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a2da4c1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1.png)
郊外春光一片大好。
你瞧树木郁郁葱葱,沟渠边开满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都像赶趟似的。
地里老牛迈着沉稳的步子,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人牵牛,一人吆喝,随着吱呀吱呀的犁耙声,缓缓地弯腰撒豆,时不时抬头看看远飞的水鸟。
远处几个孩子正爬卧在溪头剥莲蓬,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树荫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聊天,瞧他们笑得多开心近义词保存保管热闹喧闹悠闲清闲普通平常紧急危急惊扰打扰名扬中外闻名天下形态各异各种各样反义词完整残缺热闹冷清悠闲忙碌普通特别清清楚楚模模糊糊反义词:站坐行卧反义词:圆方弯直南北东西近义词徐徐慢慢美丽漂亮反义词升降起落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近义词好看漂亮好像仿佛反义词长短弯直近义词旁边附近许多很多好久很久近义词对错快慢许多极少好久瞬间近义词观看回答答复无边无际一望无际反义词远近对错朋友敌人近义词鲜艳艳丽飘扬飞扬敬爱尊敬安静宁静粗壮强壮绚丽多彩五彩缤纷反义词艳艳暗淡安静热闹古老现代洁白乌黑反义词远近白黑坐站近义词:轰响轰鸣湿润潮湿碰触碰撞急急忙忙匆匆忙忙反义词:湿润干燥狂喜沉痛急急忙忙从从容容近义词道别告别叮咛叮嘱掠过拂过辽阔宽阔匆匆急忙反义词辽阔狭窄匆匆慢慢近义词:明朗晴朗平展平整凌乱杂乱增添增加愉快快乐反义词:潮湿干燥平展卷曲凌乱整齐小心马虎愉快难过近义词发愁一一忧愁浓密一一稠密发现一一发觉继续一一连续牢固一一坚固反义词浓密一稀少继续一间断牢固一松散匆匆忙忙一慢慢吞吞近义词美丽一一漂亮反义词美丽一一丑陋静悄悄一一乱哄哄近义词:高远一辽远沉思一深思遐想一畅想雄健一雄壮勇猛一英勇敬佩一佩服井然有序一井井有条超凡脱俗-超尘拔俗反义词:广阔一狭窄雄健-柔弱勇猛-懦弱敬佩-鄙视井然有序一杂乱无章近义词美妙一一奇妙感受一一感觉温柔一一温和激动一一兴奋热闹一一喧闹汇聚一一聚集反义词温柔一一粗暴雄伟一一渺小热闹一一安静轻快一一笨重汹涌澎湃一一风平浪静近义词融化一一消融欣赏一一观赏苍翠一一青翠名贵一一珍贵诱人一一迷人反义词融化一一冻结名贵一一低廉巨大一一微小近义词陈列排列容易简单艰苦艰辛清楚明白反义词结束开始容易困难危险安全清楚模糊近义词静寂安静梦幻梦境微小细小反义词模糊一清楚静寂嘈杂密密麻麻稀稀疏疏摇摇欲坠一稳稳当当近义词:倦累一瞬一霎霸占侵占反义词:斜正扁圆近义词:柔和柔软风俗习俗满意满足浇灌灌溉招待款待反义词:明亮昏暗坑坑洼洼平平整整反义词:远近高低横竖近义词:躲避躲藏震撼摇撼喧嚷喧哗轻盈轻快素洁素净柔弱软弱猛烈激烈确信坚信确定肯定高兴兴奋反义词:轻盈笨重柔弱坚强确信怀疑高兴痛苦鲜艳暗淡密集稀疏近义词:缓缓一一慢慢巍峨一一高耸巨大庞大茂盛一一茂密滋润一一滋养创造一一发明奔流不息一一川流不息反义词:合拢张开上升下降巨大微小茂盛稀疏滋润干枯黑暗一一光明精疲力竭精力充沛奔流不息一一停滞不前轻重清浊近义词:房顶──屋顶舒服──舒适均匀──匀称拂过──擦过漾起──荡起触角──触须痕迹──印痕牢固──结实休想──别想新鲜──鲜嫩粘──贴萎──枯引人注意──引人注目反义词:新鲜──陈旧舒服──难受弯曲──笔直牢固──松散细小──粗壮牢固──薄弱近义词:相信一一信任顽皮调皮惊呼惊叫故意有意痛快畅快结实壮实恐怖可怕欺负欺凌摇摇摆摆一摇摇晃晃无缘无故一平白无故反义词:害怕勇敢安全危险欺负保护故意无意顽皮乖巧结实虚弱无缘无故事出有因摇摇摆摆一平平稳稳近义词悲惨一一悲伤驱赶一一驱逐立即一一即刻严厉一一严格违抗一一违背敬佩一一佩服坚决一一坚定饶恕一一宽恕忍受一一忍耐屈服一一服从反义词悲惨一一幸福痛苦一一快乐屈服一一反抗危险一一安全惩罚一一奖励错误一一正确坚定一一动摇痛苦一一快乐屈服一一抗争违抗一一顺从反义词:多少苦甜近义词清晰一一清楚抱负一一理想胸怀一一胸襟赞叹一一赞扬麻烦一一烦琐疑惑一一困惑驱使一一促使欺凌一一欺侮果真一一果然沉郁一一郁闷热闹一一喧哗左顾右盼一一东张西望反义词繁华荒凉清晰模糊热闹安静非凡普通坚定犹豫风和日丽乌云密布耀武扬威得意扬扬左顾右盼一目不转睛近义词拜见一一拜访喜欢一一喜爱高明一一高超严重一一严厉连忙一一急忙反义词喜欢一一讨厌高明一一低劣严重一一轻微反义词:亲密生疏温和暴躁舒服难受微弱强烈近义词:亲密亲热温和温柔照看照料周到周全商量商议满意满足奇怪古怪爱惜爱护眉开眼笑喜笑颜开近义词:修筑修建简直一一实在广阔一一辽阔妨碍一一阻碍坚固一一牢固预备一一防御坚持一一保持想法设法一一千方百计反义词:广阔一一狭窄坚强一一软弱隐蔽一一公开防备一一进攻不计其数一一寥寥无几近义词连续持续怂恿唆使颓败衰颓忙碌繁忙犹如好像扫视环视疲惫疲劳吃惊惊讶耽误耽搁立刻立即数落批评反义词连续间断压抑轻松忙碌清闲瘦弱强壮弯曲笔直疲惫亢奋立刻迟疑震耳欲聋鸦雀无声反义词:损失收获热闹冷清精华糟粕举世闻名默默无闻销毁保存金碧辉煌黯然无光近义词:估量估计环绕围绕仿照模仿建造建设幻想遐想宏伟雄伟珍贵宝贵销毁毁灭侵略侵犯瑰宝珍宝精华精髓举世闻名驰名中外玲珑剔透一小巧玲珑近义词赞扬颂扬腼腆害羞自豪骄傲誊写抄写敬仰敬重赞赏赞美鼓励鼓舞希望期望慈祥慈爱严厉严肃奇妙奇特谨慎小心迫不及待急不可待反义词精彩糟糕赞扬批评腼腆大方自豪自卑湿润干燥沉重轻盈全面片面慈祥严厉谨慎马虎得意扬扬垂头丧气近义词朦胧模糊节省节约艰难艰苦快乐愉快委屈冤屈启迪启发盛大隆重偏僻偏远珍贵宝贵轮换轮流明显清楚领略领悟嘲笑嘲讽反义词朦胧清晰节省浪费艰难容易便宜昂贵炎热寒冷嘲笑鼓励偏僻繁华精致粗糙近义词期待期盼明白了解催促督促决定决心居然竟然欣赏观赏兴趣乐趣起初起先厌烦厌倦快乐开心思考思索消遣解闷烦琐琐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津津有味饶有兴趣朦朦昽胧模模糊糊反义词明白纳闷厌烦喜欢快乐难过生动呆板烦琐简单华丽质朴浅显深奥津津有味索然无味近义词新鲜一一新奇常常一一经常满足一一知足踪迹痕迹款款一一慢慢兴趣兴致满盈充满疑心怀疑漂亮美丽羡慕艳羡嫉妒妒忌争执争吵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反义词新鮮一一陈旧疑心一一信任漂亮一一丑陋争执一一和解粗糙光滑灿烂暗淡清清晰晰一一模模糊糊近义词纠正更正逼近靠近展示展现照耀照射茂盛茂密光明光亮热闹喧闹兴奋高兴留恋依恋陆续连续不可计数一数不胜数继续持续应接不暇一目不暇接反义词天堂地狱缓缓急促灿烂暗淡静寂喧闹热闹冷清清楚模糊不可计数一屈指可数近义词进犯──侵犯崎岖──蜿蜒屹立──耸立眺望──遥望豪迈──豪放沉着──冷静奉命──遵照相继──连续依托──依靠惊天动地──震天撼地气壮山河──气吞山河反义词集中──分散沉着──慌张崎岖──平坦英勇──懦弱豪迈──狭隘昂首挺胸──垂头丧气惊天动地──风平浪静斩钉截铁──犹豫不决反义词:破旧崭新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疲倦活跃怒气冲冲喜气洋洋沮丧高兴津津有味索然无味7、近义词:疲倦疲惫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神气威风津津有味兴致勃勃俨然好像心满意足称心如意沮丧丧气轻手轻脚蹑手蹑脚近义词喧闹热闹周围四周兴奋激动担心担忧遮盖掩盖嘟囔嘀咕逗引逗弄不声不响不言不语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反义词打开关闭喧闹安静加快放慢兴奋失落凉爽闷热遮盖公开理直气壮理屈词穷不声不响大喊大叫小心翼翼漫不经心近义词:安顿安排弥漫充满衰弱(虚弱)照顾关照威胁威逼鲜美鲜嫩严厉严格快活欢快闪烁闪耀反义词:爱惜糟蹋严厉温和沉重轻松衰弱强壮结实单薄低沉高亢艰苦安逸饱满干瘪粗糙光滑近义词幽静寂静著名闻名清秀秀丽激动兴奋纯熟熟练恬静安静照耀照射陶醉沉醉美妙美好断断续续时断时续反义词幽静喧闹微弱强烈陌生熟悉纯熟生疏美妙丑陋断断续续接连不断近义词温暖暖和合适符合顿溜顺当松散疏松舒服舒适赶紧赶快准备筹备叫唤鸣叫招呼呼唤反义词温暖寒冷松散紧密舒服难受喜欢讨厌笑嘻嘻哭啼啼近义词创造制造盘踞占领险恶凶恶选择抉择恭敬尊敬领悟领会劲挺挺拔风雨同舟同舟共济三番五次接二连三反义词干旱湿润险恶和善恭敬傲慢宏伟渺小风雨同舟过河拆桥勇敢胆怯不紧不慢心急如焚近义词追悼哀悼爱抚抚摸惊异诧异爱戴尊敬羞愧惭愧悔恨懊悔慈祥慈爱保存保留枯瘦消瘦深奥深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张冠李戴颠倒是非饱经风霜饱经沧桑反义词羞愧自豪爱戴憎恶团聚离别慈祥严厉深奥浅显枯瘦健壮详细简略囫囵吞枣细嚼慢咽恍然大悟百思不解饱经风霜养尊处优近义词郑重慎重讲究重视允许许可盼望希望熟识熟悉伶俐机灵希奇稀罕无端无故凶猛厉害一望无际无边无际反义词郑重轻率讲究随便允许禁止熟识生疏凶猛温顺伶俐笨拙新鲜陈旧危险安全1.认识块、捉等13个生字和提土旁、足字旁2个偏旁。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https://img.taocdn.com/s3/m/76f8385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14.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幅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所绘,描绘了宋都汴京城内外的繁华景象。
这幅画以细腻的笔触和精细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自宋代以来,《清明上河图》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誉,被誉为中国画史上的杰作,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
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和了解。
例如,这幅画中描绘的民俗文化以及城市风貌的变迁,都是人们对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了解和认知。
除此之外,《清明上河图》也是中国衣裳、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宝库。
从中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们的穿着、房屋、车辆、船只、商铺、市井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这些都是人们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
在现今的中国文化中,《清明上河图》也在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发掘。
例如,在动画片、游戏、文学作品等方面,都能看到《清明上河图》的影子和创意。
这些都证明了这幅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仍然在当代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语文课文时,我们不仅要了解文本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更要从中了解到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中国传
统文化。
《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文化宝库的一部分,应该加强对它的研究和发掘,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它的美丽和价值。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作文3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作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7d834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1.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作文3篇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作文一: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泽端。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张泽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的在街上溜达。
画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
不过,这么一来,到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作文二:读后感《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滕明道。
作者先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画家,长和高,然后是写画里主要画的内容,最后再收尾。
先是介绍它的时期:北宋,然后是画家:张择端;接下来是这幅画的长和高:长528厘米,高24.8厘米,最后介绍它的历史和现在的地址:历史800年,现在完整的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家张择端中间描写画里的人物,画上的人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行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画在上面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https://img.taocdn.com/s3/m/21ffcc0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b.png)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国画大师齐白石所创作的《白菊图》的故事。
文章中提到,齐白石在创作《白菊图》时,花了很长时间观察菊花、描绘菊花,还在完成后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有付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这幅画也因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被誉为“名扬中外”。
文章中提到,这幅画曾经在1947年的美国纽约市展出,观众们对它的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白菊图》所传达的意境,也是文章中所强调的,即“大千世界,何处安放心境”。
作者希望我们能够像齐白石一样,通过细心观察和不断努力,发现世界的美好和深刻,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质。
总的来说,《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这幅名画的故事,更是通过这幅画所传达的艺术价值和生活经验,教育我们追求真正的美好和内涵,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质。
- 1 -。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知识要点+同步练习+答案)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知识要点+同步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1ca5690b4e767f5acfced4.png)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知识要点+同步练习+答案)知识点一、多音字都dōu(都是)dū(首都)作zuò(作业)zuō(作坊)乘chéng(乘法)shèng(千乘之国)笼lǒng (笼罩)lóng (竹笼)二、近义词保存——保管热闹——喧闹悠闲——清闲普通——平常紧急——危急惊扰——打扰名扬中外——闻名天下形态各异——各种各样三、反义词完整——残缺热闹——冷清悠闲——忙碌普通——特别清清楚楚——模模糊糊四、理解词义闻名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名气。
形态各异:本课指画中在街上来往往的人的形状和样子各不同。
溜达:散步,闲走。
摊贩:摆摊子做小买卖的人。
作坊:本课指手工业工场。
惊扰:惊动扰乱。
本课指小毛惊动扰乱了欣赏风景的人。
五、积累词语描写形态多样的四字词语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ABB式词语来来往往清清楚楚吞吞吐吐形形色色兢兢业业结结巴巴密密麻麻“又一又一”结构的词语又踢又跳又惊又喜又高又大又快又准六、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存在的时间及目前的保存状况。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画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七、句子解析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首先概括写了画面上人物多,然后运用排比的修辞具体写画面上都有哪些人,主要是通过人物所从事的行业来表现的。
“……”表示在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没有写出来。
突出人物之多的特点,从而看出下了很大功夫。
2.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39db5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b.png)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中国有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它的名字叫《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是由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制。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长卷,全卷长达5.28米,高度仅为24.8厘米,而卷子上却描绘了许多繁华景象。
这幅画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了一个生活在北宋汴京的市井繁华。
画面中有街道、城墙、楼阁、桥梁、运河、河船、商贩、行人、牛马、鸟兽、静物等等无所不包。
整幅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上、中、下卷。
上卷是描绘了清明节当天的民间习俗,人物在上清明节供奉祖先用的纸扎、放鞭炮、撒花、品尝清明粥、洗衣、儿童游戏等等。
中卷是描绘了市区的繁华景象,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楼房宏伟,人们既忙碌又充满生活情趣。
下卷则是描绘了郊外田园的景象,有牧羊人悠闲地放羊,有农民在田地里劳作,景象宁静而自然。
长卷中的建筑有数十处,其中的东京故宫城墙、永乐大钟、城隍庙、绮春园、两位卧佛寺、戏台、金线胡同等都是真实存在的。
除了上述因为《清明上河图》留存至今,而能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建筑,还有很多建筑无法考证或因战火而毁损。
但是,即使是这些建筑,都能从画面中十分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形象,这充满了《清明上河图》在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等领域的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后世影响也是深远的。
在其诸多影响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它所创造的画卷手法。
张择端通过长卷的形式,使观者在画面中游走,领略市井繁华、田园宁静之美。
这种手法的开创,不仅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一笔重要创举,而且被全球范围内的绘画师所借鉴。
总之,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幅稀世珍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值得深入研究、描述和欣赏的画作。
它综合了人物、建筑、自然生活、民俗融合在一起的画面,成为了无数年来人们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状况等不可或缺的史料和文献,也成为了世人赞叹的艺术经典。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2023春)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2023春)](https://img.taocdn.com/s3/m/880c2dd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0.png)
12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世界上的画有很多,但是能称 得上“名扬中外”的作品是很少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欣赏 一幅真正名扬中外的画!
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 (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供职翰 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 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存世 作品《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为绢本 长卷,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学认字
拼音开关
zé
ɡōnɡ tān fàn
lì
张择端 故宫 摊贩 官吏
lǘ shènɡ
lónɡ lán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这幅画画了各种 人物、各种职业, 使我们看到了八九 百年前的古都风貌。
这篇课文和《赵州桥》在内容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开头和结尾介绍基本情 况,中间部分展开具体介绍。
中间部分每一自然段都 围绕一个意思展开描写。
中心句
③
招牌多
排比
人多 内容丰富,画技高超
小练笔 请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街市 热闹 清楚
外
古都风貌 生活情景
的 画
情景 传神
主题概括
本文介绍了 北宋 画家 张择端 的《清明 上河图》画面内容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的普 通百姓的生活画卷,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表达了作者 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的思想感情。
课堂演练
一、说说下面省略号表示什么。
1.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 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 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 读书人……( 列举的省略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b6726426fff705cd170a4c.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原文及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原文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的画——《清明上河图》。
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
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
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64bd6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5.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清明上河图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28厘米,高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
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赏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画的作者张择端以及这幅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课文开头点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接着具体介绍了这幅画画面的内容。
先介绍画的长和高,强调这幅画内容丰富,然后具体介绍画面上的人物和街市的热闹情景。
最后介绍这幅画的历史价值。
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让人仿佛置身于繁华的街市之中,感受到了古代生活的气息。
同时,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https://img.taocdn.com/s3/m/a14741ee25c52cc58bd6bec7.png)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从哪儿看出?
2.根据关键词,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的事情。 3.用上这段话中的词语,谈谈张择端的画技。
画技传神
自主探究
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这一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多年以前的古都风貌, 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价值
拓展延伸
阎立本《步辇图》
自主探究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呢?默读2—4段, 用横线画出这几段的中心句,再归纳原因。
1.画中人物多。 2.街市热闹。
名扬中外
3.最有意思的桥头北情景。
自主探究
画中人物多。
. . .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有从乡下来的农民,
有撑船的船工,有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有留着长胡子的 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有摆小摊的摊贩,有有官吏和读书 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自主探究
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会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或动作呢?想一想,填一填
。 有的( 挺着胸脯 )骑着马,有的( 满头大汗 )挑着担 ,有的(眼神慌忙)赶着毛驴,有的( 眉头紧锁、要紧牙关) 推着独轮车,有的( 吹着口哨 )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自主探究
你体会到什么?说说理由。
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
课堂板书
一 幅
整体介绍
名
1.画中人物多。
扬 中
画面内容 2.街市热闹。
历史文化遗产 人民智慧才干
外
3.最有意思的桥头北情景。
的
画
历史价值
课堂练习
一、读一读,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溜达 ( liū
√
. 汴梁 (xi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218c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2.png)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中,有一篇名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幅名画的故事,该画不仅在中国国内有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极具影响力。
文章一开始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画廊,画廊里挂满了各种绘画作品。
人们走进画廊,纷纷驻足观赏着每一幅画。
然而,在画廊的一角,却有一幅名画格外引人注目。
这幅画的名字叫《东方的诗意》,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瑰丽的色彩将人们深深吸引。
画中的景象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壮丽山河、绚丽的花卉以及传统民俗活动。
画家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筆触,传递了东方文化的魅力和诗意。
《东方的诗意》是一位著名画家李江创作的作品,他是中国的一位杰出艺术家。
他擅长使用水彩和丙烯颜料,通过巧妙的运用色彩和光影的笔法,使画作更富有层次感。
他的画作常常能够唤起观者心灵深处的共鸣。
在文章中,作者还描述了《东方的诗意》如何得到了国外画廊的关注。
因为这幅画所展示的东方文化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国内。
不少外国人专程前来观赏并购买这幅真迹。
除了在画廊中展示,《东方的诗意》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性的艺术展览,给更多的人带来了触动。
很多人因为这幅画而对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东方的诗意》所展现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人文景观,它不仅仅是一幅画作,更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体现。
这幅画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国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艺术审美。
在国内外的推广下,它得以引导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更深入了解。
通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这幅名画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展示。
它以其独特性和艺术魅力,让中国的文化定位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加显赫。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传承与弘扬自己的文化,以期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并理解中国的艺术和文化。
通过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我们能够更好地传递中国的文化魅力,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b32e5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4.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原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张择端的画家,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画面内容丰富,生动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
画面上,有热闹的街市,繁忙的码头,各种各样的店铺,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群。
人们有的在买卖商品,有的在看戏,有的在喝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画中的建筑也十分精致,桥梁、房屋、亭台、楼阁,每一处都描绘得细致入微。
特别是那座横跨汴河的大桥,结构复杂,工艺精巧,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历史文献。
它以直观的方式记录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为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赏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通过介绍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小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和历史文化。
首先,课文详细描述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和尺寸,使学生能够对这幅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画面中街市、码头、店铺、人群等元素的描绘,生动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其次,课文强调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作者指出,这幅画的建筑描绘精细入微,特别是大桥的结构和工艺,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同时,这幅画也是一部历史文献,记录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最后,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小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还能了解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这也启发学生们对艺术和历史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主要内容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856241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f.png)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主要内容
案例一: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属于总分结构,其文章主要详细而又深度地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所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文中通过具体的描述,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街市的热闹场景,让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境重现在人们面前。
案例二: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主要是介绍北宋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面的几个段落介绍了各行各业、热闹的街市以及桥北头的具体场景的画面内容;最后以《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结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28厘米,高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
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得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
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惊又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的这幅画是多么传神啊!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