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恨水小说的美学表现

合集下载

张恨水小说的艺术成就

张恨水小说的艺术成就

张恨水小说的艺术成就2006年3月第25卷第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Mar.21)o6VnJ.25NO.2张恨水小说的艺术成就尹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职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10)摘要:在5O年间作家张恨水写出百余部中长篇小说,较长者迭数十万言,甚至百万言,其中有相当多的关于民族生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富有正义感的思考.他不是新文学作家,有他大量的按章回小说模式写成的作品为证,但是他的许多艺术表现形式,比起相当多的平庸的所谓新文学家都更具探索性.他以俗为雅,由旧求新,借腐朽为神奇,孜孜不倦地创造出一个庞大的文学世界,堪称2O世纪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典型.关键词:张恨水;艺术;价值;成就中圈分类号:I2o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06)02—0117—03张恨水,在5O年间写出百余部中长篇小说,较长者达数十万言,甚至百万言,这在文学史上似乎难以找出第二家.在这位作家的文学存货中,有相当多的关于民族生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富有正义感的思考.他不是新文学作家,这有他大量的按章回小说模式写成的作品为证,但是他的许多艺术表现形式,比起相当多的平庸的所谓新文学家都更具探索性,他以俗为雅,由旧求新,借腐朽为神奇,孜孜不倦地创造出一个庞大的文学世界,他可以视为2O世纪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典型,他徘徊于旧营垒,窥视着新观念,依附于俗趣味,酿造着雅情调,流连于旧程式,点化着新技巧,但却始终不愿沉溺于旧的套数,时时追求着改良和变新.张恨水毫不讳言自己是"礼拜六派的胚子",这告诉我们最初孕育他的文学灵感和时代环境,也告诉我们,他与文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行列无缘.但到了他的成名作《春明外史》,就以社会嘲讽,言情小说一味哀感顽艳之究形成了社会言情小说的改良形态.身为作家,就怕他画地为牢,抱着他自以为驾轻就熟的一些程式,不愿意向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伸出头来.只要伸出头来,就有可能兼取他长,呼吸到或多或少的新鲜空气.如果说,《春明外史》是张恨水从民国初年的言情小说向清朝末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类谴责小说伸出头来,以讽刺拓展言情,那么《金粉世家》则是从民国初年的言情小说向清朝中期的《红楼梦》伸出头来, 以家庭小说来增加言情小说的深广程度.张恨水早年博涉杂览,出入于经史诗文,小说戏曲,使他底气充足,不至于在这种多元素兼容中捉襟见肘.也许有人说《啼笑姻缘》无非是一部"言情+武侠"的作品,但却不能解释何以在当时吸引"上至党国名流,下至风尘少女"那么多的"啼笑姻缘"迷.张恨水也有俗滥之处,而他却往往入乎俗,出乎雅,于俗滥处点化出几分诗趣来.比如他在故事中加入了某些令人神往的风俗,加入了某些发人深思的文化体验.少年学子樊家树和清寒鼓姬沈风喜的爱情,发生在素以平民娱乐场着称的北京天桥,一经这部小说味道十足的描写,"读过这部小说的南方人,到北京来必访天桥",如今这种描写大概可以看做是"文化化石"了.在言情和武侠之间加上当时的社会热点题材,也是这部作品获得轰动效应的重要因素.在对现成的小说形式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张恨水开展了内外两条战线的探索.在内线上,他兼容多元,把单一的言情和武侠小说改良成复合的社会言情小说,社会家庭言情小说或社会武侠言情小说,从复合中扩展了章回小说表现社会人生的深广度.在外线上,他吸收了新文学(包括外来文学)的某些表现形式,点化传统文学的某些叙事智慧,使他的一些作品在俗的衣装下不失雅的神韵,在旧的外壳里露出新的萌芽.他在这些艺术形式的吸收和转化中,表现出相当出色的才华,茅盾先生也不敢小看他的描写技巧,张爱玲也曾师法于他,甚至连当时的解放区也翻印他的作品.中国传统文学博大精深,对之进行现代化转化,乃是2O世纪文学转型期必有的历史命题.新文学运动初期,先驱者们以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局面的角色为己收稿日期:2005—10—20作者简介:尹晶(1974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职工大学教师,硕士研究生.一117—任,当务之急的历史命题是证明新文学优于旧文学的价值观念,证明新文学必然取代旧文学的历史合理性,不首先做到这一点,新文学就没有自己的立足点.最初创造新潮流的人,是很难同时顾及被潮流推到历史后台的那一方在重重积弊掩盖下的深层价值的.张恨水则不同,他以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角度,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点化和转化,形成一种由旧变新,新旧互衔的文学世界.他不是新文学中人,又不能简单地说他是反对新文学的顽固派,在某种历史层面上不妨说他是新文学的补充.这类对传统文学进行某些点化的作品,最明显的是他那些以"新"字点缀标题的小说,比如《新斩鬼传》, 《水浒新传》.《新斩鬼传》是点化清朝康熙年间烟霞散人的《斩鬼传》的.这部新传的"新",首先在于它把神魔世界的时代换新了.孙悟空闹革命,推翻玉帝,建立共和,钟馗离开驱魔帝君庙出来斩的鬼,不是那些影射民国初年弊端的鬼,又能是什么呢?更有意味的是,钟馗削平群鬼,唯独留下"没脸鬼"的种子,就等于说,人间良心丧尽,产生群鬼的社会心理根源依然存在.这也等于说,钟馗留了鬼的结尾.尽管这部作品的描写有点笔锋浅露,但是有了这种悖论性的尾巴,也就滋味倍增.无异于告诉人们:人间远没有风气清明,太平无事.难道这还算不上一种艺术创新吗?借古小说中的某些由头而生发开去,以作嘲讽现实的曲笔,这是张恨水点化传统文学的常用手法.只不过《新斩鬼传》是一路讽刺,而《水浒新传》是以讽刺衬托颂扬,激励民族抗战的民气.这是一部对中国民间几乎家喻户晓的《水浒传》翻案的文章,借用北宋末年的民族危机和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弘扬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要给《水浒》做大规模的翻案文章,非大手笔是不能藏拙的."新传"在保持原作人物的基本性格的同时,把叙事焦点较多地转移到原作不甚关心的小角色,如时迁,曹正,汤隆一流的身上,这种避实就虚的焦点转移,简直是一种聪明透顶的叙事谋略,它相当充分地发掘了某些角色的潜在可能性,实在别开生面.这里的时迁已经把原作中那位以偷鸡盗甲驰名的梁上君子翻过背面来看.他治理黎阳县,为政颇为严明,拿偷牛贼示众,使社会安定,有利于抵抗外敌.这种"贼为好官"的描写,实际上是针砭官为"好"贼的社会现实的.正面文章反着做,包含着别出机杼的匠心.这一点很有启发性,即点化传统,不是要求对传统亦步亦趋,把传统智慧翻过背面来看一看,也许是更有才华的点化.从3O年代中期算起,张恨水这个时期除了发表《啼笑姻缘》续集,还写了《秘密谷》,《燕归来》,《艺术之宫》等长篇小说.《燕归来》虽然还用章回体,但结构方式已是相当独特而有灵性.《秘密谷》和《艺术之宫》,一118一一在荒山峻岭,一在都市,以独特的题材和幻想思考人生哲理,具有相当浓郁的探索性和哲理小说的味道.《秘密谷》还用工整对称的回目,描写一个失恋的青年作家和朋友到安徽天柱山探险,在一处"仙境"中遇到明朝末逃避清兵之乱的遗民的后代,这是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偷来的灵感,掺和一点近代探险小说的作料了.它改变了《桃花源记》的思维方向,不是让探险者遁世,而是强拉"仙境"中的人人世.仙境中也充满阴谋,人问又岂能找到乐土?作家的社会忧患是以怪异方式表达的.深究起来,这部小说大概可以当做一个闭关锁国的古老民族生存境遇的寓言来读,谁又能说新文学对张恨水毫无投影呢?《艺术之宫》已经不用对仗的回目了,而且题材用美术学校的模特儿,作品一鞭一道血痕的,富有暗示性的语言正是在贞操观和性意识,虚荣和圈套的错综之间,展示了某种人生形态的悲剧.有了《新斩鬼传》一类作品对传统文学的吸收和转化,有了《秘密谷》和《艺术之宫》一类作品对传统文学的疏离和对外来文学的吸取,张恨水又写出杰出的小说《八十一梦》.《八十一梦》这个集子的一系列短篇出入于真幻,来往于古今,暗示影射,嬉笑怒骂,极尽荒诞变幻,腾挪闪跌之能事,隐隐然和新文学作家以杂文笔法人小说的潮流相呼应.该书的《楔子》写道:"羞向朱门乞蕨薇,荒山茅屋学忘机.卢生白说邯郸梦,未必槐阴没是非."如此交代,颇得古代笔记的趣味和近世杂文的锋芒,在神秘的数字和鼠灾之中,在出入于唐人传奇和周初高士之中,荡漾着一种悒郁悲愤之气.在现代文学众多作品中,《八十一梦》是可以归入少数几部奇书之列的.由于写的是梦境,叙事者可以章空间作游戏,章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开玩笑,拿古代小说角色和现代官制乱戴帽,在颠倒错综的自由想象中无情地撕下了显宦奸商,以及世道人心的假面具.开头的两三个梦,似乎睡得还不够深沉,梦里行为还有些拘谨,只不过把时间或者推向未来,写街头叫卖收复南京的号外,导致重庆房租大跌,商店大搞"迁京存货大甩卖".借以宣泄对通货膨胀,房租物价狂涨的愤慨;或者把时间推回20年,暴露衙门官吏无所事事,凭裙带关系定官职的腐败风气.但是到了"第三十六梦","第七十二梦"这类合乎天罡地煞之数时,其幻想就极其狂放恣肆,痛快淋漓.在《天堂之游》中,"我"可以驾驶流线型汽车直上南天门,夹道是洋槐和法国梧桐.猪八戒可以出任警察署长,勾结掌管交通机关的哪吒,大开走私龙宫商品的绿灯.他除了高老庄的家眷之外,又讨了董双成姊妹班的女子,路过南海,还顺手带回一个海派女人.身为猪胎,生儿添女就是一大群,没有贿赂岂能应付庞大的家庭开支?千古有名的懂政治的阔妓女李师师,有人准备满车的黄白之物去走她的门路.最阔的是西门庆,他当上十家大银行的董事和行长,开120家公司.因此潘金莲就可以穿着袒胸露背的巴黎时装,跳下汽车,伸出玉臂向维持交通秩序的警察打耳光了.这种神奇怪诞,匪夷所思的幻想,借夹道的洋槐和法国梧桐,隐喻着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和道德人心.曲笔生花,令人读之如饮醍醐.可以说,《八十一梦》把作家的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些叙事谋略是和现代意识相通的,它把作家孜孜不倦地点化传统智慧,吸取现代形式的探索精神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写于40年代前期和中后期的两部长篇小说《魍魉世界》,《纸醉金迷》都是从社会经济生活的角度透视抗战期间重庆的人生形态的,前者由经济秩序的恶化写出知识界的"斯文扫地",后者由经济投机心理的膨胀写出社会生活的荒唐和糜烂.以经济生活为聚焦点的这类作品,已经减弱了张恨水早期作品的传奇格调,增浓了日常生活的色彩.对人生价值和人生形态的热情关怀,已经超过对故事刺激性的探寻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恨水在4O年代已经发生了实质意义的转变,他不再是迎合市民读者的流行小说作家,而成为腐败社会的诅咒者和批判者.作为书名的"魍魉世界","纸醉金迷"和"五子登科",是可以连在一起来读的,体现了他对那个时代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独到而又带总体性的感受,其艺术概括力是相当可观的.《五子登科》的名气很大,但写得并不算丰满,不过它谴责性的题材触及当时社会的热点,而正语反用的标题把这个社会热点做了反讽性的概括,令人过目不忘,思之多味了.想不到一个雅俗共赏,蕴涵丰富的标题也能调节小说叙事的格调,也能成为非常有效的叙事谋略.张恨水一生写了百余部中长篇小说,可观者大概有十几部,这些作品已经建构了一个新旧交杂,雅俗共赏,与时共进的文学世界.其价值大约可分为三个方面:(1)他代表着民国年间通俗小说的最高成就,代表着以章回体小说非常执着而有才华的改良.(2)他以特定的身份和特定的角度,代表着对传统文学智慧的继承和点化,对新文学智慧(包括外来文学智慧)的某种程度的借鉴和吸收,从而促使自己从旧文学营垒中探出头来,迈出脚来,最终走到可以和新文学相比较的探索者的地步.当新文学经过相当长一个时期的草创,并以丰硕的成就显示自己作为主潮文学的存在价值之后,顺理成章地要形成大家风度的时候,提出对本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学进行深度的现代化转变的历史命题.(3)他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感觉,在大量的作品中以特殊的方式展示了2O年代至4O年代中国社会的奇闻轶事,风俗习惯,民间疾苦,民族情绪和政治经济热点,尤其是对北京,江淮地区和重庆的下层社会和某些上中层社会的描写,不无独到之处.他的一些感受也许不够深刻,但不少地方以其正义感而显得相当犀利.在创作的后期,他的社会批判精神已经非常可观了.综观张恨水的几部代表作,我们觉得这位有着正义感的作家,在时代的召唤和主观努力之下,不断攀登.在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的名字将作为一位成绩最出色,成就最突出的通俗文学大师而存留. TheArtisticAchievementofZhanghenshui'sNovelsYIJing(HeilongliiangSeienccInstitueforResearch,Harbin150010,China)Abstract:HenshuiZhang,hadwrittenmorethan8hundredlongstoriesduringfiftyyears,ofw hilemanyhaveseveralhundredthousandwords,evenamillionwords.ManyofhisworksrighteouslyreflectOnnationalexistenceands ocial~connlyandpolitics.HewasnottheauthorofRewliterature,whichwasconfirmedbyhismanyworkswrittenintheformofatypeoftraditio nChinesenovelswithcaptionsofeachchapter.However,incomparisonwithmanymediocres0一callednewliteraturewriter,hisartisticformsaremoreexplosive.Heturnedvularityintoelea —ganee,oldwayintonewway,degenerationintomiracleandcreateddiligentlyanenomorousw orldoflitcrarture,HeC/I/Iberegardedasthemod—elChineseliteraturein20thcentury,changingfromtraditionalformtomodernform. Kewwords;Zhanghenshui;art;value;achievement(责任编辑:朱岚)一119—。

张恨水PPT课件

张恨水PPT课件
贫富差距的揭示
他通过描绘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
对教育问题的关注
在许多作品中,张恨水也表达了对当时教育问题的关注,批判了 教育的功利化和忽视人性的现象。
人生哲学主题
人生意义的探索
张恨水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人性和命运的思 考。
道家思想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许多道家的思想,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等,影响了他的哲学思考。
推动文化交流
张恨水的作品在国内外 产生了广泛影响,促进 了中外文化交流和相互 了解。
艺术价值
独特的文学风格
张恨水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语言优美、刻画细腻, 表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
多样化的题材处理
张恨水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包括小说、散文、随笔等 ,展示了其多样化的艺术才能。
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张恨水作品在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架起了桥梁,为后 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02
在爱情主题中,张恨水经常涉及到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思想之
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常常导致爱情悲剧的发生。
对纯真爱情的追求
03
尽管描绘了许多爱情悲剧,但张恨水仍坚持对纯真、无暇的爱
情的追求和信仰。
社会批判主题
对社会的讽刺
张恨水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尤其是对当时 社会的腐败和不公。
06
张恨水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文化价值
传承中华文化
张恨水作品蕴含丰富的 中华文化元素,通过作 品传承了传统文化、民 俗风情和价值观念。
反映时代变迁
张恨水的作品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文 化氛围,为后人了解那 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文 化资料。

张恨水散文《两都赋》的冲淡美

张恨水散文《两都赋》的冲淡美

张恨水散文《两都赋》的冲淡美管雯【摘要】Being easy and mild is Zhang Hen‐shui's thought in prose w riting ,w hich can be show n in his Ode to the Two Capitals .The beauty of this Ode l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ordinary subject matter reveals leisure mood ,the easy w riting style creates natural artistic sense ,the simple and plain language ex‐presses peculiar common lives .There is also deep expression of thick nostalgic memory of homeland behind the plainness and leisureliness . T he Ode develops the school of artistic easiness and mildness in modern prose ,at the same time ,it represents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 n and is peculiar in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thus ,it should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pieces among Chinese modern proses .%冲淡是张恨水对散文的要求,《两都赋》正体现出冲淡美。

这主要表现为,平实的题材流露闲适基调,平淡的笔法营造自然意境,朴实的白话表达通俗独特,在这朴实闲适中又包含深沉的故园之思。

张恨水通俗小说的特点

张恨水通俗小说的特点

张恨水通俗小说的特点
唐北海
【期刊名称】《江淮论坛》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张恨水是一位高产作家,他的通俗小说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张恨水小说有两大显著特征,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分析研究,以发展现代通俗文学创作,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些努力.
【总页数】4页(P171-173,189)
【作者】唐北海
【作者单位】安徽潜山县委党校,安徽,潜山,24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5
【相关文献】
1.张恨水《啼笑因缘》与旧派通俗小说的现代性转换 [J], 毕志娟;李大恒
2.民国文学史视野下通俗小说家“著史现象”考论--以张恨水的1930年为中心[J], 康鑫;刘晓红
3.论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改良与调适——以张恨水小说创作为例 [J], 司新丽
4.通俗小说的雅俗魅力——兼论张恨水、张爱玲和苏青的社会言情小说 [J], 姚建华
5.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J], 赵聪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张恨水小说美学价值

浅析张恨水小说美学价值

浅析张恨水小说美学价值张恨水小说拥有着广阔的审美市场,在社会上受到热烈的欢迎,影响力经久不衰。

他的作品为什么能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为什么几部长篇小说连载了五年多,读者还有如此耐心的巨大兴趣?有的作品甚至使当时对通俗文学很有成见的某些新文学作家也为之感叹不已,还争夺了一批新文学的读者,其奥妙何在?这就涉及到他作品中巨大美学价值的探讨。

张恨水小说中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其美学思想的两块基石——真实性、典型性。

以前有人批评他的作品纯属“面壁虚构”,或认为他不懂什么“主义”,其实,他对文学创作倾向的表述是颇为精避的:“小说有两个境界,一种是叙述人生,一种是幻想人生。

大概我的写作,总是取经于叙述人生的。

”这里所谓“叙述人生”,可以理解为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对人和人的生活环境,做真实的描写,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所谓“幻想人生”即指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大胆的幻想,丰富的热情表现生活的理想,塑造理想中的典型浪漫主义。

那么,张恨水的小说属于哪一境界呢?所以他很有自信的说:“大概我的写作,总是取经于叙述人生的。

”二十年代初期的张恨水“从旧式言情小说的巢穴中摆脱出来,走向讽刺和谴责的路子”。

以后,他就开始了“社会小说”创作生涯,以执着的追求、严谨的创作态度艰难的跋涉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

他对自己“叙述人生”的“社会小说”的要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固然,幻想人生也不一定就是超现实。

”真实性是艺术赖以生存的基础。

古今中外大量的创作实践证明: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光同日月永垂青史,是因为他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张恨水是深暗此理的。

张恨水认为写小说必须“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扩大眼界”,但是这些毕竟是实际生活的原始材料积累,艺术的真实需要作家在客观现实生活上,分析、选择、概括,不能对生活简简单单的抄袭和记录。

说到《金粉世家》时,张恨水说:“有人问,《金粉世家》指当年哪一家豪门?《金粉世家》的背景,是间接的事实之影,还是直接的事实?《啼笑因缘》的雏形是唱大鼓艺人高翠兰被田旋长“抱”走,两人喜结良缘,只因高民父亲漫天要价导致离异”。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雅俗大家。

文章通过传统作品与张恨水小说的对比,对不同点进行深入分析,突出展现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继而在当前背景下说明张恨水小说在中国整个小说发展史的重要意义及文学艺术价值。

标签:张恨水小说文化特征艺术价值张恨水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作品打破了雅与俗的界限,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与新时期文化相融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张恨水生活在一个过渡的历史时期,他主张创作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其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他走着一条与新文学创作殊途同归的道路。

一方面,他坚持传统文化,用通俗小说的各种样式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他又因时而变,将旧的东西转化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文学,使旧的通俗小说散发出新的活力。

这就决定了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作家,其作品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恨水小说中的文化特征和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中国小说的发展历史,始于唐代传奇,之后是宋元时期的话本。

到明清时期,长篇章回小说开始盛行。

历史上,这些作品几乎全部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直到清代才开始逐渐有第一人称的叙事形式,如武林王晫丹麓的《看花述异记》。

之后,直至“五四”时期,以第一人称叙事形式的小说才开始大量出现。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作为一个投入社会的存在,应有一种责任感,对各种关系负责,尤其要对社会负责,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它反对个性主义,过分强调集体主义,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中,个性意识极为缺乏,对内心生活广阔领域的探索更是少之又少。

小说作为人们精神载体的文学作品之一,承受着极为沉重的社会责任负荷,常常沦落为当权者的政治工具。

中国的文人们很难像西方艺术家那样,创作出哲学化、抽象化的艺术形象。

中国作家缺少自身的内在的哲学痛苦,故而往往把悲剧的原因归咎于社会,这种文化心理表现在文体形态上便是第三人称叙事模式的大量存在,并成为中国历代小说的显著特征之一。

张恨水小说“红颜薄命”叙事解读

张恨水小说“红颜薄命”叙事解读

张恨水小说“红颜薄命”叙事解读“红颜薄命”是个早已为人所知的成语典故,是指女子容貌美丽、心地善良但一生命运不济,虽然它的意义简单易懂,但却包含着数不清的悲剧故事,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个文学语汇。

作为文学现象,“红颜薄命”的故事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叙述,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故事的讲述方式”,也就是叙事模式,被流传至今,其本身具有明显的传统性的叙事特征,而作为社会现象的“红颜薄命”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素材。

这一叙事模式也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分别呈现出静态与动态的不同特征。

在现代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的作品中,这种叙事模式频频以新的面孔出现。

张恨水在继承了这一传统叙事的基础之上,又为它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由此显示出不同于传统的诸多新的特点。

本论文就是要从“红颜薄命”叙事的角度来解读张恨水的小说,通过分析他有代表性的几部言情小说,重新感受这一叙事的动人魅力。

本论文共分为九个章节。

一、前言:分析张恨水小说研究和“红颜薄命”叙事研究的现状,说明从“红颜薄命”的角度进行张恨水小说研究的价值意义。

二、“红颜薄命”叙事探源:阐释“红颜薄命”的意义,从文学与社会两方面进行解说,探明这一叙事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并分析这一叙事的总体叙事特征及其动态性特点。

三、古老叙事的现代传承:考察“红颜薄命”作为一种古老的叙事模式在张恨水小说中是怎样转换为现代叙事模式,又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四、形态各异的薄命红颜:分析张恨水小说中若干有代表性的“红颜薄命”人物形象,从个性特点上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分类,并主要针对形成她们各自悲剧的性格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种种原因进行具体的解读探讨。

五、深刻精当的人生叙述:揭示张恨水小说中“红颜薄命”悲剧的社会根源及其意义,他的“红颜薄命”叙事是建立在对现实对人生的细心观察和深切体会之上的,所以整个“红颜薄命”叙事的过程也是他描绘现实人生的过程。

六、永恒不变的悲剧意识:从美学角度探讨张恨水小说中“红颜薄命”悲剧的特点与价值,分析这一叙事的悲剧意识中所包含的人生与人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论张恨水《金粉世家》中的爱情悲剧

论张恨水《金粉世家》中的爱情悲剧

论张恨水《金粉世家》中的爱情悲剧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济南民间故事为基础,讲述主人公张云亭与王氏家族女子梅兰芳之间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刻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下的爱情悲剧。

首先,小说展示了封建制度下的家族规矩对爱情的压制和破坏。

小说中,梅兰芳虽深爱张云亭,但由于身为王氏家族成员,受到严格的家族规矩束缚,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爱情。

王氏家族视张云亭为平民,不允许与之通婚,迫使梅兰芳最终嫁给了族中少爷,这导致梅兰芳与张云亭之间的爱情走向了悲剧结局。

可见,家族制度对于个人自由和幸福的追求带来了巨大的限制和障碍。

其次,小说刻画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受到的压迫和限制。

梅兰芳身为女性,在王氏家族中受到重重的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束缚。

她没有选择自己的爱情的权利,而是被强行嫁给了王氏家族少爷。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深刻刻画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小说表现了爱情的纯真和美好,以及爱情的悲剧性。

梅兰芳与张云亭之间的爱情始于纯真和美好,但最终走向了悲剧结局。

小说揭示了爱情本身的悲剧性,以及封建社会对于爱情的摧毁。

这种爱情悲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和不公。

综上所述,《金粉世家》中的爱情悲剧是基于封建制度下爱情受到限制和压抑的情况而呈现的。

人们应该珍惜个人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摒弃封闭陈旧的家族观念,追求真正的爱情自由和平等。

浅论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

浅论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

浅论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深受鸳鸯蝴蝶派的影响。

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因此也堪称为 20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

其作品如《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春明外史》、《纸醉金迷》是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张恨水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于传统中融合新知却又不生硬,于现代中贯穿封建却又不牵强,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章回体小说有现代性的改造。

作品又以俗为雅,雅中藏俗;注重传承,用于创新;大量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模式的特点。

他吸取了西方小说和传统小说写作手法的优点,创作出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的独特手法,他的作品新旧交融,既有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又将现代的叙事内容融入传统的小说形式中,这正是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的价值所在。

一、雅俗共赏的写作技巧张恨水先生的作品俗中藏雅,雅中有趣,雅俗共赏。

无论其人物性格塑造,心理描写,还是情节安排,语言风格,都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是《红楼梦》诞生以来难得的艺术精品。

(一)雅俗共赏的故事情节安排与新文学家大力强调小说的社会功能不同,张恨水不以“文以载道”作为自己的文学使命,而是把文章定位在供人消闲的通俗文学上,作“完全贴近大众的心”的小说。

他毅然挽起章回体即将被丢进茅厕的命运,就是肯定文学之“通俗”的最突出表现。

张恨水的小说多写言情故事,以言情来构筑小说的骨架,以增加小说的娱乐性趣味性,他循着传统的叙述路径,适当加入一些新的技巧,讲述一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力求做到为“匹夫匹妇”所喜爱。

例如,《金粉世家》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发展为主线,描写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金铨一家的兴衰史,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这个豪门之家骄奢淫逸、糜烂堕落的寄生虫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同时,小说以男女主人公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恋爱、结婚、反目、离散为线索贯穿全书,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深深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关于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

关于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

关于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关于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特征与独特价值论文关键词:张恨水小说文化特征独特价值论文摘要: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也堪称21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

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征,并蕴涵着现代性特征。

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张恨水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文化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当今文学的现代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因此也堪称为20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其作品如《金粉世家》、《春明外史》、《啼笑因缘》是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张恨水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于传统中融合新知却又不生硬,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融合改造的可能性,这正是张恨水的价值所在。

为此,我们必须弄清张恨水传统的旧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看他作品中所包含的现代性特征,从而在历史的流变中欣赏他的独特价值。

一、传统文化特征的体现张恨水的小说赢得新旧两方面读者欢迎与他创作背后独特的文化心态有关。

他说:“由于学校和新书给予我的启发,我是个革命青年,我已剪了辫子。

由于我所读的小说和词曲,引我成了个才子的崇拜者。

”这一方面是新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是旧的传统的文化心态。

但毕竟时代氛围不同了,他所处的是一个传统文化失去主导地位的时代,外来的西方文化逐渐成为强势。

迫于时代压力,再加上在新式学校受教育时“我受着很大刺激,极力向新的路上走”,使他具有趋时向新的心理。

然而,在张恨水的心理构成中,无疑传统文化成为主导。

他的趋时向新的心理只不过是时代压迫下新的文化心理的无奈追加,只是起着催化他适应时代要求的作用。

由此他的文化心理构成逃不出“中体西用”的框子。

这决定了他的文化心态是稳中求变。

促使他在旧的传统文化支撑下吸收融合新的文化素养,使旧的文学焕发出富有现代性的活力。

导致他具有如此的文化心态,当然有“过渡时代”的原因,再加上他个人所接受的旧式教育,使他“长久地在新旧文化之间徘徊着,艰难地进行着对新旧文化的独特选择,在新旧兼容中探索着对传统文化的改良。

略论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略论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略论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姜友芝【摘要】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大师,他塑造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几乎每一部小说中至少都有一个突出而鲜明的女性形象。

本文主要通过对张恨水小说中女性形象类型,塑造女性形象的艺术手法,女性形象身上寄托了张恨水的人生思想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究张恨水笔下的女性形象所蕴藏的深层文化内涵,反观张恨水的人生价值立场和人文关怀。

%Zhang Hen - shui, a masters of modem Chinese popular literature, created many vivid characters. In almost every novel there is at least one prominent and distinct woman character. This paper, through the woman characters in his novels, the artistic methods of creating women characters, and the Zhang's thoughts of life finding susstanee in the women characters to analyze the women characters in his novel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ontent hidden in the women characters, and to view Zhang's position of life value and humane care.【期刊名称】《兵团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1)006【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女性形象;艺术手法;爱情婚姻观;正直清高的人格;悲悯情怀【作者】姜友芝【作者单位】池州学院中文系,安徽池州2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张恨水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大师,一生创作作品无数,仅小说一项就有一百一十多部,其中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的社会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影响最大。

张恨水生平及作品简析

张恨水生平及作品简析
张恨水
1.人物经历
目录
2.小说风格
CONTENTS
3.张恨水作品介绍
4.总结
01
张恨水人物经历
一、张恨水生平简介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县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 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 “章回小说大家”。 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 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 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问世 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 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 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 1967年,张恨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巧合与误会
接着,关氏父女与樊家树游公园时,又碰巧遇着了已做军长太太的沈 凤喜,让矛盾冲突的双方直接面对面。还有,樊家树在经历了凤喜变 心的经验教训后,开始对早就暗恋倾慕他的关秀姑有了“向来不曾有 过的恳切表示”(见第十八回《惊疾成狂坠楼伤往事 因疑入幻避喜谢 新知》),樊关二人的关系有了转机。可不久,秀姑在公园里看见樊 家树与何丽娜并肩而行,恰又听别人议论说,他们是一对未婚夫妇, 于是便对樊家树有了误解,以为他对于爱情总是以容貌为先决条件, 遂起身而去,决心退出情场,两人之间的感情萌芽也由此夭折……这一 系列的巧合与误会最终导致了令人啼笑的结局:男主人公所爱的人疯 了,所喜欢的人退出了,而当初所不喜欢的时髦女子却成了与自己共 结连理的唯一理想选择。尽管事情错综复杂,但读者却在趣味性的阅 读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张恨水生平经历
张恨水所处的历史环境 张恨水先生经历了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历史时期。这是一个过渡的时代,古老封闭的中国 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历程,经历了一个痛苦的“现代化”、“世界化”过程。我们说生活 在这个时代的张恨水是不幸的,因为这个时代是这样的迅猛而艰难;同时,也正是这一特殊的人生的经历,为他创作 小说提供了源泉。张恨水也是中国通俗小说由近代走向现代的代表作家,他早年接受新学,以维新少年、革命青年自 居,却又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词章和风流才子式的小说。因而当人们提起张恨水,往往能联想到民国时期旧上海的十 里洋场,想到专写以男欢女爱为主题的爱情小说,因此有人把他归为专写爱情小说的鸳鸯蝴蝶派,尤其只是看了他的 早期作品,有这样的印象是很正常的。其实正如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免不了要刻意模仿。但当我们 真正的通读了张恨水先生的作品,我们说他和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是有区别的。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谢昭新黄静内容提要张恨水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

他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在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文体观;在创作实践的演进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艺术观;在追求时代精神中,发展现代通俗小说的功能观。

他在“趣味性”与“时代性”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作的突进,完成了由俗入雅地向新文学主流意识形态的靠近及转向。

作为现代通俗小说艺术大师的张恨水,不仅为中国文坛留下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而且还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小说理论著述。

人们评价张恨水,大都关注他的文学创作,而对他的文学思想尤其是小说理论则很少涉足。

其实,张恨水不仅是现代通俗小说家,而且还是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家。

张恨水说他曾打算写一部《中国小说史大纲》,后来欲改为《中国小说新考》,这部系统的小说理论著作虽未面世,但在他为自己的作品所写的序、《写作生涯回忆》、《谈长篇小说》、《长篇与短篇》、《短篇之起法》、《我的小说过程》、《我写小说的道路》以及《总答谢》等理论文章中,已能够显示其通俗小说理论的系统性、深入性。

他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这就形成了张恨水小说创作与理论的互动共振关系,这种“关系”既发展了张恨水又影响了一代通俗小说理论及其创作。

本文拟从通俗小说的文体观、艺术观、功能观三个方面,探讨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

一张恨水走通俗小说创作道路,大都采用章回体,他对章回体小说情有独钟,因而在理论上对章回体的性质以及如何改造旧章回体,作了较深入探讨。

联系现代文学发展史可以看到,张恨水是在反思“五四”新文学,雅俗、新旧对峙冲撞中坚持章回体小说创作,建立通俗小说文体观的。

张恨水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张恨水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张恨水笔下女性形象分析引言张恨水,原名张心远。

“恨水”这一笔名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

张恨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通俗文学大师,是二三十年代国内最走红的作家之一,“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这些在当时风靡全国的小说皆是张恨水的代表作品。

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造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以作品多产出名,总字数近三千万言的数字,堪称著作等身。

在他大量的小说创作中,各式各样的女性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众多女性当中,有《金粉世家》中的白秀珠及《啼笑因缘》中的何丽娜这样出身于富贵之家的时尚小姐,也有《金粉世家》中冷清秋这样饱读诗书的平民女性,有《啼笑因缘》中关秀姑这样充满侠气的传奇女子,也有《金粉世家》中白莲花姐妹这样出身低微的风月场女子。

并且张恨水笔下的女性往往和婚恋联系在一起,或是婚恋的当事人,或是婚恋的旁观者。

爱情与婚姻是张恨水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张恨水的长篇小说中,他着力塑造各种阶层各种类型各种年龄的女性形象,关注她们的日常生活、婚姻和恋爱,从各个方面或直白或隐晦的描述她们的社会境遇。

“张恨水的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独特的男权社会的女性命运图。

”我们知道,作家的作品与作家本身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张恨水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多或少带着作家自身对女性的认知、期待以及作家自身的婚姻观念、作家身处时代的社会影响。

在这里,我以《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为例,浅析张恨水笔下的女性形象,以了解女性的生存状态。

一、张恨水笔下的“红颜”形象张恨水少年时便熟读《红楼梦》,《红楼梦》对张恨水的创作影响不可谓不深刻。

早在40年代,有人就称誉《金粉世家》是“民国红楼梦”。

如同《红楼梦》中出场的众多女性人物一样,张恨水很擅长女性的刻画,在《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中塑造了大量身份性格各异的“红颜”。

如同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说出的年轻女孩儿是珍珠,光滑美丽惹人喜爱。

张恨水《纸醉金迷》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张恨水《纸醉金迷》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张恨水《纸醉金迷》读后感与心得体会(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恨水《纸醉金迷》读后感与心得体会【导语】:《纸醉金迷》是张恨水创作的一部小说,关于《纸醉金迷》的读后感是怎样的呢?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分享,来了解一下吧。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的开题报告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的开题报告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的开题报告
题目: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张恨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戏剧家和翻译家,他深受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在创作上致力于推翻传统观念,创造出新的小说形式和风格,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他的作品中以《边城》、《长河》等为代表的现代通俗小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因此,探讨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分析其所倡导的现代艺术观念及其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回答以下问题:
1.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有哪些特点和内涵?
2.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哪些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3.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有何贡献和影响?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及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社会价值;
2. 张恨水小说创作中所表现的现代主义观念和艺术风格;
3.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与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关系;
4.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意义和影响。

四、预期研究结论
本文预计得出以下结论:
1.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和拒绝,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追求和肯定。

2.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包括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3.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论张恨水及他的《金粉世家》

浅论张恨水及他的《金粉世家》

浅论张恨水及他的《金粉世家》作者:蔡译萱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5期内容摘要:“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他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金粉世家》情节曲折起伏,故事生动有味,是其最为轰动的作品之一。

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上层社会的腐败,成功塑造了平民女子冷清秋自尊自爱、独立自主的形象,生动揭示了齐大非偶的主题。

关键词:守成文学中庸平民视角悲剧自尊自爱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三种不同的文学形态,有启蒙,有革命,有守成。

“守成文学”反对“西化”,对传统持平和理性的态度,同时与政治和时髦的文化文学保持一定的距离。

“守成文学”的作家们认为文学不是工具,他们主张和谐美、中庸,不极端,继承了中国古典的审美风格——“缺憾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并且他们拥有永恒的文学主题,观念陈旧但久远。

如沈从文的《边城》,在小说里沈从文描绘了一幅幅充满乡土人情的湘西风俗画。

在小说的结尾沈从文没有交代傩送是否回来而是写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样既给读者以期望又使读者感伤,弥漫着缺憾美。

又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木兰是一个既时髦又守旧的女子,她认为男女平等却又主张丈夫纳妾,因此看出这类文学的主题不是婚姻自由等时髦主题。

“守成文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言情、武侠小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30年代,中国以上海为标志的现代都市基本成型,通俗文学读者群扩大,这时的通俗文学向现代型方向转变,因此出现了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雅”文学自觉地向“俗”文学移动,通俗小说也从“现代”方面着眼,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味,由“俗”及“雅”。

其标志是一批“社会言情小说”、“名作”和“名家”的出现,而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张恨水。

一.张恨水以及他的中庸之道在现代中国通俗文学史上,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叶圣陶语),他的读者上有鸿儒,下至白丁。

在读者心目中就像京剧爱好者心目中的梅兰芳。

论张恨水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小说的文化内涵_张治安

论张恨水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小说的文化内涵_张治安

包容兼有的态度。这种态度,反映到小 够自觉地去追求文本的文化内涵,贯通
说文本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本的 雅俗,提升市民读者的审美品位,努力
思想深度,却也成为其能够吸引广大市 超越时代。
民读者的良好诱因。
关键词:张恨水 文化价值取向 小说
张恨水把市民读者作为自己的目标 文化内涵
读者,使其创作具有“趋俗”意味,但 中图分类号:I 03
地归纳、概括,严密有序地深入论证,彰 还不够。东西较多作品改编成影视剧,但 2005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当代
显出作者评析作品的高超技术。多篇文 在作品评论中,小说文本和影视剧本之 小说及文学评论。
53
作家杂志 2008 NO.1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多治国做人的大道理,倒也不必过于抹 等。由于她们个性张扬、行为放纵、我 北京的风物介绍得活了,小说历历如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论张恨水文化价值取向 张治安 曹晓丽 及其小说的文化内涵
2008 NO.1 作家杂志一Biblioteka 每一位作家都会在自己的文本中自
摘 要
然流露出个人的文化价值取向,现代通
张恨水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市民
俗小说大家张恨水也不例外。他对中国 文化采取了批判、包容兼有的态度,暗
传统文化及现代市民文化采取了批判、 合了现代市民读者的审美心理。他也能
“新旧合璧”的。在其文本世界中,张恨 等。试看张恨水小说中的游艺娱乐之 然而今日饮食团聚,明日仍饮食团聚
水塑造了大批的新旧合掺、亦新亦旧的 俗,诸如:“踏青、下棋、抹骨牌、打 否?未可知也。吾有吾身今日品茗吟
人物,杨杏园(《春明外史》)、冷清秋 麻将、看戏、看电影、逛天桥、逛妓院、 诗,微醺登榻,至逸也。然而今日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恨水小说的美学表现摘要本文以动态的视角,综合的方式,从作家生命状态以及文化形态影响下所产生的特定创作心态入手,研究影响作家创作的主要因子——社会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这种独特心态的影响下,其作品形成的特有美学特征。

关键词:张恨水美学表现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通俗文学的审美机制是游戏的,不以功用为评价标准;审美情节是夸张而富有张力的,故事波折性强,富有极强的冲击力;审美表达以叙事为主,极少使用静态描述,描述性语句微乎其微;串联句子的词性以实词为主,串联文章的则是一个连一个动作的连贯叙述;人物形象的审美质感是恒定性的,以“类型化”人物为主;大量戏剧化手法——巧合、误会、悬念、夸张的使用是其主要手段;其审美对象要求偏低,普通民众是其重要构成成分。

一似浅实深的悲剧色彩小说的真实体现为无法假设,或对生活本身的不完美无法视而不见。

张恨水的作品正视现实,正视它真实的一面以及残忍的一面,借助悲剧形式将它们表达出来。

关于悲剧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内容和本质上也微有差异。

一般来说,悲剧是以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或者美好的化身,悲剧的结局往往以主人公的死、走、逃亡做结,以其悲惨命运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即以人生有价值东西的毁灭激起读者的悲愤及崇敬之情。

在鲁迅那里则概括为一句话:“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还有一种简单的解释为:社会有一个趋势,而单个人无法独立实现,最后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牺牲了自己,同时他的牺牲往往不被人所认同,甚至还会遭来误解。

这些悲剧的因子在张恨水的作品中都有所表达,但比较独特的是,由于前文论述的张恨水复杂而矛盾的创作心态以及其传统文学载体本身无法克服的冲淡作用,使得张恨水作品的悲剧色彩并不是鲜明地呈献给读者,而是要通过对文章气氛、文章内涵的体悟才能得出。

同时,其创作心态决定了人们无法在张恨水的作品中体会到悲剧时常呈现给大家的“悲壮崇高”,而往往体现为唏嘘不已,哀之叹之。

但这并不妨碍张恨水作品悲剧性的深邃程度,也就是说,体现为一种“似浅实深”的色彩。

1 故事建构体现的悲剧色彩故事的最终走向往往体现出作者的心理动因,张恨水赋予作品的整个建构方式,尤其是结尾都体现了他的悲剧倾向。

张恨水曾这样解释他的故事安排:“宇宙是缺憾的,留些缺憾,才令人过后思量,如嚼橄榄一样,津津有味,若必写到末了,大热闹一阵,如肥鸡大肉,吃完了也就完了,恐怕那味儿,不及这样有余不尽的橄榄滋味好尝吧!”可见,他所期待的绝不是理想中的大圆满结局,而是还生活以原貌的聚少离多,是令人意犹未尽为之叹惋的悲剧效果。

《春明外史》的主人公杨杏园与梨云、李冬青虽缠绵多情,却以悲剧结尾。

有情人不成眷属,阻力来自社会,也来自人的内心。

从此也奠定了张氏悲剧的主要模式——营造真挚的情感;幻化美丽的姻缘,却不予以完美的结局。

《啼笑因缘》看似理想,有善恶循环有报的结尾,但却给人以明显的不够完满的感觉:“沈凤喜疯病未愈,樊沈难归于好,秀姑出走,精心安排樊何但结局未定。

本来樊家树与沈、何、关三位女子的爱情,总有一个结局,然而却是一疯、一走,一个是未知数,因而突破了传统大团圆的审美趣味。

”使读者留有缺憾,此外,张恨水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借助情境、氛围让读者感悟其中的伤情。

以《金粉世家》为例,冷清秋最后勇敢地跳出豪门,过上了自尊自立的生活,看来并非悲剧,然而,贯穿于整个作品中的却是其不止不休的遗憾、孤独、伤感和悔恨。

大宅门的显赫辉煌和冷清秋内心的孤寂哀伤,读之令人扼腕,而她自身的不断悔恨更是使人相信,这场婚姻是一次美丽的错误,离婚也无法挽回失去的美好。

2 人物塑造方面体现的悲剧色彩其扛鼎之作《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是其代表人物。

她追求自由平等的婚姻,相信真挚深沉的情感,有着无与伦比的才气和自信,却又迷恋物质诱惑,渴望嫁入豪门,当意识到爱情是如此脆弱,真情已逝去如水,却又有了坚定的反抗意识。

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极美的外表和内心,也赋予她复杂的性格品质,同时,又赋予了她一个不可能拥有的豪奢生活背景,使其悲剧的诞生不可避免。

作者在文中不遗余墨地描写她超凡脱俗的美:“只见那雪白的面孔上,微微放出红色,疏疏的一道黑留海披到眉尖,配着一双灵活的眼睛,一望而知,是个玉雪聪明的女郎。

”这是钱钟书笔下“没有被摩登世界污染”的纯洁的化身,是读者心目中最期待的绝色佳人。

然而,张恨水显然不想用粗俗的“灰姑娘与王子”或是“郎才女貌”的故事套路讨好读者的眼睛污染读者的内心,而选择构建了一段悲惋的故事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冷清秋几经波折,嫁入金家,却因出身卑微,却为姑嫂妯娌所轻视,甚至连下人李马都瞧她不起。

为了维系来之不易的情感,一贯自尊自爱的清秋在金家不得不低眉顺眼,陪着小心,生怕得罪了谁。

林中的飞鸟沦落笼中,悲剧依然酿成。

张恨水展开笔力,把清秋内心的痛苦,默默的哀伤,无助的悲叹以及无奈的隐忍表达得淋漓尽致。

借助这种令人痛惜的命运和气氛,小说的悲剧性得到了彻底地展露。

不仅如此,张恨水还着力于心理悲剧的表达。

冷清秋最大的悲剧还是明明知道自己是被金钱给引诱了,一开始她就知道是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的基石并不牢固,“只要燕西肯花钱,不受他引诱的,恐怕很少吧?女子们总要屈服在金钱势力范围之下。

人家不高兴,看你是个讨厌虫。

高兴呢,也不过是一个玩物罢了。

无论感情好不好,一个女子作了纨绔子弟的妻妾,便是人格丧失”。

但还是克服不了自己内心的那一点点虚荣,终于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是作茧自缚,也是飞蛾投火。

酿成冷清秋悲剧的不仅是社会的贫富等级,也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从这个角度看来,张恨水不仅致力于社会悲剧,还致力于性格悲剧的审美表达。

不仅冷清秋如此,张恨水笔下的众多人物都有着这样一种“被撕碎了美好”的人生轨迹。

金燕西,这个另类的纨绔子弟,活脱是一个民国版的贾宝玉,一样的为人良善,一样的生性多情,连开车不慎压死驴子也要向赶驴人道歉并赔偿;他甚至会鼓励下人小怜追求自己的幸福。

可以说是一个“很美”的人,虽然生活极尽奢华,却丝毫没有阔少的架子,甚至能和丫鬟下人谈自由说平等,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尤其是他贵为总理的公子。

尽管张恨水没有,也不可能“像当时的主流作家那样,从理性的认识出发,对市民身上的弱点——落后的国民性进行无情的嘲讽与批判”;但张恨水站在读者的身后,说的就是他们心窝子里的话,讲得就是他们熟悉的、真实的、现实中的事,传递的就是他们也坚信的道理,因此,读者的悲伤也正源于张恨水的遗憾,借助这种手段,张恨水的悲剧美学实现了被接受被体悟的整个过程。

二多层面的两难选择1 对象:群体还是个体写什么,说到底是写群体还是个体的问题。

粗读张恨水的作品,恐怕只能看到一个个单一的故事,但跳出故事情节,不难发现其张恨水的作品虽然以言情为主要载体,表达却实实在在兼顾着国家,完完整整地体现着国家的内涵。

正如《红楼梦》虽写的是宝黛的爱情,揭示的却是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折射的是一个王朝的没落。

从背景的选取上,张恨水从不是随意选一个年代,而是直接将时代的某个片段某个角落直接拷贝过来,《啼笑因缘》中我们可以看到军阀混战的年代,看到封建时代将被埋葬之前,门阀制度的垂死挣扎,《金粉世家》借“六朝金粉”的典故再现了豪门贵族的兴盛衰败史。

其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北伐战争的前夜,学生运动的场面更是时时出现在张恨水的作品之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张恨水似乎和“载道文学”的作者一样,以社会群体的命运表达作为自己的审美载体,但实际情况却又不是如此,作者的笔墨还是集中在个人的悲欢离合上,并没有把社会矛盾尤其是社会阶层的矛盾视作矛头。

把造成爱情波折设置于个体与社会之间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因素推动、影响、改变甚至决定着故事的发展脉络,也就是说,张恨水的作品是介于通俗文学惯常描写的个体与载道文学惯常描写的群体矛盾之间,选择了一个折衷的方式,既没有像通俗文学一样,只写个体矛盾,也没有像载道文学一样,只写群体矛盾,而是着力表现个体与群体矛盾。

这是张恨水改良的一种表现,也是张恨水妥协的一种表现,更是其两难的一种表现。

2 宗旨:国民还是市民应该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小说是伴随着商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其教化功能远远小于史传文学甚至是诗词曲赋,但在新文学作家的手中,却成了启蒙民智最有效的武器,作为同时期而又有着社会良知的张恨水来说,必然也要有着类似的思考。

是为全体国民书写战斗檄文还是为普通市民书写传奇故事就成了一个问题,体现在美学表达中,也呈现出一种两难的情态:是激扬个性解放式的金刚怒目,还是以平淡的语气记录一段江湖传奇。

作者是困惑的,是犹疑的,是两难的,体现在作品中则表现为人物的举止多有飘摇不定之感。

同是离经叛道,打破门庭,金燕西就成不了觉慧(巴金《家》中的主人公)——甚至连名字也不会那种令人血脉喷张的气魄。

中国社会已经走在变革的康庄大道上,市民阶层却仍然在休闲与消遣中等候猎奇的作品。

张恨水一方面感受着国家需求的使命,另一方面不得不考虑市民读者的审美需求。

所以只能不断地讲述着他虚构或变异出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安排着如迷宫般曲折的情结游戏,甚至连《虎贲万岁》这样颂誉英雄号召抗日的小说,他也要强调:“小说就是小说,若是像写战史一样写,不但自乱其体例,恐怕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最后,就形成了这样的审美表现:作品从主题到人物似乎都要传递什么,或抗争,或追求,或反思,却被缠绵的情感离奇的情节一下子冲淡了许多。

而读者似乎从中若有所悟,却又欲辨忘言,形影模糊。

3 主题:人物命运何去何从同时期的鲁迅最擅长写“受害者”形象,如孔乙己、祥林嫂;同时期的钱钟书最善于写多余人的形象,如方鸿渐,套用这个模式,我们发现张恨水的小说世界中,最善于写“半新半旧”“亦新亦旧”的具有双重文化人格的形象。

《金粉世家》中的金铨,就是这样一个集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于一身的人,他早年留学西洋,接受过现代文明的熏陶,具有自主、平等的现代思想;同时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塑就的大家长的典范,仁慈和善,端方正直,然而,人格上的健全并不能改变他实质上还是一个封建王国国王的身份,姨太太、父命难不可违、必要时的霹雳手段都是他的标签,这就铸成了他让人又爱又恨的形象特征。

美学上有一句名言:“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用在金铨的身上就十分合适。

总而言之,复杂、矛盾的心态造成了两难的处境,产生了读之未尽的审美意蕴,这也算是张恨水创作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一个偶然吧。

参考文献:[1] 杨义主编:《中国现代小说史(全三册)》,人民文学出版,1998年版。

[2] 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3]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