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说课稿比赛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https://img.taocdn.com/s3/m/704bf7b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9.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项脊轩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生平。
2. 阐述《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
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志”的意义。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归有光及其生平,阐述创作背景。
2. 提问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志”的意义。
章节二:作者归有光简介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文学家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作者归有光的生平事迹。
2. 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成就。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章节三: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 使学生对《项脊轩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大意及结构。
2. 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大意及结构,分析重点词句。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章节四:分析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举例法: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
章节五:品味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 使学生感受《项脊轩志》的语言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辞藻及修辞手法。
2. 品味语言特色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辞藻及修辞手法。
2. 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感受。
六、深入解读课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深层含义的把握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7cab3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9.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项脊轩志》的篇章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珍视家庭,热爱生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以及对家庭、生活的感慨。
2.2 教学重点掌握《项脊轩志》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悟作者对家庭、生活的感情,以及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询问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
3.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3.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项脊轩志》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项脊轩志》原文。
5.2 参考资料有关《项脊轩志》的解析、评论等资料。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运用讲授法,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6.2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6.3 比较教学法将《项脊轩志》与其他相关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6b28d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3.png)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项脊轩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洵的《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
关于文言文阅读欣赏,《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要钩玄,精辟地指明主要内容;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的具体方法是反复朗诵;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散文,核心词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本单元所取角度是古代散文中最能显示其纯文学特征的一些方面。
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
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因为本单元的选文在阅读上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教师挑选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引导,多让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兴趣。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以往的散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他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文特色,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并把: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三、说教法学法本文拟采用诵读法、翻译法、点拨法、讨论法进行教学,通过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53e6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5.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3)能够把握文中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家庭、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文本,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3)运用写作技巧,尝试进行文学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人、故土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2)领悟人生百态,珍惜当下,追求真善美;(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2)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准确理解与翻译;(2)文中丰富情感的把握;(3)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项脊轩志》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合作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文本分析:(1)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2)品味关键字词,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3)探讨文本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4.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本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项脊轩志》;2. 分析并总结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作文写作:评价学生在感悟文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语文说课稿《项脊轩志》
![高中语文说课稿《项脊轩志》](https://img.taocdn.com/s3/m/25c37a2080eb6294dc886cc1.png)
高中语文说课稿《项脊轩志》高中语文说课稿《项脊轩志》一、开场白各位专家,诸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在这里我说课的内容是高级中学语文人教版课本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项脊轩志》,它是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中明白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成果作品,领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肯定的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学习从汗青生长的角度明白古代作品的内容代价,从中罗致民族伶俐;用当代看法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汗青范围”;“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东西书,明白文句寄义,读懂文章内容。
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意在阅读实践中闻一知十。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肯定命目标名篇。
”二、教学中我对“新课标”的理解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定文艺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
要想实现这一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必须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新的课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确定本课的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B、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A、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B、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三、针对高一学生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高一阶段正是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应以抓基础为本。
教学重点:1.狠抓朗读和背诵。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放声朗读,分段背诵。
2.辨析多义词:“顾、稍、置、去、归”等。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https://img.taocdn.com/s3/m/97f1adb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c.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项脊轩志》,感悟家庭亲情、友情、师生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脊轩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3)欣赏并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文言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作者情感的内涵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大意。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者情感的内涵,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文言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 分析并总结《项脊轩志》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庭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文学潜能,培养具有文学素养的人才。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作品的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3. 对比教学:运用比较方法,分析《项脊轩志》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项脊轩志》 说课稿
![《项脊轩志》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72522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0.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这篇文章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亲人的深沉怀念。
文章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感情真挚深沉,是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和感悟古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文言文篇章,在理解文意和把握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高二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理解文意。
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平淡的叙事中所蕴含的深沉情感,理解文章“事细而情深”的艺术特色。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bde77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d.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1 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意义1.1.1 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的人生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1.2 学习并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庭、亲人、国事、人生的深刻感慨。
1.1.3 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分析《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1.1 归有光,明末清初文学家,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三大儒”。
2.1.2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明末散文第一人”。
2.1.3 《项脊轩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成就。
2.2 解析《项脊轩志》的文言文特点2.2.1 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2.2.2 强调文言文的节奏、韵律、对仗等修辞手法。
2.2.3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2.3 分析《项脊轩志》的结构和主题2.3.1 解析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各个部分。
2.3.2 阐述作者通过描写家庭、亲人、国事、人生等方面的感慨。
2.3.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家国、亲情等主题的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和翻译3.1.1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1.2 对照注释和译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1.3 分析并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3.2 文章分析和讨论3.2.1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2.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2.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作者归有光的人生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1.2 掌握《项脊轩志》的文言文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4.1.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体会作者的家庭、亲人、国事、人生的深刻感慨。
项脊轩志 说课稿
![项脊轩志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2233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5.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一、选题背景《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一篇小品文,以作者身世和题材独特而闻名。
本文以纳兰性德小时居住的小楼——项脊轩为背景,生动描述了纳兰性德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所感受到的自由、舒适和宁静。
文章以简约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心灵的寄托,展示了纳兰性德独特的艺术情怀和追求。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领略到纳兰性德的豪放与潇洒,体验纯粹的艺术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项脊轩志》,学生能够了解小品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纳兰性德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1) 《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与创作背景;(2)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3) 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阅读和欣赏文章的重点句子。
2. 教学安排:(1) 导入:介绍纳兰性德的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呈现《项脊轩志》的全文,学生进行默读和个人理解。
(3) 分析与解读: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讨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4) 语言特点与修辞手法:解读文章中的特殊词汇、修辞手法等,理解语言美感的体现。
(5) 高潮展示:选取文章中的重要句子进行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6)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启示,完成相关写作任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项脊轩志》这一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2) 掌握小品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读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2)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启示,完成相关写作任务。
五、教学方法1. 阅读解析法: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艺术表达。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1730a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1.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掌握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2)掌握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3)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教师巡回指导;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2. 合作探讨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讲授法:对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4. 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4. 影音资料:如有必要,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影音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七、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提前准备好《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方便学生阅读;2. 教学课件:提前制作好课件,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3. 参考资料:提前搜集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4. 影音资料:如有必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影音资料。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d4304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0.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项脊轩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和文化内涵。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情节和内涵的理解。
2.教学难点:古文阅读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讲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简单介绍《项脊轩志》的背景和作者。
3.引导学生思考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4.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阅读理解(30分钟)1.分段朗读《项脊轩志》的文本,讲解生僻字词和句子结构。
2.指导学生用重点词语和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
3.分组合作,解决文中难句,提取故事情节。
4.整理答案,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 文化内涵(30分钟)1.分析《项脊轩志》中的文化内涵,如人性、道德、美学等。
2.带领学生感受文化内涵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发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4. 语言运用(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辨析古汉语中的词语,如“项羽”和“泽畔”等。
2.带领学生感知初中语文必修一中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3.分组练习仿写文言文短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借助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课堂小结(10分钟)1.归纳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
2.解答学生关于文学作品阅读和文化内涵的疑问。
3.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学习笔记,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四、教学评估1.以作业、小测、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阅读理解、文化内涵和语言运用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对学生作品进行回阅评估,检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掌握程度和阅读分析能力。
五、课后拓展1.让学生读《旧唐书.孟贲传》、《史记.孔子世家》等相关文章,做好和《项脊轩志》的对比分析。
2.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电子资源,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校或社区开展主题活动,如古代文学阅读分享、文学作品创作和文化交流等,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说课稿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aecfd8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1.png)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说课稿高中语文《项脊轩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
一、说教材《项脊轩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篇目。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
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
本单元为古代散文欣赏单元,单元教学赏析指导的题目---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即本单元课文形式自由灵活,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
《项脊轩志》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易,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课文选材着眼于家庭琐事,表现母子、夫妻之间的深情,文笔清淡朴素,细节生动传神,是进行细节描写教学的好范例。
二、说教学目标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学习鉴赏古代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归有光其人其作;能力目标:1、体会细节描写中情感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3、运用细节描写写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2、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散文教学的要求及教材特点,我确定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体会细节描写中情感的能力确定教学难点:1、运用细节描写写作的能力。
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43987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8.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文以载道”,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散文,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项脊轩志》以其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族变迁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是一篇体现“文以载道”的佳作。
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围绕着项脊轩这一狭小的空间,回忆了与之相关的许多往事,如祖母对自己的关爱、母亲的慈爱形象、夫妻间的深情等。
这些回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温馨而又略带伤感的情感世界,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然而,对于像《项脊轩志》这样情感细腻、内涵丰富的散文,学生在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技巧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中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于家庭、亲情等主题有着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为理解本文的情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392f5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4.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词语、感受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词语,感受作者情感。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验学习效果。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表现。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六、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内容分析:详细解读《项脊轩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情感表达等。
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便进行拓展阅读。
2. 教学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40846f5941ea76e58fa04fb.png)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内容是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及作用《项脊轩志》是人教版幼师教材《阅读与写作》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要求散文要熟读成诵,了解各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从而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鉴赏,使学生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二、说学情本班学生是幼师一年级学生,她们在初中和上学期都学习过古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对于浅显的文言文结合注解能够基本理解,但对文中的情感把握不好,本节课就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生情感的把握。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2、能力目标:借鉴文章相关的写作手法(重点)3、情感目标: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难点)四、说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本文教学,我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会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同时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父爱、母爱,亲情无限。
在我们身边,永远流淌着家人的关爱。
爱,在文人笔下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是啊,亲情之爱没有那么轰轰烈烈,看起来微乎其微,可是正是这普通平凡才是心的折射,是爱的点滴。
我敢说,世界上最纯净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亲情……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再来感悟一下那份浓浓的亲情。
(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二)、感知课文,播放项脊轩志朗诵,结合教师提示,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本文作者“围绕一间书屋,抒发两种感情,感怀三位亲人。
”请问是哪两种感情?哪三位亲人?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三)、理清思路学生通过思考这个问题就能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明确本文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项脊轩引发文中的“喜”和“悲”两种感情,为下一步鉴赏指出了方向。
文言文《项脊轩志》优质说课稿
![文言文《项脊轩志》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c75b5f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0.png)
(向评委及各位老师问好)一、说教材、学情今天我说的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文章——《项脊轩志》,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
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百读不厌的散文。
作者借一阁(项脊轩)而回忆三代亲人(祖母、母亲、妻子),讲述家族兴衰。
所叙之事,是日常生活细琐之事;所用之语,为清新朴实无华之语;所抒之情,乃天地人间挚爱之情。
这篇文章,是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备受推崇的经典名篇。
文章看似浅显,却意蕴深邃;语句朴素易懂,却情深意切。
高二学生虽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粗略翻译文章容易,真正读懂文章却很难。
因此要上好本文,有一定难度。
为此,我将在这堂课上,力求贯彻以下理念:1、对话。
文本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对话的过程。
学生与老师共同走进文本,去与作者对话,叩开作者的心扉,聆听他的倾诉,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和分享阅读心得。
2、语文味。
在整体感知文本之后,我将重点让学生品味本文语言。
读出字里行间那催人泪下的情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3、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注解与工具书疏通本文大意,梳理文言知识,并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二、说教学目标通过《项脊轩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同时,感受文中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这美好、高尚的情感充实他们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的成长。
据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体会本文情感,领悟本文教学重点难点为: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2、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三、说教法学法我将贯彻以下教法、学法:教法:诵读法(文本)、涵泳法(重点语句)学法:归纳整理(文言知识)、旁批(重点语句)四、课时安排本文的学习安排两课时:第一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注解,疏通文意;整理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第二节课:师生共同学习(即本说课稿内容)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文学家)2、作者作品: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明朝昆山人,世称震川先生,著名散文家。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13930ee53a580216fcfe9b.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各位评委、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
(一)(首先是)说课标。
《项脊轩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关于选修古代散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说教材及其地位。
本单元的基本内涵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按照新课程标准,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体会杂文、小品文这一类文章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感受此类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项脊轩志》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可以通过感受、理解、认识文中优美高尚的情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学情。
要想使课堂教学获得实效,就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
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
但是对那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比如说父爱、母爱)体验得较为肤浅。
(而选修课程“诗歌和散文”模块开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就知识结构而言,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必修阶段对文言文比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对于浅易文言文已基本能疏通文意。
(四)说教学设想和课时安排。
本文是一篇明代散文,难度不大,而且注释详细,因此我准备将文言知识的积累放在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通过抽查、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课后,将本课的知识要点制成简表以利于学生集中记忆。
(如图所示)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②鉴赏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深沉情感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模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品味作者平淡记叙中蕴含的浓郁深情②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五)说教学重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制定为: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感悟亲情。
项脊轩志说课稿比赛
![项脊轩志说课稿比赛](https://img.taocdn.com/s3/m/ed56b3754028915f814dc226.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介休十中宋爱卿各位评委:早上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第二课时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项脊轩志》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一篇,是明代散文。
这个专题的基本内涵是“情”,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
《项脊轩志》是第一个板块“如泣如诉”的第二篇课文,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认识这美好、高尚的情感能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的成长。
《项脊轩志》既承载着许多文言知识,又体现着古代散文体裁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鉴赏,可以使学生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入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并掌握阅读鉴赏古代散文、中外戏剧及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本文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感情线索,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今昔对比的巨大落差。
正是一篇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典范之作。
根据以上理念,在第一课时学生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把这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抓关键字理解作者情感的核心——凭吊个人遭际的不幸。
2、学会体验生活,懂得感恩。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入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并掌握阅读鉴赏古代散文、中外戏剧及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因此,我把“学习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厚感情的写作技巧”定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归有光的散文多写身边琐事,学生往往难以准确把握细节描写背后的情感。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285b0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d.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族历史的传承和对家国情怀的抒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2. 教学难点: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和文化内涵;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梳理课文思路;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内容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第二课时进行深入学习,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和文化内涵。
七、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案、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和文化内涵;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梳理课文思路;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说课稿
介休十中宋爱卿
各位评委:
早上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项脊轩志》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一篇,是明代散文。
这个专题的基本内涵是“情”,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
《项脊轩志》是第一个板块“如泣如诉”的第二篇课文,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认识这美好、高尚的情感能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的成长。
《项脊轩志》既承载着许多文言知识,又体现着古代散文体裁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鉴赏,可以使学生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入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并掌握阅读鉴赏古代散文、中外戏剧及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本文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感情线索,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今昔对比的巨大落差。
正是一篇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典范之作。
根据以上理念,在第一课时学生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把这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抓关键字理解作者情感的核心——凭吊个人遭际的不幸。
2、学会体验生活,懂得感恩。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入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并掌握阅读鉴赏古代散文、中外戏剧及诗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因此,我把“学习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厚感情的写作技巧”定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归有光的散文多写身边琐事,学生往往难以准确把握细节描写背后的情感。
如何点拨他们自己感悟到情感是个难点。
因此,我把“抓关键字理解作者情感的核心——凭吊个人遭际的不幸”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㈠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再结合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自主学习的学情,本文教学,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问题引领导学法、诵读法”的教学方法。
㈡说学法
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问题导引、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勾画圈点,反复诵读。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过程中重难点问题,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对本课进行设计:
㈠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著名诗人汪国真在一首诗中说:“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同学们总觉得生活太平淡,没有什么事情能感动我们的心灵,所以在写作中总是无话可说。
其实并不是生活乏味,而是我们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感的心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去学习那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和体会委婉动人的语言背后的沧桑、辛酸与浓浓的深情。
关于导入的说明:导入新课要找准“切入点”,即切合本节课教学目标,引起对情感体验的深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以便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采用汪国真的诗句导入课文,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既明确了教学重点,又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急于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困难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㈡抓住关键,深入探究
《必修五教学参考》中有这样一段话,对我影响颇深。
它说:“以本篇的写作主旨或主题思想而论,有人说是写亲子和夫妇之情的,也有人说是作者从文章里表达了他对昔日家庭生活的怀念。
我们承认这些都是《项脊轩志》所具有的内容,而真正的主旨所在,却是作为一个没落地主家庭的子弟,对家道中落的身世发出了惋惜和哀鸣,同时也在沉痛地凭吊个人遭际的不幸。
作者以一间破旧的书房为线索,写出了母亲、祖母和妻子三代人对自己的爱怜、期望和依恋,从而流露出一个失意的读书士人生不逢时的抑郁和悲哀。
”这段话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仿佛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发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所以,为了让学生可以和我有相同的感悟,我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学会抓关键字把握情感、体会细节感悟情感。
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找文中直接点明作者情感的字眼、词语或句子,找出来并大声读一读。
“找字眼”指导学生筛选信息的方法——抓重点字词句。
“大声读一读”一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二是为我后面范读做铺垫。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
“余泣,妪亦泣。
”
“令人长号不自禁。
”
②分析这三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第一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学生可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
第二、三句的赏析则主要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梳理出作者的情感。
在讲析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分析第二句如何运用细节表情达意的方法后,由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分析第三句中细节描写所传递出来的情感。
并且由学生自主完成悲伤之事的概括。
教师做一个小结。
片段小结(板书)(指导学生养成及时归纳的学习习惯)
一悲家族分崩离析
悲二泣母逝难抑哀思有了细节的铺垫
三愧大母情不可禁才有感情的积聚
四念亡妻为泪千行
③文章的后两段是作者若干年后在旧稿的基础上补写的。
想一想,作者补写的这两段有什么作用?与前文相比,最后一段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能不能从学过的诗文中举出手法相同的例子来?
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文本。
探究法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高效率地提高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这个问题虽有难度,但是,学生却对这样的问题感兴趣。
如果时间允许,更能在教师设置问题之后,由学生提出探究问题,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相信学生的收获更大。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功地总结出了细节描写的作用,并且经由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思辩过程,充分理解了作者的复杂情感,更体会到了作者凭吊个人遭遇的不幸之悲不可抑。
顺利的完成教学重难点的学习任务。
㈢学习运用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母的爱总是以不同方式在我们身上得以表达,在生活中与我们时刻相伴。
请结合自己的经验,挖掘生活细节,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着重描写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情,使父母对自己的呵护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
目的:在从文章中得到写作启示后,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锻炼学生的写作
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再次真切地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和细微处蕴含的浓浓深情,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课堂时间完成)
㈣课堂归纳总结
为了总结全文,再次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我用这样一段话来结束整个课堂教学。
“亲情的可贵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大事,恰恰体现在寻常小事。
深思因其寻常,故此名为细节。
也许我们在平时因其寻常而忽略,当我们意识到它的可贵时,它却悄然远离,只留在记忆深处。
在我们走出这篇美文时,让我们学会珍惜眼前的寻常亲情,去体验这种淡而悠远的亲情。
那么,我们的作文也会因之闪亮。
我们更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能从感恩开始,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
愿本文就是一面镜子,时刻照见同学们感激的面容,感恩的心灵!”用这样的话语,是考虑到现在的孩子比较自私,只懂得享受,而很少想到付出。
所以,希望给他们以启迪。
㈤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写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几个画面,,抒发你对故居或亲友的眷恋、怀念之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目的:通过作业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同时加强写作训练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要求是:简洁明了,能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课授课重点的线索。
所以,我设计本课的板书如下:
喜 一悲家族分崩离析 四念亡妻为泪千行
三愧大母情不可禁
二泣母逝难抑哀思 悲
项
脊
轩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