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71969

合集下载

二等水准测量资质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资质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资质要求二等水准测量资质要求(一):基础知识得扎实嘿,咱们来说说二等水准测量资质这事儿啊。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你要参加一场超级严格的厨艺比赛,得先把基本功练扎实了。

二等水准测量呢,那对测绘人员的要求可不少。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刚开始接触这行的时候,啥都不懂,就觉得水准仪这玩意儿挺好玩,像个望远镜似的。

有次他们小组去测量一个山区的水准路线,那地方山高林密的,蚊虫还多。

他们按照老方法,架好水准仪,准备测量。

可没成想,因为对资质要求里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闹了个大笑话。

他们连水准点的选取原则都没搞清楚,选的点不是在容易被雨水冲刷的山坡上,就是在视线容易被树枝遮挡的地方。

结果测量的数据那叫一个乱啊,回来被师傅狠狠骂了一顿。

其实二等水准测量资质要求里,基础知识就包括对水准点的认识、水准仪的操作规范等。

你得知道什么样的地方适合设置水准点,得稳定、不易被破坏。

水准仪的操作更是要熟练,什么调平、瞄准,都得一气呵成,就像你打游戏操作角色一样熟练,不能瞎搞。

二等水准测量资质要求(二):仪器设备不能差咱们接着唠啊。

二等水准测量这活儿,仪器设备那可太重要了,就像战士上战场得有好枪一样。

还说我那朋友小李他们那次测量。

他们用的水准仪,本来就有点年头了,精度可能都不太够。

但他们也没在意,觉得差不多就行。

结果在测量过程中,发现数据老是对不上。

有时候前一个点测出来是这个数,后一个点再测,和根据前面数据算出来的理论值相差老大了。

他们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操作问题,反复测了好几次,人都累得够呛,可还是不行。

后来才发现,是水准仪的i 角误差太大了。

这仪器啊,就像个生病的人,给出的数据都是错的。

二等水准测量资质要求里,对仪器设备的精度是有明确规定的。

水准仪得是高精度的,什么自动安平水准仪之类的,而且要定期校准。

那些配套的水准尺也不能有磨损,刻度得清晰。

要是仪器设备不过关,那测量出来的数据就全是垃圾,就像你用坏了的秤去称东西,能准吗?二等水准测量资质要求(三):测量人员得有证这测量人员有没有证,在二等水准测量里可太关键啦。

二等水准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

二等水准测量
2.观测方法 仪器使用Leica DNA03/Trimble Dini12等不低于DS1级的精密电 子水准仪,用配套2m或3m铟瓦条码水准尺、尺垫。水准仪与水准 尺在使用前,必须检校合格。自动观测记录,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一条路线的往返测必须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 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m,前后视距累积差 ≤6.0m,视线高度≥0.55m,≤2.80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 ≤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1.0 mm;观测时,按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的 顺序进行,每一测段应为偶数测站。一组往返测宜安排在不同的时 间段进行;由往测转向返测时,应互换前后尺再进行观测;晴天观 测时应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应借助尺撑,使标尺上 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二等水准测量

3.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


4.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利用随机软件进行数据传输和预处理。 2)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Δ ; 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MΔ 和 Mw应符合表4.20的规定,否则应对较大闭合差的路线进行重测。 MΔ 和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进行闭合差计算及各项改正的计算。 4)对起算点的稳定性和兼容性进行检核后,确定起算点,进行整 体严密平差计算,武汉大学科傻平差等专业平差软件平差。高程
二等水准测量


1.术语
(1)结点: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精品合集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精品合集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咱们来聊聊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精准地测量地面的高低起伏。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片广阔的田野上,眼前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这时候,你拿出了你的“尺子”——二等水准仪,准备开始你的测量之旅。

首先得说,二等水准仪这玩意儿,就像是你手中的一把瑞士军刀,小巧玲珑,却能解决大问题。

它有那么几个绝活:测高、测距、测斜,样样精通。

就像你小时候玩的那些游戏,虽然简单,但玩起来却乐此不疲。

说到“测高”,这可是二等水准仪的拿手好戏。

你轻轻一抬,那仪器就“嗖”的一声,稳稳地飞了出去。

它的眼睛可厉害了,能看穿云层,找到地面的“宝藏”。

然后,它就会用一根细细的线,像蜘蛛丝一样,紧紧地绑在宝藏上。

你看,这就是所谓的“锁定高度”。

接下来是“测距”,也就是量一量这条小径到底有多长。

二等水准仪就像一位严谨的侦探,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

它的“眼睛”看得远,看得清,看得准,就像是你手中的望远镜,让你能够看清远方的风景。

最后说说“测斜”,这可是个技术活。

你得确保那条小径是直的,否则就得调整仪器,让它重新校准。

就像你在学校里学习几何时,老师总是要求我们画直线,如果画歪了,就得重新来过。

不过别担心,有了二等水准仪的帮助,这个任务变得轻松多了。

讲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二等水准仪有了更深的了解呢?无论是在农田里测量土地,还是在工地上检查结构,甚至是在公园里规划路线,二等水准仪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它不仅帮助我们精确测量,还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准确。

二等水准仪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位好朋友,无论何时何地,它都能为我们提供帮助。

所以,下次当你需要测量的时候,不妨试试二等水准仪,看看它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吧!。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操作程序1、二等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中误差±2mm。

水准仪型号为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使用一对铟瓦水准尺。

2、观测时用“闭合环线路往返各一次,往返较差:平地为±4L。

(L为环线的路线长度[公里])。

3、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平面的夹角:DS2型不应超过±15″;水准尺:铟瓦水准尺,标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不应超过±0.15mm。

4、在测区内水准点至少应设立3个。

5、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1)使用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视线长度小于50米;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其差小于1米;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大于3米;视线离地面最低不超过0.5米;(2)铟瓦水准尺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差0.5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得高差之差小于0.7mm。

(3)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应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

如果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则由三次结果取平均数。

6、高差闭合差的平差:按观测线路的视距总长和各点间的观测视距的比值进行分配改正数。

7、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成果应取至0.1mm。

8、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操作程序:(1)、在现场选择原控制桩点J2—2的高程为起始高程进行高程传递,先测至是JW2点,然后顺时针方向观测:J2—2—JW2—JW1—JW4—JW3—J2—2。

然后逆时针方向再观测一次:J2—2—JW3—JW4—JW1—JW2—J2—2。

(2)、在两个水准点间按通视情况,先用皮尺量好前后视距的距离。

选择测站点和立尺点的位置并标定。

而且在两点间基本上设两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观测时用尺垫。

(3)、观测时,往测水准仪照准标尺分划的观测顺序㈠.奇数测站为:①.照准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视距第四位数由测微轮直接读取,然后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标尺的基本分划,读定标尺基本分划与测微轮读数。

最新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最新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 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表 1∆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表 2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表 3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 4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技术,用于确定大地水准面的高程。

下面是对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详细介绍,包括测量准备、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等。

一、测量准备1. 完成一等水准测量,并具备水准点控制网。

2. 梳理测区地理、地质及水文资料,了解测区地貌、地层、水系等情况。

3.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区控制点。

4. 进行测区预验,获取初步高程控制点。

5. 编制测区平面示意图和测量工程进度表。

二、测量方法1. 采用传统水准测量方法,即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测量。

2. 测量路线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无遮挡物及杂乱电磁场的地段。

3. 测量路线的长度应符合《二等水准测量工程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

4. 根据测区地形和路线特点,设置临时测站,保证测量中间过程的控制点布设。

5. 测量应按照水准路线从前至后的顺序进行,逐点逐趟进行,先闭合回到起点,再向后进行。

6. 测量地面高程时,要注意仪器的水平校正和读数精度,避免误差的累积。

7. 测量结果必须记录准确的高程值、读数、环视点号、观测时间等信息。

三、精度要求1. 二等水准测量的误差不应超过高程的万分之三。

2. 测站间的控制点高程差不得大于20m。

3. 重要控制点的相对高差误差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4. 重要控制点的高程改正值应在±0.005m以内。

5. 其他控制点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四、测后处理1. 对测得的高程数据进行测后平差和精度分析。

2. 根据测量结果,编制高程平面图和高程剖面图。

3. 检查测量数据,修正错误和不合理的数据。

4. 编制测量报告,包括测量工况、测量结果、精度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5.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中上传测量数据和测量报告。

以上是对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详细介绍,包括测量准备、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科学严谨地进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是地理测量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用于确定地面的高程差异。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相应的测量规范。

以下是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设备要求1.水准仪:应具备高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常用的有电子水准仪和气泡式水准仪。

2.测量标尺:应具备较高的刻度精度,常用的有金属标尺和玻璃标尺。

3.固定基准点:应选取稳定、不易受影响的地点作为基准点,如高耸建筑物或稳固的岩石。

二、测量方法1.基线测量:选取合适的基线进行测量,基线的长度应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测量时,应避免测量基线两端同时受到显著的地面变形或振动影响。

2.支点设置:在测量线上设置一系列支点,支点应均匀分布,并且要有足够的稳定性。

3.望远镜高差观测:连续观测不同支点间的高差值,并记录观测结果。

观测中,应注意仪器垂直度和视线稳定性的保持。

4.误差控制:应根据测量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控制误差的方法,如观测重复、平差处理等。

三、测量精度要求1.望远镜高差观测的精度要求为±(0.02+0.001H)毫米,其中H 为测量高差的高程差值。

2.基线测量的相对误差要求为0.003%,即测得的基线长度误差不得超过标称长度的0.003%。

3.测量结果平差后,应控制闭合差小于基准误差的10倍。

四、数据处理1.测量数据的处理应采用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测量结果的计算和处理应利用专业的测量软件或工具,避免人为误差的引入。

3.测量结果应进行审查,对异常值和明显偏差进行排除和修正。

五、报告和记录1.二等水准测量的结果应编制成测量报告,报告中应包含测量方法、观测数据、误差分析和结果计算等内容。

2.测量数据和相关资料应进行归档存储,以备后续参考和查询。

总之,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依据,测量人员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其实,这个话题挺专业的,但是我会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讲解,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好了,不多说了,让我们开始吧!二、什么是二等水准测量?二等水准测量,顾名思义,就是把水准测量的结果分为两个等级。

一般来说,第一个等级是基本水准测量,第二个等级是二等水准测量。

那么,二等水准测量和基本水准测量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二等水准测量就是在基本水准测量的基础上,对误差进行修正,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1.准备工作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如水准仪、尺子、卷尺等。

(2)检查仪器和设备的性能是否正常,如气泡是否稳定、仪器是否准确等。

(3)选择合适的测量地点,避免地形复杂、地势险峻的地方。

(4)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路线、测量方法等。

(5)安排专业的测绘人员进行测量。

2.测量过程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仪器的水平,确保气泡居中。

(2)按照测量路线依次进行测量,每隔一定距离记录一次高程。

(3)在测量过程中,要随时检查仪器的性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在测量结束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3.数据处理与成果报告在完成二等水准测量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一个表格。

(2)计算每个点的高程差,得出高程曲线。

(3)根据高程曲线绘制地形图。

(4)撰写成果报告,详细描述测量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和成果。

四、结语好了,今天的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就介绍到这里了。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篇文章,对二等水准测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只是冰山一角,要想真正掌握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学习。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技术和操作的要求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操作程序1、二等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中误差±2mm。

水准仪型号为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使用一对铟瓦水准尺。

2、观测时用“闭合环线路往返各一次,往返较差:平地为±4L。

(L为环线的路线长度[公里])。

3、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平面的夹角:DS2型不应超过±15″;水准尺:铟瓦水准尺,标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不应超过±。

4、在测区内水准点至少应设立3个。

5、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1)使用DS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平板测微器:视线长度小于50米;前后视距尽量相等,其差小于1米;前后视距累计差不大于3米;视线离地面最低不超过米;(2)铟瓦水准尺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差;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得高差之差小于。

(3)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重测后应选用两次合格的结果。

如果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则由三次结果取平均数。

6、高差闭合差的平差:按观测线路的视距总长和各点间的观测视距的比值进行分配改正数。

7、二等水准测量计算成果应取至。

8、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操作程序:(1)、在现场选择原控制桩点J2—2的高程为起始高程进行高程传递,先测至是JW2点,然后顺时针方向观测:J2—2—JW2—JW1—JW4—JW3—J2—2。

然后逆时针方向再观测一次:J2—2—JW3—JW4—JW1—JW2—J2—2。

(2)、在两个水准点间按通视情况,先用皮尺量好前后视距的距离。

选择测站点和立尺点的位置并标定。

而且在两点间基本上设两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观测时用尺垫。

(3)、观测时,往测水准仪照准标尺分划的观测顺序㈠.奇数测站为:①.照准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上、下丝(照准标尺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视距第四位数由测微轮直接读取,然后用楔形平分丝精确照准标尺的基本分划,读定标尺基本分划与测微轮读数。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依据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依据
二等水准测量需遵循严格的设计和技术依据。在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以获取最佳布设方案。水准点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和全中误差需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选点时,应避开土质松软、磁场强等地段,确保点位地基坚实、安全僻静。埋设的水准标石包括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等类型。在仪器方面,二等水准测量需使用规定型号的自动安平水保其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具体指标如标尺弯曲差、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标尺基辅分划常数偏差等均有详细规定,超限时需采取相应处理办法。这些规定确保了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为测绘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水准测量设计和要求

水准测量设计和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5.水准观测5.1观测方式5.1.1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一条路线的往返测,须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5.1.2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若区段较长,也可将区段分成20~30km的几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5.1.3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

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不应该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5.2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a.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时间);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d.气温突变时;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5.3设置测站5.3.1二等水准观测,须根据路线土质选用尺桩或尺台(尺台重量不轻于5kg)作转点尺承,所用尺桩或尺台数,应不少于4个。

特殊地段可采用大帽钉。

5.3.2测站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5规定执行。

5.4间歇与检测5.4.1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

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

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站的转点尺桩(用尺台作转点时,可用三个带帽钉的木桩)做妥善安置作为间歇点。

5.4.2间歇后应对间歇点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尺承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见表6)要求,即可由此起测;若超过限差,可变动仪器高度再检测一次,如任超限,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5.4.3检测成果应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

5.5测站观测限差测站观测限差应不超过表6的规定。

使用双摆位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时,不计算基辅分划读数差。

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须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

5.6各类高程点的观测5.6.1当观测水准点以及“其他固定点”时,须仔细检查对该点的位置、编号和名称是否与计划的点之记相符。

5.6.2在水准点及“其他固定点”上放置标尺前,须卸下标尺底面的套环。

标尺的整置位置如下:a. 观测基岩水准标石时,标尺置于主标志上;观测基本水准标石时,标尺置于上标志上。

若主标志或上标志损坏时,则标尺置于暗标志或下标志上。

对于未知上、下标志(或主、暗标志)高差的水准标石,须测定上、下标志(或主、暗标志)间的高差。

观测时使用同一标尺,变换仪器高度测定两次,两次高差之差不得超过 1.0mm。

高差结果取中数后列入高差表,用括号加注;b. 观测“其他固定点”时,标尺置于需测定高程的位置上,在手簿中应予说明。

水准点的“其他固定点”的观测结束后,应按原埋设情况填埋妥当,并按规定进行外部整饰。

5.7结点的观测5.7.1观测至水准网的结点时,须在观测手簿中详细记录接测及检测情况,填绘格式与规范所定结点接测图相同。

5.7.2经观测证实位于地面变形地区的结点,应与当地变形观测网连测,并纳入该地变形观测规划。

5.7.3位于变形量较大地区的结点,应由几个观测组协同作业,尽量缩短连测时间。

5.8新旧路线连接时的检测5.8.1新设的水准路线与已测的水准点连(接)测时,若该水准点的前后观测时间超过三个月,须进行检测。

5.8.2对高等级路线的检测,按新设路线的等级进行;对低等级路线的检测,按已测路线的等级进行。

5.8.3检测时,须单程检测一已测测段。

如单程检测超限,则应检测该测段另一单程;若高差中数仍超限,则继续往前检测,以确定稳固可靠的已测点作为连接点。

5.9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闭合环差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闭合环差和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应不超过表7的规定。

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 ;L——附合路线长度,km ;F——环线长度,km ;R——检测测段长度,km 。

5.10成果的重测和取舍5.10.1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并按下列原则取舍。

a. 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b. 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c. 若a 款中的重测高差(或b 款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须重测另一单程;d. 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测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5.10.2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就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同符号中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若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须重测其他测段。

5.10.3附合路线和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较大或观测条件较差)的某些测段进行重测,如果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须重测其他测段。

5.10.4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全中误差W M 超限时,应分析原因,重测有关测段或路线。

5.10.5测段重测与原测时间超过了三个月,且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差超过检测限差时,须按5.8条规定进行测段两端点可靠性的检测。

6外业成果的整理6. 1业计算6.1.1水准测量外业计算的项目:a. 外业手簿的计算;b. 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c. 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的计算;b. 附合路线环线闭合差的计算;c. 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的计算。

6.1.2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须由两人各自独立编算一份,并核对无误。

计算水准点概略高程时,所用的高差应加入下列改正:a. 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b. 水准标尺温度改正;c.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d. 重力异常的改正;e. 日月引力改正;f. 环线闭合差的改正。

6.1.3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的测量,须进行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及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的计算(小于100km 或测段数不足20个的路线,可纳入相邻路线一并计算),并应符合表1及表7的规定。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按式(1)计算:[])4/(/n R M ⋅∆∆±=∆ (1)式中:∆——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R ——测段长度,km ;——测段数。

6.1.4每完成一条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的测量,须对观测高差施加本节6.1.2中a 、b 、c 、d 、e 项改正,然后计算附合路线或环线的闭合差,并应符合表7的规定。

当构成水准网的水准环超过20个时,还需按环线闭合差W 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并应符合表1的规定。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按式(2)计算:[]N F WW M W //±= (2) 式中:W ——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mm ;F ——水准环线周长,km ;N ——水准环数。

6.1.5外业计算取位按表8规定执行。

7.外业成果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水准测量工作完成后,应按ZB A75 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ZB A75 003《测 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予以验收和评定。

8.技术总结a. 水准路线的名称、等级、长度及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沿道路的质量、土质植被情 况,平均每公里的测站数;b. 施测单位名称,工作开始与结束的年、月,参加作业人员的技术状况,作业所依据的技术规范;c. 作业的平均气温、阴晴天数、一般风向与风级、最大风级等;d. 水准仪、水准标尺的类型、号码、检验项目,尺承类型、重量及使用的个数,作业 仪器出现的异常处理情况;e. 每个组工天完成的公里数及测站数;f. 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各区段上下午测站不对称数与总测站数的比例,产品质量评定 结果,脱离规范的事项及其原因,重测的总公里数及其主要原因;g. 结点及连接点的检测段数及总里程,新旧高差不符值状况,连接点变动的原因及处理情况;h. 利用旧点情况,新旧点名与高差对照表,支线测量的里程和等级;i. 路线中跨河水准测量的位置、宽度、跨河方法和测量精度;j. 作业中的经验,为减弱系统误差采取的措施,对今后复测该路线时的建议及其他须说明的情况。

9.应上交资料a. 技术设计书;b. 着墨的原始水准点之记;c.水准路线图及结点接测图;d.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二份)及批准征用土地文件;e.水准仪、水准标尺检验资料及标尺长度改正数综合表;f.水准观测手簿、记录磁带磁盘和纸带,水准点上重力测量资料;g.水准测量外业高差及概略高程表两份;h.外业高差各项改正数计算资料;i.外业技术总结;j.验收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