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纯精排完整版
第届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

第2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题试卷本卷共九题,满分140分。
一、(15分)填空1.a .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__m 。
b .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_m 。
c .氦原子的质量约为_________kg 。
d .一个可见光光子的能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_J 。
e .在标准状态下,1cm 3 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____________。
(普朗克常量 h =6.63×10-34J ·s 阿伏加德罗常量 N A =6.02×1023 mol -1)2.已知某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能量为入射光能量的80%。
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a . 反射光子数为入射光子数的80%;b .每个反射光子的能量是入射光子能量的80%。
二、(15分)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个小物块用轻绳连结,绳跨过位于倾角? =30?的光滑斜面顶端的轻滑轮,滑轮与转轴之间的磨擦不计,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
第一次,m 1悬空,m 2放在斜面上,用t 表示m 2自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至斜面顶端所需的时间。
第二次,将m 1和m 2位置互换,使m 2悬空,m 1放在斜面上,发现m 1自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运动至斜面顶端所需的时间为t/3。
求m l 与m 2之比。
三、(15分)测定电子荷质比(电荷q 与质量m 之比q /m )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真空玻璃管内,阴极K 发出的电子,经阳极A 与阴极K 之间的高电压加速后,形成一束很细的电子流,电子流以平行于平板电容器极板的速度进入两极板C 、D 间的区域。
若两极板C 、D 间无电压,则离开极板区域的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O 点;若在两极板间加上电压U ,则离开极板区域的电子将打在荧光屏上的P 点;若再在极板间加一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则打到荧光屏上的电子产生的光点又回到O 点。
现已知极板的长度l =5.00cm ,C 、D 间的距离d =l.50cm ,极板区的中点M 到荧光屏中点O 的距离为L =12.50cm ,U =200V ,P 点到O 点的距离3.0y OP ==cm ;B =6.3×10-4T 。
第30届-3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

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本卷共16题,满分2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束单色光从真空射入玻璃时,在玻璃表面处发生折射现象,这与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有关B.白纸上有两个非常靠近的小黑斑,实际上是分开的,没有重叠部分.但通过某一显微镜所成的象却是两个连在一起的没有分开的光斑,这与光的衍射现象有关C.雨后虹的形成与光的全反射现象有关D.老年人眼睛常变为远视眼,这时近处物体通过眼睛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瞳孔与视网膜之间),故看不清2.图中A、B是两块金属板,分别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点电荷自贴近A板处静止释放(不计重力作用).已知当A、B两板平行、两板的面积很大且两板间的距离较小时,它刚到达B板时的速度为u0,在下列情况下以u表示点电荷刚到达B板时的速度A.若A、B两板不平行,则u<u0B.若A板面积很小,B板面积很大,则u<u0C.若A、B两板间的距离很大,则u<u0D.不论A、B两板是否平行、两板面积大小及两板间距离多少,u都等于u03.α粒子和β粒子都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同一均匀磁场中,发现这两种粒子沿相同半径的圆轨道运动.若α粒子的质量是m1,β粒子的质量是m2,则α粒子与β粒子的动能之比是A.m2m1B.m1m2C.m14m2D.4m2m14.由玻尔理论可知,当氢原子中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有可能A.发射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势能减少B.发射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势能减少C.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势能增加D.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势能减少5.图示两条虚线之间为一光学元件所在处,AB为其主光轴.P是一点光源,其傍轴光线通过此光学元件成像于Q点.该光学元件可能是A.薄凸透镜B.薄凹透镜C.凸球面镜D.凹球面镜二、填空题和作图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把图画在题中指定的地方。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参考解答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参考解答、评分标准一、参考解答(1)在地面附近,沙尘扬起要能悬浮在空中,则空气阻力至少应与重力平衡,即201Av mg αρ= ① 式中m 为沙尘颗粒的质量,而2A r π= ②3s 43m r πρ= ③得 1v =④ 代入数据得 11 4.0m s v =⋅- ⑤(2)用h ρ、h 分别表达19.0m s v =⋅-时扬沙到达的最高处的空气密度和高度,则有0h (1)Ch ρρ=- ⑥此时式①应为2h Av mg αρ= ⑦由②、③、⑥、⑦可解得20s 4113r g h C v ραρ⎛⎫=- ⎪⎝⎭⑧ 代入数据得 36.810m h =⨯ ⑨评分标准:本题15分。
1. 第一小题8分。
其中①式3分,②式1分,③式1分,④式2分,⑤式1分。
2. 第二小题7分。
其中⑥式1分,⑦式1分,⑧式3分,⑨式2分。
二、参考解答(1)212C E ,0 (2)214C E ,212C E评分标准:本题20分。
(1)10分。
其中每个空5分。
(2)10分。
其中每个空5分。
三、参考解答(1)神舟3号(2)设飞船飞行时间为t ,绕地球飞行的圈数为N ,周期为T ,飞船的质量为m ,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h ,地球半径为R ,地球质量为M ,则有t T N= ① 222()()mM G m R h T R h π⎛⎫=+ ⎪+⎝⎭② 2Mm Gmg R = 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 1/322224gR t h R N π⎛⎫=- ⎪⎝⎭ ④由题给数据可知55.853610s t =⨯,代入t 及其它有关数据得52.910m h =⨯ ⑤评分标准:本题20分(1)4分(2)16分。
其中①、②、③、④式各3分,⑤式4分(答案在52.710m ⨯~53.110m ⨯之间均给这4分)四、参考解答根据题设的条件,可知:开始时A 中氦气的质量3He 4.00310kg m -=⨯,B 中氪气的质量3Kr 83.810kg m -=⨯,C 中氙气的质量3Xe 131.310kg m -=⨯。
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试卷纯

第 3 1 届 全 国 中 学 生 物 理 竞 赛 预 赛 试 卷本卷共 16 题,满分 2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项中,有的小题 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 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 不答的得 0 分.1.(6 分)一线膨胀系数为α的正立方体物块,当膨胀量较小时,其体膨胀系数等2.(6 分)按如下原理制作一杆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称为密度秤,其外形和普通的杆秤差不多,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一体积为1cm3 较重的合金块,杆上有表示液体密度数值的刻度,当 砣放在 Q 点处时秤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当合金块 全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时,移动秤砣的悬挂点, 至秤杆恰好重新平衡,便可直接在杆秤上读出液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密度秤的零点刻度在 Q 点B .秤杆上密度读数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C .密度秤的刻度都在 Q 点的右侧D .密度秤的刻度都在 Q 点的左侧 3.(6 分)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 x 轴正向传播,两质点 P 1和 p 2的平衡位 置在 x 轴上,它们相距 60cm ,当 P 1质点在平衡位置处向上运动时, P 2质点处在波谷 位置,若波的传播速度为 24m/s ,则该波的频率可能为A .50HzA . α B. 1/3 C 3 α3α 的 秤 完 直B.60HzC.400HzD.410Hz4.(6 分)电磁驱动是与炮弹发射、航空母舰上飞机弹射起飞有关的一种新型驱动方式.电磁驱动的原理如图所示,当直流电流突然加到一固定线圈上,可以将置于线圈上的环弹射出去.现在同一个固定线圈上,先后置有分别用铜、铝和硅制成的形状、大小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三种环 , 当电流突然接通时,它们所受到的推力分别为 F1、F2 和 F3。
若环的重力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F3B.F2>F3>F1C.F3>F2>F1D.F1=F2=F3 5.(6 分)质量为 m A的 A球,以某一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静止的 B球运动,并与 B 球发生弹性正碰,假设 B球的质量 m B 可选取为不同的值,则A.当 m B=m A时,碰后 B 球的速度最大B.当 m B=m A时,碰后 B 球的动能最大C.在保持 m B>m A的条件下, m B越小,碰后 B 球的速度越大D.在保持 m B<m A的条件下, m B越大,碰后 B 球的动量越大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只要给出结果,不需写出求得结果的过程.6.( 10 分)用国家标准一级螺旋测微器(直标度尺最小分度为 0.5mm,丝杆螺距为 0.5mm,套管上分为 50 格刻度)测量小球直径.测微器的初读数如图(a)历示,其值为____________ m m,测量时如图(b)所示,其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m,测得小球直径d= __________________ mm.7.(10 分)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杭州交通门在禁止行人步行的十字路口增设“直行待行区”(行可从天桥或地下过道过马路),如图所示,当其他车道的车辆右拐时,直行道上的车辆可以提前进入“直行待行区”;当直行绿灯亮起时,可从“直行待行区”直行通过十字路口.假设某十字路口限速 50km/h,“直行待行区”的长度为 12m,从提示进入“直行待行区” 到直行绿灯亮起的时间为4s. 如果某汽车司机看到上述提示时立即从停车线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直行待行区”的前端虚线处正好直行绿灯亮起,汽车总质量为 1.5t ,汽车运动中受到的阻力恒为车重的 0.1 倍,则该汽车的行驶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 4s 内汽车发动机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2023.09.02)含答案

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2023年9月2日9:00-12:00)考生必读1、 考生考试前务必认真阅读本须知。
2、 本试题共5页,总分为400分。
3、 需要阅卷老师评阅的内容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面的空白处;阅卷老师只评阅答题纸上的内容;选择题和填空题也必须在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题纸和草稿纸上的解答一律无效。
一、 选择题(本题60分,含5小题,每小题1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
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对应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全部选对的得 1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6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 1. 氢原子中基态电子的结合能H E 与氦离子(He +)中基态电子的结合能He E +的比值最接近于( )A. 1B.12 C. 13D. 14 2. 一电路如图2a 所示,其中三个电池的电动势之比123::1:2:3εεε=,三个电阻的阻值之比123::1:2:3R R R =。
导线电阻均忽略不计。
流过R 1、R 2、R 3的电流大小之比为( )A. 1:1:2B. 1:2:1C. 2:1:1D. 1:2:33. 如图3a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的三个过程分别如-P V 图象中bca 、bda 、bea 所示。
已知bca 是绝热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da 是系统从外界吸热的过程; B. bda 是系统对外界做负功的过程; C. bea 是系统从外界吸热的过程; D. bea 是系统对外界做负功的过程。
4. 如图4a ,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固定着两个质子p 和两个正电子e +。
某时刻由静止释放这四个粒子,仅考虑它们在彼此间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不考虑电磁辐射。
已知电子电量为e ,真空介电常量为0ε。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单个质子、单个正电子的动能最接近的结果分别是:( )A. 208πe a ε、20324π22e a ε⎛⎫+ ⎪ ⎪⎝⎭B. 204πe a ε、20214π2e a ε⎛⎫+ ⎪ ⎪⎝⎭C. ()20224πe a ε+、()20224πe a ε+ D. 204πe a ε、204πe aε5. 对于一个导体空腔内部电场的场强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势的值和场强都不受腔外电荷的影响; B. 电势的值和场强都会受到腔外电荷的影响;C. 场强不受腔外电荷的影响,但电势的值会受到腔外电荷的影响;D. 电势的值不受腔外电荷的影响,但场强会受到腔外电荷的影响。
第1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答案(全)

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参考答案及分标准一、参考解答:折线导体各线段,切割磁感应线时,在该线段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AF间电势差U AF的大小等于各段感应电动势的代数和的大小,当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由F 至A时,U A>U F,U AF为正值。
按此分析计算,结果如图13-12所示。
各段相应的状况为:(1)0<x<l CD切割B1(2)l<x<2l CD,EF都切割B1(3)2l<x<3l CD切割B2,EF和AB都切割B1(4)3l<x<4l CD,EF,AB均切割B2(5)4l<x<6l CD,EF,AB均切割B2(6)6<x<7l EF,AB均切割B2(7)7l<x<8l AB切割B2(8)8l<x 折线导体全部移出磁场区,不再切割磁感应线。
评分标准:本题15分。
图13-12第1到第7题,每段中U AF的数值占1分,正负号占1分;第8段占1分。
二、参考解答:在制动轮转动的情况下,制动力矩是由制动块B1、B2对制动轮D的滑动摩擦力产生的。
设B1、B2对D的正压力分别为N1和N2,滑动摩擦力的就分别为μN1和μN2,如图13-13所示。
所以M=μN1·+μN2·①再对左、右两杆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力矩平衡方程如下(图13-14),左杆(h1+h2)T=h1N1+μN1a ②右杆 h1N2=(h1+h2)T+μN2a③②、③两式中T为弹簧的弹力。
对弹簧来说,由胡克定律图13-13T=·△L=k(d+2a-L)①②③④解得④k=⑤代入数据得k≈1.24×104(牛/米) ⑥评分标准:本题15分。
①、②、③、④式和占3分,解出⑤式给1分,计算出⑥式再给2分。
若没写⑤式,而由①②③④解得⑥式的,则⑥式给3分。
三、参考解答:1.当光束垂直入射到一个平面上时,如果光束被完全反射,且反射光垂直于平面,则光子的动量改变达最大值:△k=k-(-k)=2k=2h/λ①此时该光束对被照射面的光压为最大。
第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与参考答案(修正版)

第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1984年)姓名第一部分1、火车以速率V1向前行驶。
司机忽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S处有另一辆火车,它正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率V2作匀速运动。
于是他立即使车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
要使两车不致相撞,则a应满足关系式。
2、如图1所示,物体Q与一质量可以忽略的弹簧相连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P以某一速度v与弹簧和物体Q发生正碰。
已知碰幢是完全弹性的,而且两物体的质量相等,碰幢过程中,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弹簧刚好处于最大压缩状态?A、当P的速度恰好等于零时B、当P与Q的速度相等时C、当Q恰好开始运动时D、当Q的速度等于v时,E、当P刚好把它的动能全部传递给弹簧时。
3、在图2中,A、B是两个带柄(a和b)的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物体,C是另一长方体,其厚度可以忽略,质量为m,A、B与斜面间以及与C之间皆有摩擦,C与A或B间的静摩擦系数均为μ0,设它们原来都处于静止状态。
(1)若一手握住a,使A不动,另一手握住b,逐渐用力将B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拉。
当力增大到能使B刚刚开始向上移动时,C动不动?若动,如何动?(2)此时A与C之间的摩擦力为多大?(3)若握住b使B不动,握住a逐渐用力将A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下拉。
当A开始移动时,C动不动?若动,如何动?4、在图3中,A是一质量为M的木块,B是一质量为m的小铁块,共同浮在水面上。
若将铁块取下,直接放在水内,最后杯中水面的高度。
5、质量可以忽略的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沿竖直方向做振幅较小的简谐振动。
取平衡位置O处为原点,位移x向下为正,则在图4的A、B、C、D和E五个图中(1)图是描述物体的速度随x的变化关系。
(2)图是描述加速度随x的变化关系。
(3)图是描述弹簧的弹性势能随x的变化关系。
(4)图是描述总势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随x的变化关系(重力势能取原点处为零)。
6、夏天,在运输大量冰块的卡车上,有时看到冰面上有淡乳白色的气体漂动,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
第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完美版

第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1984年)第一部分1、火车以速率V1向前行驶。
司机忽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为S处有另一辆火车,它正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率V2作匀速运动。
于是他立即使车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
要使两车不致相撞,则a应满足关系式。
2、如图1所示,物体Q与一质量可以忽略的弹簧相连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P以某一速度v与弹簧和物体Q发生正碰。
已知碰幢是完全弹性的,而且两物体的质量相等,碰幢过程中,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弹簧刚好处于最大压缩状态?A、当P的速度恰好等于零时B、当P与Q的速度相等时C、当Q恰好开始运动时D、当Q的速度等于v时,E、当P刚好把它的动能全部传递给弹簧时。
3、在图2中,A、B是两个带柄(a和b)的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物体,C是另一长方体,其厚度可以忽略,质量为m,A、B与斜面间以及与C之间皆有摩擦,C与A或B间的静摩擦系数均为μ0,设它们原来都处于静止状态。
(1)若一手握住a,使A不动,另一手握住b,逐渐用力将B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拉。
当力增大到能使B刚刚开始向上移动时,C动不动?若动,如何动?(2)此时A与C之间的摩擦力为多大?(3)若握住b使B不动,握住a逐渐用力将A沿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下拉。
当A开始移动时,C动不动?若动,如何动?4、在图3中,A是一质量为M的木块,B是一质量为m的小铁块,共同浮在水面上。
若将铁块取下,直接放在水内,最后杯中水面的高度。
5、质量可以忽略的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沿竖直方向做振幅较小的简谐振动。
取平衡位置O处为原点,位移x向下为正,则在图4的A、B、C、D和E五个图中(1)图是描述物体的速度随x的变化关系。
(2)图是描述加速度随x的变化关系。
(3)图是描述弹簧的弹性势能随x的变化关系。
(4)图是描述总势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随x的变化关系(重力势能取原点处为零)。
6、夏天,在运输大量冰块的卡车上,有时看到冰面上有淡乳白色的气体漂动,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
2024年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答案解析

2024年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n mol理想气体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从状态P沿抛物线到达状态Q,其体积绝对温度图如图所示。
已知此过程中当时,温度达到最大值其中和分别是状态P的压强和体积,R是普适气体常量。
若状态P和Q的温度和都等于,则该过程的压强图为()A. B.C. D.2.一个动能为的电子从很远处向一个固定的质子飞去。
电子接近质子时被俘获,同时放出一个光子,电子和质子形成一个处于基态的静止氢原子。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电子电量的大小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和。
所放出的光子的波长最接近的值是()A.79nmB.91nmC.107nmD.620nm3.某人心跳为60次每分钟,每次心跳心脏泵出60mL血液,泵出血液的血压为100mmHg。
已知。
该人的心脏向外泵血输出的机械功率最接近的值为()A. B. C.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4.一边长为a的正方形处于水平面上,其四个顶点各固定一个正电子。
一个电子在该正方形的中心点O的正上方、P两点的距离远小于处自静止释放。
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电磁辐射、量子效应和其他任何扰动。
该电子()A.会运动到无穷远处B.与正电子构成的系统的能量守恒C.会在过O点的竖直线上做周期运动D.会在正方形上方振荡5.如图,两竖直墙面的间距为l,一个质量为m、边长为d的正方形木块被一轻直弹簧顶在左侧墙面上,弹簧右端固定在右侧墙面上,且弹簧与墙面垂直。
已知木块与墙面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弹簧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则木块不处于平衡状态B.如果,则墙面对木块的正压力为C.如果,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D.为使木块在此位置保持平衡状态,k最小为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6.时间、长度、质量、电荷的单位通常和单位制有关。
量子论的提出者普朗克发现利用真空中的光速c、万有引力常量G、普朗克常量h、真空介电常量可以组合出与单位制无关的质量单位、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电荷单位,这些量分别称为普朗克质量、普朗克长度、普朗克时间、普朗克电量。
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与答案

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本卷共16题,满分2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束单色光从真空射入 时,在玻璃表面处发生折射现象,这与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有关B.白纸上有两个非常靠近的小黑斑,实际上是分开的,没有重叠部分.但通过某一显微镜所成的象却是两个连在一起的没有分开的光斑,这与光的衍射现象有关C.雨后虹的形成与光的全反射现象有关D.老年人眼睛常变为远视眼,这时近处物体通过眼睛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瞳孔与视网膜之间),故看不清2. 图中A 、B 是两块金属板,分别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一个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点电荷自贴近A 板处静止释放(不计重力作用).已知当A 、B 两板平行、两板的面积很大且两板间的距离较小时,它刚到达B 板时的速度为u 0,在下列情况下以u 表示点电荷刚到达B 板时的速度A. 若A 、B 两板不平行,则u< uB.若A 板面积很小,B 板面积很大,则u< u 0C.若A 、B 两板间的距离很大,则u< u 0D.不论A 、B 两板是否平行、两板面积大小及两板间距离多少,u 都等于 u 03. α粒子和β粒子都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同一均匀磁场中,发现这两种粒子沿相同半径的圆轨道运动.若α粒子的质量是m 1,β粒子的质量是m2,则α粒子与β粒子的动能之比是A. m 2m 1B. m 1m 2C. m 14m 2D. 4m 2m 14. 由玻尔理论可知,当氢原子中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有可能A. 发射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势能减少B. 发射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势能减少C. 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的势能增加D. 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加,原子的势能减少5. 图示两条虚线之间为一光学元件所在处,AB 为其主光轴.P 是一点光源,其傍轴光线通过此光学元件成像于Q 点.该光学元件可能是A.薄凸透镜B.薄凹透镜C.凸球面镜D.凹球面镜二、填空题和作图题.只要给出结果,不需写出求得结果的过程.6.(8分)国际上已规定133Cs原子的频率f=7.(8分)质量为m1的小滑块,沿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斜面质量为m2,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设重力加速度为g,斜面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8分)一线光源,已知它发出的光包含三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若要使它通过三棱镜分光,最后能在屏上看到这三种不同频率的光的谱线,则除了光源、三棱镜和屏外,必须的器件至少还应有______________.其中一个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间,另一个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间.9.(12分)如图所示,A为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的长方形物块,在它上面放有物块B和C.A、B、C的质量分别为m、5m、m.B、C与A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皆为0.10,K为轻滑轮,绕过轻滑轮连接B 和C的轻细绳都处于水平位置.现用水平方向的恒定外力F拉滑轮,使A的加速度等于0.20g,g为重力加速度.在这种情况时,B、A之间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C、A之间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外力F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10.(14分)i.在做“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实验中,必须测出电流表的内阻和用标准电压表对改装成的电压表进行校准.某同学对图示的器材进行了连线,使所连成的电路只要控制单刀双掷开关的刀位和调节电阻箱及变阻器,不需改动连线,就能:(1)在与电阻箱断路的条件下测出电流表的内阻;(2)对改装成的电压表所有的刻度进行校准.试在图中画出该同学的全部连线.ii.有一块横截面为矩形的长板,长度在81cm与82cm之间,宽度在5cm与6cm之间,厚度在1cm与2cm之间.现用直尺(最小刻度为mm)、卡尺(游标为50分度)和千分尺(螺旋测微器)去测量此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要求测出后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是估读的.试设想一组可能的数据天灾下面的空格处.板的长度_______________cm,板的宽度_______________cm,板的厚度_______________cm,三、计算题.计算题的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20分)在水平地面某处,以相同的速率v0用不同的抛射角分别抛射两个小球A和B,它们的射程相同.已知小球A在空中运行的时间为T A,求小球B在空中运行的时间T B.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考虑空气阻力.12.(20分)从地球上看太阳时,对太阳直径的张角θ=53°.取地球表面上纬度为1°的长度l=110km,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10m/s2,地球公转的周期T=365天.试仅用以上数据计算地球和太阳密度之比.假设太阳和地球都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13.(16分)一个用电阻丝绕成的线圈,浸没在量热器所盛的油中,油的温度为0℃.当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后,油温渐渐上升.0℃时温度升高的速率为5.0K·min-1,持续一段时间后,油温上升到30℃,此时温度升高的速率变为4.5K·min-1,这是因为线圈的电阻与温度有关.设温度为θ℃时线圈的电阻为Rθ,温度为0℃时线圈的电阻为R0,则有Rθ= R0 (1+αθ),α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试求此线圈电阻的温度系数.假设量热器及其中的油以及线圈所构成的系统温度升高的速率与该系统吸收热量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成正比;对油加热过程中加在线圈两端的电压恒定不变;系统损失的热量可忽略不计.14.(18分)如图所示,一摩尔理想气体,由压强与体积关系的p-V图中的状态A出发,经过一缓慢的直线过程到达状态B,已知状态B的压强与状态A的压强之比为12,若要使整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则状态B与状态A的体积之比应满足什么条件已知此理想气体每摩尔的内能为32RT,R为普适气体常量,T为热力学温度.N215.(23分)如图所示,匝数为N的副线圈绕在同一闭合的铁心上,副线圈两端与电阻R相联,原线圈两端与平行金属导轨相联.两轨之间的距离为L,其电阻可不计.在虚线的左侧,存在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pq是一质量为m电阻为r与导轨垂直放置的金属杆,它可在导轨上沿与导轨平行的方向无摩擦地滑动.假设在任何同一时刻通过线圈每一匝的磁通都相同,两个线圈的电阻、铁心中包括涡流在内的各种损耗都忽略不计,且变压器中的电磁场完全限制在变压器铁心中.现于t=0时开始施一外力,使杆从静止出发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左运动.不考虑连接导线的自感.若已知在某时刻t时原线圈中电流的大小I1,i.求此时刻外力的功率ii.此功率转化为哪些其他形式的功率或能量变化率试分别求出它们的大小.16.(23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薄球壳,均匀带正电,电荷量为Q,球壳下面有与球壳固连的底座,底座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球壳内部有一劲度系数为η的轻弹簧(质量不计),弹簧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其一端与球壳内壁固连,另一端恰位于球心处,球壳上开有一小孔C,小孔位于过球心的水平线上.在此水平线上离球壳很远的O处有一质量也为m电荷量也为Q的带正电的点电荷P,它以足够大的初速v0沿水平的OC方向开始运动.并知P能通过小孔C进入球壳内,不考虑重力和底座的影响.已知静电力常量k.求P刚进入C孔到刚再由C孔出来所经历的时间.。
第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完全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常用示波器中的扫描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是( )2.下面列出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温度为200C 和压强为1个大气压时,一定量的水蒸发为同温度的水蒸气,在此过程中,它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其内能的增量.B .有人用水银和酒精制成两种温度计,他都把水的冰点定为0度,水的沸点定为100度,并都把0刻度与100刻度之间均匀等分成同数量的刻度,若用这两种温度计去测量同一环境的温度(大于0度小于 100度)时,两者测得的温度数值必定相同.C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过不同的过程后,压强都减小了,体积都增大了,则从每个过程中气体与外界交换的总热量看,在有的过程中气体可能是吸收了热量,在有的过程中气体可能是放出了热量,在有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为 0 .D .地球表面一平方米所受的大气的压力,其大小等于这一平方米表面单位时间内受上方作热运动的空气分子对它碰撞的冲量,加上这一平方米以上的大气的重量.3.把以空气为介质的两个平行板电容器a 和b 串联,再与电阻R 和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如图连接.平衡后,若把一块玻璃板插人电容器a 中,则再达到平衡时,( )A .与玻璃板插人前比,电容器a 两极间的电压增大了B .与玻璃板插人前比,电容器a 两极间的电压减小了C .与玻璃板插入前比,电容器b 贮存的电能增大了D .玻璃板插人过程中电源所做的功等于两电容器贮存总电能的增加量4.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形成若干壳层,K 壳层离核最近,L 壳层次之,M 壳层更次之,……,每一壳层中可容纳的电子数是一定的,当一个壳层中的电子填满后,余下的电子将分布到次外的壳层.当原子的内壳层中出现空穴时,较外壳层中的电子将跃迁至空穴,并以发射光子(X 光)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但亦有一定的概率将跃迁中放出的能量传给另一个电子,使此电子电离,这称为俄歇(Auger )效应,这样电离出来的电子叫俄歇电子.现用一能量为40.00keV 的光子照射Cd (镐)原子,击出Cd 原子中K 层一个电子,使该壳层出现空穴,己知该K 层电子的电离能为26.8keV .随后,Cd 原子的L 层中一个电子跃迁到K 层,而由于俄歇效应,L 层中的另一个的电子从Cd 原子射出,已知这两个电子的电离能皆为4.02keV ,则射出的俄歇电子的动能等于( )A .( 26.8-4.02-4.02 ) keVB .(40.00-26.8- 4.02 ) keVC .( 26.8-4.02 ) keVD .( 40.00- 26.8 + 4.02 ) keV5.一圆弧形的槽,槽底放在水平地面上,槽的两侧与光滑斜坡aa’、bb’相切,相切处a 、b 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槽与斜坡在竖直平面内的截面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从斜坡aa’上距水平面ab 的高度为Zh 处沿斜坡自由滑下,并自a 处进人槽内,到达b 后沿斜坡bb’向上滑行,已知到达的最高处距水平面ab的高度为h ;接着小物块沿斜坡bb’滑下并从b 处进人槽内反向运动,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 )A .小物块再运动到a 处时速度变为零B .小物块尚未运动到a 处时,速度已变为零C .小物块不仅能再运动到a 处,并能沿斜坡aa’向上 滑行,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hD .小物块不仅能再运动到a 处,并能沿斜坡aa’向上滑行,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h二、填空题和作图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把图画在题中指定的地方.只要给出结果不需写出求得结果的过程.6.( 6分)在大气中,将一容积为 0.50m 3的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圆筒筒底朝上筒口朝下竖直插人水池中,然后放手.平衡时,筒内空气的体积为0.40m 3.设大气的压强与10.0m 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相同,则筒内外水面的高度差为 .7.(10分)近年来,由于“微结构材料”的发展,研制具有负折射率的人工材料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已受人们关注.对正常介质,光线从真空射人折射率为n 的介质时,人射角和折射角满足折射定律公式,人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布在界面法线的两侧;若介质的折射率为负,即n<0,这时人射角和折射角仍满足折射定律公式,但人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布在界面法线的同一侧.现考虑由共轴的两个薄凸透镜L 1和L 2构成的光学系统,两透镜的光心分别为O 1和O 2,它们之间的距离为s .若要求以与主光轴成很小夹角的光线人射到O 1能从O 2出射,并且出射光线与人射光线平行,则可以在O 1和O 2之间放一块具有负折射率的介质平板,介质板的中心位于OO’的中点,板的两个平行的侧面与主光轴垂直,如图所示.若介质的折射率n= -1.5,则介质板的厚度即垂直于主光轴的两个平行侧面之间的距离 d = .8.( 10分)已知:规定一个K (钾)原子与Cl (氯)原子相距很远时,他们的相互作用势能为0;从一个K 原子中移走最外层电子形成K +离子所需的能量(称为电离能)为E K ,一个Cl 原子吸收一个电子形成Cl -离子释放的能量(称为电子亲和能)为E Cl ;K +离子(视为质点)与Cl -离子(视为质点)之间的吸引力为库仑力,电子电荷量的大小为e ,静电力常量为k .利用以上知识,可知当KCI 分子中K +离子与Cl -离子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势能为0时,K +离子与Cl -离子之间的距离r s ,可表示为 .若已知E K = 4.34ev , E Cl =3.62eV , k =9.0×109N·m 2·C -2 , e =1.60×10-19C ,则r s = m .9.(10分)光帆是装置在太空船上的一个面积很大但很轻的帆,利用太阳光对帆的光压,可使太空船在太空中飞行.设想一光帆某时刻位于距离太阳为1天文单位(即日地间的平均距离)处,已知该处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E =1.37×103J·m -2· s -1,设平面光帆的面积为1.0×106m 2,且其平面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又设光帆对太阳光能全部反射(不吸收),则光帆所受光的压力约等于 N .10.(20分)有两个电阻1和2,它们的阻值随所加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它们的伏安特性即电压和电流不再成正比关系(这种电阻称为非线性电阻).假设电阻1和电阻2的伏安特性图线分别如图所示.现先将这两个电阻并联,然后接在电动势E=9.0V 、内电阻r 0 = 2.0Ω的电源上.试利用题给的数据和图线在题图中用作图法读得所需的数据,进而分别求出电阻1和电阻2上消耗的功率P 1和P 2.要求:i .在题图上画出所作的图线.(只按所画图线评分,不要求写出画图的步骤及理由)ii .从图上读下所需物理量的数据(取二位有效数字),分别是: iii .求出电阻R 1消耗的功率P 1= ,电阻R 2消耗的功率P 2= .三、计算题.计算题的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7分)宇航员从空间站(绕地球运行)上释放了一颗质量m=500kg 的探测卫星.该卫星通过一条柔软的细轻绳与空间站连接,稳定时卫星始终在空间站的正下方,到空间站的距离l =20km .已知空间站的轨道为圆形,周期T = 92 min (分).i .忽略卫星拉力对空间站轨道的影响,求卫星所受轻绳拉力的大小.ii .假设某一时刻卫星突然脱离轻绳.试计算此后卫星轨道的近地点到地面的高度、远地点到地面的高度和卫星运行周期.取地球半径R = 6.400×103km ,地球同步卫星到地面的高度为H 0 =3.6000×104km ,地球自转周期T 0 = 24 小时.12.(17分)某同学选了一个倾角为θ的斜坡,他骑在自行车上刚好能在不踩踏板的情况下让自行车沿斜坡匀速向下行驶,现在他想估测沿此斜坡向上匀速行驶时的功率,为此他数出在上坡过程中某一只脚蹬踩踏板的圈数 N (设不间断的匀速蹬),并测得所用的时间t ,再测得下列相关数据: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m ,轮盘半径R l ,飞轮半径R 2,车后轮半径R 3.试导出估测功率的表达式.己知上、下坡过程中斜坡及空气作用于自行车的阻力大小相等,不论是在上坡还是下坡过程中,车轮与坡面接触处都无滑动.不计自行车内部各部件之间因相对运动而消耗的能量.13.(20分)电荷量为q 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匀细圆环上,现设法加外力使圆环从静止开始,绕通过环心垂直于环面的轴线匀加速转动.试求从开始转动到环的角速度达到某一值ω0的整个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已知转动带电圆环的等效电流为I 时,等效电流产生的磁场对整个以圆环为周界的圆面的磁通量Ф=kI , k 为一已知常量.不计电荷作加速运动所产生的辐射效应.14.(20分)如图所示,一木块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固连一支架,木块与支架的总质量为M .一摆球挂于支架上,摆球的质量为m ,12m M 摆线的质量不计.初始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大小为v 0、方向垂直于图面向里的速度射人摆球并立即停留在球内,摆球和子弹便一起开始运动.已知摆线最大的偏转角小于900,在小球往返运动过程中摆线始终是拉直的,木块未发生转动.i .求摆球上升的最大高度.ii .求木块的最大速率.iii .求摆球在最低处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5.(20分)图中坐标原点O (0, 0)处有一带电粒子源,向y ≥0一侧沿Oxy 平面内的各个不同方向发射带正电的粒子,粒子的速率都是v ,质量均为m ,电荷量均为q .有人设计了一方向垂直于Oxy 平面,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 的均匀磁场区域,使上述所有带电粒子从该磁场区域的边界射出时,均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试求出此边界线的方程,并画出此边界线的示意图.16.(20分)在海面上有三艘轮船,船A 以速度u 向正东方向航行,船B 以速度2u 向正北方向航行,船C 以速度u 向东偏北450方向航行.在某一时刻,船B 和C 恰好同时经过船A 的航线并位于船A 的前方,船B 到船A 的距离为a ,船C 到船A 的距离为2a .若以此时刻作为计算时间的零点,求在t 时刻B 、C 两船间距离的中点M 到船A 的连线MA 绕M 点转动的角速度.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参考解答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答案:1.C 2.C 3.BC 4.A 5.D评分标准: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二、填空题答案与评分标准:6.2.5m ( 6分)7.35s (10 分) 8.2lk C ke E E - ( 6分) 2.0×10-9 (2分)9.9 ( 10 分)10.i .如图所示.( 8分)(图错不给分,图不准确酌情评分.)ii .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U 0=2.3V(2分),通过电阻1的电流I 10=1.2A(3分),通过电阻2的电流I 20= 2.2A( 3分)(读数第一位必须正确,第二位与答案不同,可酌情评分.)iii .2.5 W ( 2 分), 4 .9W ( 2分)11.参考解答:i .设空间站离地面的高度为H,因为同步卫星的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以及题意有323200)()R H T R H T +=+((1)即 2/300()()T H R H R T =+- (2) 代人数据得 H= 376km (3)卫星的高度 h =H 一l =356km (4)卫星在细绳的拉力 F 和地球引力作用下跟随空间站一起绕地球作周期为 T 的圆周运动,有222()()()Mm G F m R h R h T π-=++(5)式中G 为万有引力常量, M 为地球质量.空间站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地球作周期为 T 的圆周运动 故有222()()()Mm G m R h R h Tπ''=++ (6) 式中m ’为空间站的质量.由(5)、(6)两式得2222()()()[1]()R H F m R h T R h π+=+-+ (7) 将(3)、(4)式及其他有关数据代人(7)式得 F=38.2N (8)ii .细绳脱落后,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为一椭圆.在脱落的瞬间,卫星的速度垂直于卫星与地心的连线,所以脱落点必是远地点(或近地点),由( 4)式可知,此点到地面的高度h =356km (9)设卫星在近地点(或远地点)的高度为h ',速度为v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有 22()()R h v R h Tπ''+=+ (10)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222112()()22Mm Mm mv G m R h G R h T R hπ'-=+-'++ (11) 联立(10)、(11)两式并利用(6)式得 433()2()()R h h R H R h +'=+-+ (12) 代人有关数据有 h ' = 238km (13 )由(9)、(13)两式可知,远地点到地面的高度为356km ,近地点到地面的高度为238km .设卫星的周期为T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卫星的周期 3/22()22R h h T T R H'++'=+ (14) 代人数据得T '= 90 . 4min (15)评分标准:本题 17 分.第i 小题9分. ( l )式2分, ( 5)式3分, ( 6)式2分, (8)式2分. 第ii 小题8分. (9)、(10)式各l 分, (11)式 2 分, (12)、(13)、(14)、(15)式各1分.12.参考解答:解法一因为下坡时自行车匀速行驶,可知阻力大小f=mgsin θ (1)由题意,自行车沿斜坡匀速向上行驶时,轮盘的角速度 2N tπω= (2) 设轮盘边缘的线速度为v 1,由线速度的定义有v 1=ωR 1 (3)设飞轮边缘的线速度为v 2,后车轮边缘的线速度为v 3,因为轮盘与飞轮之间用链条连结,它们边缘上的线速度相同,即 v 1=v 2 (4)因飞轮与后车轮的转动角速度相同,故有2233v R v R = (5) 因车轮与坡面接触处无滑动,在车后轮绕其中心轴转动一周的时间T 内,车后轮中心轴前进的路程32s R π∆= (6 )而 332R T v π= (7) 车后轮的中心轴前进的速度即自行车行驶速度的大小s V T∆= (8) 由以上有关各式得 1322NR R V R tπ= (9) 人骑自行车上坡的功率为克服阻力 f 的功率加上克服重力沿斜面分力的功率,即P=fV+mgVsin θ (10)由(l )、(9)、(10)式得1324sin mg NR R P R tπθ= (11) 评分标准:本题 17 分.( l )式 3 分,求得(9 式共 8 分, (10)式5分, (11)式1分. 解法二因下坡时自行车匀速行驶,若自行车出发点的高度为h ,则克服阻力所做的功W f 等于势能的减少,有W f =mgh (1)用s 表示自行车行驶的路程,有h =s sin θ (2 )自行车沿斜坡匀速向上行驶时,骑车者所做的功W ,等于克服阻力的功W f 与势能增量mgh 之和,即W=W f +mgh (3)设骑车者蹬踩踏板N 圈到达下坡时的出发点,因踏板转N 圈可使后轮转NR 1/R 2圈,所以自行车行驶的距离s 为 122NR s R R π=⋅ (4) 由(1)到(4)式,得1324sin NR R W mg R t πθ=⋅ (5) 上式除以所用时间t ,即得骑车者功率 1324sin mg NR R W P t R tπθ== (6) 评分标准:本题17分.( I )式3分, ( 2)式l 分, (3)式4分, (4)式6分, (5)式 l 分,(6)式 2 分.13.参考解答:当环的角速度到达ω0时,环的动能201()2k E m R ω= ( l ) 若在时刻t ,环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环上电荷所形成的等效电流22q q I R R ωωππ== (2) 感应电动势 I k t tφε∆∆==∆∆ (3)由(2)、(3)式得 2q ktωεπ∆=∆ (4) 环加速转动时,要克服感应电动势做功,功率为P 1=εI (5)因为是匀加速转动,所以ω和I 都随时间t 线性增加.若角速度从零开始增加到ω0经历的时间为t 0,则有 00t tωω∆=∆ (6) 若与ω0对应的等效电流为I 0,则在整个过程中克服感到电动势做的总功10012W I t ε= (7) 由以上有关各式得 220128q W k ωπ= (8) 外力所做的总功22201021()82k q W W E k m R ωωπ=+=+ (9) 评分标准:本题20分.(1)式3分,(2)式4分,(3)式2分,(5)式3分, (6)式2分, (7)式3分,(8) 式l 分,(9)式2 分14.参考解答:i .由于子弹射人摆球至停留在球内经历的时间极短,可以认为在这过程中摆球仅获得速度但无位移.设摆球(包括停留在球内的子弹)向前(指垂直于图面向里)的速度为u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2mu (l)摆球以速度u 开始向前摆动,木块亦发生运动.当摆球上升至最高时,摆球相对木块静止,设此时木块的速度为V ,摆球上升的高度为h ,因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及机械能守恒有2mu =(2m +M)V (2) 221(2)22mu m M V mgh =++ (3) 解(l )、(2)、(3)三式得208(2)Mv h g m m =+ (4) ii .摆球升到最高后相对木块要反向摆动.因为在摆球从开始运动到摆线返回到竖直位置前的整个过程中,摆线作用于支架的拉力始终向斜前方,它使木块向前运动的速度不断增大;摆线经过竖直位置后,直到摆线再次回到竖直位置前,摆线作用于支架的拉力将向斜后方,它使木块速度减小,所以在摆线(第一次)返回到竖直位置的那一时刻,木块的速度最大,方向向前以V ’表示摆线位于竖直位置时木块的速率,u ’表示此时摆球的速度(相对桌面),当u' >0,表示其方向水平向前,反之,则水平向后.因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及机械能守恒,故有22mu mu MV ''=+ (5) 22212mu mu MV ''=+ (6) 解(1)、(5)、(6)三式可得摆线位于竖直位置时木块速度的大小 0V '= (7) 022mv V m M'=+ (8) (7)式对应于子弹刚射人摆球但木块尚未运动时木块的速度,它也是摆球在以后相对木块往复运动过程中摆线每次由后向前经过竖直位置时木块的速度;而题中要求的木块的最大速率为(8)式,它也是摆球在以后相对木块的往复运动过程中摆线每次由前向后经过竖直位置时木块的速度.iii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每当摆线处于竖直位置时,小球便位于最低处.当子弹刚射人摆球时,摆球位于最低处,设这时摆球的速度为u ,由(l )式得 012u v = (9) 方向水平向前.当摆球第一次回到最低处时,木块速度最大,设这时摆球的速度为u',由 (l )、(5)、(6)三式和(8)式可得 0122m M u v M m-'=+ (10) 其方向向后.当摆球第二次回到最低处时,由(7)式木块速度减至0,设这时摆球的速度为u'',由(l )、(5)、(6)式可得u''=012u v = (11) 方向向前,开始重复初始的运动.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i 小题 8 分.(1) 式 1 分,(2)、(3)式各3分, (4)式l 分第ii 小题 7 分.(5)、(6)式各3分,(8)式 l 分第iii 小题 5 分. ( 9 )式l 分, (10)式3.分, (11)式l 分.15.参考解答:先设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xy 平面向里,且无边界.考察从粒子源发出的速率为v 、方向与x 轴夹角为θ的粒子,在磁场的洛仑兹力作用下粒子做圆周运动,圆轨道经过坐标原点O ,且与速度方向相切,若圆轨道的半径为R ,有2v qvB m R= (1) 得 mv R qB= (2) 圆轨道的圆心O ’在过坐标原点O 与速度方向垂直的直线上,至原点的距离为R ,如图1所示.通过圆心 O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与圆轨道交于P 点,粒子运动到P 点时其速度方向恰好是沿x 轴正方向,故P 点就在磁场区域的边界上.对于不同人射方向的粒子,对应的P 点的位置不同,所有这些P 点的连线就是所求磁场区域的边界线.P 点的坐标为x =—Rsin θ (3 )y =一R + Rcos θ (4)这就是磁场区域边界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θ,得x 2 +(y+R)2=R 2 (5)由(2)、(5)式得 222222()mv m v x y qB q B ++= (6) 这是半径为R 圆心 O ’’的坐标为(0,一R ) 的圆,作为题所要求的磁场区域的边界线,应是如图 2 所示的半个圆周,故磁场区域的边界线的方程为 222222()mv m v x y qB q B ++= 0x ≤0y ≤ (7) 若磁场方向垂直于xy 面向外,则磁场的边界线为如图3示的半圆,磁场区域的边界线的方程为x 2 +(y —R)2=R 2 0x ≥ 0y ≥ (8 )或 222222()mv m v x y qB q B +-= 0x ≥ 0y ≥ (9) 证明同前评分标准:本题20分.( l )或(2)式 2 分, (3)、(4)式各 4 分, (7)式 3 分,图(图 2 ) 2分(只要半圆的位置正确就给2分), (9)式3分,图(图 3 ) 2 分(只要半圆的位置正确就给2分)16.参考解答:以t =0时刻船A 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O ,作如图1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O xy ,x 轴指向正东,y 轴指向正北.可以把船C 的速度分解成沿正东方向的分速度v x 和沿正北方向的分速度v y 两个分量.根据题意有v x =v y =2u (1)在t 时刻,三船的位置如图1所示.B 、C 二船在y 方向位移相等,两船的连线BC 与x 轴平行,两船间的距离2BC a ut =+(2)BC 的中点到B 点的距离为12a ut +.中点M 的坐标分别为 1322M x a a ut a ut =++=+ (3) 2M y ut = (4) 可见M 点沿x 方向的速度为u ,沿y 方向的速度为2u ,在t = 0时刻BC 的中点在x 轴上,其x 坐标为3a /2.在与M 点固连的参考系中考察,并建立以M 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M x 'y' , x '轴与x 轴平行,y'轴与y 轴平行,则相对M ,船A 的速度只有沿负y'方向的分量,有uAM =u AM y'=—2u (5)在时刻t ,船A 在坐标系M x 'y'的坐标为 32A x a '=- (6) A AM y u t '= (7)可以把A 船的速度分解为沿连线MA 方向的分量u AM1 和垂直于连线 MA 方向的分量u AM2两个分量,u AM1使连线MA 的长度增大,u AM2使连线 MA 的方向改变,如图2所示.若用R 表示t 时刻连线MA 的长度,则连线MA 绕M 点转动的角速度 2AM u Rω= (8) 若MA 与x '轴的夹角为θ,则有2cos AM AM u u θ= (9) 而 cos Ax R θ'=(10)R =(11) 由(5)到(10)各式得 22212916aua u t ω=+(12) 评分标准:本题20分.求得(5)式共6分, ( 6)、(7)式各l 分,(8)式6分, (9)式2分, (10)、 (11)式各l 分,( 12 ) 式2分。
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和答案

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述实验或现象中;能够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A.光的双缝干涉实验B.黑体辐射C.光电效应D.康普顿效应1.黑体辐射:在任何条件下;对任何波长的外来辐射完全吸收而无任何反射的物体;……但黑体未必是黑色的;例如太阳是一个黑体……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不同;光的颜色各不相同;黑体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渐变过程..……普朗克由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观点CD明显正确……选BCD2.系统l和系统2质量相等;比热容分别为C1和C2;两系统接触后达到共同温度T;整个过程中与外界两系统之外无热交换..两系统初始温度T1和T2的关系为A.T1=B.T1=C.T1=D.T1=从表达式看;应是物体1的放热=物体2的吸热;建立方程:C1mT1-T=C2mT-T2……选D 3.假设原子核可视为均匀球体..质量数为A的中重原子核的半径R可近似地用公式R=R0A1/3表示;其中R0为一常量..对于核子数相同的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密度是基本相同的B.电荷密度是基本相同的C.表面积是基本相同的D.体积是基本相同的核子数相同→质量数相同→由题知半径相同→CD对;质量数相同→质量基本相同→质量密度基本相同……选ACD4.一颗人造地球通讯卫星同步卫星对地球的张角能覆盖赤道上空东经θ0-Δθ到东经θ0+Δθ之间的区域..已知地球半径为R0;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Δθ的值等于A.arcsin1/3B.2arcsin1/3C.arccos1/3D.2arccos1/3首先算出同步卫星绕地球公转的半径r;地球自身半径为R;几何关系如右图所示;……选C5.有3种不同波长的光;每种光同时发出、同时中断;且光强都相同;总的光强为I ;脉冲宽度发光持续时间为τ;光脉冲的光强I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该光脉冲正入射到一长为L 的透明玻璃棒;不考虑光在玻璃棒中的传输损失和端面的反射损失..在通过玻璃棒后光脉冲的光强I 随时间t 的变化最可能的图示是虚线部分为入射前的总光强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因为能量是没有损失的;所以通过玻璃棒后光脉冲的光强图中实线总面积应该与原来的光强虚线面积相同..又因为是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所以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不相同;所以到达玻璃棒右端点的时间都不同;所以……选D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只要给出结果;不需写出求得结果的过程.6.10分如图;一个球冠形光滑凹槽深度h =0.050m;球半径为20m .现将一质量为0.10kg 的小球放在凹槽边缘从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s .小球由凹槽最高点滑到最低点所用时间为__________s .典型的单摆模型:T =2π=8.88s;实际时间是=2.22s7.10分先用波长为λ1的单色可见光照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再加上波长为λ2λ2>λ1的单色可见光照射同一个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观察到波长为λ1的光的干涉条纹的l 、2级亮纹之间原本是暗纹的位置出现了波长为λ2的光的干涉条纹的1级亮纹;则两种光的波长之比λ2:λ1=__________________..两束光到达I 位置的光程差记为d ;对于波长为λ1的单色光而言;d =;对于波长为λ2的单色光而言;d =λ2;故λ2:λ1=3:28.10分某一导体通过反复接触某块金属板来充电..该金属板初始电荷量为6μC;每次金属板与导体脱离接触后;金属板又被充满6μC 的电荷量..已知导体第一次与金属板接触后;导体上带的电荷量为2μC ;经过无穷次接触;导体上所带的电荷量最终为______________..两个带电体不再交换电荷的条件;并不是两者电荷量相等;而是两者电势相等由第一次知;当电荷量为4μC :2μC 时;既电荷量之比为2:1时;两者电势相等..……故最终为6μC :3μC 答案:3μC9.10分如图;一焦距为20cm 的薄透镜位于x =0平面上;光心位于坐标原点0;光轴与x 轴重合..在z=0平面内的一束平行光入射到该透镜上;入射方向与光轴的夹角为30°.该光束通过透镜后汇聚点的位置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过F 平行于透镜;作一副光轴..把过原点O 薄透镜光心的光线延长后交副光轴于P;则所有光汇聚于P 点..故位置坐标为20;- 0 2 2 1 0 I 波长为λ1 波长为λ2 I xF O y10.10分一质量为m的小球与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连接;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墙面相连;小球做一维自由振动;弹簧的伸缩方向与小球的振动方向一致..在一沿此弹簧长度方向以速度u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里观察;此弹簧和小球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______填“守恒”或“不守恒”;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守恒;墙壁对弹簧有作用力外力;且在运动参考系中;该力的作用点有位移;所做的功不为零..三、计算题.计算题的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20分某电视节目中演示了一个用三根火柴棍和细棉线悬挂起一瓶或多瓶矿泉水的实验;如图所示..A、B、C为三根相同的火柴棍;火柴棍长为l;细实线为棉线;棉线的直径为dd<<l..火柴棍A的一半在水平桌面内;另一半在桌面外;火柴棍A与桌面上表面的边沿垂直;桌面厚度为h;O是火柴棍A的中点与桌面边沿的接触点;棉线紧贴桌沿绕过A;压在水平火柴棍C的两端;火柴棍B的一端顶在火柴棍A的球状头部可近似忽略球状头部的尺度;另一端顶在火柴棍C的中点..这样的结构可以稳定地悬挂起一瓶或多瓶矿泉水..1如果没有火柴棍B和C;光靠A是否可能悬挂起一瓶矿泉水为什么2加上火柴棍B和C、小心挂上重物时;火柴棍A会在过A的竖直平面内绕O点有一个角位移;通过火柴棍B的带动;压在火柴棍C两端的棉线将绕桌面下表面的边沿转动一个很小的角度;只要角度大小合适;可使整个系统达到稳定平衡..求平衡时该角度的大小..已知火柴棍与桌沿、火柴棍与棉线以及火柴棍之间都足够粗糙即可以没有滑动;而且它们的质量与重物相比均可忽略..12.20分如图;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铜线框abcd可绕水平轴ab自由转动;一竖直向上的外力F作用在cd边的中点;整个线框置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均匀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变化..已知该方形线框铜线的电导率即电阻率的倒数为σ;铜线的半径为r0;质量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当框平面与水平面abef的夹角为θ时;求该方形线框所受到的重力矩..2当框平面与水平面abef的夹角为θ时;框平面恰好处于平衡状态..求此时线框中cd边所受到的磁场B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F之间的关系式..3随着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可按照2中的关系式随时调整外力F的大小以保持框平面与水平面abef的夹角总为θ.在保持夹角θ不变的情形下;已知在某一时刻外力为零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求此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13.20分横截面积为S和2S的两圆柱形容器按图示方式连接成一气缸;每个圆筒中各置有一活塞;两活塞间的距离为l;用硬杆相连;形成“工”字形活塞;它把整个气缸分隔成三个气室;其中I、Ⅲ室密闭摩尔数分别为ν和2ν的同种理想气体;两个气室内都有电加热器;Ⅱ室的缸壁上开有一小孔;与大气相通;1mol该种气体内能为CTC是气体摩尔热容量;T是气体的绝对温度..当三个气室中气体的温度均为T1时;“工"字形活塞在气缸中恰好在图所示的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这时I室内气柱长亦为l;Ⅱ室内空气的摩尔数为.已知大气压不变;气缸壁和活塞都是绝热的;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现通过电热器对I、Ⅲ两室中的气体缓慢加热;直至I室内气体的温度升为其初始状态温度的2倍时;活塞左移距离d.已知理想气体常量为R.求1Ⅲ室内气体初态气柱的长度;2Ⅲ室内气体末态的温度;3此过程中I、Ⅲ室密闭气体吸收的总热量..14.20分把沿x方向通有电流x方向的电场强度为Ex的长方体形的半导体材料;放在沿z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半导体材料的六个表面分别与相应的坐标平面平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x.在垂直于电场和磁场的+y或-y方向将产生一个横向电场E y;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由霍尔效应产生的电场称为霍尔电场..实验表明霍尔电场E y与电流的电流密度J x和磁感应强度B x的乘积成正比;即E=R H J x B z;比例系数R H称为霍尔系数..y某半导体材料样品中有两种载流子:空穴和电子;空穴和电子在单位电场下的平均速度即载流子的平均速度与电场成正比的比例系数分别为μp和-μn;空穴和电子的数密度分别为p和n;电荷分别为e和-e.试确定该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15.20分某根水平固定的长滑竿上有nn≥3个质量相同的滑扣即可以滑动的圆环;每相邻的两个滑扣极薄之间有不可伸长的柔软轻质细线相连;细线长度均为L;滑扣在滑竿上滑行的阻力大小恒为滑扣对滑竿正压力大小的μ倍..开始时所有滑扣可近似地看成挨在一起但未相互挤压;今给第1个滑扣一个初速度使其在滑竿上开始向左滑行平动;在滑扣滑行的过程中;前、后滑扣之间的细线拉紧后都以共同的速度向前滑行;但最后一个即第n个滑扣固定在滑竿边缘..已知从第1个滑扣开始的n一1个滑扣相互之间都依次拉紧;继续滑行距离l0<l<L后静止;且所有细线拉紧过程的时间间隔极短..求1滑扣1的初速度的大小;2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3整个过程中仅仅由于细线拉紧引起的总动能损失..16.20分如图;两劲度系数均为k的同样的轻弹性绳的上端固定在一水平面上;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平衡时;轻弹性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弹性绳长度为l0.现将小物块向下拉一段微小的距离后从静止释放..1证明小物块做简谐振动;2若k=0.50N/m、m=50g、α0=30°、l0=2.0m;重力加速度g=9.8m/s..;求小物块做简谐振动的周期T;3当小物块下拉的距离为0.010m时;写出此后该小物块相对于平衡位置的偏离随时间变化的方程..已知:当x<<1时;;.第34届物理竞赛预赛评析一、本次预赛特点1.总体模型经典;思维难度稳定..2.相比往年大题计算量没有减少;小题有陷阱;读题不仔细的同学很容易掉坑里..3.小量展开、质心动能定理这些往年更多在复赛中使用的知识点在预赛中也有考察..给同学们的建议:平心静气;不骄不躁;读题不要慌;计算不要怕;把会做的题做对就是高分..二、具体题目分析本次预赛分数仍然为200分满分;力学43%;电学25%;热学13%;光学13%;近代物理6%..一般预赛中的重点和难点设置都在力学中;咱们高二同学参赛;力学部分相对学习得透彻一些;这样区分度更好..和预赛不同;复赛中力学电学占比在1/3左右..1.近代物理:注意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体现的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因此也是粒子性体现;2.热学:初中学的比热定义;3.近代物理:和近代物理没关系;读题就可以了;4.力学;天体运动:画个图;不算也知道应该是arccos;5.光学:和光学没关系;其实是运动学;注意不同光的光强要相加;6.力学:看数据;可以用小量近似成单摆;动手积分的同学属于平时学习好高骛远;理解不深;7.光学;物理光学:画图;学好双缝干涉即可;8.电学;静电平衡:高考原题;9.光学;几何光学:虽然没说理想透镜;也应该知道按理想透镜算吧…10.力学;功能原理:做功的基本概念弄清楚..以及看清楚题目的参照系;11.力学;静力平衡:注意画截面图;看重心即可;12.电学;电磁感应:注意对平均的理解;13.热学;状态方程和热一定律:经典的气缸加杆子..细致的慢慢算即可;字母好多好长…14.电学;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霍尔效应;注意有两种粒子;要写粒子流平衡的条件;15.力学;碰撞:用质心动能定理可以秒杀;然而如果没学过的话就要数列递推;式子好长…16.力学;简谐振动:注意如果用受力要展开到1阶;如果用能量要展开到2阶。
第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答案

2������������
是等价的。
7. 3������ℎ , 4������������2 √︂ ������ ������ 3ℎ������ ������
由圆轨道,即有 ������������ = ������������2,且 ������������ = ������,所以������������ = ������������2
������ 1 1 − (������+ ) =
1 arctan
������
=
1 arctan ������0√︀2������������ + ������02 时
22 2 2
������ 2
������������
能到达最远点,这与力学篇中给出的结果arctan
√︀������02
������0 +
旧电池的非静电力功率为������1������
,内阻功率为������
2������1,比例为
������1 ������ ������1
=
������1 ������1 ������1 + ������2
+ ������2 ������1
+ ������
=
0.73。
10.5.5 × 103,14
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解答
1 选择题
llld1.B ������ 光子不含质子、中子,������ 粒子含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2.D 既然以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然后又取坐标原点为势能原点,而平衡位置 的弹力与重力平衡,故总势能为等效单个弹簧的弹性势能。
爱尖子 3.D
������′ = 2∘ = 1 ������,即a与c的距离缩短为 1 ,静电力变为4倍,扭矩也应变
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纯word精排)精编版

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
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
全部选多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述实验或现象中,能够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A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B .黑体辐射C .光电效应D .康普顿效应2.系统1和系统2质量相等,比热容分别为C 1和C 2,两系统接触后达到共同温度T ;整个过程中与外接(两系统之外)无热交换.两系统初始温度T 1和T 2的关系为A .()2121C T T T T C =-- B .()1122C T T T T C =-- C .()1122C T T T T C =-+D .()2121C T T T T C =-+ 3.假设原子核可视为均匀球体.质量数为A 的中重原子核的半径R 可近似地用公式1/30R R A =表示,其中R 0为一常量.对于核子数相同的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量密度是基本相同的B .电荷密度是基本相同的C .表面积是基本相同的D .体积是基本相同的4.一颗人造地球通讯卫星(同步卫星)对地球的张角能覆盖赤道上空东经0θθ-∆到东经0θθ+∆之间的区域.已知地球半径为R 0,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自转周期为T .Δθ的值等于A .1/32024arcsin R T g π⎛⎫ ⎪⎝⎭B .1/320242arcsin R T g π⎛⎫ ⎪⎝⎭C .1/32024arccos R T g π⎛⎫ ⎪⎝⎭D .1/320242arccos R T g π⎛⎫ ⎪⎝⎭5.有3种不同波长的光,每种光同时发出、同时中断,且光强都相同,总的光强为I ,脉冲宽度(发光持续时间)为τ,光脉冲的光强I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该光脉冲正入射到一长为L 的透明玻璃棒,不考虑光在玻璃棒中的传输损失和端面反射损失.在通过玻璃棒后光脉冲的光强I 随时间t 的变化最可能的图示是(虚线部分为入射前的总光强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二、填空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纯精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
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
全部选多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述实验或现象中,能够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A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B .黑体辐射C .光电效应D .康普顿效应2.系统1和系统2质量相等,比热容分别为C 1和C 2,两系统接触后达到共同温度T ;整个过程中与外接(两系统之外)无热交换.两系统初始温度T 1和T 2的关系为A .()2121C T T T T C =-- B .()1122C T T T T C =-- C .()1122C T T T T C =-+D .()2121C T T T T C =-+ 3.假设原子核可视为均匀球体.质量数为A 的中重原子核的半径R 可近似地用公式1/30R R A =表示,其中R 0为一常量.对于核子数相同的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量密度是基本相同的B .电荷密度是基本相同的C .表面积是基本相同的D .体积是基本相同的4.一颗人造地球通讯卫星(同步卫星)对地球的张角能覆盖赤道上空东经0θθ-∆到东经0θθ+∆之间的区域.已知地球半径为R 0,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自转周期为T .Δθ的值等于A .1/32024arcsin R T g π⎛⎫ ⎪⎝⎭B .1/320242arcsin R T g π⎛⎫ ⎪⎝⎭C .1/32024arccos R T g π⎛⎫ ⎪⎝⎭D .1/320242arccos R T g π⎛⎫ ⎪⎝⎭5.有3种不同波长的光,每种光同时发出、同时中断,且光强都相同,总的光强为I ,脉冲宽度(发光持续时间)为τ,光脉冲的光强I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该光脉冲正入射到一长为L 的透明玻璃棒,不考虑光在玻璃棒中的传输损失和端面反射损失.在通过玻璃棒后光脉冲的光强I 随时间t 的变化最可能的图示是(虚线部分为入射前的总光强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二、填空题。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只要给出结果,不需写出求得结果的过程。
6.如图,一个球冠形光滑凹槽深度h = ,球半径为20m.现将一质量为的小球放在凹槽边缘从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大小为s2.小球由凹槽最高点滑到最低点所用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s7.(10分)先用波长为λ1的单色可见光照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再加上波长为λ2(λ2 > λ1)的单色可见光照射同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观察到波长为λ的光干涉条纹的1、2级亮纹之间原本是暗纹的位置出现了1的光的干涉条纹的1级亮纹,则两种光的波长之比波长为λ2λ∶λ1=_______________.28.(10分)某一导体通过反复接触某块金属板来充电.该金属板初始电荷量为6μC,每次金属板与导体脱离接触后,金属板又被充满6μC的电荷量.已知导体第一次与金属板接触后,导体上带的电荷量为2μC;经过无穷次接触,导体上所带的电荷量最终为_________.9.(10分)如图,一焦距为20cm的薄透镜位于x = 0平面上,光心位于坐标原点O,光轴与x轴重合.在z = 0平面内的一束平行光入射到该透镜上,入射方向与光轴的夹角为30°.该光束通过透镜后汇聚点的位置坐标为____________.10.(10分)一质量为m的小球与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连接,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墙面相连,小球做一维自由振动,弹簧的伸缩方向与小球的振动方向一致.在一沿此弹簧长度方向以速度u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里观察,此弹簧和小球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__________(填“守恒”或“不守恒”).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
计算题的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20分)某电视节目中演示了一个用三根火柴棍和细棉线悬挂起一瓶或多瓶矿泉水的实验,如图所示.A、B、C为三根相同的火柴棍,火柴棍长为l,细实线为棉线,棉线的直径为d(d << l).火柴棍A的一半在水平桌面内,另一半在桌面外,火柴棍A与桌面上表面的边沿垂直;桌面厚度为h;O是火柴棍A的中点与桌面边沿的接触点;棉线紧贴桌沿绕过A,压在水平火柴棍C的两端;火柴棍B的一端顶在火柴棍A的球状头部(可近似忽略球状头部的尺度),另一端顶在火柴棍C的中点.这样的结构可以稳定地悬挂起一瓶或多瓶矿泉水.(1)如果没有火柴棍B和C,光靠A是否可能悬挂起一瓶矿泉水?为什么?(2)加上火柴棍B和C,小心挂上重物时,火柴棍A会在过A的竖直平面内绕O点有一个角位移.通过火柴棍B的带动,压在火柴棍C两端的棉线将绕桌面下表面的边沿转动一个很小的角度;只要角度大小合适,可使整个系统达到稳定平衡.球平衡时该角度的大小.已知火柴棍与桌沿、火柴棍与棉线以及火柴棍之间都足够粗糙(即可以没有滑动),而且它们的质量与重物相比均可忽略.12.(20分)如图,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铜线框abcd可绕水平轴ab自由转动,一竖直向上的外力F作用在cd边的中点.整个线框置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均匀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变化.已知该方形线框铜线的电导率(即电阻率的倒数)为σ,铜线的半径为r0,质量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当框平面与水平面abef的夹角为θ时,求该方形线框所受的重力矩.(2)当框平面与水平面abef 的夹角为θ时,框平面恰好处于平衡状态.求此时线框中cd 边所受到的磁场B 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F 之间的关系式.(3)随着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可按照(2)中的关系式随时调整外力F 的大小以保持框平面与水平面abef 的夹角总为θ.在保持夹角θ不变的情形下,已知在某一时刻外力为零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求此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tB ∆∆. 13.(20分)横截面积为S 和2S 的两圆柱形容器按图示方式连接成一气缸,每个圆筒中各置有一活塞.两活塞间的距离为l ,用硬杆相连,形成“工”字形活塞,它把整个气缸分割成三个气室,其中I 、III 室密闭摩尔数分别为ν和2ν的同种理想气体,两个气室内都有电加热器;II 室的缸壁上开有一小孔,与大气相通;1mol 该种气体能为CT (C 是气体摩尔热容量,T 是气体的绝对温度).当三个气室中气体的温度均为T 1时,“工”字形活塞在气缸中恰好在图所示的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这时I 室内气柱长亦为l ,II 室内空气的摩尔数为023ν.已知大气压不变,气缸壁和活塞都是绝热的,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现通过电热器对I 、III 两室中的气体缓慢加热,直至I 室内气体的温度升为其初始状态温度的2倍时,活塞左移距离d .已知理想气体常数为R .求(1)III 室内气体初态气柱的长度;(2)III 室内气体末态的温度;(3)此过程中I 、III 室密闭气体吸收的总热量.14.(20分)把沿x 方向通有电流(x 方向的电场强度为E x )的长方体形的半导体材料,放在沿z 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半导体材料的六个表面分别与相应的坐标平面平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z .在垂直于电场和磁场的 + y 或 - y 方向将产生一个横向电场E y ,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由霍尔效应产生的电场称为霍尔电场.实验表面霍尔电场E y 与电流的电流密度J x 和磁感应强度B z 的乘积成正比,即Z x y B J R E H =,比例系数R H 称为霍尔系数.某半导体材料样品中有两种载流子:空穴和电子;空穴和电子在单位电场下的平均速度(即载流子的平均速度与电场成正比的比例系数)分别为 μp 和 - μn ,空穴和电子的数密度分别为p 和n ,电荷分别为e 和 - e .试确定该半导体材料的霍尔系数.15.(20分)某根水平固定的长滑竿上有n (3≥n )个质量相同的滑扣(即可以滑动的圆环),每个相邻的两个滑扣(极薄)之间有不可伸长的柔软轻质细线相连,细线长度均为L ,滑扣在滑竿上滑行的阻力大小恒为滑扣对滑竿正压力大小的μ倍.开始时所有滑扣可近似地看成挨在一起(但未相互挤压);今给第1个滑扣一个初速度使其在滑竿上开始向左滑行(平动);在滑扣滑行的过程中,前、后滑扣之间的细线拉紧后都以共同的速度向前滑行,但最后一个(即第n 个)滑扣固定在滑竿边缘.已知从第1个滑扣开始的( n - 1 )个滑扣相互之间都依次拉紧,继续滑行距离l (0 < l < L )后静止,且所有细线拉紧过程中的时间间隔极短.求(1)滑扣1的初速度的大小(2)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3)整个过程中仅仅由于细线拉紧引起的总动能损失.16.(20分)如图,两劲度系数均为k 的同样的轻弹性绳的上端固定在一水平面上,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平衡时,轻弹性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0,弹性绳长度为l 0.现将小滑块向下拉一段微小的距离后从静止释放.(1)证明小物块做简谐运动;(2)若k = m 、m = 50g 、α0 = 30°、l 0 = ,重力加速度g = s 2,求小物块做简谐振动的周期T ;(3)当小物块下拉的距离为时,写出此后该小物块相对于平衡位置的偏离随时间变化的方程.已知:当x<<1时,x x -≈+111,x x 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