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碳关税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对开征碳关税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对开征碳关税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一、引言近年来由于环境生态因素对经济影响的程度日益加深,生态环境相关的经济问题成为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之一。
自 2009 年 12 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以来,已经有 55 个国家递交了到 2020 年本国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承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庄严承诺到 2020 年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为 2005 年水平的 60%~55%。
同时中国各大经济繁荣城市雾霾现象的日趋严重, 灾难性、反常性气候出现愈来愈频繁,如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党的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能够促进节能减排的碳关税在我国开征的信号越来越强。
在 2013 年 3 月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能源价格的定价普遍偏低,所以使得中国经济表现出节能动力不够强烈的特征。
为了提高全民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意识,中国政府将考虑通过使用碳关税这一工具对上述问题进行干预和纠偏。
OECD 秘书长古利亚也建议中国增加碳税帮助构建绿色环保社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建议,中国应尽快征收碳税;而财科所所长贾康则建议,在征收碳税同时,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以保证企业负担不上升。
在上述背景下,利用理论工具和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和揭示征收碳关税会对中国经济具有怎样的影响显然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尝试分析中国征收碳关税对经济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1、开征碳税对经济方面的影响正面影响:T Barker,S Baylis,P Madse( 1993) 利用能源环境经济模型评估了征收碳税对英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GDP甚至有可能以高于基准 0.2%的水平增长。
ME Porter,C Van derLinde( 1995) 对碳税对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认为碳税导致行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只是短期现象,这一政策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行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长期中将会得到提高。
论碳关税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是 全 人类 共 同面 临 的 巨大 挑 战 , 保 护 气 候 安全 首 先 , 美 欧 等 西 方 发 达 国家 征 收 碳 关 税 ,会 增 加 我 国 出 口 是 国 际社 会 的共 同 目标 。为 此 , 国际 社 会 需 要 密 切 合 作 ,及 早 减 产 品 的成 本 ,削 弱 我 国产 品价 格 的优 势 。我 国 大 多 出 口产 品是 高 少温 室 气 体 排 放 。在 此 背景 下 , 贸 易与 气 候 变 化 的 关 系进 入 人 们 耗 能 的劳 动 密 集 型 产 品 ,如 钢 铁 、铝 业 、 化 学 、 玻璃 和造 纸 业 等 的 视 野 , 成 为 贸 易领 域 研 究 的 前 沿 问 题 。 等 ,价 格 低 廉 是 这 些产 品参 与 国 际竞 争 的 主 要 优 势 所 在 ,征 收 碳 现状 关 税会 使 我 国 出 口产 品的价 格 优 势丧 失 。 所 谓 碳 关 税 ( a b n a i f , 是 欧 美 等 西 方 发 达 国家 设 计 的 c r o t r f ) 其 次 ,欧 美 等 西方 发 达 国家 征 收 碳 关 税 , 会 造成 我 国产 品 出 由该 国海 关对某 些特定 国家或地 区的 高耗 能进 口产 品征 收 的二 氧化碳 口难 度 加 大 , 出 口比例 下 降 ,企 业 发 展 面 临 严 峻 挑 战 。近 年 来 , 排放关 税 。而 “ 特定 国家或地 区 ”,即 “ 不实 施碳减 排限额 国家 ”, 中 国 出 口产 品 的 市 场 结 构 虽 已 多元 化 ,但 对 美 国 市场 依赖 仍 然 较 按现行 《 ( 联合 国气候变 化框架 公约 )京都议 定书》 ( 下文 简称 《 京 大 。如 果 按 照 现 行 征收 碳 税 国家 每 吨 碳 1 - 7 美 元 之 间 的计 税 标 0 0 都 议定 书》 )的规定 ,主要指包括 中国在 内的发 展 中国家 。 “ 高耗 能 准 ,若 取 中 间值 3 美元 / 碳 和 6 美 元/ 碳 两 个 等 级 的碳 关 税 税 O 吨 0 吨 进 口产 品” ,包括 铝、钢 铁、水泥 和一些 化工产 品等 。 率 , 前 者将 导致 我 国进 出 口总 额 下 降0 5 7 、 而 实施 后 者 我 国进 . 1% 目前 ,提 出将 开征 碳 关 税 的 国家 主 要 是 欧 美 等 发达 国家 ,而 出 口总 额 将 下 降0 8 9 . 6 %。若 以 目前我 国与 美 国的 贸 易 额计 算 ,征 这 些 国家 是 我 国最 重 要 的 出 口市 场 。我 国 对 欧 美 出 口的产 品不 仅 收 3 美元 / O 吨碳 的关税 ,将 使 我 国对 美 国 出 口总 额下 降近 1 7 . %:上 数 量 大 ,而 且 多 集 中 于 高 能耗 、高 碳 密 集 型 产 品 。针 对 欧 盟 和 美 升为 6 美 元/ 0 吨碳 时 , 下 降幅度 增;]i . %以上 。 O ̄J 6 Fl 2 国计 划 征 收 碳 关税 ,我 国政 府 已经 明 确 表 示 反对 。但 是 , 由于 碳 再次 ,碳 关 税将 导致 我 国产 业链 断裂 ,中 国制造 业 地位 受 到冲 关 税 在 国 际上 是 一 个 争 议很 大 的 问题 ,反 对 者 与 支持 者都 能从 国 击 。碳 关税 虽然 直接 针对 的 是造 纸 、钢铁 、水泥 、化肥 等 高耗 能产 际 多 边 协 议 中 找 到 相 应 的 理 由 , 而 且 利 用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争 端 解 决 品 ,但 是 由于这些 产品 中包括塑胶 、五金 、各种 电子零 件、包装 等材 机 制 对 抗 征 收 碳 关税 ,是 否 能 胜 诉 , 也 存在 很大 的不 确 定 性 。 因 料 ,碳 关 税 的 危 害 将 波 及 到 所 有 这 些 行 业 的 上 游 供 应 商 , 甚 至 整 个 供 此 ,我 国在 反 对 欧 美征 收碳 关 税 的 同 时 , 也有 必要 对 碳 关 税 可 能 应链 。在碳 关税开征 前 ,中国若没 有可 替代 的产 业 出现 ,而仅仅 是单 给 我 国造 成 的影 响进 行 评估 ,并研 究 我 国的应 对 策 略 。 纯地 淘汰现 有的高 能耗 、高排放产 业 ,这样 会造成 产业链 的断裂 。 二 、征 收碳 关税 的及 法律 基础 可 见 , 一 旦 开 征 碳 关 税 将 对 作 为 我 国经 济 三 驾 马 车 之 一 的 征 收 碳 关税 最 早 是 由法 国前 总 统 希 拉 克提 出 的 ,试 图对 来 自 对 外 贸 易造 成 极大 的负 面 影 响 , 甚 至对 我 国人 民 的生 活 带 来 不 利 未 履 行 《 都 议 定 书 》 国家 的 进 口产 品 征 收 特殊 的二 氧 化 碳 排 放 影 响 。对 于 少 数有 能力 达 标 的 企 业 , 因 减排 技术 研 发 、设 备 投 入 京 关 税 , 以消 除 欧盟 碳 排 放 交 易机 制 运 行 后 欧 盟 国家 的碳 密 集 型 产 的 增 加 , 产 品 价格 上 涨 ,价 格 优 势 削 弱 , 出 口减 少 。对 于 大 部 分 品可 能遭 受 的不 公平 竞 争 。 企 业 来 说 , 因 资金 、技 术 等 方 面 的 限 制 ,产 品碳 排 放 不 能 达 标 , 美 国则 已经 为开 征碳 关 税 做好 了法 律上 的准 备 。2 0 年6 2 碳 关 税 即 意 味 着 某 国 或 某 一 地 区 市 场 的 封 闭 。 据 世 界 银 行 的 研 究 09 月 2 日 ,美 国 众 议 院通 过 《 排 放 限 制 与 限 额 交 易议 案 》 ,授 权 美 国 报 告 , 如 果 “ 关 税 ” 全 面 实 施 , 在 国 际 市 场 上 , 中 国 制 造 可 能 碳 碳 6 1 政 府 对 因 拒 绝 减排 而获 得 竞 争 优 势 的 国 家所 有 进 口产 品采 取 “ 边 将 面 临 平 均 2 %的 关 税 , 出 口量 因 此 可 能 下 滑 2 %, 并 将 对 我 国 就 境 调 节措 施 ”的权 利 。2 0 年 6 2 0 9 月 6日美 国众 议 院通 过 《 洁 能 源 业 、 劳 动 报 酬 以及 国 民福 利 造 成 负 面 效 应 。 清 安 全 法 案 》 。 该法 案 规 定 , 从 2 2 年 起 , 美 国政 府 可 以对 来 自不 00 四 、应对 碳 关税 征收 的措施 实 施 碳 减 排 限 额 国家 的排 放 密 集 型 产 品 征 收特 别 的二 氧 化 碳 排 放 目前 ,机 电 、化 工 、钢 材 等 高 碳 工 业制 成 品在 我 国 出 口中 占 关 税 ,即 所谓 的 “ 境 调节 税 ” ,也就 是 碳关 税 。 边 半 以上 比重 ,且 欧美 国家 是 我 国 主 要 出 口市场 。如 果 中 国在 美 欧 美 等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认 为 , 开 征 碳 关 税 是 合 法 的 , 其 主 要 国 “ 关税 ”政 策 实 施 前 未 作 出 减 排 的承 诺 , 中 国对 美 国 出 口的 碳 依 据 是 《 税 与 贸 易 总 协 定 》 第 2 条 () 和 ( ) 规 定 的 生 命 和 高 能 耗产 品将 成为 “ 关 税 ”的课 税对 象 ,这 必 将 加 大 这 些 产 品 关 O b款 g款 碳 健 康 例 外 与 环 保例 外 。欧 美 等 国 家 认 为 ,按 照 《 税 与 贸 易总 协 的 成 本 , 减少 其在 美 国市 场 的 销 量 和份 额 。 更让 人 担 忧 的 是 , 美 关 定 》 第 2 条 上 述例 外条 款 的规 定 ,缔 约 方 不仅 为 保 护 人 类 、动 植 国 征 收碳 关税 后 , 欧盟 和 日本 会 很 快仿 效 。我 国对 欧 盟 、 美 国 和 O 物 的 生 命 和 健 康 , 可 以 采 取 必 要 的 措 施 ; 而 且 为 保 护 可 被 用 尽 的 日本 三 个 市场 的 出 口额 占总 出 口额 的 比例 达 6 . 2 5 8 %,若 欧 美 目都 自然 资源 ,缔 约 方 也 可 以采 取 有 关 的措 施 , 只要 此 类 措 施 与 限 制 推 行碳 关 税 ,我 国 出 口产 品 将 会 在 三个 重要 市 场 受 到 重 挫 ,外 需 国内生 产 或消 费 一 同实施 。 面 临 “ 上加 霜 ” 的 困境 。为 此 , 我们 必须 未 雨绸 缪 ,从 多 方 面 雪 此 外 ,发 达 国家 还 认 为 , 它们 自己在 《 都 议 定 书 》 中承 担 采 取 措 施 , 以 应 对 碳 关 税 可 能 对 我 国 外 贸 产 生 的 严 重 影 响 。 京 了有 约束 力 的减 排 义 务 ,并 为 此采 取 了相 应 的减 排 措 施 , 它们 的 (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 调 整 出 口产 品结 构 , 降低 我 国 出 口产 一 成 本 会 向 没 有 碳 排 放 的 国 家 转 移 , 从 而 成 为 碳 排 放 泄 漏 。 而 发 展 品 的含 碳量 中 国 家在 《 京都 议 定 书 》 中 没 有 承 担有 约束 力 的减 排 义 务 ,它 们 直 以 来 ,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呈 现 粗 放 式 的 特 点 , 对 能 源 和 资 源 会 因 此 而 形 成 对 高 碳 产 业 的 实 质 性 补 贴 , 要 有 效 防 止 碳 减 排 中 的 依赖 度 较 高 ,单 位G P 耗 和主 要 产 品 能耗 均 高 于主 要 能源 消 费 国 D能 “ 便 车 ”现 象 ,消 除 隐 性 补 贴 ,��
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

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一、本文概述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碳关税作为一种政策工具,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碳关税的合理性,分析其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文章首先将对碳关税的定义、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概述,明确碳关税的产生背景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接下来,文章将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国际公平与竞争等角度,对碳关税的合理性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为碳关税的合理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分析。
文章将探讨碳关税政策实施的挑战与前景,以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碳关税的合理性基础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是各国共同的责任。
碳关税作为一种经济激励措施,能够推动高碳产业减少排放,进而促进全球环境保护。
公平性原则的体现:碳关税的提出,体现了“污染者付费”的公平性原则。
高碳排放的国家或企业理应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而碳关税正是通过经济手段使这些排放者为其排放行为付费。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碳关税的实施,可以促使企业转向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这种转型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对环境的破坏,还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际贸易的公平性:碳关税的引入可以纠正因国家间环保标准差异导致的“碳泄漏”问题,即高碳排放产业向环保标准较低的国家转移,从而保持国际贸易的公平性。
引导技术创新:碳关税的实施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通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来降低碳排放,从而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碳关税的合理性基础在于其能够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体现公平性原则、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维护国际贸易公平性以及引导技术创新。
然而,碳关税的实施也需要在国际间达成广泛的共识,以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三、碳关税的实施效果分析碳关税作为一种环保政策工具,其实施效果是评估其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碳关税是指对进口的商品征收的以碳排放为基准的关税,旨在鼓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碳关税的实施必然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
碳关税的实施将增加进口国对中国商品的购买成本。
由于碳关税是以碳排放为基准征收的关税,因此中国高碳排放的产品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关税。
这将使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进而减少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购买力。
特别是对于一些碳密集型行业,如能源、化工、钢铁等,其产品往往排放较多的碳,面临的关税增加可能更为明显。
这将导致这些行业的出口受到抑制,对中国出口贸易构成一定的制约。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可能带来市场竞争的重排。
碳关税的实施对碳排放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的商品相对有利。
这意味着那些能够提供低碳产品的国家和地区,将在全球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由于中国在一些高碳排放行业的产能和出口规模较大,碳关税的实施可能会导致这些行业的市场份额受到其他低碳供应国的挤压。
碳关税可能会使中国的出口贸易中的一些行业面临来自低碳国家的更加激烈的竞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碳减排。
碳关税的实施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市场行为,通过提高高碳产品的成本,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向低碳方向转变。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中国来说,积极应对碳关税的挑战并加快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还能够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为了应对碳关税的挑战,中国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在能源领域,可以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制造业领域,可以加强低碳工艺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生产更加环保和节能的产品。
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低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碳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
碳税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的论文

碳税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的论文【摘要】征收碳税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最具有市场效率的经济措施。
自1990年芬兰成为第一个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国家,至今已有多国开征碳税,如瑞典、挪威、德国等。
各国在征收碳税时设定差异税率并且主要对“下游”征税。
为兼顾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各国在征收碳税时设置各种减免税条款。
在我国碳税设计时,要考虑到税率设计的渐进性、完善减免税机制并且注意保持税收中性。
【关键词】碳税;国际经验;碳排放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加之美国众议院以微弱的优势通过《美国能源安全法案》(亦称气候法案),该法案规定,从2020年起美国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未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而如果我国先在国内征收碳税,那么根据t协议中不可双重征税的条款,美国的碳关税则对我国无法实施。
至此,中国征收碳税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碳税促进节能减排的原理分析温室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导致全球性气候的变化,并且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而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重要的温室气体,据调查研究显示,引起气候变化的气体中有至少60%是二氧化碳。
因此当今控制温室气体的主要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碳税则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目,从而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柴油和汽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曾提出,应该对造成外部效应的企业增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庇古税”。
碳税是“庇古税”的一种,即是政府通过征税的方式使碳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的外部性效应内部化,使得排放二氧化碳的成本转化到产品的价格上去。
征收碳税对化石燃料供求的影响可以用图1表示:在图1中,在未征收碳税的情况下的社会化石燃料的供给曲线为s1,需求曲线为d,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与e1,此时社会中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为q1,价格为p1。
当对于化石燃料征收碳税时,使其外部边际成本由税收的方式支付。
经济主体需要考虑这部分的成本,社会中的均衡价格发生变化,价格由p1上升到p2。
低碳经济论文报告范文

低碳经济论文报告范文范文一:低碳经济出口结构优化对策1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结构不合理对出口的影响(一)出口规模下降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发展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以保护环境、降低碳排放为借口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类似征收碳关税的贸易壁垒。
因为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单一,集中在发达国家,而且我国出口发达国家的产品多数是高碳高排放的货物产品,发达国家一旦开始征收碳关税,我国大部分的出口产品将失去现有的低成本优势。
不仅如此,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我国的出口产品面临的碳关税高达26%,这种严峻的形势可能给我国带来出口量下滑21%的严重后果,大大影响我国出口规模。
(二)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我国传统高碳企业在国际低碳浪潮中遭遇巨大挑战,迫使一些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由于我国出口结构现状,我国出口以低端产品为主,主要表现为产品科技含量低而且碳排放量高,为了应对发达国家的碳壁垒,企业不得不减少产量,这样会导致我国出口量大幅下降,而且,企业在短期内改进技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降低产品含碳量基本上也是很难实现的。
要使我国出口产品符合进口国家的标准,企业一定会加大成本,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也随之升高,如此一来,我国产品将失去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2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结构存在的不足(一)贸易结构以高碳货物贸易为主(二)产品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份额过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极不合理,其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增大,但高新技术产品份额还是普遍较低。
目前,一些新兴高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加工,我国都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完成的,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只是简单但加工装配环节的扩大,并没有掌握核心科技,对一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这种以低成本和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为主的落后产品结构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贸易方式以两高一资加工贸易为主我国出口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并且我国加工贸易中也以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为主,这种低附加值产品的利润空间也是相当有限,也没有充分地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以及周边产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完成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我国出口比例中还是普遍偏低。
“碳关税”对中国外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碳关税”对中国外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美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安全为由,通过立法准备征收“碳关税”。
本文分析了美国提出开征“碳关税”的深层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碳关税高碳碳税低碳经济一、“碳关税”的背景(一)“碳关税”的提出“碳关税”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的进口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其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其本意是希望欧盟国家避免其所生产的商品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部分欧洲国家已开征“碳税”,如瑞典、丹麦、意大利和法国,但主要针对国内产品,尚未针对进口产品。
2009年美国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从2020年起对进口的如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类等“高碳”产品,如果未达到美国的碳排放标准,则可以征收“碳关税”。
(二)“碳关税”产生的表面原因。
1、温室效应问题目前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突出,近几十年来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增加,是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
这其中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一半。
比如中国,据《2009世界能源主要统计》资料数据显示目前经济发展迅猛的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在能源消费部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60.27亿吨,美国为57.69亿吨。
2、传统能源危机问题虽然各国都在寻找替代能源和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但是目前石油和煤炭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传统能源。
作为工业的“血液”和动力,石油和煤炭对于经济增长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这些化石资源又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由于目前在认知、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原因,还远未达到大规模应用替代石油和煤的阶段,能源危机将使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面临严峻的考验。
(三)“碳关税”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表层分析,开征“碳关税”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全球变暖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碳关税的实质、影响及我国应对之策

声称碳关税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方案,两 国政府将会共同优先考虑,同时新一届欧委 会 2019 年 12 月上任就明确表示将碳关税列 入未来三年工作计划,并于 2020 年开展了一 些 影 响 评 估 和 民 众 调 查 工 作 ;但 是 没 有 美 国 态度的松动,欧盟碳关税政策出台并要变成 现实,仍然困难重重。
综上所述,碳关税实质上捆绑了气候变化 与贸易问题,以环境保护为名,行新型贸易保 护 主 义 之 实。[1] 既 破 坏 了 WTO 的 基 本 原 则, 也有悖于《京都议定书》明确的“共同而有区别” 原则,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旨在保护自身利益 而实施的有损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达国家霸权 主义的体现。
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积极应对可能到 来的国际碳关税政策冲击。
[关键词] 碳关税;实质;贸易保护主义;低碳发展;碳中和;生态文明
Hale Waihona Puke [中图分类号] D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53(2022)01-0037-08
长期以来,气候和环境变化问题受到世界 各国普遍关注,尽管经过各国努力,在 2015 年达成了全面、均衡、有约束力、适用于各方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巴 黎 协 定 》, 但 一 些 发 达 国 家关于发展权和发展空间及气候、环境变化的 博弈仍在继续。2021 年 3 月,欧洲议会投票通 过“碳边境调节机制”议案,四个月后,欧盟 委员会于 7 月 14 日正式提出囊括气候、能源、 土地利用、交通和税收等一揽子环保提案,以 确保 2030 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较 1990 年至 少降低 55%。根据这一机制,欧盟将在气候变 化问题上采取更为严苛的碳关税政策,这标志 着欧盟一直以来鼓吹实施的碳边境调节税即将
论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应对方案

1 美国提倡征收碳关税的 目的
在 低碳 经 济 的大 潮之 下 , 能 耗 、 排 低 低
征 收 碳 关 税 , 仅 可 以 保 护 本 国 的 贸 易和 不 产业 , 时 还 可以 推 进 本 国 的 低 碳革 命 , 同 发 展 绿 色 产 业 来 创 造 就 业机 会 , 动 美 国 经 拉
中 国 家 的 经 济 产 生 极 大 的 负面 影 响 , 何 更
况 低 碳 技 术 还 牢 牢 的 掌 握 在 发 达 国 家 手 中 , 而 形 成 对发 展 中 国家 强 有 力 的牵 制 , 从
技 术 全球 布 置 的关 键 因 素 ” 可 见 美 国 已经 , 国位 于 发 达 国 家 之 首 , 握 着 尖 端 的 高 新 掌
的 出 口国 , 为 一 个 高 能耗 的发 展 中国 家 , 作
碳 关税 一 旦开 征 就 会 对 中国 经 济 产 生 巨大 的 负 面 影 响 。 的 可 以 归结 为 以 下 几 个 方 总
美 国清 洁能 源 安 全 法 案 》 国会 的 调 中
家的投 资将增加对 清洁能源产 品的需求 , 开 辟 了美 国 公 司的 新 市 场 , 刺激 创新 , 低 降 成 本 ” “ 识 产 权是 投 资 、 究和 开 发 清 洁 ,知 研
保 护 这 一 发展 观 念 的 。 这 仅 仅 只 是 一 方 查 结 果 明 确 指 明 了 “ 洁 技 术 在 发 展 中 国 但 清
面 , 何 一 个 国 家 都 不 可 能 仅 从 单 纯 的 环 任 保 理 念 出发 就 采 取 政 策 措 施 , 们 要 注 意 我 到 这 些 政 策 和 法案 背 后 的 角 色 , 就 是 国 那 家 利 益 。 当 前 的 世界 经济 形 势 中 , 家利 在 国 益是高于一切 的存在 。 因而 碳 关 税 的 提 出
有关低碳经济发展论文

有关低碳经济发展论文内容一:绿色经济下低碳经济发展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环境的持续恶化,空气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国家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提倡绿色、低碳和环保。
绿色经济的现实形态与形象概括即为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与迫切要求。
本文针对绿色经济下如何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探讨与分析,同时制定部分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指的是从最大限度上降低石油、煤炭等消耗碳类资源的经济,其本质特征为低污染、低排放和低能耗,核心是通过对技术的创新,尽量减少碳类气体的排放,以绿色经济为根本,缓解气候变暖,并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与清洁发展。
因此,国家经济部门应积极提倡企业采用绿色能源技术,形成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一、提高低碳经济认识,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在绿色经济环境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将低碳经济发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有机整合起来,促使健康经济得以健康发展。
首先,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应提高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划,通过大力宣传,树立低碳发展与低碳经济的新概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低碳生活的紧迫性、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观念深入人心,产生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自觉参与行动。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将低碳经济发展与推进低碳生活放在日程议事上来,制定一套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一些硬性指标来约束公民,促使他们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并将其纳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措施与发展目标。
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发展在广大公民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让他们支持政府提出的绿色经济理念,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近年来,气候经常出现异常现象,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加强对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的经济发展体系。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无碳技术、低碳技术、绿色生产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扶持,提升重视程度,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以绿色经济为主导,全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长期 以来 , 我 国高能耗 、 高排放行 业盲 目 扩张, 机 电、
建材 、 化 工和钢铁 等高 碳行业 产 品出 口占据了 中国 出 口 市场一半 以上 的比重 。另外 , 我 国不少 出 口企业仅 凭借 廉价劳动力优势参 与国际竞 争 , 征收碳关税后 , 为达到 国
兴 市场 国家 的发展 。 二、 碳 关税对我 国经济发 展的影响
的实施会降低我 国出 口产 品 的竞 争力 和 国际市场 份额 ,
缩减出 口规模 。
( 三) 加 剧 我 国就 业 压 力
碳关税的征收使得制造业产值下降 , 就业压力 增大 :
一
方面 , 使作为生产要 素的能源价格上 涨 , 增加 企业 生产
壁垒, 直接影响我 国高碳制造 业产品的 出 口规模 , 降低 我 国产 品的 国际竞 争力。但 同时 , 碳 关税的 实施在 长 期 内能够推 动我 国技 术创 新和产业升级 , 加速外 贸企业转型 , 有利 于促进 环境保护 。我 国应积极调整产 业结 构,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 加 强低碳技 术研发 ; 积极参 与有关 国际规 则与标 准 的制定 ; 扩 大 内需 , 降低 外贸依 存
放、 高投 资 、 高 出口的特 征 , 由于碳 关税 主要针对 的是 出
一
、
所谓碳关税 , 就是指对 高能耗 的进 口产 品( 如铝、 钢 铁、 水 泥和一些化工产 品) 征 收排放 关税 , 特 别是 二氧化 碳排放关税 。这个 概念 最早 由法 国前 总统希 拉克 提 出, 他认为欧盟 国家应 针对 未遵 守 《 京 都协 定 书》 的 国家课
度; 在 国 内开征碳税 , 建立绿 色政策 法规 体 系; 为低碳产业发展提 供完备的金融服务 。
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文献综述

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文献综述作者:殷贵林来源:《对外经贸》2012年第10期[摘要]欧美国家拟对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即碳关税,这一举措无疑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有关的代表性文献主要从碳关税的本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我国的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认为碳关税在本质上是以环境保护为依托的贸易壁垒,其根本目的是遏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保护本国经济利益,一旦实际征收,将对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带来极大影响,因此我国应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碳关税;低碳产业;贸易壁垒[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034-03作者简介:殷贵林(1980-),男,重庆人,池州学院经贸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
一、碳关税的含义碳关税(Carbon Tariffs)是指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某些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产品,如钢铁、水泥、焦炭等,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自然环境,拟对相应进口产品的生产国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其中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措施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目前除美国外,法国、加拿大等国也正在酝酿开征碳关税,其中法国只针对国内产品征收。
基于世界经济衰退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双重危机下,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以此为契机,着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试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早日摆脱经济衰退带来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征收碳关税,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因此,各国拟实行的碳税政策将给我国出口带来深远影响。
二、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征收碳关税的原因(一)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在纺织品、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

低碳经济的发展论文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一)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美国在1990年颁布实施了《清洁空气法》,在20某某年制定通过了《能源政策法》,20某某年7月,美国参议院又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公布了创建低碳经济的10步计划。
此外,巴西、丹麦、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主流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要想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二)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而传统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燃气等都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中国自然资源丰富,但目前处在工业化阶段,再加上人口众多,大量的消耗很可能会导致能源的枯竭,从而制约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气候活动的异常便是一个现实的例子。
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
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预计到20某某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一)节能减排的技术落后低碳经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因此要实现在生产过程中的低能耗以及生产后排污中的低污染、低排放,就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
低碳技术主要是指那些有助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发展的碳中性的技术。
例如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一些现在未知的技术。
科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是掌握低碳技术核心的关键。
然而,我国由于工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又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节能减排方面并未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科研水平较低、技术落后,制约了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碳税政策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碳税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将深入探讨碳税政策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机制,包括碳税的定义、征收对象、征收方式以及其与碳排放权交易等其他减排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将系统总结碳税政策在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争议点。
本文将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碳税政策在我国的减排效果。
具体而言,本文将构建碳税政策减排效果的评估模型,选取合适的指标和数据,分析碳税政策对碳排放量、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和趋势。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政策目标,评估碳税政策的减排潜力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全面分析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这包括碳税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本文将揭示碳税政策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碳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碳税政策的理论基础碳税政策作为一种环境经济政策工具,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环境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认为,环境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环境污染是对环境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破坏。
碳税政策的实施,就是通过对碳排放行为征税,使碳排放的成本内部化,从而引导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
公共经济学则认为,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有责任对环境污染等公共问题进行干预和管理。
我国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论文

我国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的分析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对气候变暖的重大挑战,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达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共识。
碳排放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增温的主要因素。
本文论述了目前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途径及研究背景,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开展二氧化碳减排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减排对策一、前言[1]气候变化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已经渗透到能源、粮食安全、贸易、金融和国际安全等诸多领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由此,二氧化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目前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途径和研究进展[2]目前,二氧化碳减排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分离和回收使用化石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并加以封存;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使用能源替代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的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新能源;三是节约用能,提高能源转换率和利用率。
从所需时间、实施难易程度、减排效果和经济性等角度来考虑,这三种方案各有利弊。
(1)利用油气田对二氧化碳进行地质封存,兼有经济和环境效益,已经成为最有吸引力的碳减排手段。
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的技术近年来已经受到国际重视。
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中产生二氧化碳,目前的捕集技术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即燃烧前脱碳、燃烧后脱碳及富氧燃烧。
燃烧前脱碳的关键技术是转化制氢,涉及高温下氢的膜分离技术,包括模式转化装置、膜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开发。
燃烧后脱碳的技术核心是氨吸收脱除二氧化碳,难点在平吸附剂的开发。
富氧燃烧技术的关键是氧气供应及高技术涡轮机的开发。
二氧化碳封存是指将从电厂中回收的二氧化碳,运输至埋存地,并注人地质结构中封存起来。
回收到的二氧化碳需要压缩至超临界状态,以减小体积,提高运输效率。
管道运输是最有效的运输手段。
此外,二氧化碳封存还可以与强化油气开采相结合,提高油气采收率,收获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于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油气田封存二氧化碳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减排co2的手段,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浅析碳关税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浅析碳关税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摘要]本文分析了碳关税这一概念的由来,在世界各国实施的近况,以及发达国家拟征收的碳关税将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碳关税;中国经济;影响;策略1 引言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议案》,该议案宣称,将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的措施将表现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碳关税”的说法由此而来。
所谓碳关税,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
换言之,就是对来自碳排放较高国家的进口产品课征惩罚性关税,前提是一国生产的产品达不到进口国在节能减排方面设定的标准。
2 碳关税实施的现状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碳关税目前并未真正实施。
而作为国内税种,北欧一些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征收。
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和参议院也先后投票,通过了从2010年起在法国国内征收碳税的议案。
同时,法国政府还希望将其发展成为针对欧盟以外国家的“碳关税”。
在美国,加州民主党众议员瓦克斯曼提出并已由众议院通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目前正在参议院进行辩论。
为争取制造业地区议员的支持,美国国会众议院在投票前一天塞进了所谓的之一条款。
条款规定,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自2020年起,美国总统将被授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纸张等高污染产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
可以想象,如果该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对包括中国在内、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将是一场超级飓风。
按照国内学者的计算,如果美国征收60美元/吨碳的关税,中国对美出口的下降幅度为2.6%,高含碳产业的产出平均降幅3%~6%。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了绿色政策对拉动经济复苏、抢占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道义制高点的潜力和作用。
在波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有部分美国代表提出了对中国等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建议。
“低碳经济”背景下碳关税的博弈

三 、碳关税 阻碍了王 .s 进程  ̄ P I气候 M . 任何经济政策 都会产生一系列 的影响,不论积极或 者消 极,关键在于这种政策 的使用 。很 明显 的,“ 碳关税 ”作为一 种针对二氧化碳 的高耗能产 品征 收的关税 ,它 的作用表 面上 是无论任何 国家违 反 “ 低碳经济 ”的战略要求 ,都要通 过征 收关税 的形式减 少高耗能产 品的使 用 ,维系可持续 发展 战略 。 但是 ,更应 当认识到 ,广大 的发 展中 国家 由于经济 技术上长 期处于落后状态 ,并没有足够 的能力进行技术 、设备、人员 的革新 。虽然 “ 碳关税 ”的提 出对 于发达 国家 也要 求统一碳 排放量 的标准 ,对传统产业会 产生一定影响 ,但 毕竟他们有
低碳经济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中国政府规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摘要: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引起各国政府关注的情况下,低碳经济便应运而生了。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政府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应利用法律、经济各种手段,健全低碳经济领域的法律体系,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倡导绿色消费,不断进行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
关键词:低碳经济;政府规制;低碳技术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生存环境急需世界各国联系起来进行共同的维护。
于是,世界各国纷纷转变传统的“三高”即“高能耗、高排量、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国家干预的形式制定大量的相关政策大力进行技术创新,推进“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
联合国环境署也将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可见,人类200多年的高碳经济已经结束,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大,然而人均资源少、环境承载容量小,因此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一)低碳经济的构成要素及含义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碳关税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碳关税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一、摘要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而能源导致的环境问题更主要地表现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恶化。
在这样时代新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等新概念、新政策相继而生。
低碳经济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对变革能源、经济、以及价值观,实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走向生态文明,应用创新低碳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二、关键词碳关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能源产业资本三、引言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以一种新的形式再度出现美国其中,美国欧盟相继通过“碳关税”法案,推行环境保护名义下的贸易保护政策。
此举遭到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虽然依据WTO规则,“碳关税”的合法性是不明确的,但是根据GATT第20条,碳关税可能是合法的,该条允许在某些情况下基于环境理由的贸易限制。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保护气候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在全球采取措施不同程度承担节能减排义务的同时,中国应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碳减排协议谈判,坚持“京都议定书”和WTO基本原则,维护自身利益,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强低碳技术合作。
本文以低碳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低碳经济在世界及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中国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效锦帛之力。
四、正文第一部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英国意识到了本国的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英国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
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
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泰国巴厘岛举行,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
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 至40%。
2008年7月,G8 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对中国而言,中国政府一直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里路线图”所确立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并在改革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从国情和实情出发,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200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6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12月,我国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提以煤炭能源为主。
2008年1月,清华大学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第二部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特点①低碳经济发展困难发展缓慢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主要靠煤、矿产资源的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
由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成为能源消耗大国。
为了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碳经济仍将继续保持下去。
应用在低碳经济的低碳技术的特点是涉及面广、难度大。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由于低碳技术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领域,以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一些低碳技术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低碳经济发展。
②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首先,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人口大量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扩大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
其次,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
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产品平均能耗都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再次,能源资源禀赋的特点。
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将长期存在。
煤的碳密集程度较高,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
最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产业仍处于低端位置,出口的商品主要为高能耗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处于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1.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综上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向着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也有许多制约和瓶颈。
①政策制约发达国家制定促进本国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但尚不完善;发展中国家缺少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定义明晰、实施明确的政策,无法给技术开发与转让的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激励。
②成本和市场制约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和产品上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成本费用,如果没有额外付出的成本费用无法在低碳市场上获得市场回报,必然会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同时,目前世界上很多低碳技术的知识产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低碳技术市场具有的垄断性容易造成市场失灵,这也会增加发展中国家进入低碳市场的难度。
③技术转让和资金制约全球公共物品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机制都会和获取低碳技术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有所冲突,尤其是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资金支持的缺少,及对未商业化的额外成本部分的资助,这些都需要在新的国际气候体制下加以解决。
第三部分:低碳经济发展措施建议1. 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全球经济向着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有必要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
2. 资金支持低碳技术创新。
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增加资金投入来使低碳技术创新。
加快低碳技术的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应用。
同时,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增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吸收、消化利用和二次创新。
3 低碳能源产业的发展。
煤、石油、天然气是高碳能源,对大气变暖影响极大,必须开发新能源,建立低碳能源产业。
建立生物质能源,利用沼气技术,发展沼气产业;建立风能、水电能源产业;核能核电的发展;开发太阳能产业;潮汐能、地热等能源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积极做好低碳经济的宣传普及工作。
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从而引导公众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加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能源的浪费,使得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成为全民参与的实际行动内容。
第四部分:低碳经济为我国带来的影响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转变的一个必然选择。
1、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同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达到的社会经济效益。
2、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3、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应有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避免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弊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优化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4、有利于我国有效解决碳排放空间不大这一现状。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从而有效面对排碳空间被挤压这一现状。
从而有利于我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5、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引发的国家间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激烈竞争形势,成为了中国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的绝大驱动力和重要机遇。
技术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对策。
这给中国技术进步带来重要机遇。
通过加强技术转移谈判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中国也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相关的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总之,从能源资源条件、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以及可能面临的减排国际压力等角度考虑,我国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并成为我们立足当前寻突破、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参考文献:[1]谢禄生.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 经营管理者. 2010(01)[2]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3]熊焰低碳转型路线图[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1[4]孙桂娟殷晓彦孙湘云杨锐孙少叶王莹. 低碳经济概论M].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5[5]中国经济形势报告网/[6]夏先良碳关税、低碳经济和中美贸易再平衡国际贸易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