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汇报-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https://img.taocdn.com/s3/m/0b5b2608f78a6529647d53a6.png)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急诊诊断男性,65岁,主因胸疼3小时于2003、9、8收入院。
现病史:3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疼痛,为胀痛,无出汗,吸气时疼痛加重,疼痛部位正中偏下,向两肩部放射。
既往史:体建。
查体:BP:100/60mmHg (双上肢)110/70 mmHg (双下肢)P68次/分R20次/分T:36.8℃一般状况可,皮肤无出汗,神志清楚,表情平静,口唇无紫绀,胸骨、肋骨及肋软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心率:68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剑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
四肢肌力正常。
化验及辅助检查:WBC 12×109,HB 12.7g/dl尿常规:正常血凝分析:正常;D-二聚体〉2000;血气分析:PO2 76㎜Hg PCO2 38㎜HgECG:正常胸片:双肺未见异常,纵隔无增宽。
B超: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
诊治:抗炎、静点硝甘、抑酸第二天,患者症状无好转,疼痛位置未变,但放射至两侧腰部,故行腹部血管超声检查。
腹部血管超声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而后做主动脉增强CT扫描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收入血管外科行支架治疗后病愈出院。
诊断体会:不典型之处:疼痛不剧烈,血压不高,胸片纵隔无增宽。
有提示之处:疼痛放射位置下移。
腹部血管超声提示阳性率多少?病历(二)男性,65岁,主因“突然胸痛伴意识不清”而于2003、9、9入抢救室。
9月9日晨,患者突然觉胸痛、胸闷,即来急诊就诊,作心电图正常,在就诊过程中,突然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入抢救室。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入院查体:BP 80/50㎜Hg 昏迷,呼吸不规律,HR 58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
即刻行气管插管,插管后,患者即清醒,发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查体,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5级,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0级,双侧巴氏征(—)。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https://img.taocdn.com/s3/m/52466d9a6bec0975f465e211.png)
•
ischemic symptoms
症状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ymptoms Unilateral, occipital headache with or without ipsilateral neck pain, followed by progressive onset of ischemic symptoms, is the hallmark of VA dissection [5, 22]. A prospective study found that headache or neck pain occurred in 57 (85%) of 67 patients with VA dissections; intracranial VA dissection presenting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ymptoms carries a relatively good prognosis Posterior fossa mass effect Acut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Rates of rebleeding of ruptured VA dissecting aneurysms range from 30% to 71%. Rebleeding most often occurs during the hyperacute phase: 57%– 93% of rebleeding occurs within 24 h of the first hemorrhage. Reported mortality rates for patients with rebleeding are 47%–71%
主动脉夹层案例汇报
![主动脉夹层案例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60133981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6.png)
胸部体征:双肺湿啰音,气管右移,左肺叩诊浊音
腹部体征:压痛,累及腹腔脏器血管可出现腹部膨隆、叩诊鼓音、肠鸣音消失
神经系统体征:淡漠、嗜睡、偏瘫、昏迷
AD辅助检查
心电图:大多数正常。累及冠脉者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胸片:心影增大,主动脉结扩大、主动脉增宽,左侧胸腔积液。
血液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机制(D-dimer升高明显)、血气分析、血沉
经皮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指征
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绝对适应征
1
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Stanford A型夹层动脉瘤
2
破口位于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2.5cm 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
3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4
动脉分支起自假腔并双重供血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
AD外科治疗
根据夹层动脉瘤破口位置及病理分型制定手术方案。
01
一般原则:
02
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人工血管置换术)
03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或经皮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04
外科手术指征
急性近端夹层分离 急性远端分离并有下列情况: 进展的重要脏器损害 局部压迫症状/或直径大于5厘米 动脉破裂或接近破裂(如囊状主动脉瘤形成 ) 主动脉瓣反流 逆行进展至升主动脉 马凡综合征的夹层分离 急性期应内科治疗,期间若出现主动脉破裂、主动脉进行性扩张、不能控制的胸背疼痛和高血压,则必须立即中转手术
1
急性肺栓塞:呼吸困难、心电图改变、胸片及放射性核素扫描
2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
第一章
一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致心跳呼吸停止的急救护理
![一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致心跳呼吸停止的急救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f5aaab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8.png)
一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致心跳呼吸停止的急救护理【关键词】椎动脉夹层;气道梗阻【Key words】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椎动脉内膜与中层或中层与外膜之间剥离,血液进入血管壁夹层内使血管壁间进一步分离或在动脉壁内出现自发性血肿形成的不规则囊状物【1】,一旦破裂出血,患者病死率高达10%【2】。
我科于2023-02-06 10:25分收治一名以颈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该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期间,病情迅速恶化致心跳呼吸骤停,经多科协作联合救治,患者恢复呼吸心跳,成功行介入手术后转ICU进一步救治,现将抢救心得报告如下:病例简介:患者,男性,43岁,因右颈部疼痛2小时由120救护车送入急诊,入院时患者痛苦貌,神情较紧张,主诉颈部疼痛伴活动障受限,疼痛评分:3分,稍有胸闷无胸痛,查体:右颈部明显有一处8*8cm实质性肿块,触之无捻发感,皮温不高。
既往有颈椎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病史。
测生命体征:T:37℃、P:96次/分BP:155/105mmhg、SPO2:95%。
预检分诊护士接诊患者后初步考虑患者可疑气胸或者不明原因的颈部出血,通过追问病史:该名患者无外伤史,在家如厕时头颈向右后方扭转拿纸引起颈部疼痛伴有肿块出现,虽然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但存在有不可预测的肿块若持续增大有压迫气道引起窒息的风险,护送患者直接入抢救室。
抢救室护士初步处置后完成头颈部普通CT检查, CT提示:右颈部及上纵膈团块伴出血可能;气管及喉腔受压左移;甲状软骨骨折可能。
患者检查完毕返室等CT结果期间突发刺激性咳嗽伴有咳痰无力,面色青紫,抢救护士立即给予吸痰,在吸痰过程中患者呼吸停止,意识由清迅速转为深昏迷,面色明显青紫,颈部高度肿胀,舌体脱出,GCS:1+1+1,SPO2测不出,动脉搏动能触及,立即予呼吸气囊辅助通气,随后患者心律下降,心电监护HR:30-46次/分,动脉搏动未触及,立即予CPR,肾上腺素1mg静推。
危重病人讨论-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危重病人讨论-椎动脉夹层动脉瘤](https://img.taocdn.com/s3/m/d06b9341b14e852459fb574b.png)
11
知识链接 Knowledge Linking
动脉夹层(CAD)定义
动脉壁层内的撕裂
血液通过破损的血 管内膜进入血管壁
血管壁分层
血管狭窄、闭塞 形成动脉瘤样扩张
12
血管的三层构造
高发年龄
13
40—50岁是脑动脉夹层的高发年龄 是中青年人缺血性卒中仅次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第2位病因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 过敏史
查体:
T37℃,R20次/分,P78次 /分,BP129/95mmHg 神志清楚,D=2.5mm,光 反射存在
5
磁共振示:
左侧椎动脉动脉瘤
治疗:
• 告病危 • 完善各项检查 • 预防癫痫、止痛及 对症支持治疗
6
局麻下行全血脑血管造影检查(DSA)
• 示左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 择期手术
颈内动脉 2.5~4/10万
好发部位
17
• 多见于颈内动脉咽部和椎动脉V3段
• 颅内-椎动脉的V4 段
基
底
动
脉
椎动脉
V1段(横突孔段)
颈
V2段(横段)
内
V3段(寰椎段)
动
椎
V4段(枕骨大孔段) V5段(颅内段)
脉
动 脉
椎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
18
后颈部、肩部、头 枕部疼痛
搏动性、持续性
缺血性症状
与夹层压迫颅神经及脑干、 小脑有关
后枕部疼痛 恶心
眩晕
复视 共济失调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和小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
辅助检查
19
MRI
• 阳性率高达92% • 可作为诊断和随访的重要手段 • 无法发现微小病灶
动脉夹层报告模板
![动脉夹层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b6fce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8.png)
动脉夹层报告模板背景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Stanford A(指涉及上行主动脉的夹层)和Stanford B(指不涉及上行主动脉的夹层)。
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避免其进展和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医生提供一份动脉夹层报告模板,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动脉夹层。
报告内容患者信息动脉夹层报告的第一部分应该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住院日期等。
此外,还应该在报告中描述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和体检结果,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影像学表现动脉夹层报告的第二部分应该包含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胸片、CT、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式。
医生需要对这些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动脉夹层的程度和范围,并与患者症状进行匹配,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诊断结果动脉夹层报告的第三部分是诊断结果。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确定诊断结果,包括Stanford A或Stanford B。
此外,还需要详细描述动脉夹层的位置、大小和分层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等。
治疗方案动脉夹层报告的第四部分应该包含患者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医生需要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等。
在这一部分,需详细描述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方式、药物使用剂量和持续时间等。
随访与预后动脉夹层报告的第五部分应该包含患者的随访与预后。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随访,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此外,还需要分析患者的预后,包括术后并发症、生存率和远期疗效等指标。
结论动脉夹层报告是一份重要的医学文档,能够为医生提供帮助,指导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
一个完整的动脉夹层报告应该包括患者信息、影像学表现、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和随访与预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
![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d24671ab8f67c1cfbd6b8c7.png)
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摘要】目的:总结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8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的16例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就其介入治疗策略作回顾总结,通过❷底旨跤澳匝❷管造影及临床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7例无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采取椎动脉内支架之置入辅助弹簧圈栓塞12例, 2例因夹层累及小脑后下动脉而将支架置于小脑后下动脉内后闭塞动脉瘤,2例采用闭塞载瘤动脉治疗。
术后1例因急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15例恢复良好,死亡1例;6 个月后7例DSA随访,未见动脉瘤显影。
结论:积极采取保留或闭塞载瘤动脉的介入方法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置入;弹簧圈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Intracranial Vertebral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CUI Yan-feng, ZU Mao-heng, GU Yu-ming, 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16, 13 (35): 113-117[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for 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 Method :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f clinical data from 16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Xuzhou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2 to August 2015.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il embolization of aneurysms. DSA , CT and clinical follow-up were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 Modified RANKIN Scale ( mRS ) scores at hospital discharg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Result : All 16 cases were successful treated without bleeding complica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12 aneurysms were treated by stent-assisted coiling, 2 aneurysms was treated by st ent impla nted in PICA and then aneurysm occlusion with coils, 2 aneurysms was treated by proximal vertebral artery and aneurysm occlusion with coils.1 case died after operation. An acute hydrocephalus occurred in 1 case after operation and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was performed・ During the follow up 1-24 months,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of bleeding and infarction. 7 cases were followed up by angiography , DSA showed that 7 aneurysms were disappeared. Conclusion: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 is feasiable.The selective method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eurysm is safe and effective.【Key words] Vertebral artery;Dissecting aneurysm;Stent implantation; CoilFirst-author' ❷发3讨论自发性椎动脉-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年发生率在(1〜10)/万人口[3], 80%发生在30〜50岁人群。
读书报告-颈、椎动脉夹层
![读书报告-颈、椎动脉夹层](https://img.taocdn.com/s3/m/8814dff1ad02de80d4d840fa.png)
脉杂音
缺血表现
脑或视网膜缺血;50-95%患者(67-77%) • 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短暂性单眼盲,继
而发生缺血性卒中。
• 仅有约1/5患者发生无先兆的缺血性卒中 • 少见由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或视网膜动脉的
堵塞所致的永久性盲
以医院为基础的调查发现1%CAD并发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颅内假性动脉瘤 破裂有关
• 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
血管内治疗
•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 • 较外科手术风险低。很多时候,取代手术而
成为内科治疗失败后的首选。 • 但是,长期的风险、并发症尚不明确
参考文献
Stefan T. Engelter, Tobias Brandt, Stéphanie Debette et al. Antiplatelets Versus Anticoagulation in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 Stroke 2007;38;2605-2611;
• 大约5%的颈动脉椎动脉夹层患者有至少一个亲属患有自发性 主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夹层分离
• 部分有多发皮肤雀斑、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而主动脉 及其分支、黑色素细胞以及主动脉瓣膜都由神经嵴细胞发育分 化而来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中膜囊性坏死、主动脉根 部增宽、动脉冗余(卷曲、扭结、成袢)、动脉膨 胀性增加、动脉壁硬度增加、自发及内皮依赖的血
血。 以上临床三联征见于不到1/3的患者,而
任何两种症状则高度提示此诊断
局部表现
一侧颈部疼痛:见于1/4患者,局限于 前外侧颈部的上半。 特发性颈动脉痛:持续孤立的颈部疼 痛、局部压痛
单侧面、眼痛:1/2患者 2/3的患者发展为特征性的单侧头痛:
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905d39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a.png)
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张小军;王守森;王如密【摘要】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endovascular embolic treatment for ruptured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 Methods Fourteen patients with ruptured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 diagnosed by angiography underwent endovascular embolic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s, endovascular embolic procedure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reatment included proximal occlusion of parent artery (1 case), proximal and distal occlusion of parent artery plus embolization of the aneurysm (10 cases), and stent-assistant coil embolization (3 cases). All the 14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a mean period of 24 months (ranged from 3 months to 7 years), among whom good clinical results were found in 13 cases with no recurrence of SAH, 1 case died from respiratory and circulatory failure. Conclusion Complete occlusion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 and its parent artery is the best endovascular procedure for ruptured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 the alternative effective method is stent assistant coil embolization.%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对14例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经过及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中1例行单纯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0例行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3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全组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7年,平均24个月.随访期间13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未再出血,其中1例术后第3天出现明显的脊髓动脉缺血症状,经应用抗凝及扩血管等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可将载瘤动脉连同动脉瘤完全闭塞或应用支架血管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36)007【总页数】3页(P745-747)【关键词】椎动脉;动脉瘤,夹层;栓塞,治疗性【作者】张小军;王守森;王如密【作者单位】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2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占位效应及头痛等,其中以SAH最为严重,占整个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3%~7%。
病例汇报-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病例汇报-椎动脉夹层动脉瘤](https://img.taocdn.com/s3/m/35432e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c.png)
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方式,结合神经外 科、影像科和心血管内科等专业医生 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治疗过程
治疗策略
诊断明确
通过CTA、MRA等影像学检查, 明确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
累及范围。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 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等。
治疗结果与预后
治愈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治愈率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得
到缓解或消失。
并发症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 感染等。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并发症 的发生率逐渐降低。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需要定期复查和 随访。
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预后良好,但需要 长期随访和关注。
02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分析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成因
遗传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家族遗传性动脉瘤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 重要成因之一,基因突变导致血管壁结构 异常,增加动脉瘤发生的风险。
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等导致动脉粥样 硬化的发生,使血管壁变脆、弹性减弱, 容易发生夹层分离。
动脉壁 损伤,引发夹层形成。
05
病例总结与反思
本病例的治疗经验与教训
早期诊断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症状复杂,易误诊, 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以便早期确 诊。
紧急处理
在疑似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情况下, 应立即进行血管影像学检查,以便快 速确诊和制定治疗方案。
手术时机
在确诊后,应尽快安排手术,以免夹 层动脉瘤破裂导致严重后果。
术后护理
椎动脉夹层要点ppt课件
![椎动脉夹层要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582444f61fb7360a4c6555.png)
椎动脉夹层病因
根据发病原因不同,椎动脉夹层可以分为外伤性夹层和自发性(特发性)夹层两大类, 其中后者占绝大多数。
外伤性夹层一般有明确的头颈部外伤史,包括长时间颈部过度伸展、锐器刺伤、 交通事故等;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椎动脉分段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2015年7月15日于大连市中心医院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患者头痛、 头晕明显缓解,给予口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及阿托伐他汀进行卒中2级预防。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及病例复习一例ppt课件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及病例复习一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8856855022aaea998f0f94.png)
Definition:
VBDAs
Page 2
VBDAs
Summary:
1、发病率约为1~1.5/10万。
2、75%~80%的VBDAS发生于V4段,可能与PICA开口有 关。
2)载瘤动脉重建
VBDAs
缺点:不能有效改变血流动力学导致复发出血、术后抗凝治 疗延缓瘤腔血栓形成
Page 9
3)液体栓塞剂应用
VBDAs
缺点:Onyx胶中MSO成分具有血管 毒性,可引起炎性反应或血管痉挛。
Page 10
VBDAs
4)血流导向支架应用
缺点:支架移位、短缩,血栓形成、血管内皮过度增生。
3、病因可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
先天性:肌纤维发育异常
自发性
多囊肾、马方综合征
后天性:高血压、DM、高脂
血症、吸烟及饮酒
Pis: 1、缺血、出血; 2、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Page 4
VBDAs
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1)动脉偏心性狭窄伴外管径扩张。 (2)串珠征或节段性狭窄。 (3)壁内血肿。 (4)双腔征。 (5)内膜瓣。 (6)夹层动脉瘤形成。
Page 14
VBDAs
入院后脑血管造影检查: (5月8日)
(5月16日)
Page 15
VBDAs
血管内治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Page 16
VBDAs
Page 17
VBDAs
术后患者无脑缺血表现,术后5天出院。 患者合并有颅内多发动脉瘤:
Page 18
VBDAs
颈动脉夹层3例报告
![颈动脉夹层3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a6b769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c.png)
颈动脉夹层3例报告动脉夹层是指动脉血液经血管内膜上的破损处入侵并扩散于动脉壁的各层组织结构中,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于颈动脉的夹层为颈动脉夹层。
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颈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对于本病的认识。
1病例1.1例1男,40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伴吐词不清1d”于2012年5月12日入院。
患者1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不能行走,伴头昏,无意识障碍。
查体:构音障碍,左侧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Ⅱ级,左侧Babinski征(+)。
实验室检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与颞顶区脑梗死。
DSA(图1)示右侧颈内动脉C1段闭塞,远端呈火焰状。
NIH-SS评分13分。
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夹层。
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
治疗10d后,复查DSA见右侧颈内动脉有细微的血流通过,行右侧颈内动脉支架置入(图2)。
术后予拜阿司匹林0.1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mg/d。
3个月后复查DSA,右侧颈内动脉血管形态恢复正常;NIHSS评分0分。
图1右侧颈内动脉C1段夹层图2支架治疗后血管形态正常1.2例2男,40岁。
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失语1d”于2012年9月12日入院。
患者1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行走,伴语言障碍,能听懂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用语言表达,不伴意识障碍、抽搐。
既往有高血压史,未正规治疗。
查体: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肌力Ⅱ级,右侧Babinski征(+)。
头颅CT示左侧额颞区梗死。
DSA示左侧劲内动脉C1段闭塞,远端呈火焰状(图3)。
NIHSS评分12分。
诊断:左侧劲内动脉夹层。
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
治疗14d后复查CTA示左侧颈内动脉可见细微的血管影。
予拜阿司匹林0.1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3个月。
复查DSA示左侧颈内动脉血管形态基本恢复(图4)。
患者右侧肢体肌力Ⅳ级,遗留有不完全性失语,NIHSS评分3分。
主动脉夹层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及病例汇报ppt
![主动脉夹层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及病例汇报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43feb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e.png)
• (3)、肢体血供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应监测患者(Zhe)上、下肢的 血压、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肢体感觉、皮肢颜色及温度。
• (4)、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废用性萎缩。术后取平卧位, 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24 h,24 h后床上轻微活动,72 h后可酌情 下床活动。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治疗药原物治(Yuan疗)则原则
制动 镇静镇痛
降压
控制心率
治疗目标: 绝对卧床(Chuang)休息
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 心率60~70次/min。 有效地稳定或中止主动脉夹层的继续分离,使症状缓解,疼痛减轻或消 失。 治疗目的:阻止夹层血肿的进展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第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临床 表现 (Chuang)
特(Te)点:多样性,复杂性,易漏诊,易误诊 症状与体征
疼痛:常见的首发症状,刀割样或撕裂样
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出血症状、缺血症状、压迫症状、心功能不全症状 肾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肾性高血压等 猝死 休克
慢性夹层
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 主动脉造影术 • 计算机体层摄影 (CT)
• 磁共振 (MRI)
• 经胸或经食管的超声心动图(UCG) • 血管内超声。
第二十页,共三十五页。
主动(Dong)脉造影
• 突出优点
• 是确诊AD首要、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早期报道其敏 感性和特异性为 88%和95%
• 缺点
• 属于有创性检查 ,有潜在(Zai)危险性 ,且准备及操作费时 ,已少用于急诊
病例汇报-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幻灯片
![病例汇报-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4857658a011ca300a7c39042.png)
查体:GCS 12 分 嗜睡,精神差,双侧瞳 孔等大等圆 直径0.2cm 对光〔+〕,双侧 面容对称,伸舌居中,颈部抵抗,克氏征 阳性,双侧巴士征阴性。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 糖尿病史 口服药物控 制尚可
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处理:
给予尼莫同抗血管痉挛 稳定控制血压、止血药物 止痛、镇静对症治疗 补液、营养支持
讨论
夹层动脉瘤定义: 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动脉壁中膜内发 生的 出血状态称之为动脉夹层,壁内血肿与血 管腔 相通,呈动脉瘤样扩大,称为夹层动 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部位 V4段是受到头 部运动剪切力的影响。颅内 血管外膜薄,更易破裂出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椎动脉夹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 出血,后循环缺血和其他病症〔后颈背部 疼痛等〕。
脑血管造影结果
诊断为:左侧椎动脉PICA〔小脑后下动脉〕 远端夹层动脉瘤
手术治疗策略:
〔1〕PICA远端椎动脉夹闭〔旷置〕术
〔2〕PCIA远端椎动脉并夹层动脉瘤弹簧 圈栓塞
手术过程
术后处理:给予抗血管痉挛,稳定血压, 维持补液量等治疗。
患者情况:意识状态逐步改善,头颈部疼 痛逐步消失,无明显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四肢活动良好。
DSA脑血管造影诊断为金标准,常见形态:
〔1〕动脉夹层特征性的表现为双腔征
〔2〕不规那么的血管增粗与变细交替出现 的 “珠线征〞是典型的夹层表现〞
外科及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主要是针对破裂的夹层动 脉瘤、大的假性 动脉瘤、或虽然给予持续的抗凝 治疗仍有 频繁的脑缺血发作 。
夹层动脉瘤手术策略:
〔1〕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无真正的瘤 颈,不适合行瘤颈夹闭术。
〔2〕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特别是血管内 支架联合应用,使血 管内栓塞治疗成为椎 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https://img.taocdn.com/s3/m/52466d9a6bec0975f465e211.png)
•
ischemic symptoms
症状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ymptoms Unilateral, occipital headache with or without ipsilateral neck pain, followed by progressive onset of ischemic symptoms, is the hallmark of VA dissection [5, 22]. A prospective study found that headache or neck pain occurred in 57 (85%) of 67 patients with VA dissections; intracranial VA dissection presenting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ymptoms carries a relatively good prognosis Posterior fossa mass effect Acut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Rates of rebleeding of ruptured VA dissecting aneurysms range from 30% to 71%. Rebleeding most often occurs during the hyperacute phase: 57%– 93% of rebleeding occurs within 24 h of the first hemorrhage. Reported mortality rates for patients with rebleeding are 47%–7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动脉夹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 出血,后循环缺血和其他症状(后颈背部 疼痛等)。 DSA脑血管造影诊断为金标准,常见形态: (1)动脉夹层特征性的表现为双腔征 (2)不规则的血管增粗与变细交替出现的 “珠线征”是典型的夹层表现”
外科及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主要是针对破裂的夹层动 脉瘤、大的假性 动脉瘤、或虽然给予持续的抗凝 治疗仍有 频繁的脑缺血发作 。
夹层动脉瘤手术策略: (1)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无真正的瘤 颈,不适合行瘤颈夹闭术。 (2)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特别是血管内 支架联合应用,使血 管内栓塞治疗成为椎 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手术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术后处理:给予抗血管痉挛,稳定血压, 维持补液量等治疗。 患者情况:意识状态逐步改善,头颈部疼 痛逐步消失,无明显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四肢活动良好。
讨论
夹层动脉瘤定义: 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动脉壁中膜内发 生的 出血状态称之为动脉夹层,壁内血肿与血 管腔 相通,呈动脉瘤样扩大,称为夹层动 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部位 V4段是受到头 部运动剪切力的影响。颅内 血管外膜薄,更易破裂出血。
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处理: 给予尼莫同抗血管痉挛 稳定控制血压、止血药物 止痛、镇静对症治疗 补液、营养支持
脑血管造影结果
诊断为:左侧椎动脉PICA(小脑后下动脉) 远端夹层动脉瘤 手术治疗策略: (1)PICA远端椎动脉夹闭(旷置)术 (2)PCIA远端椎动脉并夹层动脉瘤弹簧圈栓 塞
病例汇报
瑞金医院北院 李锋
患者 女性 64岁 主诉: 突发头颈部疼痛伴呕吐一天 现病史:患者一天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 痛以枕部及颈背疼痛明显,伴有间歇性呕 吐数次,言语含糊,意识水平不全。无肢 体瘫痪,无四肢抽搐发作。
查体:GCS 12 分 嗜睡,精神差,双侧瞳孔 等大等圆 直径0.2cm 对光(+),双侧面容 对称,伸舌居中,颈部抵抗,克氏征阳性, 双侧巴士征阴性。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 糖尿病史 口服药物控 制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