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操作程序
白细胞分类计数操作程序一、背景简介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诊断和监测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而白细胞分类计数操作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不同类型的白细胞,以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本文将介绍一种白细胞分类计数操作程序,旨在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准备工作1. 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内的光线明亮且稳定,以便观察细胞样本。
2. 实验器材:准备好显微镜、玻璃载片、镊子、注射器、荧光染色剂等必要的器材。
3. 样本采集:从患者的血液中采集适量样本并置于抗凝剂中。
三、操作步骤1. 样本制备将采集到的样本倒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抗凝剂。
轻轻摇匀,避免产生气泡。
2. 白细胞分离将均匀混合的样本转移到离心管中,设定合适的离心速度和时间,使白细胞沉淀于底部。
3. 样本涂片使用镊子将离心后的白细胞沉淀取出,滴在玻璃载片上。
用第二根载玻片压平,使细胞均匀附着在载片上。
4. 染色加入适量的染色剂,轻轻摇匀,然后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使细胞染色均匀。
5. 浏览和计数将载片放入显微镜中,调整合适的倍数和焦距,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计数。
根据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特征,对其进行分类计数。
四、操作要点1. 观察时要仔细检查每个视野,确保计数的准确性。
避免因视野不全或细胞过于密集而导致漏计或重复计数。
2. 注意显微镜的清洁和调试,保证观察时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3. 染色剂的选择要根据目的和样本特点进行,确保染色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4. 操作时要避免产生气泡或其他污染,以免对结果产生影响。
5. 操作完毕后,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五、结果记录和分析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记录每个类型的白细胞计数结果。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或者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样本的计数结果,可以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六、结论白细胞分类计数操作程序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技术,其结果可以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课件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课件一、白细胞的概述1. 白细胞的定义2. 白细胞的功能3. 白细胞的来源和分化二、白细胞的分类1. 粒细胞系列a) 中性粒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嗜酸性粒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c) 嗜碱性粒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2. 淋巴细胞系列a) B淋巴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T淋巴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3. 单核细胞系列a) 单核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巨噬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4. 其他白细胞a) 树突状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b) 肥大细胞i. 形态特征ii. 功能三、白细胞的计数方法1. 显微镜法a) 原理b) 操作步骤c) 结果解读2. 自动化血液分析仪a) 原理b) 操作步骤c) 结果解读四、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临床意义1. 粒细胞系列a) 中性粒细胞增多i. 感染ii. 应激状态iii. 某些血液病b)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 过敏反应ii. 寄生虫感染iii. 某些血液病c)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i. 慢性髓系白血病ii. 某些寄生虫感染2. 淋巴细胞系列a) B淋巴细胞增多i.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i. 某些病毒感染b) T淋巴细胞增多i. 细胞免疫功能增强ii. 某些病毒感染3. 单核细胞系列a) 单核细胞增多i. 急性感染ii. 某些血液病b) 巨噬细胞增多i. 急性感染ii. 某些血液病4. 其他白细胞a) 树突状细胞增多i. 某些病毒感染b) 肥大细胞增多i. 过敏反应五、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样本采集和处理2. 仪器校准和维护3. 结果解读和报告4. 临床综合分析六、总结1. 白细胞分类和计数的重要性2. 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3. 持续关注白细胞的研究进展科学性评估课件中的白细胞分类和计数方法描述是否与当前医学研究和技术标准相符。
需要确保所有的信息都是基于可靠的医学文献和权威机构的指导原则。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白细胞,了解不同类型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分布,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和试剂,显微镜、白细胞计数板、涂片、琼脂、血液标本。
实验步骤:1. 取一滴新鲜的血液标本,用吸管吸取血液滴在一块玻片上,再用另一块玻片迅速涂匀,制备涂片。
2. 将制备好的涂片放入琼脂中,用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和计数白细胞。
3. 随机选择视野,计数每个视野中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并记录下来。
4. 统计多个视野的计数结果,计算出各类白细胞的平均数目。
实验结果:经过计数和统计,我们得到了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分布情况。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分别为,中性粒细胞500个/μL,淋巴细胞200个/μL,单核细胞50个/μL,嗜酸性粒细胞20个/μL,嗜碱性粒细胞30个/μL。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不同类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量分布情况。
中性粒细胞是最多的一类白细胞,占据了绝大多数;其次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相对较少。
这些数据也符合正常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分布规律。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白细胞,掌握了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实验方法,并且得到了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分布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对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分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制备涂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快速和准确,以避免血液凝固导致涂片质量不佳。
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和计数,避免出现计数错误。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实验中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白细胞分类计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相关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内容,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实验方法,还对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分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具有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的功能。
通过对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可以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状态,辅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过敏等疾病。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白细胞分类及计数方法。
一、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嗜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一类白细胞,占据总白细胞数的60-70%。
它们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细胞,能通过吞噬和杀死病原体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计数嗜中性粒细胞的常用方法包括:1. 血液常规检查:通过自动化检测仪器对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
结果以绝对计数(白细胞计数)或百分比(白细胞分类百分比)的形式呈现。
2. 酶标仪法:利用特定抗体标记嗜中性粒细胞表面的抗原,然后测定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来计数嗜中性粒细胞。
3. 流式细胞术: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样本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性质。
二、淋巴细胞(Lymphocyte)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占据总白细胞数的20-30%。
它们在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能生成抗体来识别和攻击具体的病原体。
计数淋巴细胞的方法包括:1. 流式细胞术:将样本中的淋巴细胞与特定抗体结合,然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测量相应的细胞群体,从而计数淋巴细胞的数量。
2. 酶标仪法:与嗜中性粒细胞类似,使用特定抗体标记淋巴细胞并测定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来计数淋巴细胞。
三、单核细胞(Monocyte)单核细胞占据总白细胞数的3-8%,是一类具有吞噬能力的免疫细胞。
它们主要负责清除细菌和死亡细胞,同时参与调节炎症反应。
计数单核细胞的常见方法有:1. 静态显微镜法:将血液样本涂片制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单核细胞的数量。
2. 自动化细胞计数仪:通过自动化检测仪器对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其中包括单核细胞的计数。
四、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嗜酸性粒细胞占据总白细胞数的1-4%,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
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及白细胞 ...
四大格所见WBC平均值 判断标准: WBC ≤4×109/L ,RCS <30% WBC (4.1--14.9)×109/L, RCS <20% WBC≥ 15×109/L, RCS <15%
三、变异百分率(v)评价法
V= I Xi-Xm l ×100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2)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反应性: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理化损伤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淋巴细胞lymphocyte:
★淋巴细胞
1)增多(lymphocytosis): 感染性疾病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其他 :免疫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相对增多 2)减少(lymphocytopenia): 相对减少 绝对减少(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1)生理变化:
年龄、时间、环境、身体状况等 (2)病理变化:
leukopenia leukophil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Cellular morphology
一. The lymphocyte is smaller than neutrophil and possesses an ellipsoidal, slightly eccentrical nucleus.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在医学领域中,白细胞是指人体内的一种免疫细胞,它们对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对白细胞进行定量和定性计数的一项检测指标,它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白细胞分类计数主要通过血液检测来完成。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手工计数法和全自动计数法两种。
手工计数法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手动计算各类白细胞的数量。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但是存在着计数精度低、耗时长等缺点。
全自动计数法是指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
这种方法具有计数精度高、效率高等优点,但是相对于手工计数法来说,设备成本较高。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1. 诊断某些疾病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某些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中,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有不同的增多程度和表现,通过对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因,从而指导治疗。
2. 监测治疗效果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在一些涉及到骨髓抑制的治疗中,例如化疗、放疗等,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反映治疗的效果和身体免疫状态的变化。
通过定期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评估治疗的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预测预后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在一些恶性肿瘤中,肿瘤细胞的侵袭和扩散会导致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异常变化。
通过分析这些异常变化,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为患者提供更精确的治疗建议。
4. 评估免疫功能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功能的好坏可以通过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初步评估。
例如,某些免疫缺陷病患者的某些白细胞类型数量较少,通过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及早发现,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提高免疫功能。
5. 指导药物治疗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为药物治疗提供指导。
某些药物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有不同的作用,通过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了解药物对不同类型白细胞的影响,从而选择更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数及分类结果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并介绍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一、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是指测量一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白细胞的数量,一般以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表示。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通常为4.0-11.0 × 10^9/L。
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可以提示机体的免疫状况和疾病的发生。
1. 白细胞过高白细胞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免疫系统异常、肿瘤等引起的。
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湿病、白血病等,均可以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
因此,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增高往往可以作为早期疾病的一个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 白细胞过低白细胞过低(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药物作用、骨髓抑制等因素引起的。
由于白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白细胞计数过低会导致机体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易引发感染。
因此,白细胞计数的异常降低也需要密切关注,并寻找其原因。
在临床上,长期白细胞计数过低可以提示免疫系统疾病、感染、骨髓抑制等情况。
二、白细胞分类的临床意义除了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也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白细胞分类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其数量的变化与感染和炎症密切相关。
在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往往升高;而在病毒感染或炎症性疾病时,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降低。
因此,通过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感染性疾病的类型。
2.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类型,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调节。
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常常与免疫功能紊乱相关。
例如,HIV感染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情况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异常。
3.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种大型的白细胞,其数量的变化与病毒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以及炎症状态密切相关。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报告1.引言1.1 概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类细胞,它们具有辨别和消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在临床医学中,对白细胞的分类计数是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和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白细胞计数方式主要依靠显微镜观察,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存在一定主观性。
为了提高计数的准确性和效率,现今人们普遍采用自动化的白细胞计数仪器进行分类计数。
这些仪器利用先进的光学成像技术和计算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进行鉴定和计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结果准确度。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分析。
首先将详细描述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样本制备、仪器设置和操作步骤。
然后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展示不同类型白细胞的计数情况,并探讨可能的误差来源。
最后,结合实验结果,提出对该实验方法的总结和改进意见,并展望未来在白细胞分类计数领域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为临床诊断和免疫疾病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支持。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以进一步提高该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架构,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概述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简要介绍,提出研究的背景和问题。
其次,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组织架构,提供给读者一个整体的概念,并为读者提供一个预期的目标。
最后,目的部分说明了本次实验的研究目标和预期的成果。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包括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两个方面。
实验方法部分详细描述了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实验步骤和所使用的工具/仪器。
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类计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以达到实验目的。
结论部分主要包括实验总结和结果分析与展望两个方面。
实验五白细胞分类计数ppt课件
12
细胞太稀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各类成熟白细胞的形态学:
中性粒细胞(Ne):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上呈圆
形 , 直 径 10 ~ 13µm , 胞 浆 染 粉 红 色 , 核 形 一 叶 (杆状核)至五叶不等,以三叶者多见,染成深 紫红色,胞浆中有许多细小均匀紫红色颗粒。
2024/7/20
16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单核细胞(Mo):在瑞氏染色涂片上为12~
20µm,胞体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形多种 多样,最重要的特点是染色质较细致疏松,呈丝 网状或条缕状,着色较淡胞浆较多,淡兰色,含
2.瑞氏染色操作
2024/7/20
10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3.白细胞分类:
低倍镜下所见
先用低倍镜选择厚薄适宜,染色 良好,细胞分布均匀的体尾交界 处,滴加香柏油一滴,油镜下分 类计数。分类时要有秩序的连续 进行,避免主观选择视野。通常 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计算并 报告各种白细胞所占比例。
2024/7/20
14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临检--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DC)【检测原理】制片→染色→油镜分类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学评价】1.显微镜分类法能准确地根据细胞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是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但耗时、精确性和重复性较差。
2.血液分析仪分类法有三分群和五分类两法,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能提示异常结果,结果以数据、图形、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首选方法,但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
【质量控制】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1)细胞分布不均:“城垛式”移动。
体尾交界最佳,尾部-中性粒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单核细胞沿涂片长轴均匀分布。
幼稚细胞分布在尾部和边缘。
头部和体部-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布。
(2)形态识别差异①杆状核和分叶核诊断标准差异;②单核细胞和大淋巴细胞鉴别能力差异;③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难以区分。
2.影响分类计数精确性因素临床上如需观察细胞数量变化作为诊治指标时,应提高细胞计数量,如下表。
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参考值】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原粒→早、中、晚、杆状、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1)生理性增多:Nsg>70%,绝对值>7×109/L称为增多。
2叶核占10%~30%,3叶核占40%~50%,4叶核占10%~20%,5叶核<5%。
1)年龄变化: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达(15~30)×109/L]。
第6~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
2)日间变化:在安静、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进食后白细胞数较高。
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一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可相差1倍。
3)运动、疼痛、情绪变化:脑力和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使白细胞轻度增高。
白细胞分类计数缩写
白细胞分类计数缩写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抵抗病原体入侵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根据形态和功能,白细胞可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在临床检验中,医生常常通过白细胞分类计数来了解患者免疫系统的状态。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一种血液检查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中各类白细胞的数量,从而反映患者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
正常情况下,人体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范围如下:1.中性粒细胞:40%-75%2.淋巴细胞:20%-50%3.单核细胞:3%-10%4.嗜酸性粒细胞:0.4%-8%5.嗜碱性粒细胞:0%-1%当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存在炎症、感染、过敏等疾病。
了解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缩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检验报告。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简称N):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分,对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过敏等;减少则可能与病毒感染、骨髓功能减退等有关。
2.淋巴细胞(Lymphocytes,简称L):淋巴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应答,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移植排斥反应等;减少则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病毒感染恢复期等有关。
3.单核细胞(Monocytes,简称M):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和抗原递呈功能,参与免疫调控。
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骨髓功能减退等;减少则可能与病毒感染、过敏等有关。
4.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简称E):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对抗寄生虫和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慢性炎症等;减少则可能与过敏性疾病缓解期等有关。
5.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s,简称B):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和炎症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过敏反应、慢性炎症等;减少则可能与过敏和炎症缓解有关。
正确解读白细胞分类计数报告,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疾病隐患,及时就医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分类计数[定义]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用染料染色,根据各类白细胞着色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数量、形态和质量的变化、予以分类计数并求出各种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
[意义]血液中的白细胞一般包括:颗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和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它们分工不同,在体内发挥各自的作用。
①嗜中性白细胞,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通过吞噬作用而消灭入侵的细菌,特别是球菌。
在严重感染和炎症初期时最活跃;②嗜酸性白细胞,常积聚在抗原-抗体反应的部位,因此,认为它抑制组胺等物质的活动;③嗜碱性白细胞,碱性颗粒中有肝素,表明它有抗凝作用;④淋巴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反应;⑤单核细胞;它有特殊的酶系统,能对付顽强的病原体,如真菌、原生动物、结核杆菌及布病等。
在慢性感染时或体内有较多组织碎片需要清除时,它会大量出现。
在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构成的比例、形态和质量基本是不变的,但在病理情况下,这种比例、形态、质量将会发生变化,故临床上常把计数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的种类。
[目的与要求]掌握计数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原理]由于白细胞内含有带不同电荷的物质,其中带正电荷的物质易与酸性染料结合呈现红色(这种物质叫嗜酸性物质或颗粒,而其本身呈碱性);而带负电荷的物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呈现蓝色(这种物质叫嗜碱性物质或颗粒,而其本身呈酸性);当细胞内物质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时,那么结合的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几乎相等,这些物质就呈现红、蓝相混的紫红色(这种物质叫嗜中性物质或颗粒)。
这样血片中的白细胞经过染色后就被染成红、蓝及紫红色,从而可以识别分类。
【器材与试剂】器材:载玻片、染色缸及支架、洗瓶、显微镜及镜油、白细胞分类计数器、吸水纸等。
试剂:染液、缓冲液[步骤]1.采血2.制作血涂片:①取洁净载玻片数张,选择边缘光滑的载片作为推片(也可用血细胞计数板的盖玻片做为推片),用左手的拇指及中指夹持载片并置于平稳的台面上,右手持推片。
②取被检血(经EDTA抗凝)1小滴,放于载玻片的右端,手持推片放于血滴之前并与载片接触,以30°~40°角向后拉动推片,使之与血滴接触,待血液扩散形成一条线状之后,以均等的速度轻轻向前推动推片,则血液就被均匀地涂于载片上而形成一薄血膜。
良好的血片,血液应分布均匀,厚度要适当,对光观察时呈霓红色,血膜应位于玻片中央,两端留有空隙,以便标上患畜名称、畜别、编号、日期。
常温下自然风干(冬天可适当加温)。
3.染色3.1单染色瑞氏染色:滴加染液(约20滴)盖满血膜,染1分钟后,再加等量的缓冲液,继续染色3~10分钟(外界温度低染色时间长,反之亦然),用水冲去染液,吸干染片,干燥后,油镜观察。
对胞浆及颗粒染色效果好。
姬姆萨氏染色:在血膜上先加2-3滴甲醇使血膜固定,3-5分钟后待甲醇挥发后再加染液;染色20-60分钟(依外界温度高低而定染色时间长短);水洗,干后油镜观察。
对胞核及血液原虫染色效果好。
3.2复染色(混合染色)瑞氏-姬姆萨氏复合染色:先加瑞氏染液,半分钟后用水洗去染液;再加姬姆萨氏染液染约10分钟,水洗、干燥镜检。
或在临染色时向瑞氏染液中加入适量的姬姆萨氏原液,即每10毫升瑞氏染液中,加入0.5-1.0毫升姬姆萨氏原液,混匀后,按瑞氏染色的步骤进行染色。
4.镜检分类计数方法: 四角曲则计数法或三段曲则计数法.步骤: (1)先用低倍镜观察血片上白细胞的分布情况. 一般嗜中性白细胞, 单核细胞及体积较大的细胞分布在血片的上, 下边及尾端, 中小淋巴细胞则多在涂片的起始端. (2)滴加镜油, 转用油镜头进行计数. 至少数100个白细胞,根据染色特点,分别计数各类白细胞的数量,最后求出各类白细胞占总数的百分比。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1.判断可能的感染或疾病的状况1).嗜中性白细胞:(1)增多: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猪丹毒、炭疽、出败等)和慢性传染病(鼻疽、结核等),某些化脓性疾病(脓性胸膜炎、脓性腹膜炎、肺脓肿及创伤性心包炎等),某些急性炎症(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急性子宫内膜炎和乳房炎等),术后一周内,酸中毒的初期,毛地黄中毒以及肾上腺素中毒等。
(2)减少:见于病毒性疾病以及病危期,造血机能受阻或衰弱;怀骡子的母驴在妊娠中毒症时,嗜中性白细胞显著减少。
2).嗜酸性白细胞:(1)增多:见于某些寄生虫病(肝片吸虫病、球虫病、旋毛虫病等),某些过敏疾病(饲草过敏、寻麻疹、注射血清后等),皮肤病(湿疹、疥癣等)(2)减少:见于毒血症、尿毒症、严重创伤及中毒等。
3).嗜碱性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较少见。
4).淋巴细胞:(1)增多:见于某些慢性传染病(如结核、布病等),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某些病毒病(猪瘟、流感等)以及血孢子虫病等。
(2)减少:常在嗜中性白细胞数绝对增多时,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的现象。
说明机体与病原正处于激烈的斗争,此后若淋巴细胞渐渐增多,表示预后良好。
5).大单核细胞:(1)增多:见于某些原虫病,某些慢性细菌感染以及某些病毒病(如马传染性贫血)。
(2)减少:见于急性传染性病的初期及各种疾病的垂危期。
2.判断预后1)预后不良: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白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升高者;嗜中性杆状核细胞及晚幼细胞显著增多者;白细胞总数未能随病情的发展而适时升高者;嗜酸性白细胞完全消失者。
2)预后良好: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白细胞的百分比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步下降者;嗜中性杆状核细胞及晚幼细胞逐渐减少而分叶核细胞渐次相应恢复者;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逐渐恢复者;大单核细胞暂时增多者;嗜酸性白细胞重新出现或暂时增多者。
[白细胞的染色(瑞氏或姬姆萨氏)特点]1. 嗜碱性粒细胞:细胞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中有深紫色的较小的染色颗粒。
2.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中有鲜红色的染色颗粒。
3.中性粒细胞:细胞中等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中有淡玫瑰红的小颗粒。
依细胞核的形态分为髓细胞、幼稚型、杆状核及分叶核细胞。
髓细胞的细胞核色淡,着色不均,呈长圆形或豆型。
幼稚型的细胞核着色较淡,核染色质疏松,多呈肾型、豆型。
杆状核细胞的核致密、色深,呈杆状的香肠形、蹄铁型或S型,两边平行。
分叶核细胞其核分成2~6个不等,并在其间有细丝状连接为其特征。
4.淋巴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大者为大淋巴细胞,小者称小淋巴细胞;核呈深蓝紫色,圆形,致密且常偏在;胞浆呈淡天蓝色,核周围有淡染色带(或呈透明带);小淋巴细胞的胞浆极少,有时仅呈月牙形,位于一侧。
5.单核细胞:个体极大,呈不正、多边、多角形,胞浆呈较暗的烟灰色,核呈紫褐色,形如肾形、山字形、折叠状,核染色质疏松网状。
【正常参考值】见表1-1动物种类白细胞总数×109/L 嗜碱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晚幼细胞杆状核分叶核牛8.0 0.5 4.0 0.5 3.0 33.0 57.0 2.0 马9.5 0.5 4.5 0.5 4.0 54.0 34.0 2.5 羊绵8.2,山9.6 0.5 4.5 1.0 3.0 33.0 55.5 3.5 猪14.8 0.5 2.5 1.0 5.5 32.0 55.0 3.5 骆驼0.5 8.0 1.0 6.5 47.0 35.0 2.0 犬9.4 少见 4.0 0.0 0.8 70.0 20.0 5.0 猫12.0 4.5 0.25 0.25 4.5 63.5 25.8 1.2 鸡19.0 1-45-8 25-30%55-6010附注:1.白细胞的染色(用瑞氏或姬姆萨氏)特点:1.嗜碱性粒细胞:细胞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中有深紫色的较小的染色颗粒。
2.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中有鲜红色的染色颗粒。
3.中性粒细胞:细胞中等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中有淡玫瑰红的小颗粒。
依细胞核的形态分为髓细胞、幼稚型、杆状核及分叶核细胞。
髓细胞的细胞核色淡,着色不均,呈长圆形或豆型。
幼稚型的细胞核着色较淡,核染色质疏松,多呈肾型、豆型。
杆状核细胞的核致密、色深,呈杆状的香肠形、蹄铁型或S型,两边平行。
分叶核细胞其核分成2~6个不等,并在其间有细丝状连接为其特征。
4.淋巴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大者为大淋巴细胞,小者称小淋巴细胞;核呈深蓝紫色,圆形,致密且常偏在;胞浆呈淡天蓝色,核周围有淡染色带(或呈透明带);小淋巴细胞的胞浆极少,有时仅呈月牙形,位于一侧。
5.单核细胞:个体极大,呈不正、多边、多角形,胞浆呈较暗的烟灰色,核呈紫褐色,形如肾形、山字形、折叠状,核染色质疏松网状。
2.各种畜禽血细胞的染色特点:禽血细胞的形态特点:鸡白细胞总数19×109/L. 异嗜性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嗜酸性白细胞占5%-8%; 嗜碱性白细胞占1-4%;淋巴细胞占55-60%;单核细胞占10%.(1)红细胞: 呈卵圆形, 大小为10~14×6~9微米, 体积比马的红细胞大. 中央有椭圆形的核, 核中有不规则的深染色质. 胞浆呈橙红色.(2)异嗜性白细胞: 又叫假嗜酸性白细胞,相当于哺乳动物的嗜中性粒细胞, 近乎圆形, 大小为0-14微米, 胞浆淡染, 其中有许多嗜酸性杆状或纺锤型结晶颗粒, 这种颗粒被染成浅红色. 胞核呈多型性, 核通常为2-5叶, 叶间的连接带较明显. 核内染色质块较粗大, 呈蓝紫色. 鸭的异嗜性白细胞颗粒为不正圆形; 鹅的为大米粒样.(3)嗜酸性白细胞: 大小为4-11微米. 嗜酸性颗粒大而呈球形(鸭的呈杆状),染成深红色. 胞浆为淡蓝灰色; 核常为2叶, 染成蓝色.(4)嗜碱性白细胞:胞浆内有中等大小的深紫色颗粒; 核为圆形、卵圆形或分叶, 核染色较浅.(5)淋巴细胞: 分大、中、小淋巴细胞, 小的居多, 常有突起. 淋巴细胞胞浆微嗜碱性(淡蓝色); 核呈圆形或一侧凹陷(核的凹陷侧有时可见到嗜天青颗粒), 核常偏在, 染色质粗糙或细匀. (6)单核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的10%. 比大淋巴细胞稍大, 其胞浆为蓝灰色(与大淋巴细胞相似, 但胞浆比淋巴细胞多). 核不规则, 核染色质结构疏松均匀为细丝状.(7)凝血细胞: 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血小板, 呈卵圆形, 胞浆清晰,其中央有一圆形的核. 在细胞的一端常有一个或多个染成红色的小颗粒; 胞核的染色质密集并结成较大的块.马的血细胞形态特征:马的白细胞总数9.5×109/L.嗜中性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8.5%; 嗜酸性白细胞占4.5%; 嗜碱性白细胞占0.5%;淋巴细胞占34%;单核细胞占2.5%.(1) 红细胞:大小一致,平均直径为5.7微米,染色浓且均匀,中心淡染区不明显..红细胞常形成长链状(钱串状),一般不出现未成熟的红细胞.(2) 嗜中性白细胞:成熟的细胞,核呈剧齿样外观, 核分叶明显.母马的嗜中性白细胞核上有时可见鼓锤状突起.胞浆染成淡红色,其中有桃红色微细的颗粒.在健康马的末梢血液中,嗜中性杆状核白细胞的核比分叶核白细胞的核大,呈马蹄形或S形, 核的边缘有染色较深的斑点. (3) 嗜酸性白细胞:细胞中有明亮的,被染成橙红色的,大而圆的颗粒,这种嗜酸性颗粒充满整个胞浆,甚至覆盖在胞核上,致使淡蓝色的胞浆几乎看不到.(4) 嗜碱性白细胞:胞浆中有散在的或密集的被染成深蓝紫色的,大小和形状一定的颗粒.(5) 淋巴细胞:大多数为小淋巴细胞,其特点是核大且染色浓,仅有一小片月牙形的天蓝色的胞浆. 大淋巴细胞的胞浆相对较多, 呈淡蓝色,胞浆中含有为数不多的天蓝色小颗粒.(6) 单核细胞:核多呈肾形,偏于细胞一侧. 胞浆呈灰蓝色,内有微细的天蓝色颗粒.(7) 血小板:一般呈卵圆形, 也有呈精子形状者,常聚集在一起,内有细小的天蓝色颗粒.牛的血细胞形态特点:牛的白细胞总数8.0×109/L.嗜中性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6.5%; 嗜酸性白细胞占4.0%; 嗜碱性白细胞占0.5%;淋巴细胞占57%;单核细胞占2.0%.(1) 红细胞:大小不均匀,平均直径为5.5微米,不易形成串钱状.在重剧疾病时,可见到红细胞形成串钱状, 因此根据串钱形成的程度,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2) 嗜中性白细胞:成熟细胞的核分叶明显, 各叶间有较短的核丝连接, 胞浆呈淡桃红色, 含有大量紫红色的细小颗粒. 杆状核细胞的核短而粗且稍弯曲, 胞浆染色比成熟型的淡,颗粒也较少. 晚幼粒细胞的核较大,呈圆形,肾形,核染色质出现斑点状构造, 胞浆为淡灰色,颗粒不明显.(3) 嗜酸性白细胞:嗜酸性颗粒较小,呈圆形,有屈光性, 颗粒之间有空隙, 呈现出淡灰色的细胞浆.胞核多呈杆状,也有呈分叶状的,核染色质浓淡不匀.(4) 嗜碱性白细胞:嗜碱性颗粒呈卵圆形,大小和马的相似.(5) 淋巴细胞:大小极不一致,小淋巴细胞的大小似红细胞, 往往只能看到核,胞浆很少. 大淋巴细胞大小似单核细胞.各种淋巴细胞的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颗粒.(6) 单核细胞:核呈牛肾形或多角形, 染色质呈弥散性或纽扣状.胞浆呈灰色,常有空泡出现.(7) 血小板:每一血小板的体积较小, 有时可出现比红细胞还大的巨型血小板,内有紫红色的小颗粒. 常聚集成堆, 有时浮在红细胞上.绵羊的血细胞形态特点:绵羊的白细胞总数8.2×109/L.嗜中性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6.9%; 嗜酸性白细胞占2.9%; 嗜碱性白细胞占0.2%;淋巴细胞占68.1%;单核细胞占1.9%.(1) 红细胞:大小略有差异,平均直径为4.5微米,多数是单个存在,少数可有串钱状,细胞中央淡染.(2) 嗜中性白细胞:分叶的核明显分为数叶, 叶间有细丝连接, 核染色质为斑点状,在母羊常可看到突起的染色体. 胞浆的染色性较弱,一般呈浅桃色, 其中有弥散性的微细小颗粒. 嗜中性杆状核型的细胞核多呈U字形, 也有呈S形的, 核染色质的斑纹比分叶核型的浅, 胞浆稍带蓝紫色. 成年健康绵羊的血液中,杆状核细胞非常少.(3) 嗜酸性白细胞: 嗜酸性颗粒大小一致, 卵圆形,呈橙红色,轮廓明显.胞浆为浅蓝色.(4) 嗜碱性白细胞:有暗紫色的大小均匀的圆形嗜碱性颗粒,分布在胞浆及胞核上.胞核的颜色比胞浆稍深,但两者的界限带不明显.(5) 淋巴细胞:特点是胞浆内有大的嗜天青颗粒. 在核与胞浆之间,有明显的淡染区,好象形成了空隙.(6) 单核细胞:核为变形虫样, 多为三叶, 每一叶较宽,核的染色质呈星芒状. 胞浆呈灰蓝色.(7) 血小板:为深紫色的小颗粒,常聚集在一起, 有时可见到巨型血小板.山羊的血细胞形态特点: 山羊的白细胞总数9.6×109/L.嗜中性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41.8%; 嗜酸性白细胞占0.7%; 嗜碱性白细胞占0.7%;淋巴细胞占54.5%;单核细胞占2.3%.(1) 红细胞: 为家畜中红细胞最小者, 其平均直径为4.1微米, 形状圆形乃至椭圆形, 染色均匀,常单个存在.(2) 嗜中性白细胞: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核分叶比绵羊少,母羊的核有鼓锤状突起. 胞浆着色与绵羊的相似.(3) 嗜酸性白细胞:有明显紫红色的圆而小的嗜酸性颗粒充满于胞浆中. 核多呈杆状,也有分成2-3叶的.(4) 嗜碱性白细胞:嗜碱性颗粒的颜色与核的颜色相似(蓝紫色),但颗粒周围有一稍红的带.(5) 淋巴细胞:胞浆呈浅蓝色, 但在边缘为深蓝色, 胞浆内有大小不一的红紫色的小颗粒.(6) 单核细胞:胞浆呈淡蓝色, 胞浆内有空泡, 并有细小的蓝紫色颗粒.胞核呈卵圆形,杆状或分叶, 核染色质的结构呈钮扣状(7) 血小板:与绵羊血小板相似,为深紫色的小颗粒,常聚集在一起.猪的血细胞形态特点:猪的白细胞总数14.8×109/L.嗜中性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5%; 嗜酸性白细胞占2.5%; 嗜碱性白细胞占0.5%;淋巴细胞占55.0%;单核细胞占3.5%.(1) 红细胞: 平均直径为6.2微米,可形成串钱状,有时中央呈现淡染苍白.(2) 嗜中性白细胞:成熟的核分为数叶,核丝不明显,核染色质呈鲜明的斑点状构造.杆状核细胞的核呈U字形或S形,核膜平滑. 在1日龄健康仔猪的血液中常出现晚幼嗜中性白细胞, 胞浆呈淡蓝色乃至蓝色.(3) 嗜酸性白细胞: 颗粒呈圆形或卵圆形, 染成橙红色,均匀分布于胞浆中. 核为肾形, 杆状或分叶.(4) 嗜碱性白细胞:胞核明显,呈淡紫色. 嗜碱性颗粒为蓝紫色,颗粒比马的稍大.(5) 淋巴细胞:胞浆与核之间有一透明带,胞浆的边缘有小而细长的嗜天青颗粒.(6) 单核细胞: 核的边缘不整齐,核染色质呈纽扣状. 胞浆为灰蓝色,几乎看不到胞浆的颗粒.(7) 血小板: 呈小的卵圆形,有时也可见到细长的巨型血小板.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液中的白细胞一般包括:颗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和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大、中、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