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人才培养的相关性研究
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fd000de80eb6294dd886cca.png)
人 员 与 技 术 工 人 的 知 识 技 能 不 足 的情 况 。 同 时 在 后 备 力 量 上 也 存 在 不 足之处 。 而在《 黑 龙 江 省 中长 期 人 才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0 1 0 — 2 0 2 0 ) 》 中也 指 出 了 当前 黑 龙 江 省 缺 乏 高 层 次 的 领 军 人 才 。 在“ 十二五” 期间 . 黑 龙 江 省 将进一步发展 现代大农业 , 以 城 镇 化 建 设 为 切 人 点 抓 好 垦 、 林 、 油
经济 论坛
里 龙 江区域 经济发展 与高等教育人才培 养模 式研究
一● 、 、
牡 丹江 师 范学 院 王 曦若
摘要: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与 高等 教 育之 间 有 着 密切 的联 系 . 文 中主 要 就 黑 龙 江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与 高 等 教 育 人 才培 养 之 间 的 互 动 进 行 探 讨 分 析 。 关 键词 : 黑 龙 江 区域 经 济 高等 教 育人 才培 养模 式 人 才 供 给 结 构
黑 龙 江 省 结 合 自身 省 情 特 点 与 发 展 目标 . 提 出 了“ 八 大 经 济 区” 的
建设发展规划 , 实施 “ 十 大工 程 ” 推进措施 , 推动“ 十大重点产业” 项 目建
距 。 当前 黑 龙 江 省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与 高 等 教 育 的 发 展 之 间 已 经 形 成 了 一 定的互动态势 。 并 且 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 绩 。 但 是 仍 然 必 须 要 清 楚 的 认 识 到 当前 高 等 教 育 服 务 经 济 、服 务 社 会 的作 用 仍 然 没 有 能 够 得 到 充 分 的 发
2 0 1 1年 度 黑 龙 江 省 社 科 研 究 规 划 项 目 ( 项 目编号 : 1 1 E 0 1 5 ) 研 究 成 果 二、 人 才供 给 结 构 与 产 业 结 构 相 匹 配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策略研究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98ee5d37f1922791688e8a5.png)
要 】广 西北部 湾 经济 区的开
需 人才匮乏 , 尤其 是缺乏国际化人才 、 复
合 型 人 才 以 及 高技 能 人才 。 为 了促 进 广 西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广 西
管理 、 仓储管 理 、 物流配送 等专业 的技术 人才 ,熟悉进 出口加工 贸易和报关通关 的专业 人才 , 览 、 展 交易 和咨询 、 培训 等
经过高等教育 的改革 和发展 ,广 西 高校人 才培 养虽然 有 了一 定 的成效 , 但
力的智力支持 , 因此 , 任何时候都 应把人 才培养放在 中心地 位。至于培养什 么样 的人 , 怎样培养人 , 如何保质保量地 培养 人 ,这就需要 高校思考 如何适应 区域 经 济社会需求 , 改进 人才培养模式 。
联 系不 密 切
动广西新发展 的主要 战场 ,是促进我 国 西南地 区与东南亚地 区合作 的重要交 流 平 台。当前 是广西北部 湾经济区实现跨 越式发展 的重要 时期 ,迫切 要求高校服 务北部湾经济建设 ,发挥人 才在经济社 会发展 中战略性 、 基础性和决定性作 用。 据预 测 ,00年 广西北部 湾经济 区的人 21 才需 求总 量要达 到 1 5万人 左右 ,0 5 1 2 1 人才总量将 达到 1 8 6 万人左右 。 但是 , 当
部湾市场需求 。 比如物流专业 , 作为广西
北部 湾经 济区的新产业 ,它需要 国际物
流 专 业 的外 向 型人 才 ,港 口规 划 建 设 与
种 不 合 理 的 人 才 结 构 阻 碍 了生 产 力 和 经
广 西 北 部 湾 经 济 区 的 开 放 开 发 是 推
是随着广西北部湾经 济区进一步 的开放 开发 ,当前地方高校人才 培养仍滞后 于
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357d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4.png)
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从引言部分的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和价值入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并重点阐述了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了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回顾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模式探讨、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建议、政策建议、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良好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在此背景下,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将本科教育与产业需求和区域发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并为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探讨如何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制定相应的培养模式和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通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二是探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为何需要重视这一问题;三是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更加符合区域经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人才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成功经验和启示,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五是分析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促进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行动指南。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9d957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a.png)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该关注学生对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讨论,深入探索高校如何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的推动,更需要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人才支撑。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更加关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符合各地区特点的应用型人才,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并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1. 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并重传统的高校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们在课堂上接受大量的理论讲授,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际操作。
而对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实践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形式来实现,让学生在实际中锻炼、成长,培养他们具备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2. 产学研深度结合高校应该与当地企业、政府等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机制。
通过和企业合作开展项目设计、实践教学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活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3.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高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他们自主创业的能力和勇气,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创新人才。
三、建议与措施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6e07db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c.png)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及作用。
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成功经验。
进一步探讨构建该模式的关键要素,讨论高校如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在探讨未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实现服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对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本文旨在为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问题、成功经验、关键要素、调整、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建议、总结、展望1. 引言1.1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指以城市或地区为单位,通过改善区域内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重要指标。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带动就业增长。
发展经济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参与生产,同时也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岗位。
这将带动就业市场的扩大,减少失业人口,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提升地区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地区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通过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地区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流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还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经济的发展意味着更多的财富和资源可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让居民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来说至关重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推动和实现。
1.2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培养的优秀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他们在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与我院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性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与我院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6799fc9e31433239689324.png)
区域职业 岗位需 求 热 点 的转 换 , 实践 操 作 中 可 在 采 取学科 专业 交 叉 复 合 的方 法 , 把 一 些技 术 成 如
收 稿 日期 : 0 0 1 — 8 2 1 — 00
NO 4 1 4 . Vo . ( O 0 21)
内江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NEII JANGZ YE IHUX YUAX B HI JS UE UE A0
・ ・ 5
区域 经 济发 展 与 我 院 专 业 设 置 人 才培 养模 式 性 研 究
毛兴 奇 , 李 福 泉
( 内江 职 业技 术 学院 , 四 川 内江 6 10 ) 4 1 0
摘 要: 高职专业设置以及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雇的适应性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 作为内江市
内唯一高 职院校 , 本文分析 了区域经 济发 展对技术人才 、 对专业整 合与开发的需求 , 在人才培养 模式 、 专业 设置 、 专 业改造上要结合 自身特 点 , 立足 于内江区域经 济的发展 , 围绕 内江 区域七 大支柱产 业 , 化专业设 置 , 新办学 理 优 更
( ) 二 市场人 才 需求为 导 向的原 则
高 职 院校必 须 根 据 区 域经 济 对 人 才类 别 、 数 量 和质 量 的具体 要求 , 建设 一批 具有 生命 力 、 展 发 稳 定 、 景 广 阔 的 “ 线 骨 干 专 业 ” 形 成 收效 期 前 长 , 长 、 有竞 争优 势 的品牌专 业 、 具 特色专 业 。学校 开 办 专业 保持 相对 的稳 定 性 , 专业 设 置 的形 成 和 对 完 善是 非 常重要 的 , 是 人 才 培 养 质量 和 教 学 工 也 作 良好 秩序 的有 力保 证 。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贡献的综合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贡献的综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0ed91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8.png)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贡献的综合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高等教育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创新体系的贡献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产业升级的贡献三个方面对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贡献进行综合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首先,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的用人需求,还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
其次,高等教育拓宽了知识视野,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些创新人才不仅能带来新的技术和产品,同时也可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最后,高等教育还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由于高等教育具有国际性和全球化特征,它可以为区域经济打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大门,促进区域经济的国际合作和竞争。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创新体系的贡献同样十分显著。
首先,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传播。
高等教育具有多元开放的特点,可以吸收和融合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同时,高等教育还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多种形式将知识传递给社会。
其次,高等教育还可以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成为区域创新的主力军和推动力量。
最后,高等教育也可以促进区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校科研机构可以与企业、政府等各个领域进行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进程。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产业升级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高等教育可以为当地产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通过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研发,高校科研团队可以为当地产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提高产业水平。
其次,高等教育还可以带来新的技术和产业。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开放的特点,可以培养和吸收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为区域产业注入新的生产力。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aa104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0.png)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然后探讨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接着分析了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也研究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并探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来促进服务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高校、匹配性、作用、需求、关系、效果、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各地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课程设置滞后等,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探讨如何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本文希望能够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性,最终总结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出一些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提升。
2. 正文2.1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各界普遍认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2953024ed630b1c59eeb582.png)
b i g o p e fT n att n o u n r s u c ssr cu e a e t e n c s ay s p f e in d v lp n . l ,l w s e d o A a d s l i f ma e o r e t t r r h e e s r t so go e eo me t n ao h u e r
20 0 7, t e sa e c a a t ri o sse tw t e in li d sr e eo i g p o e s i h iN w Ar a i g i g t ru h i d s i s a s m— h t g h r c e s c n it n i r g o a n u t d v l p n r c s .B n a e e s o n h o g n u t e s e h y r
区经济发展的过程 中互为因果 。本文研究并提取反 映人 才聚集和 区域 经济发展 水平 的关键 因素 ,建 立滨海新 区人 才聚 集和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相 关 性模 型 ,使 用近 十 余 年 统 计 数 据 ,对 人 才 聚 集 和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之 间 的 协 同关 系进 行 了评 价 。 对 评 价 结 果 进 行 分
d v lp n a s sT T n e in le o o c d v l p n t e e c t e i tr ci i . n t i p p r k y i d x s o A n e eo me t u e A. A a d r go a c n mi e e o me t c moi a h oh rva i e a t t I s a e , e n e e f v n vy h T ad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贡献的综合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贡献的综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1095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2.png)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贡献的综合分析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本文将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对其对区域经济的综合贡献进行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的贡献表现在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机构和科研平台,培养出了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高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置、科研项目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区域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的贡献还体现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上。
高校是科研的重要场所和智力资源集聚地,承担着很多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任务。
高校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新的动力。
高校培养出的科技人才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建树,还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和提升技术水平。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的贡献还表现在人力资源的供给上。
高校毕业生是区域经济中重要的劳动力资源,他们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能够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能够为区域经济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还能刺激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和增加消费。
第五,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的贡献还表现在社会文化的推进上。
高校培养的人才具备科学文化素养,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为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高校人才在文化创造、宣传和传承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为区域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既有硬实力的贡献,也有软实力的贡献。
高校通过培养创新人才和科技人才,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通过就业和人力资源的供给,提升了区域经济的劳动力素质;通过提升专业技能和社会文化,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是全面的,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策略
![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7ade6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a.png)
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策略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融合策略以促进协同作用。
高校在培养毕业生方面扮演关键角色,满足区域经济需求至关重要。
文献综述强调了技能、知识需求、协同作用和创新对区域竞争力的作用。
论文理论框架着重于人才供需平衡、高校与产业协同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实证分析部分使用数据探讨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指标、产业协同合作和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发展;融合策略1、引言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高校在培养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毕业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满足区域经济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至关重要。
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这一关键领域,并探讨如何通过融合策略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被视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机构,他们的毕业生将在推动创新和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高校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传授,还包括与产业界合作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培养具备实际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毕业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改善高校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陈述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理解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融合策略,以促进这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关注以下核心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如何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需求如何影响高校的课程设计和教育方法?高校与产业界的协同机制对区域创新和竞争力的影响是什么?如何提出并实施有效的融合策略,以加强高校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通过这一全面的研究,我们将更好地理解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促进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见解。
2、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校作为现代社会的智力引擎和知识创造中心,其重要性不可言喻。
人才引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人才引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6b451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5.png)
人才引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人才引进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地都在努力吸引和引进优秀的人才,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重点探讨人才引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分析相关因素。
一、人才引进对区域经济的影响1. 助推产业升级和转型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可以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企业和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这将推动区域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升级。
2.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优秀人才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他们的加入会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的创新创业活力。
人才的聚集将形成人才密集区域,促进各类资源的集聚和循环,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3. 带动就业和人才流动人才引进不仅仅带来了高薪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当地的供应链、服务业等相关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这将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该地区,形成良性的人才流动和互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人才引进的重要因素1. 优质的教育资源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首先需要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撑。
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区域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本地发展。
2. 完善的人才政策和待遇人才政策和待遇直接影响着人才引进的效果。
区域政府应制定出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包括税收优惠、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人才在该地区长期发展。
3. 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人才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待遇,更重要的是创新创业的机会和环境。
区域政府应积极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环境,包括建设科技园区、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提供投融资支持和技术转移服务,为人才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三、人才引进的发展策略1. 加强人才引进与用人结合人才引进不能仅仅局限于引进,还要注重引进和用人的结合。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4f65923453610661ed9f4e7.png)
域 经济 社会发展 出发 , 在遵 循教育教 学规律 的前 提下 。 科 学 而 准 确 地 定 位 自身 的 发 展 模 式 、 发展 策略 、 发 展 途 径 和 发 展
展才 为培 导养 选 择 地方经济要增长 , 地方产业 要做大 、 做强还要做 优 . 仅 仅 向模 依 靠 地 方政 府 和 地 方 企 业 付 出努 力 是 不 行 的 .需 要 有 强 大 的 科 技 支 持 和 人才 保 证 。地 方 高 校 在 服 务 区域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方 的式 面 有 巨 大 的地 缘 环境 、 文化 资源优势 , 并且在人才 培养 、 科 学 技术研究开 发等方面也存在着地域 优势 , 我 们 一 定 要 在 区 域 经济社会 发展中充分 运用 这些 优势 , 从 而 使 地 方 经 济 得 到 快 研 速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 到地方高校通过和地方 政府 、 地 方企业 建立合作关系 , 不 但 能 促 进 地 方 高 校 为 服 务 区 域 经 济 究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而 提 升 相 关 专 业 的 教 学 水 平 和科 研 水 平 . 而
和 展 为 关 键 词 :区域 经 济 地 方 高校 应 用型 人 才
地 方 高 校 满 足 区域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实 质 上 就 是 要 明确 地 方 本科 院 校 如 何 与 地方 政 府 和 地 方 企 业 建 立 良性 共 生 关系 。 1 . 以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为 导 向 制 订 地 方 高校 的发 展 规 划 。 地 方 高 校 要 结 合 区 域 经 济社 会 发 展 具 体 规 划 及 相 应 产 业 升 级 和
目标 , 同 时 紧 密 结 合 所 在 区域 的 经济 、 政治和文化建设 , 培 养 适 应 当 地 经 济 发 展 和 社会 进 步 需 求 的 高 层 次 、 高 水 平 应 用 型 人 才。 以 区域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为 导 向是 地 方 高 校 发 展 的 必 然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f9960deff9aef8941e06dc.png)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地方高校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对地方高校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导向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要根据本学校实际发展情况,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科学而准确地定位自身的发展模式、发展策略、发展途径和发展目标,同时紧密结合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高层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一、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经济要增长,地方产业要做大、做强还要做优,仅仅依靠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付出努力是不行的,需要有强大的科技支持和人才保证。
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巨大的地缘环境、文化资源优势,并且在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也存在着地域优势,我们一定要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运用这些优势,从而使地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地方高校通过和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但能促进地方高校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升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而且能使高校获得较为丰富的资源支持和取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
二、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具有可行性首先,地方高校凭借自身的地缘优势,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和技术有着充分的认识。
地方高校通过及时调整学科建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从而能够迅速地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
其次,在地方高校中汇集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这些人员依据当地的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从而形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d25e816ff00bed5b8f31d0f.png)
试论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的影响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毕业生就业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类型,它既承担着为地方区域培养人才的作用,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现如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才的大量需求,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取得效益而加快经济的迅速发展。
高职院校则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办学模式,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努力创新办学体制,积极探索互惠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区域经济;人才培养;创新机制中图分类号:f1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6-0226-0221世纪的我国,科学与经济都处于高度的发展之中。
按照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大对经济区域较落后的扶持力度,从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并提倡因地制宜,发展自我特色的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不仅影响着区域内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而且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与高校专业的设置与机制的创新发展。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关系(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快速稳定的发展,各区域也呈现出自我的经济特色,这无疑就为区域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力过剩的情况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快速有效的缓和了就业矛盾,其主要表现为:1 工作量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促使工作需求量的增大,劳动力资源从而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减少了劳动力的过量与浪费。
工作人员的能力可以得到最大发挥,并能够充分展示自我能力与才华,与此同时也可以提升一个企业的效率与品质。
2 就业机会增多区域经济的发展促使区域内的文化、政治、经济、教育、医疗等快速的发展,而从使得区域内工作岗位与需求人数的增多,这无形状就增加了就业机会。
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374a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f.png)
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紧密相关的问题。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培养技术与实用型的专业人才所必须采取的方式之一,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
首先,高职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一种紧密联系的关系。
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不断提高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参与其中。
高职人才培养致力于为社会输送各类实用型人才,是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非常有意义的。
其次,高职人才培养改善了区域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高职教育可以培养出技术技能特别强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往往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的步履。
例如,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高配比的技术力量,而高职教育能够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人才保障,促进其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再次,高职人才培养也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升级。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而且是为着推动高等教育的升级。
高职教育可以培养一批过硬的技术人才,他们的倾向与专业相对应,在职场可以较快生长,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这些人才的存在可以推动产品与服务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升级与发展。
最后,高职人才培养也是重要的劳动力储备。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各种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这也包括高职人才。
由于高职毕业生远远多于院校毕业生,可以给丰厚的就业间缺少提供遴选。
总之,高职人才的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种双向的合作关系。
高职教育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大量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改善产业结构,推动区域产业迅速发展,促进经济升级,为人才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均产生积极的促动作用。
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97f447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5.png)
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摘要】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性,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
首先分析了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接着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及现实挑战。
随后提出了加强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最后给出了加强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深刻认识到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实挑战、对策、需求、重要性、建议、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高职人才具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有效地满足地方经济的需求,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增强地区的竞争力。
高职人才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流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职人才,可以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提高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加强高职人才的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密不可分,只有注重高职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
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各地区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为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本文旨在探讨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为此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在于倡导并促进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以达到对社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优化和适应。
基于区域经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区域经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7249320ed630b1c59eeb5d8.png)
高 职 院校人 才培 养 的需求 主要 体 现为 :在 宏 观层 面
上, 现代 服 务业 比重 将 进一 步 扩 大 , 商贸服务 、 金 融
保险 、 旅游 、 现代物流 、 科 技 和商 务 服 务 等相 关 服 务
行 业对 财经 类 、 管理类 的人才 需求 量持 续增 加 ; 在 微
观 层 面上 , 岗位 操 作 熟 练 、 能 在 最短 时 间胜 任 工作 、 具备 可 持续 发展 能力 及一 定 的 岗位迁 移 能力 的 高素
作者 简 介 :宋锦 刚 , 江 苏财 经职 业技 术 学院副教 授 。 神 红玉 。 江 苏省淮 阴卫 生 高等职 业技 术学校教 师 。
9
制, 对 二级 学 院 的人 、 财、 物 等实 行 独立 运 行 和管 理 ,
2 . 实施 “ 三 环 紧扣 、 四 阶递进 ” 人 才培养 过程 , 着
质 技 能型人 才 本 的必 然选 择
二、 基 于 区域 经 济 的“ 二 元共 育 、 三环 紧 扣 、 四 阶
钢 有 限公 司等共 同组建 了今 世缘 营 销学 院 、淮 钢 特 钢 学 院等 二级学 院 , 并 以此 为契 机 . 积极 探索 二 级学 院“ 二元 制 ” 管理 与运作 模式 校企双 方协 商成 立 “ 理 事会 ” , 选 派人 员 组 成 “ 二元制” 二 级 学 院领 导 班 子 : “ 二 元 制 ” 二级 学 院 实行 理 事 会 领 导下 的院 长 负 责
8
基于 区域经济 的高职人 才培养模式研究 与实践
◎ 宋锦 冈 0 神 红 玉
摘 要: 文章论述基 于区域经济转型背景下对 高职人才需求的分析 , 通过探索基 于区域经济的“ 二 元共育” 培养途径 , 实施 “ 三环紧扣、 四阶递进” 人才培养过程 , 推动校企“ 四合作” 工程 , 以期 实现高职 教 育与 区域 经济和社 会发展 的 良性 互动 , 以期 实现地 方 、 产业、 行业、 企业和 学校 多方共 赢 。 关键词 : 区域经济; 高职教 育;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
![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4408c57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0.png)
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各地区逐渐意识到,教育与人力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愈发突出。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自然资源的禀赋和科技的进步,更依赖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合理配置。
本文将探讨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分析其内在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思考。
在分析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时,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育旨在培养具有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不同区域由于经济基础、文化传统、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差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很大不同。
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对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
例如,某些地区可能需要大量技术工人来支撑制造业的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更需要高层次的人才来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扩展。
教育系统的改革与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许多发达地区,教育系统与行业、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式培养、实习实践等形式,确保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衔接。
此类模式不仅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职场的要求。
在一些资源型地区,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结合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育不仅要关注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更要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才。
因此,在教育人才培养中,应加强对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
区域经济发展对教育投资的需求同样不可忽视。
为了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地方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包括技术设备的更新、教师的培训与引进以及课程的开发等。
教育投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地区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当地区具备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时,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工作和生活,形成良性的人才循环和知识汇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与人才培养的相关性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只有区域经济与人才培养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双赢”。
因此高等教育应根据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结构,就业结构等实际需求,合理制定和调整区域内的高等教育空间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等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也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足量的资金投入,使二者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驱动力机制。
本文重点分析了为了适应区域经济高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性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区域经济;人才培养;相关性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引起结构性的人才需求转变,由对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
发展较快的区域由于高等教育投入增多,加之物质条件改善,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强烈,也大大刺激了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其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提供经费支持与政策优惠。
据调查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高等职业教育高专毕业生的需求很大,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
反之,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对人才吸纳的能力有限,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更困难。
一、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所面临的问题(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单一现象严重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
我国许多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位模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人才培养定位缺乏区分度和清晰度,其直接后果是大学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地方性大学则表现为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化人才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深入,其教育职能、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就要更加贴近社会,特别是区域社会经济,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合乎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重复专业设置重复主要表现为设置相同专业的学校多,具体表现为社会急需的专业、新兴专业、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专业的设置学校多。
这样导致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多个高校重复设置相同专业,必然会导致各个学校的招生人数少、专业办学规模小,致使该专业教师、研究人员以及资金、教学设施分散于各校,无法形成教育资源合力,削弱了各个学校的办学力量。
第二个问题是重复设置专业培养的人才在地方劳动力市场中“供大于求”,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虽然重复设置的专业多为热门专业,但是当各个地方性大学没有统筹规划地“凑热闹”的时候,在就业岗位一定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也必然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
(三)高等教育体系的缺陷高等教育体系尚未完善,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国家级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少,国际竞争力低。
要创办世界水平的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就需要与地方性、教学型大学合并或调整,这就会影响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
如何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本着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完善不同层次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研究与规范。
此外,直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与定位不明确,社会吸引力低,尚未形成规模与体系;地方性民办高等教育对普通高等教育的依附性强,发展步履维艰。
(四)高校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不到位学生择业观滞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悄然改变大学生的就业方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由过去的“包分配”改革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虽然高校也将从事这项工作的部门由“毕业分配办”改为“就业办或就业指导中心”,但工作人员距离从事此项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相去甚远,而且大部分学生对人才就业市场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深度认识,头脑里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意识淡薄,择业观明显滞后于现实的人才就业市场。
二、完善我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相协调的若干建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在总体上呈现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切实有效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协调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高校想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应继续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明确的办学定位、选择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1.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高等教育区别于其它层次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学术性和职业性。
不同学校由于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差异,在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上会各有侧重,各有特色。
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目标和模式上的多样化,必须依靠人才培养的金字塔型分层结构来实现,每个高校在这个金字塔中各安其位,纠正和避免在办学定位上的混乱。
对处于金字塔顶层的重点大学,政府应加大投资,加强质量监控,保证这些大学能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尖端人才,强化精英教育;而处于塔中层及底部的一般本、专科院校,则应注意结合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学科及专业设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2.构建“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一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包括:专业和专业之间的复合模式;宽口径知识基础和专业复合模式;学科交叉复合模式;通识课程和专业复合模式。
二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包括:校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文凭+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模式;外语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包括:“高校-企业合作”培养模式;“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模式;“双层递进”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这是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适合教研型高校创新性地使用,其中有的分目标模式,经过切合实际的改革后,也可适用于教学型、教学应用型高校使用。
(二)解决的专业设置重复问题高校应树立正确的专业设置指导思想,主动调节设置重复率较高且社会需求较小的专业。
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应从规避风险、降低办学成本的思路回归到专业建设的本源,即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传统专业升级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道路上来。
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而专业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则是通过人才的内在质量予以体现的。
专业的设置与结构调整,不仅应对专业规模、物质设备等方面的重新规划,而且应在提高和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到引导作用。
这样,对高校专业重复设置问题的考虑就不再是单纯地思考专业数量上的增与减,而是高校如何改善课程体系,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问题。
可以引入分学科专业招生控制制度,实行某一具体专业招生规模的总量控制[10]。
避免专业重复设置,目的是防止某类人才相对于社会需求的过剩,如果能在制度设计上改变目前仅控制各校招生总数的措施,而实现对具体专业招生规模的总量控制,那么就可达到“专业重复设置,而专业人才总量不过剩”的效果。
以分专业招生指标为重点,对现有重复设置专业进行招生指标控制,可以有效引导高校将传统的利用率不高的专业资源转向未来社会发展急需的新兴专业,从而实现专业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府有关部门可在充分考虑专业设置滞后性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下转第126页)(上接第124页)需要,每年向高校及社会公布分行业或分专业的人才供需情况预测,引导高校进行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
(三)高校需要转变的教学理念地方大学要有更加远大的目标,以自身的发展与贡献作为立足点,实现从区域性大学向全国性大学的转变在办学理念方面,开放民主自由这些都是大学的本质特征,服务好区域经济社会,就要有开放合作意识,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参与国家和区域的经济与社会的规划及发展,主动走向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主战场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学校的存在应对国际对国家对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推进国家及地区发展的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人才质量方面,学校应当培养出不同服务领域的高水准高科技高质量的人才,包含一些能为国家和世界相应领域的科学与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为区域经济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复兴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能从事本区域本行业相应的管理工作技术工作与教学工作的脚踏实地的工作人员在科学技术方面,能够对学科前沿进行探索,学校应当对世界科技发展国家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也能够对本地区发展的实用科学技术进行创新与改良。
(四)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提升区域创新实力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能否发挥其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的作用,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
为此,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创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的作用,增强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发挥高校人才培育功能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实验室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结合,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最终推动创新。
三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激发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创业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引导它们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合作教育,强化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意识,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参考文献:[1]胡鞍钢.中国的长远未来与知识发展战略[j].中国社会科学,2003.[2]百度百科,2008.[3]davidchpman,donadams.thequalityofeducation:dimensionsandstrategies[j].asiandevelopmentbank,2002.[4]feldman,m.p.desrochers.researchuniversitiesandlocaleconomicdevelo pment:lessonsfromthehistoryofjohnshopkinsuniversity[j].industry andinnovation,2003,vol.10,no.1.作者简介:张丽英(1969—),女,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经济。
李华(1981—),女,大学本科,山西晋中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