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综述
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述评
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述评第一节国外研究综述作为一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产物,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西方国家践行得比较早。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联的思想源远流长,在诸多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理论主张中都留下了这一思想的印迹。
但是,由于西方国家在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一直相对较高,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程度方面而非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因此,从总体上看这些思想相对比较零散和模糊,始终没有形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完整概念和系统理论。
这些点滴的、模糊的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联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新剑桥学派和财政学的有关论述中,各有不同的研究侧重。
这些观点和主张,对于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成为其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
一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思想关于政府必须提供某些公共服务的思想,最早的论述体现在古典自由主义鼻祖亚当·斯密的论著中。
亚当·斯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政府是浪费的、腐败的和无效的,并且是对整个社会有害的垄断特权的授权者,他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社会的自发调节作用。
与此同时,亚当·斯密也认为,在一国经济发展中除了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基本作用外,“君主也必须提供某些公共服务,诸如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举办公共工程等,并且这些公共服务应该公平地为全体公民所享有”[1]。
他进一步认为,这些公共服务是否必须由君主直接提供取决于个人能否充分提供他们,只有那些个人不能或者不愿提供的公共服务,君主的提供才是必需的。
亚当·斯密的论述实际上是指出了政府的三个主要功能:一是保护社会免遭外来入侵,对外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二是建立司法机构,对内保护人民的安全;三是建立和维护私人企业家不可能从中获得利润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
从中可以看出,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该是有限的,其作用仅仅在于对市场机制的补充而已,是弥补“市场失灵”状态下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替代供给者。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_张永会
张永会
摘 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受到学界持续、广泛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围绕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的思想理论基础、概念、内容、现状、原因及实现路径等问题,学术界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
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二
的研究,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具体而言,国内外 多的经济机会等多种途径来扩大和提高人类的能
一
学者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四
力。可以看出,阿玛蒂亚·森的理念对于政府的经济、 年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想、理论基础
社会政策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政
第 五
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理论都起源于西方。对公共 治哲学领域的公平正义理念的探讨而成为不少国家
府应当为广大公民提供机会,重视公民的意见和权
[3]宋迎法.论构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
利,以使政府与公民、社会与市场之间形成互动的新 务体系[J].南京市委党校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
特
局面。[13]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主张树立顾客意
[4]吴翌琳,谷彬.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计
区
实
识,把服务对象视为上帝的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14] 监测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3).
的很多研究还停留在“应然性”研究层次,而对于实
[14]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 ——企业
际运行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着墨不多。今后,案 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例解析式的研究应该予以加强。第四,缺乏对于人群
[15]龚金保.需求层次理论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国民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但由于体制、历史等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日益严重,并且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近些年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对国内学者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内容的界定、分析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标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述源于西方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几年,国内学者也将此问题作为研究热点,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应有的国民福利却没有普遍性提高,而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问题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主要问题。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社会中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基本条件,平等享有公共服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而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一、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的内涵1.公共服务界定只有先明确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才能更好地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国内学者在公共服务的概念上认识并不统一。
刘海兵、张文礼(2009),高姝擘、萧洪恩(2008)认为,公共服务主要是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服务行为。
其有两个属性,一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二是保证公民平等的享受[1]。
公共服务作为公共物品的范畴,是以一定的信息、技术或劳务等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共产品。
而公共产品则是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解怡、廉晓梅(2010)认为,在研究公共服务的涵义时,主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公共服务属于服务范畴。
这是从产业结构出发进行分析的,第一、二产业是农业和工业,而相对应的第三产业就定义为服务业,不生产物质产品,而是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人们需要,从而创造价值。
《2024年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以及人民的福祉。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地域、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依然存在,且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总体上呈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了部分地区的人民无法享受到公平的公共服务。
(二)资源配置不均等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均等现象。
一些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地区的人民无法享受到充足的公共服务。
此外,不同群体之间的资源分配也存在差异,如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分配不均。
(三)政策执行不到位尽管政府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地区对政策执行不力,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腐败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因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1. 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存在差异,导致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衡。
2. 历史因素:长期以来的区域发展不均衡、政策倾斜等因素,使得部分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
(二)主观原因1. 政策制定与执行不到位: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腐败、不作为等现象,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2. 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无法享受到充足的公共服务。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分析其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当前,我国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仍然存在。
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一)问题1. 供给不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明显差异。
2. 质量不一: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设施设备、服务质量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 制度不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制度、管理体制等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原因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因素。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
2. 政策制度:政策制度的导向和执行力度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相关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度和落实程度有待加强。
3. 地域差异:地域差异也是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
四、对策建议(一)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1. 增加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共享。
(二)完善政策制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1. 完善政策制度: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公平的政策制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研究。
在文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推进均等化的对策探讨,包括政府角色与责任和社会参与与支持。
在文章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提高全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对策探讨、政府角色、社会参与、结论总结、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化和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地区和群体仍然面临着基本公共服务短缺、质量不均等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找到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推进均等化发展。
有必要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索政府和社会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角色和责任,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平利用。
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展开研究,为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探讨,分析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寻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对策。
通过对政府角色与责任、社会参与与支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科学、有效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本研究还旨在突出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社会广泛关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内容摘要:基本公共服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所在,体现了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是近年来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学界主要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困境及其相应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本文试图对近年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讨论。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困境对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就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建设方针。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聚焦这一问题,并进行了深刻研究。
大体而言,国内的研究主要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困境及其对策三方面来进行讨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源于我国对公共服务的研究与实践,是基于公共服务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以我国国情为依据的公共服务供给的轻重缓急以及我国公民的现实需求而提出来的,是“我国的理论界和实践部门根据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地区间、城乡间不均等的现状而提出的目标性词汇”(李伟,2010),是具有中国本地特色的词组。
尽管党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并没有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出明确界定。
因此,哪些公共服务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是什么,众说纷纭。
一部分学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与公共服务是重合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种说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没有多大区别。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
面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和亟待提高的农村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配置已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制约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分配。
因此,本篇研究将对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提出解决对策。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现状目前,我国在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但城乡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城市地区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相对较好,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还体现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相对落后。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其次,能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此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能够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二是政策支持力度,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地区间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四是城乡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
五、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政府投入,增加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支持;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配;三是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改革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五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挥社会组织和企业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的不断进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
城
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和水平
基本相同,不因城乡差异而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一是教育方面。
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设备先进、教师水平较高,而农村地区
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差,教师储备不足,这导致了城乡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
二是医疗卫生方面。
城市医疗条件先进,医疗资源充足,而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医疗资源匮乏,这使得农村居民就医难度增大。
三是养老方面。
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相对完善,但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缺乏,很多老年人
无法得到合适的养老照料。
一是加大公共服务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
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设备水平,增加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资源。
三是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在农村地区培养更
多的优秀人才,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四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完善农村
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就医便利性。
五是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养老院,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一体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我国GDP 总量达到万亿元,财政收入预计达万元。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地区间和城乡间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资源环境约束增加、内外需失衡、投资消费结构不合理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又与我国当前存在的两对突出矛盾密切相关:一是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不足、质量低下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对政府职能的新要求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之间的矛盾。
为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等文件中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等方面高度重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探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的影响因素和差距变化趋势等基本理论问题,是实现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理论前提,实现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新阶段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深化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的重要举措。
一、国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目前我国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较有影响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项: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完成的系列研究成果《中国公共服务体制:中央与地方》、《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等;[1]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6——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2];中国财政学会课题组完成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3]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完成的“促进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等。
国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的界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义与评价、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与政策建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差异等九大方面。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城乡之间要实现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让城乡居民都
能享受到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
在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在教育方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上。
一
方面,城市教育资源丰富,优质学校众多;而农村地区则缺乏好的教育资源。
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修建更多的优质学校,提升农村教
育水平;二是加强城乡教师流动,让城市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三
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在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二是加强城乡社保制度的衔接,让农民工等流动人口享受到城市
的社会保障待遇;三是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组织
的作用,提供农民的社会保障服务。
《2024年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公平与进步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其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问题1. 现状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民等。
然而,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2. 问题(1) 地区间公共服务差异显著: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公共服务设施、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 城乡间公共服务不均衡: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相对落后于城市地区。
(3) 社会群体间差异明显:低收入群体、少数民族群体、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在享受公共服务时面临诸多困难。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成因分析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导致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主要经济原因。
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财力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
2. 政策因素:政策导向和实施力度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的政策导向未能充分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3.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也会影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导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四、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特殊群体的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缩小地区间、城乡间以及社会群体间的差距。
3.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制定和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任务,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和质量。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其核心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分析其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供参考。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城市地区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较高,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地区的医院数量、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方面明显优于农村地区,导致农村地区居民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突出。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普遍优于农村学校,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影响了孩子们的受教育机会和未来发展。
3. 基础设施差距: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而农村地区在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原因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政策扶持等方面落后于城市地区。
2. 经济原因: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政府财政收入较多,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3.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未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四、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对策为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综述
( ) 务 考核 机制 不 健 全 , 约 了 服 三 服 制
务质 量 的 提 i 苛 我 国 现 有 的 工 商 服 务 考 核 机 制 尚 未
一
化 。马国贤(0 7将基本 公共 服务均等化 20)
总 结 为 人 均 财 力 的均 等 化 、 共 服 务 均 等 公 化 和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最 低 公 平 等 三 种 模 式 , 认 为 最 后 一 种 最 适 合 我 国 的模 式 。 并 二 、 国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非 均 衡 状 态 的 我
我 国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 问题研究综述
口 陈 耀
( 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肃 甘 甘 兰 州 7 0 7 ) 3 0 0
完 全 建 立 , 年 来 工 商 机 关 为 提 高 监 管 质 近 量 和 效 率 ,制 定 了 管 理 质 量 考 核 指 标 体 系 , 其 中 只 有极 少 数 反 映 工 商 服 务质 量 但 和 效 率 的 指 标 , 一 方 面 反 映 工 商 机 关 并 这 没 有 完 全 把 服 务 工 作 纳 入 考 核 体 系 , 一 另 方面 也影 响工 商 服 务质 量 和 效 果 的提 高 。 ( 社 会 整 体 资 源 尚未 充 分 利 用 , 四) 社 会 中 介服 务未 能充 分 发 挥 作 用 我 国 工 商 代 理 业 虽 然 经 过 多 年 探 索 与 发 展 取 得 一 定 的成 绩 ,但 目前 发 展 缓 慢 , 商 代 理 的 市场 规 模 仍 然 偏 小 , 理 行 工 代 为 极 不 规 范 ,代 理 人 员 的 素 质 也 亟 待 提 高。 三 、 工 商 行 政 管 理 工 作 中 体 现 的 新 公 共 管 理 思 想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标志,对于实现社会公平、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路径,以期为推动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供参考。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有效提高了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覆盖面。
然而,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表现在:城市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居民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仍需努力。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1. 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资源分配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2. 财政投入不足:尽管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3. 制度建设滞后:公共服务领域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导致服务效率低下。
4.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
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1. 增加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补。
例如,推动城乡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李佳炜摘要: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团结与稳定的任务,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从思想渊源、概念界定、服务提供现状及原因、实现路径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发现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开始较早,研究范围更加广泛。
而我国学者则更关注政府的职能,强调政府在均等化中的主导作用,并分别就各类公共服务在不同区域及人群间的公平和可及性展开具体研究。
鉴于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已越来越全面,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建议今后应注重发挥社会公众的作用,制定一套科学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度指标和评价体系,使政府提供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述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154-03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团结与稳定的工作,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所以,要想真正实现均等化,社会公平公正就必须贯穿到服务提供的整个过程与结果中,切实做到让全体公民都能机会均等地享有各类基本公共服务。
对于这一问题,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越来越全面,而且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本文对此作一综合评述,以期使政府提供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主张最早来自于英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此主张的发展和更新主要是依托于公共产品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和财政均等化理论。
其中,西方国家的福利经济学和社会公平正义这两大理论体系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支持。
(一)均等化思想的渊源“均等”在西方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并且影响非常深远的一种观念,从早期的公平正义思想开始,经过各时期学者的演化与更新,最终发展成为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分配问题[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前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国家层面,政府在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出各种政策,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均等化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存在差异性、不平等性,极少数地区和群体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而大部分地区和群体则存在严重的服务不足。
因此,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已成为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定义和扩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常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中平等获得优质公共服务的程度,也就是说政府应该为每一个公民提供一份基本的、相对公平公正的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逐渐演变成了公平,即由过去的“有无”转向了“优劣”。
也就是说,不仅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范围和覆盖面,而且还要提高其质量和水平,缩小城乡、区域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服务差距,实现公平、互动和可持续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增加了,不过在均等化方面仍然存在多种问题。
1.城乡差距较大。
由于经济水平差异和政策之间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2.区域分化加剧。
不同区域之间差距较大,一些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较为脆弱。
3.目标设置不够明确。
政府在均等化服务方面的目标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指标。
4.资源分配不合理。
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够公平、合理,一些地区和人群不能享有足够的公共服务。
5.管理体制不健全。
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体制不够有效、精细,无法满足居民对优质服务的需求。
【解决方法】在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差距和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以下解决方法值得注意。
1.统一目标,确立标准。
政府应该确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与标准,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强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供给能力,鼓励民间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其中。
关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5篇范例]
关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5篇范例]第一篇:关于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我县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霞浦县现有2个街道,14个社区。
我县城市社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的基本现状如下:一是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
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收益。
宁德市委、市政府将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列入201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截止目前,我县已建设完成了8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将在2012年底之前完成其他6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做到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全县社区全覆盖。
二是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
社区综合服务站是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社区居民开展活动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是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内容。
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也列入了宁德市2011年为民办事时的项目。
截止目前,我县已完成松港街道东兴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并已申报了2012年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计划,分别是松城街道龙贤社区、兴贤社区。
我县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力争在五年内,做到社区综合服务站在全县社区的全覆盖。
霞浦县民政局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第二篇: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问题;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命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指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可以看出,我们党十分重视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引导资源流向农村,推动社会整体全面、协调地发展。
一、城乡公共服务的概念及内涵(一)公共服务的概念我国还处于研究公共服务问题的初级阶段,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也没有达成一致认识。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问题逐渐凸显,其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尤为突出。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差距。
农村地区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相对落后,城市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质量较高。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二)政策制度不完善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重要原因。
一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未能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
(三)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是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过于注重城市发展,忽视农村地区的需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
四、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对策(一)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同时,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二)完善政策制度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确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
同时,应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政府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同时,应加强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首先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分析了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研究和政策建议,同时探讨了实施这些对策的路径。
在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得出了一些研究启示。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的便利和平等。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政策建议、实施路径、总结、展望、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人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等等原因,导致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距,甚至出现一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严重缺失的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也制约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推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已经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只有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探索推进路径,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围绕此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思路指导。
1.2 研究目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人群、领域之间存在不平衡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推进。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给出政策建议,探讨实施路径,以期推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提高全民获得服务的机会和水平。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为社会公平公正的建设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供给研究中极具现实性的课题,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集结了公共选择理论、制度主义和博弈论等多种途径,对公共服务的本体问题、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和政府在其中的责任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均等化;综述
一、关于公共服务的内涵、边界、类别等本体问题
西方学者grout和stevens(2003)从是否需要政府干预的角度,认为公共服务是指在提供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严重的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具有明显的合理性的任何一种服务;arye hillman(2006)则认为公共服务可能是一种具体的产品,也可能是一种服务,还可能是对某种产品和服务的选择权利;我国学者陈昌盛(2007)认为,公共服务是一国全体公民不论其种族、收入和地位差异如何,都应公平、普遍享有的服务,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公共物品,还应包括那些市场供应不足的产品和服务。
尽管学者们对于公共服务定义的外延各异,但对其特性的认识却较为一致,即认为“消费的非竞争性”、“占有的非排他性”和“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是公共服务具有的三种属性。
基于这种认识,elinor ostrom(1990)将公共服务划分为:公益物品、公共池塘资源、收费物品三类;david heyman(2001)将公共服划分为不计价格的公共物品、拥挤的公共物品和纯粹公共物品;riccardo fiorito(2004)从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性”的角度把政府公共服务分为“公共产品”和“价值产品”;我国学者马庆钮(2005)将公共服务划分为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带有生产的弱竞争性和消费的弱选择性私人物品。
二、关于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
三、关于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及政府在其中的责任
签于公共服务供给中可能会发生“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或“志愿失灵”现象,mcginnis (2000)“多中心供给模式”;schick(2004)认为,公共服务是一种“复合模式”,因为其提供来自于国家、市场和志愿部门三种力量,而由于不同国家政治结构、制度环境、文化和历史发展等的差异,这三种力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作用能力是不同的。
gidron(1992)根据资金筹集和服务的实际配送这两个关键因素,将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合作关系界定“政府主导模式”、“第三部门支配模式”、“双重模式”和“合作伙伴模式”;我国学者张菀?常?2008)提出了公共服务的“命令与控制模式”、“工商管理模式”、“社会化运行”与“市场化模式”等四种具体模式;陈瑞莲(2005)集中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公共管理模式创新的问题,并论述了区域合作的条件和基础;何艳玲(2006)则探讨了更小区域内,即街区公共服务供给从“科层式供给”到“合作化供给”的问题,并运用具体的案例加以证实。
对于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的责任,杨宏山(2007)主张,政府的职责是免费提供底线公共服务,超越底线的服务需求则应通过市场化机制提供;汪锦军(2010)认为,在目标导向上政府一方面需要担负更多的公共服务责任,而在制度上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创新,吸纳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参与到公服务体系中,政府在其中是规划与协调的角色。
贾先文(2011)认为,目前我国市场和社会发育不成熟,与政府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强。
政府应重点充当培育市场主体、弱化作为生产者和理顺作为安排者的角色,并不断实现角色动态、渐进式转换,以改善公共服务供给结构。
四、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西方学者的研究集中于财政均等化,较早buchanan(1950)提出基于效率和公平的兼顾,财政政策应致力于使每一个处于平等地位的人都得到平等的对待;graham(1963)主张设定尽可能高的公共服务最低基本标准,并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来实现;monisilan(2006)认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层面越高,支持力度就越大;nagel(2006)认为,美国、
加拿大在教育、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已经实现了均等化;bodns与rosenfeld分别指出:加拿大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和德国的以公共服务为重点的转移支付,都促进了本国公共服务均等化。
与国外学者相比,我国学者对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现状评估、实现途径、单项或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等方面展开。
对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判断标准。
刘尚希(2007)认为,均等化的本质是通过某一个层面的结果平等来达到机会的均等,在财力、能力、服务结果和基本消费四个基点中,主张最终以消费均等化为目标;贾康(2007)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动态过程,成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状态表现为不同区域、城乡之间、居民个人之间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致。
对于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的现状评估与原因分析。
陈昌盛(2007)从公共服务绩效评估角度,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科学技术、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一般公共服务等八类基本公共服务,分别按投入、产出和效果设计出165个指标所构成的指标体系,用以评估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差异;汪宏(2006)、王壅君(2006)、解垩(2007)等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卫生保健、教育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江明融(2006)、王谦(2008)强调了城市偏向型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对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影响;李晋中(2008)、郭淇(2006)等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导致的财税差距、转移支付存在的缺陷等角度分析了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
对于实现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
谷成(2007)基于横向公平均等化与财政能力均等化的比较研究,主张我国应采取能力均等化模式;陈颂东(2008)主张通过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种及税收分成比的重新划分和转移支付结构的调整推动东中西部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
王谦(2006)、李一花(2008)等认为,应该改变长期存在的制约城乡社会公平的二元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实现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制,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亦有不少学者指出:应重视农民个人、其他私人和非政府组织对公共服务供给的作用,通过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模式来缓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
对于单项或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唐亚林(2008)对推进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张雷宝、赵海丽等(2008)分别对浙江省义务教育、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状况、不均等的成因及解决的政策思路进行了研究;杨宜勇(2008)对省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差距及均等化的措施进行了研究;李雪萍等(2008)对东中西社会保障的非均等化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王莹(2006)、袁方成(2008)分别研究了基础教育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均等化问题。
五、简要述评
综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可见,西方学者对公共服务供给及其均等化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且取得了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而国内学者由于对该问题的研究时日尚短,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建设,系统化的研究比较少见;对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性不均的问题研究不足;对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度量,多数学者是从公共服务的数量角度考虑,而且多以财政收支或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为依据,较少考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的成本差异、产出水平及供给效率;对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途径,学者们比较多地从政府角度考虑如何解决服务不均等的问题,而对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使不同地区、不同主体之间加强竞争与合作等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