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刘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一帝刘彻

他是一位睿智的皇帝。他是一位勇武的皇帝。由于他的勇武,一个民族在欧亚大陆的东方猛然崛起,获得了应有的尊严和自信;因为他的睿智,一个民族的历史因此而灿烂,雄伟的乐章千年嘹亮,唱彻天地四方。他就是名垂千古的汉武大帝刘彻。

秦始皇撮合了神州华夏,奠定了一统华夏的基础,但短暂的王朝远未达到威震四海的辉煌。汉武帝执政之前的汉王朝虽然已经成了一个强大的邦国,但仍然是初生的幼龙,还没有长出强健的筋骨和腾飞的翅膀。是汉武帝的睿智与勇武,唤醒了一个民族的斗志,托起了一个王朝的声威,从此,中华大地的尊严与自信与日俱增,自汉至唐,一路领先,登峰造极。

汉武帝在中国历史的链条上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华夏文化的链条上同样是个关键的环节。他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难以估量的。汉武帝继位之初正是黄老之术盛行之时。汉代立国初年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国库空虚,人民需要修养生息。高祖在位时由于天下尚未平定,国家的安定处于首要地位,因而无暇顾及文化建设。文帝在吕氏之乱中侥幸登基,诚惶诚恐,只好韬光养晦,力求天下安定,于是崇尚清静无为,黄老思想是其自然的选择。汉景帝

秉承文帝之制,加之国力虚弱,含蕴内敛仍然是其必然的选择。随着文帝、景帝的修养生息初生的汉王朝已经积蓄起了较为雄厚的实力,国家的财力逐渐厚实,民生日渐好转,至武帝即位之时汉王朝像一位恢复了元气的巨人开始生气勃发了。

汉武帝顺应时势一改无为而治的国策,转而倡导主张入世的儒学,广招天下儒生,启用董仲舒,采纳其“独尊儒术”的思想,从而使先秦以来备受压抑的儒家学说顺理成章的占据了统治地位,开创了儒学立国的先河。且不说儒学本身的优劣,就武帝当时所面临的政治条件和他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它的选择虽未免过于绝对但却绝对的英明。汉武帝“独尊儒术”不仅对于当时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正是他的这一举措奠定了统一集权强大的历代华夏王朝的政治的伦理的思想文化的根基。这个根基的核心正是儒家学说和思想。后世中国不管谁登临天下,也不管是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不得不秉承由汉王朝开创的确切的说应该是由汉武帝开创的政治文化道统,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使中华民族这个统一而强大的板块支离破碎。不管后人对汉武帝作如何评说,如果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整体构架上来观照汉武帝的功勋,说他光照日月,泽被千秋,则一点都不算夸张。汉武帝在军事上的建树同他在政治文化上的建树一样卓越。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像汉武帝这样文治武功都卓越非凡的

皇帝。汉武帝一生都在致力于使国家强盛统一,免遭外敌滋扰。他对匈奴的三次大规模的用兵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先秦以来长期无法根治的边患,汉民族第一次使自己的对手望而生畏了!作为欧亚大陆上的强大王朝,汉武帝深谋远虑,恩威并重,以强力打通了欧亚大陆桥,开通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丝绸之路,开中外经贸往来之先河,扬大汉王朝之声威,扩大了视野,拓展了生存空间,使中华民族获得了世界声望,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汉武帝以其刚勇剽悍与过人的才略重塑了汉民族的精神,鼓荡了汹涌澎湃的斗志,在中华大地上灌注了经久不息的勃勃生机,他的开创性,他的魄力都是历史上其他皇帝难以比拟的。历史有幸!华夏有幸!民族有幸!让我们拥有汉武帝,让我们分享汉武帝,让我们为汉武帝而自豪!

汉武帝简介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汉武帝。秦始皇结束了周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帝国。但是这个帝国缺乏统治经验。虽然秦始皇是一位纵横捭阉叱咤风云的人物,开创了中华第一帝国。但这个帝国的寿命却过于短暂,只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

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中的第二帝国。这个帝国创生于农民起义。其创业君主刘邦是一个出身草莽行迹近乎无赖与游侠(黑

社会领袖)之间的边缘人物。由于一种政治和阶级的包容性,他的集团具有较为宽泛的社会基础,乘动乱纷争之际,终于取得全国政权。但这个新皇朝几乎不具有法理和意识形态的任何正统性。因此这个帝国在开创之初就陷入了极端不稳定之中。自高帝、吕后至文景的五十年间,内部变乱不断。外部则匈奴交侵,社会深隐危机之中。直到汉武帝的降生,这位班固称之为“雄才大略”的人物,才为这个皇朝开辟了崭新的局面。

汉武帝塑造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规划制度,招揽人才,改革内政,建立币制与财政,决战匈奴,拓展外交,不仅重新奠定了汉帝国的制度基础,而且其宏谋远虑为此后直到清皇朝两千年间的中国君主法宪制度提供了一整套相当稳定而成熟的模型和范式。

然而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的偏见。班固的《汉书·武帝纪赞》试图纠《史记》之弊,其论汉武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

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对汉武帝的雄材伟略基本给以肯定。但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则指出其仍有偏颇:“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汉武帝,则纯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出发,谓:“孝武帝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资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爱忠直之言却恶人欺蔽。好贵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清吴裕垂《历朝史案》,则指出:

“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议和误国。则武帝所为,又岂宋人所能议乎?” 这个问题问得不错。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创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