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博士点排名
![历史地理学博士点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efe237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b.png)
历史地理学博士点排名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历史、地理、考古、人类学等多个领域。
博士点的排名通常是根据学科的影响力、研究水平、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多个因素综合评定的。
以下是一些全球知名的历史地理学博士点,排名不分先后:
1. 剑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地理学在全球享有盛誉,该校的历史地理学博士点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和研究人员。
2. 牛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的历史地理学博士点也备受推崇,该校的研究团队在历史地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哈佛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该校的博士点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
4. 伦敦大学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历史地理学博士点在欧洲乃至全球都享有声誉,该校的研究团队在历史地理学领域进行了许多重要的研究。
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历史地理学博士点也是世界一流的,该校的研究团队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
除了上述学校,还有许多其他大学也拥有优秀的历史地理学博士点,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芝加哥大学(美国)、悉尼大学(澳大利亚)等。
这些学校都在历史地理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博士点的排名可能因时间和评估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此外,选择博士点时,还应考虑自己的研究兴趣、导师团队、学术资源等因素,以确保能够获得最佳的研究体验和发展机会。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件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e4d7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0.png)
目录
• 历史地理学概述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01
历史地理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历史地理学最初以描述性研究为主,随着学科的发展 ,逐渐进入分析性阶段,开始深入探究地理环境变化 的内在机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 展问题的凸显,历史地理学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呈现出跨学科和全球化的趋势。目前,历史地理学 在自然灾害、城市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领 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 科学支持。
05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重建 和空间分析。
数字人文技术
结合数字技术进行历史地理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可视化和交互,提 高研究效率和成果展示效果。
分子地理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迁徙、遗传和基因交流等 。
历史地理学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探究地理现象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 响。它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需要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
研究目的与意义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旨在揭示地理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为人类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地理环境提 供科学依据。
02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
历史地理学中的地域分析和地图制图
![历史地理学中的地域分析和地图制图](https://img.taocdn.com/s3/m/d3f98e5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f.png)
历史地理学中的地域分析和地图制图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与地理空间关系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地理环境、人类活动、文化传承等,地域分析和地图制图是历史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文将探讨历史地理学中的地域分析和地图制图。
一、地域分析地域分析是历史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对某一特定地理区域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
在地域分析中,人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对象。
历史地理学家通过研究人类的经济、文化、政治活动等,探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不同的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地理学家也可以发现一些地区之间存在的相似和差异,从而进一步研究人类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
地域分析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世界各地的任意一个地理区域,从一个小的社区到大型城市,从一条河流到一个国家或一整个洲。
历史地理学家需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来研究和分析地域。
在地域分析中,历史地理学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地理环境的不同条件,如山脉、高原、河流等。
- 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地理性质。
- 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如当地的种植业、畜牧业、工业、教育、宗教等。
- 地域的历史,如当地的发展史、政治历史和文化历史等。
历史地理学家可以通过采用这些因素来描述和解释地区间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研究人类活动和文化,以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地图制图地图制图是历史地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地图是利用各种测量方法和技术,将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或图表。
历史地理学家可以通过制图技术来呈现对地域分析的研究结果,地图可以更形象地展示出其研究结果,而且可以方便地用于比较和分析。
制图需要考虑地图的目的、地区和大大小小的地理范围。
制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图的比例尺、坐标系、地理数据等。
历史地理学家需要根据所研究区域的不同要素,选择不同的地图制作方法,以获得最佳的制图效果。
在制图过程中,历史地理学家还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地图样式和颜色搭配。
历史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37bc6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0.png)
历史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B. 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环境C. 历史时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D. 现代地理环境答案:C2. 历史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历史文献研究B. 考古发掘C. 遥感技术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位学者被认为是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A. 司马迁B. 班固C. 裴秀D. 郦道元答案:C4. 历史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研究的时间尺度不同B. 研究的地理范围不同C. 研究的方法不同D. 研究的目的不同答案:A5. 历史地理学中的“历史”一词指的是?A. 过去的时间B. 过去发生的事件C. 过去的时间与事件D. 过去的历史记载答案:C6.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研究资料?A. 历史文献B. 考古资料C. 口述历史D. 现代地图答案:D7.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研究领域?A. 历史气候变迁B. 历史人口分布C. 历史城市发展D. 现代城市规划答案:D8.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技术手段?A. GIS技术B. 遥感技术C. 地质勘探D. 社会调查答案:D9.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理论基础?A. 地理环境决定论B. 人地关系理论C. 区域发展理论D. 经济全球化理论答案:D10.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研究主题?A. 历史时期的交通路线B. 历史时期的农业发展C. 历史时期的文化交流D. 现代战争的影响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变迁B. 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环境变迁C. 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地理变迁D. 历史时期的政治地理变迁答案:ABCD12.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意义包括哪些?A. 为历史研究提供地理背景B. 为现代地理学提供历史资料C. 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D. 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历史参考答案:ABCD13. 历史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历史文献分析B. 考古发掘与文物研究C.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D. 遥感与地理探测技术答案:ABCD14.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重要的历史资料?A. 古代地图B. 古代文献C. 古代遗址D. 现代口述历史答案:ABC15.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重要的理论框架?A. 地理环境决定论B. 人地关系理论C. 区域发展理论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
历史地理学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历史地理学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https://img.taocdn.com/s3/m/a128d3f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8.png)
历史地理学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历史地理学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日益紧密,历史地理学将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可以为各国政府和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和空间布局建议。
比如,研究历史上不同地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可以为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借鉴和启示。
此外,历史地理学也可以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提供独特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其次,随着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历史地理学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数字化技术为历史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历史地理数据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展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还原历史场景,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变迁。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历史地理信息的挖掘和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再次,社会对历史地理学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历史地理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开设历史地理学专业,培养具备历史地理学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
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文化旅游机构等也对历史地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
这些机构需要专业的历史地理学人才与他们合作,开展历史地理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等工作。
最后,历史地理学专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国际合作的机会。
历史地理学是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的学科,各国的历史地理研究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点。
不同国家之间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可以互相借鉴和合作,共同探讨人类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发展。
此外,历史地理学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如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共同探讨人类社会的演化和文化传承。
历史地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历史地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00c32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1.png)
历史地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空背景和地域环境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影响的学科。
它结合了历史和地理两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历史时期具体地理环境的考察和研究,揭示了历史事件的地理背景和影响,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分析工具。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即历史地理研究的范畴、作用和方法,在历史研究中阐述历史地理学的重要性。
其次,历史地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是丰富历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传统的历史研究主要侧重政治、经济、文化等单一的角度来解释历史事件,而历史地理学则将地理背景纳入考察范畴,注重地域的特点和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通过考察地理背景,历史地理学使得研究者能够将历史事件置于更广阔的地理背景中来审视,从而使研究者能够对历史事件做出更全面、准确的解释。
此外,历史地理学结合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等技术工具,可以对历史地理资料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呈现,进一步深化对历史事件与地理背景相互关系的理解。
最后,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地形测绘和文献考证等。
这些方法在历史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田野调查可以使研究者实地考察,观察和感受历史地理环境,获取实地实物,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与地理背景的关联。
地形测绘可通过勘测历史地形、地貌、水系等,为历史地理学研究提供具体的数据和资料,为历史地理观点的论证提供支持。
此外,文献考证则是历史地理学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古代文献记载的地理描述和地名的考察,能够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地理背景,为研究提供重要的史料支持。
综上所述,历史地理学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揭示历史事件的地理背景和环境因素,为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提供重要线索;二是丰富历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为研究者提供更广阔、全面的历史解释;三是提供具体的考察和研究方法,如田野调查、地形测绘和文献考证等,为历史地理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沿革地理学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区别
![沿革地理学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95a837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3.png)
沿革地理学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区别沿革地理学与中国历史地理学都是研究地理学的分支,但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
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重点、方法和目的上。
1、研究重点:沿革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理名称、疆界和位置的变迁,以及这些变迁的历史背景。
它侧重于对地名、疆域的起源和变化的探索,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中国历史地理学:除了研究地理名称、疆界和位置的变迁外,还深入探究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环境变化、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和发展历程。
2、研究方法:沿革地理学:通常采用传统文献考证的方法,通过历史文献来分析地名的起源和变迁。
它也使用现代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来分析和呈现地理变迁。
中国历史地理学:除了文献考证外,还结合实地考察、考古发掘和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进行研究。
它更注重实证和实地考察,以及对古代环境的复原和分析。
3、研究目的:沿革地理学:主要目的是描述和解释地理名称、疆界和位置的变迁,以及理解这些变迁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中国历史地理学:除了描述地理变迁外,还旨在深入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
4、学科交叉性:沿革地理学:通常与其他社会科学,如历史学、政治学和考古学等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与社会科学交叉,还与自然科学(如地质学、地貌学、生态学等)有更广泛的交叉,因为它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应用价值:沿革地理学:在历史研究和地名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也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研究提供了背景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在历史研究和地名学中发挥作用,还在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6、发展趋势:沿革地理学: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如遥感技术和GIS的进步,对地名的起源和变迁有了更精确的研究方法。
未来,沿革地理学可能会与更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形成一个更全面、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82337c4b48d7c1c708a14580.png)
绪论什么是历史地理学?我们认为现代历史地理学应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一、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归属问题长期以来,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二是把历史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即为地理学的一门辅助学科。
三是把历史地理学作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理由是历史地进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而研究资料和方法又多是历史学的,故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者称作边缘学科、新学科。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中国历史地理学从传统历史地理学走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传统历史地理学阶段,可分成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萌芽时期。
第二个时期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成熟时期。
第三个时期为唐宋元时期,为传统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时期。
其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量成熟的地理总志出现。
一是大量边疆地理著述出现。
第四个时期为明清时期,是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大量地方志。
以上四个时期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有以下四点不足:第一,传统历史地理学往往与地理学交融在一起,学科的独立性不很明显。
第二,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沿革地理,即行政区划变迁、山川方位名称考释、古今地名考证,其他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的内容十分少。
第三,传统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各种地理现象的简单的记载和描述,缺乏现代统计计量科学意义上的规律探讨。
第四,传统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手段上,主要是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归纳和演绎,但对考古材料、实地踏察的材料运用不多。
第二个阶段为近代历史地理学时期,时间为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
1934年2月,顾颉刚先生正式发起成立了“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
虽然早在1913年便有人提出“历史地理”之名,1923年又有人提出“历史地理学”名词,但到1935年才开始正式使用“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一称呼。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7277b4dc240c844769eaee27.png)
1、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归属:一是认为其实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中国古代沿革地理。
文献里地理类书籍属于史部。
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
研究对象是过去的地理环境,研究工作是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进而为阐明当代的地理环境形成和特点、为当代地理学服务。
三是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或者新学科。
四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学科:三个阶段六个时期。
三个阶段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
六个时期分别是:1、先秦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萌芽时期,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最早的自然地理学著作《管子,地员篇》,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穆天子传》。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时期。
《汉书。
地理志》为起始,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区域和系统地理著作。
3、唐宋元时期,为发展时期。
两大特点,一是大量成熟的地理总志出现。
二是大量的边疆地地理著作出现。
4、明清时期,为繁荣时期。
一是大量方志出现,二是大量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经世地理学著作出现,如《海国图志》《天下郡国利弊书》。
5、20世纪初到70年代为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时期。
《中国历史地图集》。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沿革地理方面,历史自然地理称为这个时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他如历史经济地理也开始受到重视,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已经开始。
6、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在吸取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后,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形成现代历史地理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现代历史地理学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领域。
2、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著作: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侯仁之《历史上的北京城》、《历史地理学刍议》史念海《河山集》安介生《历史民族地理》赵海军《论历史科技地理》、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西汉人口地理》3、研究内容: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地理理论和文献研究4、仰韶温暖期:距今8500~3000年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佳适宜期,在我国称之为“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或“仰韶温暖期”。
历史地理学定义高考语文
![历史地理学定义高考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4bbfa62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a.png)
历史地理学定义高考语文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
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
然而,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
历史地理学或历史地理是研究在历史发展中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基本上历史地理是把地理学加上时间影晌的因素,所以它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又与沿革地理研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曾长期局限于研究历史人文地理。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从古代的《禹贡》、《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早期著作算起,具有悠久的历史。
历史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历史地理学考研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65075ba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4.png)
历史地理学考研参考书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与地理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着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活动、迁徙、定居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等问题。
对于考研生来说,选择一本适合的参考书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可以提供宝贵的案例和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几本常用的历史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历史地理学原理》是一本由江苏省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教材。
它详细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区域历史地理学、城市史、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等多个方面。
这本书的特点是条理清晰,内容详尽,适合初步了解历史地理学的学生阅读。
《世界历史地理》是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综合性教材。
它以世界历史为主线,介绍了不同地理环境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这本书的内容广泛且有深度,适合有一定历史基础的学生阅读。
它不仅包含了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地理的关系。
《历史地理学导论》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导论性教材。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以及历史地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联。
它的特点是语言简洁明了,理论与实证并重,适合考研生快速了解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知识。
除了上述的教材之外,还有一些学术专著和论文集也是考研生可以参考的资源。
比如《历史地理学研究》和《历史地理学进展》等期刊,它们发布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考研生了解历史地理学的前沿研究动态。
总的来说,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历史地理学参考书对于考研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系统地阅读这些参考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学术期刊和论文集,了解历史地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希望以上介绍对考研生有所帮助。
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cd2f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e.png)
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解析历史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结合了历史学和地理学的方法和理论,探讨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析。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类社会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演变和发展。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资源的分布、交通和通讯条件、自然灾害等。
历史地理学通过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揭示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历史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区域研究。
区域是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一个地理区域包含了一定的地理界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
研究特定区域的历史地理学家可以通过对该区域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考察,揭示该区域的历史演变和特殊性。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景观。
景观是指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相结合所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空间格局,是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包括城市、村庄、农田、工业区等各种不同的空间形式。
历史地理学家通过研究特定区域的景观变化,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化特征。
此外,历史地理学还涉及到遗址、地名等概念。
遗址是指人类在某一历史时期活动的地点,包括古代城市遗址、古代工业遗址等。
通过研究遗址,历史地理学家可以重建历史时期的城市规模、建筑风格、文化特征等。
地名是指地理环境或地理景观的名称,反映了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研究地名可以帮助理解地理环境的意义和历史演变。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文献研究、地图分析等。
野外考察是历史地理学家主要的调查手段,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收集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信息。
文献研究是历史地理学家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揭示地理环境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地图分析是历史地理学家利用地图等地理信息,研究区域的地理特征和空间格局。
总结起来,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对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景观、遗址和地名等进行研究,揭示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0d92cfc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a.png)
演变
演变
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沿革地理的起源和发展;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的演变;现代 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沿革地理的起源和发展
汉书·地理志沿革地理研究在中国起源很早,东汉班固于公元一世纪撰写《汉书·地理志》已开其端。此后 历代相继,至宋代已形成一项独立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王应麟的《通鉴地理通释》;到清朝早期,顾祖禹的 《读史方舆纪要》,晚期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代表了封建时代中国沿革地理研究的最高成就。
内容Βιβλιοθήκη 研究对象发展趋势研究对象
历史地理学以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为其研究对象。这里所谓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是限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 的地理环境。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而在自然 环境中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甚至创造出只有在人类的活动下才能出现的地理现象。
区域历史地理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最大特点是选择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历史地理的综合研究,这是历史地理研究的一个全 新领域,目前尚薄弱,代表性的论著为邹逸麟主编的《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3年)。
历史地图编制
这方面比较重大的成果有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八册(地图出版社,1982—1987年)、侯仁之 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北京出版社,1985年)、史念海主编的《西安历史地图集》(西安地图出版社, 1996年)。
成就
历史自然地理 历史经济地理
政区人口地理 历史文化地理
区域历史地理 历史地图编制
历史地理文献 理论
历史自然地理
侧重于历史时期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动植物)和自然灾害的研究。代表性的论著有中 国科学院《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所编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分册(科学出版社,1982年),史念 海、曹尔琴、朱士光著的《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曾昭璇的《历史地貌学 浅论》(科学出版社,1985年),侯仁之著的《历史地理学的视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文焕然、文 榕生等著的《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科学出版社,1996年)等。
历史学与地理学
![历史学与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e95cf6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b.png)
历史学与地理学历史学与地理学:探索人类文明演变的两大学科导言:历史学与地理学是两门独立但密不可分的学科,它们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探究人类社会的演变、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历史学和地理学的特点,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
第一部分:历史学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过程,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制度的演变。
历史学家通过文献研究、考古发掘以及口述传统等途径,重新构建过去的景象,并试图从中获得智慧。
历史学主要关注的是人类行为和思想的变迁。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涵盖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
历史学家通过对古代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可以还原过去的社会秩序与风貌,同时也能够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历史学所提供的观察角度和分析方法,能够为当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部分:地理学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地球的物理特征、地质构造、气候、水文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
地理学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和统计等方法,来研究地理现象和过程。
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更是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GIS可以将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自然科学有重要启示,也对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历史学与地理学的关联历史学和地理学在研究范畴和方法上有着许多交叉点。
历史学家借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解释历史事件和过程,地理学家也依赖历史学的资料来理解地理现象的演变。
两门学科通过不同的研究角度,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历史学和地理学的关联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和文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它们为人类的决策和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限制条件。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42e2e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0.png)
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空间变化和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主要研究方法是历史分析和空间分析。
历史地理学集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于一体,是一门既注重人类社会历史变迁,又注重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的学科。
一、历史边界的演变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是历史边界的演变。
从政治上看,边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划定自身领土行政和管辖范围的标志性符号。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边界常被分为自然边界和人工边界。
自然边界是人为的边界,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国家或地区政府制定并确定的边界。
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政治事件都是和边界密不可分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内外关系都会影响边界的演变和变化。
历史地理学通过对历史边界的研究,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对边界演变的影响,为今后边界的走向和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二、地形的演化除了研究历史边界的演变,历史地理学还研究地形的演化。
地形的演化是指地球表面地形形态的各种变化,包括地球表层的隆起和沉降、地形的侵蚀和堆积以及地球上各种地形的起源与演化。
历史地理学研究地形演化过程中的各种特定时期和地区的地形变化,为对地球环境的解释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是指文化元素在空间传递和传播的过程。
历史地理学研究文化传播不仅仅研究文化元素在地理空间中的传播和演变,而且研究文化的产生、传播和消失的历史进程。
文化传播分为本土传播和跨地区传播两种。
本土传播是指文化元素在原地区内传播,而跨地区传播则是指文化元素在不同地区之间传递和交流。
通过对文化元素的跨地区传播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结构变化的过程。
历史地理学研究城市化进程的演变过程,可以分析和解释城市结构变化的原因,并为制定城市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特别强调了城市空间的演化和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发展状况,并探讨了人口变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历史地理学十讲》读书报告
![《历史地理学十讲》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c9dc0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5.png)
《历史地理学十讲》读书报告一、历史地理学概述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古至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历史地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人类历史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目的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其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历史时期地理现象的深入研究,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和演变规律,为现代地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学科发展历程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
然而,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希罗多德就已经开始了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研究。
20世纪中期,随着环境史和人类学的兴起,历史地理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四、地理学基础知识地理学基础知识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这些知识包括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地球科学、气象学、地貌学、土壤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五、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考察、数理统计和模拟实验等。
其中,文献资料分析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地图等资料,可以了解历史时期的地理状况和人类活动情况。
实地考察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地理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数理统计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则可以帮助研究者定量分析地理现象和过程,揭示其内在规律和机制。
六、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些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地图、档案、碑刻等。
通过查阅这些资料,可以了解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历史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历史地理学考研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ca48540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f.png)
历史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历史地理学是考研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历史
发展与地理特征。
在备考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值得考虑的历史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1.《世界历史地理学》: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历史地理
发展,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适合对世界历史地理有较全面了解需求的考生。
2.《中国历史地理学》:该书详细讲解了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包括
中国各地的地理特点、气候变化、文化演变等。
适合对中国历史地理
感兴趣的考生。
3.《地理学概论》:该书可以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研究方法和发展动态。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入门参考。
4.《历史地理学导论》: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历史地理学的考生来说,是
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5.《地理学史》:该书回顾了地理学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到现代,梳
理了地理学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和重要学派。
对于对地理学发展历程
感兴趣的考生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
以上推荐的考研参考书籍可以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历史地理学的重要
知识点和基本理论,为考试提供有益的参考。
考生在选择参考书时,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对书籍的评价进行选择。
希望以上信息对考生有所帮助,祝愿考生考试顺利!。
1-1历史地学理论-沿革地理学及文献
![1-1历史地学理论-沿革地理学及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ef8c2324aaea998fcc220e53.png)
• 禹贡九州山川之图 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 年)雕版墨印 该图主要表现我国古地理名 著《禹贡》中所述的禹贡九州的分布及山 川大势,图中各要素采用中国古代地图传 统形象画法,并用虚线绘出“南北西域” 和“三条四列”反映了我国山川地脉分布 形势,是研究中国古代自然地理区域分布 及汉唐地理学思想史的重要参考文献。现 藏于北京图书馆。
– –
–
黄代疆域形势图
唐僧西行图
• •
4.明清时期――沿革地理学的繁荣时期 明清两朝出现了大量的地方志,据记载明清共 出现地方志8400种,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奠定 了基础。明清提倡经世致用,出现了一批有关 国计民生的经世的地理学著作,如历史军事地 理《读史方舆纪要》、历史经济地理方面的 《天下郡国利病书》、海防地理著作《海国图 志》、山区开发 与控制方面的《三省边防备览》 等,旅游地理方面的《徐霞客游记》、王士性 的《五岳游草》,现代经纬测量的全国性地图 开始出现,传统地图业发展到顶峰,如杨守敬 《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
• 地图学上也出现了地形图,如长沙马王堆 的地形图、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提出“制图 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 道里(距离)、高下(地势)、方斜(方 向)、迂直(曲正),并绘有《禹贡地域 图》。
12 之 鎮 江 版 的 复 原 圖 跡 圖 》 《禹 石 刻 幅 三 世 紀
.j
• 南宋《华夷图》南 宗绍兴六年 (1136年)石刻 现藏于陕西省碑林 博物馆 较详细表示了中国 东部的主要山川、 州、府。突出地绘 制了黄河、长江、 珠江、辽河、红河 以及太湖、洞庭湖、 鄱阳湖、巢湖、青 海湖、居延海等水 系要素,表示了四 百多个州府居民地 及注记,长城以城 墙象形符号绘出。 本图内容表示全面、 详细,是我国唐宋 地图的精品。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4d5f0e58fb770bf78a552b.png)
(四)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
主要理由有三个:
1、历史地理学有了自己的基本理论。 2、历史地理学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3、历史地理学在思维方式上形成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 观念的特色。 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蓝勇等。
二、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四种主要的说法:
(一)认为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二)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 (三)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四)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
(一)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这种观点的理由有五个:
1、我国古代地理学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内容是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主要探讨历史上的政区沿革和疆域变迁,为历 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供空间定位,沿革地理一直是历史 学的辅助学科; 2、在古代的学科体系中,地理著作归于史书一类,中国古 代图书的四部分类中,地理类书籍就归属史部; 3、在我国当前学科分类体系中,历史地理学属于历史学的 二级学科; 4、在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课程设置中,历史地理学是历史专 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5、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人员中,有不少的历史学学者。
五、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三个阶段:
(一)传统历史地理学 (二)近代历史地理学 (三)现代历史地理学
(一)传统历史地理学
时间段:先秦至清代。 四个时期:1、先秦时期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3、唐宋元时期 4、明清时期
历史自然地理学
部门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文化地理 区域历史地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地理学第一章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1、历史地理学的三要素:历史时期、地理现象、人际关系。
2、禹迹图是现存最早绘有方格网的地图。
3、我国历史气候学的奠基人:竺可桢,他提出脉动论,著有《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4、中国古代的气候变化:⑴仰韶温暖期;⑵西周中晚期短暂的寒冷时期;⑶春秋战国时期的温暖气候(持续到西汉初);⑷汉末南北朝时期的气候转寒(西汉后期到南北朝);⑸隋唐时期的温暖气候(在波动中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可以以820年为转折点);⑹两宋时期气候寒冷;⑺南宋中期至元中期(1200到1300)的短暂温暖;⑻元后期至明清时期(15到19世纪)的寒冷期。
5、五千年来气候变化规律A、温暖期越来越短;B、寒冷期一个比一个长,寒冷程度一个比一个强。
6、温暖期与盛世:第一温暖期新石器文化的昌盛;第二温暖期秦汉强盛;第三温暖期隋唐盛世;第四温暖期元的统一。
7、寒冷期与动乱第一寒冷期:对应着西周后期的“南夷与北狄交”的局面,史记记录这场持续多年的部落混战,都是问了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中下游这块富庶土地。
第二寒冷期:对应“五胡乱华”这次乱战后果是十六国南北朝的长期割据局面。
第三次寒冷期:对应金人侵入华北,并迫使南宋王朝把都城定在南方的杭州。
第四寒冷期:对应满清入关而为满人统治局面。
8、气候冷暖对社会的影响:一、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气候每升高或降低一度,会使原地方向南低纬度温暖地区或向北高温度寒冷地区推移二百到三百公里。
使原地方的农作物机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使小麦或水稻的种植区变大或缩小,这一改变将直接影响到以农业为衣食来源的中原王朝的赋税和财政。
二、气候对粮食产量、复种指数的影响(对低纬度地区影响较小)。
三、寒冷与灾害的关系冷期自然灾害较多,正常年相对较少。
第二章地理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1、黄河的变迁A、北流期春秋战国开始自天津入海。
B、安流期东汉至唐末安流的原因:①自东汉开始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大片土地退耕还牧,次生草原和灌木丛替代了原来的栽培植物,水土流失减缓,下游河道的泥沙相对减少。
②沿途存在分流、独流入海,且存在许多湖泊和沼泽洼地,均起着分洪排沙和调节流量的作用,减轻了干流的负担。
③壬景整治过的河道,流路顺直,有利于泥沙的冲刷同时还有水门可调节水沙,延缓了泥沙堆积。
C、南流期(金元至清后期)2、长江中下游水系的变迁云梦泽南北朝时期是云梦泽发展的转折期①江陵三角洲和夏、涌二水形成的夏州连成一体;②先秦时期淹没于云梦泽的荆江河槽经过长期冲刷泥沙淤积露出水面,荆江河床开始形成;③江湖分离。
3、沙漠形成的原因自然:风是制造沙漠的动力;沙是形成沙漠的物质基础;干旱时出现沙漠的必要条件。
人为:人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则会加剧沙漠化。
第三章历史时期的政区沿革1、历史时期的政区演变(从秦到新中国建立2100多年)①郡县时代(春秋—战国—秦—汉—隋)②道路时代(唐+宋+南宋、元)③行省时代(元+现在)2、政区演变的诸因素①地理因素②政治因素③经济因素行政区划是一个国家对所辖领土进行分级管理的区域结构,是在中央集权出现后的产物。
3、九州制畿服制:甸、侯、宾、要、荒4、郡县制㈠前期—秦汉时期郡县制之起源:秦行郡县于全国、郡与县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时全国有县约1000个,一郡平均管21.7个,一般管十几个或二三十个县郡县分布以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为密,辖区小,江南为疏,辖区大。
汉的郡国制:汉与秦不同的是部分实行分封制,出现诸侯国;以在归服者地区设属国,形成郡国制汉兴之后,郡的数目不断增加“高帝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有八,昭帝一”,到平帝元始二年,共有三郡国东汉共有105个郡国、属国汉将秦都城所在的内史郡分为京兆郡、左冯(立羽)、右扶风,号为三辅郡下设县与道“有蛮夷曰道”西汉设县1500余个,东汉时又减少为1180余个。
㈡后期——魏晋南北朝时期⑴州:由虚变实a、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部,首都周围设司隶校尉,以六条问事b、东汉时省并朔方刺史部于并州,合司隶校尉,仍称十三州刺史部,但是刺史由西汉时期的定时下派变成有固定辖区与驻所的机构。
导致监察区转向行政区c、东汉灵帝之后,诸州刺史有称牧的,州牧有权调动地方军政力量,来解决黄巾起义d、东汉末,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已经由二级(郡、县)变成三级(州、郡、县)制(或称虚三级制)⑵州变成地方一级区划三国时期,将州、郡、县三级制固定下来,为南北各朝沿用⑶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特殊现象:遥领与虚封、侨置郡县、双头郡县、左郡左县、镇(北魏时出现,初为军事制度,后又演变为行政制度)5、道路时代①道的形成隋文帝改革后,全国有190个州,1225个县唐初期有350余州府和1500余县6、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域重合在宋以前,秦最甚,宋以后出现背离,宋最为突出,目的是加强集权第四章人口分布与迁徙历代政府十分重视人口问题财政、赋役、徭役、兵役1、人口迁徙:人口的空间位置的变换、移动2、秦汉时期的人口重心区的形成人口分布的疏密和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人为作用也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于居住地点的选择自古十分注意,人口重心区域逐渐在黄河中游及其附近地区形成,新石器时代,人口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二三级台地,河流和山谷往往是交通要道分布:河北:南部赵国、魏郡、清河;河南北部:河南、河内、陈留、东郡、汝南、淮阳国、南阳郡。
秦汉时期人口重心区:西不逾崤函,东至泰山,北达霍泰山之北,南至淮水之北。
东西汉不同的地方:南方一些地方的人口较前稠密,最显著的是永昌郡,其次是零陵、长沙等,中原人不断南迁的缘故。
3、魏晋时期三国时期人口流动很大,到相对稳定时期,三国人口大约为3000万,为东汉盛时的百分之五十。
4、永嘉之乱后的北方人口南迁第一次人口大迁徙人口迁入区:江苏,以山东居多,河北次之,河南、山西、陕西又次之;安徽、芜湖,多河南、河北次之。
湖北、江西、湖南迁入者较少,仅限于北方一小部分,如九江、湘阴等地。
人口迁出区:河北、河南、山东人口迁移主要路线:东路: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中路:河南、河北——湖北,沿夏道,即南阳—襄樊—江陵西路:陕甘——四川,沿宝成铁路二、隋唐时期的人口分布1、隋代南北人口分布的差异隋代人口与汉代基本相一致:统一、少数民族南迁隋人口分布特征:黄河流域经南北朝及隋代的恢复和发展,人口已有较大的增长,人口中心区域扩大。
以太行山东为中心,南达淮河北岸,东到泰山以西,西可至今西安周围,背面超过了霍太山。
人口增长快原因:a、农业持续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保证b、南下民族的融合,带来人口的机械增长(中原人南迁,填补江淮人口,把中原土地给予南下的少数民族)c、原有人口基数大,带来人口的自然增长2、唐天宝年间南北人口趋于平衡唐人口分布特征:秦岭淮河以北的各州郡,集中于太行山东地区太行山东地区:地域广大,人口稠密,保持着前代以来的人口和优势。
即说:至唐中叶,人口重心仍在太行山东及其附近地区长江以南的各州郡,集中于太湖流域,显示出另外一个人口重心区正在形成,与南北朝时期相比,已有一定规模。
人口密度最高的是长安的京畿道和洛阳的都畿道;人口稀少的陇右道3、安史之乱后的人口南迁迁入区域的变化:a、以太湖周围为主,但有更趋于南者,来到今福建等地,太湖周围的苏州成为这一次的主要聚集地b、江、湘各地,长江南的洞庭湖,鄱阳湖接纳大量人口c、越中南山前往巴蜀地区,成都是唐玄宗的避难场所,跟随来不少士族、百姓到安史之乱结束,约有250万人定居南方,以太湖为中心,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人口分布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中国人口、政治中心开始南移三、宋代以后人口分布1、北宋时期南北两区人口分布特征:a、黄河流域人口明显减少,特别是太行山以东的人口减少最为明显2b长江流域人口在唐时多集中于太湖流域,到南宋,湖南、江西人口增长很快,反而太湖人口增加不太大c、黄河流域失去人口重心区域的所在地,人口重心转向长江流域2、靖康之乱后的北方人口南迁第一时期: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绍兴十年《绍兴和议》共17年第二时期:绍兴三十一年,金完颜亮兵分四路南下进攻临安、淮泗、四川第三时期:南宋与金绝交。
1276年元攻占临安南迁人口分布特征:绍兴和议签订的十余年中,有约500万左右的北方人口南迁,约占北方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今白龙江、秦岭、淮河一线以东,大巴山和长江一线以北地区及东南的江南平原属于移民的密集分布区,这一区域,北方人民及其后裔已在大部分府州中形成了人口的主要部分。
这一地区以南南岭以北,则属移民的点状分布区,有些府州人口不少在少数地区移民已在当地人口中占了相当比重。
南岭以南属于移民的稀疏分布区,移民人数不多,一般未对当地人口构成产生影响3、元代南北人口相差的过分悬殊各地人口密度:最大是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其次是江西行省,最小为甘肃、陕西元代人口分布特征:人口集中在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周围,人口重心已转移至太湖流域4、明清民国时期人口重心区域的稳定清人口分布特征:a、清中期人口分布较之明代更集中于太湖流域b、黄河流域虽人口有所恢复,但人口重心已不在c、宋元时期的成都平原和鄱阳湖人口较少典型人口移民事例:a、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b、闯关东与柳条边c、走西口第五章:古代农业经济中心区及其转移第一节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中心区的形成基本经济区:其农业生产与运输设施,对于提供贡纳谷物来说,比其他地区优越,以至于不管是哪一集团,只要控制了这一地区,他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中国二、黄河中下游农牧区的形成与发展1、上古时期的农业中心——三河与关中三河:河东:汾水和涑水流域称汾涑地区,是夏代主要活动地区,以农业为主。
河内:太行山东南的黄河和济水流域,商代主要活动区。
河南:伊水和洛河流域,土壤为黄壤,夏人和商人活动区关中地区:渭水流域2、司马迁规划的四个经济区: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北3、重要分界线a、农牧分界线:(龙门碣石北)龙门碣石南和南阳徐州线北之间,形成基本经济区,关东地区和关西地区b、发达农业区与一般农耕区分界线:(南阳到江苏徐州)从河南省南阳向东,经汝南、安徽濉溪到江苏徐州4、经济区与政权a、关中与秦汉主要指渭河平原或关中平原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荒地得到开垦,商鞅变法,奖励农耕水利工程郑国渠为秦的富强奠定基础b 、河内与东汉古代中国以崤山、函谷关为界将黄河中下游分为关东(或山东)、关西(或山西)两大地区,关东地区主体是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包括今京津冀鲁豫以河内为中心的关东经济区:河内地区北部,战国时为燕国境地督亢陂,战国时燕境内富饶的农业水利灌溉区河内地区北部—齐鲁地区河内地区南部—梁、宋夏地区三、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农业区的衰落十六国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农业明显衰落:a、战争对基本经济区的破坏b、水利设施失修,关中地区农田水利有修复,但达不到汉时水平c、入居民族尚未汉化d、农耕地辟为牧场漕粮供应地:太行山东地区“国之资储,唯籍河北”、齐鲁地区农牧分界线南移:农耕区的北界大约已内缩至渭河平原北缘,汾河中游和河北中北部一线第二节: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一、稻作为主的经济区长江流域可分上游的成都平原、中游两湖平原、下游太湖平原和东南丘陵三个地区东南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东南平原主要指太湖流域和宁绍平原,秦汉时人口南下,铁器工具使用,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