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艺的发展历程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一起来看看。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①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作用③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茶经》是个里程碑。
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④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历程
1.传说时代(公元前2737年):相传,中国的茶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737年的秦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中国皇帝神农氏喜爱饮茶,并
将茶树视为一种药物。
2.唐宋时代(公元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茶叶开始成为一种
重要的商品,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唐代的陆羽著有《茶经》,成为中国
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茶文化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茶叶的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茶文化开始与中国传统文
化相融合。
4.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清朝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
清代的茶叶制造技术和茶叶饮用方式成为后来中国茶文化的基石。
5.近代以后:近代以后,茶文化遭遇了一些挑战和改变。
在19世纪
末20世纪初的中国茶叶国内外市场滞销,产量大幅下降。
但在近几十年
的开放中,茶叶行业逐渐恢复并发展壮大,茶文化在中国的地位重新凸显。
总的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神农氏时期开始,经过了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酝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茶文化。
茶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饮品,更成为
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标志。
茶道、茶艺、茶叶制作等相关文化形式也得
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国际上,中国茶文化都以其
独特的魅力吸引人们的关注。
中国茶文化的概述
宋代改唐代直接烹煮的煎茶法为点茶法,所用茶 具求精求美,品茶更为艺术化,追求色香味的统 一。至南宋时,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及、 简易化开辟了道路。
茶墨俱香,清心抒情
宋代时,施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以及政治原因,品茶 与泼墨成为文人休闲生活的主要内容,究其原因,苏东 坡所了最好的解释:“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 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晰美恶之不同,其德 操一也。” 。文人们往往借品茶清心,泼墨抒情,寻找 心灵寄托,诸如徐铉、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 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 诗人作茶诗,书法家书茶帖,画家绘茶画,文人著茶书, 各种茶文艺作品纷纷面世,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茶 事活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期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时期。茶文化的形成与唐代的经济、文 化、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 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此 外佛教的发展,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措施从不同层面对茶 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促使唐代成为“我国茶业 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
中唐以后,贡茶品种与数量大增,丰富的贡茶,既满足了朝廷饮用需求, 又可进行各类赐茶。 “四镇之乱”和长期的军阀割据加深了唐朝政治、 经济危机,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困境,唐朝统治者加剧搜刮民财,建中 三年(782),户部侍郎赵赞于诸道水陆要冲之地征收商税,“每贯税 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税一”,以充盈国库,赡济军资。“四镇 之乱”结束后,罢除了茶叶等项杂税,尽管当时征收茶税只是权宜之计, 但是开了茶叶征税的先例。德宗贞元九年(793 )茶税被列为国家财政 收入。
宋代茶文化——茶文化盛行期
“茶兴于唐、盛于宋。”这一时期,茶已成为“家不可一 日无也”的日常饮品。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 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 饼茶、散茶、末茶。
中国茶道历史时间表
中国茶道历史时间表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内涵。
本文将为您呈现中国茶道的历史时间表,从古代到现代,追溯茶道的起源与发展。
1. 夏朝至商周时期(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1年)- 夏、商、周时期,人们开始饮茶,把茶叶用作药物。
茶叶首次被记载在古代文献中。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提升,茶的品种也逐渐增多。
茶饮的习俗开始在贵族阶层中流行。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茶文化开始在士人与文人之间流行,茶馆成为他们交流思想的场所。
4. 唐朝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茶道的发展进入繁荣期,茶席文化得到普及,茶道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达到新的高度。
5. 宋朝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茶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进一步改善,贡茶制度开始出现。
茶文化在民间生活中扎根。
6. 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茶叶的产地和制作技术得到进一步拓展,传统的泡茶方法开始流行。
7.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明朝开启了茶叶贸易的黄金时代,茶文化迅速蔓延到各个社会阶层。
8. 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茶文化进一步发展,清朝皇室对茶道的关注和推广使茶道在宫廷上得到更大的重视。
乾隆皇帝更是精通茶道,并留下众多有关茶的诗文。
9. 近现代时期(1912年至今)- 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中得到重新重视,茶道协会成立,茶文化节、茶赛等茶艺活动频繁举办。
中国茶道历史时间表中记录了茶道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茶道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茶道不仅仅是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修养与寻求内心宁静的方式。
茶道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扎根,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的历史中,不仅有了众多卓越的茶艺家,还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茶道文化,如四大名陶、茶具瓷器等,为中国茶道发展贡献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文化传承不足
中国茶道文化传承不足中国茶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元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茶道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呈现出不足的现象。
本文将从茶道文化的定义、传统茶道的发展历程、传承不足的原因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茶道文化的定义茶道,是一种具有礼仪性质的品茗方式,将茶叶的制作、品尝和欣赏融合在一起,倡导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透过品茗而实现了修身养性的目的。
二、传统茶道的发展历程茶道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已基本形成,并在宋代逐渐兴盛,随后由宋代传至明清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茶道逐渐形成了独特而严谨的礼仪体系,并与佛教、儒教等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
茶道成为贵族阶层的重要礼仪和士人文化的标志,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茶道文化逐渐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许多人对茶道文化缺乏了解和热爱,茶道的传承遇到了困难。
三、传承不足的原因1. 社会价值观的变化:随着现代理念的影响,追求快速、方便和实用的消费观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茶道作为一种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文化形式,与现代社会的节奏不相适应,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和重视。
2. 教育体制的改变:目前的教育体系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茶道文化作为一种非常规的传统文化形式,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往往被忽略,无法得到有效地传承。
3. 商业化的影响:茶道作为一种商业模式,随着茶叶文化的发展逐渐商业化,部分商家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茶道精髓的传承。
一些商家以快速制茶和高利润为导向,导致茶道文化的艺术性和价值被淡化甚至丧失。
四、对策1. 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茶道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媒体平台进行茶道文化的宣传推广,增加公众对茶道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2. 教育培训: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加强对茶道文化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开设茶道专业课程、举办茶道比赛等,通过正规的教育培训,培养更多的茶道传承人和茶艺师。
中国茶文化历史
中国茶文化历史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有其丰富的内涵及发展历程,对于这些你了解多少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茶文化历史,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源头,首先要廓清中国茶叶的源起。
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
前者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后者载:“茶茗久服,令人悦志。
”这一传说一直流传到当代。
神农时代是中华民族成长史中极为远古的时期。
茶叶的发现及开始应用应看作是整个神农部落时代的历史活动。
有关研究表明: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启蒙和萌芽阶段。
大量资料证实,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源产中心,更确切地说在云南省,但茶文化的起点却在四川,这是由于当时四川巴蜀的经济、文化要比云南发达。
大约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饮茶,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人已用所产之茶作为“纳贡”珍品;西汉初期(公元前53年),蒙顶山甘露寺普慧禅师(俗名吴理真)便开始人工种植茶树。
公元4世纪末以前,由于对茶叶的崇拜,巴蜀已出现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况。
可以说我国的巴蜀地区是人类饮茶、种植茶最早的地方。
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盛行。
并且,这一时期饮茶开始进入文学和精神领域,中国最早的茶诗在这一时期出现,其代表是西晋杜育所作的《赋》。
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了较丰富的茶叶物质,茶叶生产、加工有了一定的规模:二是茶叶科学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茶事活动由实践开始上升到理论;三是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美的体现,如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结合;四是有较多的茶文化著作和茶诗茶画作品产生等;五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政开始出现。
在这一时期,世界第一部茶叶、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它由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公元780年。
中国制茶发展简史
中国制茶发展简史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历史悠久。
以下是中国制茶发展的简史:1.早期的野生茶叶采摘和饮用(约公元前2000年):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距今约公元前2000年,古代中国的人们已经开始采摘和饮用野生茶叶。
当时的茶叶主要用于医药,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
2.唐朝的贸易和茶叶烹制(公元7-10世纪):唐朝时期,茶叶开始成为贸易商品,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烹制茶叶,将其烘干并制成茶砖,以方便贩卖和携带。
3.宋朝的茶叶研究和茶艺发展(公元10-13世纪):宋朝是中国茶叶研究和茶艺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创造新的茶叶加工工艺,如蒸制、揉捻和烘焙等,使茶叶的质量和口感得到了提升。
此外,茶艺也开始崭露头角,茶具的制作和使用也得到了改进。
4.明朝的茶叶贸易和海外传播(公元14-17世纪):明朝是中国茶叶贸易和海外传播的时期。
茶叶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中国的茶叶开始出口到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国家,并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商品。
5.清朝的茶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公元17-20世纪):清朝时期,中国的茶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种植大规模的茶树园,并使用机械化的加工设备进行茶叶的烘干和加工。
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茶道、茶歌、茶诗等茶文化形式开始盛行。
6.现代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文化的传承(20世纪至今):现代茶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茶叶的品种和加工工艺得到了创新和改进。
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各种茶文化活动和茶艺表演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总体而言,中国制茶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古代茶叶采摘和饮用、茶叶贸易和海外传播、茶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等不同时期。
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饮用需求,也在文化、经济和贸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茶文化介绍
茶文化介绍《茶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瑰宝》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一、茶之起源与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传说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味道清香甘甜,神农氏好奇尝试,由此发现了茶的神奇功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逐渐从药用走向食用,再到饮用,其发展历程历经数千年。
在先秦时期,茶主要作为祭品使用。
到了秦汉时期,茶的种植和饮用开始逐渐普及。
《僮约》中记载了王褒让家僮煮茶洗器的情景,这表明在当时茶已成为日常饮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文人雅士开始注重精神享受,茶成为他们清谈时的伴侣,茶文化也随之逐渐兴起。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这一时期,茶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制作工艺也日益精进。
唐朝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陆羽所著的《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此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均有详细的记述,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唐代还出现了专门的茶市和茶馆,茶宴也成为当时社交活动的重要形式。
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更是将饮茶的境界描绘得淋漓尽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宋代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类更加丰富,出现了龙凤团茶、末茶等。
点茶法成为主流,这种茶艺注重技巧和仪式,将饮茶提升到了一种艺术境界。
同时,宋代的茶馆文化也十分繁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明清时期,茶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出现了红茶、黑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
茶馆文化也更加普及,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也是普通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时,茶文化开始向海外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什么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什么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那么大家知道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栽培茶树,使用茶叶的国家。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的利用最初是在原始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陆羽最先在他的《茶经》中探讨茶的起源,他认为据《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及“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茶事应当开始于神农,而这种说法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学界比较认同的是茶叶生产始于四川。
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区在汉时就大量种植茶树,甚至把茶作为贡品向西汉都长安进贡,秦汉以后茶叶开始向外传播。
对于茶文化的起源问题,各家说法不一。
陆羽有关茶起源问题的这种说法虽然存在着争议,但其中一丝微弱的信息却表明:在原始社会,人们在“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注重的是它的某些治愈疾病的“药”用之性,而没有产生文化。
有学者认为把茶作为一种文化而不是单纯的饮用真正有历史记载的应该从西汉算起。
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充分证明了西汉时茶叶市场的存在和饮茶风俗的形成。
《集古录》则提出茶文化起于魏晋,魏晋名仕以饮茶于山水来怡情养性,,形成了一种茶的名仕文化。
同时随着文人饮红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关于茶字的由来,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载,在史前期,“荼”是泛指各种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独立的“茶”字则是在发现了荼的药用价值及饮用价值之后才产生的。
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发现了茶类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药用功效。
然而,由药用汤剂发展为日常的饮料,还必须存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
巴蜀地区深处内陆,地势低凹、山岭环绕,一直是疾病和瘟疫多发的地区。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下面将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介绍。
一、唐朝时期唐朝时期,茶文化开始得到发展,并在当时被广泛传播。
李白在《将进酒》中有“且将新火试新茶”一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茶文化的热爱。
唐代著名的茶人陆羽所著的《茶经》成为茶文化的重要典籍,影响了后来几百年的茶文化发展。
宋朝时期,随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茶文化进一步发展。
宋代的茶文化表现在茶艺的精益求精,茶具的多样化,以及茶文化在文学、艺术、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宋代的茶经学派主张研究茶的理论和技术,探索茶的品质和效用,对茶文化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元朝时期,茶文化逐渐民间化,开始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特点是茶人精神的崛起和“饮客”文化的兴盛。
茶人精神是指茶文化爱茶的集体意识和理念,饮客文化则是指人们在饮茶过程中建立的社交关系和交流方式。
四、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茶文化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明代的茶道学派主张以茶道传承道德,崇尚自然和谐,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和无间感。
清代的茶文化则更加注重茶的品质和艺术性,强调茶具的制作、茶艺表演和品茗习惯。
五、现代时期现代时期,茶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中国茶叶的品牌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推动了茶文化的商业化。
同时,茶文化也在文学、电影、音乐等领域融入现代元素,走向现代化。
茶文化在外交礼仪、科学养生、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日益扩大,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千余年的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体系。
这一体系受到世界范围内的追捧和认可,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茶艺课件PPT课件
•茶艺概述•茶叶基础知识•茶具的选择与使用•泡茶技巧与方法目录•品茶技巧与鉴赏•茶艺表演与欣赏01茶艺概述茶艺的定义与历史茶艺定义历史发展敬静美和茶艺的核心思想茶艺的分类与流派分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方法,茶艺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地域划分,可分为潮汕茶艺、闽南茶艺、台湾茶艺等;按社会阶层划分,可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等;按饮茶人群划分,可分为民俗茶艺、民族茶艺等。
流派中国茶艺流派众多,各具特色。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潮汕工夫茶、福建乌龙茶艺、云南普洱茶艺等。
这些流派在泡茶技艺、品饮方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传承和发展。
02茶叶基础知识茶叶的起源与传播茶叶的起源茶叶的传播不发酵的茶,口感清爽鲜美。
代表茶品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绿茶后发酵的茶,陈香浓郁。
代表茶品有普洱熟茶、六堡茶、安化黑茶等。
黑茶全发酵的茶,茶汤红艳明亮。
代表茶品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等。
红茶乌龙茶轻微发酵的茶,口感清淡回甘。
代表茶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
白茶0201030405茶叶的分类与特点茶叶的选购与保存选购技巧保存方法03茶具的选择与使用茶壶茶杯茶盘03020101020304公道杯闻香杯茶滤茶匙茶具的选购与保养选购原则材质选择保养方法茶具的摆放与使用礼仪摆放原则整洁有序,美观大方,方便使用。
使用礼仪泡茶前先温壶温杯;递茶时双手递上,表示尊敬;品茶时细细品味,赞赏主人的茶艺。
04泡茶技巧与方法泡茶的基本流程温壶温杯置茶注水分茶刮沫淋壶不同茶叶的泡茶技巧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茶汤浑浊茶香不足茶汤苦涩茶具不洁泡茶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05品茶技巧与鉴赏品茶的基本方法观察茶汤的色泽,判断茶叶的发酵程度和品质优劣。
通过闻茶香来识别茶叶的品种、香气类型和香气高低。
品尝茶汤的滋味,感受茶汤的浓淡、醇和、苦涩等味道。
观察冲泡后的茶叶叶底,判断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均匀度。
观茶色闻茶香尝茶味评叶底不同茶叶的品茶技巧红茶黑茶注重浓香、醇厚和甘甜,以发酵适度为佳。
中国茶道介绍资料大全
中国茶道介绍资料大全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不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茶的制作和品饮,传递着人们对自然、美、和谐的追求。
下面是有关中国茶道的介绍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茶道。
一、中国茶道的起源和发展中国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中国西周时期。
自古以来,茶被中国人民广泛种植和饮用,开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茶道的发展经历了宋朝、元朝、明朝等时期的不断演变和丰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体系。
二、茶道之茶具中国茶道注重茶具的选用和使用方式。
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船、茶刀、茶托等。
其中茶壶是茶道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具有多种款式和形状,如紫砂壶、青瓷壶、白瓷壶等。
茶杯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例如盖碗、公道杯、品茗杯等。
茶道中的茶具不仅仅是用来泡茶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品,体现了茶道的美学追求。
三、茶道之茶艺茶道讲究一系列的茶艺流程,包括选茶、烧水、冲茶、斟茶、品茶等环节。
选茶要根据茶的品种和口味来合理选择,烧水则需要掌握水温的把握,保证茶叶最佳的冲泡效果。
冲茶的方式有多种,例如高水冲、一泡三饮、传统冲泡等。
斟茶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使茶汤均匀分配到每一个杯子中。
品茶则是通过闻香、饮茶、品汤、看杯等方式来感受茶香、口感和茶汤的色泽。
四、茶道之茶文化中国茶道不仅仅是一种品茗的方式,更是一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茶道融合了中国文化中的礼、乐、信、仁等价值观念,通过饮茶的仪式和茶的品味,传递了人们对于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
茶道还融入了诗、书、画、剑道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现象。
五、茶道之茶的分类中国茶道中的茶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式。
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可以分为未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
未发酵茶主要有绿茶和黄茶,半发酵茶主要有乌龙茶,全发酵茶主要有红茶和黑茶。
此外,茶的产地和制作工艺也会对茶叶的性质和口感产生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茶。
图解中国茶道全典 pdf
图解中国茶道全典 pdf《图解中国茶道全典PDF》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为了方便学习和了解中国茶道,我们特地准备了一本《图解中国茶道全典PDF》,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
第一章中国茶道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茶道起源于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古代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本章将从茶道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茶道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详细探讨。
第二章中国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道包含了茶艺、茶具、茶具摆设、茶文化传统、茶叶的品鉴与制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章将一一介绍这些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
第三章不同地区的茶道特色中国茶道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和风格。
比如,四川的茶道注重茶的制作工艺和品鉴,福建的茶道则强调茶文化传统。
本章将分别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地区的茶道特色进行介绍,展示中国茶道多样而美丽的风貌。
第四章茶道的礼仪与修身养性茶道不仅仅是一种品茶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
茶道礼仪和修身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德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详细介绍茶道的礼仪与修身养性,帮助读者了解和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图解茶道的流程与技法茶道具有独特的流程和技法,通过图解的方式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本章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呈现茶道的流程与技法,包括准备茶具、煮水、选茶、冲泡、品鉴等环节,帮助读者更好地实践中国茶道。
第六章推荐茶道文化经典著作除了《图解中国茶道全典PDF》之外,还有许多经典著作对于了解和学习中国茶道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推荐一些茶道经典著作,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结语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灿烂的历史。
《图解中国茶道全典PDF》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详尽的学习材料,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茶道的魅力和内涵。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学习和欣赏中国茶道的重要指南。
《茶道的内容》课件
茶叶的储存与保鲜
茶叶的储存:需要避光、避湿、避高温、避异味 茶叶的保鲜:需要密封、冷藏、防潮、防氧化 茶叶的保质期:根据茶叶种类和储存条件不同,保质期也不同 茶叶的变质:茶叶变质后会失去原有的香气和口感,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茶道的未来发 展
茶道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茶道是一种文化传承,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茶道是一种社交方式,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茶道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茶道是一种商业活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
清洁
泡茶时,注意 水温,不宜过
高或过低
泡茶后,将茶 壶放在茶盘上, 避免直接接触
桌面
泡茶过程中, 保持安静,避
免大声喧哗
泡茶结束后, 将茶具清洗干 净,摆放整齐
品茶的礼仪
坐姿:端正,保持身体平衡
品茶:品尝茶汤,注意品茶的顺序和方式, 如先闻茶香,再品茶味等
茶具:选择合适的茶具,如茶壶、茶杯等
交谈:在品茶过程中,保持适当的交谈, 如谈论茶道、茶文化等
茶道与现代生活结合:将茶道艺术融入现代生活,如茶道与音乐、茶道与绘画等结合。
茶道的科学依 据
茶叶的成分与功效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 茶多酚、咖啡碱、 氨基酸等成分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 抗衰老、抗辐射等 功效
咖啡碱具有提神醒 脑、缓解疲劳等功 效
氨基酸具有促进新 陈代谢、提高免疫 力等功效
科学泡茶的方法与技巧
泡茶:按照正确的泡茶步骤进行,如温杯、 洗茶等
结束:品茶结束后,感谢主人的款待,并 表达对茶道的热爱和尊重。
茶具的使用与保养
茶具的选择:根据茶叶种类、个人喜好和场合选择合适的茶具
茶具的清洗:使用后及时清洗,避免茶渍残留
简述中国茶叶的六个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茶叶的六个发展历程中国茶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
在中国历史上,茶叶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本文将简述中国茶叶的六个发展历程。
一、草木茶阶段公元前2700年左右,中国的神农氏发明了农业,开始种植五谷杂粮和草木,其中包括茶树。
当时的茶叶是一种草木茶,采摘后直接晒干或烘干,用于饮用和药用。
草木茶的制作简单,但茶味苦涩,不太受人们欢迎。
二、砖茶阶段公元前8世纪左右,茶叶开始被用作货币和礼品。
为了方便运输和储存,人们开始将茶叶压成砖状,称为砖茶。
砖茶的制作方法是将采摘的茶叶烘干后,压成砖状,再进行烘焙。
砖茶的保存时间长,但口感仍然苦涩。
三、绿茶阶段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随着茶文化的兴起,绿茶开始成为主流。
唐代茶人陆羽创立了炒茶法,即将采摘的鲜叶炒制后,再进行揉捻和烘干。
这种方法制作出的茶叶色泽翠绿,口感清香,深受人们喜爱。
唐代还出现了茶道文化,茶艺表演和茶道礼仪开始流行。
四、红茶阶段明代(1368年-1644年)时期,福建省出现了红茶。
红茶的制作方法是将采摘的鲜叶进行揉捻、发酵和烘干。
红茶的茶汤呈红色,口感醇厚,受到人们的青睐。
明代茶人宋应星还发明了茶具和茶具制作方法,茶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五、乌龙茶阶段清代(1644年-1912年)时期,福建省出现了乌龙茶。
乌龙茶的制作方法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清代还出现了茶叶贸易,茶叶开始成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
六、现代茶阶段20世纪以来,中国茶叶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茶叶的品种和制作方法不断创新,茶文化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现代茶叶的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等,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味。
总之,中国茶叶的发展经历了草木茶、砖茶、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现代茶六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茶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品,不仅具有饮用和药用价值,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中国茶道历史渊源简介
中国茶道历史渊源简介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作为一种以茶为媒介的文化体系,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审美和生活方式的追求,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态度。
茶道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的历史渊源孕育了中国茶道的独特魅力。
一、古代茶兴起与茶道初生自古以来,茶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就被广泛栽培和饮用。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中国西南地区,当时,茶被视为一种药物,用于治疗疾病。
到了公元前8世纪左右,茶开始作为一种畅销的商品流通开来,而被茶所兴起的茶文化也逐渐形成。
中国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这是茶道初生的时期。
饮茶不再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是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茶席成为了社交的场所,人们在品茗的同时,还能交流思想和文化,并且形成了讲究茶器、茶具、泡茶技艺和茶道礼仪的传统。
二、茶道文化的繁荣与传承茶道文化在唐代达到了巅峰,唐代是中国茶道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文人雅士常常以泡茶为乐,融合了诗、书、画等艺术形式,形成了茶诗、茶道画和茶学等茶文化的分支。
茶道文化的繁荣推动了茶叶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改善,形成了不同的茶道流派,如云南的“宜春茶道”和浙江的“闻韵茶道”等。
茶道文化在明清两代进一步发展壮大。
明代,茶道的发展促进了茶艺的推广,茶社的兴起也为建立起茶道的传统提供了机会。
清代,封建社会的衰落对茶艺和茶道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茶道文化依然得以保存并世代相传。
同时,明清两代的茶文化也为中日茶道的交流搭建了桥梁,进一步丰富了茶道的内涵。
三、茶道的精髓与思想内涵中国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门独特的礼仪与文化,它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茶道强调自然、平淡、谦逊和与自我和谐相处的原则。
首先,茶道追求的是一种平淡而自然的生活状态。
茶道倡导的“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告诉人们要远离浮躁和物质的纷扰,享受平淡的生活与内心的宁静。
其次,茶道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茶艺师要善于感受自然的力量,驾驭水、火、草木等各种元素,与自然相互融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茶文化ppt课件
05
茶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茶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文化强调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思想,与中华文化的 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茶文化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 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茶叶中还含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 碱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 、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茶叶的保健功能
茶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 多种生物活性,有助于预防和辅 助治疗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癌症等。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够加速人体新 陈代谢,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
劳的作用。
茶叶中的茶多酚还能够降低血脂 、血糖,有助于预防和辅助治疗
02
茶的种类与特点
绿茶
01
总结词
未经发酵的茶,色泽鲜绿,口感清爽鲜美。
02
详细描述
绿茶是六大茶类中最古老的品种,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 干燥。由于未经发酵,绿茶保留了茶叶的天然色泽和营养成分,口感 清爽鲜美,具有提神醒脑、清热解暑等功效。
红茶
总结词
全发酵的茶,色泽红润,口感醇厚甘甜。
详细描述
03
茶艺与茶道
茶艺表演
茶艺表演的定义
茶艺表演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 泡茶、品茶、茶具展示等环节, 展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
神内涵。
茶艺表演的流程
茶艺表演通常包括备器、净具、 投茶、注水、出汤、分茶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
和要求。
茶艺表演的技巧
茶艺表演者需要掌握泡茶技巧, 如水温、注水方式、浸泡时间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 养和审美能力,能够将茶道精神
茶艺发展史
茶艺:一壶热水泡出的千年文化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茶文化就像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从最初的简单煮饮,到后来的精致茶艺,这一路走来,茶艺的发展史就像一部充满烟火气的连续剧,既有着历史的厚重,又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茶艺是怎么一步步从锅里走到桌上的,又是怎么从平民百姓家走进了高雅殿堂的。
一、茶之初,简单煮饮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不知道茶叶是个啥宝贝,只是偶然间发现,这山上的树叶煮一煮,嘿,还挺提神醒脑的。
那时候,茶还没啥讲究,就是摘点叶子,往锅里一扔,加点水煮开了就喝。
这可能就是最早的“茶”了。
那时候的人们,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和提神,哪像现在,喝茶还得讲究个色香味形,还得配上精致的茶具和优雅的茶艺表演。
不过,就算是在这样简单的煮饮阶段,茶也已经开始慢慢融入人们的生活了。
特别是在那些山高水长的地方,人们劳作之余,围坐在火堆旁,煮一壶热茶,聊聊天,解解乏,这可能就是最早的“茶话会”了。
二、茶之兴,文人墨客的加入到了唐宋时期,茶文化开始逐渐兴盛起来。
这时候,文人墨客们开始纷纷加入喝茶的行列,他们不仅爱喝茶,还爱写茶诗、画茶画,甚至把喝茶当成了一种高雅的社交活动。
这样一来,茶就不再是简单的解渴之物了,而是变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
那时候,人们开始讲究茶叶的产地、采摘时节、制作工艺,还发明了各种茶具和茶艺表演。
比如,唐代陆羽写的《茶经》,就成了中国茶文化的经典之作。
他详细记录了茶的种植、采摘、制作、品鉴等各个环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茶文化资料。
文人墨客们喝茶,那可不是随便找个碗就能喝的。
他们得挑个精致的茶具,还得有个雅致的喝茶环境。
比如,找个清幽的竹林,搭个竹亭,再摆上一套精美的茶具,那才叫一个惬意。
喝茶的时候,他们还得聊聊诗词歌赋,谈谈人生哲学,这茶喝得,那叫一个有文化。
三、茶之变,从贵族到平民到了明清时期,茶文化又有了新的变化。
这时候,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更加成熟,茶叶的产量也大大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艺的发展历程
茶文化是人类在生产食用茶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
人类食用茶叶的方式大体上经过吃、喝、饮和品四个阶段。
“吃”是指将茶叶作为食物来生吃或熟食的,“喝”是指将茶叶作为药物熬汤来喝的,“饮”是指将茶叶煮成茶汤作为饮料来饮的,“品”是指将茶叶进行冲泡作为欣赏对象来品尝的(饮是为了解渴,可以大口饮下。
品是品尝,需要细啜慢咽,再三玩味)。
前三种方式发生很早,可以早到原始社会时期,后一种方式较晚,很可能晚到魏晋时期。
历来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
”根据考古学和民族学研究,我国食用茶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所谓的“神农尝百草”,就是将茶树幼嫩的芽叶和其他可食植物一起当做食物。
后来人们在食用过程中发现茶叶有解毒的功能,就作为药物熬成汤汁来喝,这就是所谓的“得荼乃解”。
平时也会将茶汤作为保健的饮料来饮用,民族学的材料已证明原始人是已经采集一些特定的树叶熬成汤汁饮用,在一些产茶地区,自然也会将茶汤作为日常饮料。
考古学家已经在浙江杭州跨湖桥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熬汤的茶叶和完整的茶树籽,可见,我们民族饮茶的历史至少也在一万年以上。
但是,从现有的文献记来看,直到三国时期为止,我国饮茶的方式一直停留在药用和饮用阶段。
如汉代文献提到茶叶时都只强调其提神、保健的功效。
三国时孙皓因爱臣韦曜不善饮酒而暗中以茶汤代替,是茶为饮料的明证
从西晋开始,情况有了变化,四川地区的一些文人介入茶事活动,开始赋于饮茶文化意味。
西晋著名诗人张载在《登成都白菟楼》诗中写道:“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州。
”认为芳香的茶汤胜过所有的饮料,茶的滋味传遍神州大地。
芳香和滋味都与茶的提神、解渴以及保健疗效无关,而是嗅觉和味觉上的审美满足。
西晋文人杜育的《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正面描写品茶活动的诗赋。
诗中除了描写茶树生长、采摘等情况外,还提到用水、茶具、冲泡等环节,特别是对茶汤泡沫的欣赏,形容它像冬天的白雪和春天的鲜花(“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可见,茶汤在此时开始成为品尝的对象。
《赋》还提到饮茶具有调解精神、谐和内心(“调神和内”)的功效,则已经涉及茶道精神了。
因此中国的品茶艺术的萌芽时期至少可以上溯到西晋时期。
但是只有到了唐代陆羽手里,中国人的饮茶才从食、喝、饮,发展提高到品的阶段,终于将饮茶变成一门生活艺术。
陆羽在《茶经》中,对茶叶的医疗保健功效仅是一笔带过,明确提出“茶之性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品茶上升到道德修养的高度,并且对唐代的煮茶法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从选茶、用水、茶具、烘茶、碾磨、筛粉、煮水、加盐、点水、分茶到品尝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形成一套完整的茶艺程式。
特别是对茶汤泡沫的培育、欣赏异常重视,进行仔细的观察,将泡沫称为汤华,薄一点的称为沫,厚一点的称为饽,细一点的称为茶,采用了一连串形象的比喻来形容泡沫之美丽:像枣花漂浮在圆形的水面上,像深潭回转或小洲弯曲的水面上漂浮的青萍,像晴朗天空中浮动的鱼鳞云,像飘动在水湄之上的绿钱,像坠落在尊俎之中的菊花。
饮茶而对泡沫如此讲究,显然不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是从视觉的审美愉悦出发,一碗涌动着泡沫的茶汤在陆羽面前成了充满艺术韵味的审美对象,因此才灵感勃发,浮想联翩。
可见唐代的饮茶已经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艺术。
同样,唐代的诗人们在品茶之时,也同样不是为了生理上的满足,而是追求精神世界的审美愉悦,这从他们大量的茶诗中都着重对色、香、味、形及意境的欣赏可以得到证明。
钱
起的茶诗《与赵莒茶宴》可以作为代表:“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
茶人在竹林下品饮紫笋茶,进入俗念全消的忘言状态,心中的尘垢都被洗净,进入空灵虚静的境界,但品茗的兴味没有穷尽,令人全身心地沉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全然忘却周围的一切,只有倾斜的树影中传来的蝉声更反衬出竹林的幽静。
这样的品茶完全是一种诗化的生活艺术,与为解渴而饮茶有着本质不同。
自此以后,历代的茶人们都有同样的自觉追求,宋代茶人还将茶汤的色香味称为“三绝”(苏轼:“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
他们在品茗过程中讲究茶汤“色香味”的同时,还主动追求更高层次上的审美意境,在宋代茶诗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诗句:“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范仲淹)。
“夜啜晓吟俱绝品,心源何处著尘埃”(宋庠)。
“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梅尧臣)。
“烦酲涤尽冲襟爽,暂适萧然物外情”(文彦博)。
“悠然淡忘归,于兹得解脱”(吕陶)。
品茶到了明清,更是让文人雅士们提升为高雅艺术,因为明代废除了蒸青饼茶,盛行散茶冲泡,对茶叶的色、香、味、形更加重视,无论是茶、水、具、境、泡、品每个环节都有更为严格、细致的要求。
功夫茶艺的形成和成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据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记载,他在游福建武夷山时,寺庙僧道向他献茶:“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
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
一杯之后,再试一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这种小壶小杯冲泡、小口细品的品茶方式就是后来盛行于闽粤地区的功夫茶艺。
功夫茶在我国传统茶艺中最具艺术韵味,在冲泡、品饮过程中有一系列规范程序,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是难以掌握的。
仅就品尝茶之芳香而言,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中提到“泉州厦门人所讲功夫茶”时指出茶之香味可分为四个品级:“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
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
再等而上之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
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
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矣,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品茶至此,真是“茶翁之意不在茶,在于山水之间也。
”它与人们的生理满足全然无关,而是进入“超然物外”的境界,是精神世界里的高级享受。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品茗艺术,它是随着时代的演替而与时俱进的,是一种更为人性化、生活化和艺术化的品茶方式。
简称之为“茶艺”。
“茶艺”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在台湾地区首先使用的,用来概括品茗艺术而有别于“茶道”一词,这是台湾茶人的一大贡献,因为将“茶艺”从“茶道”之中剥离出来,有利于品茗艺术的健康发展.通俗地说,“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
“茶道”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体现和追求的道德精神。
对泡茶提“技艺”,是因为它除了具有艺术性之外,还具有技巧性。
对“品茶”提“艺术”而不提“技艺”,是品茶时技巧的成份很少,主要是茶汤入口之后如何去欣赏、体会美妙的艺术境界。
茶艺是茶文化的核心,只有在茶艺的操作中才能体现茶道精神。
有了茶道精神的观照,茶艺才有精神、品位和神韵。
有了茶艺和茶道,茶文化才有载体和灵魂。
可见,茶艺确实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甚至直到今天还对中国茶叶加工产生深远影响。
由于茶艺的发达,历代茶人对茶叶的要求精益求精,导致名优特茶生产高度发达,制作力求精美,采摘越来越早,不但讲究香气、滋味、而且追求色鲜和形美,因而只能用手工采摘炒制,很难使用机器,致使中国今天的茶叶生产不容易迅速实现机械化。
外国虽然也没有很多人喝茶,但是他们只是将它当作一种饮料,尽管也讲究茶的滋味、香气
和颜色,却并不注意茶叶的外形,更不会去追求什么茶叶形态之自然之美。
他们可以用红碎茶和绿碎茶生产袋泡茶泡饮,不象我们那么讲究品茶艺术,不追求什么明前茶和雨前茶,不知道什么旗枪、雀舌、鸟嘴之类,也不在乎什么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美名。
所以他们的茶园和茶厂里可以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实现机械化的采摘和加工茶叶。
这是至今中国茶叶生产总量和出口量都不如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