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何谓水寒射肺证

合集下载

苓桂术甘汤临证举隅

苓桂术甘汤临证举隅

苓桂术甘汤临证举隅作者:林素财等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03期咳喘患者,男,70岁,农民。

自述有高血压史5年,最高时血压为170/110mm Hg,近1周出现咳喘,夜间尤甚,剧则不能入眠。

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水肿,日轻夜重,小便短少,大便调。

舌淡胖,苔滑,脉濡。

此为水寒射肺之证,治宜温阳化饮、利肺止咳。

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5g,甘草5g,麻黄8g,杏仁10g。

1剂/日,水煎服。

服5剂小便得通,咳喘得减,原方再进5剂,咳喘消失,至今未再发。

按水寒射肺,肺气不利,三焦失畅故出现咳喘、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苓桂术甘汤有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之效。

杏仁配麻黄以疏利肺气,止咳平喘。

麻黄白术相配则发汗而不致过汗,利水而能行表里之湿。

全方综合运用起温阳化饮、利肺止咳之效。

眩晕患者,男,24岁,学生。

2天前突发眩晕,天旋地转,视物模糊,剧时可出现恶心、呕吐。

诊见其面色苍白,头晕难耐,视物旋转模糊,二便调,舌淡苔白滑,脉弦。

证属中焦水泛、清阳不升,治宜温阳化饮、利水止眩。

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20g,桂枝15g,白术20g,甘草5g,泽泻15g。

水煎服,1剂/日。

5剂后眩晕即停,随访1年多未复发。

按中阳不足,脾失健运,失其运化,水湿内停,聚湿成饮,清阳不升而作眩晕。

《金匮要略》15条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痰饮所成,阳气不运为其根本。

苓桂术甘汤方中茯苓渗湿为治疗痰饮之要药,桂枝辛温通阳、振奋阳气以化水,白术健脾燥湿,甘草益气和中,加用泽泻以利水,而收温阳化饮、利水止眩之效。

水肿患者,男,70岁,2007年10月就诊。

自诉多年来双下肢踝关节部位水肿,按之凹陷,秋季更甚。

有7年高血压病史,最高180/110 mm Hg。

面色无华,眠差多梦,腰酸尿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此为脾肾阳虚、水邪外泛。

治宜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炮附子15g(先煎),白术15g,茯苓15g,桂枝10g,甘草5g,白芍10g,生姜10g,牛膝15g,益母草10g,杜仲15g。

小青龙汤古今应用与方证探析

小青龙汤古今应用与方证探析
ApplicationandDiscussionofXiaoQinglongDecoction WuMeng1,YuYanshun2,LiYubo1,ZhengZhaoying1
(1InstituteofBasicTheoryforChineseMedicine,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2InstituteofBasicResearchinClinicalMedicine,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 XiaoQinglongDecoctionstemmedfromthetheoryofTreatiseonColdPathogenicandMiscellaneousDiseases,whichis aclassicalprescriptionwithdefinitecurativeeffectandwidelyused.Basedonthereviewofthemedicalrecordsinthepastdynas ties,combinedwithancientmedicalrecords,modernresearchandclinicalapplication,thispaperdiscuss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 treatmentandprescriptionofXiaoQinglongDecoction.Itisbelievedthat“yin”xie(pathogenicfluid)isusuallythekeypointof pathogenesis,andthetreatmentofpathogenicfluidistheintentionofXiaoQinglongDecoction.Ifconfinedto“outsidecoldwithin nerfluid”,wewillnotmakethebestuseofit. KeyWords Xiaoqinglongdecoction;Application;Retainedfluid;Formulaandsyndrome 中图分类号:R28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01.022

中医药基础知识问答

中医药基础知识问答

第一部分中医护理基础理论1、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答: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世界是自然的论理工具,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五星是怎样运行于中医临床的?答:中医借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而分属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有生、克关系,生就是互相促进和助长;克就是是相互抑制和制约。

并以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说明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上的互相联系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⑴整体观念:①人是有机的整体;②人和自然界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

同时,人生活在自然中间,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⑵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加以综合分析、概括,以认识疾病的证候。

“论治”就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

4、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与病理学说;诊法与治则学说及预防。

5、什么是阴阳?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6、阴阳学说内容有哪几个方面?答:⑴阴阳相互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⑵阴阳相互依存:就是说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

⑶阴阳相互消长: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互为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⑷阴阳相互转变: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7、阴阳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哪几个方面?答:⑴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⑵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⑶用于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⑷用于诊断疾病;⑸用于指导治疗;⑹用于概括药物的性味和功能;⑺用于指导防病养身。

水寒射肺——精选推荐

水寒射肺——精选推荐
主要证候有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苔白腻,或伴有发热、恶寒等。治宜宣肺降逆,温化 水饮。 词条标签: 中医 医学 医疗 疾病 病症
水寒射肺多由平素患痰饮或水肿的病人外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寒水上逆以致肺气失宣
水寒射肺
水寒射肺 编辑词条 添加义项名
水射肺。指寒邪和水气犯肺脏而引起的病变。 目录 1描述 2症状
折叠 编辑本段 描述
水寒射肺 水寒射肺多由平素患痰饮或水肿的病人,外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寒水上逆,以致肺气失 宣。
折叠 编辑本段 症状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歌诀

11《肝气犯胃肝气不和》肝气犯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吞酸,嘈杂呃逆欲呕吐,舌苔薄黄脉象弦,情志郁闷烦易怒,左金沉香降气散。

12《食滞胃脘伤食证》食滞胃脘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重,呕吐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拒按,舌苔厚腻脉弦滑,保和枳实导滞丸。

1《肺气虚证》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2《肺阴虚证》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3《痰浊阻肺证》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气机升降痰浊阻,胸闷气短难平卧,痰鸣脉滑苔白腻,痰浊二陈三子瘥。

4《风寒束肺证》风寒束肺止嗽散,咳嗽发热微恶寒, 舌苔薄白脉浮紧,鼻塞流涕白稀痰。

5《寒邪客肺证》寒邪客肺咳嗽喘,痰稀色白形肢寒, 咳喘突发伴寒象,病程长而风寒短, 舌淡苔白脉迟缓,苓甘五味化寒痰。

6《水寒射肺证饮停于肺》咳嗽喘息痰沫多,渴不多饮难平卧, 小便不利或不渴,触寒身疼恶寒做,舌苔白滑脉弦紧,温肺化饮青龙瘥7《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痰黄稠,咳嗽口渴痛咽喉,微恶风寒身发热,目赤鼻塞浊涕流,尖红苔黄脉浮数,轻重桑菊银翘求。

8《热邪壅肺》咳嗽痰黄肺热壅,气喘息粗鼻扇动咳吐脓血溲便结,壮热烦渴或胸痛,舌红黄腻脉滑数,清泻痰热平喘法,桑白皮汤清肺热,肺痈苇茎桔梗合(清肺热用麻杏石甘汤也可)9《燥邪犯肺》燥邪犯肺燥证俱,燥少粘连咳不易干咳无痰鼻咽干,胸痛咳血身热寒,脉数舌苔白或黄,润肺清燥救肺汤。

10《大肠液亏证》大肠液亏便燥结,阴亏热病伤津液,咽干口臭兼头晕,状如羊粪难以解舌红少津脉细涩,麻仁润肠病可截。

(麻子仁丸润肠丸)11 《大肠结热证》便秘身热结大肠,痞满燥实口舌疮,潮热谵语反恶热,手足汗出或发狂,焦黄芒刺脉沉实,大承气汤燥结荡。

(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硬秘或下利清水)12《大肠湿热证》大肠湿热便脓血,赤白粘冻黄水泄,里急后重溲便赤,腹痛口渴肛灼热,舌红黄腻脉滑数,痢芍泄翁清湿热。

中医药基础知识问答

中医药基础知识问答

第一部分中医护理基础理论1、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答:阴阳五行学说, 是我国古代人世界是自然的论理工具, 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2、五星是怎样运行于中医临床的?答:中医借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而分属五行。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有生、克关系, 生就是互相促进和助长;克就是是相互抑制和制约。

并以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说明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上的互相联系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答: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

5、⑴整体观念:①人是有机的整体;②人和自然界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 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相互联系的关系, 是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的作用而实现的。

同时, 人生活在自然中间, 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⑵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到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加以综合分析、概括, 以认识疾病的证候。

“论治”就是根据辩证的结果, 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

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与病理学说;诊法与治则学说及预防。

6、什么是阴阳?答: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阴阳学说内容有哪几个方面?答: ⑴阴阳相互对立: 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

⑵阴阳相互依存: 就是说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

7、⑶阴阳相互消长: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 而是处于互为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

⑷阴阳相互转变: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 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阴可以转化为阳, 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哪几个方面?答: ⑴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⑵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⑶用于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⑷用于诊断疾病;⑸用于指导治疗;⑹用于概括药物的性味和功能;⑺用于指导防病养身。

水气凌心与水寒射肺

水气凌心与水寒射肺

水气凌心与水寒射肺水气凌心,导致胸闷短气、心悸等心脏症状;水寒射肺,导致咳嗽、哮喘。

这两个病,都是心阳虚造成的,可以单独犯病,也可以同时犯。

心阳虚,导致水的寒气失去震慑,向上冲逆,影响到心的功能就是水气凌心,影响到肺的功能就是水寒射肺。

1、2016 12 29 郭某女 55岁心口难受3个月,犯病时忽然咽喉憋住,心口难受、憋闷,咽干,平时容易吓一跳,舌淡红苔干,双脉沉。

辩证为心阳虚,处方桂枝甘草汤加生龙牡:桂枝30 炙甘草20 生龙牡各30。

4剂后,病就好了。

2、2017 7 3 李某女 44 憋气一个月,犯病时忽然觉得憋气,一股气就往上冲,忍不住得连续咳嗽,对冷敏感,在空调屋容易犯,在我面前也忍不住连声咳嗽,舌淡红苔干。

我告诉她,这个咳嗽是心阳虚造成的,她说:“我心脏没有问题,……”。

看她不是很信,我先给她针灸。

针完后等了一会,她就一声也不咳了。

她觉奇怪:针灸这么管事吗?她老公在边上看着,也称奇。

我告诉她,我就是给她针的心脏(穴位)。

处方茯苓甘草汤:茯苓45 桂枝45 炙甘草30 生姜6片大枣6枚。

3天以后,病人乐呵呵地来复诊,病基本好了,要求再巩固一下。

3、2017 5 22 乔某女三十多岁,干咳半年,从冬天开始就一直干咳,咳嗽前会有一股气忽然往上顶,马上觉得胸闷短气,忍不住就连声干咳,纳呆,想吃凉的,舌暗红苔干。

辩证心阳虚水气凌心射肺,处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18 甘草12 生龙牡各18。

3剂后复诊:没效。

怎么没效呢?再仔细辩,辩证应该没错啊,怎么没效?再想,水气凌心射肺,不但要提振心阳,还要利水,加上一味茯苓试试:桂枝24 炙甘草12 茯苓30 生龙牡各30。

4剂药,吃了一剂咳嗽好了大半,尽剂后就全好了。

4 、 2017 7 1 李某某,女,38岁,哮喘一个多月,着急或劳累后胸闷气短,连续说话短气,经医院检查说是哮喘,舌淡红苔腻干双脉沉。

按心阳虚针灸,患者当即觉得很舒服,然后处方茯苓甘草汤:茯苓30 桂枝30 炙甘草20 生姜6片大枣6枚。

郭生白《大医传承》笔记:感冒、水寒射肺、咽炎、病毒性传染病

郭生白《大医传承》笔记:感冒、水寒射肺、咽炎、病毒性传染病

郭⽣⽩《⼤医传承》笔记:感冒、⽔寒射肺、咽炎、病毒性传染病郭⽣⽩宁⼴豪易简医话今天简介:郭⽣⽩出⾝于中医名医世家,第四代传⼈,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 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赞 誉。

郭⽼博采众家之所长,勤求古训,潜⼼研究,结合数⼗年临床积累,著书颇多 ,重要著作有《伤寒论六经求真》、《本能系统论》、《阴阳五⾏解读》、《论中医 的“道”与“术”》。

“本能论”是对中医2000余年的萃取并升华,它告诉⼤家中医 是怎么治病的,是怎样把病治好的,中医是不是科学等问题,先⽣都作了说明。

先⽣晚年由于对“⽣命本能论”的研究,对严重影响⼈类健康之三⼤疾病的认识产⽣ 了重⼤突破,建⽴了“肿瘤⾃主排斥法”,“糖尿病⾃主调节法”,“⾼⾎压,冠⼼病⾃主化脂法”,且使相关的 并发性疾病都与原发病同时消失,使患者终⽌了终⽣服药的历史,获得健康的⽣活。

⼀、最好的本草《说⽩伤寒论》18讲:⼏种⽅剂运⽤郭⽼⾔最好的本草纲⽬是《增⼴本草纲⽬》。

⼆、感冒、慢性⽀⽓管炎学⽣问:症状不太明显,有⼀点点发热,体温不是那么⾼,37、38度以上,有⼀点汗,浑⾝发软,没有什么咳等症状,不知道该⽤哪个⽅⼦?郭⽼答:这个嗓⼦⼀点也不疼,你就桂枝汤。

你要怕桂枝汤出不了汗,你加上30-40克葛根也可以。

如果有嗓⼦不舒服但不疼或有点痒,也可以加⼀点银花连翘⽜蒡⼦。

这是模糊症状对模糊⽅。

根据本能治病,不管是南⽅北⽅,东⽅西⽅,包括地球的那⼀⾯,都⼀样。

张仲景和张机是⼀个⼈。

⼤道⽆派。

感冒这个部分,不要退热,拒绝激素退热,拒绝物理⽅法退热,它成不了肺炎,这⼀道防线我们防住了。

如果不慎成了肺炎,我们有治肺炎的⽅⼦,⿇杏⽯⽢汤。

肺炎好了,成不了肺感染。

这⼀个要防不住,成了肺感染,我们还有⽅⼦,栝楼那张⽅⼦,我们让它从⼤便⼩便往外排,⼜解决了。

以后要再防不住,这个问题就⼤了,不是你能解决的了。

你就找⼀个能解决的吧。

中医对肺的详细理解分析

中医对肺的详细理解分析

中医对肺的详细理解分析肺居胸中,上通喉咙,开窍于鼻。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助心行血而贯通血脉,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输精于皮毛,主一身之表。

(1)肺的部位和形态①肺的部位:肺位于胸腔,上连气道,喉为门户,开窍于鼻,为气体出入的器官,在人体脏腑之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灵枢·九针论》)、“肺者脏之盖也”(《素问·病能篇》)。

“心肺独居膈上”(《难经·十二难》)。

“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医贯》)。

指出了肺在人体中的位置。

②肺的形态:肺为白色分叶状,质地疏松,“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难经·四十二难》)。

“肺得水而浮”,“肺熟而复沉”(《难经·十三难》),“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

”(《医宗必读》)。

这里的“虚如蜂窠”,“得水而浮”,就是说肺脏本身是质地疏松的含气的器官。

至于重量问题,《难经》记载心肺重量之间的比例与现代解剖学讲的心和肺之间的比例,也十分相似,说明古人对肺确有较深刻的了解。

(2)肺的生理和病理“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相傅”,傅同辅,有辅佐、协助的意思,是和心为君主之官的君主相对而言的,意即肺对心脏有协助作用。

所谓“治节”,就是“治理”、“调节”。

就是说,人体的各种生理调节代偿功能,均属于肺的职能范围。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素问·经脉别论》)。

“四脏”,是指肺以外其余器官;“权衡”,就是调节作用,说明了肺与全身器官的关系。

因此,肺是一个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代偿作用的重要器官,所以说:“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故称“相傅之官”。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肺阴阳藏象论之五——肺寒饮病论(上)

肺阴阳藏象论之五——肺寒饮病论(上)

肺阴阳藏象论之五——肺寒饮病论(上)在《肺阴阳藏象论》前四篇文字,阐述了本体论和应象论、自然之道、必然之术的思想方法作为铺垫,概述厥阴风木藏象学说的实例,作为进一步研究肺藏象学说的镜鉴和蓝图,阐发了肺体为气为阳明的理论。

而由肺体气阳的基础将致于诸多气机变化、病象病形,肺寒饮病则首当其冲。

肺寒饮病论-上1.肺体气阳与寒饮痰湿1.1肺体气阳运化寒饮痰湿之常——宣发与肃降《素问·经脉别论第二十一》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食为浊气,而饮为清气。

夫水饮之气行,经脾、肺气化上输而为肺卫精气者,敷布四肢百骸,是为宣发;“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者,是为肃降。

水饮之气得以宣发与肃降,此为气化之常,即所谓“揆度以为常也”。

宣,《说文》解作“天子宣室也”。

古人讲,葢謂大室,如璧大謂之瑄也。

宣,回旋之意。

古人(徐铉)解曰:从回,风回转,所以宣阴阳也。

《灵枢·决气》讲“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即所谓“上焦开发”“上焦如雾”。

小而有形之水谷,变化而为大而无形的肺卫之气,有赖于中焦运化与上焦开发,肺卫之气能布散广大、回旋运行,是为宣发。

1.2知常达变与内生外感气化之常,肺中气阳,可气化水饮,成肺卫清气,即所谓“上焦开发”“上焦如雾”,所谓“宣发”;另一方面,肺中气阳,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即所谓“肃降”。

而设气化失其常度,反为变为病,不能宣发肃降,肺阳开化不利,水饮不能气化为清精大气,则必成水饮邪气,水饮所作,而致肺体之病。

或不化而停积,成有形水饮之邪;或半化而抟聚,成无形寒饮之气。

外感而至寒饮病变的机制,结合《素问·咳论第三十八》的发端之论,可分析为四个方面内容。

“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

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风寒犯肺证,寒痰阻肺证,水寒射肺证,肺阳虚证,肺气虚证五证相鉴别

风寒犯肺证,寒痰阻肺证,水寒射肺证,肺阳虚证,肺气虚证五证相鉴别

风寒犯肺证,寒痰阻肺证,水寒射肺证,肺阳虚证,肺气虚证五证相鉴别:风寒犯肺证又称风寒束肺证。

本证是风寒外邪袭于肺而出现的肺气不宣,清肃失职等临床表现的概称。

多因气候寒冷,卫阳不足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等。

风寒犯肺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其临床表现各具一定特点,治法亦不尽相同,必须加以分析。

如感冒病出现风寒犯肺证,临床特点为鼻塞声重,喷嚏咳嗽,痰质稀薄,头痛身痛,喉痒无汗,恶风发热,流清涕等,此由风寒束表,肺气失宣,上窍不利所致。

《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用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

若咳嗽病中出现风寒犯肺证,临床特点为咳嗽痰稀,鼻塞流涕,声重恶寒,或兼头痛,骨节酸痛,寒热无汗等,此由风寒犯肺,肺气受遏所致,治宜疏风散寒,宣通肺气,方用杏苏散(《温病条辨》)。

若喘证病中出现风寒犯肺证,临床特点为喘急胸闷,咳嗽,痰稀色白,恶寒无汗等,此由邪实气壅,肺失宣降所致。

《素问·大奇论》说:“肺之壅,喘而两月去满。

”治宜散寒宣肺平喘,方用华盖散(《和剂局方》)。

若失音病中出现风寒犯肺证,临床特点为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或兼咳嗽不爽,胸闷,鼻塞,头痛,寒热等,此由风寒袭肺,肺为邪遏而肺窍不宣所致。

《灵枢·忧恚无言篇》:“人卒然无声音,寒气客于厌。

”治宜疏风散寒,宣利肺气,方用金沸草散(《类证活人书》)。

总之,证候虽然相同,但在不同疾病中,其症状表现各有特色,临床可根据上述病证特点,加以分析。

肺合皮毛,且为娇脏,系呼吸之道路,故风寒之邪极易犯肺。

在其病机演进过程中常伴见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外感风寒,失于表散,寒入肺腧,通调失司,聚液生痰,出现痰多色白,胸膈满闷等痰饮伏肺之症;二是由于肺气不足,复感外邪,出现体倦乏力,少气自汗等气虚之证。

临床当详究病理,掌握标本,或疏风宣肺化痰,或疏风宣肺扶正。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 306人已访问医方集解发表之剂小青龙汤小青龙汤行水发汗《仲景》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噎,或喘,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少腹满,短气不得卧。

发热恶寒,头痛身痛,属太阳表证。

仲景书中,凡有里证兼表证者,则以表不解三字该之。

内有水饮,则水寒相搏,水留胃中,故干呕而噎。

水寒射肺,故咳而喘。

水停则气不化,津不生,故渴。

水渍肠间,故下利。

水蓄下焦,故小便不利而少腹满。

短气者,气促不能相续,与喘不同,有实有虚、有表有里,此为水停心下,亦令短气。

水气内渍,所传不一,故有或为之证。

金匮云: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又云:膈上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

丹溪治许白云脾疼腹痛而短气,大吐下之,二十日吐胶痰一桶而安。

麻黄去节。

桂枝、芍药酒炒。

细辛、甘草炙。

干姜三两。

半夏、五味子半升。

渴去半夏,加花粉。

半夏温燥,花粉苦寒,去热生津。

喘去麻黄,加杏仁。

喘为气逆,麻黄发阳,杏仁降气。

形肿,亦去麻黄。

喘呼形肿,水气标本之病,故并去之。

噎去麻黄,加附子。

经曰:水寒相搏则噎,附子温经散寒。

小便秘,去麻黄,加茯苓。

便秘,忌发汗宜渗利。

此足太阳药也。

表不解,故以麻黄发汗为君,桂枝甘草佐之,解表为佐。

咳喘,肺气逆也,故用芍药酸寒,五味酸温以收之。

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发汗以散邪水,收敛以固真水。

水停心下则肾燥,细辛干姜辛温,能润肾而行水。

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细辛又为少阴肾经表药。

半夏辛温,能收逆气,散水饮,为使也。

外发汗,内行水,则表里之邪散矣!此证为水寒相搏而伤肺,若寒从外出,而水不内消,必贻异日之患。

金匮曰: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小青龙汤并主之。

程郊倩曰:水气之渴与白虎汤中之渴,不特寒热有殊,亦且燥湿各异。

金匮云:先渴后呕者,水停心下,小青龙汤主之,不治渴而专治水,水去而渴自止矣。

李时珍曰:仲景治伤寒太阳证,表未解,心下有水而咳,干呕发热,或喘或利,小青龙汤主之。

中医治病中医方剂-水寒射肺

中医治病中医方剂-水寒射肺

3、肺水肿,症见:干咳,夜重日轻,下肢水肿,小便不利
干姜13五味子20桂枝30茯苓40白术30甘
草10 枳壳20柴胡30 3---5服
4、若无腰以下水肿柴胡30桂枝30茯苓40党参30薏米100 6、水寒射肺:
瓜蒌50杏仁20(碎,后下)桂枝30伏苓40甘草15 3服7\
女,40岁,咽喉痒、干,干咳3天每日加重,晨起口苦,咽喉感觉有痰,但又咳不出来,不发热,自述晚上咳
诊:咳无痰(病人女,素体质虚弱,短信问方,诊肺组织中有水饮)
处方:茯苓40克柴胡30克姜半夏20克
五味子20克干姜10克甘草13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姜半夏:止咳、降痰,将胃中痰下
1、水寒射肺:肺里有毛病,肺中有渗出液,为内源性疾病。

女,31岁,夜晚咳,无痰,六日前因生气左眼底出血现已近消,平时嗓子不痒
柴胡30克干姜10克五味子25克茯苓40克
甘草15克枳壳25克白芍30克水煎分服2剂。

探讨何谓水寒射肺证

探讨何谓水寒射肺证

探讨何谓水寒射肺证白癜风专科医院 /水寒射肺证是指寒邪和水气侵犯肺脏而出现的肺气失宣,寒水逆阻等临床表现的概称。

多由宿罹痰饮或水肿,复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面色苍白或晦暗,形寒肢冷,甚则胸满息促,不能平卧,头晕目眩,面目浮肿,苔白腻,脉濡缓或滑。

水寒射肺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其临床表现各具一定特点,治疗亦不尽相同,必须加以分析。

如饮证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表现以悬饮为特点者,则胸胁胀满,咳唾,转侧及呼吸时疼痛加重,气短息促,苔白脉沉弦,此由饮倚胸胁,水邪迫肺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治宜攻逐水饮,体强者用十枣汤(《伤寒论》),体弱者用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临床表现为支饮者,则咳喘胸满,甚则不能平卧,痰如白沫量多,久咳则面目浮肿,舌苔白腻,脉弦紧,此由饮犯胸肺,肺气上逆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治宜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伤寒论》)。

若水肿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特点为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气促怯寒,腰部冷痛,此由肾阳衰微,水气上逆于肺所致,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伤寒论》)。

若癃闭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特点为小便量少,甚至无尿,面色白光白,神疲腰痛,头晕泛恶,气喘胸闷,此由肾阳衰微,尿毒内攻,迫水逆肺所致,《景岳全书·癃闭》曰:“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急证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

”治宜温阳益气,利尿降逆,方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

若喘证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特点为咳嗽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小便不利,甚则肢体浮肿,舌质淡,脉沉细,此由肾阳虚而水逆,上凌于肺所致,治当纳气归肾,温阳行水,方用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真武汤。

郭生白方论之十?积液病方论

郭生白方论之十?积液病方论

郭生白方论之十积液病方论目录引言:水气病和积液的划分一、水饮痰的由来二、胸水(积液在食道和胃)三、胸腔积液(大小结胸)四、肺水(积液在肺)五、体表水肿(积液在体表)六、关节积液(关节肿疼)七、多才多艺的苓桂术甘汤八、心包积液九、肾积水十、脑积水引言:水气病和积液的划分积液是西医用语,意为“水肿发生于体腔或室管内的病理状态”。

体腔是动物体内脏器周围的腔隙,室管则指脑部的腔室及其联通管道。

西医认为,积液是一种病理表现,就是人体不应该出现大量液体的地方出现大量液体,这种液体是病理性的,比较常见的是管腔类脏器,比如关节腔、子宫、胸腔都会出现少量的液体,包括渗出液和漏出液,还有其他的液体,成分比较复杂,引起的原因也很多样,比如感染、肿瘤、结核、心力衰竭甚至免疫性反应,这些都会引起积液的产生,比如关节腔出现了积液,引起的原因主要是无菌性炎症,患者可能伴有风湿和类风湿性疾病。

郭生白将积液等同于中医所谓“水气”,他指出“水气即积液,包括胸腔积液、心包积液、鞘膜积液、脑积水等”。

一般而言,中医的“水气病”包括但不限于积液病,“停饮、干呕、干咳、噎、下利、晕眩、水肿、心悸、小便不利、尿潴留”等症状都是“水气病”的表现。

这个水气病,在西医看来,不管它叫什么,什么原因导致的。

那都是西医的看法。

可从中医看,就得说中医看到的原因。

中医时刻不能忘记整合,把各种积液整合到水气病上,中医看的原因是什么?中医研究功能,功能低落是水代谢障碍出现的最根本原因。

积液病,水气病,痰饮病,都是发生在慢性功能性疾病中的病理产物。

有鉴于此,我们从中医角度,将“水气病”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液病(可视为慢性功能性的水气病);一类是急性具有某些排异特征的水气病,这类病沿用“心下有水气”或“停饮”的中医传统提法。

在本能医学看来,积液产生的原因,既有外源性的疾病误治,也有内源性的功能失调,而且发生积液问题人基础性疾病不同,使得积液病在临床上有了千变万化的表现形式,积液在人体不同部位也有不同表现形式。

三胡堂中医故事会63

三胡堂中医故事会63

三胡堂中医故事会63郭生白纵论停饮和水气病的理法方药----化裁五方包揽积液病本文梳理了郭老有关水气病和停饮病的论述。

郭老说,“水气即积液,包括胸腔积液、心包积液、鞘膜积液、脑积水等”“停饮就是积液”。

水气病和停饮,是积液在人体不同部位的不同表现形式。

积液产生的原因,既有外源性的疾病误治,也有内源性的功能失调,而且发生积液问题人基础性疾病不同,使得积液病在临床上有了千变万化的表现形式,有必要正本清源,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和应用郭老对积液病(水气和停饮)制定的理法方药。

目录一、停饮1、停饮的病理2、停饮的辨证3、停饮方:苓桂术甘汤(积液一方)二、心下有水气1、心下有水气的辨证2、胸水方:胸有水气嗓子痒食道噎3、水寒射肺方:肺有水气昼轻夜重干咳(积液二方)4、五苓汤:体表可见水肿且排除胸肺水气(积液三方)5、真武汤:少阴病四肢沉重疼痛或呕或咳或下利或小便不利(积液四方)三、有水气宿疾的感冒1、小青龙汤证(积液五方)2、脉促胸闷的感冒3、胃有水气的感冒4、没有合并感冒的水气病一、停饮1、停饮的病理停饮是循环不足产生病理物质这一个也有小便不利,小便不利不是排异和自主调节的特征,停饮是脉沉紧,循环不足,它这里面这个饮是病理产物是分泌出来的,是先有了一个病才有的这个病理产物。

这不同于五苓散和猪苓汤利小便,利的是水,利的小便是因为什么,因为功能障碍才有了小便不利。

那一利小便排出去就好。

停饮则不是,你利小便排出去,一次两次,十次这个病不见得你能治好,这是个慢性病,这是个循环不足。

体能很虚弱,没有排异反应,你只要是这个人没有热,脉弦细,或者是沉紧,头眩、不渴、你也有水肿,也有小便不利,就不是这么典型了。

那么这个病用什么啊,有头眩记住,有头眩的就是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没有头眩,猪苓汤也没有头眩,一头眩是这个病的特征。

说起则头眩,或者是身为振振摇,都是这个苓桂甘术汤所治的症状。

如果要脉沉紧,或者是沉细,体温不足,可以加炮附子。

伤寒“水证”全讲解

伤寒“水证”全讲解

伤寒“水证”全讲解“水证”,指的是因于水邪伤人所致的各种病证。

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

《佛经》言人禀四大而成形(即地、水、火、风),《内经》言人禀五行而生(即水、火、木、土、金)。

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二重性,有其用,亦有其害。

今爰引《伤寒》和《金匮》两书有关水证之文,并参以已意,试论如下。

第一节水证的形成水为有形之邪,其性寒冽,最伤阳气。

水在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考本文之义,是指脏腑气化对水液的代谢而言。

水先入胃,藉胃气腐熟之功,使水液游行于下,并摄取水之精气而上运于脾。

夫脾与胃相表里,而又能为胃行其津液,故脾又将水精而上归于肺。

归肺之水精,处于上升的阶段,故称“地气上为云”。

水至高源,又藉肺气的呼吸与“通调”,才能或散或降,而润泽周身。

所谓“通调”指肺有通达,调节三焦水道的功能。

使水津或向外宣发叫“浮”,或向内下降叫“沉”。

若与上述“地气上为云”对照,此阶段则叫“天气下为雨”。

凡下行之水,最后必归于肾,藉肾的气化功能,又使水之清者,上升于肺;水之浊者,则下输膀胱,或蓄或泻,以为生理之常。

这就不难看出,水的代谢,是由胃脾,肺肾,三焦五经之气;经过升降浮沉的生理运动,方成其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新陈代谢作用。

若“五经”之气化失调,则司水功能受到障碍,尤以阳气不能化阴,气机不能行水之故,则使水的代谢,不能顺利进行,因而构成气寒水凝,或流溢失序,或上冒清阳,水之气为寒,寒为阴邪必犯阳气,因此,水寒浩淼难制,在表在里,沿三焦以为害,干是各种水证逐次发生。

“水肿”,肿之由于水气者。

《灵枢·水胀》曰:“水始起也。

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素问·气厥论》曰:“肺移寒于肾,为涌水。

水寒射肺的干咳,会治疗的人很少(附方)

水寒射肺的干咳,会治疗的人很少(附方)

水寒射肺的干咳,会治疗的人很少(附方)学生:郭老,干咳有什么办法?郭老:干咳啊,这个问题是另一个问题,这个干咳嗽。

干咳有一个特点,你看,这个干咳,没痰,晚上躺下特别重,咳嗽就多了,白天不咳嗽,不发热,体温一点也不高。

这个人可能,不是必然,可能有水肿,这是个干咳。

这个干咳在中医叫水寒射肺,我给你说明白一点儿,就是肺里有水肿。

【板书内容】干咳,水寒射肺,无痰,夜重日轻,无热,水肿。

学生:是吃凉东西吃的吗?郭老:不是,这个病是个内源性疾病,水代谢不下去,肺里有水肿,病不难治,会治的太少。

郭老:这个东西,我要说这个方子,你一定得能掌握准,你掌握不准,你别吃,因为会治这个病的很少。

看出这个方子来了没有?治这个方子的是什么?干姜,五味子两个,一个热药,一个温药,现在我们一切的框框都走出来了,不再回去。

已经走出来,不太容易,既然走出来不再回去。

【板书内容】干咳,水寒射肺,无痰,夜重日轻,无热。

柴胡30克,茯苓40克,枳壳20克,白术30克,干姜15克,五味子25克,甘草15克,分两次服。

学生:郭老,这个方子里面柴胡跟那个枳壳是不是起升降的作用?郭老:这个不是哪一个药,就这一群药,就起着自主调节的作用。

学生:郭老,您能不能解释下这个方子它那所谓的调节机制,就是怎么调,从哪个角度调的,自主调节...郭老:我头一个说这个是自主调节的方子,怎么调节?你看看,肺里有水肿,它为什么叫水寒射肺呢?中医的水就叫寒,水寒,射肺,这个“射肺”我不好讲,不知道当初为什么用“射肺”,但是呢它能治啊,我们要尊重这个事儿,他就出了一张方子,多一句话都没说。

今天我们多说了一句话,这是个内源性疾病,用自主调节的方法,怎么着调节?通阳化水,利尿。

利尿,光利尿不行,它还有一个分泌代谢,升降出入的一个系统,让它把这个肺里的水排出去,完了,就这么简单,他就不咳嗽了,这就行了,这就走了一大步了。

你知道这人光在这个水寒射肺上,反而到今天都不知道用这张方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何谓水寒射肺证
白癜风专科医院 /
水寒射肺证是指寒邪和水气侵犯肺脏而出现的肺气失宣,
寒水逆阻等临床表现的概称。

多由宿罹痰饮或水肿,复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痰涎多而稀白,面色苍白或晦暗,形寒肢冷,甚则胸满息促,不能平卧,头晕目眩,面目浮肿,苔白腻,脉濡缓或滑。

水寒射肺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其临床表现各具一定特点,治疗亦不尽相同,必须加以分析。

如饮证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表现以悬饮为特点者,则胸胁胀满,咳唾,转侧及呼吸时疼痛加重,气短息促,苔白脉沉弦,此由饮倚胸胁,水邪迫肺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治宜攻逐水饮,体强者用十枣汤(《伤寒论》),体弱者用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临床表现为支饮者,则咳喘胸满,甚则不能平卧,痰如白沫量多,久咳则面目浮肿,舌苔白腻,脉弦紧,此由饮犯胸肺,肺气上逆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治宜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伤寒论》)。

若水肿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特点为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气促怯寒,腰部冷痛,此由肾阳衰微,水气上逆于肺所致,治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伤寒论》)。

若癃闭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特点为小便量少,
甚至无尿,面色白光白,神疲腰痛,头晕泛恶,气喘胸闷,此由肾阳衰微,尿毒内攻,迫水逆肺所致,《景岳全书·癃闭》曰:“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急证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

”治宜温阳益气,利尿降逆,方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

若喘证病中出现水寒射肺证,临床特点为咳嗽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小便不利,甚则肢体浮肿,舌质淡,脉沉细,此由肾阳虚而水逆,上凌于肺所致,治当纳气归肾,温阳行水,方用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真武汤。

总之,水寒射肺证主要是见于水气为患的疾病中,或阳衰阴盛,水势泛溢而上射于肺,或寒水积滞体内而为外寒引发。

病之本责之脾肾,病之标在于肺。

在其病机演变过程中,常伴见两种情况:一是水气上逆,停聚胸膈时,每累及心阳,致心阳不振,心气不宁而心悸;二是脾肾阳虚,水气不化,聚而上泛,演变为痰,而出现喉间痰鸣,胸膈满闷等寒痰阻肺见症。

本证通常应与“水气凌心证”、“肾阳虚水泛证”、“寒痰阻肺证”相鉴别。

水气凌心证与水寒射肺证:两证病理相似,症状迥异,常合并出现。

在病理上,两证均为脾肾阳虚,气化障碍,水液潴留所致,水气上逆于肺,则为水寒射肺证,上逆于心则为水气凌心证。

在病史上,两证均有饮证、水肿等水气病史。

在症状上,水气凌心证的症状特点为心悸;水寒射肺证的临床特点为咳唾喘促。

以此可资鉴别。

肾阳虚水泛证与水寒射肺证:肾阳虚水泛证系肾阳亏损,不能主水,则膀胱气化不利,小便量少;同时亦影响脾的运化,致水湿泛滥而形成水肿,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腰痛酸重,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润,脉缓。

水寒射肺证则多由素体脾肾阳虚,水气停聚,复感寒邪,寒邪引动内饮所致;亦可由肾阳虚水泛证基础上,水邪上凌于肺而发生,其临床特点为咳嗽气喘,痰涎多而色白,胸胁支满等。

一为泛滥于肌肤,一为上泛于肺,此为鉴别之要点。

寒痰阻肺证与水寒射肺证:两证病因病理相互影响,临床表现相似,需严加鉴别。

寒痰阻肺证多由风寒失治,寒入于肺腧,寒痰交阻所致,亦可由中焦虚寒及久病阳虚而寒痰上干于肺而致;水寒射肺证则多由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外寒引动,逆于肺脏所致。

两者一为寒痰犯肺,一为寒水犯肺。

在病理上,二者则可互相影响,寒痰阻肺证可累及肾阳不足而致水气泛滥,逆于肺脏;水寒射肺证亦可因水饮聚积而演变为痰,出现寒痰阻肺见证。

在症状上,寒痰阻肺证必咳嗽气喘,咯痰色白清稀,喉间痰鸣,胸膈满闷;水寒射肺证则无喉间痰鸣,胸膈满闷等寒痰之症,可资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