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看商朝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2010.05
从甲骨文看商朝饮食
李桂娟
(安徽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9)
摘 要:从1899年甲骨文被认出到1928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的发掘,我国的考古学又取得了一项重大成就,先后发掘出甲骨10万片左右,发掘出单字总数约为4500字,它为我们研究距今3000多年的商朝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已确认的甲骨文字中关于饮食的文字很多,通过研究这些文字,可以对当时人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甲骨文 饮食 商朝
中图分类号:K892.25&H121 文献标识码:A
Viewing the Shang Dynasty Diet from Oracle
LI Gui-juan
(Anhui University Anhui ·Hefei 230039 )
Abstract: The Yin Ruins have been explored scientifically, since oracle was identified in 1928. Archaeology in China has scored a major success, has excavated bones about 100,000 and a total of about 4500 words. it privies us a reliable basis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Shang Dynasty over 3,000 years ago. In the inscription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characters of diet are so many, so that through researching these words, we can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about eating habits in those years.
Key words: Oracle; Restaurants; Shang Dynasty
一 2006年7月30日,在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殷墟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殷墟作为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我国目前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鼎司母戊大方鼎出土的故乡,是我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它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青铜器、甲骨文、玉器、骨器等精美之物,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殷墟的发掘确证了中国商朝的存在,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自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被发现或者认识,到1903年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专书刘鄂《铁云藏龟》、1904年我国第一部研究甲骨文字的专著孙诒让《契文举例》相继问世,直至后来罗振玉、王国维等一批学者对甲骨文的研究,最终创立了我国近代科学史上的一个新学科——甲骨学。 甲骨文目前已被发掘出单字总数约为4500字,已被释读出约2000字,其中有1000多个字经多年研究已被大家公认可识,余下的尚有争议。在已确认的文字中,关于饮食的很多,因为饮食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正所谓“食者,万物之始,从之所本者。”[1]
二
商代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社会,尤其是农业,占极其重要的地
位。殷人积累了长期的种植经验,总结了多方面的农业科学技
术。甲骨文中关于“商人对植物水分生理学知识的记载,要早
于希腊有关这方面记载一千多年”
。[2]
这些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为我国后代农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甲骨文中出现
的农作物品种就已经相当丰富,
有(年)(禾)(麦)(稻)(黍)(粟)(米)等。其中有三个字需要说明一下:对于“禾”“年”,陈梦家考证:在商代,“卜辞之年、禾亦有广狭两义:凡单称的如‘受年’、‘受禾’、‘年有足雨’、‘禾有及
雨’,都指谷子;凡称‘黍年’、‘秬年’则泛称谷类。”[3]
对于“稻”字,据陈梦家推论:那时还没有“渠引水入田”,是不能种稻的,
他认为“稻”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稻,而是禾(小米)的一种。我们根据武丁卜辞“我受黍年、我受稻年”中的“黍”和“稻”与年同卜,“稻”是谷物没有问题。 商代的林木蔬果之属的生产,也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甲骨卜辞中经常会见到(囿),从口、从、从木或从又,字象田园中有植物生长之形,由此可以想象出当时有可能已
经出现类似于今天的果园。同时(树)字在卜辞中也常见,《说文》:“树,生植之总名。”甲骨文中的树应该也包括有果树。另外卜辞中已出现(杏),《说文》:“杏,果也。从木可省声。”由此可见商朝人已开始食用水果。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所出现的动物种类也不在少数,说明当
时的畜牧业也有一定的水平。卜辞中经常出现(圂),从豕、
(下转第62页)
作者简介:李桂娟(1987.5—)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历史系2009级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典籍与传统文化。
·62·
2010.05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引进外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问题上,都有过不同意见和各种疑虑。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事实来说话,逐步澄清了是非,使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了观念,统一了认识。
三、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成果发展的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吸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对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新实践,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为先导的。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不断创新,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汲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丰富和发展。这就是说,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不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发展的思想动力,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动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方面的一条红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是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都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
比如,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新成果强调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的模式,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新成果抛弃以往种种超越历史阶段的“左”倾观念和政策,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问题上,新成果不拘泥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的一些论述,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思考中,科学地、创造性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冲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思想的束缚,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新成果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新成果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的新的科学论断,强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等等。可以说,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抓住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就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
责任编辑:琰 柽
(上接第72页) 从口,字像猪在圈里,本义是猪圈。李孝定释:“为豢豕之所也。”[4]
说明当时家庭圈养牲畜已不在少数。商代畜牧业发展有它自身的原因,主要是:由狩猎发展而来的畜牧业成了肉食品的主要来源,得到统治者的提倡,甲骨文中就有(肉)字;战争、运输需要大批牲畜出力;名目繁多的各种祭祀,每每要杀几十、上百甚至成千的牲畜作为牺牲,需求很大;田猎工具改进,能捕获象、虎等大兽饲养。商代的田猎集休闲娱乐、训练军队和经济型豢养动物于一体,格外受到重视,卜辞中经常出现(狩)字,从犬从丫,字像一犬被猎具所获,即田猎。《说文》:“狩,
犬田也。从犬守声。易曰:‘明夷于南狩’。” [4]
说明在商代田猎
活动较为普遍。在商代甲骨文中常见的动物有(牛)(羊)(犬)(豕)(虎)(马)(兔)(豚)
(鹿)(象)(鸡)等,由此可见商代畜牧业的水平。商朝的肉食品主要来源于这些牲畜,说明商朝人肉食品种类较为丰富。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商朝食物种类较为丰富,通过研究发现商朝的饮食器具也种类繁多。甲骨文中常见的饮食器具有(豆),独体象形字,象豆形,古盛食品的器具,后用作礼器,
本义是器具。《说文》:“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皿),
独体象形字,字像盛食物之器具,相当现在用的大盘子。《说文》:“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与豆同意。读若猛。”(盂)
,从于、从皿,于标声,像侧视之盘子形。古盛食物的器具,是为本义。《说文》:“盂,饭器也。从皿亏声” (爵)
,独体象形字,象古饮酒器形。有三足,流和鋬,本义是酒器。《说文》:“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所以饮器,象爵
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5]
由此也可以看出商代酿酒业有了一
定的发展,饮酒之风较为普遍。商代的奴隶主贵族嗜酒成风,酿酒的主要原料是黍、稷等谷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粮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
商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三代”。
从公元前17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国家,到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殷进入全盛时期,直至公元前11世纪商纣王被周武王连同西南各族攻灭,走过了近6个世纪的历史。其强盛时期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陕西东部,北达河北东部,南至长江,为当时
世界上的文明大国。同时,作为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虽然已逝去3000多年,但它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奴隶制社会的商朝,物质生活虽然无法与今天相比较,但从对甲骨文中有关饮食的单字的研究可以看出已经较为丰富,由此可见我国先民的智慧,不得不让后人惊叹佩服。 参考文献: [1] (汉)伏生.尚书大传[M].
[2] 王宇信.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3]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北京:中华书局,1988. [4]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 [5]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特约编辑:刘必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