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2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24张PPT)
教育 设置太学、表彰六经
3、影响/评价: 积极: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为 其提供理论依据。
2)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 史文化的进步。
消极:
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 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特点: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4、影响:
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 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 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 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 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 段是利禄的诱引。
治者的需要。
影响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同 实质 文化专制

作用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 想的自由发展
小结升华 儒学的发展及其地位的演变过程
孔子的创立,孟子荀子的发展
春秋战国
成体系,遭冷遇
秦朝 汉代 隋唐
焚书坑儒
1)秦政治统一的需要 2)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
焚书——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
并被秦始皇采纳
坑儒——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
①焚书的范围: 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
+严禁私藏禁书。
②不焚的书: 为什么不焚? (1)秦《王秦朝记焚》书+博的士目官的管是理为的了文遏献制+知有识实分用子价的值思的想, (2)医书学籍、(卜医筮药、种卜树筮之、书种是树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 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16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16张PPT)
第二节 汉代儒学
儒学的产生、发展历程
春秋 战国
秦 汉汉(武帝)
产生
受打击 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
明末 清初
新发展 完善
经济方面:
背景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
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思想
政治上: 过程: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育上:
影响
对汉代政治: 对民族精神:
对学术文化:
对主流思想: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天,人而感天应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 败乃至。”
为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材料六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
夏为子而养之;“王三道纲之五三常纲”可求于天。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 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 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
1、经济方面:汉武帝时,汉朝国力强盛。
“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
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
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腐朽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
2、政治方面:汉武帝即位时,存在严重的社会问题。
太学生考试合格后怎样?
什么是“太学清议”?
设立太学
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
影响? 对社会: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对政治:①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太学生清议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 (共31张PPT)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 (共31张PPT)

儒家思想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王立群教授将人在世间的成功 因素总结为“四个‘行’”:
首先自己得行, 其次得有人说你行, 说你行的人也一定得行, 还有你自己的身体也得行。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时间 方式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先秦
汉代
魏晋
隋唐
世袭
推举兼有考试 考试
依据 贵族 德才 门第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感应”
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 。
材料二: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大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 余,皆坑于咸阳。”
——以上均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
黄老之学
• “黄”:黄帝的学 说,修身,养生。
• “老”:老子的学 说,治国,无为。
西汉初期休养生 • 对外 与匈奴“和亲”; 息的具体措施 • 对内 轻徭 薄赋 ;
想一想,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
1、下列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
为什么会提出这些主张?(目的?)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
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君权神授”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
“天人合一”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1.2汉代儒学 (共2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1.2汉代儒学 (共28张PPT)

实行仁政(对先秦儒学的继承)
材料六: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
三纲五常
思想主张
1.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3.实行仁政 4.三纲五常
5)对政坛: 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
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二、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 时间
方式 依据
察举制
汉代
九品中正制 魏晋
科举制 隋唐
考试 成绩
先秦
世袭 贵族
推举兼有考试 德才 门第
科举制考什么? 为什么? ——儒家经典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
大一统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 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 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 汉武帝时期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但急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3.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4. 董仲舒改造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需要。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 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 利禄的诱引。” ————顾颉刚
导学: 为什么儒学会在汉代成为正统?(背景)
二、汉代哪些因素推动儒学成为正统?
汉初“无为而治”政策 材料一:“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 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 廪庾(lǐn yǔ,指粮仓 )尽满,而府库余 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2汉代儒学(共26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2汉代儒学(共26张PPT)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 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 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治 汉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
受儒士攻击
儒学,适应统治者需要
不 对儒 同 学态 排斥、打击 点度
尊崇
作用
儒学发展进入低 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大一统意识
维护中华民族统一
价 民本意识 值 和谐意识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道德意识 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背景:焚书坑儒的批判
汉 代 儒 学
罢黜百家
表现
太学出现
科举选官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D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感悟历史:
材料一: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 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然而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 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材料二、“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人协调、和与中”
结合本课你认为儒学的现代价值在哪?我们该怎样对待儒学?
做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材料归纳董 仲舒的主张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 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大一统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 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 汉代儒学 (共27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 汉代儒学 (共27张PPT)

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推崇黄老治术,
息”的政策,对外竭力维持和平。
出现“文景之治”—帝国时代君主 集权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也为后来 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
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寇边,边境难安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加强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
道家放任无为的政策,对于大帝国组织的巩固是无益而 有损的。这种政策经文帝一朝的实验,流弊已不可掩。无论 如何,在外族窥边,豪强乱法,而国力既充,百废待举的局 面之下,“清静无为”的教训自然失却号召力。 -吕思勉《中国史纲》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思想主张
大一统 罢黜百家
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思想统一
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加强君主专制 维护统治秩序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1、汉武帝兴办太学(公元前124年) 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
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做官。
作用:(1)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
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 学资格入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2)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 志。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 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 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2、汉武帝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课堂巩固
课堂巩固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 的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 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的局面的改变④科技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 胜了唯心主义( ) A ①②③④都正确 B 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 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 D 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2、在治理人民的方法上,下面两位思想家主张、观点相反的是() A老子和韩非子 B孟子和韩非子 C老子和孔子 D墨子和庄子 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 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2汉代儒学(共34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2汉代儒学(共34张PPT)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 “君权神授”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感应”
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 。
材料二: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汉书.食货志》
如果你是刘邦,你会选择哪种思想来 治理国家?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历 史 资 料
文景之治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道家休养生息政策 的实行,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 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思想) (一)“儒学”独尊的原因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思想) (一)“儒学”独尊的原因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仁政
加强君权, 抑制暴政 缓和矛盾,维护统治
“三纲五常”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链接高考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孔 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
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
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1、时代特征:走向大一统
刘邦为何不高兴?
刘邦初得天下,设宴庆功,群臣在宴会上喝醉,大 声喧哗,甚至拔剑击柱……。刘邦见状很不高兴。
一旁的儒生叔孙通乘机对刘邦说:“儒生虽然不能一块和您 打天下,但是您要治理天下,那就用得着了。臣愿意去鲁地 召集些儒生,与臣一起制定礼仪。”刘邦表示同意,于是授 权叔孙通。

人民版必修三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三汉代儒学课件

汉代儒学对后世的影响
确立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汉代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提倡的仁、义、礼、 智等价值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走向,为后世提供了 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
构建了中国社会的基本框架
汉代儒学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为中国封 建社会的组织结构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社会治理产生了深 远影响。
04
汉代政治稳定,社会秩 序良好,为儒学的兴起 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
010203董 Nhomakorabea舒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提 出了“天人感应”、“君 权神授”等思想,为儒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郑玄
汉代经学家,对儒家经典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释, 为儒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何休
汉代经学家,提出了“三 纲五常”等思想,为儒学 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支持。
汉代儒学与法律
法律儒家化
重视家族法
汉代儒学对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法 律逐渐儒家化,强调以德治国、以德 行政,倡导礼治。
汉代儒学强调家族法的重要性,认为 家族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对家 族内部的规范和行为准则进行了规定。
礼法并重
汉代儒学主张礼法并重,即以礼为根 本,以法为手段,通过礼与法的结合, 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汉代儒学的影响
01
02
03
04
儒学在汉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应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
表之一。
儒学对汉代的政治、文化、教 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儒学在汉代的发展过程中,逐 渐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具
有中国特色的儒学文化。
儒学在后世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2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24张PPT)

布曰:“欲为帝耳。”
——《史记·黥布列传》 刘邦彻时即期位郡时国郡形国势形图势图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 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王道以教化为大务,“以刑罚为辅”。
6.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 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 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A.强化了伦理关系
B.束缚人性加强君权
C.强化了父权社会
D.有利于思想大一统
3.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 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 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汉书·儒林传》

太学

儒家思想

察举制


官 方
家意
学识

形 态
读书 ——做官
(儒家经典)
百家百争家鸣争→鸣儒→学一独家尊独尊
• 独尊的为什么是“儒学”? • 汉武帝是怎样独“尊”儒学的? • 独尊儒学有哪些影响?
春秋 战国
前221
秦 前206
百家争鸣 焚书坑儒
汉 前140
儒学独尊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 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 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1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17张PPT)

材民和料诸七侯应天发该是服万挥从物儒他的家,主仁认宰政为,思人天想君子必受须命遵于循天天,道人,
实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董仲舒阐述的儒学有哪些特点? (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而伦理道德,身
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 (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神秘化。
董仲舒阐述的儒学和先秦儒学有哪些区别?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 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3)历史影响
推动儒学发展,有利于专制统治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 公平公正原则
一定程度提高社会文化素养,但受 儒学思想的束缚加大 有利于官僚队伍扩充,政治体系的完善
导致科研技术的相对薄弱(中国近代 落后西方的文化原因)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 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 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 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 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 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三、推动儒学发展的教育
1、汉代的太学和郡国学
(1)太学的特点 中央官学 儒学为主要内容 求取功名为主要目的
清议,指由古代乡里、学校对官吏的批评发 展而成的社会舆论,奖褒公卿,裁量执政,评论 官吏、朝政的风气为历代所继承。顾炎武《日知 录·清议》:“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里选举, 必先考其生平,一沾清议,终身不齿。”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 国力强盛;
秦统治受到儒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
士攻击
统治者的需要
不 对儒学 排斥、打击 同 态度 点 手段 简单粗暴
尊崇 倡导、劝勉、教化
作用 儒学发展进入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低潮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

一巩固政治统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课件 (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课件 (共25张PPT)

当堂达标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D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当堂达标
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
是( C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教 师 总 结
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②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③“贤良之士”的儒生大量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担任 职务; ④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
儒学的统治地位。
当堂达标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D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推进新课
问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 题 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 情 境 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推进新课
秦“焚书坑儒”
原因
汉“罢黜百家” 汉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 学,适应统治者需要
尊崇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不 对儒学 同 排斥、打击 态度 点 儒学发展进入低 作用 潮 相 同 点
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 上述材料中包含董仲舒的哪些主要观点?汉武帝为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料 材料三 么会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共40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共40张PPT)

D
B.融合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主权力膨胀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7.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片中的三人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怎 样的贡献? (2)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迂远而阔于事情”,你怎 样理解这句话? (3)儒家思想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孔子 创始人
孟子 发展 荀子 改造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董仲仲舒舒 完善和充实
1.2汉代儒学
秦始皇像
课堂探究⒈
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 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3)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 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1.秦朝实行“焚书坑 儒”,西汉实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二者的 根本着眼点是?
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
转变体现了什么?怎么来①评中价央它集/权的强化 ②
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 一统局面的形成
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无为到有为
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③新儒学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 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 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 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1.2-汉代儒学(共22张PPT)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三高二历史1.2-汉代儒学(共22张PPT)优质课件

(2)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
(3)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 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 化专制。
(4)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5)影响:
①为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儒学独尊,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 想;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 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 ⑤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 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结合本课你认为儒学的现代价值在哪?我们该怎样对待儒学?
大一统意识 维护中华民族统一
价 民本意识、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值 和谐意识
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道德意识
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
(1)性质: 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 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意义:
• ②郡国学校的建立,初步建立起地方教 育系统。
• ③太学生的参政意识较强,敢于批评时 政,对黑暗的政治势力有一定的限制。
课堂探究 为什么秦 王朝不焚禁医药、卜 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 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 思想,而医学、卜筮、 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 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 而用之 。
董仲舒像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
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课件(13张ppt)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课件(13张ppt)
——《汉书·食货志》
积极: ●经济恢复,国力强盛 ●西汉社会的稳定
消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三、汉武帝所面临的政治局势
谓布曰:“何苦而反?”
汉武帝
16岁登基 21岁亲政
布曰:“欲为帝耳。”
——《史记·黥布列传》 刘刘彻邦即时位期时郡郡国国形形势势图图
三、汉武帝所面临的政治局势
2
、 主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干 知 识 梳
1、原因:儒生非政;加强统 1、背景:汉武帝加强统治的需要;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实质:文化专制 3、影响:儒学发展陷入低谷
2、内容:君权神授,大一统等 3、影响:巩固统治;儒学成为正 统思想

练一练
1.在汉朝,当出现日蚀、月蚀及各种天灾的时候,皇帝要下罪
B 己诏,有时候还要杀大臣。这一做法体现了
第2课 汉代儒学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焚书坑儒”
材料1、
焚书坑 唐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问题1、秦朝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呢? 问题2、为什么占卜、卜筮、种树、医学之书不在禁烧之 列? 问题3、焚书坑儒有什么影响?
一、“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小组讨论:汉武帝会接纳董仲舒的观点吗?
针对中央集权
提出大一统与独尊儒术
针对加强君权
针对维护统治 秩序
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提出三纲五常
四、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儒家思想神学化
◆实质: 借助神权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 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感悟历史:
假设你是生活在中国汉武 帝时期的古人,根据你的感受, 你如何看待“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
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影 响为切入点。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典例展示
孔子
孟子
董仲舒
阅读以上图片回答问题:
(1)上述三人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了怎样的贡献?
务 4.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隋唐)的主要内容,进一
步强化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①主张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
汉 代 儒 学
独尊儒术”。
董仲舒 新儒学
②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时间思想:汉代③发挥公“元仁前政”3世:限纪田~、3薄世赋纪、省役。

西汉④:提出公“元三前纲2五0常2”~,公提倡元孝8道年。
为 正
东汉背:景:公在元秦2汉5大~一2统2国0家年建立及中
央集权需要加强。
统 思 想
儒学成 汉武帝 肯定新儒学思想。 为正统 尊儒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措施 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结果: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知识点拔
思想主张
1、“儒学独尊”
作用
思想统一、国家安 宁,中央集权
君权
2、“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

加强君权,服从统 治;爱护百姓
“天人感应”
3、发挥儒家仁政 忠君
思想
减轻负担,缓和矛 盾,改善生活
中央 集权
4、“三纲五常”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6)特点: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7)结论: 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 更是时代的需要!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二、罢黜百家—儒学兴起(西汉)
背景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需 要新的统治思想
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表现
尊儒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倡儒 兴办太学
在各郡设立学校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 知所守。臣愚以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 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由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有什么样的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主张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是否有可行性
(5)影响: ①为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 论依据; ②儒学独尊,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③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 思想的长期泛滥; 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⑤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 文化的发展。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探究学习
8、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 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 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秦始皇
汉武帝
政策
排斥、打击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儒学地位的提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
请思考太学的建立对儒学的影响?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并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二、罢黜百家—儒学兴起(西汉)
背景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需 要新的统治思想
动”、“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为课外阅读内容。
*
董仲舒
汉武帝
*
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 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在陕西临潼县西南,《史记秦纪》始皇三十五年 诸生四百六十余人,皆坑* 之咸阳
一、“焚书坑儒”批判—儒学受到打击 (秦)
影响:①为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儒学独尊,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③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 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⑤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 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 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 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
尊崇
不 同 点
原因
秦刚刚统一,需要 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 击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 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 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影响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 相 同 实质
点 作用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思想* 的自由发展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 为“有为”,那么,汉武帝 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 史学界评价
评价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7、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讨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二、罢黜百家—儒学兴起(西汉)
背景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统国家,需 要新的统治思想
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 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习 要
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 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体会汉代儒 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统一观念的认同。

要准确理解本课中的“兴起”之内涵,将本课的内
容放在整个专题中加以考察,把握儒家思想的兴起、
说 发展与演变及导致这些变化的社会根源。

“‘焚书坑儒’的批判”和“东汉太学生议政运
(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
董仲舒像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 实施仁政
(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实质:文化专制政策*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二、罢黜百家—儒学兴起(西汉)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董仲舒
汉武帝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 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 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 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 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 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迁远而阔于事情”,怎样理解?
(3)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但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
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
人民版高中必修三历史-《汉代儒学》 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