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2张ppt)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6c40b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6.png)
K
K/2 K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6、两种曲线的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
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
7、曲线中K值与K/2值的分析:
出>死 出=死 出<死 K/2 K
出=死 出>死
出<死
K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8、指导意义:
(1)为了持续获得较多的生物资源:
= ②计算方法:增长速率
现有个体数 - 原有个体数 时间
③“J”型曲线增长速率: ●持续增加;
(看斜率)
课堂练习:
关于λ值的考查
D
λ>1,数量增加; λ=1,数量不变; λ<1,数量减少;
第10年
增加
减少 λ-1=0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原因:
思考1:自然界中大部分种群的 增长模式是否都是“J”型曲线呢?
一、实验原理: 2、培养基种类: (1)固体培养基:
(2)估算法:
初捕标志数
①黑光灯诱捕法: 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个体总数(N)
②样方法: 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 重捕标志数 重捕个体总数
③标记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④抽样检测法: 用于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藻类等体积微小生物数量;
(3)其他方法: 适用于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特别是猛兽和猛禽; ①照片重复取样法;
K/2
①设法增大K值;
②捕捞、采伐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以上时进行,且
剩余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 (2)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思考:合时收获能获得最大收获量?
①设法减小K值; ②防治时间越早越好,应在K/2以前进行;
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1-1 种群的数量特征
![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1-1 种群的数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c31b6b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b.png)
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 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进行 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单 位:只)。
项目 初捕 重捕
捕获个体 50 50
雌性个体 28 32
雄性个体 22 18
标记个体 50 10
2.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_单__位__面__积___或__单__位__体__积__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 基本的数量特征。 (2)表示方式:
个体数 种群密度=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3)概念分析: ① 一 亩 水 稻 的 年 产 量 _不__属__于___( 填 “ 属 于 ” 或 “ 不 属 于 ”) 种 群 密 度,理由是__种__群__密__度__不__是__指__年__产__量_____。 ②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___属__于___(填“属于”或“不 属于”)种群密度,理由是__鲢__鱼__是__一__个__物__种__,__单__位__体__积___中__的__鲢__鱼__的__数__ _量__是__种__群__密__度__。
[对点精练]
1.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 000 m2的草地上某种常见双子叶草本
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4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统计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的样方,统计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
3.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应做到随机取 样。调查时若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 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 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 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8a8890d03d8ce2f00662334.png)
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
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
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
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五)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 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 到杀虫效果。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 增长型 个体很少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稳定型 比例适中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 衰退型 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 内保持稳定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思考: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
一定能保持稳定吗?
2011年4月28号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未超 13.4亿。 我国大陆男性为 686852572人,女性为652872280人。 男女性别比例为105.20:100,而上一次人口普查男女性比例 为106.74:100。 近十年年均增长率0.57%;两次人口普查间 我国城镇人口增加2亿多。 各年龄段占人口比例0-14岁占16.60%, 15-59岁占70.14%,60岁以上占13.26%,65岁以上占8.87%。
“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 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 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 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 总面积为2hm。(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 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 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 标记数 雌性个 雄性个 /只 /只 体数 体数 32 32 14 18 36 4 18 18
第一章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0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导学案
![第一章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0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8986d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c.png)
年级:高二学科:生物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25第一章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0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课标内容要求学习目标——学科素养阐述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1.科学思维:采用分析与比较、模型与建模的方法,说出种群数量各特征的关系。
2生命观念:阐释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预习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1)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_______的比值。
(2)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_______的比值。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_______或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3.年龄结构(1)概念:一个种群中。
(2)类型种群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大小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类型幼年个体数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型幼年个体数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型(3)意义:可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
(2)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个体→破坏种群正常的→降低害虫。
【探究案】探究一、年龄结构1. 年龄结构的类型(1)增长型的有_________ (2)稳定型的有__________ (3)衰退型的有________ 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呢?简述理由探究二、种群的数量特征的相互关系1.相互关系(读P4最后一段、填写)(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3)年龄结构影响,性别比例影响,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2.下图为种群数量特征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A.,B. ,C. ,D. ,E. ,F.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如何导致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的?4.我国开放“三孩政策”后,直接影响图中的哪个种群数量特征?5.春运期间,北京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动较大,主要影响因素的是什么?【检测案】1.判断正误()(1)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2)城市人口的剧增,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造成的()(3)我国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主要是为了维持我国正常的性别比例()(4)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一定增大()(5)种群密度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e7a323250e2524de4187e48.png)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4.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要点探究1.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2.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同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易错警示(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4)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教案讲义:种群的数量特征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教案讲义:种群的数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d458bb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e.png)
种群的数量特征[学习目标]1.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主要方法,尝试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2.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阐述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种群密度(1)含义: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表示方式种群密度=个体数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3)应用: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
(4)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估算法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2.样方法(1)调查程序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统计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2)实例调查蒲公英、昆虫卵、蚜虫、跳蝻等的种群密度。
3.标记重捕法(1)适用生物: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
(2)调查程序(3)计算公式初捕标记个体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 )重捕个体总数(n ),即N =M ·nm 。
判断正误(1)某池塘中所有的鱼组成一个种群()(2)调查土壤中蚯蚓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4)种群密度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1)×(2)×(3)×(4)×任务一: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样方法实施的一般步骤(1)准备;(2)确定调查地点、调查对象;(3)确定样方;(4)计数;(5)计算种群密度。
2.选择双子叶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单子叶植物的原因: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的个体数目则易于辨别。
3.确定样方(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确定合适的样方大小。
不同样方大小的种群密度调查样方大小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种群密度(株/m 2)0.3m ×0.3m 0000000.6m ×0.6m 000100.561m ×1m 001100.401.5m ×1.5m 012100.362m ×2m124220.55提示应该选择1m ×1m 的样方,个体在该样方内的分布相对稳定,又可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新高考种群的数量特征、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98张)课件
![新高考种群的数量特征、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98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9eafc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6f.png)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应用
知识自主梳理
夯实基础 强化要点
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2)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 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 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种群的“J”形增长
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4“思考·讨论2”:年龄结构为稳 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不一定(填“一定”或 “不一定”);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食__物__、 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诊断常考语句,澄清易错易混
点击重点 攻克难点
(1)a段——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2)b段——λ尽管下降,但仍大于1,此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 群数量一直增长。
(3)c段——λ=1,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4)d段——λ<1,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5)e段——尽管λ呈上升趋势,但仍未达到1,故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网络构建 要语必背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课时精练
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知识自主梳理
夯实基础 强化要点
1.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种群密度的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①“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活动范围
小
样方法
活 标记
动能力强
重捕法
2.明确K值的三个易错点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 破坏时,K值可能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可能会上升。 (2)在环境条件稳定,K值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 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7d691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f.png)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58 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类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初次捕获标记数M个体总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参考答案】B技法提炼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258733d83c4bb4cf6ecd100.png)
影响
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1 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讨论: ①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Nn=2n
②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 多少?
解:n= 60min /hx72h/20min=216 Nn=2n =2216
[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P67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 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 长曲线,称为“S”型曲 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能维 持的最大值(K值)后,将 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 相对稳定。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 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 为环境容纳量。
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
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
思考: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程度的特征是什么?
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年龄组成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小结:
种群数量 直接影 响
预测变化 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 趋势 决定 出生率和死亡率
血球计数板的结构:
1、四条纵沟槽隔出三个平台 2、一条横槽将中间平台一分为二 3、每个半边都有计数方格网
方格网的组成:
1、中间大格为计数室
2、每大格有400小格
3、大格边长=1mm
面积=1平方毫米 4、小格面积=1/400平方毫米 小格体积=1/4000立方毫米
小格面积=1/400mm2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精品课件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3)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精品课件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3)](https://img.taocdn.com/s3/m/0abbe90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9.png)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1.通过分析资料、思考与讨论,说出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并说明它们之 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2.通过模拟实验和情境探究,能够独立运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 密度,概述两种科学方法的使用范围,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学科核 心素养。
01 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 02 考点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致用
视角1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关系
1. [2023江苏盐城高二校考期末改编]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 是( C ) A.①是种群密度,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种群 数量的变化趋势 B.⑤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③出生率来间 接影响种群密度 C.研究某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 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 破坏了④
2. [第2页图示拓展]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的原理是什么?用这 种方法得到的某昆虫的种群密度准确吗? 提示 黑光灯诱捕法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该方法得到的种群密度 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值,因为黑光灯的诱捕效果不能达到百分之百, 另外所诱捕的都是昆虫的成虫,不能捕捉到其他年龄期的昆虫。
结论语句 辨一辨
(1) 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 × ) (2)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 (3) 重捕间隔时间越长,最终所得数据越准确。( × ) (4)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 度估算结果偏低。( × )
视角2 年龄结构
2. [多选][2022江苏盐城高二校考阶段练习]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图示①②
③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种群的年龄结
1.1种群的数量特征
![1.1种群的数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954a12550e2524de4187e4c.png)
④与实践的联系: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 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 改变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 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 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性外激素
雌蛾
雄蛾
*注意:正常的性别比例是指该种群正常状态下 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的性别比例,并不一 定是雌雄相当型
思考:为什么改变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 例,种群密度会明显降低?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3)两个方面 ①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 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②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一个水池里的全部鱼 ×
一个鱼缸里的全部金鱼 √
问题探讨: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宣布:
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
经济 建设
建保 护区
破坏生物 生存环境
生物生存 环境恢复
生物 迁出
生物 迁入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迁入率和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
种群密度 增加 不变 降低
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增长型
①原理:黑光灯是一种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波长在365 nm左右的紫外线 的电光源。黑光灯具有很强的诱虫作用,是杀虫用灯的理想光源。
②适用范围: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 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紫 外 线 黑 光 灯
③估算相对密度
在该区域均匀放置适宜数量的黑光灯,每日统计捕捉到的该 昆虫的数量即可,这样得到的并不是该种群的具体数量,而 是多度等级。这种统计的意义主要在于与往年的情况进行对 比,预测害虫的成灾程度。例如今年每个黑光灯每晚捕获30 只某害虫,查阅往年的数据得知每个黑光灯每晚捕获20只该 种害虫就会爆发严重的虫灾,那么今年的虫灾就已经达到非 常严重的程度了。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a3273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5.png)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知识点总结1、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关系图解:①种群密度②出生率和死亡率③迁入率和迁出率④年龄结构⑤性别比例3、种群的空间特征:(1)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分为: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3、种群密度的常见调查方法:(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种群。
①黑光灯诱捕法: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2)估算法②样方法③标记重捕法④抽样检测法:适用于藻类、酵母菌等体积较小的生物(11页)⑤其他方法:详见生物科技进展(见文末)。
4、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操作程序(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统计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2)适用于双子叶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3)具体操作要求见后面探究实践。
5、标记重捕法:(1)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操作程序(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3)计算公式:●思考:算出的个体总数是否就是种群密度?不是(4)标记重捕法是一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因此存在误差:①某些因素的存在会让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如:●动物在被捕获一次后,被重捕机会会降低。
●动物具有很强活动性,有时会引起标记物脱落。
●标记个体易被天敌捕食。
●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
②些因素的存在会让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小。
课件3: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课件3: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cfc5b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8.png)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 能为0;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容易被捕食,从 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由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 年龄结构不同;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影响性比率,导致出生 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低。
定的。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4)作用: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2.年龄结构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各个年龄组 个体数量在种群中
所占的比例关系,并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来表示。
(2)类型(连线): (3)作用: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趋势。
3.性比率 (1)概念:指种群内 两性 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2)作用:一定程度上 影响 种群密度。 4.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 空间 或 面积 内的
[典例 2] (2012·重庆高考)下面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
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比率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稳态
迁移应用
[课堂对点练] 题组一 种群的特征
1.(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 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 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种群数量特征总结知识点
![种群数量特征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e323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9.png)
种群数量特征总结知识点一、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种群数量特征是指种群中个体数量的总体特征,它反映了种群的规模、密度和分布等情况。
种群数量特征与种群的空间分布、生境选择、繁殖率和死亡率等生态因素密切相关,它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种群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它是评估种群健康状况、资源利用情况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种群数量特征的研究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等内容,通过对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群的生态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生物种群动态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受到种群的生存和繁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包括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季节性变化、长期趋势变化等内容,通过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群的生态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
1. 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是指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它表现为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增减和波动。
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受到气候、环境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它反映了种群在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殖情况。
常见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年度变化、季节性变化和日周变化等,通过对种群数量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关系,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是指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它表现为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高峰和低谷。
季节性变化的原因包括气候、食物和繁殖等因素的影响,它反映了种群在不同季节生存和繁殖的情况。
季节性变化对种群的生态特征和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种群数量季节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关系,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种群数量的长期趋势变化种群数量的长期趋势变化是指种群数量在长期时间内出现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的趋势,它表现为种群数量的长期增长或长期下降。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一章 第一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一章 第一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1a10c9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4.png)
由资料分析: (1)上海人口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2)由资料还可以看出,能够影响上海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哪些? 提示:迁入率和迁出率。 (3)由此看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是直 接的。
资料 3:无公害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当预测到昆虫种群密度增加时,可以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例 2] 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 1 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b B.图 1 中的 c 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 2 中丁与图 1 中的 a 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 2 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解析] 图 1 中 a 只影响出生率,而 b 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 判断出 a 为性别比例,b 为年龄结构,进而可知 c 为种群密度。图 2 为图 1 的 变式,图 2 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小, 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应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结构。图 1 中 b 为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图 1 中 c 为种 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图 2 中丁为年龄结构,而图 1 中 a 为性 别比例;图 2 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3.年龄结构 (1)概念:一个种群中 各年龄期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类型
种群特征
增长型 幼年个体数_多__于__成年、老年个 体数
稳定型 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衰退型 幼年个体数_少__于__成年、老年个 体数
种群密度 增大 _稳__定__ 减小
(3)意义:可预测 种群密度 未来的变化趋势。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ab2d74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19.png)
死亡率: 975×104 13.7×108
×1000 ‰
≈7 ‰。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3. 类型:
(1)出生率 > 死亡率 (2)出生率 = 死亡率 (3)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大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变小
4. 意义: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 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 止虫灾发生?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如何确认放 牧量,从而既能保护草原,又 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首先就需要研究调查、估算种群密度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 种群密度
(1)概念: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如:每平方米草地的蒲公英数量;每立方米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标记重 捕法
Thanks
(2)估算法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① 诱捕法
如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
方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2)估算法 ② 样方法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 个体的集合。
思考: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为什么选择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 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则易于辨别个体数目。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温故知新
理解种群:
(1)一“全”:指全部个体,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个体, 有性别差异的生物包括雌雄个体。
(2)二“单”:指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 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1. 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 出生率、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 迁入率、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4. 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要点探究1. 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2.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比较项目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程序注意事项 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 (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
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4)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习题巩固1.现有A、B、C、D四个种群,其年龄组成分别如图所示,其中最可能灭绝的种群是(D )A.B. C. D.2.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D)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3.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D )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4.某生物学家在测定100平方千米的野兔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50只,作上标记后放回到草原上;一段时间后,又捕获60只,其中含标记的5只。
则该草原内野兔的种群密度为( D )A.500只B.600只C.6只D.6只/平方千米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C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宜采用取样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6. 下列有关取样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①常用的取样调查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②样方法只适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③某池塘鲢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取标志重捕法④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取样调查的唯一方法⑤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就是该植物种群密度的绝对数值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⑤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D ]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出生率下降8. 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A)①出生率和死亡率②迁出和迁入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④生态系统的简单和复杂A. ①②B.②③C. ③④D. ①④9.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干扰剂的方法。
采取这种办法引起种群密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C ]A.改变昆虫的性别比例B.增加昆虫的死亡率C.降低昆虫的出生率D.抑制昆虫的性成熟10.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状态主要取决于(B)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组成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1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B ]A.某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某物种的个体、一个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种群12.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13.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和捕食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D ]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1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A ]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15.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1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B)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17.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D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18.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BA.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 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19.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D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2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结构有关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 D.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21.下列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B、巢湖中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种群C、一座山上所有的树是一个种群D、一个草原上各种生物的总和2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2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h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只。
(计算公式:N:a=b:c)A.30 B.32 C.64 D.96(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内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
据图分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型;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很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____。
A.a×8n-1 B.a×8n+1 C.a×8n D.a×8n-2(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下图中的曲线_____。
1)D (2)B、C(3)乙稳定甲增长(4)C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