、SOE组与非SOE组及SUE组与非SUE组分别在不同危险因素下的暴露情况,从而来探索不同病因和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

九、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分析连续计量资料,利用χ2检验或F精确检验分析计数资料。

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以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双尾检验P<0.05时即认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统计软件采用SPSS15.0。

结 果一、基线特征本研究将主要的人口学特征和危险因素等作为一般特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