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二《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碳单质的介绍,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及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性质,能够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体会实验、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重点难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过程方法重点难点: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离子反应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
【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微观模型【教学方法】展示模型、实验探究、比较归纳【教学过程】【引入】在前面两章,我们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理论知识,本章我们将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习自然界中的元素。
碳元素是大家所熟悉的。
【投影】溶洞、珊瑚、可燃冰【过渡】神奇的溶洞、美丽的珊瑚,它们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海底储量巨大的可燃冰,这些物质都含碳元素,大家还能列举出其它含碳物质吗?【回答】略【设问】大家举出了自然界、生活、生产中很多含碳物质,人类是生活的主角,咱们自身有没有含碳物质?【介绍】我们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蛋白质——生命的基石,生命的延续需要基因(投影);当今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投影);这些燃料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其中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原因之一(投影);新材料的诞生总会在某些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投影)这辆赛车敏捷防震,主要原因就是它的车身谁碳纤维材料。
生命、环境、能源、材料是关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主题,而它们与多种多样的含碳物质密切相关,只有我们更深刻的认识碳元素及其含碳物质才能更好的利用它们,服务于人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碳元素,首先看最简单的含碳物质——碳单质【板书】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提问】大家知道的碳单质有哪些?【学生回答】金刚石、石墨、C60【投影】金刚石、石墨、C60外观图【讲解】碳的单质还有很多,我们就选取大家最熟悉的这三种来研究,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硬度极高;石墨是深灰色不透明的片状固体,质地软;C60式灰黑色固体,通常储存在四氯化碳中。
碳的多样性教案
碳的多样性教案教案标题:碳的多样性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碳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 掌握碳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的碳化合物和它们的性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碳的重要性和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碳的多样性实验材料:石墨、钻石、有机化合物模型等;3. 碳的多样性练习题;4. 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碳的不同形式,例如石墨和钻石。
-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并引出碳元素的概念。
2. 碳的基本特性(10分钟)-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碳的基本特性,包括原子结构、化学性质等。
- 强调碳的四个共价键和其在形成多样化化合物中的重要性。
3. 碳的存在形式(10分钟)- 通过演示和实物展示,介绍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石墨、钻石、有机物等。
- 解释不同形式的碳是如何由相同的碳元素组成,但却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4. 碳的多样性(15分钟)- 分析和讨论不同类型的碳化合物,如醇、酮、醛、酸等,并介绍它们的结构和性质。
- 强调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
5. 碳的实验(1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碳的多样性。
例如,用火烧石墨和钻石,观察它们的反应和产物。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不同形式的碳在燃烧过程中的差异。
6. 碳的重要性和应用(10分钟)- 探讨碳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如作为能量来源、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等。
- 引导学生思考碳的应用领域,如燃料、药物、塑料等,并讨论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7. 练习与总结(10分钟)- 分发碳的多样性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碳的多样性以及其在自然界和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材料、写作业报告等,以巩固学生对碳的多样性的理解。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碳的单质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课时2授课年级初三课标要求内容要求:1.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知道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创造的。
2.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
学业要求:1.能举例说明碳单质的广泛应用,以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能基于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从辩证的角度,初步分析和评价物质的实际应用。
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碳的单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碳的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介绍了碳单质与氧气的反应、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其中,碳单质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
在介绍碳的单质时,教科书注意图文结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化学观念方面,教科书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体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碳的单质”知识的认识功能和价值。
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单质的介绍,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加深学生对“物质具有多样性”的认识。
又如,教科书图6-1金刚石的用途反映了金刚石的“硬”;教科书图6-2石墨的用途是它的物理性质的具体应用;教科书图6-3活性炭的用途与活性炭的吸附性密切相关。
之后,教科书还安排了“思考与讨论”。
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观念: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在介绍碳的单质时,教科书素材的选择注意反映科学进展,体现中国元素。
例如,教科书中介绍的C60、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充分反映了碳单质的研究进展。
石墨炔、T-碳、教科书图6-7等内容则是体现我国科学家在碳单质研究方面的贡献和我国科技发展成就。
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碳单质的一些新形态有可能会被发现,碳单质的用途将不断扩大,从而建立“科学发展是没有止境的”认识,同时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6.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3)案例研究: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碳单质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碳单质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活动设计: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科学家,介绍金刚石、石墨和碳-60等碳单质的发现和性质。
十.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
- 碳单质的多样性
- 金刚石、石墨和碳-60的特点
- 碳单质的应用
2. 结构清晰:
- 碳单质的分类
- 碳单质的性质
- 碳单质的结构
- 碳单质的应用
3. 简洁明了:
- 金刚石:硬度最高,透明,电绝缘体,导热性高
- 石墨:软,导电性好,导热性良好,不透明
- 碳-60:足球状结构,化学稳定性高,导电性良好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碳元素的基础知识,如碳的原子结构、化合价等。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碳单质的多样性,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碳元素的理解。同时,本节课还将涉及到碳单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科学探究、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展开。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碳单质的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石、石墨和碳-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碳单质的结构:金刚石、石墨和碳-60等碳单质的微观结构。
首先,我觉得在课堂导入环节,我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个实际问题与课程内容的联系不够明确。下次我可以更加明确地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6.1 碳单质的多样性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第1课时碳的单质1.核心素养(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作用。
(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3)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观念:①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②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
2.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教学难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教学建议【建议1】有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观察下列图片,总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石墨为什么能作干电池的电极?石墨为什么可制铅笔芯?用金刚石制玻璃刀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3)通过对问题(2)的理解,请你总结一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4)你知道为什么食品包装用氮气作保护气,金属铜能作导线,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而性质却不同吗?【建议2】比较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的强弱。
教师演示木炭吸附性实验,同时做一个活性炭吸附性的对比实验:取两个50 mL的烧杯,各加入20 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2滴红墨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木炭和活性炭,比较溶液中红色褪去所需的时间,进而确定两者吸附性的强弱。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讲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例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不同的元素组成不同的物质。
那么,有没有同一种元素组成不同种物质的例子呢?【师问】氧元素能组成哪些单质?【师问】磷元素能组成哪些单质?【师问】由此说明什么?【师讲解】碳元素能不能组成不同的单质呢?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碳的单质(1)金刚石【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归纳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碳的多样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碳的化学性质;(2)掌握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和用途;(3)了解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碳的化学性质;(2)通过分类、比较等方法分析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3)通过实例了解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环保意识,认识碳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化学性质;(2)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和用途;(3)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
2. 教学难点:(1)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比较;(2)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碳的多样性》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3. 试剂:石墨、金刚石、木炭、二氧化碳、碳酸钠等;4. 课件:碳的多样性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提问碳的化学性质,引出本节课主题《碳的多样性》。
2. 知识讲解:(1)讲解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金刚石、石墨、木炭等;(2)讲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3)介绍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碳-60等;(4)讲解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及应用。
3. 实验探究:(1)进行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如碳的燃烧、还原等;(2)观察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如硬度、导电性等;(3)探究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碳的多样性和其在自然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同素异形体及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碳的多样性的理解;3. 搜集关于碳的多样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等,下节课分享。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碳单质、掌握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认识、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并会应用。
3、了解溶洞的形成、高炉炼铁及碳的相互转化。
4、学会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探讨物质的性质,以及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5、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几种低碳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
2NaHCO= Na CO+CO
由碳及其化合物的循环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是趋于平衡的。
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尤其是生产生活中化石燃料燃烧量
倡导低碳生活,你知道那些低碳生活的方式吗?。
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
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碳的多样性,并了解有机化合物与生命密切相关。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结构式的画法。
3.能够用分子式、结构式和名称相互转化。
4.学会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
二、教学重点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结构式画法3.简单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反应三、教学难点1.命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2.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
四、教学过程1. 碳的多样性1.1 介绍我们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已经了解了很多元素及其反应情况。
其中,碳元素是一个很特别的元素,它可以连成很长很复杂的链,还可以形成环状的分子。
这些复杂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有机化合物。
1.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烷烃(alkane):碳链全是C-C键,分子中只有C和H,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它们统称为脂肪类烃。
例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烯烃(alkene):碳链中含有C=C双键,化学性质较烷烃活泼,可以发生加成或共轭反应。
例如:乙烯,丙烯,丁烯等。
-炔烃(alkyne):碳链中含有C≡C三键,化学性质比烯烃更活泼,可以发生加成、消除、共轭等反应。
例如:乙炔,丙炔,丁炔等。
-芳香烃(aromatic hydrocarbon):结构中含有苯环,因而统一称为苯类。
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命名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根据它的结构和性质来进行系统化的命名。
为了便于向国际上通用的命名方式转化,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提出了一套统一规范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了名字部分和数字部分,数字部分规定了分子结构。
它基于四个步骤:- 识别母体。
- 编号主链。
- 识别官能团。
- 给出分子式并加上所有其它信息。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3.1 分子式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各种原子数目的化学式,例如:C2H6表示甲烷分子中有二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
- 电子排布结构式:用原子符号代表原子,并按照原子间键连接情况连接成骨架式。
碳的多样性教案
碳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碳的基本性质和重要作用;2. 掌握碳的存在形态和多样性;3. 理解碳的循环过程和碳的平衡重要性;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碳的存在形态和多样性;2. 碳的循环过程。
三、教学难点:1. 碳的存在形态的多样性;2. 碳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碳的概述1. 定义碳元素及其化学符号;2. 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3. 碳元素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展示。
2. 碳的多样性1. 碳的同素异形体(讲解各类同素异形体及其特点);2. 碳的杂化(讲解碳的杂化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3. 碳的单元组成(介绍碳的单元构成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展示。
3. 碳的循环过程1. 碳的摄取(介绍有机体如何从环境中摄取碳);2. 碳的固定(说明碳是如何固定在生物体内的);3. 碳的释放(阐述有机体如何释放碳);4. 碳的转化(介绍碳的转化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展示。
四、教学过程:1. 碳的概述(1) 讲解碳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化学符号。
(2) 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展示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如石墨、金刚石等。
(3) 结合实例,让学生探讨碳的基本性质。
2. 碳的多样性(1) 讲解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和示例,如钻石和石墨。
(2) 介绍碳的杂化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如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杂化。
(3) 通过实验展示碳的单元组成的多样性,如蔗糖和纤维素的结构差异。
3. 碳的循环过程(1) 讲解碳的摄取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
(2) 说明碳的固定机制,包括有机碳的转化为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储存。
(3) 阐述碳的释放途径,如呼吸作用和分解过程。
(4) 介绍碳的转化过程,包括碳循环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
五、教学资源:1. 幻灯片和图片展示碳的存在状态和多样性;2. 实验材料和器具,例如显微镜、试剂等。
六、教学评估:1. 提供针对碳存在形态和多样性的选择题和解答题,检验学生对碳的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实验操作和结果,评估学生对碳循环过程的理解。
《碳的多样性》教案1(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根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效劳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根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2、3、设计活动探究方案〔二〕教师准备1、将学生每四人编为一组;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3、针对学生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配合实验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与药品。
碳的多样性 教学设计
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案【引言】大家都知道成功总是青睐于那些勤奋的人,诺贝尔奖就是对那些勤奋科学家的最高奖励。
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了柯尔、克罗托因和斯莫利三位科学家,他们的成就是发现了一种新的碳单质——富勒烯,即C60【课件展示】罗伯特〃F.〃科尔、哈罗德〃W.〃克罗托、理查德〃E〃斯莫乐与C60的有关发现和用途。
【设问】你还知道哪些碳单质呢?你对他们的性质有哪些了解?、石墨、金刚石的性质、用途【课件展示】C60金刚石俗称钻石,晶莹美丽,光彩夺目,硬度大,熔点高,而且不导电。
除用作装饰品外,主要用于制造钻探用的钻头和磨削工具,是重要的现代工业原料,价格十分昂贵。
石墨乌黑柔软,是世界上最软的矿石。
能导电,耐高温,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所以石墨被大量用来制作电极、高温热电偶、坩埚、电刷、润滑剂和铅笔芯。
从C60被发现的短短的十多年以来,富勒烯已经广泛地影响到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电子学、生物学、医药学各个领域,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科学理论,同时也显示出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板书】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1.金刚石、石墨、C60【课件展示】【问题1】石墨、金刚石同样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为什么却有不同的物理性质?【课件展示】金刚石、石墨的结构【结论】正是因为结构的不同才导致了性质的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在这里可以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为建筑用的砖,把金刚石、石墨、C60比喻成用砖盖成的建筑物,用相同的砖但不同的方式盖成的建筑物,其外型不同,牢固程度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
)【问题2】金刚石、石墨、C60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板书】2.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称为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元素具有同素异形体?(氧气与臭氧、白磷和红磷)【问题3】金刚石与石墨之间可否转化?【课件展示】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视频。
【问题4】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介绍史实】1797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了测出金刚石的成分,做了一个非常昂贵的实验:他将金刚石放在密闭的、充满氧气的纯金箱子里进行燃烧,结果却令人非常意外,—箱子气体的成分竟然是二氧化碳。
《1、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使学生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探讨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思维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探究物质的性质【教学方法】阅读法、讲解法、理论探究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导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钻石、石林、溶洞、煤块四幅图片;提出问题:各图中所涉及的物质中,含有哪种相同元素?导入新课:【板书】第一节、碳的多样性【过渡】大家刚才看到的以上含碳物质,分别是以什么样形态存在于自然界的?【学生活动】游离态、化合态【教师活动】引入碳单质的多样性【板书】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学生活动】阅读课本62到63页的内容,思考回答下面问题:问题1:课本上介绍了哪几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问题2:这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同吗?问题3:都是碳元素的单质,物理性质为什么不同呢?【教师活动】指定学生回答,并做出评价【过渡】问题4:这三种碳单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教师活动】讲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板书】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互称为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强调】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过渡】尽管碳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但它在自然界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接下来继续学习碳化合物的多样性【板书】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学生活动】阅读课本64页第一、二段思考含碳化合物分哪几类?【投影展示】无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过渡】在含碳无机化合物中,主要研究碳酸盐,今天我们主要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板书】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生任务】观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样品外观特点【板书】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比较:【投影展示】【教师活动】【过渡】了解了物理性质后,重点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学生活动】课本64页“活动·探究”探究主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预测任务: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与盐酸反应?若反应共同产物是什么?如何简便验证之?若不反应为什么?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是否与氯化钡溶液反应?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类比思考提示:碳酸钠和碳酸钙都属于碳酸盐,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组成相似,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教师任务】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做出评价接受学生不同的预测结果,根据以前所学知识解决不了,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探究。
高一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
高一化学鲁科版《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课设计讲课人:范金雪讲课时间:第十三周礼拜三第三节讲课班级:高一(14)班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 1)经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认识同素异形体的观点,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致使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由是碳原子的摆列不一样。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众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经过活动研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领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2、能力目标(1)经过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习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育学生利用实验科学研究的能力。
(2)领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变与实验室中的转变一致同来的科学思想方法。
3、感情目标(1)经过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弘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谨慎科学的学习习惯。
(2)认识人们常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变,为人们服务的事例,领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加强求知的欲念。
(3)经过介绍人类的活动损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变的均衡所造成的结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保护生态均衡的热忱和责任。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教课方法实验研究、自主概括,多媒体教课四、教课过程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展现 ]煤块、金刚石的图片[发问 ]1、这些物质都含有什么元素,以什么形态存在2、你身旁还有什么物质含有这类元素[展现 ]溶洞、金刚石、珊瑚一组图片[引入 ]大家说的都很对,今日,我们一同来感觉碳的多样性。
第一,先来认识各种各种各种的碳单质。
[板书 ]碳的多样性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质。
石墨:深灰色、硬度小、不透明、易导电的片状固体,熔点极高。
金刚石: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熔点最高的单质,无色透明的晶体,无自由电子,不导电。
C60:灰黑色的固体,不导电,别名足球烯阅读课本62- 63 页回答以下问题:1、三者的构造特色(简单认识碳原子的摆列状况);2、同素异形体的观点;3、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由是什么4、碳的各种单质化学性质能否同样为何5、怎样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构成(介绍史实:1797 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了测出金刚石的成分,做了一个特别昂贵的实验。
高一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
高一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
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
【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
1、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2、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实验室怎样制取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初中都学过有关于碳的化合物的相关性质,通过这些来引出有关于本节课碳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碳元素的存在形式以及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相关性质;
2、掌握常见的碳的化合物,以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1、同素异形体。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碳的多样性教案
碳的多样性教案碳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碳的基本性质和重要意义;2.认识碳的多样性,掌握各种碳的形态和性质;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探究碳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探究碳的多样性。
难点:能够理解和运用碳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碳棒、纸灰、石墨、颗粒活性炭、木炭、焦炭等。
实验仪器:显微镜、试管、火柴、量热器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碳的重要性,如碳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碳的化合物的广泛应用等。
2.展示实验:将不同的碳材料分别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探究实验。
3.思考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并交流讨论。
4.概念解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碳的多样性,如石墨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的碳,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纸灰是由木质纤维碳化后形成的,具有轻质、吸附性和稳定性;颗粒活性炭是通过特殊处理而形成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等。
5.拓展应用:通过教师提供的趣味任务,引导学生探究碳的多样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颗粒活性炭可用作水质净化和空气净化剂;石墨可用于制作铅笔芯和电动工具等。
6.实践操作:分组设计小实验,利用已学到的知识,探究某种碳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质和变化,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碳的多样性。
7.总结归纳:学生们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的方式,对碳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总结归纳碳的多样性。
五、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碳的多样性的掌握情况。
2.教师可提供小组合作评价或个人评价,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碳的多样性- 石墨:层状结构,导电导热- 纸灰:轻质吸附稳定- 颗粒活性炭:大比表面积吸附能力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操作的方式,探究了碳的多样性。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也加深了对碳的认识和理解。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单质的性质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2.掌握碳单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碳循环过程。
3.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碳单质相关的现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碳单质的性质、种类和用途,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单质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比较法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单质的性质差异,并能够解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3.掌握碳单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了解碳循环的基本过程。
4.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碳单质及相关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知识拓展:介绍C60等新型碳单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实践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碳多样性教学设计.doc
碳多样性教学设计.碳多样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碳单质,掌握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了解并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并加以应用。
3、了解溶洞的形成、高炉炼铁和碳转化。
4、学会应用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来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学习研究物质本质的一般程序。
5、体验化学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几种低碳生活方式。
[教学困难]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活动介绍冷煤取暖。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
你还知道其他什么含碳物质吗?[板书]第1节碳多样性思考,回答:钻石、石墨、珊瑚等单位有单一无碳状态和组合状态两种形式。
首先,识别游离碳[板书]首先,各种碳单质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C60是一种新的碳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没有太大的不同,如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然而,它们的物理性质却大不相同。
从化学上来说,由同一元素组成的几种具有不同性质的简单物质被称为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请注意,同素异形体特指简单物质。
[模型展示]那么为什么所有碳元素的元素性质都如此不同呢?请观察并分析这三种结构。
阅读教科书P62-[教学目标]1.理解碳单质,掌握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了解并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并加以应用。
3、了解溶洞的形成、高炉炼铁和碳转化。
4、学会应用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探索物质的本质和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学习研究物质本质的一般程序。
5、体验化学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几种低碳生活方式。
[教学困难]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活动介绍冷煤取暖。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
你还知道其他什么含碳物质吗?[板书]第1节碳多样性思考,回答:钻石、石墨、珊瑚等单位有单一无碳状态和组合状态两种形式。
首先,识别游离碳[板书]首先,各种碳单质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C60是一种新的碳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没有太大的不同,如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6.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教学反思与改进
1. 设计反思活动:
在教学后,我设计了一些反思活动,以便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我首先向学生发放了一份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此外,我还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最后,我查看了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碳单质多样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2. 辅助材料:准备碳单质的图片、图表、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碳单质的多样性。
3.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碳单质样品、实验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为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作业反馈:
1. 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指出错误答案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答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实验步骤不清晰、结果分析不准确等,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对学生的碳单质应用案例进行评价,指出设计的创新点、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空间。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碳单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碳单质的性质与结构
《碳的多样性》教案
(碳的多样性)教案教案撰写是教师招聘面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但对于多数考生而言,如何撰写教案并不是特别清楚。
化学学科讲师特意为大家打算了一篇关于(碳的多样性)的完整教案范例,期望能够给大家提供肯定的指导。
(碳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碳单质的多样性,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和同素异形体的成因;了解含碳化合物的多样性,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体会性质的差异;2.通过对同素异形体的探究,提高观察与总结能力;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同素异形体概念的辨析、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展示的煤块、金刚石、溶洞等图片,你能说出它们当中含有哪种共同的元素,并且都是以什么状态存在的吗(学生答复)含有的是碳元素,有的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有的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提出问题)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含碳元素的物质吗(学生答复)有二氧化碳、大理石、蛋白质(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1.多种多样的碳单质(提出问题)观看媒体展示的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物质的短片,描述三者性质。
(学生答复)石墨是深灰色、质软、不透明、易导电的片状固体;金刚石是硬度极高、无色透明的晶体;C60是灰黑色的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是由碳元素组成,物理性质却有非常大的差异,究其原因,它能表达化学里的一个怎样的重要规律(学生答复)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模型展示)教师展示三者微观空间结构模型,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总结原因。
(提出问题)这些单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法不同,导致其物理性质有差异。
(教师讲解)像这样,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提出问题)能否从概念中分析推断同素异形体的要素(学生答复)①必须由同一种“元素〞组成;②必须是单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1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
松溪一中黄仁尧
【教材分析与教法说明】
(一)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知识基础上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首先介绍了碳单质的多样性,进而引出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然后转入含碳化合物的多样性,在此介绍了含碳的一些化合物,着重让学生探讨并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最简单介绍了碳元素在自然界以及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依然保持紧密联系实际和新的化学知识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切入的风格,也注意了紧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如物质的分类知识,以及电解质知识和离子反应等知识,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和进一步巩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碳单质的多样性的学习初步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并从结构角度使学生理解不同单质。
2.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含碳化合物的多样性,进而使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并且进一步巩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引导学生了解碳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转化的多样性,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含碳物质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模拟溶洞的形成体会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的科学思维。
3.通过“联想·质疑”“交流·研讨”、“活动·探究”进一步体验化学研究的
方法和程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联想·质疑”“交流·研讨”、“活动·探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
2.通过了解碳元素的转化,为人类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了解人类活动,破坏自然界中碳元素转化平衡造成的后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与对策】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探究
【教学方法】
问题激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组成结构性质不同的单质。
金刚石
2、碳单质石墨
C60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种类最多的有机物
2、碳的氧化物
3、碳酸盐
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
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自然界中碳及化合物的转化
2、生活、生产中碳及化合物间的转化
3、无机有机
[巩固双基]
第一课时
1. 科学家在不断深入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系列新的碳单质,对碳单质的研究现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碳科学。
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碳的各种单质都只含有碳元素
B. 碳元素的各种单质结构虽然不同,但性质差别不大
C. 碳元素的不同单质性质不同,其用途也不同
D. 碳元素的单质只有金刚石、石墨和C60
2、炭,特别是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这是它们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你了解它们在
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吗?
3、单质碳和一氧化碳的高温下有很强的还原性,冶金工业上利用它们来冶炼金属请写出单
质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4、石墨炸弹爆炸是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洒下大量的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
坏。
这是由于石墨的()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有剧毒
D、能导电
5、某同学在分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时,列举了下列过程:①植物的光合作用;②植物的呼吸作用;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④农民秋收时焚烧秸秆;⑤森林火灾;⑥岩石风化;⑦汽车尾气排放;⑧工厂尾气排放;⑨海水、河水与空气的界面作用;⑩烧火做饭。
上述过程能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的是。
第二课时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CO32-+2H+=CO2+ H2O
B.钠和水反应Na+2H2O=Na++2OH-+H2
C.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OH-=HCO3-
D.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 HCO3-+ OH-= H2O+CO2
2、用1L1.0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所得溶液中CO32-与HCO—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
B、2:1
C、2:3
D、3:2
3、请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表:
说明: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经数小时后U 型管A 、B 两处液面变化会随烧杯中溶液的不同有所变化。
将A 、B 两处液面的变化(“上升”或“下降”)填入下表:
4、有关Na 2CO 3和NaHCO 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相同质量的Na 2CO 3和NaHCO 3与足量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气体质量相同
B 、Na 2CO 3比NaHCO 3热稳定性强
C 、Na 2CO 3和NaHCO 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 、Na 2CO 3和NaHCO 3均可与NaOH 溶液反应
5、通常用饱和3NaHCO 溶液除去混在2CO 中少量的HCl 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不能用NaOH 溶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也不能用32CO Na 溶液吸收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反思]
1、通过对碳单质的多样性的学习初步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并从结构角度使学生理解不同单质。
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物质本质上的区别。
2、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3、总的来看本节教学设计可能在容量上没有把握委好,两课时可能比较紧张难以完成。
高一化学必修1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 碳的多样性
《案例评析》
评析人 政和一中 陈童芬
此教学案例能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该教师能认真研究新教材的特点,注
重学生的主动学习与积极参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都比较到位,充分认识到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对本章研究学习自然界中的元素的方法起着引领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能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自然界中的钟乳石、钻石、石墨等)给学生视觉上的美感,激发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并围绕碳的多样性、含碳化合物存在的广泛性这条知识主线展开讨论,导出同素异形体等概念,并对Na2CO3与NaHCO3的性质进行重点探究。
该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栏目,让学生设计“Na2CO3与NaHCO3的性质”实验探究方案;通过学生课堂的分组探究实验,不仅让学生动脑,还亲自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体验到其中的转化关系(碳单质与化合物之间、化合物与化合物之间、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碳的多样性的认识。
该教师在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结合比较简单的学生活动探究环节“模拟溶洞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结合“温室效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STS教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