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大纲《推拿手法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课程名称:《推拿手法学》Course:Tuina Manipulation课程编号:02116 适用学生:针灸推拿专业Course Number:02116 Designed for:Acupuncture and Tuina学分:4总学时:68Credit: 4 Class hour: 68预修课程:《推拿功法学》实验学时:34《中医理论基础》Experiment hour: 34Preparatory Courses:《Chinese Traditional exercise in Tuina》《Basic theory of TCM》二、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s)《推拿手法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中医骨伤等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与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推拿手法又有着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各种推拿手法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学习推拿临床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根据章节内容,充分应用图表、实验操作、录像、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自学、讨论、比赛等多种形式,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本门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实践课,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安排临床见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手法作用原理与效应的实验室测试,使训练检测趋于客观化和科学化。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Course Content and Arrangement)1.推荐教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赵毅、季远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6月第3版Recommended Teaching Materials:《Tuina Manipulation》2.参考教材:《推拿学》,范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Reference Books:《Tuina》五、考核与评价方式(Course Evaluation)具体方式:闭卷考试(占总成绩60%)+技能考试(占总成绩40%)+平时成绩(扣分制)。

广州医学院《推拿学》实训大纲

广州医学院《推拿学》实训大纲

广州医学院《推拿学》实训大纲《推拿学》实训课程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专业高职高专使用)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推拿手法学》实训课程是在开设《推拿手法学》理论部分教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与之相配套的实训(实验)课程,是加强、应用、验证《推拿手法学》理论与技术的实训性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训对推拿手法的操作方式、动作要求、临床应用,以及相互间操作练习,了解、掌握推拿手法的动作形态,使学生在掌握推拿手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基本操作技能,以提高同学们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⑴、每个实训为3学时,共安排24个实训手法。

实训课程的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共计27学时。

⑵、按照本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和目的,采用多媒体、录相片、挂图、幻灯课程、推拿手法演示仪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⑶、选用全国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那继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实训教学指导(供针灸推拿专业使用)。

课程名称:推拿手法学实训成绩:总成绩的30%。

适用专业:针灸推拿专业编写人:姚启龙教研室:针灸推拿与中医教研室2010年12月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实训一、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实训性质:应用性实训技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实训学时:3学时。

实训内容:重点掌握一指禅推法的操作方式,动作要求;了解临床应用推拿手法演示仪的应用;解决难点和疑点。

实训训目的与要求:一指禅推法的规范性操作和应用技巧。

实训主要配套仪器设备及台(套)数:推拿按摩床20--30台;推拿手法演示仪;CAI课件。

实训要点:1、选择体位(坐位、卧位等)2、教师示范,讲解,指导,纠正。

3、同学间彼此在身体的适当部位进行练习,进行规范操作,熟练掌握各种推拿手法的实训运用。

实训二、滚法、揉法实训性质:应用性实训技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实训学时:3学时。

实训内容:重点掌握滚法、揉法的操作方式,动作要求;了解临床应用推拿手法演示仪的应用;解决难点和疑点。

6-3-2 《推拿手法学》教案

6-3-2 《推拿手法学》教案

周次 6
授课 第三章 章节名称
单元
摩法、揉法
授课 3
学时
单 元 教 学
1.掌握摩法、揉法的含义、动作结构和操作要领。
知识
2.掌握摩法、揉法的人体练习方法。 3.熟悉摩法、揉法的临床应用特点。
4.熟悉摩法与揉法的异同点。
目 技能 摩法、揉法的动作结构和操作要领。
标 素质 掌握摩法、揉法的含义、动作结构和操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4.一指禅推法流派的历史沿革。

学 技能 一指禅推法的临床应用。


素质 一指禅推法的含义、动作结构和操作要领。
教学 一指禅推法的动作结构和操作要领; 教学
重点 一指禅推法的人体操作练习。
难点
一指禅推法基本动作的掌握; 一指禅推法的砂袋及人体操作练 习。
教材 处理
主要参 考资料 和教具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 难点
教材 处理
主要参 考资料 和教具
时间
教学内容
10 分钟 推拿介质;
20 分钟 推拿医师的自护;
10 分钟 推拿功法概述;
推拿医师精神自护地掌握;推拿 练功中对呼吸和意念的控制;推 拿练功训练计划地制定。
教学活动
课堂讲授,配合 图文资料、临床 资料及多媒体教 学手段辅助教 学。
教学资源
10 分钟 推拿功法的特点;
重点 抹法的人体操作练习
难点 之间的比较。
教材 处理
主要参 考资料 和教具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
40 分钟 搓法、抹法的含义、动作结构、操作要领、 推拿手法的讲授
临床应用讲授或多媒体教学;
以示范性操作和

《推拿治疗学》教学大纲及质控点

《推拿治疗学》教学大纲及质控点

《推拿治疗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使用)前言《推拿治疗学》主要研究将已学习的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以及推拿手法、功法等知识,综合运用于临床实践。

学好本课程对于防治临床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推拿治疗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推拿治疗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对推拿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正确而熟练的诊断、治疗,并了解其发病原因、病理机制和辨证特点,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骨伤推拿治疗学和内妇推拿治疗学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授骨伤推拿常见病的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常用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功能锻炼等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讲授内妇推拿治疗的定义、特点、作用原理以及内妇推拿常见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方法、自我保健等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适当辅以手法的教学训练、病例讨论及临床见习。

教学手段: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适当运用板书、图表、模型等教具,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本课程共计90学时,其中骨伤推拿治疗学72学时,内妇推拿治疗学18学时。

课堂理论讲授72学时,见习18学时。

本大纲供针灸推拿专业使用,亦适用于其他专业辅修或选修本课程的学生。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脊柱躯干疾病和损伤的推拿治疗第一节颈椎病【目的要求】1.掌握颈椎病的定义、病因病理、分型、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推拿治疗。

2.熟悉颈部的解剖、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及预防。

3.了解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

【教学内容】1.颈椎的解剖生理。

2.颈椎病的定义及病因病理。

3.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4.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5.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6.颈椎病的施治。

7.颈椎病的预防。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和教学训练相结合【教学时数】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4学时,临床见习2学时第二节落枕【目的要求】1.掌握落枕的定义、诊断要点和推拿治疗。

2.熟悉落枕的病因病理。

推拿手法学 教案 精品

推拿手法学 教案 精品

《推拿手法学》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的:1、了解推拿手法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熟悉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掌握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1、推拿手法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要点:1、重点: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2、难点: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1、简要回顾推拿手法与推拿练功的关系。

2、以中医的方药为例,导入推拿手法学的概念及在推拿学中的作用。

3、讲解推拿手法学所承担的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4、最后,详细阐述推拿手法学与推拿治疗学的关系,以明确学习推拿手法学的目的。

6、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教案内容教学目的:1、了解推拿手法学的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2、熟悉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3、掌握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教学内容:1、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2、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3、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教学要点:1、重点: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2、难点: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并提问推拿手法学的概念及任务。

2、按历史发展顺序讲解推拿手法的历代沿革。

3、从横向的角度,讲解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4、最后,强调与推拿手法有关的几部重要推拿著作。

6、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教案内容教学目的:1、了解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2、熟悉推拿手法学的概念。

3、掌握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2、推拿手法学的概念。

3、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点:1、重点: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2、难点: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推拿手法学的发展有影响的几部重要著作进行提问。

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本科90课时)

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本科90课时)

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教学大纲(Tuina technique and merit legal science)(供5年制针灸推拿学专业和针灸推拿学专升本专业使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是研究推拿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推拿手法与功法的术式结构、技能训练方法、动作原理、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推拿专业课程中,是一门核心技能基础课程。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功法、手法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熟悉和了解推拿功法、手法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推拿手法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研究方法和临床辨证应用规律,为学习《推拿治疗学》与日后从事推拿临床工作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正常人体解剖学》、《西医诊断基础》。

后续课程:《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

先修课程是本课程的讲述基础,后续课程是此课程的具体应用,后续课程应在此课程开设的下一学期进行教学。

二、课程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总学时90学时,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操作示范、技能训练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配合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及视听教材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加强手法操作的示范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

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教学(实训)60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1 王之虹等.推拿手法学.2001年8月第1版.中国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2.主要参考书1 周信文等.推拿手法学.2000年10月第1版.中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 张建华、何光远等.推拿学.2007年1月第1版.中国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3 俞大方等.推拿学.1985年10月第1版.中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四、课程考核考试(包括期末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其中理论考试50%,技能考试50%。

推拿手法学实验大纲

推拿手法学实验大纲
3、注意腰部斜扳法的安全性。
附表12(正文)
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11
项目名称
下肢部的常规操作训练
实验类型
综合型
适用层次
本科
实验课时
2
开设类型
目的要求:
1、熟悉人体下肢部的操作常规手法。
实验内容:
1、滾法自臀部-----大腿后侧-----腘窝-----腓肠肌-----跟腱往返三遍。
2、擦法膝关节内外侧。
3、擦法踝关节内外侧。
4、摇膝关节,踝关节。
实验步骤:
1、老师在人体上示教。
2、学生按常用手法定义、动作要领及老师示教在人体上训练。
3、老师逐个纠正学生动作。
4、老师统一要求学生定时左右手交替训练。
注意事项:
1、不得留长指甲、不得佩戴首饰(尤其是戒指)、不得佩戴手表。
2、按动作要领及示教要求进行训练。
8
开设类型
目的要求:
1、掌握一指禅推法的操作方法,动作要领。
2、熟悉一指禅推法的定义。
实验内容:
1、一指禅推法的米(沙)袋定点训练(前期)。
2、一指禅推法的米(沙)袋移动训练(后期)。
实验步骤:
1、老师在米袋上示教。
2、学生按一指禅推法定义、动作要领训练。
3、老师逐个纠正学生动作。
4、老师统一要求学生定时左右手交替训练。
2、按动作要领及示教要求进行训练。
附表10(正文)
实验项目
项目序号
9
项目名称
胸腹部的手法常规操作
实验类型
综合型
适用层次
本科
实验课时
2
开设类型
目的要求:
1、熟悉胸腹部操作常用手法。
2、了解胸腹部手法操作流程。

推拿手法学

推拿手法学

《推拿手法学》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推拿手法学的发展史及现状,了解现代的主要手法流派及特点。

熟悉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方法和练功方法,掌握推拿的基础知识、各类手法的动作要领和操作要求。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示教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经过模仿、练习,逐步掌握基础手法的动作要领,并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人体各部位的操作。

【素质培养目标】使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医推拿事业。

不怕苦、不怕累、刻苦学习、勇于实践。

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学目的内容要求绪论【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推拿手法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特点。

2.掌握推拿手法和推拿手法学的定义。

【教学内容】1.推拿手法学定义。

2.推拿手法的起源及历代发展史。

第一章推拿手法学基础知识【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推拿介质、作用原理和学习方法。

2.熟悉推拿手法的命名和分类。

3.掌握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第一节手法的命名及分类。

第二节手法操作要求。

第三节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介质与热敷。

第五节手法作用原理。

第六节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推拿基本功(略)【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推拿练功的方法,及练功对人体的影响和练功原则。

2.熟悉现代练功和易筋经和少林内功的动作和要领。

3.掌握其中至少一种练功方法。

第三章成人推拿基本手法【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成人推拿基本手法的分类,及各类包含的手法。

2.掌握各手法的操作方法和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技能培养目标】1.掌握六大类手法的动作要领并可进行操作。

2.可进行六大类各手法的沙袋练习和人体操作。

【教学内容】第一节摆动类手法。

第二节摩擦类手法。

第三节挤压类手法。

第四节振颤类手法。

第五节叩击类手法。

第六节运动关节类手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示教、实训。

第四章复合手法及踩跷法【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各种复合手法的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2.熟悉各种踩跷法的动作要领。

上交推拿学实践教学大纲

上交推拿学实践教学大纲

《推拿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实验简介推拿学是一门技能课程,对实践操作要求很高。

制作实验教学大纲其依据是我院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并充分考虑了我院的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

本大纲适用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二、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1、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推拿常用的手法,基本穴位定位,常见伤病的推拿治疗以及运动按摩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的保健方法操作。

2、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会应用推拿手法并能治疗一些常见病。

基本掌握常用手法和撰写实验报告,同时能结合运动实践设计一些简易可操作性的实验及方法。

三、实验方式每2-3个人为一实验小组,在老师带领下,独立或协作完成要求的实验任务。

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五、实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1、推拿概述[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师讲授和录像观摩等方式,了解推拿的发展简史和推拿流派的现况,掌握推拿治疗疾病的原理和作用。

[实验内容]1.推拿发展简史和推拿流派简介;2.推拿的作用。

3.推拿的基本手法[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2、推拿基本手法[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互相进行推拿手法的练习,熟练地掌握推拿基本手法的手形,并将其运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要求掌握每一个手法的手形,操作要领和作用。

[实验内容]推拿十七种手法:抚摸、揉、捏、揉捏、搓、按压、摩擦、推压、摇晃、抖动、提弹、振动、叩击、按压、滚法、拨法、扳法、拉法。

牵拉手法[实验器材]1、按摩床;2、按摩介质:爽身粉、舒活酒。

3、推拿练功[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师讲授和录像观摩及现场训练等方式,熟练掌握身体素质练习和手法技巧练习方法,了解易筋经的练功方法。

[实验内容]1.身体素质练习:徒手练习,器械练习;2.易筋经;3.手法技巧练习:基础练习,人体练习,手法选择及应用。

[实验器材]1.沙袋(1—1.5Kg)、握力器、哑铃;2.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3.纸块4、常用穴位按摩[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互相进行推拿手法的练习,熟练地掌握推拿常用穴位按摩的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

《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

《推拿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临床课【教学时数】72学时【课程学分】学分【开设专业】康复系:康复治疗技术【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选用教材】《推拿学》邵湘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参考教材】1.《推拿手法学》王之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推拿治疗学》罗才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推拿学》严隽陶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推拿学》范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5.《针灸推拿学》邵湘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6.《中国推拿治疗学》宋一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7.《推拿学》吕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8.《中医推拿学》曹仁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9.《推拿学》罗才贵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0.《推拿功法学》吕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程性质和目的】推拿学是中医学类专业的一门临床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应用推拿方法与技能、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及保健养生的学科,通过对推拿学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推拿职业的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并增强适应职业变化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1.使学生具备初、高级推拿职业专门人才所必须的推拿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初步形成解决临床(诊查、预防、治疗、养生)推拿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为进一步学习掌握推拿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基础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辩证思维能力。

【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要点】上篇基础篇第一章推拿学发展源流一、教学目的及要求[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推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对象、基本内容。

2.了解推拿学的发展源流。

[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推拿学的发展需要,查阅相关史料和资料。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为推拿学基本概念、基本对象、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为推拿学的发展源流。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推拿学发展源流第二章推拿知要一、教学目的及要求[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推拿的分类、体位、常用介质和异常情况的处理。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实训大纲(供三年制专科针灸推拿专业使用)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推教研室推拿手法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学时: 41学时实训一一指禅推法的练习实验目的:学习一指禅推法的技能。

基本要求:掌握一指禅推法的规范性操作和应用技巧。

实验学时: 2 学时实验内容:一指禅推法、偏锋推法、跪推法的操作及动作要领。

实训二扌衮法的练习实验目的:学习扌衮法的技能。

基本要求:掌握扌衮法的规范性操作和应用技巧。

实验学时: 2 学时实验内容:扌衮法的操作及动作要领。

实训三揉法的练习实验目的:学习揉法的技能。

基本要求:掌握揉法的规范性操作和应用技巧。

实验学时: 2 学时实验内容:揉法的操作及动作要领。

实验四摩法、擦法的练习实验目的:学习摩法、擦法的技能。

基本要求:掌握摩法、擦法的规范性操作和应用技巧。

实验学时: 1 学时实验内容:摩法、擦法的操作及动作要领。

实验五推法的练习实验目的:学习推法的技能。

基本要求:掌握推法的规范性操作和应用技巧。

实验学时: 1 学时实验内容:推法的操作及动作要领。

实验六抹法、搓法、按法的练习实验目的:学习抹法、搓法、按法的技能。

基本要求:掌握抹法、搓法、按法的规范性操作和应用技巧。

实验学时: 1 学时实验内容:抹法、搓法、按法等手法的操作及动作要领。

实验七点法、拨法、捏法的练习实验目的:学习点法、拨法、捏法的技能。

基本要求:掌握点法、拨法、捏法的规范性操作和应用技巧。

实验学时: 1 学时实验内容:点法、拨法、捏法的操作及动作要领。

实验八拿法、捻法、揪法、挤法的练习实验目的:学习拿法、捻法、揪法、挤法的技能。

基本要求:掌握拿法、捻法、揪法、挤法的规范性操作和应用技巧。

实验学时: 1 学时实验内容:拿法、捻法、揪法、挤法等手法的操作及动作要领。

实验九抖法、振法、颤法的练习实验目的:学习抖法、振法、颤法的技能。

基本要求:掌握抖法、振法、颤法的规范性操作和应用技巧。

实验学时: 1 学时实验内容:抖法、振法、颤法的操作及动作要领。

《推拿手法学》教学大纲

《推拿手法学》教学大纲

《推拿手法学》教学大纲推拿手法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经络、推拿手法等中医传统疗法,以防治疾病为目标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与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手法有着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外科学,具有鲜明的外治特色;区别于针灸学,具有鲜明的经络外治法特色;区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推拿手法产生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曲折历程,要学好推拿手法,就一定要了解推拿的发展过程,了解前辈们所做的贡献,以此来激励我们的学习.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各种推拿手法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知识,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临床各类常见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主要为:绪论部分包括推拿手法的形成与发展、推拿手法的特点、分类与推拿手法主要内容、推拿手法的理论基础、推拿手法的学习方法。

《推拿手法学》的总学时安排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6学时、自学4学时、见习12学时。

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CAI课件、录像、幻灯、图表等多种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

并安排临床见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按照本校教学计划,适当增减教学时数,但一定要达到本大纲规定的推拿手法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推拿简史[目的要求]1、了解推拿手法的概念、形成及发展过程。

2、熟悉推拿手法的特点、临床应用范畴。

3、熟悉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

4、了解推拿手法的分类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二章推拿手法学基本常识[学习纲要]推拿手法是学习推拿的前提,为此我们一定要熟悉推拿手法的基本常识,来指导我们推拿临床.学习要点和难点1.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2.熟悉推拿的注意事项和推拿介质以及热敷3.了解推拿的命名与分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6学时。

《推拿手法学》讲稿(分析:手法)共76张

《推拿手法学》讲稿(分析:手法)共76张
醉应用于十余种手术。推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巳初显疗效。
6、推拿实验研究:开展推拿的生理作用、治疗机理的研究(手法的动力
学、手法功效学、静力推拿功法训练、推拿镇痛、推拿麻醉、推拿意外 等)。
7、推拿的国际间交流日益广泛。
从总体上说,推拿手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少渐多,由简而繁,由自发 到自觉,由单纯使用手推拿到利用肢体其他部位或借助器械操作;由纯手 法治疗到借助药物介质提高临床疗效,由笼统的成人推拿到出现小儿推拿、 伤科推拿、内科推拿等并自成体系;由分散的不系统的民间手法到形成各 具特色的不同推拿流派;其适应范围也相应地由殷商时期用拊法治疗腹疾 发展到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科疾病。
危亦林所著《世医得效方》中首创的利用患者自身的重量来牵引整 复的各种方法,如肩关节脱位的坐凳架梯复位法、髋关节前脱位的倒 吊复位法和脊柱骨折的悬吊复位法。
七、明代 1 按摩改称推拿。
2 小儿推拿体系的形成。在理论、手法、穴位都不同于成人推拿。 3 不少小儿推拿专著问世,其中《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 拿专著。
手法技能 训练
推拿
临床
米袋练习 人体操作练习
常见病操作常规练习
第四节 推拿手法发展简史
一、 殷商时期
❖远古时期,手法还属于一种人类本能的自发医疗行为,以后才逐步发展 成为人类早期的医学方式。
❖殷商时期,按摩术已达到了一定水平。 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女巫为人按摩治病的记
录。对古代殷墟甲骨文“疒”字的研究表明它是古代人在患腹 部疾时用于按摩进行的治疗。
6 手法对外交流加强。 推拿手法也随中医学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家.如日本的“大宝律令”
中将推拿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这为日本现代盛行的“手技 三法”—古典按摩、西洋按摩、指压疗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推拿学》课程教学大纲

《推拿学》课程教学大纲

《推拿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信息1. 课程定义:《推拿学》武医手法学是郑怀贤教授创立的一套独特的按摩手法,适用于运动按摩及运动损伤治疗。

2.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 年版)编写。

3.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4.学时数(周数)与学分:36学时,2学分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各种常见按摩手法的操作,以及武医手法的独特练习方法和操作,使学生达到高级按摩师的水平,并具备独立使用手法治疗常见多发损伤的水平。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能够:对应毕业要求:1.熟练掌握掌握各种常见按摩手法的操作,以及武医手法的独特练习方法和操作。

1.具备独立使用手法治疗常见多发损伤的水平。

2.对各类常见运动损伤有明确的治疗思路。

2.达到高级按摩师的水平。

预期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预期成果评价方法1.第一章推拿手法概述第一节中国传统手法的发展简史知识点:著名的医学专著、名师,武医手法的特点。

第二节推拿手法的分类知识点:手法分类、作用对象、特点等。

2讲授法1.课前教师根据学科要求拟定好教学方案;2.课堂中将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概念、原理结论等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讲”传递给学生。

参与式教学1.学生备课-授课;2.老师示教-学生点评-教师提问-学生、教师共同总结。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手法分类、作用对象、特点等。

2.能够了解著名的医学专著、名师,武医手法的特点。

1.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收集资料,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撰写报告并标明出处。

2.对学生进行本章节知识点有针对性的提问。

2.第二章推拿手法对人体的作用第一节中医理论对推拿手法的认识知识点:手法的作用机理(传统医学)。

第二节现代医学对推拿手法的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推拿手法对人体的作用机理。

评价方法同上知识点:手法的作用机理(现代医学)。

3.第三章手法基本功的练习方法知识点:练习方法、意义及各个动作要领。

《推拿手法学》示教教学大纲

《推拿手法学》示教教学大纲

《推拿(手法)学》示教教学大纲一、前言推拿手法学主要是针对针推专业学生推拿基本技能课,是必修课、考试课。

课程设置为全年度跨学期课,其中理论课只占30﹪左右,其余为实际练习操练课。

本课程对以后的推拿治疗学的掌握学习是关键,是治疗的基本前提。

学生通过手法练习掌握了推拿的基本技术,做到一旦临证,机触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是广大师生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

考试分理论、技能两项考核,技能分数占70﹪。

推拿手法示教的目的与任务:目的:推拿手法学是推拿学的基本技能课程,是推拿医生治疗疾病的手段,手法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所以掌握手法的操作方法与基本要领,是针推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示教:1使学生了解熟悉每一种手法的操作方法与动作要领。

2通过实习让每一个学生掌握推拿手法,能够自己操作。

3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形成手法的操作套路,为今后的推拿治疗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推拿手法示教的内容与学时分配:推拿示教共开设3个示教室,每个2学时,供不同专业(针推、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选择。

1.基本操作训练(国标推拿床、沙袋、手法测定仪)2.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3.摆动类手法(滚法、揉法)4.摩擦类手法(摩法、擦法、推法)5.摩擦类手法(搓法、抹法)6.振动类手法(振法、抖法)7.挤压类手法(按法、点法、捏法、捻法)8.挤压类手法(按法、点法、捏法、捻法)9.挤压类手法(刮法、掐法、插法、勒法)10.扣击类手法(拍法、击法)11.扣击类手法(扣法、啄法、弹法、劈法)12.运动关节类手法(扳法、拔伸法)13.运动关节类手法(摇法、背法)14.套路手法(头部、颈项部)15.套路手法(颈肩、上肢)16.套路手法(背、腰、臀、下肢)17.套路手法(胸、腹)二、示教内容三、说明针推专业:示教总学时30,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中医专业:示教总学时14,中西医结合专业:示教总学时20,护理专业:示教总学时6,。

《推拿学》教学大纲

《推拿学》教学大纲

第三篇治疗篇第九章骨伤科疾病【目的要求】1、熟悉本章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2、掌握推拿对本章有关病症的辨证施治【教学内容】第一节总论1、如何理解“筋骨整体观”2、推拿治疗时应遵循的原则及具体内容3、提高手法调整的成功应采取的途径第二节各论1、脊柱骨盆病变(1)颈椎病颈椎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

①临床表现1)颈型颈椎病2)神经根型颈椎病3)脊髓型颈椎病4)椎动脉型颈椎病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②诊断1)颈型颈椎病:颈部易疲劳,反复出现“落枕”2)神经根型颈椎病:出现颈神经放射性疼痛3)脊髓型颈椎病:出现脊髓传导束受压的症状、体征4)椎动脉型颈椎病: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出现类似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体征③治疗松解调整,分急性发作期和症状缓解期④预后脊髓型颈椎病预后较差⑤附注(2)枕寰枢关节失稳①临床表现1)枕颈不称2)寰枢椎不稳②诊断主要依靠影象学诊断③治疗松解调整④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⑤附注(3)脊柱后关节紊乱重点介绍胸椎后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错缝①临床表现局部疼痛不适②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局部压痛③治疗舒筋通络,理筋整复④预后良好⑤附注(4)颈椎间盘突出症定义:各种原因造成的颈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出现相应支配区域症状和体征①诊断1)临床表现2)分型诊断标准3)临床分期分型②治疗采用分期治疗③预后多属急性发病,预后不佳④附注(5)腰椎间盘突出症①定义:腰部受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病因病理:主要为间盘退变及外力作用②诊断临床症状检查③治疗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淤④预后较好⑤附注(6)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①定义:以第三腰椎横突明显压痛为特点病因病理:急性扭伤和慢性劳损致肌肉或筋膜损伤②诊断临床症状检查③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较好⑤附注(7)退行性腰椎滑脱症①定义:腰椎退变而引起的腰椎移位病因病理:软组织退变、长期工作姿势不当、腰椎结构发育异常②诊断临床症状检查③治疗局部放松,整复滑脱,制动④预后较好⑤附注(8)骶髂关节紊乱症(损伤与错位)①概述②临床表现坐骨神经痛及盆腔脏器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③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各种试验检查(包括影象学检查)④治疗理筋整复,以符合解剖生理及力学承受要求⑤预后尚可⑥附注(9)强直性脊柱炎①定义:是一种累及椎间关节、骶髂关节、椎旁韧带,导致整个脊柱强直畸型的疾病病因病理②诊断临床症状检查③治疗早期以和营通络,活血止痛为主;后期以舒筋通络,滑利关节为主④预后可明显改善症状⑤附注(10)外伤性截瘫①定义:脊柱由于受外力而导致脊髓受损伤部位以下的肢体发生瘫痪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分型:脊髓休克型、脊髓受压型、脊髓本身②诊断临床症状检查可明显改善症状④附注舒筋通络,行气活血⑤预后可明显改善症状⑥附注(11)退行性脊柱炎①定义:又称增生性脊柱炎,以椎体边缘增生和小关节肥大为主要特征病因病理:退行性变为主要原因②诊断临床症状检查③治疗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④预后可明显改善症状⑤附注2、脊周软组织病变(1)落枕①落枕的概念病因病机:睡卧姿势不良、枕头高低不适或感受风寒②诊断要点临床症状:局部疼痛、肌肉紧张、头部偏斜强硬检查:X线无特殊发现③治疗疏筋通络,活血止痛,理筋整复(2)颈部扭挫伤①病因病机跌仆闪挫,突然扭转②诊断要点临床症状:外伤,颈椎疼痛,活动受限检查:局部肌肉痉挛,X线无异常③治疗疏筋活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3)项背肌筋膜炎①病因病机外伤、劳累、受寒②诊断要点临床症状:项背酸痛不适,遇则重,活动受限检查:局部压痛X线:偶可见局部韧带钙化③治疗疏筋活血,解疼止痛(4)急性腰扭伤①病因病机弯腰用力不当或负重过大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局部疼痛,不能活动检查:局部压痛,疼弯,侧弯③治疗疏筋活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5)腰肌劳损①病因病机长期体位不正或急性损伤后未彻底治疗,先天畸形②诊断要点临床症状:长期反复发作,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功能活动一般正常检查:广泛压痛,肌疼弯,X线先天畸形和骨质增生③治疗疏筋活血,散疼止痛(6)骼腰韧带损伤①病因病机腰椎极度前屈时突然旋转,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②诊断要点临床症状:腰痛呈钝痛,牵拉样或酸困样痛,久座久站、晨起、劳累均加重③治疗疏筋活血,通络止痛(7)臀上皮神经损伤①病因病机腰骶部突然扭转、屈伸,直接暴力撞击②诊断要点临床症状:腰臀部疼痛,活动困难检查:臀上皮神经分布区压痛,局部条索状物,直腿抬高受限③治疗疏筋通络,活血止痛3、四肢软组织损伤(1)肩关节周围炎①病因病机⑴年老体虚,气血不足⑵感受风湿邪⑶肩部外伤及慢性劳损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疼痛,活动广泛障碍,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检查:肩关节周围压痛,活动受限,X线早期无改变,后期软组织内钙斑③治疗初期:活血止痛后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2)肩峰下滑节炎①病因病机直接或间直外伤,劳损及退变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局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检查:外形改变,压痛③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滑利关节(3)肱骨外上髁炎①病因病机急性扭伤或慢性劳损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局部疼痛,握物无力检查:压痛,前臂伸腕肌群炕阻试验;Mill氏试验,X线改变③治疗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4)旋后肌综合症①病因病机外伤或劳损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伸掌、伸、外展拇指无力检查:压痛,中指试验③治疗舒筋通络(5)腕管综合症①病因病机损伤或疾患引起腕管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初期:手指麻木刺痛,挥动手症可解除;后期:肌肉萎缩,手指感觉消失检查:Tinel症;Phalen试验③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瘀(6)腕尺管综合症①病因病机劳损,占位性病变,先天畸形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I型:疼痛,麻木乏力,且向上放射II型:支配区域肌力下降,萎缩,麻痹检查:Froment试验;Tineol试验;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③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瘀(7)旋前圆肌综合症①病因病机外伤,劳损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疼痛,无力,麻木,烧灼感检查:压痛;Tinel症;对掌无力③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瘀(8)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①病因病机劳损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局部疼痛,红肿,拇指无力检查:局部结节状隆起;压痛;握拳试验③治疗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9)退行性膝关节炎①病因病机机械性损伤,退行性改变②诊断要点临床表现:疼痛,活动受限。

推拿手法学大纲(3)2022

推拿手法学大纲(3)2022

《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推拿手法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Chinese massage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课或必修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9 实验学时:70学分:4适用对象:11级七年制中医(针推方向)先修课程:中西医学基础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大纲根据学院颁布的教学计划对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对本门学科的要求而编写,学生在掌握前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的教学,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推拿科的学术特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人材。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推拿手法学》是研究中医推拿的源流、治疗原理和治疗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推拿手法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达到:1.掌握推拿的定义及了解推拿的起源和发展简史;2.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在推拿中的应用及推拿常用腧穴;3.熟悉推拿主要手法的动作要领和用于人体各部位的操作技能;4.了解推拿练功的基本方法和常见病症自我推拿的方法。

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加强手法的练习和临床见习。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几点:1.讲授中医基本理论在推拿中的应用时,必须结合具体使用手法、治疗部位。

2.在进行手法教学时,必须加强手法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结合人体各部位的操作训练。

3.在讲解推拿常用腧穴时,要结合临床应用。

4.根据教学内容可适当介绍一些临床上的新发展及现代科学研究成果。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80学时。

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线片、幻灯片、挂图、实物、电影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实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要用“掌握、熟悉、了解”等进行描述,“教学内容”包括实验等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照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第一章概论【目的要求】(一)掌握推拿手法的定义,了解中医推拿名称的演变。

【免费下载】推拿功法学教学大纲

【免费下载】推拿功法学教学大纲

2、上肢姿势锻炼方法 19 势; 3、双人锻炼 2 个姿势; 4、少林内功的概念。
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1、教学组织:
(1) 实施机构:由中医学院骨伤推拿教研室执行。 (2) 教学组织内容: ①教案讲义审核:新上课的教师必须提交全套教案、讲义(助教要求手写讲义), 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后提交教学科研办公室检查,试讲通过后方可给学生授课。 ②集体教学备课:对全书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核心内容进行集体讨论,达成 共识后形成文字形式,授课时保持一致。 ③教学方法研究:传统授课与现代化授课如(CAI 课件)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 最有利于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④教学手段应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包括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 模型、示教等。 2、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现代教育 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介绍为主,一般内容学生自 学,教师辅导。 (2)实验教学:先由教师集中示教,然后分组辅导,实验分组(20 人/组), 每一组由一名教师授课,一组训练传统静力功法;另一组训练现代器械功法,每 一学时后两组学生对换。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耐心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为便于 教学,需编写学生实验指导。 (3)辅导形式:本课程采取答疑和课余训练两种辅导形式,辅导时间可以安 排在课间和课余。 3、考核类型: 1) 本课程为针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考查课。 2) 考核方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占 30%,实验考核 70%。
三、教学内容: 1、推拿功法的基本作用、推拿功法的锻炼要领。 2、推拿功法学的基础理论。 3、推拿功法的分类、练功偏差及纠偏方法。
第三章 功法作用原理的现代研究 一、教学目的:学习推拿功法的作用原理。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功法作用原理的现代研究。 三、教学内容: 1、功法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2、功法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3、功法对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 4、功法对人体代谢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手法学》教学大纲推拿手法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经络、推拿手法等中医传统疗法,以防治疾病为目标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与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手法有着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外科学,具有鲜明的外治特色;区别于针灸学,具有鲜明的经络外治法特色;区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推拿手法产生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的曲折历程,要学好推拿手法,就一定要了解推拿的发展过程,了解前辈们所做的贡献,以此来激励我们的学习.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各种推拿手法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知识,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临床各类常见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主要为:绪论部分包括推拿手法的形成与发展、推拿手法的特点、分类与推拿手法主要内容、推拿手法的理论基础、推拿手法的学习方法。

《推拿手法学》的总学时安排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6学时、自学4学时、见习12学时。

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CAI课件、录像、幻灯、图表等多种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

并安排临床见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按照本校教学计划,适当增减教学时数,但一定要达到本大纲规定的推拿手法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推拿简史[目的要求]1、了解推拿手法的概念、形成及发展过程。

2、熟悉推拿手法的特点、临床应用范畴。

3、熟悉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

4、了解推拿手法的分类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二章推拿手法学基本常识[学习纲要]推拿手法是学习推拿的前提,为此我们一定要熟悉推拿手法的基本常识,来指导我们推拿临床.学习要点和难点1.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2.熟悉推拿的注意事项和推拿介质以及热敷3.了解推拿的命名与分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三章推拿练功[学习纲要]推拿练功是成为一名合格推拿医生的基础.推拿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推拿医生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包括基本的指力、臂力和腰腿部力量,以及对力的体验、把握和运用。

在方法上,尤其重视肌肉等长收缩的训练,因为这种肌肉运动形式所产生的力,更适宜于手法运用的需要,习惯上称之为"霸力"。

同时,由于这些锻炼方法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所以常常有选择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章仅介绍"易筋经"和"少林内功"两种方法.[学习要点、难点内容](一)要掌握推拿练功的预备,动作,要领。

(二)要熟悉推拿练功的原文。

(三)要了解推拿练功的按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四章成人推拿手法[学习纲要]成人推拿手法,是与小儿推拿手法相对而言,是历年医家总结出来的在临床中普遍常用的手法技巧。

《医宗金鉴》中所言:"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反之亦然。

其特点是手法种类多,治疗范围广。

治疗时是通过手法的轻重缓急、作用深浅、作用时间的长短、作用的部位及作用的方向的运用,来达到补虚泻实、调节阴阳的治疗效果。

根据手法的运动形态及其作用等分为摆动类、摩擦类、振颤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复合类和其它类共8类手法节类、复合类和其它类共8类手法。

在学习中,我们特别要注意手法的操作、动作要领、作用。

手法操作中,要做到轻灵柔缓和持久深透想结合,这就需要平时要刻苦练习,临床中要灵活运用,体会手法的动作要领。

其实,手法就如同腧穴一样,它是实施推拿治疗的基本单位,怎样把这些基本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治疗处方,就要求对手法的作用要铭记在心。

手法的轻重缓急、作用深浅、作用时间的长短和作用的部位及作用的方向,来达到补虚泻实、调节阴阳的治疗效果。

(一)要体会手法的力量是怎样实施的,深浅的不同,选择的手法类别和作用的时间也不同。

(二)要注意手法的协调性,多练习是关键。

熟练的程度如何,是看你的练习时间是多少和练习的认真程度。

(三)手法的正确应用,是手法价值的体现。

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单个手法的作用,还要明白多个手法联合运用是的整体效果。

(四)手法的注意事项,不仅体现出能否正确做出手法,还能知道实施对象能否承受手法的力量。

第一节摆动类手法[目的要求]1掌握摆动类手法操作、动作要领、作用。

对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揉法三种手法要体会其缠绵,具有可持续操作性,且治疗适应症广泛的特点。

2 熟悉摆动类手法的注意事项和作用部位。

在临床中能正确的运用摆动类手法来治疗疾病。

3 了解摆动类手法的派别及其沿革,注意摆动类手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二节摩擦类手法[目的要求]1 掌握摩擦类手法操作、动作要领、作用,注意摩擦类手法操作时的方向和特点。

2 熟悉摩擦类手法的注意事项和作用部位,注意摩擦类手法的分类。

3 了解摩擦类手法的派别及其沿革,注意摩擦类手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三节振颤类手法[目的要求]1 掌握振颤类手法操作、动作要领、作用,注意抖法、振法和颤法操作时的特点。

2 熟悉振颤类手法的注意事项和作用部位,注意振法和颤法的区别。

3 了解振颤类手法沿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四节挤压类手法[目的要求]1 掌握挤压类手法操作、动作要领、作用,注意摩擦类手法操作时的方向和特点。

2 熟悉挤压类手法的注意事项、作用部位和临床应用,注意挤压类手法的分类和鉴别。

3 了解挤压类手法的派别及其沿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五节叩击类手法[目的要求]1 掌握扣击类手法操作、动作要领、作用,注意扣击手法操作时的力量和特点。

2 熟悉扣击类手法的注意事项、作用部位和临床应用,注意扣击类手法的分类和鉴别。

3 了解扣击类手法的派别及其沿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六节运动关节类手法[目的要求]1 掌握运动关节类手法操作、动作要领、作用,注意运动关节手法操作时的力量、方向和特点。

2 熟悉运动关节类手法的注意事项、作用部位和临床应用,注意运动关节类手法的分类和鉴别。

3 了解运动关节类手法的派别及其沿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七节复合类手法[目的要求]1 掌握复合关节类手法操作、动作要领、作用,注意复合关节手法操作时各单一手法的协调性。

2 熟悉复合关节类手法的注意事项、作用部位和临床应用,注意复合关节类手法的复杂性和难度。

3 了解运动关节类手法的派别及其沿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八节其它类手法[目的要求]1 掌握其它类手法操作、动作要领,注意其它手法操作时各自特点。

2 熟悉其它类手法的注意事项、作用部位,注意临床应用时其它类手法的辅助性作用。

3 了解运动关节类手法的沿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九节推拿手法练习[目的要求]1 掌握推拿手法练习操作的动作要领和练习顺序,注意各主要手法各部位练习时的相互配合。

2 熟悉推拿手法练习时的注意事项、作用部位,注意临床应用时的灵活性。

3 对不常用手法的操作也应该了解。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五章常规操作手法[学习纲要]学习了成人推拿手法和推拿练功,那就应该来在患者身体上来操作,如何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以及人体各部位的操作手法应如何进行选择,那就应该学好本章的内容,来指导我们的临床常规操作,只有学好、熟练的掌握常规操作手法我们才能在临床上得心应手.[学习要点]熟悉各部位的推拿常规操作手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六章小儿推拿手法[学习纲要]小儿推拿手法既有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立于成人推拿手法之外的特殊的操作方法,是推拿手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同成人推拿手法相互比较和参考。

由于小儿的皮肤娇嫩、骨骼发育还未完全、易实易虚、病理转化较快的特点,决定了小儿推拿手法除要遵循成人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做到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复式操作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的最大区别,根据小儿穴位具有点、线、面三方面特点,在操作中要在小儿特定穴的基础上,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选用恰当的操作手法,形成一种组合式手法操作,为小儿推拿所特有。

在本章的学习中,既要对单个常用手法要熟练把握,又要把复式操作法作为重点和难点进行练习。

(一)对于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一定要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把握实施的剌激强度、节律和速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对于小儿推拿手法的适用部位,一定要明确小儿穴位的确切形态和位置,了解该位置的解剖生理特点,根据病理特点,作出正确的手法选择。

(三)对于小儿推拿手法的作用,应在临床中灵活把握,选择合适的手法配伍和操作顺序。

二学习要点、难点内容在学习中,要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同成人推拿手法比较中体会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作用和部位。

(一)要掌握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方法和动作要领。

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要求体会该手法的特点、力量和操作顺序,明确该手法的实际用途。

(二)要熟悉小儿推拿手法的作用部位和注意事项,在临床中正确的选用手法。

(三)要了解小儿推拿手法作用位置的解剖生理特点、派别及其沿革,了解小儿推拿手法的发展方向。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小儿推拿常用手法[目的要求]1 掌握推、揉、按、摩、掐、捏、运、捣、拿、擦、搓、捻、刮、摇、拍打、按揉、揉捏等十七种常用手法的操作、动作要领。

对推、揉、按、摩、掐、捏、运这七种要重点掌握。

2 熟悉小儿推拿常用手法的注意事项和作用部位。

在临床中能正确的运用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来治疗疾病,注意不同手法间的鉴别和与成人推拿手法的比较。

3 了解小儿推拿常用手法的作用位置的解剖生理特点、派别及其沿革。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际操作练习和门诊见习,充分利用图表、录像,尤其是实际操作示范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