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苏省育才中学顾谈明

[关键词] 新课程、学习方式、发现学习、课堂调控技巧

一、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或者是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总体上看是符合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但在实质上却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达到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

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为了上好新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在他们看来,多媒体用得越多,学生参与率就越高,课堂效果就越好。他们花了不少心思,精心制作大容量的课件。课堂上,教师成了“一指禅”,从头摁到尾。一会儿用Powerpoint展示这个片断,一会儿用Flash 来呈现那个材料,不断切换,忙得不亦乐乎。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兴趣很浓。但事实上,学生在这样课堂上,无意注意过多,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干扰过大,对知识的获取量相当有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思考。学生等于和机器在交流,很少与老师有直接的情感交流。虽然有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相当活跃,但是,一堂课结束后,再看看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师又教给了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教学目标、学习效果究竟怎样,往往教师自己也不知道。

为了突出学生参与,以学生为中心,有的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讨论或表演等活动,但因讨论时间可能过短,或者之前没有让学生作好准备,结果使讨论毫无目的,缺乏实效性;表演过后缺少必要的点拨。这种讨论或表演只能属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点缀,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白浪费时间。

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情感教育,强调学习方法,倡导欣赏教育,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呵护得太多。学生虽然得到了快乐,但失去了一定的压力,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以上这些所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是合作学习只是具有它们表面的特征,其内在实质的东西涉及的很少。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教师教学时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理解上的偏差,往往把两种学习方式截然分开,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被完全废除,新课程改革中理应都是现代的学习方式。其实,教师应该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者完全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而是强调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再次,课堂过于吵闹,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

新课程实施中,有的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教学缺乏经验,往往驾驭不住课堂。教师宣布讨论或者探究活动一开始,学生便大声吵闹。课堂上,教师根本就听不到学生在说些什么,讨论或活动的内容是否与话题有关?致使有的学生正好借机喧闹。讨论或自由活动一段时间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算是结束。有的教师缺乏时间控制,往往让学生讨论很长时间,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乱哄哄的,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讨论或活动虽然在形式上符合新课程要求,但是,主题不鲜明,组织不严密,没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课堂秩序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缺乏相应的课堂调控技能。

另外,有的教师没有明确自己在学习方式转变中的角色。新课程实施后,许多教师绞尽脑汁,现代的学习方式几乎都被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后,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感到困惑。特别是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有些教师往往朝讲台上一站,感觉学生的讨论或是合作学习与自己无关,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对策

1、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实质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理解是新课程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这种理解往往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有的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教材的内容领会不深、钻研不透,以及对新课程教学缺乏经验,往往对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变革理解不透,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流于形式。学习方式的变革绝对不是表面上的,既不是对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全盘否定,也不是把原来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直接拿来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应用范围,不顾教育的现实状况、学习内容的需要而盲目地追求时尚,不仅不可能发挥学习方式的作用,有时会适得其反。在运用学习方式中,我们更多的是理解学习方式发生的条件,学习方式的基本内涵,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而不是只追求表面上的程序。换句话说,就是要从单纯的模仿走向创造性的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习方式的作用。

2、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现代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对待传统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采取辨证的观点。接受学习运用得好,可以主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教师的授课则会很沉闷,让学生昏昏欲睡。探究学习能启动学生的思维,但是运用得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杂乱无章,离题万里。因此,不能在主观上认为接受学习是落后的,探究学习是先进的。从实质上说,接受学习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价值,任何学习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因此,任何人的学习也就不可能脱离接受学习。教师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接受学习的优势,使之与现代的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技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

3、提高教师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要求与以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诚然,实施新课程要倡导改变课堂学习方式,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这种变革反映在课堂上,课堂气氛确实应该比以前活跃。但是,这种活跃绝不是学生毫无目的的讨论或活动,而是活而不乱。在新课程中,由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有效地发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教师的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的要求会更高。这样,教师自身课堂调控技巧偏低与新课程要求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密切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比如,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讲话、开小会干扰课堂秩序时,教师可以走进该处学生,同时用严厉的目光盯住学生,还可以突然停下来保持沉默,以静制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无声语言;当有学生对着黑板指指点点时,教师应马上意识到是不是自己出现了错误。假如真的有错,教师就来个“错”中生智,将“错”就“错”。

4、教师要扮演好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要适应这一转变,教师角色需要至少发生一些变化,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教师要扮演好促进者的角色,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实验、讨论的学习中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二是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