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故易者,象也”

合集下载

《周易》象论的理论内涵及形成因素

《周易》象论的理论内涵及形成因素

《周易》象论的理论内涵及形成因素闫金玲【摘要】As a symbol, cognitive style, a kind of deep structure, xiang has its unique connot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about xiang in zhouyi mainly have three points. One is wu culture in xia and shang as the prototype of the theory. Myths and legends provide basis of the method. The second is the Zhou Dynasty music culture specifing its value orientation. The third is the pre-qin thought promoting its philosophy connotation of Zhou Yi.%象作为象征符号、认知方式、一种深层结构都有其独特的内涵。

《周易》象论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夏商巫卜文化孕育《易经》象论的雏形,神话传说象物应怪为《周易》象论提供方法依据;二是周代礼乐文化规定了其价值取向;三是先秦思想提升了《周易》象论的哲学意蕴。

【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周易;象;观物取象;立象尽意【作者】闫金玲【作者单位】长治市教育学院文科部,山西长治 0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象”是独具中华民族思维特质的重要范畴,源自先民的尚象意识,经夏商巫卜文化及周代礼乐文化之熏染,成为构建古代思想系统之基本文化符号,再经先秦思想家阐释,在《易经》的基础上形成《易传》,演变为蕴涵思维特征、文化观念与审美特质的象论。

易传全文注释译文

易传全文注释译文

《易经》十翼《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②。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③,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⑤。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6)。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7)。

易则易知,两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肾人之业(8)。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⑤。

【注释】①《系辞》是后代解说《易》的七种《传》之一,分上、下两篇,大约写成于汉代初期。

它对《易》的内容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里选录其中一部分。

②陈:排列。

位:确定。

③方:应当是“人”字,由于字形相近而误写成“方”。

④见。

用作“现”,意思是显现,出现。

⑤摩:碰撞,摩擦。

荡:震荡,激荡。

(6)知:这里用作“为”,意思是成为,构成。

大始:原始,初始。

成物:具备完整形体的万物。

(7)易:容易,平易。

简:简略,单纯。

(8)贤人之德:陶冶人的品德。

贤人之业:成就人的功业。

(9)位:在,在于。

【译文】天尊贵在上,地卑微在下,《易经》中乾为天为高为阳,坤为地为低为阴的象征就定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由卑下以至高大,杂然并陈,《易经》中六爻贵贱的位置,亦依序而排定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动静有一定的常态,《易经》中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也就由是断定,断然可知了。

天下人各以其道而以类相聚,物各以其群而以类相分,同于君子同于善的事物则吉,同于小人同于恶的事类,则凶就产生了。

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冥的现象,在地成就山川河岳动植高下诸般的形态,而人世间万事万物错综复杂的变化,由是可以明显的看到了。

所以宇宙间,阴阳二性不停地切摩变化,八卦所代表的八种天地间的八个基本物象,不停地相与鼓动变化,由是产生了宇宙万有。

《卷八-系辞下》(子夏易传)简介及原文全文

《卷八-系辞下》(子夏易传)简介及原文全文

《子夏易传》卷八·繫辭下关于子夏易传中国古籍,作者卜子夏。

《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

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撰。

繫辭下原文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剛柔者立本者也。

變通者,趣時者也。

吉凶者,貞勝者也。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日月之道,貞明者也。

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

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動乎内,吉凶見乎外。

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剛柔相推,而八卦成矣。

八卦既列,象在其中矣。

天地山澤,雷風水火,天下之大象也。

健順動止,離險巽說,庶情之大端也。

可得而見矣。

相因而重之,爻動其中,兩而相求,情偽可得而吉凶形矣。

剛柔相易,變化可觀也。

繋辭以辨其動,吉凶悔吝之所明也。

故可以觀其辭而效其動。

剛柔者,素定其位而立其本也。

變而通之者,就其吉而違諸凶,易其所也。

從其時而歸其貞,可貞勝矣。

夫貞者,得其分,恒其一,不徇於外也。

則於物不惑矣。

得事之幹也。

當吉而保其吉,當凶而索其凶,天地以是貞也。

得萬物之觀而為人之則也。

日月以是貞也。

得萬物之瞻而保其明也。

天下萬物得其生動,皆得其貞一,故能繼其續也。

夫乾運天之神,堅其一而不雜,確然易也。

坤得地之順也。

守其一而成物,隤然簡也。

皆保一以成,其施而無情巧焉。

示其以易,簡也。

而物從之得矣。

爻者,人得效此而動也。

象者,人得像此而制也。

爻象動於内,可得而觀也。

吉凶見乎外,可徴而從也。

功業見乎變,因變而成也。

聖人之情見乎,辭可得,極於深而至之也。

天地之大徳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冝,近取諸身,逺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而為網罟,以佃以漁,盖取諸離。

天設四時而寒暑周焉。

地設剛柔而生長遂焉。

浅析王弼“言象意之辨”——以“象”为中心的考察

浅析王弼“言象意之辨”——以“象”为中心的考察

浅析王弼“言象意之辨”——以“象”为中心的考察内容提要:本文试图通过以“象”为中心的对王弼“言象意之辨”的考察,突出“象”在“言-象-意”结构中的地位,并且经由对“象”的内涵的仔细分辨和对“言-象-意”结构的整体分析,来显现作为王弼的解《易》方法论和普遍认识论的“得意忘象”说的深刻含义。

关键词:王弼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综观学界对王弼“言意之辨”的分析,多认为在“言-象-意”这一张力结构中,“意”相对于“言”和“象”处于主宰地位,“言”和“象”都只是作为表达“意”的工具而存在,并且在把握“意”以后应“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这一论断基本上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论者往往将“言”和“象”放在同一层次来讨论,没有细致分辨“言”与“象”之间的区别,这便使得“象”作为“言”与“意”间的中介的特殊意义掩而不彰,从而无法准确理解“言”“象”“意”三者间的逻辑关系,最终使得王弼的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得意忘象”说的深刻含义无法显现。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希望通过对“言-象-意”这一充满张力的认识结构的细致分析,将“象”的特殊意义凸显出来,从而为王弼“言意之辨”的研究贡献一新的视角。

一、历史的考察:“言意之辨”溯源“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之一,但它的源头是在中国的先秦时期,相关论述集中体现在《周易》《老子》《庄子》三部经典中。

通过梳理这三部经典中论及“言意之辨”的文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王弼“言意之辨”这一时代命题的发展源流。

《周易·系辞上》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1] 这里便提出了“言不尽意”和“立象以尽意”两个命题。

可见“言”与“象”之间是有区别的,并且“象”与“言”相比在“尽意”上更有优势。

当言无法尽意的时候,象便成为表达天地万物之理的重要方式,由此“言-象-意”这一张力结构中“象”的重要性便得以凸显。

《老子》中,已提出了言和意的关系问题,认为语言不足以达意,不能完全表达思想者对宇宙万物本体与规律的体验成果——道,因而提出“道常无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混成之物,是圣人对整个世界及其生命存在的感悟,因而语言不能完全表达它的意蕴。

《系辞》原文(全文)

《系辞》原文(全文)

《系辞》原文(全文)一:《系辞上》1、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2、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懮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3、系辞上:彖者,言乎象者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齐小大者,存乎卦。

辩吉凶者,存乎辞。

懮悔吝者,存乎介。

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4、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懮。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5、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懮,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为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6、系辞上: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周易》第五十九卦《涣》卦解析

《周易》第五十九卦《涣》卦解析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逾乎险难,得位体巽,与五合志,内 掌机密,外宣化命者也,故能散群之险,以光其道。然处於卑顺,不可自专,而为散 之任,犹有丘虚匪夷之虑,虽得元吉,所思不可忘也。
[疏]正义曰:“涣其群”者,六四出在坎上,巳逾於险,得位体巽,与五合志,内 掌机密,外宣化命者也。能为群物散其险害,故曰“涣其群”也。“元吉,涣有丘, 匪夷所思者,能散群险,则有大功,故曰“元吉”。然处上体之下,不可自专,而得 位承尊,忧责复重,虽获元吉,犹宜於散难之中,有丘墟未平之虑,为其所思,故曰 “涣有丘,匪夷所思”也。
用拯马壮 涣奔其机 涣其躬 涣其群;涣有丘 涣汗其大号;涣王居 涣其血,去逖出
《涣》卦爻辞所描述的是某次大水发生时的场景,因为吉凶判断以 及阴爻、阳爻的爻题间隔破环了叙事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呈现一种隔断 叙事的特征
最初作为筮卜的工具书——缺乏主语的“无主句”的存在造成叙 事的含糊,便于爻辞解释的普遍性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疏]正义曰:“风行水上,涣”者,风行水上,激动波涛,散释之象,故曰“风行 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者,先王以涣然无难之时,享于上帝,以告太平, 建立宗庙,以祭祖考,故曰“先王以享于帝,立庙”也。
初六:用拯马壮,吉。涣,散也。处散之初,乖散未甚,故可以游行,得其 志而违於难也,不在危剧而后乃逃窜,故曰“用拯马壮,吉”。
从 “散 ”引 申而来含有 “文 ”义 , 即 文理焕然 ,。 从事理上说 , 物 散而不乱 , 秩然围绕于一 个中心 , 则其形 态必见 自 然之 文理 。清代 朱骏声 《六十四卦经解 》 说 : “涣 , 流散也 , 又文貌 , 风行水上 , 而 文成焉 。
“水行风上”美学意蕴的发展
北宋苏洵在《仲兄字文甫说 》发挥为“风行水上, 涣, 天下之至文 ” , 并将“至文”解释为“无疑乎相求, 不期而相遭, 而文生焉”, 在苏洵看来 “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 惟水与风而已 ” ,从此“风行水上”遂以自然 成文之意进入文论当中。

周易系辞正解

周易系辞正解

《周易·系辞传》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的说明。

文辞古雅,言中有秘,秘中有诀,非刻意追求,矢志参悟而不可得。

解者每以优美空洞的大道理形于笔墨,读之确能使人心旷神怡,若有所得,究其实际,则仅存空理而难具实用。

《周易》学说,是从应用中发展起来的,绝非空洞哲理,而有其应用模式,若不知此,则入五里雾中,莫辨东西,有失著者本意,难免隔靴搔痒,焉不望洋兴叹!经数十年之研究,发现易传古法,言之凿凿,通过实验证明,不但往往偶中,令人惊喜不已!且与《系辞》若合符契,因知《系辞》之文非普通文字,别有一番奥秘。

大道无私,不敢隐秘,霍老师特写《周易系辞正解》留与知音共赏之!1995年11月30日上午于通天宝座周易预测及命理研究上篇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天地即乾坤,乾为天盘,坤为地盘。

以尊卑配天地,此“天地盘”是易学应用之基本模式,也是易学之根本学理,“法象莫大乎天地”、“与天地相似”的“天地盘”模式,是圣人“立成器以为天下利”的发明。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承前句“天尊地卑”以明“天地盘”上下尊卑即“贵贱”之位。

也即是“圣人之大宝曰位”的重要定位问题。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天盘主动,地盘主静(视运动),“乾刚坤柔”,乾为天为刚为动,坤为地为静为柔,天恒动,地恒静,故曰“动静有常”,乾为刚故刚表天盘之性,坤为柔,故柔表地盘之性,动静刚柔,皆是阐述“天地盘”功能之情形。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此很明确,前文简要地讲述了“天地盘”的制定,此文接着阐述“天地盘”应用中的要点,判断吉凶的方法。

“方以类聚”者,方,即是方法与方向。

是判断吉凶的定点,即是指问什么事情看地盘什么宫位,一般所谓的“用神”位置。

如问病看坎宫(指地盘位置。

地盘称宫,天盘称卦。

以下同此)。

问考试为文看坤宫。

问父看乾宫。

问母看坤宫。

问失盗看坎宫。

问门向看艮宫。

等等。

这就是“方以类聚”之所指。

“物以群分”则是指天盘所得为何卦?如得乾卦,即为君,为父,为玉,为圆,为马,坤为文,为众,为牛,为顺……。

《易经》说数123与数论2

《易经》说数123与数论2

《易经》说数123 与数论2《易经》说数123.与数论(2)(八卦数论成果被剽窃)国内外研易者公认《易经》象数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岂知中国《易经》却是数论的鼻祖!"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外百家讲坛第169讲《易经》里的数与数学科学南怀瑾先生论述过《易经》里的三套数字(卜卦用数字、伏羲八卦数字、河洛图与文王八卦数字),它们的真实性是不争的事实。

三套数字还含有辞数。

在我们的拙著《解圆与数论》一直认为《易经》里的数不是孤立静止的常数,而是变数,是无穷之变数;《易经》里的量不是孤立静止的常量,而是动量,是无穷之动量。

"动""变"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宇宙自然之"道"。

《周易上传》30卦与《周易下传》34卦由八经卦构成六爻之64重卦,自下而上看每卦均有"初、二、三、四、五、上"六爻,据传文王周公系辞,阳爻"-"用九,阴爻"--"用六,视六爻之阳阴相应叫做"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或"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上下传64卦之卦序卦象卦辞,为无字天数太极八卦图作了精辟恢弘之诠释。

《系辞上传》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而成位乎其中矣。

"言造化之实,乾坤之理,万物有序,一阳一阴两划1、2刚柔而已。

第二章:"圣人设卦,.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言圣人作易君子学易与八卦的客观性,"6爻"与"3极"乃为宇宙自然法则,即"道"。

第三章:"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专释象卦爻辞之通变规律。

第四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中国古诗与庞德的理解

中国古诗与庞德的理解

摘要:中国文字和中国人的思维决非像西方曾经认为的那样仅仅处于低级的感性水平上,基于对言、象、意关系的独特领悟,中国诗歌把意象营构当成了自己的一大任务。

庞德从反浪漫主义的期待视野出发,在中国古诗中挖掘出了异常丰富的思想养料,借以掀起了意象派诗歌运动,为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尽管庞德的意象诗歌并不具备中国古诗背后所依托的哲学美学底蕴,避免不了肤浅而短命的可悲结局,但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这一次伟大碰撞却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文化相对于现实而言的超越性质在其中得到了卓越的证明。

本文采用先进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着眼于广博的知识展示和谨严的理论思辩,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中国古典美学的诸多特性;庞德对中国古诗的误读式理解;中国诗歌的好坏分类与庞德的是非得失。

关键词:中国古诗;庞德;意象主义;理解似乎确如今道友信所言,现代东西方的艺术发展具有一种逆现象:“一方在发现着他方的过去,他方也在自律性地发现一方的过去。

”(1)本文就是为了从理论上考察这种逆现象在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领袖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身上的发生过程而作的: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其次,我们要介绍庞德对中国古诗的误读式理解;最后,我们将结合中国诗歌的地位问题分析庞德等人的得失。

一作为常识,谁都知道汉字属于表意文字(ideogram)。

不过尤其在西方,表意文字又经常被与象形文字(hieroglyph)混为一谈,人们因而以讹传讹地认为汉字是幅简洁的图画。

固然这二者是有一定联系的,造字六书之中即有象形;而且从起源上讲,象形大约还是汉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许慎写道:“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龙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但事情也仅仅如此。

《直方周易》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此象非卦象

《直方周易》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此象非卦象

《直⽅周易》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此象⾮卦象声明:此⽂由赵庚⽩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周易》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此象⾮卦象《易经》这部著作同现代的⼤部分⽂学作品⼀样都是来源于⽣活,以下这段系词中的“象”既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卦象”,也不是“形象”,⽽是指发⽣在古⼈⽣活中的值得学习的楷模。

为证明笔者的观点现将这段系词详细翻译如下:《系词上》上古结绳(1)⽽治(2),后世圣⼈易之以书契(3),百官以治,万民以察(4),盖取诸《夬》。

是故《易》者,象(5)也;象也者,像(6)也。

彖者,材(7)也;⽘也者,效(8)天下(9)之动(10)者也。

【译⽂】上古时期⼈们⽤结绳记事⽅式管理实际发⽣的重⼤事件,后代帝王改变这种⽅式发明了⽂字⽤来记载发⽣的重⼤所以《易事件,⽂武百官⽤它来管理决断政务,万民百姓⽤它来辨别⽇常活动,这是因为取之于《夬》卦辨别决断的道理。

所以《易经》这部书记载的都是值得学习的楷模;这些楷模都是学习的榜样。

彖辞是判断卦辞的,⽘辞呈现的是天地间的各种活动,注释:(1)“结绳”结绳记事。

在⽂字产⽣的上古时期,⼈们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事件记录下来,流传注释下去,便⽤不同粗细的绳⼦,在上⾯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有⼤有⼩,每种结法、距离⼤⼩以及绳⼦粗细表⽰不同的意思,由专⼈(⼀般是酋长和巫师)循⼀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2)“治”治理,管理。

《战国策·秦策⼀》:“商君治秦,法令⾄⾏。

”(3)“书契”指⽂字。

《汉书.古今⼈表》:“⾃书契之作,先民可得⽽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

”(4)“察”辨别,区分。

《新语·道基》:“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

”(5)“象”值得学习的楷模。

《易经·系词上》:“是故夫象,圣⼈有以见天下之赜,⽽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形:通“型”。

模型;楷模(值得学习的⼈或事物;榜样。

八卦中的卦与象(汇总版)

八卦中的卦与象(汇总版)

八卦中的卦与象(汇总版)卦有卦象,爻有爻象,那八个卦分别代表什么呢?什么是象?《系辞传》说:“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意思说,易卦是体现“象”的,“象”就是“像”,就是象征、好像、形象,是客观世界的肖像。

换句话说也就是用比拟的手法,分别把八卦说成“像”什么。

伏羲创八卦之初“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把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物”纳入八卦体系,或者说用抽象的八卦符号代表最重要的“物”。

那么,最重要的“物”有哪些呢?伏羲选择了八种即天、地、水、火、雷、风、山、泽。

还有比这些“物”更重要的吗?没有了。

再用八卦来表示八种不同的物,就有了八卦的基本卦象。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乾一天震——雷坤一地巽一—风坎一水艮一一山离一火兑——泽《说卦》对八卦的名称作了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乾,健;坤,顺,古代读音很相近。

天为阳,地为阴,所以代表天的卦为乾(或键),代表地的卦为坤(或川,川通顺)。

震有动的意思,没有比雷声震动更厉害的了,代表雷的卦叫震。

巽的读音在古代与“散”相近,风能散布到每个角落,代表风的卦就叫巽。

深陷的坑叫坎,坑中又会有积水,坎就代表水。

离、丽同音,只有在明亮的背景下才能表现出“丽”的特质,火能释放光明,代表火的卦叫离。

高大的山都有根基,“高山仰止”,走到大山面前必为高山所止。

根与艮音同,代表山或止的卦叫艮。

大的湖泊、沼泽能容纳百川,代表泽的卦就叫兑。

由八卦名称以及基本物象又引申出八卦的属性,属性之象如下:乾—刚健坎一深陷、陷入坤一柔顺离—光明、明丽震一震动艮一停止巽—散入兑—夺取、毁折八卦的八种基本象征,是分析八卦的最基本的依据。

在这八种基本卦象的基础上,还可以演出很多相类似的卦象,比如,乾卦象天,天很空阔、高贵,可望而不可及。

太阳每天早出晚落,从不停息,有刚健的特点,所以乾为健。

马有刚烈的性情,乾为马。

父亲是一家之主,像天一样尊贵,乾为父。

《周易》的三大精髓象数理

《周易》的三大精髓象数理

《周易》的三大精髓象数理一、象“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周易》的基本构成是卦象,卦象是模拟外物的性象的。

任何复杂的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范畴、特定层次、特定位置上都会表现出其形象,天文、地理、人相,都是象;如果能够直观感觉到事物的形象,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体会、总结、归纳,并了解事物发展变化之规律。

《易传·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日月星辰成象于天,飞禽动植成形于地,变化就体现出来了。

在易经中,象就是卦和爻体现出来的。

人们常用象的方法来认识事物,所谓心随相转,是说人的象是由心决定的,心决定相貌的转换,心正、则舌头正、则五官正、则相正。

二、数《易经》节卦有“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系辞上》“极数知来谓之占”;《说卦传》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体现出周易用数来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特征。

数,是《周易》特有的符号和数量形式;所谓数者,尺度分寸也。

有条不紊、进退有据、乘势而起、顺势而为、借势而雄,皆为数也。

易经的数,不是数学,数学是死的,易经的数是活的。

这个数是定数,是状态、是结果,是我们把握事物的依据。

三、理《易经》坤卦有“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君子内存中和,外通事理,在合适的位置上安身立命,美在内心,充沛于四肢,发挥于事业,这是美的最高境界。

《系辞上》有“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明白了简约与平易,天下之理也就得到了;天下之理得到了,就可以在其中成就自己的分位了。

《系辞下》有“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如何来守护地位?用仁德。

如何来聚集百姓?用财富。

治理财富,端正号令,禁止民众为非作歹称为义。

《说卦传》有“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和谐顺成宇宙的法则以求治理合宜,穷究事物的性理以求通达天命。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从前圣人创作《周易》,目的在于顺应万物之性和宇宙法则。

什么是象

什么是象

什么是象?诚如《易传.系辞下》说:“易者、象也”,韩非子在《解老篇》中言:“人稀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

古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此段话揭示了汉语“想象”一词来源之谜,全盘托出了“象”的“意想”底蕴。

在传统文化中,凡山川风物、日月星辰、乃至人的气息脉色,均可称谓为象,如“阴阳应象”等,被视为万物本原的基始动力的“道”,所组成的一系列复合词,含括了功形于下的实体存在与功形于上的虚空存在(超越性存在)无际领蜮中的万事万物,既感性、又理性;既实体、又关系等成分形式,足见其“象”的指称对象之广,涵义流变之繁,用象统约之简。

“象”可以分为两类:即客体之象和主观之象。

客体之象有物象、形象、表象、实象;主体之象有抽象、知象、意象、虚象。

主体之象是经过感官与思维的整合而认知客体之象的“定性、定类、规度”等组合过程,经过“外察内审”性从事物外在形象表现了解事物内部状态和本性的过程,即“司外揣内”性的从现象看本质。

美国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说:“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对事物的日常外观中隐藏的某些奥妙之处的捕捉。

这些奥妙状态,经过巧妙对待重新组合之后,被证明代表着事物真情”。

《易传.系辞上》云:“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道、象、器三者之间是为道无象无形,但可以悬象或垂象;象有象有形,但可以示形;器无象有形,但形中寓象寓道。

形与象是事物具体通过主体可感知的形态相貌,以主体的思维经过语言文字符号能够予以形式上进行知象与抽象的配匹表达。

客体之象必须用主体予以正确地“取象”才能获得“知象”与“抽象”的表达配匹,是古人在思维上在观察事物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客观世界具体的征象及其象征符号进行表述,依靠比喻、类比、象征、联想、推理等方法进行思想,能够反映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性。

对于取象思维的表述,可以分为意象、象征、象数、形象、抽象、比较等思维形式的整合,但总离不开一个“象”字,即以“立象”为思维手段,达到同自然“尽意”表述的目的。

《周易》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

《周易》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
情采篇》:“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此后文质并重之观念,对后世文学理论创作影响巨大。
(四)真善美
文学的感情要求真,思想要求善,而形式务求美,故其境界为真、善、美。而《周易》中早已有真善美的启示,《周易》中虽未出现真字,但真者,实也,出现实字十次,大畜卦《彖辞》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笃实,意为笃厚朴实,即表现君子德性之真。“善”字在《周易》中出现十六次,如《乾卦•文言传》:“元者,善之长也。”即有美好之意。至于“美”字则出现五次,《坤卦•文言传》:“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故《周易》的真善美实为后世文学的最高境界。
易教下》说:“《易》象通于《诗》之比兴。”正说明了这一点。他又认为《易》象包容了“六艺”,“六艺”中一些比喻及象徵的描写都属于“象”,他还说:“有天地自然之象,有人心营构之象…心之营构,则情之变易为之也;情之变易,感于人世之接构而乘于阴阳倚伏为之也。是则人心营构之象,亦出天地自然之象也”。其所谓“人心营构之象”,即指通过想像,创造构成的形象,这种形象甚至奇幻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然而它毕竟出自天地自然之象[6]浮
《易经》中的八卦原是模拟自然而画的,《系辞》曰:“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此为以事物的形象解释《易》。《系辞》又曰:“(庖牺氏)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此为说明《周易》之创作起于自然,其文学观亦源于自然。章学诚《文史通义<
《周易》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
二、对文学思想的影响
《周易》是一种巫术文学,而《易传》的哲学思想包含了某些文学观念,或者为某种文学观念提供了解释的依据,《周易》的文学思想大可归之为“崇尚自然”,“原道”,“文质并重”,“真善美”等。

2.易经.系辞下传

2.易经.系辞下传

《易经·系辞下传》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

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夫坤,聩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解:八卦之中,乾坤相对,震与巽相对,离与坎相对,兑与艮相对,八卦对待成列,举凡天地间两两相重,成为六位的卦,以应事实的需要,因而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六十四爻,都在其中了。

阴阳两爻,递相推移,宇宙间的千变万化,都在其中了。

各卦各爻,圣人都系以文辞,分别指出吉凶的征兆,于是人间所有的动作营为,和趋吉避凶的道理,都在其中了。

人事之间,所以有吉凶悔吝的产生,是由于动作营为的结果。

阴阳两爻,是设立卦象以推演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

推移变通,正是所以趋向于真理或时机的变化的。

时机虽有吉有凶,但我们处在吉利或凶险时,必须安常守正,才可稳操胜算,立于不败之地。

人事如此,宇宙自然亦复如此,皆以“守正”为前题,所以天地的道理,以正而观照万物。

日月的道理,以正而光明,普照万物,都公正无私,使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

天下一切的动作营为,都是归于端正专一,精诚无欲,才能有成就。

乾道造化自然,很刚健的昭示众人,是非常的平易而容易知道呀。

坤道是顺应乾道而开务成物,很柔顺地昭示众人的道理,是非常简易的呀。

圣人制作卦爻,便是效法乾坤简易的理则而作的。

卦象的设立,亦是仿乾坤简易的形迹而设立的。

卦爻卦象先有变化于内,遂依象释理,吉凶之真象就表现于外了。

进而裁制机宜,导致功业的成就,就表现于聪智的变化。

圣人崇德广业、仁民爱物的言行,在卦辞爻辞中记载得很清楚。

天地之大德,在于使万物生生不息,圣人之大宝,在于有崇高地位。

周易系辞正解-下

周易系辞正解-下

下篇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八卦成列”,是指“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即是用大衍数筮成一个六爻卦体,然后排成“小成图”中的八卦而言,故曰“成。

”曰“列”,是先有六爻整体卦象,然后再分为八卦以利作出判断之用。

“八卦以象告”,故曰“象在其中矣。

”因之,事物之信息即具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由此容易误解为六十四卦是重卦而成,在大衍筮法中,根本没有单卦或重卦的痕迹,它的设计是以六爻为整体,大衍数极尽天地之数而成,重卦说,是从《彖传》开始,彖者断也,即是将一个六爻整体,一刀两断,劈开为上下卦,正如盘古开天劈地之说也。

故彖辞用上下卦象取象会意立说,此文“因而重之”是在“小成图”应用中,有因方重而用之,作六十四卦大象来判断,故曰“爻在其中矣。

”于是“六爻”的应用得以展开了,例如用“屯之豫”而在小成图:屯豫此“小成图”只有两艮两震,两坎两坤。

缺乾兑离巽四卦,无父无女之象。

若以此卦问流年运程,则是求问为有因,有因则“重之”,假如六十岁,则六宫天盘艮与地盘乾相重,得“大蓄”,男性六十一岁为乾宫艮与兑宫坤相重,为“‘山地剥”,女性六十一,则用乾宫艮与坎宫震相重,为“山雷颐。

”逢旬则男女同用其宫天地盘相重,余零则男依宫顺数,女则取宫合成。

然后重卦六爻分配十二月用之。

以观一年分月情形。

其判断方法,仍以阖辟往来视之。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刚为天盘主动,柔为地盘主静。

“相推”即天地相推,“推而行之谓之通”,天地盘相通也。

如上图,乾宫艮,艮宫坎,坎宫震,震宫震,天地盘卦位相同而止。

根据所需坐标为起点,推到天地不动之位而止,有时循环往复,有时多道相通,有时互不相干,种种形像,与事契合,变化不定,写出易辞,而天地相推之道在其中反映事态之过程与结果。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吉凶悔吝”,是由人的行为所构成的。

而“阖辟往来”是卦象动态组成的,用之描述人心向背,而体现“吉凶悔吝”皆由动态所构成,升降往来所决定。

《易术》文言文翻译

《易术》文言文翻译

易者,变易也。

术者,技艺也。

易术,即易之技艺,亦即变易之技艺。

古之人,观察自然,感悟人生,从而创立易术,以通达天人之道。

本文将试将《易术》之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以飨读者。

原文:《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翻译:《易经》说:“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原文: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无间,阴阳相成。

天地万物,莫不有极。

极者,极也,无极者,无尽也。

翻译:太极,是从无极中生发出来的,动静之间没有间断,阴阳相互成就。

天地万物,无不有其极。

极,就是极限,无极,就是无尽。

原文:两仪者,天地也。

天为阳,地为阴。

阴阳相合,生四象。

翻译:两仪,即天地。

天为阳,地为阴。

阴阳相合,生四象。

原文:四象者,少阳、少阴、太阳、少阴也。

四象相生,循环无端。

翻译:四象,即少阳、少阴、太阳、少阴。

四象相互生成,循环无端。

原文:八卦者,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也。

八卦相错,生六十四卦。

翻译: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八卦相互交错,生六十四卦。

原文:六十四卦者,天地之变化,人事之吉凶也。

易者,象也,象者,意也。

易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翻译:六十四卦,是天地之变化,人事之吉凶。

易,是象征,象征是意。

易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自然显现。

原文:易术者,占卜之术也。

占卜,以卦象为依据,观象察辞,以断吉凶。

翻译:易术,是占卜之术。

占卜,以卦象为依据,观象察辞,以判断吉凶。

原文:易术之道,深不可测。

然而,有志者,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终至精通。

翻译:易术之道,深不可测。

然而,有志者,可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精通。

《易术》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通过本文的翻译,希望能使读者对《易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感悟易术之道,受益终身。

学弈文言文翻译句子

学弈文言文翻译句子

《孟子》云:“弈者,人之所好也,必也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弈者,必先明道,然后方可言利。

是以学弈者,当以修身为本,以明道为先。

《左传》载:“弈者,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弈者,以棋会友,以棋修身,以棋齐家,以棋治国,以棋平天下。

故学弈者,当以棋为修身之道,以棋为齐家之本,以棋为治国之基,以棋为平天下之器。

昔者,孔子学弈于师襄子。

师襄子教孔子弈,曰:“弈之道,在于动静之间,动静之间,在于阴阳变化。

”孔子听后,心悦诚服,遂学弈有成。

孔子学弈,以明道修身,以会友齐家,以治国平天下。

弈者,必有道。

道者,法则也。

弈之道,在于守规矩,不越雷池。

故学弈者,当以守规矩为本,以明道为先。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弈者,兵之诡道也。

”弈者,以智取胜,以谋略制胜。

故学弈者,当以智谋为本,以谋略为先。

学弈者,当以道德为根,以智慧为本,以规矩为法,以谋略为器。

如此,方能弈出精彩,弈出人生。

昔者,孟子曰:“弈者,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孟子之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由此出。

学弈者,当以孟子为楷模,以孟子之弈为追求。

弈之道,深奥莫测,变化无穷。

然学弈者,必先明道,然后方可言利。

故学弈者,当以修身为本,以明道为先。

《庄子》云:“弈者,所以修身养性也。

”庄子之弈,修身养性,皆由此出。

学弈者,当以庄子为楷模,以庄子之弈为追求。

《易经》云:“易者,象也;象者,意也;意者,象也。

”易者,棋之象;象者,棋之意;意者,棋之象。

学弈者,当以《易经》为指南,以《易经》之象为追求。

总之,学弈者,必先明道,然后方可言利。

学弈者,当以道德为根,以智慧为本,以规矩为法,以谋略为器。

如此,方能弈出精彩,弈出人生。

古之弈者,如孔子、孟子、庄子等,皆以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今之弈者,亦当以此为追求。

学弈者,当以古之贤者为楷模,以古之弈为追求,以古之智慧为借鉴,以古之道德为遵循。

如此,方能弈出精彩,弈出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是故易者,象也”绪论《易经》是古人认识世界、探索奥秘的一门学问。

诱惑后世读者趣研不已。

本为卜筮之书,未遭秦火,其学说源远流长。

后经儒家哲理化阐释,加深了易学理论。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变化发展,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

易理渊深,奥义无穷,笃志精研者代不乏人。

由于文辞晦涩,义理难明,历代注家数以千计,尽力撰述,各有其说,真是图文并茂,琳琅满目,建立了一座绚丽多彩的易学文化宝库。

以其特殊的思维方式,指引着古代哲人贤士踏上成功之路。

余也不敏,有趣《系辞》“探赜索隐”之说,以及“观象玩辞”之论。

谨将拙见以“论是故易者象也”为题,分“八卦以象告”、“八卦定吉凶”、“八卦而小成”写出,自知滥竽成文,不足以登大雅之堂,难免贻笑大方,谨此就教于高明。

八卦以象告《系辞》曰:“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此真直截了当,不取枝叶,而是画龙点睛之语。

证之《易经》原文,确是先画六爻重卦符号于前,再写卦爻符号之意的。

这就不难认识,易学是以卦象为主,易辞是卦象之意的事例说明。

可知卦象是古人用以描绘世界,反映事物的思维工具。

“八卦以象告”。

“八卦”并不神秘,是古人用来描绘世界,推演事物的应用符号。

简明地以三分法和两分法相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来描述世界。

反映事物。

《易经》是古人采用符号、数据、文字相结合的独创性著作。

不见有“五行生克”的痕迹,只见有“八卦定吉凶”的论述。

这就明显是周易与数术的区别,只在五行与八卦之中。

《京房易传》应用爻辰纳甲、五行生克定吉凶,《四库全书》编者将其列入数术类,确也事出有因。

韩仲民先生《帛易说略》《砥砺集》中说:“六十四卦先于八卦”,多不为人所理解,更难使人接受。

其实,六十四卦是言易之体,如生人一样,一有全有,不会是生头生脚来合成。

八卦为易之用,是在应用时分别会意作解说时之情形。

犹如《太极生两仪》之说,并非奇谈怪论。

卦爻符号是古人用以描绘世界,反映事物的符号工具。

例如:《系辞》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这件事物。

因离卦卦象中虚象网眼,互巽为绳,互兑为口,中间二阳爻象网中之绳结。

网罟是古人打猎捕鱼的工具,用离卦卦象表示,真是如图如绘。

前人多错解本意,倒果为因,解作古人是根据离卦来结的网。

错在对原著“盖”字的指向上。

“盖”字是用来承上申说理由或成因。

此“盖”字是申说取此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之意。

神者心也,德者得也,类万物之情即万物类象之情形。

即要用八卦进行万物类象,要弄通,要明白,要有心得,才能应用八卦来恰当地描述世界,反映事物。

以下十二卦同此,不赘(另拙著《系辞正解》)。

《说卦传》一篇,是古代易家专业遗文,不同于儒家齐家治国的思想体系。

它重在“八卦以象告”的落实。

可见古代易家用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万物类象的应用情形。

但只写出了八卦类象结果,而未交待八卦类象的取向原理及思想方法,令人只好硬背,无法会其通。

社会的发展,器物的鼎新,层出不穷,照本宣科早已远远不够,举目皆象,更是无所措手足,涉及到诸多新问题摆在面前。

王弼所谓“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要真正做到落实,却也并非易事。

《易纬·乾坤凿度》中有八卦为古文字之说,“(乾)古天字,(坤)古地字,(巽)古巽字,(艮)古山字,(坎)古坎字;(离)古火字,(震)古雷字,(兑)古泽字(唯不为水字而为坎字,是正是误,不得而知)。

”由是可证,八卦符号与文字同类,仍可用象形会意,转注假借,谐声指事六法作为八卦取象之原理,既不违古义,得此取象之广阔思路也,为之一慰。

《说卦》以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为八卦取象类象之首。

但“巽为风”确是类象之次。

本非居首而居首者,有其特殊之因。

《说卦》以“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离,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由是可知,巽为木居首位,是用作巽卦的主象,其它类象皆借此引申触类而取,并非错位。

巽为木,有树木花草之木,皆为植物之象。

初爻为阴象埋入地下之根,主静。

二三爻阳,象出地之树杆物茎,主动。

故巽象木也,风透明无形,难以象之,以风吹草动,树动知风,风附于树,转注为风。

搓草为绳,故巽为绳。

织女之线,木工墨线,抬工抬绳,皆绳象也,借为工具,故巽又为工。

上古结绳而治,肇文字之始,故后世有巽为文昌之说,主聪明智慧也。

又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得物质交换之利,故后世又以巽为财帛。

为近利市三倍也。

巽木而上长,故又为长、为高。

巽为风为气为呼吸、为命、为进退、为臭、为白等皆归类为巽,余卦仿此(另详见《说卦正解》)。

象,有大象有小象,有物象有意象,有时间之象,有空间(方位)之象,众象纷呈,所见即象,八卦类之,化繁为简,谓之卦象,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可知“八卦以象告”之句非等闲也。

八卦定吉凶《系辞》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可知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的目的在于明“吉凶”而已。

如何明吉凶?《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以段是易学应用的总公式。

并非只是论述宇宙生成演化的问题。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之句是何等鲜明的撰述,又岂可断章取义“八卦定吉凶”是易学体系的特色,不同于五行定吉凶的数术类。

又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高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何谓“四象”易无明文,后世以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为四象,不见明文,乃邵子横图与大衍六七八九之别称。

又焉能于四象中断吉凶乎?乾坎艮震为阳,主升,独坎主降。

巽离坤兑为阴,主降,独离主升。

两卦相重,而有阖辟往来四象。

吉凶悔吝四大概况其也。

今用乾坤二卦试例如下:《系辞》曰:“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此阖辟往来四象,在六十四卦中各具十六象。

阖户谓之坤,坤属阴主降,与来同类。

阖为向心之式主吉,阴阳得配为吉,失配为凶。

“近而不相得则凶”。

辟为离心之式,阴阳得配为害,失配为利。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也。

阴阳得配为情,失配为伪。

往者上下卦皆升为外引之式。

阴阳得配为亨,失配为悔。

来者上下卦皆降,为内引之式,阴阳得配为贞,失配为吝。

悔者吉之渐,吝者凶之渐。

吉凶处于两极而易知,悔吝在于中间转化之际,由凶转吉为悔,故曰悔者吉之渐;由吉转凶为吝,故曰吝者凶之渐。

学易之要在于寡过,故曰“其要无咎”,咎者过恶也。

《系辞》曰:“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此乃《系辞》“八卦定吉凶”之原理最后揭示如此。

皆有卦象为据,非随意浪说也。

八卦而小成《系辞》曰:“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其中“八卦而小成”之句,即小成图所本,作者自赞之曰:“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其密合如此,真天衣无缝也。

《系辞》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是与“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相一致的。

凡言乾坤或天地,而不涉及其它六卦者,皆是指“天地盘”而言。

特别“成性存存,道义之门”一句,不易理解。

注家多与上文割裂,随文敷衍,反将理势自然的辞句弄得牵强附会了。

其实“成性存存,道义之门”一句即是阐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的内容。

“天地设位”即具“成性存存”了。

成者完成,性者性质或属性,有阴有阳,有善有恶,有吉有凶。

即完成天地盘布局之后,天地设位存在了,其吉凶悔吝之义理同时存在其中,故曰“存存”。

“道义之门”,道字是动词,是讲说之意,与庄子“易以道阴阳”中的“道”字同理,义者义理,《易经》中常有某“之时义大矣哉”之“义”字即此。

门者,“乾坤为易之门邪”之门字同意。

以上皆是盛赞易学中的“天地盘”的功用。

“小成图”即是将“十有八变而成卦”的一个六爻卦体,包括有无动爻,或动任何爻在内,再加以“八卦而小成”,即分之为八个卦,排列成“小成图”,即是“天地盘”模式。

“小成图”实为天盘,文王八卦方位为“地盘”,常隐去,不写出。

是据《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一公式,按前为阳后为阴,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的阴阳属性向空间展开,布成小成图,分出八个卦,用以定吉凶。

今以西汉焦赣《易林》“大有之大有”曰:“白虎张牙,征伐华东,朱雀前驱,赞道悦辞,敌人请服,衔璧而趋。

”证之。

“小成图”用法,以文王八卦方位作地盘,恒定不动,常隐去不写出,为“方以类聚”定点(用神)。

天盘即小成图,是“物以群分”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妙也。

(另详《小成图简述》《说卦正解》)此图以坎宫乾卦为主代表自己。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写出易辞,唯巽离宫互换其次。

上二图,卦象与易辞对应,一见即明。

艮宫兑,兑为口为白虎,艮为山在口内有牙象,故曰“白虎张牙”。

震宫离,离为戈兵,震为动为东为华,故曰“征伐东华”。

离宫离,离为朱雀,在前,午为马驱,故曰“朱雀前驱”。

巽宫兑,兑为口为悦,为赞为辞,故曰“赞道悦辞”。

坤宫乾,乾与主乾相战,刚对刚,为敌,然乾敌至坤,乾坤阴阳正配,故曰“敌人请服”。

兑宫乾,兑为口为衔,乾为金玉,故曰“衔璧”。

乾宫乾,乾健也,乾为马,天体运行不已(视运动)故曰“而趋”。

此《易林》所载易辞与小成图一致。

可见于省吾先生“易无象外之辞”可以落实也。

总之,八卦是描绘世界,反映事物的简易符号而已。

结束《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曰:“古今传易,舛讹为多”。

确也易为卜筮之书,未遭秦火而乱于注家。

能勿“礼失求诸野,易失求诸民”乎自王弼扫象而后,鄙弃象数,突出义理,深恐“纵复或置,而义无所取”(王弼语)。

于是,一为太极,九为天德,尽行牵附,莫可究诘也。

徒事空谈,漫无边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自明来知德出,以象数注易,稍见端倪,可见义理之有据也。

近人杭辛斋谓来氏言象,十得七八,言数,开口变错,复读杭辛斋氏《易楔》一书,有卦数一篇,集卦数公式有七八种之多,不知用以解易能相符者有多少?一九六三年,四川省政协委员但懋辛老前辈赐函指教说:“要研究易经,不明卦象,无有不胡扯的”。

后又得读《周易尚氏学》序言有于省吾先生曰:“易无象外之辞”一句,颇具卓见,最为精辟切当。

若易无卦象作规范,海阔天空,漫无边际,信口开河,毫无根据,遂成象外之辞,即但老所谓“胡扯”。

而《系辞》著者又何须写下“是故易者象也”呢!又何须画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岂非多此一举故余也不敏,特趣“观象玩辞”以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