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领域和部门均开始沿用承载力的概念用于自身的研究, 耕地人口承载力、森林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交通环 境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等概念或研究 范畴逐渐涌现。用来描述区域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最大承 受能力。
“承载力”与城市研究自然地结合,成为生态学、城市规划、 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热点,同时诞生出土地负载力、社会承 载力、城市安全承载力、城市承载力、城市综合承载力等新 型概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评价方法
✓ 生态足迹法 其次,测算该地区的生态承载能力。 所谓生态承载力是指研究区 域内现有的不同类型土地和水体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之和,表示自然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给人类的消费品总量。
•式中,EC 为总的生态承载力;N 为人口数 ;ec 为人均生态承载力;j为生物生产性土 地的类型;aj为人均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 为产量因子,λj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类生 物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同类土地的世 界平均生产力的比率;rj为均衡因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概念 二、评价方法 三、应用方向 四、案例分析
二、评价方法Baidu Nhomakorabea
•单要素 •评价
ü 封志明等研究采用区域粮食生产力所能供养的人口规模来度量,构 建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承载指数模型,揭示区域现实人口数量与土 地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ü 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就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和环境的承载 状态进行单要素评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概念
•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承载力的概念和意义发生着相 应的变化。目前对于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 仅关注自然资源禀赋,还应当考虑人类发展需求和人 类对区域环境施加的影响,即考虑承载力的综合性。 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和区域范围内,在维持 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 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 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最后,将该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如 果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形成生态赤字,表示该地区经济与 社会发展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如果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 ,则形成生态盈余
其它类似的方法还有能值分析法、单要素加权分析法和矢量分析 法等,它们只是在指标选择、权数的确定和综合的方法方面与生 态足迹法不同,但基本思路是相同的
综合指标体 系评价
ü 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载力研究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 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ü 秦成,王红旗等构建了包含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量、人均耕 地面积、水土协调度、水环境纳污能力、环境用水率、城市化水 平和人均GDP等指标的泉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观 ü 综合指标体系考虑的指标更为全面;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概 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1年4月14日星期三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概念 二、评价方法 三、应用方向 四、案例分析
一、概念
•承载力提 出
•发展
•产生新概 念
最初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指“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 某种生物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1921年,美国学者将 此概念应用于人类承载力的研究,指“某一地区的食物资源 确定该地区的人口容纳量”。
•其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N为被评价地区的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j 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类型 ,该方法将地球表面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分为6 大类:耕地、草地、森林、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海 洋;i 为消费品和投入的类型;cji为第j 类第 i 种消费品的人均消费量,pji为第j 类第 i 种消费品的年(全 球)平均土地生产力;nj为第j类消费品的品种数,随j的不同而变化;rj为均衡因子,因为单位面积耕地 、草地等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差异很大,为了使计算结果转化为一个可比较的标准,有必要在各类生物 生产性面积前乘上一个均衡因子,以转化为统一的、可比较的生物生产地域面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评价方法
✓ 生态足迹法 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和其学生Wackernagel在 1992年提出,并在1996年 由Wackernagel 进一步完善。 首先,测算被评价地区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指任何已知人口(一 个城市 、地区或国家)生产其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其所产生的 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 两个基本假设:(1)人类能够确定其自身所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 产生的废弃物;(2)这些资源和废弃物大部分能够被转换成相应的生 物生产性面积。
系统因素间的关联作用,通过因果反馈图和系统流图,建立系 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发展战略实现对系统结构、功能乃至 发展趋势模拟和预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评价方法
✓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 2000 年黄宁生等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传统相对资源 承载力模型主要包括:综合承载力,相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承 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
ü 单要素评价认为利用了承载力评价中的短板效应,评价方法快捷、数据易于
点 获取,结果便于区域间比较,应用方便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评价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评价方法
✓系统动力学方法 英国科学家马.斯莱塞(Malcom Sleeser)等人运用该方法 建立了人口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即 ECCO( Enhancement of Carrying Capacity Options)模型,进行 承载能力综合计量。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按照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的 模型,借助计算机模拟可以用于定性与定量地研究系统问题。通 常通过一阶微分方程组来反映系统各个模块变量之间的因果反 馈关系. 模型所考虑的是整个系统的最佳目标,强调大系统中各个子 系统的协调和大系统的综合。因此,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 较好地把握系统中众多因子的相互关系,分析系统结构,明确
“承载力”与城市研究自然地结合,成为生态学、城市规划、 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热点,同时诞生出土地负载力、社会承 载力、城市安全承载力、城市承载力、城市综合承载力等新 型概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评价方法
✓ 生态足迹法 其次,测算该地区的生态承载能力。 所谓生态承载力是指研究区 域内现有的不同类型土地和水体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之和,表示自然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给人类的消费品总量。
•式中,EC 为总的生态承载力;N 为人口数 ;ec 为人均生态承载力;j为生物生产性土 地的类型;aj为人均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 为产量因子,λj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类生 物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同类土地的世 界平均生产力的比率;rj为均衡因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概念 二、评价方法 三、应用方向 四、案例分析
二、评价方法Baidu Nhomakorabea
•单要素 •评价
ü 封志明等研究采用区域粮食生产力所能供养的人口规模来度量,构 建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承载指数模型,揭示区域现实人口数量与土 地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ü 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就土地资源、水资源、交通和环境的承载 状态进行单要素评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概念
•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承载力的概念和意义发生着相 应的变化。目前对于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 仅关注自然资源禀赋,还应当考虑人类发展需求和人 类对区域环境施加的影响,即考虑承载力的综合性。 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和区域范围内,在维持 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 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 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最后,将该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如 果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形成生态赤字,表示该地区经济与 社会发展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如果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 ,则形成生态盈余
其它类似的方法还有能值分析法、单要素加权分析法和矢量分析 法等,它们只是在指标选择、权数的确定和综合的方法方面与生 态足迹法不同,但基本思路是相同的
综合指标体 系评价
ü 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载力研究中土地、水资源、交通和环境要素 承载力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ü 秦成,王红旗等构建了包含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量、人均耕 地面积、水土协调度、水环境纳污能力、环境用水率、城市化水 平和人均GDP等指标的泉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观 ü 综合指标体系考虑的指标更为全面;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概 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1年4月14日星期三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概念 二、评价方法 三、应用方向 四、案例分析
一、概念
•承载力提 出
•发展
•产生新概 念
最初是与生态学密切相关,指“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 某种生物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1921年,美国学者将 此概念应用于人类承载力的研究,指“某一地区的食物资源 确定该地区的人口容纳量”。
•其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N为被评价地区的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j 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类型 ,该方法将地球表面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分为6 大类:耕地、草地、森林、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海 洋;i 为消费品和投入的类型;cji为第j 类第 i 种消费品的人均消费量,pji为第j 类第 i 种消费品的年(全 球)平均土地生产力;nj为第j类消费品的品种数,随j的不同而变化;rj为均衡因子,因为单位面积耕地 、草地等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差异很大,为了使计算结果转化为一个可比较的标准,有必要在各类生物 生产性面积前乘上一个均衡因子,以转化为统一的、可比较的生物生产地域面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评价方法
✓ 生态足迹法 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和其学生Wackernagel在 1992年提出,并在1996年 由Wackernagel 进一步完善。 首先,测算被评价地区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指任何已知人口(一 个城市 、地区或国家)生产其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其所产生的 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 两个基本假设:(1)人类能够确定其自身所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 产生的废弃物;(2)这些资源和废弃物大部分能够被转换成相应的生 物生产性面积。
系统因素间的关联作用,通过因果反馈图和系统流图,建立系 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发展战略实现对系统结构、功能乃至 发展趋势模拟和预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评价方法
✓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 2000 年黄宁生等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传统相对资源 承载力模型主要包括:综合承载力,相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承 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
ü 单要素评价认为利用了承载力评价中的短板效应,评价方法快捷、数据易于
点 获取,结果便于区域间比较,应用方便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评价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评价方法
✓系统动力学方法 英国科学家马.斯莱塞(Malcom Sleeser)等人运用该方法 建立了人口资源与发展之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即 ECCO( Enhancement of Carrying Capacity Options)模型,进行 承载能力综合计量。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按照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的 模型,借助计算机模拟可以用于定性与定量地研究系统问题。通 常通过一阶微分方程组来反映系统各个模块变量之间的因果反 馈关系. 模型所考虑的是整个系统的最佳目标,强调大系统中各个子 系统的协调和大系统的综合。因此,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 较好地把握系统中众多因子的相互关系,分析系统结构,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