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七大题,22小题,5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第Ⅰ卷答题卡和第Ⅱ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涂在答题卡和第Ⅱ卷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的指定位置,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侥.幸/角.色车辙./折.戟沉沙瞠.目/交口称.赞
B.盘踞./拮据.癖.好/否.极泰来摒.弃/敛声屏.息
C.怆.然/创.伤蛊.惑/余勇可贾.诘.问/开花结.果
D.蹩.脚/别.扭干涸./曲高和.寡徜.徉/逢场.作戏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禀赋寒暄返朴归真胜不骄,败不馁
B.辐射强弩甚嚣尘上黄钟毁弃,瓦斧雷鸣
C.潸然樊篱竭泽而渔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小憩震慑莫衷一事慌慌不可终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______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以至踌躇满志
B.年青以致踌躇满志
C.年轻以致自鸣得意
D.年青以至自鸣得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有人编写了“冲击波”病毒来攻击视窗操作系统,微软公司便在网上发布了新的软件供用户下载杀毒,
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B.乡下的夜晚,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
....,或坐在小船上引吭高歌,或在河边对月凝思。
C.春晚语言类节目中最受瞩目的赵本山小品,尽管“亮色”不少,却仍有些差强人意
....。
D.国画快画成时,一不留神,滴下一滩墨水,我的老师妙手回春
....,立刻将其点染成春天树林里的一座山。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电视剧的生产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走一条生产——市场——播出——盈利——再创作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B.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公司领导认为主要有两个: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C.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他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常。
D.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支球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丝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二、(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人丑陋吗?
冯骥才
国民性是文化学最深层的问题之一。对于作家来说,国民性则是一种集体性格。作家的天性是批判的,所以笔下的国民性自然是国民性的负面,即劣根性。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应该说,他们都不是进行严谨而逻辑的理性剖析,而是凭着作家的敏感与尖锐,随感式却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鲁迅用这种国民集体性格的元素塑造出中国小说人物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阿Q。当然,鲁迅先生也把这种国民性批判写在他许多杂文中。柏杨则认为杂文更可以像“匕首一样”直插问题的“心脏”。故而柏杨没有将国民性写入小说。
这使我想起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传教士文学”——到中国来传教的西方教士所写的见闻。传教士出于对异域文化的好奇,热衷于对中国文化形态进行描述。他们笔下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相当复杂的。
有善意的批评,有文化的误解,也有轻蔑和贬损。特别是后者,与西方殖民者傲慢的心态相关。由于人们对鸦片战争以后那段屈辱的历史刻骨铭心,所以很少有人直面这些出自西方人笔下的批评。
然而我们对自我的批评为什么也不能接受呢?是鲁迅和柏杨所言荒谬,还是揭疤揭得太狠?不狠不痛,焉能触动?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域的集体性格中都有劣根。指出劣根,并不等于否定优根。应该说,揭示劣根,剪除劣根,正是要保存自己民族特有的优良的根性。我们对国民的劣根性的反省始自“五四”以来。一方面由于国门打开,中西接触,两种文化不同,便有了比较。另一方面,由于在中西的碰撞中,中国一直处于弱势。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面对这种软弱与无奈,苦苦寻求解脱,一定会反观自己,追究自己之所以不强是在于自身的缘故。这便从社会观察到文化观察,从体制与观念到国民性,然而从文化视角观察与解析国民性需要非凡的眼光,用批评精神将国民性格的痼疾揭示出来需要勇气。所以我一直钦佩柏杨先生的这种批评精神与勇气。尤其是这个充满自责和自警的题目——丑陋的中国人——多容易被误解呀!但是只要我们在这些激烈的自责中能够体会一位作家对民族的爱意,其所言之“丑陋”便会开始悄悄地转化。
如今,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繁荣。繁荣带来的自信使我们难免内心膨胀。似乎我们不再需要自省什么“丑陋不丑陋”了。然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为此,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省的书该重新放在我们的案头。
(节选自《杂文选刊》2009年10月)
7.下列关于“传教士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传教士文学”是指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来华传教士所写的见闻。
B.西方传教士在写“传教士文学”时,对中国抱着复杂的心态。
C.“传教士文学”在对中国文化形态进行描述时,多有批评,其中有善意的批评,有文化的误解,也有
轻蔑和贬损。
D.轻蔑和贬损的“传教士文学”与西方殖民者的心态相关。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家眼中的国民性是一种集体性格,他们更多地从批判的角度对待国民性。
B.中国作家们对中华民族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西方传教士的批判完全不同。
C.中国作家对国民性的批判与近代国门打开后,在中西交往中中国处于劣势有很大关系。
D.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饱含着对民族的爱意,却又很容易被读者误解。
9.下列关于鲁迅和柏杨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人都凭着敏感与尖锐,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劣根性。
B.两人的批判都并非严谨而逻辑的理性剖析,以至于有人无法接受。
C.两人都有着非凡的眼光、强烈的批判性和勇气,批判得又狠又痛。
D.柏杨主要用杂文进行批判,鲁迅在小说和杂文中都有批判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