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模式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即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中国民众在不同时代的各种政治活动中产生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形成的反映客观政治过程的观念意识,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其所包容的各种政治态度、政治认同、政治共识、政治理想、政治作风和政治价值观等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认同和遵循。但在实际上,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的政治文化一直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主体,至今仍有着深厚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有“人治”思想“德治”思想、君主本位思想和权力本位思想。
1,“人治”、“德治”思想
在中国封建社会,治国思想的主流是“人治”和“德治”为主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大力倡导贵族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他们认为政治的好坏主要取决与统治者,这就造就了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的最高愿望就是盼望出现好皇帝、清官。而且这种情节在中国民众的心中积淀很深,它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只能作为统治的辅助手段而不具备现代法治的原因。
2,君主本位即王权本位思想
王权主义的主要内涵是王权至上和王权崇拜,王权主义作为传统政治文化价值系统的核心,决定着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质,制约着其他价值构成,并通过多种
社会化渠道,对人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选择施以强烈的影响。所谓王权主义,其具体内容有:君主能参天地,是调节人与自然的中枢,君主体现着自然与社会的必然性,把握着必然之理,君主是政治治乱的枢机和决定力量,君主拥有全国一切的最高所有权,君主是认识的最高裁决者。
君主专制在中国源远流长,它的特点集中表现为集权制,国家权力为君主所有,由君主总揽国家立法、司法、行政、军事等大权,君主对臣下和民众享有生杀予夺得权力,伴随着政治专制体制,必然以言代行、权大于法,君主专制下的权利结构也决定了人们的相互关系,唯上、崇上意识的突出,形成了“官贵民轻”现象,培植了等级森严的官本位制和特权制。
3,权利本位思想
“官本位”思想史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鲜明特征,即以官职来衡量一个人得社会地位和身份高低,为官时通向权势、财富的必由之路。“官本位”观念以不择手段的求官、保官、为目的,以官牟利、以官扬名为归宿。
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这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本质上是以维护王权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其表现形式上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务实的政治文化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务实的,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注重人事,与人的实践紧密结合。
在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比较中,有的学者提出,西方是理性的思维,中国则无理性。这种论点未免失于偏颇。实际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并不乏理性
思维。如在人性、天人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均表现出很强的哲理性,并不比西方逊色。不同的是:西方的传统政治文化注重于对事务本身的认识,追求理论上的完整,如在国家问题上,总是注重对国家自身的认识。因此,西方传统政治文化表现出较为浓厚的思辩色彩,表现出求“真”求知、追求“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虽不乏理性思维,但并不注重事物本身,而在于人事,在于论证人事的原则,集中表现为人的行为的道德准则和为政、从政的方法。因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表现出与人的政治行为紧密结合和追求实用的倾向。
第二,注重治国之道,而不注重制度的研究。
对治国方法的研究,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十分重要的内容。从历史的横断上看,各家各派都十分关心治国方法的问题。司马谈对诸子百家的分析是对这一点很好的说明:“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也”。这就是说,诸子百家虽然观点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提出一套治国安邦的方策。从历史的纵向上看,治国的方法问题也是各朝各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不仅通过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治与法治、德治与礼治,君道无为与君道有为、王道与霸道等问题的争论得到表现,而且更深刻地反映在对于“政治”含义的理解上。中国古代就把政治理解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如“政者事也”,“治者理也。”与中国不同,西方传统政治文化注重对制度问题的研究。当然,西方并不是在各个时期都是如此。但从总体上看,对制度的研究是西方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必须从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结构对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去寻找。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和血缘、宗法关系不仅造成了君主制度的长期存在,而且使君主集天地君亲师各
项权力于一身,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思想上都达到极为专制的程度。以君为师,以吏为师确认了权力对认识的最高裁决权。各种思想都只有为王权和封建秩序服务,并为统治者首肯才有存在的价值。这种情况造成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对行政权力的严重依附性,因此,中国古代不存在独立的认识主体不能不是造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本原因。
2、重民的政治文化
对待“民”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早在周代就提出”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和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待“民”的问题更具有突出的地位,出现了“富民”,“养民”、“牧民”以及“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吏为民役”等各种有关“民”的思想。对此,有的学者提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民本主义”的文化,也有的认为是“人本主义”的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应是“重民”的政治文化。上述各种关于民的思想,尽管是作为君主维护统治的手段而提出的,但却反映出历代统治者对民的重视。为什么历代统治者要“重民”呢?原因就在于这种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专制王权建立的基础,是国家兵力和财政的直接来源,没有民的支配,任何一个政权都无法维持。对此,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是非常清楚的。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的“政在得民”的思想和唐甄提出的“封疆,民固之,府库,民充之,朝廷,民尊之,官职,民养之,奈何见政不见民也!”的思想,很清楚地说明了封建统治者重视民的原因。
3、伦常的政治文化
道德作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纽带是任何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因此,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