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
第4章---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
2.2. 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1)精耕农业特征
①单位土地上能量投入的增加 ②单位土地上产量的提高 ③基本上重新安排了生态系统
(2)适应机制
①不断地投入 ②高度有组织的社会 ③资源私有化 ④一个庞大、自足、少进取、相对贫困的农民阶层 ⑤平均主义取向的资源分配
2.3. 工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研究
(1)工业化特征 ①急速扩张的人均资源消费 ②专业化生产 ③社会组织更复杂 ④财富的集中, 使对资源的掠夺更加贪婪 ⑤人口变迁
(2)工业化过程中的适应研究 ①农村人口城市化 ②跨国公司的作用
3.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教训
3.1. 苏美尔文明的衰落 3.2. 地中海地区的环境退化与古文明衰退 3.3. 玛雅文明的消亡 3.4. 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衰亡
这是由于人类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包括生理上 的适应能力和文化上的适应能力
2.3 人类的意识和智力
人类是惟一具有反射性意识能力(即增强自己 智力的自觉性的能力)的物种。由于有了这种意识, 某些潜在的限制因素所造成的问题, 对人类来说只 不过是用文化手段适应环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2. 4现代人类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
而言是负熵储存。 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若其负熵的耗散超过了来自太阳呢的负熵的补充,
将使资源走向无序和退化。 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最终将以一种低品位(或无序)的“废物”的形
式耗散。
第二节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
一、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的优 势地位
1.人是自然的产物 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 人与自然界建立起密
(2)具体适应措施 专门研究农业、工业、沿海带、能源供应、林业、水资源、
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具体适应措施。例如农业对资源环境 变化的具体适应措施就包括: 改变地形、引入人为系统(如灌 溉)、改变农作方式、改变农事季节,、引入新品种、农业政 策、农业科技与教育等等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当今社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因此了解自然资源学原理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然资源学原理涉及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自然资源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受地质构造、气候、生物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矿产资源的形成通常与地壳构造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而水资源的分布则受地表地貌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了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其次,自然资源学原理涉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资源的保护、开发方式、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另外,自然资源学原理还涉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成为了当前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这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推动科技创新等多种手段,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学原理涉及自然资源的形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强自然资源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学原理(4)
5、理论资源
——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 为止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方法:根据已勘察地区过去的发现模式外推。
6、最终可采资源 ——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 资源的总和
二、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1、最大资源潜力
——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 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其估算值是建立在天然系统自然输出的基础上,忽 略了由人类经济、社会系统所施加的局限。或根据发达 地区已实现的生产能力来推算不发达地区和未开发地区 的生产潜力。
第四讲 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什么是自然资源?
环境或其某些部分,只有它们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时, 才是自然资源。 ——金梅曼《世界资源与产业》 一般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 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 源、海洋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辞海》
——是已查明的储量,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 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
——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 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估计远景资源范围的常用方法:根据一定地质条 件下过去生产的增长率和探明储量的增长率外推,或根 据过去每钻井单位深度的发现率外推。
6、社会性
——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 发能力 ——自然资源稀缺与开发导致的生态影响约束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 ——自然资源的冲突和争夺冲击着社会
二、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
1、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
——自然资源的价值响应于知识的增加、技术的改善、 人类需求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高度的动态性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它们有别于人工资源,形成于地球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过程之中。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在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原理之前,需要明确两个概念:资源和环境。
资源是指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任何自然物质或能量,包括土地、水、空气、动植物、矿产、能源、气候等。
环境则指人类所处的各种外部条件,包括生物、土壤、水、空气等居住、工作或生活所必需的物质或不可或缺的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且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人类的发展需要依赖自然资源,但是过度的开采和利用会使资源逐渐减少,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利用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可持续发展。
2.资源分布不均自然资源在分布上不均匀,某些地区资源丰富,而某些地区资源匮乏。
这会导致资源的供需矛盾以及地区之间的差距,需要通过国际间的贸易和资源开发来解决问题。
3.资源的开发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的开发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资源开发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但过度的开发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因此,需要在尽可能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的前提下,考虑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4.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科技手段也可以对资源开发对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控制,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5.人类需要承担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责任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是所有公民的责任。
人类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加强资源管理和监管等方式来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
除此之外,重视环境教育和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原理是我们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石。
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可更新资源:是指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循环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
3、不可更新资源:是指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范围内不可能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
4、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可被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
5、可持续利用:是指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合理利用。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2、简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3、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简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5、简述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6、简述不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7、简述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意义。
8、简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9、简述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0、简述资源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安全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安全学原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预防为主,以人为本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D.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答案: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2、安全学原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B.安全法规的制定与执行C.安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D.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协调答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3、安全学原理的基本方法是什么?A.系统工程方法B.事故分析方法C.安全评价方法D.危险源辨识方法答案:A.系统工程方法二、简答题1、简述安全学原理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措施和人的行为干预,实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止和减少事故风险,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环境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事故应急救援等。
自然资源学原理
利用价值和森林资源价值。
03
环境变化对资源开发方式的影响
环境变化可能促使人们改变资源的开发方式,如采用更环保、可持续的
开发方式。
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平衡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激励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 发展。
资源保护措施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
资源循环利用
1
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将废弃物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加 工,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废弃物的减 量、无害化和资源化。
2
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 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率。
3
资源循环利用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加 强废弃物的管理和回收利用,推广循环经济的理 念和实践。
土地资源的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 地、城市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资 源具有不同的生产潜力和生态功能。
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以液态、固 态或气态形式存在的水,包括河
流、湖泊、地下水、冰川等。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 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
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需要考 虑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公平性 和环境影响,采取有效的水资源
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价
运用遥感、GIS等技术手段,对土地资源数量、质量、权属等信息进 行监测和评价,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管理案例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开展水资源量、质量、时空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评价,为水资源规划、配置和保护提供基 础数据。
水权分配与交易
自然资源学的原理与应用
自然资源学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自然资源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自然资源的起源、分布、发展和利用等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地球的各种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
2. 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原理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2.1 自然资源的起源和形成自然资源的形成受到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自然资源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对于进行资源评价和合理利用非常重要。
2.2 资源的分布规律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某一种矿产资源多分布在特定类型的地质构造中。
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资源储量评估和开发规划。
2.3 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自然资源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资源的勘探、开采、利用和管理等方面。
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4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成为自然资源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合理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自然资源学的应用3.1 环境评估与规划自然资源学为环境评估和规划提供了基础知识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环境中各种资源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3.2 矿产开发和勘探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对地质构造、矿床类型等因素的分析,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合理的矿产开发有助于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矿业的发展。
3.3 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自然资源学可以研究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
3.4 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土地资源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学可以通过对土地的评价和分析,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学原理绪论自然资源学范式1. 人口过剩——人口数量过剩、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过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躲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地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困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食物、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第一篇自然资源及其稀缺的性质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分类: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2.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不可更新资源的度量探明储量:已经查明,并在当前的需要、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
条件储量:已经查明,但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来开采是不经济的矿藏。
远景储量: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储量: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出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用矿物的元素丰度或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最大资源潜力: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而不断房发展。
4. 绝对短缺:当全球尺度上的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
5. 相对短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
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原因: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1)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2)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开发的历史不同(3)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差异,造成人均能源消耗不一样2)地缘政治(封锁和禁运)3)贫困(经济问题)4)由自然因素或人类不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造成的环境退化第二篇自然资源生态学原理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1. 自然资源与熵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均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从原来的无序状态变化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形成的有序结构。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自然资源学作为研究自然资源的一门学科,旨在探讨自然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以及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自然资源学有所了解。
首先,自然资源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
按照来源可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而非再生资源则包括矿产资源、石油资源等。
按照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如风能、太阳能等,而不可再生资源则是指一旦使用就无法再生的资源,如煤炭、石油等。
其次,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自然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匀性,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其次,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不同,这决定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再次,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可能会引发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最后,自然资源的利用受到人类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针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原则,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考虑到未来世代的需要,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其次,要实行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的多功能性和综合利用价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再次,要实行保护优先的原则,即在资源利用过程中要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
最后,要实行科学管理的原则,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获取、利用和管理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管理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希望本文对自然资源学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1、《山海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有关矿产资源的记述。
2、自然资源学: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3、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集体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4、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因素:(1)对自然资源的需求;(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量;(3)其他用途的竞争;(4)科学技术的发展;(5)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6)交通条件的改善;(7)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
5、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6、报酬递减原理:凡将某一变动生产要素连续投入附加到另一有限的固定要素上时,逐渐会达到一点,在此点后的每一单位投入的附加产出(或边际产出)将减少并且最终成为一负数。
7、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总量大,类型多;(2)人均资源量少;(3)空间分布不均;(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潜力可观。
8、面临自然资源的挑战:(1)矿产资源:a供给保障程度不足,b需求压力持续增大;(2)耕地资源:a随人口和人均消费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持续增长,b耕地在不断减少;(3)水资源:a严重短缺,b浪费严重;(4)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a土地退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盐碱化和潜育化,耕地生产力下降),b环境污染,c生态功能降低;(5)资源承载力不足。
9、经济决策的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如何分配。
10、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1)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2)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3)一项重要的国家岁入化为乌有,(4)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5)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11、采矿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1)切断蓄水层;(2)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及蓄水层水质恶化;(3)改变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和分布,水位下降;(4)影响地下水补给。
《自然资源学原理》
气候变化与自然资源
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和措施。
总结词
适应气候变化的自然资源管理策略和措施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这些策略和措施旨在减轻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维护资源的可持续性。例如,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可以应对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挑战。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全球自然资源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03
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CHAPTER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定义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是指负责自然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划分以及相关制度规定的总称。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构成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由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权责关系三部分构成。管理机构是指负责自然资源管理的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是指规范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权责关系是指各级政府和部门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划分。
CHAPTER
大约46亿年前,原始地球由宇宙尘埃和气体凝聚而成,经过漫长岁月,形成了如今的地球。
地球的形成
地球在形成后经历了多次地质变化,如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和冰河时期等,这些变化影响了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地球的演化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根据形成机制,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水、土壤等,可循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形成周期长,短期内不可再生。
资源枯竭与替代能源
总结词:评估不同替代能源的潜力和局限性。
资源枯竭与替代能源
探索实现替代能源产业化的途径和政策措施。
总结词
替代能源的产业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索实现替代能源产业化的途径和政策措施,包括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等,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例如,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降低成本,可以提高替代能源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可以促进替代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替代能源产业的发展。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 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人口过剩: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或全世界的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过大,致使资源基础退化或损耗,并污染水、空气、土地,从而损害人们生存环境(生命支持系统)时,人口过剩问题就产生了。
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数量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是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损耗。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第一章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2、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①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②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③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④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⑤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是同一客体。
⑥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⑴在地球圈层的分布:矿产资源(地壳)、气候资源(大气圈)、水利资源(水圈)土地资源(地表)、生物资源(生物圈)3、⑵用途: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交通、医疗、旅游、科技等)资源自然①不可更新资源:是地壳中储量固定的资源,即矿产资源。
它们不资源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或由于它们自然类型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是可能耗竭的。
⑶现在较认同的②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源。
a.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衡量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b.临界性资源:是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程度的可更新资源。
①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②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自然资源学原理
自然资源学原理自然资源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利用和保护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而自然资源学原理则是指研究自然资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首先,自然资源的形成是自然资源学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然资源的形成主要是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气候变化、生物演化等过程而形成的。
比如,矿产资源是在地壳构造运动和岩石圈活动的影响下,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水资源是在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循环的作用下形成的;森林资源是在气候、土壤和植被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形成的。
了解自然资源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
其次,自然资源的分布是自然资源学原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自然资源的分布受地质构造、气候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各不相同。
比如,地处热带的地区水资源丰富,而矿产资源较为匮乏;而地处寒带的地区则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相对较少。
因此,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我们合理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
再次,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自然资源学原理的核心内容。
自然资源的利用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而自然资源的保护则是指保护自然资源不受过度开发和破坏。
在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利用。
在自然资源的保护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生态环境恶化。
最后,自然资源学原理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自然资源的供给却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学原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政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资源学原理(6)
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物多样性是指来自陆地、海洋、其他 水体生态系统,以及其他生态复合体中的生 命有机体的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含义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每个水平的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实用价值。
二、种群增长与资源承载力 1、种群增长潜力、限制因素与逻辑斯蒂克 增长曲线
2、自然资源与熵
——“高质量”的自然资源,可看作是由“负熵资本储 存”所组成的。随着这种具有“高质量”品位的利用, 自然资源逐渐变成了“低质量”品位的形式,其“负熵 资本储存”也就相应地减少。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其本身而言是它的“负 熵耗散”。 ——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若其负熵的耗散超过了来自太 阳能的负熵的补充,将使资源走向无序和退化。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即生态因子组成,生态因子 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大类。 ——生物因子:气候、地质、地形、土壤、水等 ——非生物因子: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活动 ——限制因子: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因子中某一 个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物质、能量联系
第六讲
自然资源生态过程
第一节 生态学基本概念
一、生态系统 1、生态学与生态系统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相互作用的科学。 ——人类生态学:研究人类与其环境关系者 ——人类生态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任何生态系统对其所能支持的生 命物质总量都有一个自然极限;在这个自然极限范围内,人类文 化的调整起着极大的作用。 ——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 用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复合的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质能 量联系、生产力、动态及管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土地生产力变 化趋势的经济理论。 • 在近二百年来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中被 反复运用和引用,并从农业部门扩展 至所有产品部门,被视作经济管理中 的一个重要法则。 • 土地报酬递减律,是影响人类利用自 然资源尤其是利用土地资源的最重要 要素之一。
• 一百多年以前,人们已经注意到每个单 一自然要素对于植物初始生产力的贡献 和影响。 • 当一个要素的强度或活力在原来基础上 脱离开所有要素组合的整体效应, • 单独地进一步增加时(在另一方面,这 里的意思也可理解为:该要素已经在优 或接近优的基础上而继续增加), • 它对于植物生产力的影响效果会变得越 来越小。
• • • • •
存在于 两种资源活动之间 资源与环境之间 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之间 两种消费活动之间
• 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外部性是与共 享资源密切相关的。 • 共享资源种类繁多 • 问题
• 私人成本或收益、社会成本或收益 •如
三、高斯定律与资源产权制度理论
• 1960年发表 • 高/科斯 (R.H.Coase) • 《社会耗费/成本 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 政府干预
• 外部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 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又无法 向后者收费的现象; • 外部不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 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 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
• 如,私人花园的美景给过路人带来 美的享受,但他不必付费,这样, 私人花园的主人就给过路人产生了 外部经济效果了。 • 又如,隔壁邻居音响的音量开得太 大影响了我的睡眠,这时,隔壁邻 居给我带来了外部不经济效果。
• 那就是说,若牛吃麦的边际增值是大 过麦的市值损害,那么耕耘者就不可 能以市价阻止牛吃麦; • 既然在边际上麦的损失是少过牛的增 值,让牛多吃点麦是会增加社会生产 的总净值。 • 但若在边际上吃麦的增值是少过麦的 损害,则耕耘者大可以以损失的市值, 付给畜牧者,要后者去减少牛对麦的 损害。
• 畜牧者既然见收了一点钱而在边际上 约束牛群的行为,他的收入是有所增 加,当然也乐意遵命。 • 在互定合约下,栏杆位置的选择,恰 恰跟第一个相反的权利假设相同—— 在边际上,牛群吃麦的增值跟麦的损 害相等。 • 两块地的生产总净值也会是最高的。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物质循环规律 能量流动规律 自然节律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生态资源优化定律 若干资源经济学原理
第六节 若干资源经济学原理来自• 资源经济学 • 自然资源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
一、资源最优耗竭理论
• 是关于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更新自 然资源之最优耗竭利用速度和条件的 理论。 • 耗竭性资源,虽然储量大,但是存量 不会增加,所以对其长期永续利用是 一个重大问题。
• 假如有两块相连的地,一块畜牧者用以养牛, 另一块耕耘者用以种麦。但畜牧者所养的牛 群,常越界到麦地去吃个饱。 • 牛吃了麦会使牛肉价值增加,但种麦者却受 了损失。畜牧者见自己的牛群得益,当然是 希望能对麦地的损害置之不理。 • 但若牛群可在麦地乱吃一通,那么在边际上 (牛吃麦最后的份量),麦地所损失的价值 一定会大过牛的增值。 • 在边际上,畜牧对社会的损耗就会因而大过 牛群增值对社会的贡献。这两块地的生产总 净值也会因而受到损害。
• 这个现象密茨里许采用另外一种函数 形式:
• 密茨里许是专门研究植物养分的,在 作物施肥理论上有其独特的贡献, • 在资源优化研究上也具有普遍意义。 • 生态资源优化定律,虽仅从宏观上揭 示了“资源有效性”与“资源可利用 性”之间的关系,形成机制研究有待 深入。 • 但就目前来看,该定律所阐述的内容, 从根本上讲是正确的,并在各类应用 中也得当了验证。
第三章 自然资源学研究的相关 学科理论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物质循环规律 能量流动规律 自然节律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生态资源优化定律 若干资源经济学原理
第五节 生态资源优化定律
• 优化组合 • 生态资源优化定律: • 无论对于矿物元素还是有机分子而言, “资源成分”有效性的增加(当利用 的营养物质的增加),不可能在资源 生产力方面产生无限的增加——要么 是条渐进线;要么达到某一最大值, 以后便开始下降。 • 可更新资源,绿色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普适性
• 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 典》中的产权定义为: •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 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 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 该定义强调产权是一组权利,这一组 权利包括 • (1)使用权,即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 内以各种方式使用的权利 • (2)收益权,即在不损害他人的情况 下可以直接从权利本身或经由合同关 系从别人那里获取收益 • (3)转让权,即通过出租或出售把与 财产有关的权利让渡给他人。 • 都可进一步细分,如
• 高斯定律的主旨就是, • 不管权利谁属,只要是清楚地界定是 私有,市场的运作能力便会应运而起; • 权利的买卖者互定合约,使资源的使 用达到最高的生产总净值。 • 这总值的衡量不是由政府随意加减的, 而是依消费者的喜好、所肯付出的代 价而表达出来。
• 由此可见产权问题的重要性。 • 产权,或财产权(Property rights),在当今经济生活中频频 出现。 • 产权已经像稀缺性、理性等一样成 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基础, • 而且产权的排他性已成为市场交换 的必要条件。
• 威廉· 配第 (William Petty, 1623-1687)
• 是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 创始人,统 计学家。
• 杜尔阁(1727-1782):法国政治家、经济学 家、重农主义理论家 • 土地报酬递减律 • 撒在一块天然肥沃的土地上的种子,如果没 作任何土地的准备工作,这将是一种几乎完 全损失的投资。 • 如果只添加一个劳动力,产品产量就会提高; 第二个、第三个劳动力不是简单地使产品产 量增加一倍或两倍,而是增加五倍或九倍, • 这样,产品产量增加的比例会大于投资增加 的比例,直到产量增加与投资增加的比例达 到它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时为止。
• 这表明,要保持植物的生产力,首先 要将各个元素组织在一个均衡对应的 基础上; • 如欲进一步提高植物的生产力,则亦 必须均衡地提高各个要素的对应强度, 使这些要素重新组织在一个较协调一 致的新水平上。 • 假如看不到这一点,盲目提高个别的 要素,甚至增加到一个很不恰当的高 水平,只能对植物生产力造成危害。
• 高斯第一个假设,是一般人都认为很自 然的——畜牧者并没有权利让牛群吃麦。 换言之,种麦的收成是耕耘者的私有产 权。 • 在这个情形下,牛群吃麦是可以的,但 耕耘者却有权收取费用。 • 若畜牧者认为所要付出的费用(价钱) 有所不值,他就会约束牛群的行为,例 如用栏杆将牛群隔开。 • 但栏杆应筑在那里呢?答案是,并不一 定在两块地的交界。
• 即一个单一要素大而又大地增加 (尚未超出作用范围时),常常伴 随着对于植物生产力小而又小的贡 献。 • 直至这个单一要素加大到某一临界 值时,反而成为植物生产力发展的 障碍。
• 有关这方面的论证,李比希已认识到, • 后来英国学者布莱克门于1905年,又 在李比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 称为“限制因子定律”的原则,也有 人称为“最小因子限制律”,来描述 以上所说的现象。 • 直到1949年,著名的德国农业化学家 密茨里许(Mitscherlich)将其表达为:
• 索洛、霍特林
罗伯特· 索洛
• (1924-) • 美国经济学家 • 以其新古典经济增 长理论著称 • 1961年被授予美国 经济学会授予青年 经济学家的“约 翰· 贝茨· 克拉克奖” • 1987年被授予诺贝 尔经济学奖
• 自然资源优化利用,两个基本条件:
• ①索洛: • 自然资源产品生产最大效率的必要条 件是:产品价格等于环境成本、生产 成本和时间成本之和。 • (或可认为边际生产成本与这种资源 未开采时的影子价格之和。 • 影子价格在此为资源矿区使用费或稀 缺性地租)
• 土 地 报 酬 递 减 律 (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亦称“土地收益 递减律”、“土地肥力递减律”: • 在技术未变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 土地上连续追加劳动或资本, • 其增加的收获量不能与劳动或资本的 追加量保持同一比例, • 即劳动或资本的追加量超过一定界限 以后,其收获量增加的比例呈现下降 趋势。
• 问题是,要增加生产的总净值,畜牧 者应否补偿种麦者的损失?政府应否 用抽税的方式去减少牛群的数量,或 甚至禁止畜牧者在该地养牛? • 高斯问,究竟畜牧者有没有权利让牛 群到麦地上去吃麦? • 他在这问题的答案上用了两个相反的 假设,但竟然只能得到一个相同的经 济效果——这就成了举世知名的高斯 定律。
• 高斯跟着作一个相反的假设,这就是牛群 吃麦的权利是在畜牧者的手上。 • 那就是说,虽然耕耘者可在自己的地上种 麦,但牛吃麦的权利却是畜牧者的私产。 • 在这个假设下,牛吃麦的份量会否比第一 个假设有所增加呢? • 高斯的答案是不会的。 • 这是因为虽然畜牧者有权让牛群免费吃麦, 但耕耘者可将麦的市价,付给畜牧者,使 畜牧者能有利地在边际上约束牛群的行为。
• 倘若一个确定的植物,在理想的最 优自然条件如x01,x02,x03…时, 能够产生出的生物物质量Mmax为植 物的最大生产力; • 而当在非最优自然条伴下,即 x1≠x01,x2≠x02,x3≠x03…时,则实 际的植物生产力Mr • 将为一个方程式所表达:
• Mr=Mmax(1-e-c1x1)(1-e-c2x2)(1-e-c3x3)…
二、共享资源与外部性理论
• 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 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 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
• 简而言之,外部性 • 是一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另一种 资源或环境的影响。
• 外部性可以分为: • 外部经济(正外部经济效应、 正外部性) • 外部不经济(负外部经济效应、 负外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