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视角谈公示语翻译

合集下载

从美学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美学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摘要:文章首先给出公示语的定义,指出公示语翻译的现状以及现存问题的根源,接着说明公示语翻译理论基础的研究现状并阐述翻译的美学理论,探讨公示语翻译的美学特征,提出美学视角下公示语的翻译对译者的要求。

关键词:公示语;美学角度;内容美;形式美;意蕴美1. 引言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文字,它属于施为性的行为,通过话语来实现以言行事的意图或目的。

公示语的范围很广,包括公共场所的宣传标语、指示牌、告示语和旅游景点的介绍等,在对外宣传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随着国际接轨的日益深入,公示语也与时俱进,其“双语化”的趋势,势不可挡,成为大城市对外的又一“窗口”。

好的公示语译文可以为城市增光添彩,反之,则有损城市形象。

对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表明“公示语翻译良莠不齐,问题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是“中式英语、用词不当、语言累赘、毫无美感”等不足其根源在于译者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忽略了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

2. 公示语翻译理论基础的研究现状国内关于公示语翻译的文章大都是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去阐释的,强调译者必须以源语的交际功能或目的为中心进行功能转换,重在追求功能的一致。

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奠基人弗密尔(Hans J. Vermeer)将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预期功能的实现程度作为检验译文优劣的重要标准,阐述了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的构想;诺德(Christiane Nord,2001)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功能+忠实(functionality + loyalty)”的检验标准,进一步拓展了目的论思想。

然而,在公示语翻译的过程中,如果译者仅靠忠实达到其交际功能的目的,则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忠实主要构成语言及表层内容方面的翻译标准,是翻译的低标准;而传神,即入化境界,主要构成修辞、风格、美学方面的翻译标准,是偏重美学性的高标准。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拟从美学的角度论述公示语翻译的理论基础。

3. 翻译的美学理论中外翻译家都曾论述过翻译与美学的关系。

汉语公示语论文:从美学的角度透视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汉语公示语论文:从美学的角度透视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汉语公示语论文:从美学的角度透视汉语公示语的英译【中文摘要】汉语公示语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和素质的窗口,其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形象,也体现着我们的学术水平。

而在各个城市的公共场合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质量不高的此类公示语标牌,有些甚至会让国外友人产生误解,从而造成很多不便。

国内研究公示语翻译的文章不少,但鲜有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论述的,这与传统的美学观念不无关系。

传统的翻译美学观所关注的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认为文学作品因内容,意境上的美及对遣词造句上的要求使得它极具美感,因此把其列为翻译美学关注的对象,而对于应用文体的翻译却少有从翻译美学角度去论述的,认为应用文体由于内容和语言上均缺乏艺术性,而不能给人以美感上的愉悦,故只具备功能价值——提供信息。

一般认为公示语属于应用文体,因此,公示语的翻译似乎只需要忠实通顺就可以,不需要去考虑美感的问题。

事实上,公示语除了传达信息的功能价值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美学特征,公示语同样讲究形美,音美和人文之美。

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公示语译成英文后却丧失了汉语的语言之美,大多数译文只是‘达意’却无法‘传情’。

翻译上的失误往往无法有效地展现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独特魅力。

尤其在今天随着我国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日渐深入,该翻译问题理应值得关注。

本文从美学角度入手,用审美理论来探讨公示语的翻译。

作者通过采集到的大量例证首先说明目前公示语翻译实践中存在普遍的美学缺陷,其次,根据翻译美学原理提出了汉语公示语翻译应遵守的三个原则:忠实美原则、等效美原则、创造美原则。

该翻译原则完全符合本文作者所认为的公示语的三个美学特征,即形式美、音韵美和内容美。

该研究成果将为汉语公示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英文摘要】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public signs serve as a window for the exhibition of Chinese unique culture and the beau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s well. The quality of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 not only reflects our academic standards but even affects the image of our country to some degree. However, quite a lot of poor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public signs are found in public places of many cities. They either confuse or mislead foreign visitors, causing unnecessary troubles and inconveniences. Although there have appeared some research articles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domestic publications, few of them have looked into this language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values.Traditional aesthetic theories only center on literary works, especially poetry, holding that literary works possess ultimate beauty due to its beautiful content, wonderful artistic conception as well as its high requirements on wording and phrasing. On the contrary, practical writings areconsidered to possess no beauty due to the lack of artistic values in content and language, so they only have functional value---providing information but can not bring people any beautiful sentiments. It is for this reason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practical writings is rarely discussed from the angl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As public signs belong to practical writing, when it is translated, the simple requirements of being readable and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seem to be enough, and the aesthetic problems should not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fact, 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believes that besides the function of providing information, public signs also possess their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s they stress beautiful form and beautiful sound while encourage humanistic beauty.Regretfully, man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public signs lose the beauty of language. They only convey the basic meaning of Chinese words but fail to deliver the aesthetic feeling, thus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unique beauty of Chinese language embodied in public signs can not be effectively delivered. Today, with China’s further opening up and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the aesthetic problem of public signs should be highly concern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Thisthesis takes an aesthetic approach to discus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ublic signs. 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first points out the aesthetic abse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y giving vivid examples, then proposes three principle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pubic signs based on translation aesthetic theory, namely,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 with an aesthetic approach, the principl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with an aesthetic approach and the principle of creativeness with an aesthetic approach. These principle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ree aesthetic features of public signs, i.e., the beauty in form, the beauty in sound and the beauty in sense.The research result will provide the study of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with a new angle, thus it is of practical value to some extent.【关键词】汉语公示语美学英文翻译【英文关键词】Chinese public signs aesthetic perspective English translation【目录】从美学的角度透视汉语公示语的英译摘要4-5Abstract5-6Introduction9-13 1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9-10 2 Motivation and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10-11 3 Originality of the Research11 4 Layout of the Thesis11-13ChapterOne Overview of the Studies in the RelatedFields13-20 1.1 Translation Aesthetics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13-18 1.1.1 Aesthetic Source of Translation Theories13-16 1.1.2 Establishment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16-18 1.2 Previous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China18-20Chapter Two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ublic Signs and Their AestheticFeatures20-35 2.1 Definition of PubicSigns20-22 2.1.1 Definition of Public Signs in Chinese20-21 2.1.2 Definition of Public Signs in English21-22 2.2 Classifications of Public Signs and Their Pragmatic Functions22-27 2.2.1 Public Signs with Directing Function22-23 2.2.2 Public Signs with Prompting Function23-24 2.2.3 Public Signs with Restricting Function24-25 2.2.4 Public Signs with Compelling Function25-26 2.2.5 Public Signs with Advocating Function26-27 2.3 Aesthetic Features of Public Signs27-32 2.3.1 The Beauty inForm28-29 2.3.2 The Beauty in Sound29-31 2.3.3 The Beauty in Sense31-32 2.4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ublicSigns32-35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Aesthetics asTheoretical Basis for Translation of PublicSigns35-43 3.1 Core of TranslationAesthetics35-36 3.2 Object of TranslationAesthetics36-37 3.2.1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Object36 3.2.2 AestheticConstituents36-37 3.3 Subject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37-39 3.3.1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Subject37-38 3.3.2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ors38-39 3.4 Translation Aesthetics Representation39-42 3.4.1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Representation39 3.4.2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Aesthetics Representation39-42 3.5 Possibility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for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42-43Chapter Four ResearchDesign43-56 4.1 Research Question43 4.2 Data Collection43-45 4.3 Research Method---CaseStudy45-48 4.3.1 Sample One46-47 4.3.2 Sample Two47 4.3.3 Sample Three47-48 4.4 Results Analysis48-49 4.5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to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49-56 4.5.1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 with an Aesthetic Approach50-51 4.5.2 Principl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with an AestheticApproach51-53 4.5.3 Principle of Creativeness with an Aesthetic Approach53-56Conclusion56-58 1 Summary of the Present Study56 2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56-57 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57-58References58-61Acknowledgements 61。

浅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浅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经 验 交 流都市家教 272浅谈公示语的汉英翻译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 福州 郑丽芳On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Fujian, 350007 Zheng Lifang【摘 要】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公示语翻译在我们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中显得尤其必要。

但由于种种原因,公示语的翻译存在诸多问题,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外交流的国际形象。

本文对公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功能,以及翻译中存在的错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从翻译美学角度讨论公示语翻译的美学再现。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美学A b s t r a c t: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opening up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but for various reason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which have greatly affecte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damaged China’s image.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language styles and the function of public signs, an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nslation and also discusses how to integrate aesthetics into the translation.Key Words: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Aesthetics一、引言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的腾飞,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加,使得中国与世界间的交流常态化。

美学视角下公示语的英译

美学视角下公示语的英译

美学视角下公示语的英译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示语及其翻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公示语的翻译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首先指出公示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翻译中的美学理论加以探讨,最后对公示语翻译的美学特征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美学视角;内容美;形式美;意境美一、引言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语言文字,起指示、提示和警示的作用。

在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中国,公示语已经成为大城市对外交流的又一“窗口”,好的公示语的翻译可以为城市徒增光彩,反之,则有损城市形象。

在公示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准确传达信息之外,更应考虑其自身的美学特征,从而真正从源头上提升公示语的审美价值。

二、公示语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公示语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同时,其翻译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正如李克兴所言,英文垃圾和翻译谬误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许多译文错误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不但有损于我国各开放城市的声誉,同时还将有损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李克兴,2000(1):35-45)。

那么,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用词不当、拼写不规范、汉语化直译、翻译累赘等方面。

(一)用词不当。

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语言、文化、习惯的差异而导致的。

例如“男厕所”被翻译为Male Toilet(雄厕所、公厕所),“女厕所”被翻译为Female Toilet(雌厕所、母厕所)。

正确的翻译应该是Men’s Toilet/Restroom; Women’s Toilet/Restroom。

又如在宁波火车南站的地下停车场有这样一个指示牌:下客处(BOTTOM GUEST),这里的英语翻译“BOTTOM GUEST”让人一头雾水。

英汉词典中对BOTTOM的解释无外乎这几种意思:底部,末尾,尽头,基础,臀部;最低的,基础的,底层的,臀部的,但无论BOTTOM在这里用做名词还是形容词,意思都是不合适的。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
的思 想 , 我们在 阅 读译本 的 时候 , 我们并 不是 被动
且 规 范研究 体 系 。在 中 国 , 部 分 学者 已 经 开始 对
公 示 语 的汉 英 翻 译 进 行 研 究 , 但 是 仍 然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在 一 些 大 城 市 , 比如北 京 和上 海等 , 已经成 立 了专 门的相 关 机 构 , 查 找 并 且 纠 正一 些 城 市 街
பைடு நூலகம்
的接 受 , 不 是 译 者 与 译 本 单 向 向 我 们 灌 输 形 象 和
・ 本文 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科研资助项 目成果 ( 项 目号 : 2 0 1 3 S J B 7 4 0 0 4 2 ) 。
2 25
接受美 学视域 下的公 示语 翻译
意义 , 而是 我们 积极 地与译 本 、 译者形 成辩 证 的对 话关 系 。爱 泼 斯 坦 等 人 指 出 , “ 我 们 要 把 原 来 用 中 文 所 表 述 的 内容 , 传 达 给 使 用 外 语 的外 国 人 , 首
者 与译 文能够 在视 野上 相互融 合 。接受美 学 理论 的观点 是 , 任 何 读者 在 阅读 之前 都 会 有 意 或无 意 地对 不 同的作 品产 生 特定 的期 待视 野 。“ 期 待视 野 是 指 阅读 一 部 作 品 时 , 读 者 的文 学 阅读 经 验构 成 的思维定 式或 先在结 构 。 ” ⑥它 是 读 者 在 阅 读 之 前可 能赋 予某 作 品 的思 维 定 向 , 是 指 一 种 假 设 的 期待 结构 , 是 由读 者 先前 的经 验 素养 和 欣 赏 水 平
接 受 美 学 的 基 本 思 想
通 俗地 讲 , 所谓 “ 公 示 语 ”就 是 我 们 在 公 众 场 合 看 到 的语 言 文 字 , 在 我 们 日常 生 活 中 , 公 示语 应 用广 泛 , 且 随处 可见 。 比如公共 场 所 的宣传 语 、 旅 游 简介 等等 , 路标 、 广告牌、 商 店 招 牌 从 广 义 上 讲 也属 于 公示 语 。公 示 语 是 一 种 应 用语 言 , 是 一 种 面对 公 众 的 、 公开的、 达 到 某 种 交 际 目的 的 特 殊 文 体 。公示 语也 是城 市 国际 化 进 程 中的 窗 口和 “ 脸 面” 。“ 公 示语 在 公 众 和 旅 游 者 生 活 中 的 重 要 意 义决 定 了对公 示语 的任何 歧义 、 误解 、 滥 用 都 会 导 致 不 良后 果 。 错 误 的 翻 译 会 影 响 一 个 城 市 、 一 个 地 区的形 象 和x  ̄ # l - 交流 , 也 给 外 国 游 客 带 来 诸 多 不便 。 ” ①因此 , 好 的 公 示 语 能 够 带 给 人 以 美 的 享 受, 同 时 也 能 提 高 城 市 的 文 化 品 位 。 国 外 对 公 示

美学观照下的公示语翻译

美学观照下的公示语翻译

美学观照下的公示语翻译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公示语英语翻译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但由于种种原因,公示语的翻译存在着诸多问题。

为了从源头上杜绝错误创造出正确而独具魅力的公示语,许多部门要并肩行动。

翻译时有必要考虑相关的美学原则,尽量达到形式美、内容美和音韵美的完美统一,那样,公示语所起到的将不仅仅是公示作用,同时也能装点、美化我们的城市环境,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美学观照“公示语”指的是给公众在公共场合看的语言文字,起指示、提示和警示等作用。

公示语的翻译在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中国,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毋庸置疑。

公示语向来被称为“城市的面孔”,好的公示语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从而产生好的国际影响和对外宣传作用。

公示语的翻译研究在国外有比较长的历史,已经较为成熟和规范。

在中国,针对公示语方面的汉英翻译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开始成立专门的相关机构,针对出现在城市街头的公示语翻译错误,进行清查和纠正,这种行动已经带动了其他城市开始进行同样的公示语纠错行动。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的文化氛围具有促进作用。

但是仅仅在原有公示语基础上进行纠错似乎还不够,我们更应当从美学角度关注公示语的制作和翻译,从而真正从源头上提高公示语的审美价值。

目前公示语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以浙江省的宁波、绍兴、杭州等几个城市为考察对象,考察这些城市公示语的翻译情况,总结出目前公示语翻译中普遍存在的几种问题。

主要有:1.拼写不规范这种问题在公示语翻译中存在广泛,几乎是随处可见。

宁波火车站的地下停车场有几处标牌的英译都存在拼写错误的问题。

其中一类属于多加字母的错误,此类错误较多,竟占火车站附近总标示语的一半。

如“出租车上客处”翻译成“TAXI PICKING PLACEI”,其中“PLACE”后面多了一个字母“I”;另一类属于漏掉字母的错误,如火车站广场上方悬挂的“行李房”翻译成“LUGGAGE CHEKROOM”,其中的“CHEKROOM”少了一个字母“C”。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丽乡村标识语翻译探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丽乡村标识语翻译探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丽乡村标识语翻译探究作者:张美叶孙国玲程红梅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1期张美叶,孙国玲,程红梅(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摘要:从接受美学角度阐述美丽乡村标识语的翻译。

首先论述接受美学理论,然后分析接受美学对“美丽乡村”标识语翻译的启示,最后探讨接受美学视野下美丽乡村标识语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接受美学;美丽乡村;标识语;翻译中图分类号:HO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1-0251-02接受美学又被称之为接受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姚斯(Jauss)和依瑟尔(Wolfgang Iser)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现象学与阐释学构成了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

姚斯和依瑟尔运用了一些包括“期待视野”“未定点”等关键范畴,这些范畴均衍生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理解视野”“理解融合”等概念范畴。

姚斯和依瑟尔认为,在阅读之前,读者已处于一种现有理解及其知识框架结构状态,这种框架结构状态在文学领域被称之为“期待视野”,它为读者对文学作品加以理解和阐释的立场、观点以及方法提供了前提条件,没有期待视野,任何阅读活动均无以为继。

从作品角度来看,它要尽量激发作者的某种接受倾向,并且将读者过往的阅读记忆及其期待唤醒。

接受美学的最大贡献是回归了读者的核心地位,接受美学没有将读者视为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视为文学历史能动的创立者。

接受美学影响较大的领域不止是文学界,还包括翻译界,接受美学为翻译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为应用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全然一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1 接受美学对“美丽乡村”标识语翻译的启示按照接受美学理念,在阅读之前,读者均具有“期待视野”,即一种综合形成的鉴赏水平,在阅读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一种审美期待,翻译者的前理解对乡村旅游标识语的翻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准确地翻译出乡村旅游景点的标识语,就要对该乡村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均有所了解,只有符合这个要求才能具备前理解条件,才能填补在文本理解方面的空白。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英语公示语的翻译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英语公示语的翻译

节度入 朝欢 喜 口号绝 旬十二 前 ,体现 了他对 河北形 势变化的密 [封野. 3 】 杜甫夔州诗疏论 [ . : 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 0 : 8 2 71 . 0 2
切关注 ;吐蕃退兵后 ,诗人迫切期待朝廷与吐蕃重新构成稳定和 [】 4卢国琛. 杜甫诗醇[ . 州 : M】 杭 浙江大学出版社 ,0 6 1 2 0 :.
“ 重土 难迁” 的恋 乡情 结十分浓厚 ,而夔州时的生活 习惯和文 化
观念的差异使诗人总有一种客寓意识 ,内心无法 认同夔 州这个新
夔州诗体现 了杜甫对悲秋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 是诗人晚年生
家园 ,只是以远客的身份在此逗 留。生活时 而安定时而漂 泊 ,毫 命精 神的物化 ,也是其对生命凋零的深切哀叹 , 对人生和历史的 无 保障 ,诗人一直忙于生计却又拙于生计。另一方面 ,杜甫第一 深沉思考 。诗人借着夔州秋 日的萧瑟 ,以及众 多具有 “ 悲戚 ” 、 次远 游时 曾在洛 阳与李 白相 遇 ,二人一起畅游齐鲁 ,访道寻友 , “ 悲郁” “ 、 悲愁”情绪的秋意象 的使用 ,抒发 了其 自身和国家的 结 下了深厚 的友 情 ,而在夔州这段人生苦旅 中,他却遭遇 了严重 悲伤 与愁绪 ,吟唱着一个疴瘭 民瘼 的 “ ”对个体生命 、生民命 士
刘 亚 兰 . 贺继 宗
摘 要 :公 示语 作 为 一 种 特 殊 的 应 用文 体 ,是 社 会 语 用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除 了达到 传 达信 息 的 功 能

公 示 语 该 应 具 有 关 学特

征 , 能 引起 人 们 的 关 注 , 易 于记 忆 , 乐 于遵 循 。 公 示 语 翻 译 不 是 简单 的 语 言 转换 ,而 是在 再 现 原 文 内容 的 同 时兼 顾 其 美 学 效果 文从 翻 译 关 学 角度 ,结 合 实例探 讨 英 语 公 示 语 翻 译 的 关 之 所 在 。 关 键 词 :英 语 公 示语 ;翻 译 美 学 ; 美 学特征 中图 分 类 号 :H359 1.

公示语翻译美学

公示语翻译美学

公示语翻译的美学探究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公示语翻译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但由于种种原因,公示语的翻译存在着诸多问题。

成功的公示语翻译不仅要体现其民族特色和个性内涵,更要结合相关的美学原则,尽量达到形式美、内容美的完美统一,从而使公示语不仅起到公示作用,更能装点、美化我们的城市环境,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公示语美学角度内容美形式美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公示语(public signs),是指在公共场合给公众看的文字语言。

“凡公示给公众、旅游者、海外宾客、驻华外籍人士、在外旅游经商中国公民,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内容都在公示语研究范畴之内。

”(吕和发,2005:22)其服务目的包罗万象,既可以是提供信息或警示,也可以用作商业或公益类广告。

随着我国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来华的国外友人数量不断增多,随之增多的双语标牌充斥着大街小巷,但译文却良莠不齐,在使人们意识到时代变迁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困惑和烦恼,更引起了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社会各层对于公示语翻译问题的关心与探讨。

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问题。

有些公示语,在汉语里直接明晰,是可以接受的;而一旦将它们译为英语,即使语法正确无误,却仍然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甚至造成曲解和误解,从而降低了对等的接受程度。

其根源在于译者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忽略了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

可见译者仅遵循“信”的标准从而达到其交际功能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是低标准的翻译;而从修辞、美学等方面综合考虑的翻译,是美学性的高标准的翻译。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拟从美学的角度探讨公示语的翻译问题。

二翻译的美学理论美学的诞生一般追溯到18世纪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

在1750年出版的著作《美学》中,他首次明确地提出创立一门新学科“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就是今天所谓的“美学”。

最新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广告翻译分析-精品

最新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广告翻译分析-精品

广告翻译不仅要确保广告原文的语言和风格的再现,还要考虑目标语受众的心理感受,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欢迎阅读参考。

引言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可谓流派纷呈,名家蜂起。

以俄国形式主义为开端,先后历经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符号学、阐释学、精神分析、接受、后殖民主义等发展阶段,其中接受美学以其深厚的德国功底和康士坦茨青年学者用“读者一接受”的系统研究为突破口而显得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并最终走向西方文坛和世界文坛,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接受美学改变了原有的思维范式,由文本转向读者,更多的是关注经验读者对作品的心理反应和接受状况,这无疑开启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是以全新的视角来研究文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

可以说,译文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语受众对译文的理解和接受。

而广告因其劝说功能明显,且作为一种传播媒体具有受众面广和间接产生商品经济效益的特性,翻译过程中更加凸显译者、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共谋”关系。

一则好的广告翻译往往会起到产品促销的作用,而一则不成功的广告翻译则可能影响产品的销售,受众对译文的心理反应至关重要。

1接受美学理论的主要观点从文本到读者,接受美学完成了研究的一次转向。

在过去的研究中,“西方自黑格尔将美学定义为‘理念的感性显现’以来,美学的目标就一直指向艺术的描述功能,艺术史被看作是作品及作者的历史,读者的作用几乎没被重视过;实证论的客观主义文史观,将文学史仅当成‘编年史一类的事实堆积’;的反映论和形式主义的文学史观,虽各有所取,但也都是‘把文学事实局限在生产美学与再现美学的封闭圈子内’,而忽视了读者的接受因素在文学史中的作用。

y”姚斯和伊瑟尔则不同,他们通过研读施莱格尔、茹尔茨、萨特等人的文论发现,经典作品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读者群,正是这个巨大的读者群推动着经典作品从一种解读向另一种解读迈进。

姚斯首次全面地提出了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指出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历史地位取决于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的合作。

语言文化论文:美学视角下的汉英公示语

语言文化论文:美学视角下的汉英公示语

美学视角下的汉英公示语0引言所谓公示语(Public Signs)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向大众所展示的内容或语言、图像等。

公示语可以分为指示牌、公告、标语、警示等,是一种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旨在向公众传递一定的信息。

公示语作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显示了特定区域或国家的文化内涵。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文化古国,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当中,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愈加活跃,公共场所的公示语英文翻译便愈加凸显。

合格并且规范的公示语翻译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因而,公示语翻译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翻译工作,己成为中国城市国际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公示语翻译研究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多数学者聚焦于功能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

从美学视角对公示语翻译进行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

公示语翻译应从美学角度进行考量,和谐的、正确的、具有感染力的公示语翻译,能充分发挥出公示语的作用和功能。

因此,有必要通过美学翻译的视角对公示语翻译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公示语翻译的质量。

1翻译美学的理论阐述翻译美学是人们运用美学和语言学等方法来探索高尚、好、坏、美、丑等审美范畴、美感体验、美学意识以及创造美和展示美的科学。

有效地运用美学能提升人们对事物的审美层次。

许钧教授曾提出了翻译美学的基础层次、语义层次和审美层次等三个等级。

基础层次指的是理清各个概念和逻辑纽带之间的含义差别。

语义层次指的是理解具体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句子意义、修辞意义和语境意义之间的差异。

翻译的理想层次是审美层次,也就是在最大程度上达到翻译的美学效应。

理想的公示语的译文是这三个层次的完美组合,即在恰当传递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基础上译出其内在美和文化内涵。

翻译大家许渊冲教授强调译文要做到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译作要尽可能地达到这三美的和谐统一。

他同时指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基于美学视角的公示语英文翻译研究

基于美学视角的公示语英文翻译研究

[摘要]公示语是一种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语言,因此公示语的翻译必须更加精准,不仅要对主要信息进行正确的翻译,还要在美学上有所讲究,如此才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公示语的美好。

以美学视角的公示语英文翻译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说明公示语英文翻译美学的重要性,应该站在美学的角度来思考公示语英文翻译,令公示语英文翻译得到更好的体现[1]。

相信基于美学视角的公示语英文翻译浅析必定会让公示语英文翻译变得更加理想,得到更具潜力的发展。

[关键词]美学视角;公示语;英文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34-0246-02基于美学视角的公示语英文翻译研究张英杰(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对一个国家来说,公示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想方设法来改善公示语的英文翻译,才可以令公示语得到更好的诠释,令其在国际中被更多的国家熟知。

作为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应该站在美学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唯有如此,才可以带给公示语英文翻译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至此,才可以给公示语英文翻译一个更好的现状,保障公示语英文翻译走向更具理想化的未来[2]。

一、公示语的概述及美学考量(一)公示语概述“公示语”意思是给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实用语言,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

公示语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广泛,几乎随处可见,例如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

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3]。

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滥用都会导致不良后果。

错误的翻译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对外交流,也给外国游客带来诸多不便。

(二)公示语美学考量公示语的美学考量分别表现在内容美、形式美、创造美和人文美上,所谓的内容美就是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必须和中文的原文翻译一样,因为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就是为了让大众对中国公示语有所理解,固然其翻译内容不能有所差别。

从接受美学视角探究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

从接受美学视角探究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翻译

审美距离的把握
审美距离的定义: 指读者与作品之 间保持的距离, 以保持审美体验 的独立性和客观 性
审美距离的影响 因素:包括文化 背景、语言风格、 翻译技巧等
审美距离的评估 方法:通过读者 反馈、专家评价 等方式进行评估
审美距离的优化 策略:根据评估 结果,调整翻译 策略,保持审美 距离的平衡
译本与原作的关系处理
《三国演义》中的模糊语言翻译:如“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情节的翻译,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进行翻译。
《水浒传》中的模糊语言翻译:如“武松打虎”等情节的翻译,需要结合民间传说和英雄主义进行翻译。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翻译实例
作品:《红楼梦》
模糊语言:“满 纸荒唐言,一把 辛酸泪”
翻译:"All the words are nonsense, all the tears are b i t t e r. "
忠实性:译本应忠实于原作的内容和风 格
创造性:译本应具有创造性,能够传达 原作的精神内涵
准确性:译本应准确传达原作的信息, 避免误解和误译
流畅性:译本应具有流畅性,易于读者 理解和接受
审美性:译本应具有审美性,能够带给 读者美的享受
跨文化性:译本应具有跨文化性,能够 跨越文化差异,传达原作的文化内涵
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
增强文学性:模糊语言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有文学性,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 丰富情感表达:模糊语言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增强语言表现力:模糊语言可以使语言更具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增强语言美感:模糊语言可以使语言更具美感,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对未来模糊语言翻译的展望与建议
提高翻译质量:加强译者对模糊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加强文化交流:通过翻译模糊语言,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创新翻译方法:探索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提高模糊语言的翻译效果。 培养翻译人才:加强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翻译队伍的整体素质。

接受美学下广告翻译的常用策略

接受美学下广告翻译的常用策略

接受美学下广告翻译的常用策略作者:龙敏来源:《牡丹》2017年第09期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销售的竞争不断加剧。

广告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宣传工具,这使得翻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接受美学理论对广告翻译有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现代广告翻译的现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提高翻译的质量。

一、接受美学概述(一)接受美学的概念文学研究的早期概念是实证主义。

然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人们无法用实证主义来解决社会的问题。

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和理论的逐渐发展,传播文学理论的研究重心自然转移到了文学接受与影响领域。

因此,接受美学逐渐显现。

接受美学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其理论基础是现象学和解释学。

它是由20世纪60年代康斯坦学派的姚斯和伊尔瑟首先提出的。

接受美学理论的特点是:一方面,它认为文学文本的价值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而非译者的翻译。

另一方面,它认为由于历史的不断变迁,文化也在不断改变。

因此,读者对不同时代文化的接受度也不同。

该理论认为读者在作品的接受过程中并非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即读者先前的各种审美观念、文化素养、需求等原因形成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使读者能从了解作品到理解作品。

(二)接受美学理论的意义接受美学理论的巨大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研究领域上,在翻译界也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它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新的理论思维。

接受美学理论对广告翻译的影响表现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文本意思掌握。

接受美学主张文本意思的不确定性。

它认为理解是人的基本。

由于不同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范围不同,其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也不同。

而接受美学主张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所以给广告翻译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另一方面是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接受美学主张译者应当以读者的审美观、文化水平和需求为重要条件来选择翻译的策略。

由于接受美学以读者为中心,所以接受美学的广告翻译更加能够吸引读者。

从美学角度看公示语的英文翻译

从美学角度看公示语的英文翻译

王李岩(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公示语已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其分布之广、功能之大反映出其较强的文化渗透性,通过它我们可以将不同的文化风俗、思维模式、审美观念等文化内涵表现出来。

翻译得体的的公示语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从而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和良好的对外宣传作用。

本文从美学角度分析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将英文翻译与美学的特性联系起来,从感染性、形象性和真实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公式语的英文翻译,从而提升公示语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底蕴。

关键词:美学;公式语;英文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9-0188-03 一切事物都是在无时无刻地变化着的,公示语也是这样。

随着中国国际步伐的不断加快,公示语的英文翻译也已走进了社会的各个角落。

现在的公示语在语气上比较温和,已不像过去那样直白;内容上也逐渐显示出人性的一面;语言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功能化和修辞化的特点;其宣传功能也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越来越突出,能从多方面考虑,通过有效的言语手段,来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以号召公众不断增强公民自身的责任意识感,从而提高全民的精神文明素质。

当然,要想消除翻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需一段时间。

但为了从根源上杜绝英文上的翻译错误,翻译出正确而独具魅力的公示语,我们除了从语用学、语法功能及翻译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考虑外,翻译时也应从美学角度进行研究,毕竟审美的性质决定了艺术创新。

和谐的、正确的、具有感染性的翻译,会使公示语的作用得到完美地发挥。

一、审美感染性可以说公示语是社会美的一种内容体现,因此我们更应规范地翻译出符合各地人文形象、文化素质、文明程度、人格品味的公示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示语通过作用于受众的感觉器官,而在受众的脑际形成感性的形象。

比如公示语有极强的文字造型美感、图案丰富、色彩对比鲜明、内容准确无误,这就使得公示语能够首先在感性上激发人的审美欲望,进而通过内容上的人文召唤、道德感召、情感激发等深入到受众的心理。

翻译美学视角下公示语的翻译研究

翻译美学视角下公示语的翻译研究

翻译美学视角下公示语的翻译研究AbstractThe language of public signs is a kind of practical language which is displayed in public plac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ransportation, the steps of globalization is faster than before. The earth is like a village, public signs which frequently appear in the public places have become a good way of showing extensive and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humanistic spirit has also become a aspect which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especially its English form, has become a window to show Chinese culture.Current status of public language is that, as a kind of practical writing, most people only pay attention to its application. Recently, more and more people start to carry out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after they notice its importance. Since aesthetic has became a independent subject, there are many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start to carry out their study on translation aesthetics. But, there are few people combine the two together. This article aims to show the representation of beauty on three levels including phonetics, wording and syntax from the translation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When we translate public signs we should transfer beauty and never forget to realize equivalent transmission. The readers can enjoy the beauty of public signs, and also learn the indicative, persuade, reminding and warning signs. Translation aesthetics aim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aesthetics, and make the will of the author is better to be understood by the readers in a more acceptable and appreciated way. Using translation aesthetics can beautify the style of practical writing, and leave the readers a stress impression.There are five parts of this study,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of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e third partintroduces the framework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and public signs. The fourth part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how to make a good us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theory. The last section sums up this article, and summarized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study.Key words: aesthetics, the public language, English translation摘要公示语是一种在公共场所展示的应用文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laePo c utrl e c. Pe s rt t l a l s e C u R i
初, 是以伊塞尔( la e) WognI r 和汉斯 ・ f s 赫伯特 ・ 尧斯 ( as oe us为代表 的在联邦德 国出现 的美学 H brJ s) n R ta 思潮。接受美学的理论核心是突出读者在阅读和接受
尽量借用英文中的习惯表达 , 以迎合外 国受众 的接受 意义 , 接受美学的“ 读者 中心” 的翻译原则要求英译须 取向。 “ 荣 八 耻 ” 如 八 翻译 为 “ i t o Sade h e ’ i t h g d n g 以读者为本 , 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思维 , 让外籍读者一 dn t , o ’ ” 符合英语 中的“o S ddn t 行动指南) s d ’ a o ’ ( n s ” 看即懂 , 真正达到对外交流和宣传 的效果。因此 , 译者 既保留了原文的凝练 , 让人过 目不忘、 铭记于心, 更能 应从受众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出发 , 考虑他们对译 文的
陈凤 年 伍 春 霞2 ,
(.湖南工业大学 外国语 学院, 1 湖南 株洲 420 ; 1 72 0 .湖南中医药大学 人文信息管理学院, 长沙 400 ) 128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 示语 的作 用也越 来越 明显 , 公 其翻译 的地位 也 随之 越来越 重要 。从接 受 美学理论 的
是比较通行 的说法 , 这样也体现了对残障人士的尊重。
在很多出租车里 和列车上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 : 不 “ 要忘记你的东西。 ”通常被翻译成 : D n to e yu “ o ’ f t or r g h g” t n. 外国朋友看了之后肯定很迷茫 , i 因为“ i ” h g tn 在
英翻译时, 不妨 了解一下英语本族人在相 同语境下 的
如某公共汽车候车亭告示 “ 老年人优先上车” 被
译作 “ l Pol G tn it , Od ep e g nF s 在西方 国家 , e t o r” i 对老年 人的尊 称 为 Sn rC z s正 确 的译法应是 “ e o ei i e , o tn i Sn r i
“ 公示语” 指公开 和面对公众 , 告示、 指示 、 提示、
享受 , 提高城市 的文化品位 , 产生 良好的国际影响和对
外宣传作用。 公示语 的使用对象是那些以英语作为母语或第二
体育休 闲者、 外交文化官员等 , 显示 、 、 警示 标示与其生活、 生产、 生命、 生态等休戚相 语言的旅游商务人员、 信息接受者” 信息服务对象” 或“ 主要为常住、 短留 关的文字及 图形信 息 , J它包括标 牌、 路标、 指南、 公 即“ 公示语 的交际 目的就是为“ 国际公 民” 国 、 告等; 公示语文本 的最直接的 目的是在引起读者注意 外籍人员 , 的前提下 , 将信息传达给读者 , 继而让读者采取行动 ,
有符合读者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 的文本 , 才能够吸引 读者, 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所 以, 在翻译过程 中, 译 者必须考虑译入语读 者对译 文的接 受水平和审美期 待, 考虑语言文化差异 , 特别考虑到译文读者期待视野 的限制和审美欣赏水平的差异 , 顺应译文读者的审美 观, 才能使译文既符合译文规范要求 , 又能满足读者需 求, 从而达到与原文效果最大程度的等值。
2 1 年 l 月 01 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u nlo b i iest fE u a o o r a fHu e vri o d c t n Un y i
NO . 0 1 V 2 l
第 2 卷第 l 期 8 1
V0 . 8 No 1 12 .1
从接 受美 学视 角谈 公 示语 翻译
心理及语言、 文化差异的关照。
史文化的积淀 , 表现 出不 同的生活习俗、 思维方式 、 价
1 以受众为主体 , . 把握受众接受取向 接受美学对公示语翻译的最大启示是把重心移向 读者 。公示语 的 目的能否实现 , 关键取 决于受众 ( 主
要是外 国受众 ) 能否理解 和接受 , 以译者必须关 照 所

际旅游者提供食 、 行、 娱、 宿、 游、 购等基本信息需求以 及他们对不 同民族文化深入体验、 学习、 接纳、 融合的 需求 。接受美学理论为公示语 翻译提供 了全新 的
收 稿 日期 :0 1—1实践中有着重要 的启示 在
称绝 , 堪称公示语翻译典范 , 更是值得学习和借鉴。 2 了解译人语 国家文化 , . 尊重读者文化习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其民族历
惯的差异及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 , 满足他们对高质量 的信 息 的需 求 。
三、 接受 美学理 论指 导下 的公 示语 翻译
翻译是语言的翻译 , 也是文化的翻译 , 跨文化交流 必须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水平 , 重视对译文读者审美
基金项 目: 南省教育厅教改项 目“ 湖 大学生英语教 学中的文化导入研 究” 2 1 J 12 (0 0Y一 9 ) 作者简介 : 陈凤年 (9 8一) 女 , 南浏 阳人 , 16 , 湖 讲师, 硕士 , 究方 向为大学英语 教 学。 研


关 于接受 美学和公 示语
Ta c ae ; 2 提示 功能 : : l e r ody r f n 等 ( ) f L i 如 C sdf l a ; o oH i
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作用 , 认为读者的参与在 阅读过程 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接受美 学对译 界 的重要贡献 J 在于它带来了一种全新 的思维方式 , 强调接受者的理 解和需求 , 强调审美主体 的审美意识对翻译 的调节机
二、 接受 美学在 公 示语 翻译 实践 中的重 要启 示
公示语 被称为“ 城市的面孔”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 了当地文明、 国际化程度和反映了生活在这个社会群 体的人文素养水平 、 道德修养 和精神面貌。随着 中国
按照公示语的指示去做 , 以帮助其更方便 地学习、 生 活、 工作或旅游 , 因此 , 在表现形式上具有简洁、 规约和
互文的特点 , 实际应用 中它 主要有 以下五种 功 】在 能 :1 指示功能: A t acD o 自动 门) Fs () 如: u m t or( o i ,a t
公示语 , 使用国际通行、 惯用的对等公示语 , 以照顾读 者的表达习惯 , 真正发挥这些公示语的作用。 例如 :景区环境卫生 需要您 的维护” “城市是 “ , 我家, 清洁靠大家” “老弱病残孕专座” “非 紧急情 , , 况下勿动 ” 的英译 “ e teP c l n , K e e K 印 h l eCe ” “ ept a a h
制, 从而将翻译研究的中心移到读者对翻译文本 的反
应与接受上 。“ 期待视野” 作为接受美学 的一个重要 概念 , 指的是读者接受文学作品时 自身所具有的某种
思维定向和先在结构 , 它包括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道德 情操、 审美趣味、 自觉能力、 承受能力和接收水平等, 只
国际化发展 , 对外开放步伐的加 快以及奥运会、 世博 会和各种峰会等体现高度“ 国际化 ” 的超大型活动的 成功举办 , 与世界各 国友人交流 日益频繁 , 已经渗 英语 透到中国社会 的各个角落。公示语的使用和翻译 E t 趋
文化背景的受众真正明白其译文 。
读者 , 考虑不同教育程度读者 的理解能力 , 顺应译人语 受众的接受程度 , 把握其期待视野 ; 公示语翻译应通俗 易懂 , 简洁明了、 语气得当、 规范化 , 尽量选择外国读者 容易理解的语言去表现原作 的内容 , 多一点人 情味和 文化味, 尽量避免用生僻词汇、 长句和术语 , 尽量避免 中式英语 、 翻译腔和生硬的 口吻。另外 , 在做这些汉译
接受美学理论产生于 2 世纪 6 0 0年代末 、0年代 7
() 3 限制 功 能: :T kt O l( 票 入场 ) ep 如 i e n 凭 c s y ,K e Rgt 右侧行驶 ) ( ) i ( h ;4 强制功能 : : o n y 禁止驶 如 N t ( Er 入 )D g Poi t ( , os r b e 禁止带狗入场 ) ( ) h id ;5 召唤功能:
值观念和语言表达 , 这些差异也都充分体现在公示语 中。翻译中常见 的严 重 的错误往往不是 因为表 达不
当, 而是因为错误的文化假设而造成 的, 大部分问题都
起源于两种语言和文化差异 而引起 的障碍。因此 , 译 者不仅要熟悉汉英公示语在结构和表达上的异同, 而 且要熟悉公示语 的社会文化规范 , 了解两种不 同语言 所蕴含 的文化元素和文化信息 , 考虑译人语受众与原 文读者在文化习俗、 生活方式 、 言习惯、 语 禁忌等方面 的差异 , 进行两种语言的转译 , 使信息接受者能产生和 源语文化读者 同样或相似的心理 , 从而使得具有不 同
S e i p tNe d u o sre c nc S o e s Yo r C n ev ”, “ h i i o r T e ct s u y
h meo n, d i la n s e e d n a ”, S a o o tw a t ce n e sd p n s o l n s l “ e tfr h lel te ed r we k, s k n dsbe a w l s o y, a i a d ia ld s el fr c a
西方文化里含有私密的意 思, 不妨译为“ aec ent Tk a o r t l v i s ei ” o e e n h d 会更得体。 a t g b n h
简单明快 , 符合英语表达 习惯 , 而如果把以上公示语亦
步亦趋 地分别翻译成 “ nin et aitno t E v om n l n t o f h r aS a i e
接收和理解 , 考虑 中西文化、 语言和思维习惯、 审美 习
表达其语用功能 , 为译语读者理解。而“ 桂林 山水 甲 天下” E s o w s G inl dcp et 其借用 “ a e , u i a s eibs ” tr t l n a s ! 英语谚语 “ a e , o eibs 的译法 叫人拍案 E so w s hm e ” tr t s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