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国现代文学重要性

1)确立起了现代的文学语言——现代白话文

2)确立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整体框架。

3)极大丰富了我国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

4)在现代文学阶段,我国文学在普及与提高两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二,阶段划分:

1917-1927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

1928-1937年的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

1937-1949年以全民抗战文学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2、新文学社团涌现(学生组织重要名词)

(1)文学研究会及其风格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

(2)创造社及其风格相近的弥洒社、狂飙社、浅草社、沉钟社、湖畔诗社

(3)新月社(新格律诗派)

(4)民众戏剧社、南国社等其它文学社团

问题小说:冰心

是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主要在1919年至1923年间兴盛一时,1919年初,新潮社的罗家伦《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花匠》、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显露端倪。1919年下半年,冰心在《晨报副刊》发表《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3.特点:

A、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

B、“只问病源,不开药方”(实际上是开不出药方,也有些作家试图以“爱”、“美”净化人生);

C、在小说形式上,不免幼稚。

二)、乡土小说(乡土文学)

1923年前后,在鲁迅小说影响下形成的文学创作群体。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王鲁彦、台静农、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黎锦明等。

二、“自叙传”抒情小说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是“自叙传”抒情小说,作者多集中于创作社。“自叙传”抒情小说又叫“自我小说”。

2、“自叙传”抒情小说的特点:其一是以自我作为艺术构思的中心。其二是侧重表现情绪、感受、心境。其三是抒情性和散文化倾向。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狂人日记》的思想深度:“表现的深切”

《狂人日记》的艺术贡献:“格式的特别”

《呐喊》《彷徨》《狂人日记》的影响

《狂人日记》振聋发聩的战斗呐喊,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所能达到的历史认识高度,无论在中国文学史方面还是在中国思想史方面,都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狂日记》的揭露和呐喊,实际上构成了《呐喊》、《彷徨》中所有作品的总主题。

女神的思想内容

1、破旧立新的精神贯穿始终——

2、饱含爱国主义思想和深情——

3. 歌颂叛逆精神,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个性力量——

4、《女神》处处都表现了鲜明的自我特色,为叛逆的自我唱出了激越的颂歌,折射出强烈的个性解放的要求,体现了狂飙突进的风格。

5、对劳动和工农的景仰和颂扬。

6、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咏大自然。

四、艺术特色:

1、《女神》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

2、叛逆追求的化身——理想化的自我形象的创造。

3、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寄托诗人理想,表现时代精神。

4、丰富的想象、奇丽的色彩

5、形式的大胆革新和新颖多姿

二十年代散文的概况

一)兴盛的原因

1、形式自由易于把握

2、个人化极强与五四个性解放,张扬自我的社会思潮相一致

3、“化传统”化得好,比较符合民族的审美心理

4、近代中国报刊事业的发达,报章文体的急剧扩张

二十年代的两大文体

1.“随感录”体

五四初期,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和启蒙的文化运动,促使“随感录”成为民轫武器,它或论或叙,或评或驳,直捷便利,在《新青年》作家群的高频率的使用下,为后来的杂文发展奠定了基础。以鲁迅的成就和影响最大。

2.叙事抒情体

五四时期称作“美文”或“美术白话文”,作家群体更多,不同的文学社团散文风格不同,如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而且有的同一文学社团散文创作也有不同风格。如文学研究会中的诸作家散文与周作人的散文。

周作人对现代文学贡献最大的是“美文”的提倡和创作。周作人:美文

一)冰心体

1、“冰心体”散文,是以行云流水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出清丽的风致。

2)特征

1、行云流水的文体特征

2、空灵清丽的风致1、革命文学阵营从1928年起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兴起。

其标志是:1928年1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

太阳》月刊,蒋光慈、钱杏邨主持;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

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创造社的

《创造月刊》第一卷8号“突变”为宣传革命文学。

2、自由主义文学阵营1928年3月,倾向于自由主义的作家胡适、

徐志摩、梁实秋等创办《新月》月刊,声称维护“独立”“健康”的

原则与“尊严的原则”。以此为中心,自由主义文学阵营也形成。

3、中文西化,新旧杂糅的语言特色

三十年代文艺两大阵营的形成

1、左联成立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为“左联”。出席会议的有鲁迅、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石、李初梨、蒋光慈等四十余人。会上通过的理论纲领宣告:“我们的文艺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并且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会议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鲁迅在会上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左联”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领导文艺的开始。左翼文学从阶级论出发,把自己定位于产业工人和大众的代言人,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展开批判,要求文学充当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的工具。

京派是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多是北大、清华、燕大、南开等几所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追求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追求。

海派是与京派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以都市生活为描写对象,既写出他们在都市生活中的享受,也写出了他们在都市生活中所独有的都市“文明病”。

何谓左翼文学

左翼文学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文艺思想,广泛而深刻地表现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积极探讨社会中人性问题和社会伦理的转型,以独特的创作视角构建了左翼文学的革命话语体系和文学意义模式。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是左翼文学价值取向和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

一)东北作家群

是指30年代中期(1936年),一批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内地的青年作者所形成的创作群体,萧军、萧红充满了关东粗犷的

气息并表露了人们所承载的亡国之苦和以地方风物和社会风云的描写,显顽强的反抗精神,以地方风物和社会风云的描写,示出东北人民的生活力量和抗争信念,更主要的是,在他们笔下,较早表达了在民族灾难中生成凝聚的民族抗争意识,从而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生死场》

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老舍和《骆驼祥子》

老舍创作的特色与贡献

1、对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有深切关注,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有批判也有眷恋。

2、注重文化,铺写世态,其笔下的市民世界成为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

3、其对文学史的贡献在于独特文体风格。(京味)

一)、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