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油藏动态分析方法详解

合集下载

油藏工程3

油藏工程3

DST测试图
§3-1 试井及试井分析
对于水井,有: (1)注入能力测试(Injectivity Test-IT)-水井
注水井的注入测试(Injection Test)等价于油井的压力降落测 试。所谓注入测试是指注入时 对注水井所进行的测试。此时 井底压力随时间是逐渐增加的。 注入流量很容易维持恒定,但 其分析比较困难。
(3-43)
上式对t进行微分,得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
由于不稳态时的Y函数特征呈直线。当直线受 干扰时,可由干扰的特征来判断地层性质的变化。
左图表示气水或气油边 界的影响,说明井底附 近存在低粘区域。由于 低粘区域传导性高于高 粘区,表现在函数上则 为其值增加。
图A表示井底附近存在高粘区,即有油水或油气边界存在。 图B表示井底附近存在两条断层,渗透率发生突变的情况。
(3)外边界作用阶段 A.如果为无限大油藏(Infinite Reservoir),径向流动阶段一直 延续下去。 B.若有封闭边界(Closed Outer Boundary):过渡段,径向流动阶段到 边界影响的阶段; 拟稳态流动阶段(Pseudosteady State),主要反映封闭边界的影响。 拟稳态流动阶段:任意时刻地层内压力下降速度相等; C.若有定压边界(Constant Pressure Boundary): 过渡段,径向流动阶段到边界影响的阶段; 稳定流动阶段(Steady State),主要反映定压边界的影响。 稳态流动阶段:地层内压力不随时间变化;
§3-1 试井及试井分析
油 藏 评 价 分 析 方 法
岩心分析方法 地球物理方法
井点取心处的绝对渗透率,反 映渗透率沿深度的变化,静态 依赖岩心分析和其它资料,精 度不高,静态 流体静止条件下近井地层的 渗透 率 , 静 态 流动条件下井周围平均渗透 率,用于评价产能,动态参数 流动条件下井周围各层平均渗 透率,大孔道,动态参数 流 动 条 件 下 地 层 的 吸 水 剖 面、 生产剖面

油藏动态分析讲义-PPT精选文档

油藏动态分析讲义-PPT精选文档

3 、 试井测试资料 a) 试油、试注资料; b) 试井、分层测试资料; c) 泵工况、动液面资料。
7
7
油、水井单井动态分析基本资料
4、流体性质资料
a) 原油性质及高压物性分析资料; b) 天然气性质分析资料; c) 地层水性质分析资料; d) 注入水水质、水性分析资料。
5 、 动态监测资料
a) 压力资料; b) 产液剖面分析资料; c) 含油饱和度测井资料; d) 吸水剖面分析资料; e) 工程测井分析资料。
2 、 油田稳产阶段分析重点
3、 油田递减阶段分析重点
a) 分析产量递减的规律,确定产量递减类型; b) 预测今后产量、含水的变化及可采储量; c) 提出控制油田产量递减的有效措施。
22
22
讲义提纲
动态分析基本概念和方法
动态分
23
动态分析要求
a)历史与现状相结合,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 b)单井分析与油藏动态相结合,处理好点面关系,统筹兼顾,全 面考虑和分析问题;
济效益的目的。
24
24
动态分析目标
a) 油藏特征及开采特点清楚;
b) 油藏开采动态变化原因清楚; c) 现阶段调整挖潜的基本做法和效果清楚; d)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清楚; e) 剩余油分布状态及调整挖潜的对象和目标清楚; f)开发调整工作部署及开发趋势清楚。
25
25
20
20
不同开发阶段分析重点
1 、 油田开发初期和上产阶段油田开发分析重 点
a) 分析比较钻井后的油田地质特征与方案编制时变化 情况。主要分析比较构造、储层厚度、孔渗饱参数、油 水界面、流体性质等; b) 油、水井投产和投注后油层能量的变化、油井产 液能力、初期产量、初期含水是否达到方案指标要求, 注水井吸水能力是否满足产液量需要,油田注采系统是 否适应,能否达到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设计的生产压 差能否实现;采油工艺是否配套; c) 利用系统试井等动态监测资料分析油水井对应关 系,观察和分析采油井见到注水效果的时间和见效特点, 即分析合理注采比、采油速度、储量动用程度、分层吸 水、产出状况、含水上升的变化规律等。

油藏动态分析与动态预测方法

油藏动态分析与动态预测方法

一、压力监测
②求区块平均地层压力。 ③分析地下流体动态。
油层的压力分布特征直接控制着其中流体的运动状况。一般的规律是: 采油多的区域压力低,注水多的区域压力高; 沿压力梯度大的方向,是流体的主流动方向; 等压图上形成的以注水井为起点的高压舌,也指示了有水舌突进的方 向和区域;
等压线均匀并大体与等高线平行的区域,注入水一般均匀推进等。
油田投入开发后,特别是在注水开发作用下,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将 发生一定的变化,诸如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转变,岩石孔隙结构及流体 性质的变化,以及油层温度、压力场的分布等,这些物理性质的变化 ,控制着油水的运动规律和剩余油的分布状态,研究这些变化对正确 制定高含水期开采技术,方案调整及提高最终采收率,都有普遍的指 导意义。
3、油层温度的变化
对注水开发油田,其油层温度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会有所下降,从 而影响开发效果。 (1)改变了地层原油和水的粘度及其粘度比。 (2)改变了岩石的选择润湿性,同时也改变了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残余油饱 和度。 (3)改变了原油的流变学性质,如原油发生流动的初始压力梯度。
4、油层压力的变化
油田开发过程中油层平均压力的变化与累积注采比的变化是相关一 致的,它符合物质平衡方程(宏观)。但其平面和纵向的分布特征是具 有一定规律的,它也取决于平面、纵向的注采对应关系和相应的注采强 度。
2 、压力监测结果的分析
(1)油层压力的保持水平
油田投产后,油层能量消耗,产生压力降。注水补充能量,可使油层 压力回升。所以,目前油层压力保持的水平,直接反映了注采两方面的 平衡状态和目前油层水驱油的能量状态。 一般要求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即尽量避免原油中溶解气在油层中 脱出,由于气体的流动而抑制油的流动。但也并不是油层压力保持得越 高越好。如果注水使油层压力高于岩石破裂压力,则会产生新的裂缝或 使原微裂缝进一步开启,也可能使油水过渡带附近原油外流损失,也会 产生油套管损坏变形等问题。 实际上,油层压力的保持水平,应考虑多种因素,根据本油田的实际 情况来决定。

稠油油藏动态分析内容和方法

稠油油藏动态分析内容和方法
稠油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通过动态分析,研究平面、层间、层内的开发状况,区块指标变化及生产 规律,从差异中寻找潜力,采取相应的治理手段,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动态分析的“五步曲”和 “三个层次”
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
单井分析
阶段调整效果评价


现阶段动态形势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调整对策及经济评价

个 层
井区分析
三、稠油动态分析主要方法和内容
✓ 统计法 ✓ 作图法 ✓ 物质平衡法
数值模拟法
将生产及测试数据整理成图 幅或相关曲线,分析油田或单井 生产动态,从中找出内在的规律 和定量关系。
三、稠油动态分析主要方法和内容
✓ 统计法 ✓ 作图法 ✓ 物质平衡法
数值模拟法
在吞吐阶段,利用物质平衡法预 测加热范围和产量。在汽驱阶段,利 用物质平衡法预测压力和产量,判断 各种驱动能量的驱动效果,分析瞬时 及最终采收率,确定油田的合理开采 方式。
一、稠油热采资料的录取
(6)流压、静压
1、定点测压井选取,占油井开井数20%井,对于出砂严重及稠油油井,选取开井数10%作 为固定井点监测地层压力(含流动压力)。地层压力监测不包括液面折算法;
2、 定点测压井的选取考虑平面上和纵向上的代表性,均匀分布; 3、 每个单元或区块的定点测压井保持连续性和可比性,没有特殊情况不能随意更换; 4、 定点测压井,油井每半年测试一次稳定静压、流压(每年测两次,间隔4-6个月); 5、 新井、改层井,在投产时测试一次稳定静压; 6、 观察井,每月测试一次稳定静压。
一、稠油热采资料的录取 二、稠油热采开发规律 三、稠油动态分析主要方法与内容
1、稠油动态分析的方法 2、稠油动态分析的内容 3、影响稠油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第三章 油藏动态地质特征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第三章 油藏动态地质特征
重力驱动——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油驱向井底时为重力驱 动。重力驱油要求油层倾斜大,厚度大。
5
外来补给的驱动方式 内能消耗的驱动方式
水压驱动 气压驱动 弹性驱动
溶解气驱动
重力驱动
6
第一节 注水过程的地质因素分析
一、油田开发方式 二、油田注水应考虑的地质因素
7
二、注水应考虑地质因素
油田注水是把水注入油层并将原油驱替到生产井,这一过 程是在油层内进行,油层性质和结构必然要对油田注水产 生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9
2、断层和裂缝 若断层是封闭的或放射状的,则适合注水和
控制,可按断块进行注采设计。 若断层是敞开的,会破坏注水效果,特别是
出现连续敞开雁列式断层对注水效果的影响更 为严重,甚至会完全破坏注水效果。
10
在裂缝性储集层与单 孔隙储层驱油机理不 同。裂缝中是水驱油 过程。裂缝中的水与 基质孔隙中的油是水 油交换过程。
层位 S2下3
濮65井产液剖面成果(1987年)
射孔层数
射孔厚度 m
产液量 m3/d
产油量 产水量 m3/d m3/d
含水 %
流压 MPa
8
8.6
0
0
0
S2下4
6
10.6
0
0
0
S2下51+2
4
7.6
8.72
0.8
7.92 90.8 30.4
S2下53+5
3
6
104.17 7.17 97.0 93.1 30.8
38
(4)注入水水质的影响 注入水水质对油层吸水能力影响很大,应防注入 水中杂质、微生物细菌类化学物质污染油层,造 成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损害油层产能。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解析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解析

2003
0 2005 2007
时间
采取了依靠科技进步、高速开发的方针。开展三年科技攻关会战,引进应用三维地震、盐膏层快速钻 井、适应高温高压的斯伦贝谢数控测井、大型压裂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三快一高”的目标:储量探明快, 阶段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21亿吨,占目前的74.5%;储量动用快,累计动用石油地质储量3.16×108t, 占目前的61%;产量增长快,原油产量由1979年的22.4万吨快速增长到1988年的722万吨,平均年增长70多 万吨;采油速度高,连续11年大于2%,是全国采油速度较高的油田之一。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2)怎么做动态分析? 储层地质研究成果 → 动态分析的基础 取心、流体分析 → 把握渗流特征 每口井都能反映局部地下信息 → 诊断动态规律 油藏工程、测井、试井多种成熟技术 → 相互验证,提高精度 理论模型,计算机软件 → 提高工作效率
(3)达到什么目的? 认识油藏渗流规律,预测油藏未来开发趋势 抓住影响规律的主要矛盾,制定有效的开发决策 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
评价储量动用程度 递减规律分析 复核水体能量 计算经济极限产量 评价经济效益 评价增产措施效果 生产异常分析
中原油田开发阶段划分
当年动用储量(104t)
年产油(104t)
油田开发经历了四个阶段
储量产量快速增长阶段
8000
(1979---1988年)
产量递减阶段
(1989---1995年)
目的与意义 (5)动态分析的阶段任务
上产期
稳产期
递减期
产能评价 评价岩心的五敏 计算井控储量 评价产量影响因素 分析合理生产压差 地层能量的利用状况 单井合理配产 生产异常分析

油藏动态分析讲义-PPT精选文档

油藏动态分析讲义-PPT精选文档

6 、 编制归纳的资料
a) 采油井及注水井措施效果分析表; b) 采油井注水见效及见水数据表; c) 采油井单井开采曲线; d) 注水井单井注水曲线; e) 注水井全井、分层指示曲线; f) 产液剖面变化图; g) 含油饱和度变化图; h) 吸水剖面变化图。
8
8
油田(开发单元)开发动态分析基本资料
2、 井组注采平衡和压力平衡状况的分析
a) 分析注水井全井注入量是否达到配注要求,对应 分析各采油井采出液量是否达到配产要求,分析井组 注采比变化原因; b) 分析注水井各层段是否按分层配注量进行注水; c) 对比注采井组各油井产液量变化情况,分析各 油井采液强度与油层条件是否匹配; d) 分析注采井组油层压力平衡状况。
开发单元(油田)开发动态分析
1 、 开发单元措施效果分析
a) b) c) d) e) 注采系统完善、加密调整及效果分析; 提液及效果分析; 油层补孔及效果分析; 油、水井油层改造及效果分析; 其它措施效果分析等。
a) 分析产量指标变化情况:油量、气量、液量、水 量等; b) 分析开发指标变化情况: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 率、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注水利用率、水驱指数等; c) 分析管理指标变化情况:油水井综合利用率、油 水井免修期、躺井率、注水层段合格率等。
3 、 油井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
热洗清蜡制度,合理套压的控制等。
14
14
油、水井单井动态分析
注水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1 、 注水井油层动态分析
a) 注入层位变化情况分析; b) 注入压力变化情况分析;
c) 注水量变化情况分析;
d) 注水分层吸水量变化情况分析; e) 注采比的变化和油层压力情况分析;
1、 编制归纳的数据表

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方法

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方法

dq dq D qdt dN p qn D Dr n qr dq qn Dr n dN p qr
19
5.产量递减规律的应用
q dN p Dr N pr
Np n q r
dq n q qr
只有认清了产量递减规律,才能有效地采取防
止产量递减措施,提高油气采收率。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产量变化模式
Q
三个阶段:
t
上产期:新井的不断投产,产量逐渐上升。
稳产期:油气产量达到最大设计产量。 递减期:地层有效驱动能量衰竭的象征。
5
1.产量变化模式
上产期:时间较短,采出可采地质储量的5-10% 稳产期:受地质条件和开发系统设置的影响。 中小型油气田:2-5年 大中型油气田:5-10年 特大型油气田:10年以上 产量大,稳产期内油田开发的深层次矛盾未 暴露出来。采出可采地质储量的50-60%
n 1
n 1 n
Dr D 1 nDr (t tr )
t
13
4.产量递减类型分析
d 2q n 1, 2 0 dt
d2q Dr n (n 1) n q 2 dt qr
表明递减速度逐渐变大, 产量为凸型递减。
q
vD
qr Dr
[1 nDr (t t r )]
1 qr n t tr [( * ) 1] nDr q 1 qr n tabn tr [( ) 1] nDr qel
*
q
*
t
*
17
5.产量递减规律的应用
qr 产量递减曲线: q [1 nDr (t t r )]1/ n t t qr qdt dt 1/ n [1 nDr (t t r )] tr tr

采油PPT课件:油藏动态分析

采油PPT课件:油藏动态分析
油藏动态分析
前言
油田开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和 调整的过程,是油、气、水按一定方式在 油层内流动的过程。
从油田投入开发到枯竭,油层内流体 的分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开发时间越长, 地下形势越复杂。
油藏动态分析
通过油田生产数据和监测数据,分 析油田各类油藏开采过程中地下油、气、 水的运动规律,研究开发方案及措施的实 施效果、预测油田生产情况,为油田综合 调整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不要误解低产井恢复开井
作业1口井、日增油0.5t的投入产出比 大于 压 裂1口井、年增油500t的投入产出比,且压裂成本更 高、有效期更短。
作业1口井:2.5万/(150吨x1250元/吨)=1:7.5 压裂1口井: 20万/(500吨x1250元/吨)=1:3.1
少注点水、少上点措施 为八厂的明天留点潜力
对于厚度较大且水淹较严重的油层,降低 水量只是降低了该层段产液量,不会增加油量。 解决办法:周期注水、调剖或加大水量。
地下渗流是不均匀的,油气水交替产出是 正常的,把握油井生产规律,录取好资料。
小规模断层不见得能有效切割油水井间连通 关系:有可能使配注注采比与实际偏差较大。
控制含水要照顾到井组或区块开发效果,不能盲 目下调水量。必要时可采取一方加强、另一方控制的 做法。
四是存在问题及下阶段主要工作安排。
厂 级
基本概况 一、主要油气田开发指标完成情况 二、阶段主要工作 三、重点科研和现场试验 四、油田开发形势 五、气田开发情况 六、存在问题及潜力 七、下阶段工作安排
开发部级
一、阶段主要工作 二、油田开发形势 三、油田开发出现的重要情况、
开发试验取得的认识 四、下阶段工作安排
文字材料
一是要文字简明;二是没有低级错误;三 是符合会议要求,符合当前开发方针和思路, 数据前后对帐;四是图文并貌。

油藏动态分析内容与方法详解

油藏动态分析内容与方法详解

濮城沙一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 与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K=735)
可采储量计算结果
时间
开采现状 含水 采出程度
累产油
甲型水 丙型水驱 俞启泰水 丁型水驱 张金庆水 驱曲线 曲线 驱曲线 曲线 驱曲线
(年.月) (%) (%) (万吨)
1999.12 98.1 50.19 569.69 649.4 566.8 565 565.2 563.4
一、注2、水水开驱发特指征标曲宏线观分析
驱替特征曲线有六种表达式
(f)俞启泰水驱曲线
Lp
LgN p
a
bLg( Wp
)
Np
102
1 fw b(1 fw)
2bfw
[1 fw b(1 fw)]2 4b2 fw
应用水驱曲线应注意几点
➢ 油藏未作大的调整 ➢ 调整后生产状况稳定了
➢ 不同原油性油藏选用不同的公式例如 (a)公式适用于低粘度油藏,(d)公式适 用于高粘度油藏;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2)油田含水率变化规律有七种数学 表达式,即含水率与采出程度有七种形 态关系曲线。
其中典型曲线有三种,其他四种为 三种典型曲线之间过渡型。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三种典型曲线为凸型、S型、凹型。
凸型: LgR A BLg(1 - fw)
S型:
R A B lg(
fw )
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给出不同的ER可以求a、c值
不同采收率对应的校正系数值
ER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c 1.60012 0.66226 0.27711 0.11647 0.04905 0.02067 0.00872 0.00367 0.00155

【油藏工程】第三章 5 常规试井分析方法和现代试井分析方法

【油藏工程】第三章 5 常规试井分析方法和现代试井分析方法

井底压力为:
pwf
(t)
p(rw ,t)
pi
qB 345.6kh
Ei
rw2
14.4t
当井底存在污染时,井底压力为:
? pwf
(t)
pi
qB 345.6kh
Ei
rw2
14.4t
2s
(3-4)
式中:s-污染系数;或称为表皮系数
补充:井底存在污染时,井底压力表达式
rs rw
无污染: P qB ln rs 2kh rw
油藏动态监测方法:应用动态资料(生产资料、 压力测试资料、示踪剂浓度产出曲线)分析、评价 油藏的动态和地层参数。
• 试井分析方法 • 示踪剂分析方法 • 生产测井分析方法 • 井间地震(四维地震) • 电位法
试井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
试井的分类
按照测试目的,试井可分为两种:第一种主要是用来测定油气
井产能的试井,称为产能试井;第二种主要是用来了解储层特性的
q-地面产量,m3/d;
B-体积系数, m3/(标m3) ;
μ-流体粘度,mP.s;
φ-地层孔隙度,小数;
Ct-综合压缩系数, Ct = Cr + CL ,MPa-1 ;rw-井半径,m;
Darcy单位制
名称 长度 面积 压力 粘度 时间 流量 渗透率
符号 L A P μ t q k
单位 cm cm2 atm cp s cm3/s D
所以有: P实 P理 Ps
即:
Pi
Pwf
(t)
qB 4kh
Ei
rw2
4t
2S
进行单位制转换,可得到(3-4)式
当 rw2 0.01 时,
14.4t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课件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课件

模型建立
基于油藏地质模型和历史 生产数据,建立油藏动态 模型。
模型验证
通过对比实际生产数据和 模型预测数据,验证模型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数优化与调整
参数敏感性分析
分析模型参数对油藏动态 的影响程度,确定关键参 数。
参数优化
根据历史生产数据和油田 实际情况,优化模型参数 ,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参数调整
04
结果评估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 油藏的开发效果,提 出优化建议。
重要性及应用
重要性
油藏动态分析是油田开发过程中 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了解油藏动 态特征,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 收率。
应用
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 包括开发方案制定、生产监测、 措施优化和采收率评估等。
02
油藏动态分析基本方法
Chapter
物质平衡方法
总结词
物质平衡方法是油藏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通 过建立物质平衡方程来描述油藏的动态变化。
详细描述
该方法基于质量守恒原理,通过建立物质平衡方程 来描述油藏中油、气、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通过 求解物质平衡方程,可以获得油藏的储量、采收率 、注入量等重要参数。
水动力学方法
总结词
水动力学方法是油藏动态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建立水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油藏中水的流动规律。
03
油藏动态分析关键技术
Chapter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
采集油藏生产数据、地层数据、井筒数据等,为油藏动态分 析提供基础数据。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转换和标准化,确保数据的 准确性和一致性。
模型建立与验证
01
02
03
模型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供液半径 rw—井眼半径
3、堵塞比:DR=1/PR 4、流动效率(FE)或称完善系数,是堵塞比的倒数,
FE=1/DR 判断: S PR DR 状 况
=0 =1 =1 无损害 >0 <1 >1 有损害 <0 >1 <1 改 善 判断通式:FE=PR=1/DR
第二节 不稳定试井分析方法(常规试井分析方法)
K(Ko)—渗透率没有受损的(有的用Ko表示)μm2; Kd(Kod)—损害区渗透率; rd、rW—污染半径(损害半径)井眼半径,m。
如果知道K、Kd、rd,则可求S 如果知道K、Kd、S,则可求rd
损害时S为正值,酸化后则为负值。
2、产能比:实际产能与理论产能之比
PR Q实 Q理
ln(re / rw ) ln(re / rw ) s
关井压力PWf=Pws,作为关井时间Δt的逐数进行记录,在 此情况下有:
Pws
(t)
Pi
2.12 103
qB
kh
lg
t
t t
(5-5)
Pi—地层压力,MPa; PWS—关井井底压力,MPa; q—井稳定产量,m3/d; t—关井前的生产时间,h; μ—井中流体粘度; Ct—综合压缩系数; Φ—地层孔隙度,%; h—油层厚度,m; K—油层渗透率,μm2; B—原油体积系数; rW—井半径,m。
上式可以改为:
2.121 10 3 qB t t
P Pi Pw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lg
kh
t
(5-6)
这就是压力恢复公式,又称为“Horner”公式
以Pws(Δt)为纵坐标,lg(t+Δt/Δt)为横坐标,压力和
时间呈线性关系,如图,此曲线为Horner曲线,这种分
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主要有试井分析方法、物质平 衡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经验方法等。
试井评价:评价范围反映井与井之间的数百米区域,甚至可 达油藏边界或断层处。 按测试目的分类:①产能试井;②不稳定试井,是 矿场评价的最直观的、最真的直接反应井底的油层的产能 和损害程度。
第一节 试井分析方法
DST测试程序图
一、中途测试压力曲线的解释方法
1、第一段线斜线,钻柱下井,仪表压力上升; 2、封隔器生封时为A平台(此时封住环空); 3、第一次开井时井底压力下降至最低点C(初开); 4、生产一段时间,压力变化不大; 5、第一次关井,压力上升速度很快,后逐渐变慢(初关); 6、第二次开井,压力下降(终开); 7、生产一段时间; 8、第二次关井(终关),压力上升呈右边的抛物线; 9、最后解封起钻。 所有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都记录在压力长片上,然后由计
和油田调整挖潜等工作中的问题,而赋予不同的试井目的。如对 探井的地层评价、油气藏开发的动态评价、增产措施的效果评价、 边界特征评价和井间连通评价等。具体地讲,运用试井资料,结 合其他资料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确定原始地层压力和平均地层压力; (2)确定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流动系数Kh/μ等; (3)判断完井效率,判断油井实施增产措施的效果,如酸化和 压裂效果; (4)探边测试,即了解油藏边界性质,如断层尖灭和油水边界 等; (5)探测井间连通情况; (6)估算油井单井控制储量。
地层受到损害后,使 得油层的原油流入井内的 压力降低了(即由于损害 流动阻力增加,压力消耗 了),产量也比原来低了, 为了达到原来的生产能量, 必须附加一个压力ΔP。
图中: ①b曲线是未受损害时的流动曲线,入井压力为P。 ②a曲线,当油层改善后,油流阻减少,入井底的压力就上
升了,入井压力为P′。 ③c曲线,油层井眼附近受到损害,流阻增加低入压力下降,
有压力恢复试井、压降试井、DST试井(中途测试)。
2、按试井资料处理方法分为: ①常规试井分析方法(半对数法) ②现代试井分析方法(双对数法) 在油层保护中的试井分析,多采用是不稳定试井法,
因为在钻井中途进行的或投产之前进行,该技术发展很快 的。
二、几个基本概念
1、表皮效应与表皮系数
由于井眼周围油层受 到损害后,渗透率下降, 并使原油的产量减少,人 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表皮效 应,如图:
为Pd,与正常相比,相差ΔP。
表皮效应的大小,用表皮系数(或因子)表示, Skin Factor表皮系数的计算:
S (Ko / Kod 1) ln(rd / rw )
S (K / Kd 1) ln(rd / rw )
S (Ko / Kod 1) ln(rd / rw )
S (K / Kd 1) ln(rd / rw )
理论依据:弹性液体在微方单性地层中的不稳定渗 流规律理论。这时由于投产,井筒压力下降,液体岩石膨 胀关系逐渐向远处传播,是流体流动下进行的,此时的压 力、流量等参数都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叫不稳 定试井。
目前使用最多的还是压力恢复试井法,即中途测试就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使用的解释方法为半对数法,即 Horner法,测试时,曾开井和关井两次,所获得的整个 压力曲线如图。
一、概述
(一)试井就是油井、气井或水井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 包括产量、压力、温度和取样等。它是以渗流力学为基础, 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 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井的各种物理参数、生产 能力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
(二)试井在油由开发中的作用 根据勘探开发不同阶段,结合注采井需要解决勘探开发部署
算机进行读卡和数据处理。
压力恢复测试原理:基本方程为无限油藏线源解(不 稳定流),在不稳定流动阶段即径向流动阶段,此时压力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考虑了表皮系数后
Pws (t)
Pi
2.12 103
qB
kh
lg
kt
ct rw2
0.908 0.87s
(5-4)
设想井从定流量在生产持续的总时间为t后关井。随后,
(三)分类
1、按目的分 (1)产能试井,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
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相应的井 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的产能方程或无阻流量,主要有稳 定试井(常规产能试井),一般为生产一段时间后进行, 又称系统试井。
(2)不稳定试井:改变测试井的产量,并测试由此而 引起的井底压力随时间的变化,从而确定测试井和测试层 的特性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