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目标的实现者,系统 知识的实现者,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 习的引导者。 学生主体地位:学习是能动的、主动的、独 立的认识活动。 主导和主体必须统一。
二、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间接
经验为主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 认识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受 教育的过程。
2、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思考
性。 3、启发式讲授。 4、加强直观教学。 5、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比喻。
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观
一、建构主义的认识观和知识观
客观主义认识论认为客观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客观决定主观, 如意识、思维等;知识是对“客观实在”的 真实反映,是由客观决定的,因而具有真理 性和客观性;这种真理性的知识掌握在少数 科学家与专家学者手里,必然导致权威与服 从的关系。
3、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和创生过程 (见后“建构主义”) 4、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教学具有Fra Baidu bibliotek育性
知识、技能和能力形成同时,形成相应 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 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 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性质也影响学 生的品德和性格。
三、教学过程特点
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对客观主义的根本 超越。它否认物质决定意识,认为人的 心灵是真实存在的;知识是由个体建构, 在内部生成,是创生的;人与人在其中 的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二、建构主义与“课程教学”理 念 “课程教学”这个新术语是对以往课程与 教学观的超越,它的意思就是整合课程与教 学。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课程设置与教学过 程是两个独立的过程,这集中表现在泰勒课 程体系中。泰勒的课程设计深受工具理性的 影响,其基本内容是: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 些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 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 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1]
三、“课程教学”特点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忠实地执行既定的教学 计划和课程,教师即课程专家所制定的课程计 划的忠实的执行者和课程的传递者,他们对课 程没有什么发言权;学生则是既定课程的学习 者,不容许对专家权威提出疑问,有的只是授 受和服从。 建构主义则认为世界的意义并非独立于主 体而存在,而是源于主体的建构。每个人都以 自己的方式建构世界的意义,因而对世界的理 解是多元的。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 构对世界的理解,每个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 义的建构各不相同,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主体。
2、观察、实验等直观形式,是生物学教学过 程的基础
3、掌握概念和理论,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中 心环节。 概念是人脑对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 映。 4、巩固知识,是生物学教学过程必要一环。 5、应用知识,是检验生物学教学过程的重要 标志。
学生参与渗透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是手段,学生的 “学”才是目的。然而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 响,许多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把学生当成忠实的“听众”,致使培养的学生 思想僵化、惰性严重,缺乏探索精神,应用知 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那么,在强调素 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至关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 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 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 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这种 谈话也有几个特点:第一、谈话 是藉助于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 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唯在谈 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于问,他 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 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 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 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 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 承认他的无知。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 道的交往过程 (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学习共同体” (2)教育即交往,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59.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 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直观——思维— —实践—— 教学过程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这种间接经验,书本知识是经过精心 选择、加工和组织的,具有系统性、 确定性、稳定性、可接受性等特点。 (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286.)
生物学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含义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 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 自觉地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及与之相应的教 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教学形式,而 是一种 。 教学思想
启发式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充满活力、不受 时空所限、不分学科类别,乃至任何行业都 可能派上用场的一个值得永恒研究的课题。
二、启发式教学的几个特点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调动学生积 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2、强调智力和能力的充分发展,着重“双基”。 3、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 经验结合。 4、强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四、中学生物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四、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 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 展能力和智力,对学生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它包括: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
五、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特点
1、激发学习动机,是实现生物学教学过程的 前提
学习动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一般可分为 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李秉德,李定仁.教 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0) 直接动机 间接动机
([1]拉尔夫·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 理· 导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 250-261页
由于目标是预先决定的,它往 往被提升而超越于或外在于教育过 程本身,从而使得课程目标与教学 过程和学习经验脱节,教师和学生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 挥。在建构主义的影响下,课程与 教学得到整合,从而形成了“课程 教学”的新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