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基本方法
![危机干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61e7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4.png)
危机干预基本方法
(1)明确问题。
从受害者角度确定心理危机问题,这一步特别需要使用倾听技术。
(2)保证受害者安全。
把受害者对自己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伤害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
(3)强调与受害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积极、无条件地接纳受害者。
(4)提出并验证应对危机的变通方式。
大多数受害者会认为已经无路可走,咨询师要帮助受害者了解更多问题解决的方式和途径,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采用各种积极应对方式,使用建设性的思维方式,最终确定能现实处理其境遇的适当选择。
(5)制定计划。
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受害者的自控能力和自主性,与受害者共同制定行动计划以克服其情绪失衡状态。
(6)获得承诺。
回顾有关计划和行动方案,并从受害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的承诺,以便受害者能够坚持实施为其制定的危机干预方案。
危机干预名词解释心理学
![危机干预名词解释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509b02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a.png)
危机干预名词解释心理学
1.危机干预:一种旨在帮助个体透过危机,通过各种方法去减缓
危机中不利因素的影响,进而达到减轻个体心理压力和避免延续性后
果的过程。
危机干预可以采用多种策略,例如心理支持、话术引导等。
2.心理支持:在危机干预中一种提供心理援助的方法,帮助个体
在遭遇困难和痛苦时,借助他人的支持获得更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支
持通常提供给急需帮助的个体,确保他们在危机的过程中不再遭受精
神上的痛苦和不适。
3.话术引导:在危机干预中,根据个体特点、情境进行的有意义
的对话,可帮助个体平复心境并重新审视自身的困境,从而避免不必
要的负面情感和心理问题。
话术引导可以采用情境化的语言、倡导性
建议等多种方式。
4.应急预案:在面临危机情形时启动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应急预
案旨在防止和缓解情况进一步恶化。
根据具体地区和行业,既可以是
针对个人的危机干预计划,也可以是专门制定出来的应急处理方案。
5.风险评估:在危机干预中,对个体危机状况和可能的危险进行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准确了解个体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从而采取相应的危机干预措施,降低不利影响的发生。
风险评估通常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包括医生、心理医生、社工等。
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管理
![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2840d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5.png)
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管理一、危机干预概述危机是指一个人或群体遭受突如其来的、极具不可控性的负面情境,导致他们的生活、社会、心理和情感状态急剧恶化,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影响个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危机干预是针对个体或群体处于危机状态进行的精神应急处理,通过目标指向性的干预目的在于降低个体危机中的负面情绪,维持其心理和生命的稳定。
常见的危机干预技术包括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学的危机干涉、家庭治疗和群体干预等,具体方式因应干预对象、干预场景和干预目的而异。
二、危机干预技术1. 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以心理卫生的观点和方法为基础,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对处于突发性、急性与紧急性之下的个体或群体进行干预。
该技术可通过心理创伤干预、心理支持干预、心理治疗干预等措施降低个体因遭受危机而引发的负面情绪。
2. 心理学的危机干涉心理学的危机干涉是一种以心理卫生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等为基础的心理专业技术,适用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解除危机状态,预防震后产生的精神障碍及后遗症。
3.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指以家庭为目标进行的心理治疗过程,并强调个体的行为和体验与家庭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家庭治疗是一种帮助家庭重建支持结构体系和恢复受危机影响的家庭功能的有效干预方式。
4. 群体干预群体干预是指针对具体的群体采取行动,以消除群体中存在的危机和紧张情绪,使群体能够支持和互助,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的干预方式。
群体干预主要包括情感群体治疗、社会认知治疗和行为干预等。
三、心理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管理是指通过预防和治疗手段,提高和维护人们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个体心理健康能力,预防和降低精神障碍群体的发病率和危机事件发生率。
心理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测评和个体心理治疗等多个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减少人们遭受心理压力的数量和强度,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四、心理健康管理的措施1.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指提供健康相关知识的过程,包括心理卫生教育、营养教育、运动科学和良好生活习惯等。
社会工作危机干预流程
![社会工作危机干预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0cd6d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1.png)
社会工作危机干预流程
1. 评估危机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了解危机的性质、程度和影响,评估受影响者的需求和资源,确定危机干预的目标和策略。
2. 建立关系: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受影响者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3. 提供支持和资源: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受影响者提供实际的支持和资源,如食品、住房、医疗和心理健康服务等,帮助他们缓解危机带来的压力和困难。
4. 制定危机干预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和受影响者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制定危机干预计划,包括危机应对策略、资源整合和服务提供等。
5. 实施危机干预计划:社会工作者按照危机干预计划实施干预措施,帮助受影响者应对危机,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6. 评估干预效果:社会工作者需要定期评估危机干预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干预计划,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7. 结束危机干预:当受影响者的情况得到缓解,危机得到解决,社会工作者逐渐结束危机干预服务,帮助受影响者恢复自主生活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工作危机干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尊重受影响者的权利和自主性,保护他们的隐私和安全。
心理学实践中的危机干预
![心理学实践中的危机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f01fbe8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b.png)
心理学实践中的危机干预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危机,如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突发疾病、人际关系冲突等。
这些危机事件不仅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还可能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创伤。
而心理学中的危机干预,就是一种专门针对这些情况的心理援助手段,旨在帮助人们尽快从危机中恢复,重建心理平衡,重新适应生活。
危机干预的定义和目标危机干预,简单来说,是一种短期的、紧急的心理治疗方式,旨在帮助处于危机状态下的个体应对和克服危机所带来的心理困境。
其主要目标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帮助危机中的个体减轻情感上的痛苦和焦虑,使其情绪尽快稳定下来;其次,是帮助个体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功能水平,甚至通过这次危机获得成长;最后,是预防危机的再次发生或者减少危机带来的后续不良影响。
危机干预的适用情况危机干预适用于多种情境。
比如,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发生后,幸存者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表现为频繁的噩梦、闪回、过度警觉等症状。
这时,危机干预可以帮助他们处理恐惧和无助感,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
再比如,重大事故(如交通事故、火灾、工业事故等)的受害者及其家属,可能会经历极度的悲痛、自责和愤怒。
危机干预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应对策略,帮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另外,个人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如突然失业、亲人离世、遭受暴力侵犯等,也可能导致心理危机。
通过危机干预,可以引导个体正确看待这些事件,避免陷入严重的心理障碍。
危机干预的步骤和方法危机干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评估危机状况。
这包括了解危机事件的性质、个体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等。
通过详细的评估,确定危机的严重程度和个体的需求。
第二步,建立信任关系。
在危机中,个体往往感到孤独和无助,建立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干预者要以关心、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与个体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和支持。
第三步,提供情感支持。
让个体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恐惧、悲伤、愤怒等,干预者给予共情和安慰,帮助他们释放情绪压力。
五种常用的危机干预技术详解
![五种常用的危机干预技术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f808f4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0.png)
4.制定行为改变计划: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行为改变计划。
5.练习和巩固:引导求助者反复练习新的思维和行为,巩固干预效果。
二、情绪焦点干预技术
情绪焦点干预技术(EFI)关注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旨在帮助求助者处理和表达情绪,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4.提升人际关系:教授求助者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关系质量。
5.预防心理危机:提前进行心理干预,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五、家庭系统干预技术
家庭系统干预技术(FSI)关注求助者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危机的影响,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干预:
1.家庭评估:评估求助者家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找出问题所在。
2.家庭沟通: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促进相互理解。
1.自我介绍和倾听技巧:教授求助者如何有效介绍自己,以及如何倾听他人。
2.非言语沟通:提高求助者对非言语沟通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3.冲突解决: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训练求助者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
4.情感表达:指导求助者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避免误解和冲突。
5.人际关系维护:教授求助者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5.团体反馈:团体成员相互提供反馈,共同探讨危机应对策略,促进个体成长。
十、后续跟进与评估技术
后续跟进与评估技术(F&E)是确保危机干预效果持久性和求助者持续成长的重要环节:
1.定期跟进:在危机干预后,定期与求助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
2.评估干预效果:通过标准化工具和求助者反馈,评估危机干预的效果。
二十、自我效能感提升技术
自我效能感提升技术(SET)旨在增强求助者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感,以更好地应对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目标
![心理危机干预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9067f95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7.png)
心理危机干预目标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是帮助个体或群体应对并缓解心理危机,在遭受心理困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自杀等问题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具体目标包括:
1. 危机干预:及时发现和接触处于危机状态的个体,提供紧急支持和干预,以减少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等的发生。
2.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个体表达情感,宣泄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3. 情绪管理:协助个体学习感知、理解和表达情绪,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技巧,帮助其控制和管理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4. 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在认知层面上调整和改变自己的看法和思维方式。
5. 建立适应性的应对机制:帮助个体学习适应性的应对机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能力,提升个体面对困境时的抗压能力。
6. 提供资源和引导:为个体提供各种资源和适当的引导,包括心理健康知识、专业咨询和治疗资源,以便个体能够获得更全面和有效的帮助。
7. 预防复发: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保持机制,预防心理危机的再次发生,并教育个体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关注。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3篇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e3630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2.png)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3篇心理危机干预方案1篇一、指导思想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教处,高星生兼任办公室主任,由孙海宾、温志春及各班主任具体办公。
三、工作目标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中职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正确的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和援助,避免或减少学生中出现自伤或伤及他人事件发生。
4、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四、干预对象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及教师。
五、工作方法1、教育为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对中职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为主,增加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重在预防。
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并学会正确的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3、完善系统。
通过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勉互助,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
4、处理果断。
危机干预工作要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有效干预,避免因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而激发或加重学生的困扰,给工作带来被动局面。
六、预防教育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治疗,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简述危机干预的基本流程
![简述危机干预的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f978b9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0.png)
评估危机与问题
全面了解和评价当事者遇到的危机或问题,评估其严重性和紧迫性,以及自杀风险。
5
提供支持与指导
根据干预方案,为目标个体或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应对危机个体或群体的进展,并根据需要调整干预方案。
7
评估干预效果
在干预结束后,评估干预的效果,了解目标个体或群体的状态变化以及问题的解决程度。
简述危机干预的基本流程
步骤序号
流程内容
描述
1
确定干预目标与内容
明确危机干预的目标,确定对目标个体或群体所需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的具体内容。
2
确定干预方式与策略
根据目标个体或群体的特点和危机类型,选择适当的干预方式,如个体咨询、小组辅导或家庭干预等。
3
建立信任与关系
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与目标个体或群体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关系,为后续干预创造有利条件。
8
制定后续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后续的支持计划,包括继续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或转介至其他专业机构进行进一步干预。
《危机干预》PPTppt
![《危机干预》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50d92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a.png)
产生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
评估个体需求
危机干预前需对个体的需求进行全面评 估,明确干预的目标和重点。
积极倾听和理解
给予个体充分的关注和倾听,理解他们 的感受和困境。
提供信息支持
为个体提供有关生活危机和应对策略的 相关信息,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处境并 采取有效行动。
鼓励寻求专业帮助
危机干预的必要性
帮助个体应对重大生活事件
01
危机干预为个体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如失业、亲人死
亡、重大疾病等生活危机,减轻心理负担。
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02
危机干预通过教授应对策略和自我调节技巧,帮助个体在面临
生活压力时更加冷静、自信,提高应对能力。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03
危机干预通过及时的干预和帮助,可以预防个体因生活压力而
心理动力学策略
总结词
心理动力学策略强调解决心理内部冲突和 追求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主要涉及探索个 体的无意识动机和需要,促进自我认知和 理解等方面。
VS
详细描述
心理动力学策略认为危机是个体内部心理 动力学的表现,即无意识的动机和需要与 自我认知和理解之间的冲突。干预者通过 深入了解个体的无意识动机、情感和需要 ,帮助个体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从而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改变。
心理社会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到家庭、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通过了解个体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关系,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的社会 支持和资源,从而缓解危机。
03
危机干预策略
心理教育策略
总结词
心理教育策略是危机干预中的重要方法,主要涉及提供信息、传授技能和建立积 极应对方式等方面。
危机干预基本理论试题答案
![危机干预基本理论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a93fa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2.png)
危机干预基本理论试题答案题目一:什么是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是指在个人或组织面临危机或紧急情况时,通过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方法进行干预和管理,以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并促进个人或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危机干预的目标是尽早发现、迅速处理和有效应对危机,防止其扩大和恶化,帮助个人或组织从危机中恢复,促进其积极发展。
题目二: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包括:1.及早介入:即在危机出现初期就进行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机,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
2.系统性干预:通过系统性的方法进行干预,包括对危机的全面评估、目标的明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以确保干预的有效性。
3.个体化服务:根据个体或组织的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的服务和支持,针对性地解决不同个体或组织的危机问题。
4.专业性干预:危机干预需要由专业的干预者进行,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类型的危机。
5.积极干预:在危机干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干预和管理,采取措施减少危机的损失,并促进个体或组织的积极发展。
6.合作性干预:危机干预需要与个体或组织进行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危机问题,并增强个体或组织的应对能力。
题目三:危机干预的主要策略有哪些?危机干预的主要策略包括:1.评估策略:对危机的性质、程度和影响进行评估,了解危机的根源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应对策略:根据危机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采取适当的行动来控制危机、减少损失,并促进个体或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3.沟通策略: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加强与个体或组织的沟通,提供信息和支持,增强个体或组织的情感上和认知上的应对能力。
4.支持策略:危机干预过程中,提供情感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帮助个体或组织渡过危机期,增强其积极应对危机的信心。
5.教育策略: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体或组织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使其具备预防和处理危机的知识和技能。
6.预防策略:在危机干预过程中,注重预防和避免危机的发生,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减少危机对个体或组织的影响。
危机干预7步法
![危机干预7步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2d15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0.png)
危机干预7步法
危机干预的7步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危机处理方法,用于帮助人们在危机情况下应对和处 理困难。以下是这种方法的七个步骤:
1. 建立联系和安全感:与处于危机中的人建立联系,表达关心和支持,并确保他们的安全 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到有人可以依靠和倾诉。
2. 评估和理解:了解危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评估危机对个人的影响和需求。倾听和理解 他们的感受和经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危机。
危机干预7步法
6. 实施行动和监督:支持和监督危机处理计划的实施。与危机中的人保持联系,提供必要 的支持和鼓励,确保他们按照计划行动,并及时调整和纠正。
7. 结束和后续关怀:在危机处理过程中,逐渐结束干预,并提供后续的关怀和支持。确保 危机中的人有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网络,以继续应对和处理潜在的挑战。
危干预7步法
3. 制定目标和计划:与危机中的人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帮助他们明确解决问 题的方向和步骤,并鼓励他们制定可行的目标。
4. 提供支持和帮助:提供情感支持和实质性帮助,帮助他们应对危机和困难。提供必要的 资源和信息,引导他们寻求适当的专业支持和援助。
5. 发展应对策略:帮助危机中的人发展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应对机制。教导他们有效的应对 技巧,如情绪调节、问题解决、决策能力等,以应对危机中的挑战。
危机干预的实施步骤
![危机干预的实施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9df4a7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4.png)
危机干预的实施步骤步骤一:快速评估和识别危机1.观察:首先,观察人们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注意任何异常迹象,如情绪激动、自伤行为或异常反应等。
2.倾听:倾听当事人的言语和言辞中是否有危机信号。
关注他们的自责、绝望、孤独或对未来的恐惧等。
3.询问:适当询问当事人是否遇到了什么困扰、压力或精神负担。
切勿指责或过度干涉,只是提供一个倾诉的机会。
4.评估:综合观察、倾听和询问的结果,进行评估确定当前是否存在危机。
通过判断危机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步骤二:建立联系和沟通1.倾听和支持:与当事人建立联系,并提供一个安全、理解和无偏见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支持。
用心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问题,让他们有机会表达内心的困扰和痛苦。
2.表达关切:表达对当事人的关切和关心,让他们感到你的在乎。
合理地解释危机和可能的后果,帮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提供帮助的意愿。
3.建立信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到愿意与你合作和分享内心的痛苦。
确保对待信息的保密性,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放心。
4.有效沟通:使用简明、明确和非攻击性的语言进行沟通。
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并试图解决他们的疑虑和担忧。
步骤三:制定安全计划1.共同制定目标:与当事人一起制定可行的目标,以帮助他们渡过危机。
目标应该是可衡量和可实现的,以保证其有效性。
2.制定策略:与当事人讨论和制定可行的策略,以应对当前的危机情况。
根据个体的需求和资源,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来减轻危机的影响。
3.建立支持网络:帮助当事人建立一个积极的支持网络,包括亲友、专业人士和社群组织等。
这些人可以在危机期间提供情感和实际的支持。
4.危机应对技巧:教授当事人一些危机应对技巧,例如情绪调节、放松技巧和积极应对策略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危机,增强自我保护和应对能力。
步骤四:寻求专业支持和持续跟进1.推荐寻求专业帮助:危机干预者应根据当事人的需求和危机的严重程度,推荐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师、社工或精神卫生专家等。
危机干预模式策划书3篇
![危机干预模式策划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89c88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2.png)
危机干预模式策划书3篇篇一《危机干预模式策划书》一、背景在当今社会,各种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无论是个人面临的心理危机,还是组织、社区遭遇的突发事件危机,都需要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处理。
危机干预模式旨在通过系统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或群体恢复心理平衡,降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其健康发展和适应。
二、目标1. 提供及时有效的危机干预服务,帮助当事人缓解危机状态。
2. 增强当事人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心理韧性。
3. 促进当事人的心理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
三、实施步骤1. 危机评估迅速对危机事件和当事人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当事人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系统等。
2. 建立关系与当事人建立信任、支持的关系,让其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
3. 制定干预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危机干预计划,明确干预的目标、方法和步骤。
4. 实施干预(1)提供情感支持,稳定当事人情绪。
(2)帮助当事人认识和理解危机,纠正不合理认知。
(3)教授应对技巧和策略,如放松训练、情绪管理等。
(4)协助当事人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5. 跟踪评估四、资源需求1. 专业的危机干预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社工等。
2. 培训资源,用于团队成员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
3. 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如心理测评工具等。
4. 场地和办公设施。
五、质量控制1. 建立严格的干预流程和规范,确保干预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 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专业水平。
六、宣传推广1.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危机干预模式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公众认知度。
2. 与相关机构和组织合作,推广危机干预服务。
七、预算1. 人员费用:[具体金额]2. 培训费用:[具体金额]3. 设备和工具采购费用:[具体金额]4. 其他费用:[具体金额]八、通过实施危机干预模式,我们有信心能够帮助更多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和群体走出困境,重建生活信心,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我们将不断完善和优化该模式,以适应不同类型危机的需求。
危机干预六步骤范文
![危机干预六步骤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448c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4.png)
危机干预六步骤范文
危机干预是指在个人发生紧急情况或心理困境时,为其提供及时的支
持和帮助,促使其恢复心理健康。
危机干预的目的是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地与个人进行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困境,调整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危机干预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评估情况。
危机干预之前,进行情况评估非常重要。
在评估中,需要注意个人的紧急程度和危机的严重性,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和生
活背景。
这可以通过直接询问、观察和收集信息的方式进行。
第三步,积极聆听。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聆听是非常重要的。
积极地
倾听个人的陈述,尽量不打断他们的发言。
使用非语言表达,如点头、鼓
励性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等,以展示你的积极态度。
第四步,表达关切。
当你聆听个人的陈述后,表达出你的关切。
使用
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而温和地表达对个人遭遇的理解和关心。
例如,你
可以说:“我听到了你的困境,我非常关心你的感受和处境。
”
第五步,提供支持。
在危机干预中,你需要告诉个人他们并不孤单,
有人愿意支持他们并帮助他们渡过困境。
你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源和信息,
如专业机构、热线和社会服务,以便他们获得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危机干预的几种方法汇总
![危机干预的几种方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8c06c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1.png)
危机干预的几种方法汇总危机干预是指在危急情况下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及时干预,以避免或减轻危机的发生和对个体产生的负面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危机干预方法。
1.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危机中获得的来自家庭、朋友、同事、社区等不同层面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信息上的帮助和财务上的援助等,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危机个体减轻负担、提高应对能力和保护性因素,缓解危机带来的压力。
2.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指通过向个体传授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其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心理自我管理和灾难应对能力。
心理教育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自我调适策略的培训、应对技巧的传授等,可以帮助危机个体更好地应对危机。
4.紧急干预与危机评估:紧急干预和危机评估是指在危机发生后的最初阶段,对危机个体展开快速反应和评估工作。
通过与个体沟通、观察其情绪表现和身体状况等,危机干预者可以判断个体的危险性和紧急性,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例如分流至安全地带、提供急救等。
5.紧密监护和自杀防范:针对存在自杀危险的个体,紧密监护和自杀防范是非常重要的危机干预手段。
通过设置24小时监护、限制危险物品的使用、提供安全环境等,可以有效地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进行自杀风险评估,了解个体的自杀倾向和可控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自杀。
6.群体干预和社区干预:在群体或社区级别开展的干预活动,可以提供更广泛和综合的支持和援助。
例如,组织开展危机热线、心理支持小组、社区活动等,可以为危机个体提供多方位的帮助和资源。
此外,还可以加强社区关系网、提供临时安置和经济援助等,帮助危机个体重建生活和社会支持。
心理危机干预名词解释
![心理危机干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6e65f8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6.png)
心理危机干预名词解释
心理危机干预:
1. 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期的、针对特定危机情况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技术,主要用于在个体及其社会环境的关系中,弥补个体在危机期间缺乏的心理力量,以促进个体的调整与心理健康。
2. 诊断性评估:在进行危机干预之前,心理咨询师需要先对病人进行诊断性评估,以确定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根据病人的表现为其量身定制有效的治疗方案。
3. 紧急服务:在个体遭遇突发的危机的情况下,心理卫生机构可以提供紧急服务,以缩短危机周期,提高个体对危机的调适能力,以及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4. 后期介入:当个体的危机状况得到妥善控制之后,可以通过后期介入的方式对个体进行长期性的心理治疗,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逐步改善。
心理学实践中的危机干预
![心理学实践中的危机干预](https://img.taocdn.com/s3/m/1ebbc06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9.png)
心理学实践中的危机干预在我们的生活中,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危机可能是自然灾害、突发的重大疾病、暴力冲突、亲人离世,也可能是个人面临的严重心理困境,如严重的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
当这些危机出现时,心理学中的危机干预就显得至关重要。
危机干预是一种短期的、紧急的心理援助服务,旨在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恢复心理平衡,应对当前的困境,并预防危机可能带来的更严重后果。
它与长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有所不同,更注重即时性和针对性。
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快速评估危机的性质和程度。
这需要干预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
通过与当事人的交流,了解危机事件的具体情况、当事人的情绪状态、认知反应以及其现有的社会支持系统。
例如,在面对一位因失业而陷入严重焦虑的人时,干预者需要了解他失业的原因、持续时间、他对未来的担忧以及他身边是否有家人朋友可以提供支持。
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信任关系是危机干预成功的关键。
处于危机中的人往往感到无助和恐惧,他们对他人的信任可能较为脆弱。
干预者需要以真诚、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当事人,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被接纳。
比如,用温和的语气、专注的倾听以及适当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对当事人的关注和支持。
接下来,干预者要为当事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和资源。
这可能包括帮助他们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提供心理调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或者介绍他们到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获取物质帮助。
比如,对于一位因家庭暴力而感到绝望的妇女,干预者可以提供当地妇女庇护所的联系方式,并帮助她制定安全逃离的计划。
危机干预中,情绪支持也不可或缺。
当事人在危机中常常经历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恐惧、愤怒、悲伤等。
干预者要允许他们表达这些情绪,并给予共情和安慰。
例如,陪伴一位刚刚失去亲人的人哭泣,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悲伤是被理解和接受的。
同时,干预者还要关注当事人的认知偏差。
在危机中,人们往往会产生一些极端或不合理的想法。
干预者需要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引导,帮助当事人调整认知,以更积极和现实的方式看待当前的困境。
危机干预的几种方法
![危机干预的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f732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7.png)
危机干预的几种方法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援助措施,旨在向处于紧急状况或危机状态的个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危机干预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指导,帮助个体在面对危机时及时恢复冷静、减轻情绪压力、调整积极心态,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危机干预方法:1.情绪支持:这是最常见和基本的干预方法之一、情绪支持意味着倾听并向个体传达理解、支持和接纳。
在面对危机和困境时,个体通常会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
通过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可以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关心,从而减轻其压力和负面情绪。
2.信息采集和评估:在进行危机干预时,了解个体所处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帮助个体,干预者需要详细了解个体所经历的危机类型、程度和原因。
这可以通过采集和评估相关信息来实现,包括询问个体的感受、思维和行为以及危机的时间、地点和背景等。
3.问题解决技巧:危机干预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帮助个体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应对危机。
这可以通过教授一些问题解决技巧来实现,如清晰地定义问题、制定目标和计划、评估和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以及实施反思和调整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困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6.心理教育: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者可以向个体提供相关的心理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危机。
这可能包括关于危机的常见类型和反应、应对压力和困境的技巧,以及如何寻求专业帮助等。
心理教育可以使个体更加理性地认识和处理危机,增强他们的心理应对能力。
总之,危机干预的方法是多样的,具体的选择应根据个体的需求和情境来确定。
这些方法的目标是帮助个体减轻心理压力、调整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需要时提供适当的紧急援助。
有效的危机干预可以帮助个体度过危机,恢复心理健康,并提升其自我调节和应对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与要点
![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与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2af8b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3.png)
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与要点一、确定心理危机干预对象:对象是正在经历强烈心理困扰、导致其生活事件的人。
这些人应处于能够理解和接受干预者的阶段,不拒绝干预,即有一定的互动性和耐受性。
通常包括病人和相关人员,也可包括其亲人。
二、确定最佳的干预时间: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应当在经历问题后尽早开始,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可能会降低。
但要确定最佳的干预时间并不容易,因为这取决于个体情况,且在危机过程中,个体的反应强度和速度变化很大。
通常来讲,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三、了解和建立信任关系: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者和受助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至关重要。
良好的信任关系有助于减轻受助者的焦虑感,使受助者感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有利于其恢复到稳定的状态。
四、提供支持:支持是心理危机干预的核心部分。
受助者需要知道他们正在经历的困扰是有意义的,他们的感受是被接纳和理解。
提供支持的方式包括倾听、表达同情和鼓励等。
五、识别并处理负性想法:在心理危机阶段,受助者可能存在一些负性想法或自我伤害的想法。
干预者需要帮助受助者识别这些负性想法,并帮助其以更理性的方式看待问题。
同时,干预者需要帮助受助者建立新的思维方式,以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六、提供具体的应对技能:在心理危机阶段,受助者可能缺乏应对特定问题的具体技能。
干预者需要提供一些实用的应对技能,如应对压力的技巧、自我放松的技巧、积极的自我对话等。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受助者在危机阶段之后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
七、对受助者提供支持的资源进行介绍:在心理危机阶段,受助者可能需要了解一些可用的支持资源,如心理咨询师、家人和朋友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受助者在危机阶段之后更好地应对问题。
八、跟踪回访: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定期跟踪回访,以确认受助者是否已经恢复到稳定状态。
如果发现受助者仍然存在严重困扰,应及时采取进一步干预措施。
总之,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专业的干预者和受助者之间的密切合作。
了解和遵循上述流程和要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帮助受助者度过危机阶段,恢复正常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学者Beidel(2006)指出,人力资源问题通常是组织危机管理容易忽视的方面,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不仅是西方社会一种常规的人力资源服务项目,而且已逐渐发展成为在组织遭遇自然或人为灾难、创伤以及危机事件时,帮助组织和员工共同应对危机的一种有效途径。
而近些年来,随着外资企业的涌入和文化交流的促进,员工帮助计划(EAP)被带入我国,为中国企业的员工心理危机干预指出了一条道路。
一、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基本内涵与发展1.EAP的定义对于EAP的定义,国内外至今尚未形成权威的界定标准,众多专家学者根据各自的理解进行了不同的阐述:Goedings(1987)等人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通过合理的干预方法,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评沽、诊断和影响员工工作表现与绩效问题的过程。
方隆彰(1991)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工作人员运用适当的知识和方法,在企业内提供相关的服务,以协助员工处理个人、家庭与工作上的困扰或问题。
这里所谓的知识与方法包括:心理学、跨文化管理等相关知识,以及会谈沟通、团体辅导、活动策划与执行、调查、评估、压力松弛、转介等实务技术。
Bohlander(1992)等人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通过为员工提供诊断、辅导、咨询等服务,解决员工在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消除员工各方面的困扰,最终达到预防问题发生,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目的。
Gloria(1994)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由管理者,或由工会团体、员工协会与咨询顾问公司、社会团体、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或个人签约,为员工提供援助服务的总称。
Dessler(1994)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内部正式、系统的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与推动,为面临情绪、压力、酗酒、赌博等问题的员工提供咨询、引导及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他们度过困难的过程。
罗业勤(1996)指出,员工帮助计划是组织基于对员工的关切,在劳资双方的支持下,由组织提供资源及时间,经由特定人员及程序,以接纳的态度帮助员工处理有关酗酒、情绪、家庭等问题,以及其他组织内部有关人群问题,例如主管部署、同事、男女情感,或者工作问题,例如绩效、晋升、待遇、惩戒等更广泛的内容。
Hansen(2004)从心理干预角度,认为员工帮助计划是能够预防、诊断、改善员工心理或个人问题的一系列知识、行动、策略和战略的整合。
张西超认为,EAP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
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接家属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改善组织管理。
从这些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EAP主要是组织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是运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技术,通过整合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专注于帮助组织和员工解决与工作场所有关的问题。
主要包括评估、咨询、培训和治疗等服务,为员工创设一种良好的内外工作环境,缓解员工的压力和心理问题,从而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提高组织的效益。
2.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发展员工帮助计划(EAP)最早起源于2O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在欧美日等国的许多企业成功运用。
纵观EAP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将其简要概述为4个阶段。
(1)职业戒酒计划(Occupational Alcoholism Program,OAP)。
2O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企业注意到员工酗酒与吸烟等问题影响企业的绩效,于是企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职业戒酒计划(OAP),这便是EAP的早期雏形。
(2)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EAPs)。
2O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美国社会的剧烈动荡,滥用药物、家庭暴力、工作压力、法律纠纷等越来越多的问题成为影响员工情绪及工作表现的重要原因,企业绩效的降低不仅是酗酒单方面的原因造成。
于是,OAP项目向EAP项目转变,范围得到了扩大,内容也更丰富,提供更多的服务以解决更广泛的个人问题。
(3)职业健康促进计划(occupafion-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OHPPs)。
开始于1980年的职业健康促进计划是针对OAP中员工帮助项目过于一般化,对员工心理与行为问题缺乏细致描述的不足而提出来的。
OHPPs是组织所采取的寻找并解决那些在工作场所内外引起员工健康隐患问题的措施和活动的总称,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员工健康医疗维护,提高身心健康的水平,促进员工的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增加工作环境中的合作行为,提高员工的适应性、健康水平及主观幸福感,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与组织绩效的目的。
关注员工具体疾病隐患,具有御防性是OHPPs与其它项目的主要区别。
(4)员工增强计划(Employee Enhancement Program,EEP)。
从2O世纪开始,在EAP的基础上,企业延伸出了员工增强计划(EEP),它强调压力管理、全面健康生活形态、工作生活质量、人际关系管理等问题,致力于改善工作中和工作后可能逐渐引发未来健康问题的行为。
因此EEP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动态性、超前性的特点。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对员工出现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员工帮助计划的内容在不断扩展,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发生变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时代性。
二、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内容和运作模式1.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内容EAP的内容相当广泛,许多研究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Lewis将EAP的内容分为八方面:(1)个体咨询:工作、个人及家庭问题;(2)团体咨询:以团体为对象,目的在于解决团体面临的问题;(3)咨询服务:提供各种咨询、社会资源及中介服务;(4)教育培训:为员工提供援助服务培训、再培训,各种咨询培训;(5)职业生涯规划:为个人或组织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咨询;(6)特别服务:酗酒计划、健康促进计划或员工福利计划;(7)研究工作:为员工帮助计划的研究及推广提供支持;(8)紧急服务:为各种紧急、重大事项提供服务。
Bohlander 等人认为,EAP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四大方面的问题。
Interlock EAPs将EAP分为个人事务与工作事务两大类。
个人事务的内容包括酒精与药物、情绪控制、家庭关系、财务、健康、法律与人际关系技巧;工作事务包括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作场所性骚扰、人际冲突、工作绩效、工作压力与退休规划。
国际EAPs组织将EAP分为电话服务、面对面咨询、网络援助、EAPs培训、管理援助、危急事件及压力管理(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CISM)、儿童与老人照顾及其它中介服务。
FGI机构将EAP分为专业咨询服务、生活信息服务与员工服务3大类。
专业咨询服务的内容包括个人问题、婚姻与家庭问题、工作方面问题与不良习惯;生活信息服务包括儿童老人的照料、营养咨询、医疗信息咨询服务、法律咨询服务、财务咨询服务与计算机网上服务;员工服务则包括管理人员员工援助培训、危急事件处理、工作场所性骚扰与全球工作调派服务。
张西超认为EAP项目包括企业调查研究及建议、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和心理咨询与治疗四个方面,主要内容有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灾难事件、职业生涯困扰、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理财问题、减肥和饮食紊乱等,全方位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
台湾林桂碧提出的EAP服务内容包括五大类:(1)心理咨询辅导类,包括新进人员工作与生活适应,员工个人情绪、情感、婚姻、家庭沟通,生涯规划与转换,退休员工和离职员工咨询辅导等;(2)教育成长类,包括员工进修、培训,技能训练,生涯规划,辅导专业智能等;(3)休闲体育类,包括社团、康乐、联谊、聚会、旅游、球赛、文艺活动、文化交流等;(4)医疗保健类,包括医务室服务、特约医院、医药报销、健康教育(尤其是女性健康这一特殊的领域)等;(5)福利服务类,包括急难救助、照顾老人和小孩、救济补助、法律咨询、税务咨询、投资理财等。
而目前国内的EAP服务项目还主要集中在心理方面的帮助,主要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教育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危机干预以及个人测评等。
综上所述,由于分类标准不一致,目前中外学者在有关EAP的内容上没有一致结论。
但是可以看出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它包括解决来自组织及其员工的有关影响组织绩效的所有问题,而EAP的具体服务内容则因组织特性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员工在不同时期需求的变化而需进行动态调整。
2.员工帮助计划(EAP)的运作模式国外常见的员工帮助计划执行模式有两大观点,分别由Masi等人和Cunningham提出。
Masi等人认为,员工帮助计划的执行模式可以分为内置模式(in-house mode)、外设模式(out-house mode)、联合模式(consortium mode)、整合模式(affiliate mode)4种。
内置模式指组织自行设置员工帮助计划实施的专职部门,聘请具有社会工作、心理、咨询、辅导等专业人员来策划实施该项目。
外设模式是组织将员工帮助计划项目外包,由外部具有社会工作、心理、咨询、辅导等专业人员或机构提供员工帮助计划服务。
这种模式在组织员工数量不多时较为常用。
联合模式指若干组织联合成立一个专门为其员工提供援助的服务机构,该中心专门配备了专职人员。
整合模式是指组织内部员工帮助计划实施部门与外部的专业机构联合,共同为组织员工提供援助项目。
而Cunningham认为,除了以上4种模式以外,还有工会成员援助计划(union-based member assistance programs)和共同委托模式。
工会成员援助计划是工会通过成立机构,聘用专职人员,直接为员工提供援助,或通过发布信息,通过网络平台间接地为员工提供援助服务。
例如美国的国家戒酒机构(NIAAA)。
共同委托模式是指若干个组织共同委托专业员工援助人员与机构,为员工提供援助服务。
共同委托模式是组织间资源共享,降低成本的最好方式之一。
而由于EAP在我国尚属于一种比较新兴的模式,还没有大范围地展开,所以当前对EAP 的研究也刚刚起步。
国内EAP的运作模式与Masi等人提出的运作模式较一致,也是分为4种,分别是:公司内部模式(内置模式)、公司外部模式(外设模式)、联合模式、会员制模式(即让员工以会员的身份加入相关的服务机构来接受服务)。
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不同的运作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对不同规模的公司有不同的影响。
内置模式具有更了解、熟悉组织内部情况和员工情况的优势,能与管理者和员工进行互动,便于有效地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外置模式提供的服务更加专业化,更能取得员工信任,满足员工最在意的保密需求;联合模式能为企业节约成本;而整合模式能使EAP 的内容和模式与组织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够增强EAP 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