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管理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管理之道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系统地学习西方管理理论和方法以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近20年来,管理学科进一步引入西方系统的管理教育和研究方法,管理学者的研究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每年发表的论文、成果数以十万计,对企业实践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管理学是最具实践性、受本土文化影响很大的科学,在运用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企业的实际,不能全盘照搬,否则,很容易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水土不服”现象。

扎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而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这些管理思想既在哲学层面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又在操作层面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一书(刘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对这些管理思想展开了系统的研究,提炼出对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管理规律,同时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些管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创新性的发展,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管理智慧更具理论上的严谨性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具体说来,全书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修齐治平”这一由己及人、由内及外的逻辑思维以及西方现代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综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学派的思想精髓,构筑了一个集“修己”、“安人”、“谋攻”与“定邦”于一体的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运用的逻辑框架,很好地实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在理论体系、语言范式上的对接,同时也为世界管理理论的发展贡献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这一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见图1),分别从自我,员工,顾客、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其他利益相关者四个方面揭示了现代企业的对内和对外管理之道。

图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传统管理思想运用的逻辑框架

攻 修

定邦 安人 顾客、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

各利益相关者

企业

管理者

工 自我

(1)首要的管理之道是“修己”,即加强管理者的自我修养,这是企业一切管理工作的起点。其思想来源以儒家为主,兼以道家。与西方主流的管理理论普遍不关注管理者的自我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很多,本书用了很大的篇幅剖析了“修己”对于企业管理者成长的价值以及企业管理者“修己”的具体内容与途径。具体包括:

“反求诸己”意识;

品德及言行修为,包括儒家的“三达德”、兵家的“为将五德”、孔子的“三忘精神”、曾子的“三贵之道”、孔子的“四毋追求”等;

自我修养的具体途径,包括“力行”与“学文”的结合、“学”与“思”的平衡、“与朋友交”之道、“三省吾身”的闭环管理等。

(2)第二个管理之道是“安人”,即以人为本,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其思想来源以法家和儒家为主,兼以道家、兵家、墨家。具体内容包括:

“上下同欲”与共同愿景;

“无为”与“有为”的管理艺术;

“在位谋政”与领导力来源;

“莫贵于人”与人本管理;

“和而不同”与团队建设;

“法德相济”的管理方式;

“事因于事”的创新管理;

“悬权而动”的权变管理等。

(3)第三个管理之道是“谋攻”,即积极处理与顾客、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经销商等)及竞争对手的关系,重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与企业竞争等问题。其思想来源以兵家为主,兼以儒家、道家。具体涉及:

“求之于势”与战略定位及动态竞争;

“正合奇胜”、“中庸之道”与有效竞争;

“务在知时”与基于时间的竞争;

“阴阳调和”与管理的系统、辩证思维;

“不争之德”与战略联盟及蓝海战略;

“知难而退”与收缩型战略;

“祸福相倚”与危机管理等。

(4)最后一个管理之道是“定邦”,即积极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思想来源以儒家为主,兼以法家、道家。具体涉及: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义利”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标准;

“无信不立”与企业的社会资本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着众多独特的管理思想,这些管理思想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成为哺育现代文明的重要养料,也是我们今天企业管理思想来源的重要宝库。本书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总结归纳出的上述管理之道,对中国企业改进自己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