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水文和工程地质近年来的发展
水工环地质发展现状及趋势
![水工环地质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aa76b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2.png)
水工环地质发展现状及趋势1. 引言1.1 水工环地质的概念水工环地质是水文地质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作用以及相关工程效应的学科。
水工环地质通过综合地质学、水文学和工程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水文地质环境对水工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影响,以及水工工程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
在现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中,水工环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水工环地质的概念对于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和水资源管理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水工环地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水工环地质的研究也对于水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减少工程风险,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在当今社会,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水工环地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1.2 发展现状水工环地质的发展现状是指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学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水工环地质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水工环地质研究的深入:随着各项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对地质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工环地质研究和应用逐渐深入到工程的各个领域,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依据。
2. 水工环地质调查技术的提升:随着调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如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在效率和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3. 水工环地质工程应用的丰富多样:水工环地质学在水工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资源开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工环地质的发展现状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水工环地质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各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水工环地质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水体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为水工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浅析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浅析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https://img.taocdn.com/s3/m/7334ba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6.png)
浅析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各行业也因此迅速兴起,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型设备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水资源利用问题,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突出矛盾。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以及资源问题,就必须要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方面入手,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通过资源的合理开发,保证社会的稳定前行,同时,推动地质工程领域的发展,这也是当前的一项社会性任务。
关键词:地质工程;环境地质;科技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是基础性工作,也影响着国家发展情况、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安全与利用等多方面,因此做好水文地质工程以及环境地质工作至关重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必须加大多学科综合研究,以科学技术为在载体,解决并探索社会发展中正在面临和难以解决的科学问题。
基于此,本文认为促进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科技发展显然是必然趋势,更是大势所趋。
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概述1.1水文地质在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是水文地质,主要是对自然界中地下水运动和变化情况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现阶段治水、找水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找水角度来讲,目前主要将岩溶裂缝水、第四系含水层给利用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而通过深入研究碎屑沉积岩、深浅变质岩和新老火山岩等内容,对于导水、容水构造的寻找具有较大帮助。
比如,在具体实践中,将激发极化衰变场法运用过来,可以对玄武岩裂缝含水区井位合理确定;通过电场选频法的运用,可以满足找水需求,对井位合理确定,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全国水资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较大的帮助。
1.2环境地质研究发现,上个世纪中期为了促使地面沉降、泥石流以及滑坡等问题得到解决,逐步出现了环境地质这个概念。
在环境地质研究中,主要是调查大面积灾害地质,科学评价分析国民经济开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将一系列环境地质探测方法运用过来,可以促使人类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到显著降低和减少。
浅谈水工环地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水工环地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74101d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6.png)
丝路技术·113·浅谈水工环地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高 萌(黑龙江省第五地质勘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 要:由于当前关于能源和环境的大规模讨论,人们越来越关注与环境有关的工作,水电、环境和地质工作也开始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和环境、地质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并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从根本上提高水利、环境和地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环境地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 现状 发展趋势一、水工环基本概述水工环主要是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学通常是指地下水的循环和流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地下水的分布,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以及地下水的流量。
通过研究水文和地质条件,可以弄清地下水中所含的物质和地下水的成分,并合理地利用地下水。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对各种项目的建设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分析,以揭示中国的地理分布。
环境地质学主要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相关的地质数据和信息来分析和研究人为破坏的地质环境,以澄清现有的环境问题并为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水工环地质的研究现状(一)矿产资源匮乏对于不可再生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经过相对较长时间开采后,资源越来越少,没有计划地开采资源,以及盲目开采是导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采矿技术没有得到创新,技术水平低下,因此,大部分矿产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严重浪费了一些资源,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环境地质现状环境地质工作在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勘查和开发以及对环境的综合影响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世界和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地质及其子领域不仅研究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而且更加关注资源勘探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加强其在环境地质方面的战略地位,这对于诸如评估和预测国家环境质量以及预警和预防自然灾害等关键社会问题至关 重要。
2023年水文地质勘察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水文地质勘察行业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3d31cb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0.png)
2023年水文地质勘察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水文地质勘察行业是以水文学和地质学为基础,运用地球物理、化学、地质工程、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价,为水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服务行业。
以下将对水文地质勘察行业的市场现状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水文地质勘察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水文地质勘察行业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
二、行业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勘察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如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勘察工作更加高效、准确,提高了水资源勘察的效率和质量。
2. 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海量勘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不断提升,能够更好地指导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
3. 环境保护意识提高: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社会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要求越来越高。
水文地质勘察行业在保护水资源、预防地下水污染等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市场竞争形势1.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水文地质勘察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很多大型的勘察公司进入市场,与传统的小型勘察机构形成竞争,市场份额被分散。
2. 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是竞争关键:在市场竞争中,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是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和准确的分析结果能够赢得客户的青睐,提高市场份额。
四、发展机遇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随着国家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政府会出台一系列支持和引导水文地质勘察行业发展的政策,为行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
2.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会持续增加,对水文地质勘察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国际合作交流加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近年来国外水文地质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外水文地质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b97e80977232f60dccca153.png)
近年来国外水文地质研究综述作者:高昀程彦培倪增石刘方珍白雄飞蒋凤峰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第06期摘要:水文地质学在资源、环境等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过对近年来水文地质论文的统计与研究,介绍了国外水文地质的研究动态,论述了水文地质研究趋势。
水文地质学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发展,现重点综述了水文地质学在地质学中地位和重要性,其中的新生长点有环境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学等。
并总结了以地下水资源评价和保护为目的的新技术和方法研究趋势。
关键词:水文地质;趋势;新学科生长点中图分类号:P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08)06-0075-03Review of Overseas Studies on Hydrogeology in Recent YearsGAO Yun,CHENG Yan-pei,NI Zeng-shi,LIU Fang-zhen,BAI Xiong-fei,JIANG Feng-feng (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Abstract: Hydrogeology plays a main role in solving man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Through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data from hydrogeology papers,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main trends and important contents of hydrogeology researches all over the world,shows the status and importance of hydrogeology which have many growing points of new disciplines,for example the environmental geology,regional hydrogeology and so on.Many new ways and techniques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have been summarized.Key words: hydrogeology;trend;growing points of new disciplines1 水文地质的产生及其重要性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基于地下水在地质单元内运移时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学科[1]。
论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736d8ef524de518964b7dfc.png)
8 8・
科 技 论 坛
论 当代水工环地质 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 睿 ( 黑龙江省 第二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勘察院,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进入二 十一世纪以来, 我 国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 生活水平都得到 了极 大的提 升。而在为经济提供相应服务这一方 面, 相关的 水工环地质 工作也 同样 出现 了极 大的 变化 。在我 国当前的生产行业不断增加的情 况下, 水工地质方面的工作对于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在不 断的扩大。尤其是 高污染、 高耗能的产业, 如果在这样的趋势环境 下, 这必然会对我 国的 自然环境带来毁灭性的 灾难。而针对 目前的水工 地质工作, 应 当采取 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提 高。主要针对 当代水工环 地质现状 以及 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 了全面详细的阐述 , 以期为其他 城市 区域生产发展的过程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水工环地质工作; 现状: 发展 趋势
水工环地质工作里面包 含了三个极为重要 的自然环境因素 , 这 自第一次改革 的成果 , 同时也正是 由于当前市场改组工作中所存在 三个方面的发展给我 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 的提升。 但是针 的大量非利于水工环地质工作 的相关 现实 , 才促使 当前 的水工环地 对水工环地质工作 的实际情况调查来看 , 水 工环地质 工作 已经直接 质工作也需要再一次进行改革 , 以此来使得水工环地质工作能够更 影响到 了我国当前 的生态环境 、 地质地貌 、 水资源等 , 甚 至于带来 了 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 良好 的服务 。 很毁灭性的损 害 ,这无论是对于社会发展还是对于经济发展来说 , ( 2 ) 解放思想 , 加强平台建设 都有着极大的影 响。 以下主要针对 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 以及发展趋 解放思想 主要 是形容 当前 的习惯 势力和主观 上的偏见 完全打 势 进 行 了深 入 的探 讨 。 破, 并且开始对新问题进行深入 的研究 , 促使思想 内容 能够 得到相 1水工环地质 工作 的研究现状分析 应 的提高。 利用思想观念 突破 的方式来使得 当前的束缚 和禁锢被完 水工环地质工作包括 了水文地质 、 工程地质和环境地 质三大部 全打破 , 把 以往完全 主观性 的内容逐渐 和客观内容相融合 , 以此来 分。 其研究 内容涉及到 了人类 生存 和发展 , 对一个 国家 、 地区或是社 避免偏见思维 的出现 ,这对 于创造一个更好的客观是世界来说 , 有 会 的长远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着极大的益处 。 我 国目前 的水工环地质工作 中所存在的行政化干预 ( 1 ) 水工环地质工作 的发展趋势分析 现象较为严重 , 并且该项工作实际发展的效率极低 。远远无法充 分 水工环地质 工作 的发展变化首先表现在驱动机制的变化 。 由于 的满足当前社会对 于水工环地质工作 的需要 , 而这一平 台局 限就存 地质工作具有其 自身 的特点 ,传统的驱动机制表现 为供给驱动 , 而 在 于相关 的管理 部门 , 所采取 的管 理措 施不当 , 影 响到了水工环地 在新 的时代背景下 ,这种驱动模式 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 的发 质工作的发展空间。 在融人 了市场体系以后 , 工作局 面迅速打开 , 不 展。 为此 , 地质工作需要转变理念 , 以经济社会的发展 和人类社会需 仅在服务质量上得到 了提升 , 而且在平台上建设 上也大大跨进 了一 求 为新的起点 , 为满足人民生产生活 , 特别是公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步 , 在为政府部 门服务的同时也为企业 、 社会个人服务 , 同时技术 也 而不断改进 。 得到 了革新 , 形成水工环领域信息系统架构 。 水工环地质工作 的发展其次表现在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宽 。 水工 ( 3 ) 引入新技术 , 提升工作效率 环地质工作 内容丰富 , 涉及面广 , 涵盖了地质工作的方方 面面 。 新时 新世纪是技术 日新月异 , 信息更新迅速的时代 , 如今 , 学科 间的 期 的到来又为水工环地质工作赋予了新的责任。就 目前 而言, 水工 融合在不断加深 , 交叉学科不断涌现 , 以信息技术 、 计算 机技 术为代 环地质工作 的工作 内容不仅包 括了地质勘探 、矿产找寻等传 统任 表 的高新技 术的 出现为水工环地质工作朝着纵深 方向发展提供 了 务, 还包括了对各类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 , 以及对新 能源、 新 契机 。 目前 , 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 高 , 对地质勘探 、 地质 矿产的研发 。这使得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重心发生了改变 , 同时也受 测量 、 环境调研等工作的准确 、 精确化要求 1 3益提高 , 这无疑使得包 到 了越 来 越 多 的 重 视 。 括遥感技术在内的新技术成为了新型水工环地质工作 的左膀右臂 。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另一个发展表现在 服务意识 日益增强 。 水工 在新 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必须严格落实水工环地质工作 的新要求 , 环地质在过去 的计划经济 时代主要为政府服务 , 使用 的强制性 的行 努力提升地质工作 的效率 。 政指令 , 官方色彩严重 。如今 , 市场经济的浪潮已经涌来 , 水工环地 3 结 论 质工作的发展 同样也离不 开市场 。 综上所述 ,我 国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已经出现了重大的隐患 , 必 ( 2 ) 水工环地质工作 问题分析 须要采取相应的解 决措施加 以解决 ,最大 限度 的避免事态 的恶化 、 水工环地质工作经过几 十年 的发展 , 逐 步形成 了完善 的发展体 扩散 , 防治严重灾害现象的出现 。并且在对水工环地质工作进行改 系和研究方法 , 机构设置 1 3 趋合理 , 人员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 服务效 进的过程 中, 也应当充分的利用现代科技技术 , 新兴技术 的应 用对 率也不断得 到改善 。 但 我们还应该看到 , 由于各种 因素 的影响 , 水工 于我国的相关问题提供 了较为 良好解 决方 式。同时 , 还应 当对 当前 环地质工作依然存在许 多问题 , 如项 目立 项缺少统筹 , 研 究方 向不 水工环地质工作 的在实 际运作过程 中的驱动机制 、 工作 任务 、 服务 稳定 , 缺乏长期考虑 、 水工环地质专业队伍不健全等 。 这也从另一个 对象等方面进行转变。为了能够更好 的适 应当前社会技术 的发展 , 侧 面说 明了水工环地质工作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就必须要采取 良好的措施加 以解决 , 才能够最大限度 的体现 出水工 2 水 工 环地 质 的发 展 趋 势 环地质工作 的相应意义。 ( 1 ) 加深行业改革 , 促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改革这一词语一直 以来都 是形容将某件物 品、 某一 内容 、 某个 【 1 】 杨新 强, 牛振波. 论 当前我国水工环的现状及 实现 水工环地质新 突 方案 、 某个政策中所存在 的不合理 、 不应 当存在 的部分直接去除 , 促 破 的 办法 [ J 1 . 科技 论 坛 , 2 0 0 9 ( 8 ) . 使其能够不断的完善 , 这 就称之为改革 。而就我 国当前水 工环地质 [ 2 】 高鸿烈. 对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工作取 向的讨论f J 1 . 中国 工作来说 , 这一行业发 展到如今 已经 出现 了较为严重 的瓶颈 , 目前 每 天地质, 2 0 0 3 ( 4 ) . 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当前的行业改革工作进行深化 , 最大限 度 的避免水工环地质工作 的模式 , 促使水工环地质工作能够和当前 的市场相 融合 , 从 而以改革的方式来促进发展 , 最终达到整体性 提 高 的 目的。并且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改革并不盲 目, 在二十一世纪之 初, 全球就针对水 工环地质工作进行过一次改革 , 在经历过这一 次 的地质 改革工作之后 , 十数年后 的今天 , 我们 已经 明显 的看到 了来
水文地质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水文地质的发展历程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b6fe37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7.png)
地下水保护
加强地下水保护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和过度开采,保障地下水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修复与治理
针对受损的水生态系统,采取生态修复和治理措施,恢复水生态 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05
全球水文地质的现状与挑战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数值模拟技术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地下水运动进行模拟,预测地 下水位变化趋势,优化水资源管理。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地表水文特征、地下 水动态等,提高数据获取效率和精度。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水文地质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 能力。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
强化水资源管理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极洲、北极地区和各大洋中,而非洲 、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水资源相对匮乏。
水资源利用现状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水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水资 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也导致了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
水资源管理挑战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球面临 的重要挑战。
地下水污染防治
01
02
03
污染源调查与控制
查明地下水污染源,采取 有效措施切断污染途径, 防止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污染治理与修复
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 方法对已污染的地下水进 行治理和修复,使其水质 得到改善。
法律法规与监管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污染防 治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 强化污染者责任,加大违 法处罚力度。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下水分布和特征,提高水资源评价精度 。
水文地质学与环境科学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084173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9.png)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摘要: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在人类生活和生产部门的需求下不断发展,学科体系逐渐健全,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在生活或者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相关的问题,都需要研究者在方法上和理论上加以解决,随着越来越多以及越来越深入的问题得到解决,水文地质学这门学科也逐步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当代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一、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特点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出现,意味着水文地质学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从整体角度,综合考察地下水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变化,为分析地下水各部分以及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时空有序的理论框架。
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研究领域,从以往的地下水资源向生态环境扩展,由地球浅部向地层深部圈层延伸。
并且当代水文地质学,由以往的解决局部的现阶段的生产实际问题,转向长期性、全局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课题。
其以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为核心框架,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运用多学科方法及其理论,构建人和自然协调、良性循环的地下水流系统、水文系统、地质环境系统、工程地质系统和生态系统,这也成为当代水文地质学的最终目标。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随之出现,人类开始意识到构建人与自然协调的、良性循环系统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探索目标系统的作用或者形成过程与内在机理。
当代水文地质学已经从传统的实用性学科,演变为兼具应用性与理论性的成熟学科。
二、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势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自十九世纪末,水文地质学成为一支独立的学科以来,在多位水文地质学家和水文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水文地质学从单纯的现象描述发展到定量化的理论研究上。
20世纪中叶,苏联奥弗琴尼科夫和美国的怀特在水文地球化学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地下水的赋存、运动、补给、排泄、起源以至化学成分变化、水量评价等方面,均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水文地质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水文地质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90d45845a8956bec0975e330.png)
水文地质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摘要】我国的水文地质专业是在建国初期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
70年代以来,吸收了欧美国家的一些新理论、新技术,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技术和理论水平明显提高,为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专业的发展正面临严重困难和挑战。
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水文地质专业市场与技术发展的现状,并根据国内外水文地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方向,同时对科技人员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准备工作也提出了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水文;地质;专业市;场现状;趋势我国人民在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凿井开发利用地下水了,但直到建国前,从事水文地质工作的人员极少,也没有什么设备,只能零星地进行一些地下水调查工作。
建国40多年来,水文地质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由于对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又缺乏合理规划,某些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已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出现了水源枯竭、水井报废、地面沉陷等危害。
同时,由于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加之农田施用化肥、农药等因素,地下水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已不足的水源更加紧张。
如何做到合理规划、开采、评价地下水资源,已成为近几年来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水文地质研究现状1.1 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地质部门把地下水资源分为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
前者是指天然条件下地下水各项补给量的总和或排泄量的总和;后者是指除上述天然补给量外,还包括在一定的开采技术条件下,扩大的一部分补给量。
1.2 水文地质市场的现状建国前,水文地质工作基本上属于空白,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纷纷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水文地质勘探队伍,当时主要面临的是区域性水文地质普查和为工矿、企业、城市寻找供水水源的任务,因而队伍规模还不算很大,甚至为加快普查进程,国家还专门成立了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
能源、交通等由于是国家目前的重点投资行业,水文地质市场很大,该行业内的水文地质队伍境况较好,专业处于黄金时期。
水工环地质发展现状及趋势
![水工环地质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3dd81d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d.png)
水工环地质发展现状及趋势水工环地质是研究水文、水力、工程、环境以及地质等多个学科的集成学科,其主要目的是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科学的地质基础和技术支持,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发展历程水工环地质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水文地质学、地质灾害学等地质学分支学科出发,并结合水利、环境、工程等学科,逐步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在我国,随着水利开发的不断扩大,水工环地质学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综合学科。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研究所首次将水利工程中的地质问题纳入研究范围,正式开始了水工环地质研究的探索。
80年代后期,水工环地质与新型工程建设、水环境保护等领域形成了紧密联系,成为了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
二、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水工环地质研究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峰阶段。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提高,水工环地质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在水工环地质的相关研究领域中,工程环境地质研究、水文地质研究、地质灾害研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和拓展。
1、工程环境地质研究工程环境地质研究是水工环地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工程基础岩土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工程环境地质研究,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减少工程造价,推动“绿色”工程建设的发展。
2、水文地质研究地质灾害研究是水工环地质的另一研究方向。
其主要研究内容为洪水、水文地质灾害、塌陷、滑坡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地质灾害的研究,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提供科学的灾害预测和防治技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是水工环地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演化分析和水文地球化学相互作用等方面。
通过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为水质保障和水资源开发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论述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述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e80b47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5.png)
论述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发布时间:2022-09-14T09:06:19.62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9期5月作者: 1张世华 2.唐海平[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1张世华 2.唐海平1.身份证:36230219891006****2.身份证:43112219880128****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水工环地质工作已不能让人们对环境的现实要求得到满足,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果断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恶化事态。
而针对现在的水工环地质工作,要使用更为有效的形式实施提高。
关键针对当代水工环地质近况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实施了全方位的具体阐述,以期为别的城市生产发展的经过提供参考。
中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现状;发展趋势前言: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需要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对工程地质进行勘察还要对环境地质进行勘察,通过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能够将地质工作中存在的许多做出问题合理的解决,能够有效提升地质调查工作所得数据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在地质工作中能够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初步的测量和设计,还要熟悉相关的专业技术,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简要的探测。
初步设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专业的探测技术对当地的地质特征和发生的各种变化进行初步的勘察,并且分析技术设计的实际状况。
相关的设计人员在技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将要实施的工程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勘测工作,比如勘探钻井、岩石工作,以及对埋藏在地下的各种埋藏品进行勘探的工作。
工作人员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绝对不能使用某种单一的勘察方法进行勘测,也不会用到所有的勘探技术,而是应该按照地质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合理的勘测方法和勘测方法。
这些年,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也研究出了大量非常优秀的勘察技术以及勘察设备,这些勘察技术极大促进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发展,极大提升了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中的作用分析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中的作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ffdd2a0722192e4536f6f3.png)
众所周知 , 地下水是宝贵的资源 , 是非常重要 的生态环境 因子 ,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主要有 两个 方面 : 一是地下水位 的升 它储存 于地面以下岩石缝 隙中的水。 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 的质量起 降变化 对工程的影响 ,二是地下水 的流 动的压力作用对工程 的影 着 决定性的作用 , 但水文地质也是一个极易被忽视 的问题 , 正是 由 响。 于不被重视 , 所以岩土工程危害事件 时有发生 , 为 了防止危 害的发 3 . 1 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 的岩土工程危害 生, 并且保证 工程地质勘查的质量 , 在工作过程中 , 要总结经验和教 地下水位的变化有两种原因 , 一是人为因素 , 二是天然 因素 。 然 训, 综合评估 。 在未来的的发展 中, 水 文地质在工程地质中起着极大 而不管什么原因 , 地下 水位变化到一定程度时 , 就会对岩 土产 生危 的推动作用和指导作 用。 害。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 的危害主要分为三种方式: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 内容 (1) 水位上升引起 的岩土工程危 害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 , 水文地质的评 价主要有 以下几方 面内容要 地下水位对岩土工程 的危害有水位上升这方面 的原 因 , 但水位 加以考 虑 : 升高又有许多种 的原 因 , 比如水文气象方 面的因素 , 地质 方面 的因 (1)水 文地质评价首先要重点评 价地 下水对 于岩土 和建筑 的 素 , 当然还免不 了的人为原因造成 的。这些都不是 由某一种单方 面 影响作用 ,预测地下水 的存 在对建筑工程可能造成 的损 失和危害 影响的 , 而是多方面综合影响的。水位 上升对工程有许多不利 的影 性, 并且针对性地提 出相应措施。 响, 由于水位上升, 地下水对建筑 的腐蚀性就加强 了, 大大减少 了建 ( 2) 建筑 的类型关系到工程勘察过程 , 它们 有着 千丝万缕 的联 筑的使用寿命 。严重的可 以影 响到工程 的安全性 , 比如由于水位上 系, 是相互影响的。 在工程勘察过程 中 , 要查 明建筑厂区的水文地质 升建筑容易产生崩塌或者 滑坡 等现象。而且岩土结构 也容易被软 情况 , 结合相关资料 , 进行综合全面 的分析 , 以便于地质选 型所用。 化, 会 出现 流 沙 现象 。 2岩 土 水理 性 质 ( 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 的岩土工程危 害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 与地下水 相互作用 时显 示出来 的各种 地下水位上升会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 , 那么地位水位下 降也会 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 的工程地质性 对工程造成影响 , 造成水位下降的因素 由许 多方 面 , 有人为 因素 , 有 质。岩土的水理性质影响岩土 的强度和变形 , 这些性 质对 于建 筑物 其他环境 因素等等 , 比如人们大量抽取地 下水 , 建筑 水库也会使用 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着决定性 的作用 , 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我国 地下水。 人们对地下水的大幅度 的利用 , 导致地下水量减少 , 从 而导 目前的情况是对水理性质的作用不重视 , 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 致地下水位下 降 , 最终影响到工程质量 , 也会影 响到一系列 的环境 的评估 不够全面 。以下对地下水 的储存形式 , 岩土的主要 的水 理性 问题 。 质及其测试 办法进行 了简要论述 。 ( 2)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 岩土工程造成的危 害 (1) 地 下水 的赋存形式 : 地下水按其在岩土 中的赋存形式可分 水文地质条件是个 复杂的问题 , 许多工程项 目在勘查过程 中 由 为结合水 、 毛细管水和重 力水三种, 其 中结合水 又可分为强结合水 于没有深入研究 水文地质 , 忽视水 文地质问题 , 从 而导致地下水 引 和弱结合水 两种 。①强结合水, 又称吸湿水 , 吸湿水被分子力吸附在 起 的岩 土工 程危 害 , 不仅对工程 的质 量造成影响 , 也会对人们 的 日 岩土颗粒周 围形成极薄 的水膜, 是 紧附于颗粒表 面结合最 牢固的一 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地下水位变化频发 , 那么岩土的收缩膨 层水 , 其 吸附力高达 I O MP a , 在强压 下其密度接近 普通水 的两倍, 具 胀 变形 就会 不断发生 , 就会对建 筑物产生严重性破坏 , 给工程 的进 有极大粘滞性和弹性 , 可以抗剪切但不受重力作用, 也不能传递静水 展带来麻烦。 压力 。弱结合 水 : 又称 弱薄膜水, 它处 于吸着 水之外, 厚度 大于吸着 3 . 2 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水 。弱结合水所受 的吸 附力小于强结合水, 可 以在颗粒水 膜之间作 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 , 地下水流动产生 的动压力 对岩土工程没 缓慢 的移动, 薄膜 水在外界 压力下可 以变形 , 但 同样 不受重力影 响, 有致命 性的影响 , 但 由于人 们对 地下水平衡造成 了破 坏 , 那 么就对 且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②毛细管水 : 是指 由毛细管作用保持在岩土 岩土工程造成了一定 的危害了。例如如流沙 、 管涌等 。 毛细管空 隙中的地下水, 可细分 为孤立 毛细管水 、 悬挂毛细管水 、 真 结 束 语 正毛 细管水 。它 同时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作用, 当毛细管力大于重 我 国 目前 的工程勘察技能飞速的发展 , 水文地质 在工程地质勘 力时, 毛细管水就上升, 因此地下水潜水面 以上 的普遍形式是一个与 查 中逐渐被受到重视 , 但还不是发展 的相 当健全 , 要面 临着许 多考 保水带有水力联系的含水量较高的湿水层 。 验和实 际问题 , 仍然需要 努力 的克服 。水文地质 的参数要通过科学 ( 2) 岩土 的主要 的水理 性质及其测试 办法: ① 软化性 : 是 指岩 性 的计算才能得到精确值 , 并且全 面发挥水文地质在工程勘察 中的 土体浸水 后, 力学 强度 降低 的特性, 一般用软化 系数表示, 它是判断 作用 , 这已经成为人们备受关 注的工程项 目。水 文地质不仅仅关 系 岩石耐风化 、 耐水浸能力的指标 。在岩石层 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 在 到一个工程 的稳定性 , 安全性 等原 因, 还会影 响人们的 日常生活。 所 地下水 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 各类成 因的粘性土层 、 泥岩 、 以高度重视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作用是一种必然趋势 。 页岩 、 泥质砂 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 ②透水性 : 是指水在重力作 参 考 文 献 用下 , 岩土容许水透过 自身的性能 。 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 、 愈不均匀, 【 1 1 郭岐 山. 工程 地质勘 察 中水 文地质 问题 的探 讨 科 技 风 , 2 0 1 0 其透水性便愈弱 。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 , 其透水性就愈强。 ( 1 6 ) . 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 , 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 [ 2 】 陈太富. 关于水利工程水文地质的 刍i x [ J ] . 大观 周刊 , 2 o 1 2 ( 9 ) . 求取 。 ③给水性 : 是 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 裂隙中 自由 【 3 1 . Y : - . 鳌. 浅谈 水文地 质 问题 对 水利 工程 的影响 『 J ] . 中华 民居 , 2 0 1 1 流出一定 水量的性能, 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 的一个重要 ( 8 ) . 水文地质参数 , 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 。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 f 4 】 徐春 禹. 水利工程 中的水文地质 问题 f J 1 . 民营科技 , 2 0 1 1 (技 论坛
探究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
![探究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abd3bc85727a5e9846a61ed.png)
276探究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谢 腾(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摘 要:水工环是支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系统,其本质上是一个存在紧密联系的整体,但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之中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当前阶段关于水工环的研究正在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其主要体现在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其相关研究成果无法有效的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水工环研究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水工环 ;地质 ;现状 ;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1-0276-2收稿日期:2020-01作者简介:谢腾,男,生于1977年,汉族,重庆合川人,大专,水工环工程师,研究方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之中相关的学者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合称为水工环,其是地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水工环其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形成过程,其运动方式和机理及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如何合理的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利用;二是研究岩土存在的地质性质,其在一定的工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的地质作用,对地质条件进行勘探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深入的了解一定区域和环境内的地质条件;三是研究研究自然界之中存在的各种地质灾害问题和各种地质现象,深入的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对地球地质条件的影响,全球的生态地质和地质环境的修复[1]。
1 水工环地质研究的现状1.1 工程地质研究现状上世纪20世纪20年代工程地质学从地质学学科之中分离出来,经过接近100年的的发展,其已经成为了一门具有深厚理论支撑,研究面广泛,同人类的社会经济建设紧密联系,拥有多个分支学科的地学学科,其显著的特点是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
现阶段工程地质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完整且成体系的学科,其在各个学科构成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探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发展趋势
![探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5b4a2c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3.png)
探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发展趋势摘要:水文地址与环境地质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拥有了更多的技术投入,当前我国为了能够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创造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也立足于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在分析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发展趋势的过程当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借助现代高科技的力量,也可使相关工程项目的研究水平得到改善。
关键词: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发展趋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地质类学科,它能够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改善,而且也可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质量。
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还需凸显出相关科技优势,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对水文、土地、生态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也是水文地质以及环境地质不断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水文地质工作的内容分析水文地质工作通常涉及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进行相关项目建设时,应当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情况,设置明确的水文地质环境保护策略,从而满足国家对水资源治理的要求。
水文地质工作在开展时,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文气象情况,进行工程施工要素的分析。
要对地下水的类型、温度、化学同位素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了解后续的开发和资源利用问题。
同时要借助专业技术手段,对相干区域的边界进行调研,了解地下水排泄和流经的情况,工作人员也要重视对地下水补给问题的考察。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分布上尚不均匀,这也给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通过对水文地质环境进行有效的调研,也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完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
在建设蓄水池、进行农田灌溉等过程中,也需要借助淡化处理等相关专业技术,利用南水北调等工程,来完成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处理,同时也能使一些缺水地区的用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环境地质工作内容分析在对环境进行调查的过程当中,能够思考人类经济活动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使人类经济活动和区域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论述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述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4588f0dc281e53a5802ff1f.png)
论述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水工环地质横跨国土资源、建设、水利、环保、林业等多个领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着重研究了水工环地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现状发展趋势1水工环地质概述传统的水工环地质工作主要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
随着人们对研究领域的细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水工环地质逐渐延伸出更为广阔的领域。
近代水工环地质的分类:水文地质:区域水文地质、供水水源地、矿区水文地质、热矿水、矿泉水勘查、评价、开发。
工程地质:近代突破其局限,扩大到岩土工程,主要包括岩土勘察、设计、施工。
环境地质:城市环境地质、专向环境地质勘查、设计与施工。
灾害地质:是从环境地质中演化出来的新学科,其工作主要针对由于地质原因引起的地质灾害开展的工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地质灾害治理设计和施工。
2水工环地质现状2.1水文地质现状近几十年,随着人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现实思考,逐渐认识到水资源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由此水文地质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水资源匮乏是人类必须面临的重大生存问题。
人们对水文地质的研究已经从地下水系统发展到其与自然环境的彼此关系,再到水文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从以前简单的如何勘探水资源,能提供多少水资源延伸为对地下水资源水质的评估再扩大到怎么综合利用水资源以及带来的相关环境问题。
而这些趋势的转变和发展,与诸如GIS、RS等高新技术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2.2工程地质现状我国的工程地质学大量研究并吸取国外先进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同时,创造形成了自己新的理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理论体系。
工程地质的发展十分迅速,研究领域也十分广泛:大至地质灾害的预警防治、矿产能源的开发利用,小到城市建设、交通路线的规划,都与之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工程地质在不断发展自身理论的同时,还博采众长,吸收融合了信息、系统理论以及热力学等物理理论的精华,衍变成为了一门涵盖了地质力学、环境工程力学、地质地壳结构特性等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水文地质学发展历史
![水文地质学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b388e5e4afe04a1b171de22.png)
二、50年代――区域水文地质学的开创时期
?
50年代地质部成立以后,各省的水文地质专业队伍和有关的研究机构以及地质院校等也先后建立;这为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时长春地质学院苏联专家克里门托夫教授,结合讲学编者了《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概论》、《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矿床水文地质学》、等教材,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水文地质专业教科书。前苏联新的理论,还通过许多着名学者的着述,不断输入中国。如朗格关于区域水文地质分区理论,卡明斯基关于地下水的渗流理论,普洛特尼柯夫关于地下水储量分类与评价,列别捷夫关于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测,以及奥弗琴尼柯夫关于矿水方面的专着等,对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土壤水研究是促进农业增产与建立节水型农业体制的关键。从70年代到80年代,随着许多均衡试验场的建立,以及负压计、中子仪等新的测试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包气带土壤水运移规律的研究。河南水文地质总站与有关部门合作,通过“四水”转化关系的机理研究,对土壤水运移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田间作物的观测试验,应用土壤水分运动通量法和定位通量法,计算了有植被条件下的降水入渗量、蒸发量以及其他有关数据,建立了“四水”均衡模型,证明在“四水”相互转化关系中,土壤水起着重要的调蓄作用与相互制约作用。这对如何充分发挥土壤水的功能,提高作物用水效率,和建立节水型农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作者曾把我国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即:①萌芽阶段(20前纪前);②初始阶段(1900-1950年),开始应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地下水;③奠基阶段(1950-1970年),主要有前苏联学术思想影响下,奠定水文地质的理论基础,是区域水文地质学与农业水文地质学的开创时期;④成长时期(1970-2000年),是水资源水文地质学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时期,主要受西方科学技术思想影响,如系统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新理论、新技术的输入,使我国的传统水文地质学,发展到一个以研究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为重点的现代水文地质学。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2baf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0.png)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引言水工环地质工作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维护中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工程地质学等知识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研究,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旨在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一、研究现状1.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近年来,随着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关研究领域包括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地震地质条件研究、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
通过对江河湖泊水工工程地质环境的系统研究和分析,提高了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理论水平。
2. 技术手段的改进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工环地质工作中的调查、监测、评估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地质雷达、地下水位监测仪器、遥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数据获取和分析更加准确和便捷,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3. 水工环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研究水工环地质灾害是水利工程常见的安全隐患,如滑坡、地裂缝、地震等。
近年来,对水工环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地下水管理技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工程防治措施等。
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也为相应的治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4.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水工环地质工作也逐渐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研究人员通过对水工环地质环境变化的监测和分析,为水利工程的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发展趋势1. 跨学科交叉研究水工环地质工作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通过与相关领域的学科交叉,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水工环地质工作中的问题,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探究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
![探究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b01764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1.png)
探究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当代水工环地质是目前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首先对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其在水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后介绍了影响水工环地质的因素,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然后我们探讨了水工环地质的发展趋势,指出其在未来将会更加受到重视与重要。
文中还介绍了水工环地质的应用技术,包括地质勘探、地下水监测等方面的技术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水工环地质面临的未来挑战,包括水资源短缺、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挑战。
当代水工环地质在未来将会继续发展并取得更大的进步,但同时也会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困难。
【关键词】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应用技术、未来挑战、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导言水工环地质是研究水工工程中地质环境与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运行和环境影响的学科,是水利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水工环地质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当代水利工程普遍面临着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因此对水工环地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水工环地质的因素,提出未来水工环地质的发展趋势,并介绍应用于水工环地质研究的新技术。
同时也将探讨水工环地质面临的挑战,展望未来水工环地质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当代水工环地质的状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水工环地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2. 正文2.1 当代水工环地质现状分析当代水工环地质是指与水文地质有关的当代工程地质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水工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水工环地质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推进,水工工程规模日益增大,水工环地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水源地水质下降、河道固体废物沉积、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水工环地质问题在一些地区愈发突出,成为影响当地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K inzelbach,W.Groundw ater M odelling2A n Intro2 ducti on w ith Samp le P rogram s in BA S I C,E 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Am sterdam,1986.3 林学钰,侯印伟,邹立芝,李生彩,杨悦所1地下水水量水质模拟及管理程序集1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4 陈雨孙1地下水运动与资源评价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5 陈崇希,唐仲华,地下水流动问题数值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1999年2月收稿) 编辑高岩松国外水文和工程地质近年来的发展何雪洲 王 宇 朱庆俊 钱桂琴(原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保定 071051)摘 要 为了研究和解决严重的环境问题,一些与水文和工程地质相关的新学科生长点正在形成。
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的思想已从单独的资源利用转变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上来。
涌现出一批调查、评价、预报和处置环境污染及地质灾害的新方法和仪器。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发展Abstract Som e grow ing po ints of new disci p lines related to hydrogeo logy and engineering geo logy have been e2 m erging fo r studying and so lving seri ous environm ental p roblem s.T he ideas of m ak ing m anagem ent po licies and regu2 lati ons of ground w ater have changed from the single purpo se of source utilizati on to the reasonable utilizati on and en2 vironm ental p ro tecti on.M any new m ethods and instrum ents fo r the survey,evaluati on,p redicti on and treatm ent of en2 vironm ental po lluti on and geo logical hazarids have been developed.Key words hydrogeo logy,engineering geo logy,developm ent1 一批新学科生长点正在形成环发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更加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学科参与了研究人类与地球和睦相处的问题,出现了更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形成了一些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密切相关的新学科生长点。
主要的有:111 环境地质学(Environm en tal Geo logy)环境地质学是一门已基本成熟的新学科,但学科尚无统一的界定。
近年来学科内的一些新理论和新应用,使“环境地质学”又向前迈进一步。
Edw ard.A.K在最近出版的《环境地质学》(第七版)中认为“环境地质学是地质信息在人类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全过程中的应用。
”并且认为,地质学是一门基本的环境科学。
由于水资源在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中的特殊作用,在第七版中增加了两章,对水资源和水污染作了专门讨论。
U.A s w athanaranana在新近出版的《地质环境》中认为,“地质环境指的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岩石圈的最上部分,包括岩石、土壤、液体、气体和有机物。
”地质环境与大气圈、空气圈、气候、地层和植被有关并受它们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包括:①改变岩石和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土工特性;②影响新的原生土形成并改变成壤作用,进而影响基岩和地下水状态;③人类对地表和地下水的影响最重,有关水的损耗和保护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环境任务;④影响微生物对水的化学过程和水质的作用;⑤污染大气圈,进而使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受到污染,可给气候、土壤、植物和水质带来不良变化。
在解决上述人为环境影响及自然灾害的问题中,环境地质学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尽量减小诸如洪水、滑坡、地震及火山活动等自然灾害给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②选择场地的景观、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环境影响评价;③确定诸如矿物、岩石及土壤等地质材料的潜在用途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④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换过程用于评价水资源和水污染问题;⑤研究诸如海底沉积物的沉积作用、山区地层及地下和地表水的运动等,用于评价局部、区域或全球的地质变化过程。
另外,环境地质学已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实验室研究理论和实验方法。
Ku la.C.M在1997年冬编辑的《环境地质的实验室试验》一书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实验方法,其中包括:①火山喷发;②地震;③洪水;④生物多样性的消失;⑤地下水和环境;⑥矿产资源;⑦矿物(化石)燃料;⑧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冲击;⑨地下水污染;βκ废物处理;βλ空气污染等。
112 环境土工学(Environm en tal Geo techno logy)土工学原属建筑学的范畴,主要研究土壤力学。
但由于人类造成的空气、水、土地污染及相应的废物处置等方面的问题,使原来的学科已不适应新的不定的土壤条件和不良环境因素。
土工学在环境方面的内容已经扩展到包括岩土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和地下微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范围。
土工学的这些工程学方面的特性,已为一门新的学科——环境土工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该学科第一次酝酿讨论于80年代后期,但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很快。
自1986年以来,已经召开了多次国际、区域性的学术讨论会,内容涉及到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
鉴于该学科发展迅速,国外已有不少的大学开设了“环境土工学”课程。
土壤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因此环境土工学研究的内容除土壤的常规特性外,还研究土壤2水2空气在特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岩土的水力传导和物质传播现象、土壤的热特性和电特性、辐射对水土和岩石的影响、固体和液体废物的管理和利用等有关问题。
环境土工学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①场地的调查和专门研究及其特点;②尾矿坝和沉积层的土工问题;③废物处理和污染问题;④废物垃圾的土工问题;⑤废物材料的土工再循环和再利用;⑥受污染场地的补救;⑦地质环境的危险性和管理;⑧土工问题的模拟和数值分析等。
113 环境地球物理学根据目前的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可分作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物理场环境。
物质环境包括大气、水、生物和岩石圈等;无形环境包括重力场、磁场、电场、热场和放射场等。
二十多年来,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问题,地球物理学家力图通过研究各种场在时空域内的变化来调查、预测和监测人类活动对物质世界造成的不利影响。
长期研究和应用的成果表明,作为地球物理学与环境科学交叉、融合的成果,一门新学科—地球物理学已基本形成。
该学科的确定和发展与地质学、地球化学、生命科学和社会学紧密相关。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①地球物理场的环境效应研究;②环境污染的地球物理方法监测和治理;③自然或人为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④研究全球变化的地球物理技术。
近几年,该学科在如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成果:①地面和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和动态监测;②废物场地选址及处置过程监测;③放射性污染监测;④滑坡调查、监测和预报;⑤山崩、岩爆预报和防治。
与勘察地球物理学比较,环境地球物理学的最大应用特点是在时 空领域内测量人类或自然灾害引起的场的变化。
因此在资料采集、储存、处理和解释的方法上与过去有较大的区别。
2 地下水管理的政策和方法211 制定地下水管理的政策和方法的一种思考一种现代水资源管理的思想认为,制定管理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到:①地下水的储量及其易损性;②可以合理利用的地下水量;③用于目前和规划的不同目标的用水量;④通过对土地和水的综合使用,实施地下水的保护措施。
总的来说,不论是乡村和城市,都应首先保护饮用水,其次是低需水的农作物用水及高产值工业和低污染工业的用水。
一个国家或一个省都需制定法规约束水的开发和管理,法规的有关内容应包括:①制定水资源的编目、评价、保护和管理的战略和计划;②水资源分类,以确定每种水体的最佳用途;③建立不同用途的水质标准;④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确保水体不受污染;⑤规划农用化学物品的使用、贮存和运输;⑥管理工业污水排放;⑦制定城市和工业废物处置、各类填坑和储罐的实施规则;⑧利用经济规律促使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并惩处违法之人。
在保护地下水的过程中,水源保护最重要,需定出每口井的保护区,查出可能的污染源并逐步采取防污措施。
应与受益团体积极配合,选择具体人负责常规的水源地维护。
逐步落实防止污染的应急计划。
212 日本的地下水管理模式——地下水盆地的环境管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最初反映在地下水方面的问题有水井干枯、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土地中的氧气减少等。
到80年代,日本许多地区的地下水污染已经非常突出。
一个成立于1964年由应用地质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一直从事地下水管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在第一轮的研究中,主要针对大范围内的地下水利用和保护问题,不但从科学的观点而且还从社会—科学的观点去研究和解决地下水污染和供水问题,并将盆地地下水管理技术系列化。
在第二轮的研究中,着重与其它领域的研究人员协作,研究地下水的污染和治理问题。
小组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其它国家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不断打听有关的研究情况,为此,T・SH I BA SA K I等人在总结小组30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最近编辑出版了《地下水盆地的环境管理》(英文),将小组地下水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技术推向世界。
3 综合技术方法的一些应用成果311 一种处理地下水污染方法的实施在选择地下水污染处置的方法时,应首先考虑:①土壤的自净能力;②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可能起到封闭储存的地层结构或具备再循环受污染地下水的能力。
在土壤、岩石不能处理、贮存或再循环受污染地下水的情况下,已经开发出一些新技术,可以处理、储存和循环使用受污染地下水。
这些处理的费用很高,并需要仔细的调查、评价和处置。
处理的重要步骤包括:①确定水流通道的地质特征;②确定地下水埋深、流向、流速以及影响场地地面和地下水联系的因素;③通过采集水土样仔细评价确定污染物及其传播的特征;④可以采用抽取井、气提法、生物和渗透层处置等方法处理受污染的地下水和包气带。
312 固体废物处置方法美国曾经流行过多种处置固体废物的方法,其中卫生填坑是目前美国流行最广和最有效的方法。
卫生填坑的最大危险就是填坑产生的沥滤液污染地表和地下水;另一危险就是沼气的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