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受体研究进展
鞘内注射阿片类药物用于骨科手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阿片类药物鞘内注射镇痛的机制
▪ 目前,阿片类药物鞘内注射镇痛机理的主流观点是阿片类药物作 用于脊髓背角胶质区的突触前及突触后阿片类受体,通过与G蛋 白结合,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引起钾离子通道的激活及降低电压 依赖型钙离子通道,最终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鞘内注射阿片 类药物用于骨 科手术后镇痛 的研究进展
副标题
前言
▪ 骨科手术涉及范围广、创伤大,常导致严重的术后疼痛,由此可 能导致术后运动恢复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 事件,也可能扰乱自身免疫系统、影响睡眠质量和导致术后谵妄 等。
▪ 而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日益引起临床的关注,减轻患者疼 痛可以加速康复,减少不良事件,由此临床对术后镇痛的完善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由于药效持续时间长,吗啡鞘内注射有可能导致迟发性呼吸抑制。 研究显示,吗啡的呼吸抑制及嗜睡呈剂量相关性,2.5 mg比1 mg吗啡的抑制作用强且持续时间长,0.3~1 mg吗啡鞘内注射镇 痛效果明显,且呼吸抑制作用不明显。
适合鞘内注射的阿片类药物
▪ 目前认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的推荐剂量为0.075~0.15 mg, 硬膜外给药推荐剂量为2.5~3.75 mg。
▪ Kilckaya.75 mg联合鞘内注射,均可以有效缓解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疼痛, 而且芬太尼注射组镇痛时间更长。
阿片类药物鞘内注射在不同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 Rathmell等发现吗啡0.2 mg鞘内注射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可以为 下肢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患者术后其他镇痛药物 剂量减少,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没有不良影响。
中药戒毒(阿片类)研究进展
中药戒毒(阿片类)研究进展2009-11-6 段佳葳李德华李永光张文娟李德宇段佳玉中医药信息毒品滥用成瘾与流行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社会问题。
阿片类毒品毒瘾发作是最突出的病症。
采用美沙酮替代疗法和纳洛酮诱导戒毒仍有成瘾性。
近年中医药戒毒如东莨菪碱、延胡索、人参等的研究在药理与实验方面取得了进展,且其低毒安全、疗效好、无成瘾性。
中西药结合戒毒将对全球作出新的贡献。
1 概述全球吸毒情况毒品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流行成灾,又成为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90年代全球吸毒人数已达亿人,每年死于吸毒人数约10多万。
80年代以海洛因为主的阿片类毒品重在我国“偷渡登陆”,使我国再次面临“毒害”威胁。
1995年我国登记在册的海洛因成瘾者已达52万例。
为此研究阿片类药物戒毒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药理、毒理学吗啡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含量约10%,镇痛作用强。
直接毒性有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便秘等。
突出表现为耐受、相对特异的反映身体依赖的戒断症候群和十分严重的精神依赖症状。
按常规剂量和间隔使用,往往在2—3周之后才会产生明显的临床耐受现象;阿片类药物间存在交叉耐受性。
重复给予μ受体激动剂在导致耐受性的同时,一定会产生身体依赖。
此时停药就会产生一系列戒断症状,包括兴奋失眠、流泪渡涕、出汗、震颤、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给药后上述症状立即消失。
阿片类药物进入人体后影响脑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兼有兴奋与抑制两种作用;对脑干呼吸中枢的麻痹可致呼吸衰竭、血压下降、休克;对延髓动眼神经核的刺激可引起瞳孔缩小,针尖样瞳孔是阿片类药物中毒的特殊表现。
吗啡中毒量成人为0.06g,致死量为0.25g;干阿片致死量为吗啡的10倍,其口服致死量为2—5g;可待因毒性为吗啡的1/4,中毒剂量为0.2g,致死量为0.8g。
鞘内注射NMDA (N—甲基门冬氨酸)受体桔抗剂和NO(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与M受体拮抗剂一样均可抑制神经递质与NO生成系统在吗啡戒断反应中的作用。
阿片肽及阿片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多个转 录结合位点 ,克隆的 8 受体 具有天然受 体的特征 ,
对 甲啡 肽 和 亮 啡 肽 的 亲 和 力 大 于 强 啡 肽 , 与 8型 选 择 性 配
体亲和力很 高 ,与 K和 型选 择性 配体亲 和力 则很 低 ,同 时对纳洛酮 亲和力也很低 。克 隆的 8受体 能够介 导埃 托菲
1 阿片 及阿片 受体 的发现
阿片最早使用 的历 史 可追溯 到公元 前 30年 ,起 初 阿 0 片作为 安 慰剂 在 宗 教 仪 式 上 通 过 口服 或 注 射 方 式 使 用。 10 8 6年 ,Sr r r 取 了一种 阿片活性 成分并命 名为 M r et n 提 ue o-
2 阿片受体 的基 因克隆
阿片受体首次 成功 的克隆来 自放射性配体 结合筛选 分
析方法的使用 ,随后 通过 同源 c N D A探 针杂 交筛选 或 同源
引 物 P R方 法 获 得 。 C
性 配体 只有较低 的结合力 。克隆 的 受体介 导毛喉 毒素 刺
域可能是阿片受体 配体 结合 区 ,即不 同配体 选择 性的结 构 基础 ,该推测可通过直接点突变得到证实 。另外 ,3种 受体 的胞外氨基端 的天冬氨酸 N一 糖基 化的位点数 目不同 ,8和
K受体 中有 2个潜 在 的 N一糖 基 化位 点 ,而 受体 中有 5 个 ,这 意味着这些 受体 可能具 有不 同的表 观分子 量并 在糖 基化 的过程 中具有组织特异性 差异。C S一 O 7细胞 中表达 的 受体 与 型选择 性配体亲 和力很 高 ,而 与 8和 K型选择
蛋 白结 合 区域 ,因此这些 区域在 3种 阿片 受体 中的高度相
蛋氨酸脑啡肽—阿片受体激活免疫细胞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摘 要
蛋氨 酸脑啡肽( ME N K) 是人体 中的一种神经递质 , 其 阿 片 受 体 广 泛 存 在 于免 疫 细胞 表 面 。ME N K与
阿片受体相 结合 , 通过调节 c A M P . P K A信 号通路 、 c a 2 一 钙调蛋 白、 蛋 白激酶 c等 多种物质的表 达 , 参 与到免疫
8 6
微 生物 学杂 志 2 0 1 3 年6 月第 3 3 卷 第3 期 J O U R N A L O F M I C R O B I O L O G Y J u n . 2 0 1 3 V o 1 . 3 3 N o . 3
蛋 氨 酸脑 啡 肽一 阿 片 受体 激 活 免 疫 细胞 抗 肿瘤 活 性 的研 究进 展
o t h e r ma t e r i a l s,whi c h a r e c o nt r i bu t e d t o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ma t u r a t i o n o f i mmu no c y t e . Fu r t he r s t ud y s u g g e s t e d t h a t s ui t ab l e do s e o f M ENK g i v e s c o p e t o a nt i t u mo r e f f e c t b y a c t i v a t i n g T c e l l s ,NK c e l l s a nd LAK c e l l s .I n a d d i t i o n, a mp l i f i c a t i o n o f M ENK・ OGFr p a t hwa y d i r e c t l y d e p r e s s e s t h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n e o p l a s i a a nd t he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
阿片受体及阿片肽研究进展_
的表达下降和受体的内吞[ 11 ]。受体的下调可能是机 体对长期应用吗啡的一种适应性调节, 但这种下调将 导致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所以, 在停 用吗啡或应用拮抗剂以后, 大鼠表现出一系列的戒断 症状。而受体的下调与基因表达的下降有关。 1. 4 阿片受体与循环休克
2 阿片受体 2. 1 阿片受体的发现
1992年, K iffer和 Evens 分别应 用放射性配体 结合筛选分析方法, 从 NG108215 细胞株中克隆了 小鼠脑的 阿片受体, 其由 372 个氨基酸组成, 相对 分子量 约为 40KD, 在氨 基端有 两个糖 基化 位点。 1993年, Eukuda等从大鼠 脑中克隆的 阿片受体 也由 372个氨基酸组成, 与小鼠 受体有 97% 的同 源性。 1994 年, K napp 等 [ 15] 克隆出的人的 阿片受 体, 同样由 372 个氨基酸组成, 与小鼠和大鼠的 受 体有 93% 的同源性。人的 受体 mRNA 主要分布 于皮质、嗅球、海马、基底神经节、杏仁核和下丘脑。 但不管克隆出的 阿片受体来源于何种种属, 它们 对 阿片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都表现出很高的亲和 力 [ 16] 。克隆的 受体与天然的 受体具有相同的 特征, 对甲啡肽和亮啡肽的亲和力大于强啡肽, 与 型选择性配体的亲和力很高, 对纳洛酮的亲和力很 低, 能够 介 导 埃托 啡 和 DPDPE ( T yr - D - Phe G ly- D- Phe) 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 并且这 种抑制可以被纳洛酮阻断 [ 17] 。 受 体的内源性配 体是脑啡肽, 有不太明显的镇痛作用, 参与了缺血预 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体内药理实验证明, 阿片
阿片受体对呼吸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7 0 7 8 .
[ 2 O ]杨 [ 2 1 ]陆
涛, 盛欢欢 , 李
岩, 等.星点设计 一效应面法 优化穿心莲
[ J ]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 0 0 5 , 2 5 ( 3 ) : 2 7 8 — 2 8 1 .
[ 1 O ]陈新民, 李俊松 , 李文基 , 等.均匀设计的定量指纹图谱优选丹 黄 凝胶醇提工艺[ J ]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 0 1 1 , 1 7 ( 1 3 ) : 1 5—1 8 . [ 1 1 ]王秀文 , 王颖 莉 , 裴晓丽 , 等.均匀设计法优选党 参茯苓水溶性 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 [ J ] . 中国实验方剂 学杂志 , 2 0 1 2, 1 8( 4) :
[ 1 6]彭 晓霞 , 路莎莎 , 张振 巍.混合均 匀设计效 应面法 优选赤 芍 中 芍药苷 的提取 工艺[ J ] .中国药房 , 2 0 1 1 , 2 2 ( 1 1 ) : 9 9 4—9 9 6 . [ 1 7]刘艳杰 , 项荣武.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在药学试验设计 中的应用 [ J ]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 2 0 0 7 , 2 4 ( 6) : 4 5 5—4 5 7 . [ 1 8 ]邱 颖, 朱 玲, 孙 晓英.星点设计 一效应 面优化 法与 正交设 计 和均 匀设计 的比较及其在药 剂研 究 中的应 用 [ J ] .海峡药
( 1 6 ) :1 9 7 6—1 9 8 1 .
[ 2 2 ]王秋红 , 苏
阳, 吴
伦, 等 .星点设计 一效应面法优化 升麻提
取工艺 [ J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 0 1 2 , 1 8 ( 1 ) : 2 4—2 7 . 敏.均匀设计法优选柿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 J ] . 宇, 国大亮 , 等 .均匀设计优化京万 红超l 界萃取
心脏内阿片受体和阿片肽对心脏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上 所述 ,生 理和病 理 的变化 对心 还可能存 在外 周机制 。例如 , 缺血等应激 于 目前还 不 能对大 分子 阿片物 质做 精确 体 ,可产生 负性肌 力作 用 和诱发 心律失
的 。此外 , 在非 神经组织 ( 脾脏 、 心脏 、 、 发 生 .认 为 阿片肽 的功 能改 变可 能是 高 系统 调节肽 。近 年来研究 发 现心脏 及血 肺
胃、 输精 管 、 肝脏 等 ) 中均证 实 了强 啡 肽 血 压 的病 因之 一 .对原发 性 高血压 病 因 管 壁 均有 E P及 其 受 体 的 分 布 .提示 O 的存在 。其 中对 动物心脏 的研究 发现 , 心 学 机制提 出了新的疑 问。
高血压 动物痛 觉减 退 和血压 正常 者 压 能够可 逆性地 减少 阿片 物质 与相应 受
走 神经背 侧核 、海 马神经 元和 孤束 神经 痛觉 减 退合 并 高 血压 家 族史 的发 现 , 使 体结合 [, 8 但这些作用 的机制还不 明确。 ]
核等 。因此 , 这些重要 调控 中枢 的作 用机 人 们将阿 片肽与高血压 联系起来 [。 提示 22 内源性 阿片肽 ( O ) . E P 和阿 片受体 的 制 可能是 由阿 片肽与其 受体 结合 所 产生 了阿片 肽功 能 的改 变可 能早 于高 血压 的 心血 管调 节功能 E P是 重要 的心血 管 O
含量较 心房更 高 , 其他研 究表 明 , 脏 2 阿片 受体 和心脏 但 心
所 产生 的前 脑 啡肽 存 在物 种 间 的差 异 。 21 阿片 受体在 心脏 、血 管 的分 布 以 自身合 成和释 放阿 片肽 ,并与 心脏 阿片 .
鞘内注射阿片类药物用于骨科手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全文)
鞘内注射阿片类药物用于骨科手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全文)骨科手术涉及范围广、创伤大,常导致严重的术后疼痛,由此可能导致术后运动恢复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也可能扰乱自身免疫系统、影响睡眠质量和导致术后谵妄等。
而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日益引起临床的关注,减轻患者疼痛可以加速康复,减少不良事件,由此临床对术后镇痛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骨科手术常用的镇痛方法包括:静注阿片类药物镇痛、硬膜外局麻药镇痛、外周神经阻滞及伤口局麻药浸润镇痛等。
对于脊柱手术等,除了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外,通过静脉给予阿片类药物是主要的镇痛手段,但是静脉途径给药存在用药剂量大、镇痛效果不足以及术后剧烈恶心呕吐的缺点。
1979年,Wang等首先发现人体鞘内注射吗啡(intrathecal morphine,ITM)可以缓解急性的剧烈疼痛,从此鞘内注射阿片类药物开始用于各类手术的围术期镇痛。
鞘内注射局麻药也可以作为术后镇痛的选择,但是存在药效持续时间短、下肢运动阻滞时间长以及术后尿潴留、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等缺点。
与局麻药比较,阿片类药物鞘内注射起效早、消退迟,是更理想的鞘内注射药物。
1.阿片类药物鞘内注射镇痛的机制阿片类药物镇痛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阿片类药物鞘内注射的镇痛机制仍存在一定争议。
1979年,《柳叶刀》首先报道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2mg可以缓解患者急性及慢性疼痛,并认为吗啡硬膜外注射后可以扩散至蛛网膜下腔,并直接作用于脊髓背角胶质细胞的特异性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
目前,阿片类药物鞘内注射镇痛机理的主流观点是阿片类药物作用于脊髓背角胶质区的突触前及突触后阿片类受体,通过与G蛋白结合,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引起钾离子通道的激活及降低电压依赖型钙离子通道,最终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2.适合鞘内注射的阿片类药物几乎所有的阿片类药物鞘内注射都可以产生镇痛作用,但是其药代动力学存在差异。
κ阿片受体在抑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κ阿片受体在抑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昝桂影;孙翔;李庆林;刘景根【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年(卷),期】2018(008)001【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发病率高,社会危害大.目前单胺重摄取抑制剂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但是普遍存在起效延迟,副作用多,并且治愈率低的问题.以阿片受体为靶点的抗抑郁药物研发显示出非常有希望的前景,临床研究发现,κ阿片受体拮抗剂丁丙诺啡在难治型抑郁症中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文将对κ阿片受体在抑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总结强啡肽/κ阿片受体在不同脑区中的作用.并介绍强啡肽/κ阿片受体系统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CRF)系统是如何发挥相互作用调控行为,就参与介导抑郁样行为的κ阿片受体上游和下游分子的研究现状予以介绍,以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总页数】11页(P54-64)【作者】昝桂影;孙翔;李庆林;刘景根【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中国;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00,中国;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00,中国;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1203,中国【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4【相关文献】1.咪唑啉1受体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和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李亮;苏瑞斌;李锦2.阿片肽及阿片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唐博;王洪新3.κ阿片受体在抑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J], 昝桂影;孙翔;李庆林;刘景根;;;;4.κ阿片受体中枢副作用评价方法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J], 马艳; 刘景根; 王瑜珺5.阿片受体作用系统与抑郁症发病及干预研究进展 [J], 吴宁;卢关伊;杨磊;王绪轶;尹述贵;郝伟;李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的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的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Δ陈泽权1*,肖国伟1,敖健1,蒋为薇2 #(1.巫山县中医院骨伤科,重庆 40470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重庆 400010)中图分类号 R971+.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18-2299-06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8.23摘要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是一类对阿片受体兼有激动和拮抗作用的药物。
已经上市的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喷他佐辛、布托啡诺、纳布啡、丁丙诺啡和地佐辛等。
与吗啡、芬太尼等单纯阿片受体激动剂相比,该类药物具有镇痛效果较强,成瘾性较弱,咳嗽、瘙痒以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少的优点。
由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在不同内源性阿片受体(μ、κ、δ等)间具有不同的倾向性作用,基于不同受体亚型,可在情绪影响、药物依赖方面表现出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因此合理地使用这类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滥用的发生。
随着学界对内源性阿片各受体亚型及相关药物研究的深入,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在改善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前景。
关键词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内源性阿片受体;镇痛;不良反应Research progress on analgesic effect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opioid receptor agonist-antagonists CHEN Zequan1,XIAO Guowei1,AO Jian1,JIANG Weiwei2(1. Dept. of Orthopaedics,Wush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ongqing 404700,China;2. Dept. of Pharmac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0, China)ABSTRACT Opioid receptor agonist-antagonists are a class of drugs which have both agonistic and antagonistic effects on opioid receptors. These drugs already on the market mainly include pentazocine,butorphanol,nalbuphine,buprenorphine,dezocine and so on. Compared with pure opioid receptor agonists such as morphine and fentanyl,these drugs have strong analgesic effects,less addictive,and less side effects such as cough,itching and respiratory depression. Due to the different tendentious effects of opioid receptor agonists-antagonists among different endogenous opioid receptors (μ,κ,δ,etc.),different receptors of subtypes can exhibit different or even opposite effects in terms of affecting emotions and drug dependence. Therefore,the rational use of these drug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drug abuse caused by opioid drugs.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on various endogenous opioid receptor subtypes and related drugs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opioid receptor agonists-antagonists have broad application space and prospects in improving adverse reactions to opioid drugs and enhancing patient drug compliance.KEYWORDS opioid receptor agonists-antagonists; endogenous opioid receptors; analgesia; adverse drug reactions阿片类药物是最常用的镇痛治疗药物,自应用于临床以来,极大地改善了疼痛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已广泛用于围手术期镇痛以及癌痛等的治疗。
阿片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为一种 内源性类阿片肽 , 通过 ‘ 受体发挥其 对生长的强效抑 制作 用 ,两者 分别被 命 名 为阿片生 长 因子 (p i go t oi d rwh o
fc r G )及 阿 片 生 长 因 子 受 体 (p i go t f t at ,O F o oi d rwh a o o cr
Taj d J a 00 V l 8N i i Me Jn 2 1 , o 3 o 1 nn
综 与 座 述 讲
阿片生长 因子及其受体 与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胡建 功
关键词 阿片 胞间信号肽类 和蛋 白质类
邢 恩鸿
张祥宏
肿瘤 综 述文献( 主题 )
受体 , 生长因子
17 9 5年 , u hs 首 次 报 道 了 内 源 性 类 阿 片 肽 , 们 逐 H gef ‘ 人
性 已发现人和动物的很多正常细胞 、 。 组织以及肿瘤组织存
在 O F O F , 两 者 可 相 互 作 用 l1 示 O F O F 在 机 G — G r且 1, .提 3 G —G r
体的生长发 l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 J 而且与肿瘤 的形
成也 有 密 切 关 系 。 研 究 发 现 , 工颈 动 脉 内 膜 损 伤 的 小 鼠 , O F的 作 人 在 G 用 下 ,动 脉 内膜 和基 质 的 D A 合 成 减 少 到 对 照 组 的 1%~ N 6 7  ̄1 O F能 够抑 制大 鼠尾 部皮 肤 损 伤 的 修复 。 用 O F 8 7 G J 。 采 Gr
用 , 肤 基 底 细 胞 的 D A合 成 增 加 ㈣ 提 示 O F系统 起 着 调 皮 N , G
阿片类镇痛药物缓释技术的研究进展.
阿片类镇痛药物缓释技术的研究进展金旭王保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阿片类镇痛药物 (opioid analgesics 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慢性疼痛最常用也最有效的镇痛药物之一, 尤其是对中至重度疼痛或者是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效果不佳的疼痛患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但是, 最近一个世纪以来,阿片类镇痛药物经历了广泛无节制使用(痛就用阿片的高峰和极其严格限制使用而使众多患者不得不面对镇痛不足的尴尬境地 (谈阿片变色的低谷。
前者是因为仅看到了阿片类药物的良好的镇痛效果而忽视了其难以克服的不良反应 , 如成瘾性, 耐受性及新近受重视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痛觉过敏 (opioid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 OIH 等; 而后者又有矫枉过正之嫌。
伴随着对阿片类药物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尤其是阿片受体的深入研究 , 目前的观点认为阿片类药物有节制地增加使用是大势所趋 , 有充分证据表明 , 医疗目的的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增加并未增加药物滥用的比例。
医疗目的使用阿片类药物最终目的是达到最大程度的镇痛, 最低的 (至少是可耐受的毒副反应以及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 ,优良的效价比 (成本意识也是临床应用需要考虑的问题。
众所周知 , 因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 并没有“封顶效应” 和“ 最佳剂量” ,而其毒副作用多数是剂量依赖性的和时间依赖性的。
对个体化的患者而言 ,阿片类药物的“ 最佳剂量” 是尽可能强的镇痛效果和尽可能低的不良反应的平衡剂量。
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和药理学研究都提示:稳定的能够达到治疗效果的药物的最小浓度的使用是满足上述平衡的最佳选择。
如果能够将中枢部位的药物浓度稳定在这一“ 最佳浓度” , 必将使患者达到最佳利益 , 这绝对使医生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这就是阿片类药物的治疗窗理论 , 如图 1所示 , 基于这一原理 , 各种阿片类药物的缓释技术应运而生 , 只有位于治疗窗内的浓度才是有效浓度, 如果高于治疗窗的浓度, 就会出现毒副反应 , 浓度过高且时间够长 , 则会产生成瘾 , 如果低于治疗窗浓度就会出现疼痛。
μ阿片受体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μ阿片受体及其与抑郁症相关性研究进展付琼玲(综述);薛玲(审校)【摘要】μ阿片受体( MO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和行为相关的区域广泛存在,影响着动物的神经反应和行为表现。
有研究发现,MOR与抑郁情绪相关,并且与许多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和大脑网络联系密切,彼此相互作用,共同对情绪调控产生作用。
该文就MOR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μ-opioid receptor(MOR) is a kind of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widespread in algesia transmission area and mood and behavior related area ,affecting the neural response and behavior of the ani-mals.Studies found that MOR is closely related to depression and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any emotions related neurotransmitters and brain network,which through the interactions regulates the mood.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between depression and MOR.【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00)023【总页数】4页(P4228-4231)【关键词】μ-阿片受体;抑郁症;相关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付琼玲(综述);薛玲(审校)【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焦虑、睡眠障碍等,严重者有自杀冲动,其是世界上最易致残的疾病之一。
[特约综述] 亦敌亦友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研究进展
[特约综述] 亦敌亦友——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研究进展阿片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也是多模式镇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几十年来,临床专家们一直致力于对抗疼痛,疼痛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对阿片药物在多模式镇痛和各种给药途径中的应用方案进行了全面的探索。
但与此同时,因为放宽了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和监管,阿片相关死亡的上升也引起了担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新审视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对其滥用的现况与术后长期安全进行了广泛的评估。
在机制研究方面,阿片药物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癌症的预后和基因多态性的影响等方面也有很多新进展。
本文拟从上述几个方面,对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一、阿片类药物在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阿片类药物一直以来是控制术后中重度疼痛的主要药物。
由于术后疼痛可能存在多种机制,阿片类药物虽然是强效中枢镇痛药,但对于神经损伤和炎症引起的疼痛效果不佳。
另外,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opioid-related adverse events, ORADs) 是术后阿片类药物应用的主要担忧[1],常见不良反应有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瘙痒、便秘、过度镇静、呼吸抑制(respiratorydepression, RD) 等,其中胃肠道功能抑制是影响外科康复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
阿片类药物滥用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RD 等严重不良事件,导致脑损伤或死亡[2,3]。
因此,多模式镇痛( multimodal analgesia,MMA) 由于可以通过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多种镇痛方法,阻断疼痛病理生理机制的不同时相和靶位,减少药物整体用量,从而可以获得最佳的疗效[4]。
2016 美国三学会[ 美国疼痛协会(APS)、美国区域麻醉和疼痛医学学会(ASRA) 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共同推出的指南中[5],推荐了三种技术的多模式镇痛,包括单独或联合应用神经阻滞镇痛、NSAID(以及对乙酰氨基酚)和阿片类药物,以期通过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技术相协同,达到良好镇痛,不良反应最少的效果。
心脏内阿片受体和阿片肽对心脏作用的研究进展
塞旦匡堂盘盍!Q塑生箜堑鲞第塑心脏内阿片受体和阿片肽对心脏作用的研究进展阿片肽是由大最的小分子蛋白组成的,这些小分子蛋白同吗啡等阿片类药物一样,都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阿片受体相互结合而发挥作用。
阿片类药物在临床中被广泛用于疼痛治疗和临床麻醉。
早期发现的阿片家族主要有脑啡肽、强啡肽和内啡肽。
阿片肽的最早发现是在脑和肾上腺组织中。
随后在中枢(大脑和脊髓)和外周(运动神经。
消化道和内分泌组织)神经系统中阿片肽和它们的受体也先后被证实。
对大脑中阿片受体和阿片肽的研究中发现.许多带有阿片受体和阿片肽的脑组织本身就是心血管控制中枢。
它们包括视交叉前神经元、迷走神经背侧核、海马神经元和孤束神经核等。
因此,这些重要诟J控中枢的作用机制Ii丁能是由阿片肽与其受体结合所产生的。
此外,在非神经组织(脾脏、心脏、肺、胃、输精管、肝脏等)中均证实了强啡肽的存在。
其中对动物心脏的研究发现,心脏组织中也同样存在“、8、K三种阿片受体。
本文旨在对简述阿片肽和心脏阿片受体及其对心脏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1心脏的阿片肽心脏组织和独立的心肌细胞中都存在强啡肽和强啡肽原、脑啡肽和脑啡肽原以及内啡肽mRNA的表达…。
用放免法等对从哺乳动物心脏释放物进行分析证实了心脏组织含有脑啡肽,并且心室含量较心房更高。
但其他研究表明。
心脏所产生的前脑啡肽存在物种间的差异。
例如,前脑啡肽在猪的心房含量反而较心室高_2]。
闪此。
机体心脏组织的脑啡肽分布特征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另有实验显示,犬类心脏组织阿片肽含量受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影响。
例如。
衰老、心肌缺血、低血压、心脏移植、心肌炎等均可导致心脏内的脑啡肽或脑啡肽原mRNA表达的增强[引。
慢性肾血管性高血压可以使犬心脏阿片物质水平比正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金资助(编号:08A960913557)作者单位: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全军临床麻醉中心通信作者:屠伟峰E—mail:wftuyx02@163.corn吴财能综述屠伟峰审校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阿片类药药理研究的若干进展
M州cr JC.Mdlereau
olation agonist and of opioid
C.Toll L.e七a1.Is-
StI'UCtUX@of
the明dog曲。岫
ORLI
弛咖.Nature.1995.377:5弛一535,
d.Pmnaty
of the
structure
r能eptor-lihe
氪基酸。内吗啡一2对OB受体的亲和 力相当于内吗啡一1的1/2。这两个肽可 能是OP3受体的天然配基。内吗啡一1 和2在大鼠和兔中降低心拌血量和总外 周阻力,产生低血压。最近证实这两个 肽在人脑中也存在…。 二、新的受体——道质系统和拮抗 物质 最近发现一个新的受体一递质系 统,称为孤独阿片样受体一伤害亲
为伤害素(nociceptin)o
Nothacker等”。
的研究表明.OFQ前体的结构与阿片肽 前体相似;进一步研究证实这两种前体 虽然可能来自同一祖基因,但两者在分 子水平则并不相同。 电生理研究表明,ORL。受体激活的 结果与阿片受体激活相似,即K+通过钾 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而产生电流,导致 超极化。伤害紊(即OFQ)为大分子肽, 在中性pH时带正电荷,提示不易通过 血脑屏障。对小鼠脑室注射伤窖素的行
万方数据
主坐墨壁芏壁查!迦!生!旦蔓21鲞墨!塑鱼!!』皇!堕h壁受!:』!!!!!翌!!Q!!坠!!!!№:l
为试验表明,伤害素可拈抗吗啡、电针、 应激的镇痛作用。总之。解剖分布、电生 理和行为研究的结果都充分提示这一新 的受体——递质系统在疼痛调控和伤害 感知中具有重要作用“1。 Okuda-Ashitaka等”’报告从牛脑中 分离出拮抗伤害索的内源性肽,称之为 伤害抑素(ncclstatin)。伤害抑素虽然并 不与伤害素受体结合,但与小鼠脑和脊 髓的细胞膜结合,且具有高的亲和力。 伤害素是从其前体——前伤害紊原 (prepronociceptin)形成的。牛的伤害素 前体古有176个氨基酸残基。此前体含 有3个分裂的部位,可形成4十产物,即 bPNP-2、bPNP-3、bPNP-4和bPNP一5.其 中bPNP-3可显著抑制伤害素诱发的异 常性疼痛,其半数最大抑制量(ID5。)为 715fg。对小鼠的研究表明,伤害抑紊在 脊髓背角浅层最丰富。伤害抑素的发现 可能导致设计出一个没有依赖性的新的 镇痛药,对其今后的动向值得于阻关注。 最近Guerrini等”1发现一种物质 用受抑制。这些受体原来是没有活性 的。在炎性组织的特殊条件下经受构形 改变而成为有活性。炎症时的低pH通 过增加阿片受体与神经元膜上G蛋白质 结合而增强阿片样物质的激动效应。同 时炎症破坏神经柬膜的屏障作用,使阿 片样物质更易接近神经元的阿片受体。 其内源性配基可能在浸润炎性组织的免 疫细胞(T和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 噬细胞)形成和贮存。白舟素一1B等一些 细胞因子刺激免疫细胞释放阿片肽,激 活感觉神经的阿片受体.从而产生抗伤 害效应。 阿片类药的外周作用为处理疼痛提 供一个新的途径。如果能利用阿片类药 的外周作用机制产生镇痛,就可能避免 其中枢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成瘾等)。对人体曾采用神经 干附近注射吗啡、局部静脉注射吗啡、周 围神经末梢附近应用小剂量吗啡等研究 方法,但结果不一致,约半数研究证明有 镇痛效应,而其余半数则证明无镇痛效 应。目前较为肯定的是,膝关节镜手术 后关节腔内注射吗啡1~5mg可产生有 效的镇痛。维持时间达48h,其效果与注 射布比卡因相当或更优“2’”】。但吗啡必 须用不吉防腐剂的特殊制剂,以免防腐 剂对滑膜有损伤作用。为此有人改用不 古防腐剂的芬太尼50pg(溶于20Inl).取 得相似的效果““。 四、对阿片娄药耐受性的新认识
阿片类受体亚型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现为阿片受体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 了新 的方 向 , 同时也为开 发能 同时作用不 同受体 , 高效低毒的镇痛药物提供 了新 的思
路。
阿 片 类 受 体 ( po eetr) G 蛋 白偶 联 受 体 oii rcpos 是 d
( P R) 家族 的一 员 , 与 镇痛 、 制肠 胃蠕 动 、 吸抑 GC 超 参 抑 呼 制、 心肌保护 、 免疫反应 等多种 生理 活动 。一 般认 为 阿片受
反应 等效果 。该文总结 了阿片类 受体 问相互 作用 的最 新研 究进 展 , 并对 同时作 用不同受体的镇痛药物可 能的发展前 景
进行 了展望 。
些离体细胞 内, 阿片受体 间会发 生二 聚化 或多 聚化 , 使受 体
结构 及其 介导的信号 传导途 径发生 了变化 。这些研究 发
关键 词 : 片受体 ; 阿 阿片 受体亚 型相互 作 用 ; 阿片作 用机 制 ;
中国药理 学通报
C ie h r ao gcl uli 2 1 o ;8 1 ) 19 6 h s P am cl i l t ne o a B e n 0 2N v2 ( 1 :4 3~
・1 9 ・ 43
网络 出版 时 间 :0 2—1 2 6 5 网 络 出版 地 址 : t : / w . n in tk m / e i 3 . 0 6 R 2 1 1 2 . 6 8 0 4 h 21 0— 9 1 : 8 ht / w w c k. e c s d t l 4 1 8 . . 0 2 0 9 1 5 .0 . t p / a/ ml
痛剂开发过程 中 , 最初认为针对单一 阿片受体 的高选 择性配
文献标志码 : 文章 编号 :0 1—17 ( 02 1 4 3— 4 A 10 9 8 2 1 ) 1—19 0
阿片受体及阿片肽研究进展_
阿片类药物以具有明显的欣快感及严重的成瘾 性而著称, 因而形成重大的医学及社会问题。阿片 肽研究的发展, 也为探求阿片耐受及阿片成瘾机制 开辟了重要的道路。有人认为阿片耐受及成瘾的产 生, 可能是外源性阿片类药物的反复使用, 抑制或影 响了内源性阿片样肽系统的功能, 以至在停用药物 时, 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近年来的体外基因 敲除试验证明 型阿片受体是吗 啡等阿片类药物 镇痛与成瘾的基础 [ 6- 9] 。 1. 3 阿片受体与镇痛作用
受体有两种亚型 [ 18] 1 和 2 。啮齿类动物实验表 明, 1 和 2 受体有高度选择性的激动剂, 它们的作 用可以被各自的拮抗剂抑制。 2. 2 阿片受体与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关系
Schultz等最先发现阿片受 体与鼠心缺血 预处 理 ( IPC )有关。他们的研究表明 [ 19] , 1 阿片受体通 过激活 KATP 通道介导了离体鼠心的缺血预处理的 心肌保护作用, 阿片受体也介导了吗啡的心肌保 护作用。阿片受体偶联 G 蛋白与 各种离子通道起 交互作用。蛋白激酶 C ( PKC) 通常以无活性形式存 在于胞浆, 在与阿片受体结合后, 通 过 G 蛋白活化 磷脂酶 C( PLC) , 使膜上的肌醇磷脂转换, 水解磷脂 酰肌醇二磷酸 ( P IP2), 产生三磷酸肌醇 ( IP3 ) 和二 脂酰 甘油 ( DG ) , IP3 通过 受 体 作 用 于 细 胞 内 钙 池 ( 如内质网、线粒体 ) , 使其中钙离子动员出来, 同 时, 对细胞膜钙离子泵功能也有调节作用, 导致细胞 内的生化变化。二脂酰甘油则能增强 PKC 对钙离 子的亲和力。阿片受体介导的 IPC 心肌保护作用, 可能就与阿片受体激活 PKC 进而激活 KAT P 通道 有关 [ 20] 。
外周阿片受体研究进展
外周阿片受体研究进展
詹玲;陈涛;王晶;王成双;王泉
【期刊名称】《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3(019)005
【摘要】利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各种疼痛已被广泛研究,但如何避免其产生的副作用依然是疼痛治疗研究中的难点.而外周阿片系统的研究发现为阿片类药物的外周镇痛机制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选择性在受伤组织中靶向产生阿片肽,通过基因干预增强阿片肽的合成,或者通过外周阿片类药物来发挥外周镇痛作用.本文总结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对外周阿片受体的应用以及基于外周阿片受体发挥镇痛作用的新型药物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289-292)
【作者】詹玲;陈涛;王晶;王成双;王泉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医学院,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医学院,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医学院,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医学院,宜昌443002;三峡大学医学院,宜昌4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神经病理性疼痛外周阿片受体研究进展 [J], 李小梅;董艳娟;赵雩卿;王苏;刘端祺
2.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J], 陈博
3.外周选择性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J], 郭婷;王德传;徐云根;刘景根
4.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HDAC2表达的增加对mu阿片受体表达的影响 [J], 孙娜;谢晨;高翊博;任晋璇;郁丽娜;严敏
5.RGS蛋白对阿片受体-腺苷酸环化酶的调节及阿片受体对钾通道调节的研究进展[J], 张德昌;叶菜英;陆久怡;谢志华;李志松;郭磊;于小莉;李娟;杨惠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片受体研究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彭章龙罂粟用于减轻疼痛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1803年由罂粟生物碱分离物质出的晶体,被证实是天然阿片的镇痛活性成份,称为吗啡。
吗啡的立体化学结构是其与机休特异部位相互作用产生镇痛所必须。
通过吗啡、酮唑辛和SKF-10047等一组激动药所产不同药理活性,确定了三种阿片类药物综合征,分别命名为μ, κ和σ原型,由此导致了μ, κ和σ三种阿片受体的发现。
后来发现与SKF-10047相关的σ型综合征不能被普通阿片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所阻断,因此σ型受体不再被认为是阿片受体家族的成员。
δ型受体是由kosterlitz小组在研究内源性阿片肽和内啡肽的效应时发现的。
经过近30年的实验室研究,对μ、κ和δ型受体的认识已较清楚,其基因编码已被克隆,这3种受体称为“经典型阿片受体”。
最近cDNA 编码一种称之为“孤立阿片”受体,经签定与经典阿片受体有高度同源性,它的结构基团是阿片受体,因此称其为阿片样受体(opioid receptor-like,ORL1)。
有药理学迹象表明每种阿片受体存在亚型,以及其他新型、较少了解的阿片受体ε、λ、ι和ζ。
本文着重介绍阿片受体研究进展。
一.经典阿片受体三种经典μ、κ和δ阿片受体被确认后,发现在脑内分布广泛但不均匀。
这些受体分布在痛觉传导区以及与情绪和行为有关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导水管周围灰质、内侧丘脑、杏仁核和脊髓胶质区。
这些复杂的受体可以被不同的激动剂激活,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
例如主要分布于脑干的μ受体被吗啡激活后,可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等作用,而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的κ受体只产生镇痛作用而不抑制呼吸。
然而不同阿片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以及对不同阿片配体结合能力存在差异。
阿片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脑啡肽、内啡肽和强啡肽,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这些五肽对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不同,但三者均可与一种以上的阿片受体结合。
其中脑啡肽对δ型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被认为是其内源性配体。
强啡肽对κ 型受体选择性较强,是其内源性配体。
μ型受体的内源性配体直到1997年才被发现,称为内啡肽或内源性吗啡(endomorphine)。
内源性吗啡在中枢神经系统与μ-阿片受体呈镜像分布,对μ受体的结合力比对δ和κ受体的结合力高100倍。
最近人们克隆出三种典型的阿片类受体μ、δ和κ,并确定了其核苷酸序列。
阿片受体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大类,该类受体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一个细胞外氨基端区域,七个跨膜域以及一个细胞内羧基端尾区(如图-1所示)。
图1 阿片受体基本结构示意图克隆得到的阿片类受体有高度内源性,65%的氨基酸序列是相似的。
最大的不同在于细胞外环、氨基端和羧基端区域。
阿片受体的配体是二价的,一部分调节信号的传导,另一部分决定受体的选择性。
它们分别称为信号区和结合区。
信号的传导与跨膜域有关,而细胞外环的作用与配体从结合部位分离有关。
μ受体和δ受体的第一个细胞外环只有7个氨基酸不同,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108位点的一个氨基酸差异。
δ受体中该位点的缬氨酸被门冬酰胺替换后,即可与μ受体配体DAMGO以高亲和力结合。
受体的结合隐穴由多个跨膜域和细胞外环的多氨基酸立体结构形成。
拮抗剂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激活受体所需的构像改变。
但单个氨基酸的改变(如TM4区亮氨酸取代丝氨酸)可使桔抗剂与受体作用后产生激动剂的作用。
二.经典阿片受体亚型1.μ-受体亚型Pasternak等采用放射性配体研究,以[3H]-标记-μ、δ和κ受体配体,显示双向结合的特性。
根据其研究结果将μ受体分为μ1和μ2两个亚型,每种放射性配体μ1受体具有相同的高亲和力,而不同的放射性配体则分别对μ、δ和κ受体有不同的亲和力。
纳洛刹腙(Naloxazone)和纳洛肼(naloxonazine)可取消每种放射性配体与μ1受体的结合。
此外,在活体研究中发现纳洛刹腙可选择性地阻断吗啡诱发的抗伤害作用,而不能阻断吗啡诱发的呼吸抑制和吗啡依赖作用。
有研究提示可能存在一种不同于μ1和μ2的新型μ受体。
与这种新型μ受体结合的激动剂是吗啡结构环中的位置被置换的吗啡类似物,如吗啡-6β-葡萄糖醛酸苷、海洛因和6-乙酰吗啡,而吗啡本身并不与该受体相互作用。
在鼠的抗伤害试验中,吗啡与吗啡-6β-葡萄糖醛酸苷、海洛因和6-乙酰吗啡均有较强的抗伤害性作用,而与吗啡之间并没有交叉耐受性。
这些激动剂并不是通过δ-或κ-受体产生抗伤害性作用,因此它们的抗伤害性作用不能被选择性δ或κ-受体阻断剂所阻断。
有报道3-甲氧纳曲酮可拮抗吗啡-6β-葡萄糖醛酸苷、海洛因和6-乙酰吗啡产生的抗伤害作用,而不影响产生的抗伤害作用。
最近有研究显示,内源性吗啡-1基因外显子1被破坏,吗啡-6β-葡萄糖醛酸苷和海洛因仍可能产抗伤害作用,而吗啡则不能产生抗伤害作用。
同一研究者在另一内源性吗啡-1基因外显子2被破坏的鼠,所有三种激动剂均不能产生抗伤害作用。
因此得出结论,吗啡-6β-葡萄糖醛酸苷和海洛因在外显子1 MOR-1变异鼠的抗伤害性作用是通过MOR-1基因转录替代物受体介导,这种受体不同于μ1和μ2的新型μ-受体。
2.δ-受体亚型目前为止,被克隆δ- 受体基因只有DOR-1基因。
然而,根据在体和离体的药理学实验,δ-受体的两个亚型(δ1/δ2和δcx/δncx)有相互重叠。
根据在体的药理学实验时,δ受体配体的不同将δ-受体分为两个亚型,即δ1和δ2受体。
在啮齿类在体实验中,DPDPE的脊髓上的抗伤害性作用可被7-苯亚甲基纳曲酮 (BNTX)或DALCE 选择性拮抗。
然而,δ啡肽Ⅱ和脑啡肽的抗伤害作用可被naltriben或naltrindole 所逆转。
给鼠反复注射DPDPE或δ啡肽Ⅱ产生的对抗伤害效应的耐受,而对不同配体所引起的耐受之间没有交叉。
在体的实验显示δ1和δ2-受体诱发的抗伤害效应可被不同类型的钾离子通道阻滞剂所拮抗22。
实际上,DPDPE可能不仅是一个选择性的δ1受体激动剂,也可能是δ2-受体的部分激动剂。
δ-受体还存在另外亚型,即δcx和 δncx受体。
δcx受体是一种复合有μ-受体(可能还有κ-受体)的δ受体亚型。
而δncx受体并不与另一种阿片受体相联系。
亚抗伤害剂量的δcx受体激动剂(如低剂量DPDPE ),可以增强μ-受体介导的镇痛作用。
另一方面,高剂量DPDPE可以作为δncx-受体激动剂,本身可诱发镇痛作用,这一作用可被DALCE逆转。
后来通过放射性配体研究证实δncx受体又有δ(ncx-1) 和δ(ncx-2). 亚型之分。
最近研究提示δ(ncx-1)受体和δcx-受体实际分别与以前的分类δ1-受体和δ2-受体同义。
3.κ-受体亚型采用[3H]-乙基氯代环唑星(EKC)研究豚鼠脊髓κ-受体,首次确认了κ1和κ2-受体亚型的存在,并逐渐被接受。
进一步研究显示还有κ3-受体亚型的存在,κ3-受体亚型介导丙烯吗啡的抗伤害效应。
选择性κ受体激动剂U-50,488和其同源物(U-69,593,PD 117302, CI 977, ICI 197067)在研究中的应用,使得κ受体的分型更加精确。
κ1和κ2受体亚型又进一步分为κ1a、κ1b和κ2a、κ2b。
由于缺乏特异性的κ-受体亚型的拮抗剂,还没有确切功能性药理学的证据κ-受体各亚型的存在。
然而有报道在鼠用U-50,488类似物异硫氰酸盐预处理后,能长时间阻断U-69,593的抗伤害效应,而不影响布马佐辛的抗伤害作用。
用非选择性拮抗剂夸达佐辛预处理,则可选择性地阻断马佐辛的抗伤害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都有力地支持κ-受体分为κ1和κ2两个亚型。
三.阿片样受体(ORL1)阿片受体被克隆后不久,学者们又分离出一种具有G-蛋白-耦联受体典型结构的蛋白,这种蛋白与经典阿片受体的结构具有同源性,被接受为阿片受体家族的成员,称为阿片样受体(ORL1)。
但ORL1与经典阿片受体没有相应的药理学同源性,甚至对μ-, κ- 和δ-受体有高度均一亲和力的非选择性配体,对ORL1受体也只有很低的亲和力。
由于这个原因,开始没有发现ORL1的内源性配体,故称其为“孤立阿片受体”。
“孤立阿片受体”并没有孤立很长时间,不久确认新发现的70肽菌素为其内源性配体,并被命名为伤害感受素(nociceptin),其序列的起始端和结束端氨基酸分别为苯丙氨酸(F)和谷氨酰胺(Q),又称之为FQ孤啡肽。
FQ孤啡肽引起的细胞反应与经型阿片受体激活反应相似。
动物的伤害感受素则产生一系列与其他阿片类不同的生物效应。
鞘内注射伤害感受素可产生镇痛作用,但脑室内给药则引起痛觉过敏并拮抗阿片类镇痛作用。
伤害感受素刺激摄食、诱发焦虑,并参与记忆和中枢信息加工。
虽然有些研究结果提示有ORL1亚型的存在,但现在就作出此结论还未时尚早。
最可靠的受体药理学定义需根据受体拮抗剂亲和力的差异,而对于ORL1受体缺乏有用的拮抗剂。
尽管有伤害感受素N-末端十三肽的合成类似物可以作为选择性拮抗剂,当增加用量时又倾向于产生激动作用。
同时也没有理由说这个肽对外周的ORL1受体具有抗作用。
四.其他阿片受体除了μ-, δ-, κ- 和ORL1-受体外,推测还有几种其他阿片受体,如ε-, λ-, ι-和ζ受体。
ε-受体,对β-内啡肽具有特异性。
兔回肠有ι-受体,对脑啡肽有高度亲和力但又不同与δ-受体。
在新鲜鼠膜碎片有一种很不稳λ结合位点,对4,5-环氧左马南有高度亲和力。
对ε-, λ-, ι-和ζ-受体特性了解的很少。
只有得到进一步的实验证据,尤其是它们特异性cDNAs得到分离,这些阿片受体才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五.外周阿片受体阿片受体长期以来被认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
近十多年研究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外也存在阿片受体,这些受体统称为外周阿片受体。
解剖学、分子学和电生理学研究显示三种经典阿片受体(μ,δ,κ)在感觉神经元、背根神经节细胞和初级传入神经元末均有分布。
在Meissner小体内的传入纤维和无髓鞘感觉神经的末梢可找到阿片受体,但在交感节后神经元上无分布。
外周阿片受体介导的镇痛作用对动物和人的炎性疼痛尤其显著。
外周感觉神经的阿片受体受炎症的精密调控。
位于炎性组织范围内的免疫细胞表达这些受体的内源性配体称为阿片肽,局部刺激以及释放剂能使阿片肽释放引起局部镇痛,免疫系统受抑制可阻断这种作用。
因此认为内源性阿片肽由免疫细胞分泌,它们与感觉神经上的阿片受体结合,通过抑制这些神经的兴奋性和(或)炎症前神经肽的释放而产生镇痛作用。
在受伤组织局部给予小剂量经典阿片受体激动剂,并不能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但可通过外周阿片受体介导而产生镇痛效果。
当阿片受体激动剂结合一个具有高度极性亲水性的取代基后,可限制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洛哌丁胺是一种止泻药,对克隆的人μ阿片受体有高度亲和性和选择性,是μ受体激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