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评石晓云《乡下人家》
张红瑞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听了石老师的这节课,我对如何营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在教师语言中享受语文味
语文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奇妙无比的心灵洗礼,是影响深远的心灵鸡汤,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应该是充满语文味的,是优美生动的。

或新颖别致、或娓娓动听、或幽默风趣、或庄重浑厚……有时,一篇并不优美的文章也会因为教师饱满丰富的语言而显得语文味十足。

石老师的语言就给人美的享受。

你听,在师生互动环节她是这样说的——“名字无所谓好坏,都是父母给我们的一份爱,但是好的文字能给我们带来美感,激发想象。

”新颖有趣,巧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指导朗读方法时,她是这样说的——“让我们缓缓地、轻轻地、柔柔地读”,听了这样的指导和要求,学生还会扯着嗓子、麻木不仁地读吗?在品读句子、总结提升时,她是这样说的,“这天高地阔地吃,吃出了乡下人家的豪爽,吃出了乡下人家的无拘无束。

我们虽然无法享受这样的美食,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我相信不用多言,乡下人家的美就已经深入学生的心灵。

石老师的语言始终与课文本身的情感相匹配,她的课堂始终洋溢着语文味的浓郁芳香。

其次,在咬文嚼字中感受语文味
中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内涵,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而精彩的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咀嚼,深切品析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感悟文字丰富的内涵与魅力。

石老师在教学“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这一句时,紧抓“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一看似矛盾的组合,引导学生品味,朴素与华丽在乡下人家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清晰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在品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
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一句时,石老师抓住一个“多”字,一种对比,引导学生从“颜色、形态、状态、发展变化”等多个角度品味,农家小屋的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跃然纸上。

更让人难忘的是,“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一句中的逗号也让石老师大做文章,她带领孩子从一个逗号读出了这些花的种类不同,读出了这是在按顺序排列。

在这样品读、感悟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感受了语言文字的精妙,感受到作品的氛围和意境,收获了无法言明的愉悦。

这样的语文课堂怎不是语文味十足?
最后,在诵读涵泳中酝酿语文味
一个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品味语言美的。

语文课,就要让学生读,读懂季羡林《怀念母亲》的孤寂与深情,读出《中华少年》的激情与豪迈,读懂《穷人》的爱与真情,读出《詹天佑》的报国情怀……
读的方式有多种,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的方式。

朗读要多样性,可以齐读、个别读、配乐读、对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等,不宜齐读的文章就不要齐读,但要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语气和语势,从而感受到文章的情味理趣,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

在这一节课中,石老师就根据表达的需要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你听——为表现乡下人家夜晚的宁静迷人,石老师让孩子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缓缓朗诵“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你瞧——孩子们在诵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时,那悄悄探出头来的小手显得多么可爱!石老师巧妙的情景创设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的意境,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获得巨大的情感熏陶,酝酿出语文课堂浓烈的语文味。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我们的语文教育需要诗意,需要全身心的投
入,需要以激情唤起学生的激情。

总之,语文课堂要充满语文味,不仅老师自己要重视文本,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还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点燃激情,构建充满情感的课堂氛围,让语文课魅力四射,让语文课美不胜收,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们听后如沐春风,如饮美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