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化处理时间对油菜开花的影响

合集下载

“春化”对兰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春化”对兰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春化”对兰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01
一般是指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春化作用。

02
对大多数需经低温才能开花的植物,1~2℃是最有效的春化温度,但只要低温持续时间足够长,-1~-9℃都有效。

03
其实,春化作用的出现和休眠一样,也是植物应付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植物在开花期是最脆弱的时候,如果不幸遇上低温,则很容易无法抵抗而导致不开花或死亡。

所以经过长久的演化,植物本身便发展出一个适应的策略,那就是等待寒冬过去后再开花结实(即春化作用),以确保繁衍后代的目的。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春化作用是指冬季作物在春季来临时,受到春季气候条件的刺激,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现象。

在农业生产中,春化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提前生产、增加产量、改良品质、调整种植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详细介绍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可以帮助农业生产实现提前生产的目标。

在春季来临之前,一些农作物需要进入休眠期,以适应冬季的低温环境。

而春化作用可以通过对农作物施加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提前打破其休眠状态,促使其恢复生长。

这样一来,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就可以提前,从而使农产品的上市时间提前,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

春化作用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农作物在春化作用的刺激下,会加速生长发育,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提高光合产物的合成速度,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春化作用还能促使农作物的花蕾分化和开花,提高花粉活力和雌性器官的功能,进一步增加农作物的结实率,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春化作用对农作物的品质改良也具有重要意义。

春季气温的上升和日照时间的增加,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味道、营养成分和口感。

比如,春化作用可以促进蔬菜的叶绿素合成,使其叶片呈现鲜绿色,增加营养素含量。

对于水果类作物来说,春化作用可以促进果实的脱落和坐果,使其果实更加饱满、多汁,提高口感和风味。

春化作用还可以用于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业生产的多样性。

春化作用可以使一些早熟作物在春季得以种植,增加了农田的利用效率。

比如,在北方寒冷地区,通过春化作用可以提前种植一些早熟蔬菜,增加了农田的利用价值,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满足了市场需求。

春化作用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通过春化作用,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生长速度加快,从而节省了养分和水分的使用量,减少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与此同时,春化作用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的概念和反应类型

春化作用的概念和反应类型

在未春化的茎尖, FLC 大量表达, 春化后,该基因表达停止
Vernalization blocks the expression of FLC in coldrequiring winter annual Arabidopsis ecotypes
Winter annual after 40 days cold
Winter annual without cold
FLC mRNA
Winter annual without cold, but with flc mutation
FRIGID(FRI)基因家族促进FLC的表达
FRI编码一个未知功能的蛋白
菠菜 ( Spinacia oleracea )
低温诱导的植物抽薹时就出现花芽,而GA虽 可引起多种植物茎伸长或抽薹,但不一定开花
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关:
• GA处理可以代替低温处理使一些植物 开花
• 一些植物(油菜、燕麦等)经低温处 理后,内源GA含量升高;
• 用GA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处理植株会对 春化起抑制效应。
(二)春化效应的传递
1.通过细胞分裂传递
将菊花已春化顶芽嫁接到未春化植株上 • 已春化顶芽长出的枝梢----------- 开花 • 未春化植株-------------------------- 不开花
将萝卜未春化的顶芽嫁接到已春化植株上 • 未春化顶芽长出的枝梢----------- 不开花 • 春化植株------------------------------ 开花
赤霉素不是春化素:
• GA并不能诱导所有需春化的植物开花 • 植物对GA的反应也不同于低温诱导
四、春化作用的基因调控
FLC 基因 (Flowering Locus C)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中药11-1 xxxxxx摘要:春化作用与光周期是两种对植物有深远影响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这么说只有搞清楚春化与光周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笔者立身现代潮流之中,感慨于国家的兴农政策,收集诸多春化作用与光周期的应用现状的实例,只为了更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春化光周期实践现状发展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花的形成是植物生活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种转变只能发生在植物一生的某一时刻,在一定范围内这一时刻的遗传是固定的[01]。

1春化作用1.1春化作用的概念及发现一般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春化现象。

简单的说就是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02]。

早在很久以前,我国北方农民就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了春化作用的一些原理,创造性的发明了“闷麦法”,促进了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

也许是受到这种启发,国外植物学家开始注意到这种低温对作物成花的影响。

当然不是所有植物都会受到春化作用的影响,需要春化的植物,包括大多数二年生植物,如萝卜、白菜、天仙子等,部分的一年生冬性植物,如黑小麦、冬黑麦等,以及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03]。

需要春化的植物经过低温处理后,往往还需要较高的温度和长日照才能顺利开花。

1.2春化作用的机理研究表明,FLC的转录水平与开花有量化的关系,春化作用使其mRNA降低,一般情况下,FRI能促进FLCmRNA的积累从而抑制开花[04]。

冬性一年生植株对于春化作用的需求是由于显性等位基因FRI和FLC协同作用所致。

通过对FLC的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表明,FLC 编码一个含MADS盒的开花抑制转录因子,它是控制拟南芥开花春化途径的枢纽基因。

编码一个含有2个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表明它和其他的蛋白或核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是促进FLC 的表达,从而实现对开花的抑制作用。

春化作用对于开花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抑制FLC的表达实现的,但这种抑制并不通过FRI的调节途径,而是通过另外一条与FRI激活FLC平行的途径[05].品种的冬春习性可以通过显隐性春化基因的替换而转化,Cappelle-Desprez为冬性小麦品种,Worland和Law将Cappelle-Desprez的隐性基因vrn-D1替换中国春习性小麦相同位点的显性基因,中国春则转化为冬性;Hobbitsit为冬性小麦品种,将显性春化基因Vrn-A1导入,Hobbitsit即转变为春性品种[06]。

简述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简述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简述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春化作用,是指春季气温上升、降雨增多,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提高,有益气候因素加速了农作物发育、长势,并有助于植物体胞内代谢速度的加快,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春季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催化了苗期绿色植物部分器官的发育,减少了生长期农作物受害的可能性,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春季化雨有助于减少农作物土壤干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促进肥料吸收,减少土壤氮素的流失,改善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此外,春季气温上升,春季化雨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从而促进以有机肥料为基础的有机农业发展,因为有机肥料要求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适宜,水分充足才能有效施用和吸收。

春季对农作物的发育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利用春季优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作物的发育、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首先,应加强调控施,科学伐藻,以防止藻病的发生,延缓春季植物的萌发,防止植物抗寒性低的问题。

其次,应仔细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及时加施有机肥料,以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以及补充氮素等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应采取防护措施,如覆盖冬封膜、晾晒窗膜,保护农作物免受弱湿、夜间低温等自然因素的破坏,促进植物的抗寒性,增强对寒害的抗性。

此外,还要适当施用农药,如用草甘膦等杀虫药来控制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体,保护农作物免受病害的浸染。

综上所述,春季的春化作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伐藻、施肥和施农药等措施,使农作物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植物春化作用的条件及应用

植物春化作用的条件及应用

2017年第1期植物春化作用的条件及应用□张玮雨摘要:春化作用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重要,文章从春化作用的发现、进行春化的条件及春化作用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春化作用;条件;应用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0060-02中国图书分类号:Q945文献标志码:A(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本文DOI:10.16675/14-1065/f.2017.01.0391引言春花阶段指,低温条件促进一些植物花器官的花芽形成及花器发育。

该过程在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中起关键性作用,而春化作用就是这种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效应。

对于植物个体发育,成花过程一直是其中心环节,成花诱导则是其核心问题之一。

春化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生产劳动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的焦点,因其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比如作物栽培和引种驯化等方面。

于上世纪20-30年代,伴随着大量现象的积累,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各方面基础上,以实验需要相结合,总结了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

2春化作用的发现十九世纪中叶人们发现,许多二年生植物和秋播作物,经过一定营养生长后,度过寒冷的冬季,便可在下一年开花结实;若将秋播作物在春天播种,则不可开花或开花延迟。

我国农民拥有丰富在低温下处理种子的经验,比如早就创立的“闷麦法”,该法把小麦种子吸水萌动后,放在0~5℃低温下40~50d,可使春播与秋播一样开花结实,此外还有“七九麦法”。

春化概念最早由原苏联学者李森科(Lysenko)提出,他发现不经低温的禾谷类作物的冬性品种,将不抽穗开花,并滞留在分蘖阶段。

人工低温处理后春播,则在当年夏初抽穗开花。

他将该处理应用于农业生产,并称之为“春化”。

3春化作用的条件3.1温度和时间温度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低温主要对一些冬性一年生植物(冬小麦、冬黑麦、冬大麦等)、大多数二年生植物(萝卜、胡萝卜、白菜、芹菜、天仙子等)及某些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成花诱导产生影响。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春化作用是指在春季对土壤和作物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促进土壤改良和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春化作用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土壤改良:春化作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

通过在春季进行耕作和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能力。

此外,春季进行翻耕和松土等操作,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发生,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2.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春化作用可以提前种植作物,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增加作物产量。

通过在春季进行适当的灌溉、施肥和防病虫害等措施,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

例如,在春季种植早熟蔬菜作物,可以提前收获,并且利用早春高温的特点,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开花,增加产量。

3.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春化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质量和经济效益。

通过在春季进行杂草的采掘、翻耕和灭茬等操作,可以清除或削弱杂草的生长,减少对作物的竞争,提高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同时,在春季及时采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施用杀菌剂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作物健康生长,增加产量和商品价值。

4.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春化作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在春季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调节土壤水分、养分的利用率,合理选择适应春季气候条件的作物品种,优化农田利用结构,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促进土壤改良,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春化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田环境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春化作用的应用价值,将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产生积极的影响。

春化时间对不结球白菜现蕾、抽薹和开花的影响

春化时间对不结球白菜现蕾、抽薹和开花的影响
王真真 , 侯瑞 贤, 李 晓峰 , 朱红芳 , 朱 玉英
( 上 海 市农 业科 学 院 园艺 研 究 所 , 上 海 市 设施 园艺 技 术 重 点 实 验 室 , 上海 2 0 1 4 0 3 )
摘 要: 以 抽 薹 性 不 同 的 不 结 球 白 菜 为试 材 , 研究了在光期 1 0℃/ 1 0 h 、 暗 期 4℃/ 1 4 h低 温下 , 0 、 2 0 、 2 5 、 3 0 、
a n d t h e i r b u d d i n g , b o l t i n g , f l o we r i n g a n d p l a n t g r o wt h we r e o b s e r v e d a f t e r v e r n a l i z e d i n 1 0℃ / 1 0 h
La b o f Pr o t e c t e d Ho r t i c u l t u r a l Te c h n o l o g y, S h a n g h a i 2 0 1 4 0 3 , Ch i n a )
Ab s t r a e t : Thr e e i nbr e d l i n e s of pa k c hoi wi t h di f f e r e nt b ol t i ng t r a i t s we r e us e d a s t e s t m a t e r i a l s .
t h at t he l on g e r t he ve r na l i z a t i on t i me wa s , t he s h or t e r t he d ur a t i on f r o m t he ve r na l i z a t i on e n d t o b u d.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在春季来临时,受到阳光照射和温度升高的影响,从冬季休眠状态中苏醒过来,开始进行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春化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优化品种结构,调整种植时间,增加农民收益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春化作用有助于增加作物产量和质量。

作物在冬季休眠期间,体内积累了充足的养分和能量,待春季来临,植物通过春化作用迅速启动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

这样,作物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生长过程,加快产量的积累,并且由于高效利用了养分和能量,作物品质也得到了保证。

其次,春化作用可以优化作物品种结构。

不同作物的春化作用差异较大,有的作物要求较高的影响因素才能触发春化作用,而有些作物则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较低。

这样,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春化特点,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进行种植。

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可以发挥作物的最佳生长潜力,提高农田的整体生产能力。

另外,春化作用对于调整种植时间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春化作用的存在,作物在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而在春季苏醒并开始生长发育。

因此,农民可以通过准确判断春化作用的时机,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

在春季来临之前,可以做好田地准备工作,确保土壤的养分和水分供给,以及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农田的资源,也可以避免因种植时间不当而造成的产量损失。

最后,春化作用还能增加农民的收益。

春化作用让农民可以更早地进行作物种植,提前收获,并且由于作物在短时间内完成生长发育,相应地减少了生长周期,节省了生产成本。

此外,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和调整种植时间,农民可以选择市场需求量大、售价较高的作物进行种植,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些措施的综合效应将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

综上所述,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充分利用春化作用,农业生产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优化品种结构,调整种植时间,增加农民收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大白菜春化效果的影响

不同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大白菜春化效果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化温度对大白菜花芽分化和抽薹开花的 影响 2.1.1 春化温度对大白菜花芽分化的影响 大白 菜 6 个参试材料在不同春化温度下,处理 28 d 时 大白菜花芽分化结果见图 1。从图 1 可以看出,各 供试材料在 2 ~ 6℃下花芽分化始期早,而在 10℃
-13-
处理下花芽分化始期相对要晚 3 ~ 21 d,而 2℃和 6℃相比差异不大,8℃相比 6℃花芽分化始期晚 1 ~… 10 d。在其他处理时间范围内,这种变化均呈相同 规律。在供试春化温度范围内,不同材料之间在花芽 分化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与耐抽薹性弱的 1 #、2 #… 相比,耐抽薹性强的材料花芽分化始期晚 30 ~ 48 d, 与耐抽薹性中等的 3 #、4 #相比,花芽分化始期晚 10 ~ 21 d。
大白菜 (Brassica rapa L. ssp. pekinensis) 是起源于 我国的主要蔬菜之一,具有产量高、生产成本低、种 植方法简单、耐运输、风味佳等特点,且具有较高的 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大白菜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 历史悠久的一个蔬菜品种 [1]。近年来,随着城乡消费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在每个季节都能吃到新鲜 可口、花样丰富的蔬菜。为满足市场需求,丰富淡季 蔬菜种类,让栽培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需要 春季栽培大白菜。
中国园艺文摘 2017 年第 9 期
不同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大白菜春化效果的影响
蒋兵涛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通过对大白菜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春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以 3 ~ 6℃为最适 宜花芽诱导范围,但对于极耐抽薹的品种或材料可在 2℃条件下进行花芽诱导;鉴定耐抽薹性弱的材 料,春化时间以 21 d 为宜;对于耐抽薹性中等材料,春化时间以 28 d 为宜;对于耐抽薹性强的材料, 以 3℃持续时间 35 d 为宜,提高耐抽薹材料及品种的鉴定和筛选效率,为结球大白菜的耐抽薹育种提 供依据。 关键词:大白菜;温度;时间;春化效果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24年7月)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24年7月)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种子中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含量的平衡在调控种子休眠和破除休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界环境信号因素通过影响种子ABA和GA的合成和降解来改变种子休眠程度,如图是ABA和GA调控种子休眠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合材料和图推测,A处的生理变化存在合成ABA,B处的生理变化存在降解ABAB.AB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衰老,抑制细胞分裂、种子萌发和气孔关闭C.不同植物激素的绝对含量和调节的顺序性共同影响种子萌发D.破除休眠后,种子对ABA、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降低2.植物器官脱离母体是在离区发生的,离区发育一般包括离区发育阶段、离区激活阶段和离区激活后阶段,该过程中生长素与乙烯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离区发育阶段,生长素经极性运输至离区细胞后抑制细胞分裂B.离区激活阶段,乙烯和生长素对离区细胞的作用表现为协同关系C.离区激活后阶段,乙烯和生长素经信号传导诱导细胞发生基因突变D.离区的发育过程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完成,并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3.有研究发现,在植物侧芽处直接涂抹细胞分裂素,侧芽开始生长,顶端优势解除。

为探究其具体机制,科学家发现在豌豆去顶前,侧芽所在的茎节处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基因)不表达;去顶后该基因表达且细胞分裂素浓度增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B.生长素可以通过调控基因选择性表达而影响侧芽发育C.IPT基因缺失的植物侧芽生长受抑制会表现顶端优势现象D.若在去顶豌豆顶部涂抹生长素,茎节处细胞分裂素将增加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过程与跨膜激酶蛋白(TMK)密切相关。

AHA蛋白是植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质子泵,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

研究发现,生长素可以诱导TMK蛋白和AHA蛋白在细胞膜上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体,激活AHA蛋白的活性,导致细胞内大量质子外流,从而引起细胞壁酸性化和细胞伸长。

黄花菜春化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黄花菜春化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黄花菜春化作用的研究与应用作者:宿富强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30期宿富强黄花菜必须经过一定的持续低温阶段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抽苔现蕾,否则就一直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是黄花菜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为适应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达到趋利避害、物竞天泽的目的,经长期选择进化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和特性。

它通过对温度的感知控制生长发育进程,确保开花结果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选择在温暖的夏季,为下一代的生长发育创造较为优越的条件,使其后代茁壮成长,在残酷的优胜劣汰中得以生存而延续其物种。

一、影响春化作用的因素1、温度黄花菜接受低温影响的部位是茎尖端的生长点和嫩叶,它们经受一定时间的持续低温作用之后,感受低温的部位分生组织中的RNA和蛋白质含量增加,代谢也发生顺序性变化,从而使黄花菜的生长发育进程发生改变,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低温是黄花菜春化作用必须的主导因子,一般温度为0℃~15℃,最适宜温度为1℃~2℃。

在低温达到黄花菜春化作用的要求后,还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不同品种所需要持续的时间不同,一般春化作用要求的温度越低,需求的时间就越长,如比方品种的春化作用需要的时间一般在60天以上,而中部和南部的品种春化作用时间需要30天~50天。

这是黄花菜在不同地域长期生存进化而来的结果。

2、水分水是黄花菜春化作用必须的物质和媒介,春化作用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都是在水的直接参与下或在水中进行的,离开了水,黄花菜的春化作用就不能进行,因此,水是春化作用必须的要素之一,只有在春化期间满足了它对水分的要求,黄花菜的春化作用才能正常进行,否则,黄花菜的春化作用就会停滞不前或终止。

一般情况下,只要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40%以上就能满足春化作用要求,以土壤含水量60%~70%最适宜,当土壤含水量超过70%以后,不利于用春化作用,甚至对春化作用起抑制作用。

3、氧气氧气是黄花菜新陈代谢必须的基础物质,有氧呼吸是黄花菜新陈代谢的主要形式,因此,与黄花菜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春化作用也同样与黄花菜的有氧气呼吸有着密切的联系。

“春化”现象在花卉栽培中的利用

“春化”现象在花卉栽培中的利用

“春化”现象在花卉栽培中的利用在花卉栽培中,温度对于花卉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还表现在春化作用上。

某些花卉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一个低温周期,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叫做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是一些花卉植物能再次开花的必备程序,因为花卉在发育的某个阶段,特别是在发芽后不久,由于低温的作用而促进花芽的形成,因而才能开花。

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被前苏联科学家称之为“春化”现象的理论已经提出。

“春化”的原意即“催春”,也就是当时发现一些冬播作物如麦类等,在发芽时必须经受低温的影响,才能抽穗、开花、结实。

时至今日,经过各国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春化”理论已得到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并已充分地运用到农林花卉植物的栽培实践中。

许多花卉植物在栽培过程中,都存在着“春化”现象。

于是采用“春化”技术,对它们进行一定天数的低温处理,就能使它们按时或提早开花。

如秋播的草花中,有一些花卉如果苗期不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就不能开花结实,如金盏菊、龙头花、草石竹、三色堇等。

木本花卉如梅花、碧桃等,7月至8月间形成花芽后也必须经过一段低温,才能正常如期开花。

山茶花的花芽形成要25℃以上,而生长开花却在10℃左右。

现已发现,春化作用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因花卉不同而有异。

一般来说,春性花卉要求在5℃-12℃的温度下处理5-15天,如一年生花卉,秋季开花的多年生草花;而冬性花卉要求在0℃-10℃的温度下处理30-70天,如两年生草花、早春开花的多年生花卉;半冬性花卉要求在3℃-15℃的温度下处理15-20天等。

如果将尚未完成春化处理的花卉放回常温环境中,春化效应即可消失,达不到应有的处理效果。

如美国石竹和月见草,各自用5℃和3℃-4℃的低温处理40-60天或30-60天,它们就都能抢在花时之前争芳斗艳。

矢车菊的发芽种子,经过21天0℃-4℃的低温锻炼,必定花信早来。

春化作用的名词解释

春化作用的名词解释

春化作用的名词解释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是指植物在低温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处理后,能够促使其开花、结实的现象。

这一现象首次由苏联科学家查尔斯·钱塞尔斯基在19世纪末的研究中发现,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植物学研究。

春化作用的发生是由植物对环境的低温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所驱动的。

通常,春化作用发生在植物的种子或幼苗阶段。

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减缓,代谢活动下降,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寒冷环境。

同时,低温还能够触发植物体内一系列与开花相关的调控因子的表达,从而提前启动开花过程。

春化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调节春化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低温刺激会引起春化基因的表达,进而激活植物体内的一系列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促使花芽分化和开花。

二是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和转运来实现。

低温条件下,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减少,同时阿伯胺酸的合成和转运增加,从而抑制花芽的分化和生长。

当植物经过足够长时间的低温处理后,春化基因的表达和激素合成和转运达到平衡状态,开花过程得以启动。

春化作用的应用广泛存在于农业生产中,尤其对于一些对低温敏感的作物而言,如小麦、大麦、油菜等。

通过春化处理,可以促使这些作物在适应寒冷地区的生长条件下提前生育,增加产量。

此外,在植物学研究中,春化作用也被广泛用于分析和解释植物开花的调控机制,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提供重要的实验模型。

总而言之,春化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可以促使植物在低温条件下适应环境、提前开花。

通过调节春化基因的表达和激素的合成转运,植物能够适应寒冷环境并促进其生长发育。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和植物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有力的工具。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中药11-1 xxxxxx摘要:春化作用与光周期是两种对植物有深远影响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这么说只有搞清楚春化与光周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笔者立身现代潮流之中,感慨于国家的兴农政策,收集诸多春化作用与光周期的应用现状的实例,只为了更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春化光周期实践现状发展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花的形成是植物生活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种转变只能发生在植物一生的某一时刻,在一定范围内这一时刻的遗传是固定的[01]。

1春化作用1.1春化作用的概念及发现一般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春化现象。

简单的说就是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02]。

早在很久以前,我国北方农民就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了春化作用的一些原理,创造性的发明了“闷麦法”,促进了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

也许是受到这种启发,国外植物学家开始注意到这种低温对作物成花的影响。

当然不是所有植物都会受到春化作用的影响,需要春化的植物,包括大多数二年生植物,如萝卜、白菜、天仙子等,部分的一年生冬性植物,如黑小麦、冬黑麦等,以及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03]。

需要春化的植物经过低温处理后,往往还需要较高的温度和长日照才能顺利开花。

1.2春化作用的机理研究表明,FLC的转录水平与开花有量化的关系,春化作用使其mRNA降低,一般情况下,FRI能促进FLCmRNA的积累从而抑制开花[04]。

冬性一年生植株对于春化作用的需求是由于显性等位基因FRI和FLC协同作用所致。

通过对FLC的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表明,FLC 编码一个含MADS盒的开花抑制转录因子,它是控制拟南芥开花春化途径的枢纽基因。

编码一个含有2个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表明它和其他的蛋白或核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是促进FLC 的表达,从而实现对开花的抑制作用。

春化作用对于开花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抑制FLC的表达实现的,但这种抑制并不通过FRI的调节途径,而是通过另外一条与FRI激活FLC平行的途径[05].品种的冬春习性可以通过显隐性春化基因的替换而转化,Cappelle-Desprez为冬性小麦品种,Worland和Law将Cappelle-Desprez的隐性基因vrn-D1替换中国春习性小麦相同位点的显性基因,中国春则转化为冬性;Hobbitsit为冬性小麦品种,将显性春化基因Vrn-A1导入,Hobbitsit即转变为春性品种[06]。

白菜型冬油菜与春油菜春化特性分析

白菜型冬油菜与春油菜春化特性分析

白菜型冬油菜与春油菜春化特性分析白菜型冬油菜与春油菜春化特性分析引言:冬油菜和春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广泛且产量可观。

在种植上,冬油菜和春油菜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性,其中春化特性是两者生长发育差异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白菜型冬油菜和春油菜的春化特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增进我们对这两种作物的认识和种植管理。

一、白菜型冬油菜的春化特性1. 萌芽时间白菜型冬油菜的萌芽时间通常在9月底到10月初,当土壤温度低于10℃时开始萌发。

这个特点使得冬油菜能适应寒冷冬季的生长环境。

2. 生长速度白菜型冬油菜在种植后迅速生长,特别是在冬季过后,迎来气温升高和日照增长的春季。

它能够充分利用春季的生长机会,积累养分和生物量。

3. 开花时间冬油菜的开花时间较春油菜较晚,通常在4月至5月初,可延长花序期,提高籽粒产量。

此时,灌浆期春油菜正逐渐接近或即将结束,与春油菜形成生长发育差异,增加了种植者的选择时间窗口。

二、春油菜的春化特性1. 萌芽时间春油菜的萌芽时间一般在春季2月到3月初,与冬油菜相比早了一段时间。

这使得春油菜较冬油菜省去了寒冷冬季的生长周期,更早进入生长期,也缩短了作物生长周期。

2. 生长速度春油菜的生长速度相较冬油菜较快,其生长期内充分利用了春季良好的生长环境。

由于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春油菜更注重快速积累生物量和养分。

3. 开花时间春油菜的开花时间较冬油菜早,通常在3月底到4月初,与冬油菜同时或略早于它开花。

此时,天气渐暖,有利于花器官正常开展生理活动,为种子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三、产量比较与栽培管理1. 产量比较由于冬油菜和春油菜在生长特性上有差异,两者的产量表现也有所不同。

冬油菜因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和更长的花器官生长时间,其籽粒的形成得以更充分,因此产量相对较高。

而春油菜则因为生长周期较短,开花时间早,可能会受春季低温和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产量水平。

2. 栽培管理针对两种作物的春化特点,我们可进行合理的栽培管理以提高产量和优化生长。

春化作用对于植物的意义

春化作用对于植物的意义

春化作用对于植物的意义
春化作用可使植物在经历持续低温后,从吸收营养的生长期转为开花结果期。

且可在一年之内培育出3~4代植物,使生长速度加快,更快开花结果。

将种子引入时需注意原产地的环境,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把以营养物质作为果实的植物春化作用解除,它的产量以及品质就会提升。

春化作用对于植物的意义
春化作用通常是指植物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后,由吸收营养的阶段转到开花结果阶段的现象。

在温带地区生长的耐寒性植物,经过在冬季的低温环境中待上较长时间后可以适应严寒后,就可以更好满足春化阶段对较低温度的要求。

春化作用的价值
1、人工春化
利用春化作用可在一年内培育出3~4代冬季植物,使它们生长的速度更快。

同时为了避免倒春寒影响春季栽种的植物,可将种子进行人工春化处理后再对其进行适当晚播,使它更快开花结果。

2、调种引种
引入种子时需注意原产地所处的环境,提前了解低温对品种的影响。

如果把北方的植物引种到南方地区,就可能导致因温度太高而无法进行春化作用,导致植株只开花不结果,影响其生长发育。

3、控制花期
对花卉进行低温处理可使秋播的1年生草本植物能在春天进行播种,在当年就可开花。

可将洋葱、当归等以营养器官作为果实的植物进行解除春化,使开花时间延迟,从而提升品质以及提高产量。

春化天数对大白菜、小白菜现蕾和开花的影响

春化天数对大白菜、小白菜现蕾和开花的影响

春化天数对大白菜、小白菜现蕾和开花的影响张德双;徐小谢;徐家炳【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03(018)001【摘要】采用0,15,20,25,30 d 5种不同春化处理天数对5份大白菜和5份小白菜抽薹和开花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大白菜而言,冬性强的和较强的材料(B,D,E),春化时间以20 d为宜,冬性弱的材料(A,C)以15 d为佳,冬性强的材料初花天数为50 d左右,冬性弱的材料为37 d.对小白菜而言,春化天数以15 d为佳,冬性强的材料初花天数为46 d,其他为38 d左右.春化天数长,开花略早,但差异不显著.在试验中,小白菜除J的冬性较强外,其他各材料冬性相差不大,不易分开,这可能与小白菜现蕾和开花需一定光照有关.可见小白菜在春化天数满足条件下,光照才是影响现蕾和开花的关键因子.【总页数】4页(P75-78)【作者】张德双;徐小谢;徐家炳【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100089;北京市农业学校,北京,10244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10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34.1【相关文献】1.春化时间对不结球白菜现蕾、抽薹和开花的影响 [J], 王真真;侯瑞贤;李晓峰;朱红芳;朱玉英2.种子春化对不同品种大白菜当年现蕾和开花的影响 [J], 张作青;于丽杰3.种芽春化和绿体春化对大白菜现蕾及开花时间的影响 [J], 于锐芳;苏同兵;于拴仓;张凤兰;余阳俊;张德双;赵岫云;汪维红;卢桂香4.种芽春化对不结球白菜现蕾和开花时间的影响 [J], 吴海东;王宝梅;宋川颖;王丽丽5.种芽春化对不结球白菜现蕾和开花时间的影响 [J], 吴海东;王宝梅;宋川颖;王丽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案
一.【实验题目】:
春化处理时间对油菜开花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
许多原产寒温带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必须在个体发育前期经历一段低温时期,才能分化花芽和开花,这种现象叫“春化现象”。

油菜为二年生作物,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一年只能繁殖一代,为加速大油菜品种选育速度,必需进行加代繁殖。

在采用小株采种扩繁种子时,对种子进行低温春化处理是促进花芽分化及开花结籽的重要措施。

低温是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通常春化作用的温度为0~15℃,并需要持续一定时间,不同作物春化作用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春化处理持续时间对油菜开花的影响, 为油菜制种及育种的加代繁殖提供依据。

三.【试验材料】:
油菜、冰箱、培养皿
四.【实验步骤】:
1选70颗粒饱满的油菜种子,将种子分成七份,做标记A、B、C、D、E、F、F、G,每份材料分期分批置于内垫一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润湿,并在室温条件下发芽;
2待种子露白萌动后,置于4℃和16小时光照条件的春化室中春化。

分别处理0、5、10、15、20、25、30天;
3春化结束后,立即将所有处理移栽于塑料钵中,每钵一棵置于昼、
夜温分别为2℃和18℃,16h光照的温室中,待植株开第1朵花时,记录从移栽至开花的历时天数、主茎总叶数,统计开花株率。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
1、处理顺序应由G—A,保证最后所有油菜种子可以同时移栽;
2、除春化处理持续时间不同,其余环境等条件应保持一致,防止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