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期病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郭曲练
3-围术期安全使用NS郭曲练
COX存在可能来源于COX1和 COX2基因的 多种同工酶或变异体,其功能存在重叠。 COX3的发现以及其存在的抑制炎症的特殊 作用 ,为研究COX3特异性抑制剂提供了理
论基础。
非甾体抗炎药的研究方向
◆ ◆ ◆
非 甾 体 结 构 的 磷 脂 酶
选 环 择 氧 性 酶 和 脂 和 氧 酶 双 重 抑 抑 抑 制 制 制 剂 剂 剂 COX2 COX3 A2
1.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
NSAIDs历经百年发展史的标志性事件
1.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化学结构差异巨大。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丙酸类(布洛芬) 苯乙酸类(双氯芬酸) 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
腹股沟疝气手术为例 1999年Callesen报道术后19%的患者抱怨 有慢性疼痛。 2005年的Nienhuijs报道43%的患者术后存 在9~33月的慢性疼痛。
1.Callesen T,et al. Br J Surg,1999,86:1528-1531. 2.Nienhuijs SW, et al. J AM COLL SURGEONS, 2005,200:885-889
吡咯乙酸类(托美丁) 吡唑酮类(保泰松)
昔康类(吡罗昔康) 昔布类(塞来昔布、罗非昔布)
尼美舒利、萘丁美酮。
1.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具有共同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
1.非甾体类抗炎药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1-07-20T09:31:37.46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黄晶[导读]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1-2],需要医护人员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以防患者出现意外。
黄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恢复室湖南长沙410008)【摘要】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对麻醉恢复室接收的5060例全麻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小儿组、成人组及老年组,统计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各年龄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1297例(25.63%),其中循环系并发症548例(10.83%),呼吸系并发症490例(9.68%),神经系统并发症192例(3.80%)。
结论:应制定个性化的麻醉和复苏方案,以减少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
【关键词】全麻;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59-02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1-2],需要医护人员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以防患者出现意外。
笔者对本院麻醉恢复室接收的5060例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临床评估并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我院麻醉恢复室接收全麻术后患者5060例,男2704例、女2356例,年龄3d至90岁,其中≥6O岁823例(老年组),18~59岁2 620例(成人组),3 d至17岁1617例(少儿组)。
1.2方法1.2.1处理措施所有患者入麻醉恢复室后常规吸氧,气管内插管需呼吸辅助者常规机械通气,用迈瑞Bene View T5多参数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P、R、BP、SpO2等。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①血容量足够
②搬运过程中,动作应轻柔、缓慢,确保各种
管道的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③有呕吐可能者,将其头侧向一边
④对全麻未清醒病人,在人工呼吸状态下转送
⑤对心脏及大手术、危重病人,则应在吸氧及
严密循环、呼吸监测下转送
⑥加强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麻醉恢复期 病人的监护和管理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监护和管理要点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掌握气管内插管的拔管条件. 严密掌握病人返回普通病房的指征. 苏醒过程中病人的管理和转运. 加强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未苏醒侧卧或去枕仰卧,必要时置入口咽 导气管,密切观察呼吸道的通畅度、呼吸幅 度和呼吸频率。
②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观察血压、脉搏、尿量、皮肤颜色、静 脉输液速度及心电图等。
拔管条件:
意识及肌力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好,
无呼吸困难、咽喉反射恢复、鼻腔口腔及 气管内无分泌物
(1)神经系统:意识及肌力恢复;病人可根据 指令睁眼、张口和握手。 (2)呼吸系统:已拔除气管插管;通气量够。 (3)循环系统:心电图示无心肌缺血及心律失 常;脉搏、血压正常、稳定。 (4)其他: 1)无明显血容量不足的表现 2)血气分析正常 3)体温正常
麻醉科手术中的麻醉恢复与护理
麻醉科手术中的麻醉恢复与护理在麻醉科手术中,麻醉的恢复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麻醉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可以使患者处于无痛或者无意识状态,以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然而,麻醉后的恢复与护理也需要专业的人员和合理的方法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重点探讨麻醉科手术中的麻醉恢复与护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麻醉恢复的重要性麻醉恢复是一项负责任且关键的工作,它涉及到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在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从麻醉状态中逐渐恢复,并且将进入到觉醒状态。
恢复期间,患者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包括呼吸恢复、心脏功能恢复、意识清醒等。
这段时间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安全至关重要。
二、麻醉恢复的步骤与护理措施1. 观察与监测:在麻醉科手术后,患者应该被严密地观察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监测项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以及术后伤口渗出婴儿等。
2. 保持通气道的通畅:麻醉后患者的舌根肌张力减弱,这可能导致通气道阻塞。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可以采取措施,比如头偏向一侧、托颚抬颈等,以保持通气道的通畅。
3. 控制疼痛:麻醉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为了控制疼痛,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特定的镇痛药物或者其他缓解疼痛的方法。
4. 观察尿液和排泄情况:麻醉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尿液潴留或者排泄功能减退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尿液和大便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预防并发症:麻醉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比如恶心呕吐、喉痉挛等。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麻醉恢复的护理团队麻醉恢复的工作需要一个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团队来完成。
麻醉恢复的护理团队通常包括麻醉医师、护士、呼吸治疗师等。
麻醉医师负责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用药情况,护士负责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呼吸治疗师则负责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麻醉后护理要点
麻醉后护理要点
麻醉后护理是指在患者接受完麻醉后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和监测
工作。
麻醉后患者处于虚弱、恢复期,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以确
保其平稳、安全地恢复。
以下是麻醉后护理的要点:
1. 观察和监测
- 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疼痛程度,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 监测患者的尿液排泄量,确保有足够的尿液排出。
2. 疼痛管理
-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疼痛
缓解措施,如药物镇痛或物理疗法。
- 监测患者对疼痛缓解措施的反应和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3. 呼吸道管理
- 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定期观察和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
- 如有需要,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如使用呼吸器等设备。
- 保持呼吸道湿润,可通过加湿器或蒸汽浴等方式。
4. 饮食和水分管理
- 根据患者恢复的需要,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水分摄入。
- 在开始进食前,确保患者的咳嗽和吞咽功能正常。
- 饮食应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
5. 活动与康复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组织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活动,促进恢复。
- 避免患者过度劳累和受伤,确保安全。
以上是麻醉后护理的要点,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时,应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范进行,并不断关注患者的状况变化。
只有全面、细致地开展护理工作,才能确保麻醉后患者的安全和恢复。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国家麻醉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08)006【总页数】7页(P352-358)【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专家共识【作者】国家麻醉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2+5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和疼痛共同构成了生命五大体征,保持体温恒定是保证机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体温异常可引起代谢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正常人核心体温为36.5~37.5 ℃,体表温度为33 ℃左右。
核心体温是指机体深部重要脏器的温度,与体表温度相对应,二者之间温度梯度约为2~4 ℃。
围手术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核心体温低于36 ℃的现象称为围手术期低体温[1],又称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perioperative inadvertent hypothermia),应与以医疗为目的的控制性低体温相区别。
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较高(7%~90%)[1- 3],2015年北京地区的报道数据为39.9%[4],2017年全国部分地区横断面调查报道数据为44.5%[5]。
目前,临床并非常规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体温监测,对患者围手术期体温保护亦多限于被动保温,主动保温措施尚未普及[4- 5]。
本专家共识旨在呼吁重视围手术期低体温防治,强化手术患者的规范化体温管理,以期减少术中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围手术期任何影响体温调节系统的因素均可导致低体温。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包括药物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是否干预等(表1)。
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概率明显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危险因素中,有些可直接导致低体温的发生,比如麻醉;有些则通过增加低体温风险、延长低体温时间或加重低体温程度而起作用[4- 7]。
全身麻醉后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低体温,通常核心体温下降1~3 ℃。
麻醉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
麻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度过一个麻醉的恢复期。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麻醉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一、密切观察病情1. 将患者送入恢复室或重症监护病房,由专人护理。
在恢复期间,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呼吸,直至患者稳定清醒。
2. 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面容、皮肤颜色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维持呼吸功能1. 防止呕吐误吸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侧卧或去枕平卧头转向一侧。
有呕吐物及时吸出。
2. 防止舌后坠,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口咽、鼻咽通气导管。
3. 当有喉痉挛时,出现尖锐的喉鸣声,立即去除诱因,加压给氧,必要时环甲膜穿刺给氧。
三、维持循环功能1. 注意血压、脉搏、心律、心电图的监测,随时注意患者的变化。
2. 如血压过低,应检查输液和术后出血等情况,及时处理。
四、保持正常体温1. 术中长时间的暴露和大量输液均可使体温过低,术后注意保暖。
2. 必要时可用热水袋、加盖棉被、保温毯等进行保温。
3. 小儿体温中枢尚不健全,术后可有高热,采用物理降温,控制高热抽搐。
五、防止意外损伤1. 在麻醉的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明显的兴奋期,出现躁动、幻觉等。
2. 应有专人守护,做好防护,防止自行拔出各种导管,也应防止坠床外伤的发生。
六、清醒后的护理1. 病人能正确答问是清醒的标志。
醒后非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如无呕吐、腹胀,可在4~6小时内恢复正常饮食。
2.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预防肺部感染。
3. 观察切口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如有渗血、红肿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4.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七、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会有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安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 向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
八、特殊患者护理1.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术后意识恢复较慢,容易发生谵妄和躁动,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防止坠床和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麻醉后的护理与恢复指导
麻醉后的护理与恢复指导在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时,麻醉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通过使用麻醉药物,可以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苦、无意识,并且使医生能够顺利进行治疗。
然而,麻醉后的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与恢复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安全、迅速地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麻醉后的护理要点与恢复指导。
一、麻醉后的护理要点1.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麻醉后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是在患者刚刚苏醒的阶段,这些指标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2. 确保患者的通气畅通:麻醉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喉咙肿胀、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保持通气畅通,如帮助患者做咳嗽、翻身等动作,并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3. 观察伤口的渗血情况:如果患者进行了手术,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伤口的渗血情况,及时更换、固定敷料,以防止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4. 管理患者的疼痛:麻醉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疼痛的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如口服镇痛药、皮下注射镇痛剂等。
5. 督促患者进行排尿:使用麻醉药物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的情况。
护理人员需要督促患者进行排尿,如果需要,可以进行导尿。
二、麻醉后的恢复指导1. 饮食方面的指导:麻醉后的患者需要逐渐恢复进食。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并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
在进食过程中,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饮食过量引起胃肠不适。
2. 活动方面的指导:麻醉后的患者需要适当的体力恢复。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活动,如翻身、坐起、站立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并避免长时间卧床引起肌肉萎缩。
3. 心理状况的关注:麻醉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安全感,关心和照顾患者的情绪状态,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4. 医学指导的讲解:麻醉后的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医学知识,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理解并配合治疗。
关于麻醉术后恢复期的临床护理
关于麻醉术后恢复期的临床护理引言麻醉术后患者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护士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麻醉药物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麻醉术后恢复期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术后观察在患者恢复期间,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观察。
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体温、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和呼吸等指标,观察是否出现手术后出血、呼吸抑制、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在观察患者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手术部位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如手术部位发红、肿胀、渗液等情况。
疼痛管理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需要对疼痛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于轻度疼痛,可以使用局部冰敷或轻度止痛药进行缓解;对于严重疼痛,可以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止痛,但需要掌握好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时机,避免产生药物滥用等问题。
恢复饮食手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通常会较弱,护士需要根据医生的嘱托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饮食方案,如流质饮食、软食或者半流质饮食等。
在恢复饮食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能够耐受,避免引起呕吐、腹胀等问题。
预防感染手术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容易受到影响,容易感染。
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必须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护士需要进行规范的手卫生和器械消毒,以保持卫生清洁。
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患者,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的护理,如痰液吸出、留置导尿等。
心理护理麻醉术后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恐惧、失眠等情况,因此,护士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耐心地安排患者的生活和活动,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心。
总结麻醉术后患者的恢复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护士共同合作进行全面的护理。
在护理的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水平。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护理1、患者入恢复室后,责任护士负责接患者。
将患者安置好后,连接所需监护仪器,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包括心电图、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输血;若保留气管插管或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
2、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尿管。
3、监测生命体征。
4、麻醉医师应向恢复室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1)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
(2)现病史、既往病史及治疗情况。
(3)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
(4)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5)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异常出血等。
(6)交接皮肤、输液情况及特殊用药,了解病情。
5、交接患者医疗资料和私人用物,与护送人员进行确认签字。
6、测动脉血气分析。
7、记录恢复室护理记录单。
8、恢复室医师和护士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循环、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
如达到麻醉苏醒的判断标准(Steward苏醒评分表),则遵医嘱给予拔除气管插管、吸氧。
(附Steward苏醒评分表如下)9、每10~15min测量并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神志恢复情况,以判断恢复程度和速度,对于恢复缓慢者应进行处理,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
10、一般情况下全麻病人必须清醒或呼吸循环稳定,才可送回病房。
为了防止病人在苏醒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特制订苏醒评分表,并规定必须达到4分或病人不吸氧观察10-15分钟,脉搏氧饱和度在93%以上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11、当病人达到转出标准后或需要送往ICU继续治疗,应详细记录各种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恢复室人员应将病人及所有病历记录送到普通病房或ICU,当面向病房或ICU人员交清病人情况,在记录单上记录交接情况并签名。
如何判断手术麻醉恢复是否正常
如何判断手术麻醉恢复是否正常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让患者在无痛的状态下接受治疗。
然而,手术结束后,麻醉的恢复情况同样不容忽视。
准确判断手术麻醉恢复是否正常,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以及后续的康复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麻醉恢复的阶段。
一般来说,麻醉恢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恢复、中期恢复和晚期恢复。
在早期恢复阶段,患者通常在麻醉复苏室中进行观察。
这时候,判断麻醉恢复是否正常的关键指标之一是意识的恢复。
如果患者能够逐渐清醒,对语言刺激有反应,比如能够按照指令做出简单的动作,如睁眼、握手等,这通常是一个良好的迹象。
相反,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或者意识恢复缓慢、不清醒,就需要引起警惕。
呼吸功能的恢复也是判断的重要方面。
正常情况下,患者的呼吸应该逐渐平稳、规律,呼吸频率和深度在正常范围内。
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一般来说,维持在95%以上被认为是正常的。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浅慢、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等情况,可能意味着存在问题。
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同样关键。
血压和心率应该逐渐恢复到患者的基础水平,或者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波动。
如果出现血压过高或过低、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提示麻醉恢复异常。
另外,肌肉张力的恢复也是早期需要关注的。
患者应该能够逐渐恢复自主的肢体活动,而不是一直处于肌肉松弛的状态。
进入中期恢复阶段,患者的意识应该更加清晰,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交流和动作。
此时,疼痛的评估变得重要起来。
患者的疼痛应该在可控范围内,如果出现剧烈的疼痛,可能影响麻醉恢复的进程,需要及时采取镇痛措施。
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也是一个判断点。
患者可能会开始感到饥饿,肠鸣音逐渐恢复正常,这表示胃肠道开始正常蠕动。
到了晚期恢复阶段,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应该基本恢复到术前的状态。
此时,重点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体力恢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术后并发症。
除了这些阶段性的指标,还有一些通用的判断方法。
观察患者的体温是其中之一。
麻醉患者术后康复指导
麻醉患者术后康复指导在经历了麻醉手术后,患者的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和适应。
为了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为麻醉患者提供的一些术后康复指导。
一、术后休息与体位术后的最初阶段,充足的休息至关重要。
患者应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劳累。
根据手术的类型和部位,医生会给出特定的体位建议。
例如,对于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术后一段时间内采取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张力,缓解疼痛,并有助于呼吸和引流。
而对于某些骨科手术,可能需要保持特定的肢体位置,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恢复。
二、饮食调整术后的饮食恢复需要逐步进行。
通常,在麻醉效果消退、胃肠道功能开始恢复(如排气、肠鸣音恢复)后,才可以开始进食。
首先,从少量的清水或清淡的流食开始,如米汤、果汁等。
如果没有不适,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米粥、面条、馄饨等。
然后,再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但仍应注意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
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三、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常见的症状,但有效的疼痛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手术情况,开具适当的止痛药物。
患者应按照医嘱按时服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非药物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如深呼吸、放松肌肉、听音乐、分散注意力等。
如果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四、伤口护理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是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的关键。
按照医生的指示更换敷料,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出血等异常情况。
如果伤口出现分泌物增多、异味、发热等症状,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应立即就医。
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瘙痒,应避免搔抓,以免导致伤口破裂或感染。
五、活动与锻炼适当的活动有助于身体的恢复,但应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早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床上活动,如翻身、屈伸四肢等。
随着身体的恢复,可以逐渐下床活动,如在室内散步。
如何帮助手术麻醉后的患者尽快恢复活动能力
如何帮助手术麻醉后的患者尽快恢复活动能力手术麻醉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让患者在无痛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然而,麻醉后的恢复阶段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其中尽快恢复活动能力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和心理状态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手术麻醉后的患者尽快恢复活动能力呢?首先,要了解麻醉对身体的影响。
麻醉药物会暂时抑制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肌肉力量减弱、协调能力下降以及感觉迟钝。
这意味着患者在麻醉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感到身体沉重、行动不便。
在患者刚刚从麻醉中苏醒时,密切的监测是关键。
医护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是后续进行活动能力恢复的基础。
早期的被动运动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肌肉的灵活性和关节的活动度。
比如,医护人员或家属可以轻轻地为患者活动四肢关节,包括屈伸、旋转等动作,但要注意动作的轻柔,避免引起患者的疼痛或不适。
当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时,可以逐渐开始主动运动。
这可以从简单的床上活动开始,如翻身、坐起。
翻身不仅有助于防止压疮的形成,还能促进血液循环。
坐起则可以增强患者的体位适应能力,为后续的站立和行走做好准备。
心理支持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中也不能忽视。
手术和麻醉可能会让患者感到焦虑和恐惧,对恢复活动能力缺乏信心。
这时,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让他们明白积极活动对于康复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信心和积极性。
合理的饮食安排对于患者恢复体力和活动能力也非常重要。
在麻醉后的初期,患者的胃肠功能可能还没有完全恢复,需要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如米汤、稀粥等。
随着身体的恢复,逐渐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支持肌肉的恢复和活动能力的提升。
疼痛管理也是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的重要环节。
术后的疼痛可能会让患者不愿意活动,因此需要有效地控制疼痛。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合适的止痛药物,同时也可以采用物理疗法,如冷敷、热敷等,来缓解疼痛。
(麻醉恢复)患者处理常规
(麻醉恢复)患者处理常规
1、术后患者送EICU接受程序。
1.1如患者有气管插管,不需要机械通气,接人工鼻氧疗。
如患者无气管插管,可鼻导管或面罩吸氧8-10L/min。
1.2如有气管插管,需机械通气,接呼吸机,建议模式A/C模式或BiPAP模式,建议初始参数FiO2100%,Pi 12-15cmH2O,PEEP 3.0-4.0cmH2O,f 12-15次/分,待患者意识及自主呼吸恢复后可改为自主模式及参数。
1.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1.4与麻醉科及外科医生沟通交接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引流管放置部位,术中引流量及术中液体出入量情况以及术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
2.术后医嘱注意事项:
2.1原则上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液体总量在2000ml左右为宜,术后当天无需给予肠外营养。
2.2急查血气分析、血常规、生化全套、出凝血功能、脑钠肽、相关物培养、床边心电图,针对异常结果选择性复查。
2.3抗生素:针对病情及手术切口,I类切口,使用第一、二代头孢类抗生素预防用药,原则上禁止联合用药或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作为预防用药,24小时停用;类切口,胃肠道手术可使用第二、第三类头孢类抗生素,时限控制在48小时之内;复杂腹腔感染,使用第三代头孢含酶抑制剂类或碳青霉烯类,并根据病情调整时间,凡是用药时间超过规定者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
2.4抗凝:与手术管床医师沟通是否使用抗凝治疗。
3.与外科医生沟通:术后密切监测引流管情况,如出现引流量骤然增多>100ml/h,颜色呈鲜红色或生命体征波动,应立即通知手术医生。
急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出凝血功能,必要时手术部位超声检查。
对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对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相比更加安全,究其原因是由于全身麻醉直接由医生全程控制,部分小手术可以利用局部麻醉的方式,比如肢体切口等,但是胸、脑等重大手术必须要全身麻醉。
对于麻醉恢复室的患者,要对其给予安全防护,促使患者可以恢复顺利,并平安的返回病房,避免出现护理并发症等问题。
什么叫全身麻醉?全身麻醉通常是指吸入麻醉药或者以静脉内注射的方式,对大脑皮质形成有效控制,促使患者暂时失去知觉,在无痛觉的状态下保证各种手术的有序开展。
全身麻醉时,患者的呼吸通常是由机器来控制,供氧可以得到基本保障,所有生命指标包括血压以及心跳等都处于正常范围,并不会对呼吸或者循环功能等带来不良影响。
在全身麻醉时虽然患者失去意识,但是麻醉之后患者逐渐清醒并恢复正常,对患者智力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
麻醉恢复室是手术后患者在恢复麻醉精神状态的重要场所,是麻醉科非常重要的责任岗位之一,对于手术后患者的安全可以提供基本保证。
在手术之后,由于手术当中的麻醉用药仍然有残余,所以部分患者保护性发射无法得到全面的恢复,容易出现呼吸道阻塞或者呕吐等问题,甚至出现循环功能并不是很稳定等一系列并发症。
所以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在严密的监控下逐渐恢复,尽量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全身麻醉术后恢复室在使用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借助各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和监护仪器,针对术后患者麻醉恢复全过程形成有效监护,及时发现手术麻醉后出现的并发症,并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治疗,避免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可以安全地返回到病房。
由此可以看出,在手术之后要加强对恢复时护理安全的重视,采取有效对策,为患者的身体安全提供基本保障。
什么情况下利用全身麻醉?从临床医学的角度来看,全是麻醉与局部麻醉相比更加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全身麻醉是直接由医生来形成全程的管理和控制。
虽然部分小手术可以利用局部麻醉的方式来操作,但是在胸部、腹部以及大脑等重大手术中必须要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室中病人苏醒期应注意的若干问题-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
麻醉恢复室中病人苏醒期应注意的若干问题: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对于经历麻醉和手术严重创伤的病人来说,数小时内各系统、器官功能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吸入性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常易发生喉痉挛,通气不足,呕吐,误吸以及循环功能不足等并发症,需要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观察下才能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我院在2006年3月-2008年5月麻醉恢复室共收至病人1200例,全都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所有病人中年龄在3-87岁,在麻醉恢复室时间是60-180min,普外科1000例,妇科120例骨科76例,声带息肉4例。
1.2方法和监测:病人在麻醉恢复室常规低流量吸氧或面罩吸氧,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的变化,并在入室即刻做记录,每15min记录上述指标的变化,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以及呼吸道通畅的情况,同时观察病人的意识,肌力和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伤口渗出的情况。
2结果在所有病人中,有15例出现呼吸系统异常,出现呼吸抑制,喉痉挛,舌后坠而出现低氧血症,经面罩和鼻导管吸氧,30例病人出现躁动,主要是伤口疼痛,采取术后镇痛和小剂量异丙酚后恢复,恶心呕吐为20例,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返流,10例出现寒战,给予保暖,13例出现心律失常,数小时内由于各种如心动过速、房早、室早,经改善低氧和行抗心律失常药后恢复,有两例在观察期间引流管中血性液体增加,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经再次进腹探查止血,使病人转危为安。
3讨论3.1麻醉恢复室是患者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治疗的场所,术后数小时由于各种肌松药和吸入性麻醉药尚未彻底消失,病人保护性反射恢复到正常水平容易发生呼吸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等并发症。
3.2特别是老年病人常合并器质性心脏病,麻醉恢复过程中容易出现循环系统异常,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原因主要是心肌缺氧,水电解质紊乱,术后疼痛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增快,增加心肌耗氧量。
打过半身麻醉后要注意什么
打过半身麻醉后要注意什么打过半身麻醉后,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手术后的恢复期:手术后的恢复期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麻醉效果消退后,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止手术部位感染或出血。
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返院复查,确保伤口康复良好。
2. 饮食和水分摄入: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可能会感到口渴,但如果手术过程中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在医生的允许下适量饮用水分。
此外,我们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清汤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过硬的食物。
3. 疼痛管理:手术后可能会感到一定的疼痛,医生会开具相应的镇痛药物。
我们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
如果疼痛无法缓解或者有其他不适症状出现,应及时咨询医生。
4. 定期复查:在术后的恢复期间,我们需要按照医生的安排定期复查。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感染、出血等。
5. 麻醉药物的副作用:麻醉药物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乏力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我们应该及时向医生报告,医生会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建议。
6. 伤口护理:术后的伤口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
我们应该遵循医生的指示,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如果出现明显红肿、渗液或疼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7. 避免某些活动:在半身麻醉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应该避免剧烈活动,如跳跃、奔跑等。
这样可以避免手术部位的受伤,同时也有助于伤口的恢复。
8. 心理调适:手术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我们应该学会应对和释放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如果术后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应及时与医生或专业心理咨询师咨询。
9. 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手术后,我们需要遵循医生给出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这包括限制高脂、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保持正常的体重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10. 术后康复锻炼:术后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同时也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麻醉后,这些你注意了吗
麻醉后,这些你注意了吗在手术治疗中,麻醉是重要辅助手段,通过使用麻醉药物,可消除患者的疼痛感,从而为手术的安全展开提供保障。
相信很多人对麻醉都有一定认识,那么麻醉后需注意什么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聊一聊。
1、认识麻醉麻醉主要是指利用药物,或是其他手段来抑制神经系统功能,患者的痛觉敏感度也会明显下降,甚至是消失。
但这里要说一下的是,此抑制一般具备可逆性,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就可恢复。
在麻醉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会中断痛觉信号的传导,大脑就接收不到疼痛信号,随着疼痛感觉的被影响,患者的手术依从性也会随之提高。
基于麻醉的前提下来说,主要包括全身及局部麻醉两种,全麻实施后,患者意识丧失,全身肌肉放松,无疼痛感受。
全麻药物的给予途径主要为注射及吸入,可有效抑制中枢神经功能。
局麻的药效只对患者身体局部起作用,即将局麻药物注射在身体相应部位,从而抑制脊椎神经、神经干等,患者的意识不会受到影响。
近些年来,临床麻醉药物安全性也呈明显提高趋势,但受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风险。
所以麻醉后就需明确一些注意事项,旨在预防或减少相关不良事件,促进麻醉安全性、有效性的提高。
2、麻醉后需注意什么?(1)麻醉恢复室针对手术患者来说,麻醉的实施会对人体的正常生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故对于术前身体情况较差,或是实施全身麻醉、大型手术的患者,就需加大关注度,术后患者没有清醒,需持续监护,将患者平稳的送入麻醉恢复室。
在此过程中,需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照顾患者,监测患者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抢救,旨在为患者能够顺利渡过麻醉后关键期提供保障。
(2)观察要点在麻醉后,留意患者的生态、面唇部颜色、肤色、呼吸状态等,观察其有无呕吐误吸情况的发生。
同时,也需注意控制患者的肢体活动,防止因麻醉下无意识肢体活动而影响手术切口等,这也是保障患者术后快速恢复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苏醒阶段患者易发生不良反应,故需注意预防,对于出现异常的患者,则需及时告知医生,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的什么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复苏室交接注意事项
详细交待病人病情,包括病人术前的病史 和并存病 详细交待麻醉手术情况
详细交待麻醉过程中用
药和治疗情况
特别交待异常情况
麻醉苏醒期
麻醉苏醒期始于终止麻醉药物的给予, 大约分为四个时相:
① 麻醉深度的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
的逐步恢复; ② 出现自主呼吸,并能逐渐自行调控 ③ 呼吸道反射恢复; ④ 清醒。
呼吸系统的问题
1.呕吐致误吸
• 严重创伤病人、急腹症和产妇
既使未次进餐时间>12h,气管插管虽避 免了麻醉期间的返流,但麻醉后拔管仍 可出现呕吐窒息;特别是应用吸入麻醉 药、阿片类药物、拔管后刺激咽喉部等
2.气道与舌根部水肿 ①气道水肿 小儿麻醉多见 • 原因:反复插管、补液不当、过敏反应 、口腔手术、长时间头低位手术 ②舌部肿胀,主要见于口底及舌癌根治术 术后逐步加重窒息等呼吸困难及梗阻 • 处理:口鼻咽通气道、将舌拉出口腔, 气道切开
呼吸
循环
意识
血氧饱和度
•
当病人为8-10分时可转出PACU
麻醉恢复期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 手术麻醉结束后的麻醉恢复期并不是麻
醉后的安全时期。
• 随着PACU的建立的普及,PACU在麻醉病
人的恢复、麻醉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作为麻醉科医生对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变
化应有充分的了解,特别应该重视麻醉 恢复期的一些问题。
麻醉恢复期应重视 的几个问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郭曲练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ostanesthetic
Care Unit, PACU)
• PACU 中的大部分床位用于术后麻醉一
般复苏的病人,病情稳定可转回病房或 家中。另一部分床位用于需加强复苏( overnight intensive recovery)的病 人,监护措施与医务人员的配备与ICU 相类似。
意识障碍:
麻醉后苏醒延迟:
手术后苏醒时间通常在60-90min,超过该 时限可视为苏醒延迟。
原因:
①高龄、术前合并有肝肾、内分泌疾病 ②术前脑部疾病,合并意识障碍 ③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
麻醉后苏醒延迟:
药物过量是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 低钾、严重肾上腺功能不全、慢性 贫血、低蛋白血症 麻醉药的给药种类 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 (与低通气,血气溶解度相关)。 反复长时间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
术后麻醉病人走向图
麻醉病人手术完毕
一般病人清醒 情况稳定
全麻病人术后未 苏醒者和其它麻 醉后病人情况尚 未稳定者
病人病情危重
送回病房
送入PACU
送入 ICU
清醒拔管后送 生理功能不稳 回普通病房 定出现严重并 发症
病情稳定后送 入普通病房
麻醉复苏室设置和管理
•
主要任务
收治当日全麻病人术后未苏醒者和 非全身麻醉后病人情况尚未稳定者,或 神经功能未恢复者; 保障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 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 紊乱
麻醉后苏醒延迟: 手术的影响:
①手术操作致大出血,大量补液导致脑水肿 ②体外循环导致的脑梗塞、脑栓塞 ③三脑室肿瘤引起下丘脑紊乱,引起昏迷 ④脑内手术牵拉压迫
低温:
①导致药物的抑制作用延长
②低温降至33℃以下出现嗜睡
麻醉后苏醒延迟:
强调:
①了解病史,处理好气道、循环呼吸
②监测肌松,麻醉药与镇静药
燥动可加重缺氧
环境的不良刺激,PACU的仪器设备的响声、报警声等
在允许的情况下应早撤离PACU
患者使用术后镇痛的发生率<26.9%
不使用术后镇静的占>73.1%
相关因素:
4.代谢紊乱
*
低钠血症—可表现肌肉痛性痉挛、骨骼肌痉 挛,腓肠肌及腹肌多见, * 低 血 糖—幻觉、燥动 低镁血症—张力性痉挛,主要出现在肝肾 移植麻醉后
奥德尔评分系统
活动
可活动四肢 可活动两个肢体 不能根据命令或自愿活动肢体 呼吸和咳嗽 呼吸困难或限制性呼吸 窒息 血压在麻醉前水平±20% 血压在麻醉前水平±21%-49% 血压在麻醉前水平±50% 完全清醒 可唤醒 无反应 呼吸空气Sao2>92% 吸氧时Sao2>90% 吸氧时Sao2<90% 2 1 0 2 1 0 2 1 0 2 1 0 2 1 0
许毓光 郭曲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31.434-437
高心血病人苏醒期拔管的应激反应可造成血压激 烈波动。临床常采用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艾司 洛尔、硝酸甘油)。但病人不适,药物可能滞后 BiPAP在高血压患者深麻醉下拔管后呼吸支持的优点: ①消除咳嗽,呼吸暂停 ②苏醒平稳,减少喉部出血、支气管痉挛 ③B1PAP呼吸模式面罩通气可使循环更稳定 ④改善了术后低氧血症及对拔管的记忆
病例2
刘某某,男,1岁6个月,因肠梗阻行腹部手术 ,气管插管、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2小时手 术完成后,带静脉输液进入PACU苏醒。接呼吸 机辅助呼吸,血压心率正常,SpO298%, 半小时 后SpO2逐渐下降,降至88%, 听诊两肺湿罗音, 心率170/分,血压70/50mmHG, 检查发现500ml 液体已输完400ml,立即停止输液,PEEP人工通 气,强心利尿,病人逐渐好转,2小时后拔出气 管导管,观察SpO298%, 两肺呼吸音清,患儿清 醒,回至原病房。
原因: ①术后常规使用镇痛药
②残留的麻醉效应 ③其他围术期疼痛刺激 防治: 镇痛镇静 纠正贫血、低温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钙离子拮抗剂 α2受体激动剂
心力衰竭
95%的围术期急性CHF发生在术后1小时以内 大多术前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心脏功能储备 少,术后发生新的心血管事件。多发生在老 年高危患者。 术后疼痛和应激可引起心动过速,高血压、 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肌氧耗增加。 小儿手术后输液过快导致急性心衰 防治: 镇静、吸氧、强心利尿、 呼吸治疗等
机制不清:皮层抑制未解除而皮层下中枢兴奋?
全麻苏醒期燥动
危害性:
①燥动患者有可能拔除身上的各种管道 ②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③呼吸机人机对抗,通气不足,PaO2下降, PaCO2 增高 ④延迟出院时间
发病率:
总的为5%,小儿12-13% 吸入麻醉后可达2-55% 老年人16.3%
相关因素:
麻醉后苏醒延迟:
术前饮用酒精类饮料,应用西米替丁等药物 麻醉中低氧:呼吸空气时呼吸停止90秒可发生 意识障碍 血压<50mmHg PO2<60mmHg SpO2<70% 代谢紊乱: 儿童血糖<2.8mmol/L 成人<2.2mmol/L 高渗性高糖性非酮症昏迷 血糖>33mmol/L 高钠血症>160mmol/L 低钠血症< 100mmol/L 脑脊液PH <7.25
诊断:
1: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鸣,SPO2进行性下降
2:听诊双肺呼吸音低;三凹征的出现 3:插管确认在气管内 4:插管后气道压力高,人工呼吸困难 5:插管后ETCO2监测波形显示
6:注射器诊断性穿刺证实
7: 床旁胸片结果确认
4.低氧血症
①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和小儿患者
阻塞性通气障碍常见于老年患者。
如有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COPD。
入ICU 时患者未醒,呼吸机支持。第二天呼之睁 眼, 照片双侧气胸,右肺压缩30%,左肺 90%。第
三天拔出气管导管, 经治疗后,进一步好转第四
天胸, 左侧少量气胸,肺压 缩5%,双肺部轻度感染,转 回病房,第五天拔除双侧闭 式引流。第六天未见明显气 胸征象,两肺纹理清晰。第 七天出院。
本病历中急性呼衰的原因是双侧张力性气胸
相关因素:
防治 :
对于吸入麻醉药芬太尼、曲马多可减轻 其程度与减少发生率 α2受体激动剂,右旋美托咪啶的应用与剂 相关 可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毒扁豆碱可拮抗中枢性抗胆碱类药物 有时需要用阿片类药物
相关因素:
3.不良刺激
* 瑞芬太尼在麻醉中应用 * 尿潴留与留臵导尿管 * 维持气管导管,吸痰频繁 特别引起重视的是术后缺氧→脑组织缺氧
③监测体温,注意保温
④检查血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全麻苏醒期燥动
是指全麻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 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易激惹、掘强与不合 作,典型的会出现哭喊、手脚乱动,语无伦次和 定向障碍 燥动包括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 ①粗暴的动作 ②强烈或激动的情绪 ③不安静的瘫痪患者、昏迷病人呼吸机人对抗
功能残气量减少,导致通气/ 血流比值失
调。横隔功能失调导致低氧。
心血管系统的问题
①麻醉后低血压
全麻术后失血 术中人工胶体使用过多 麻醉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
体位改变(俯卧及抑卧)
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
处理:补充血容量,强心、升压
②高血压
• 疼痛不适
• 插管刺激
• 病人燥动
• 原有高血压
BiPAP在高血压患者深麻醉下拔管后 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
手术创伤
心 肌 缺 血
全麻引发的炎性反应和高凝状态
游离脂肪酸增加、胰岛素相对不足
激素水平的增高使血压心率冠脉剪应力增加
低氧血症及氧耗增加 贫血、低温(颤抖)、疼痛、拔管、出血
心肌缺血
• 术后心肌缺血的高峰时间是48小时之内。 • 应严密监测肌钙蛋白 • 绝大多数麻醉恢复期心肌缺血并无症状
相关因素:
5.手术因素: 心脏手术后发生率3-47% 可能与体外循环大脑低灌注及脑微酸有关 髋关节手术后的燥动 与术中的大脑脂肪栓塞有关 耳鼻喉科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脑功能障碍
麻醉恢复期低体温
• 有一半患者术中的核心体温低于36℃,
1/3的低于35℃,而未保温者麻醉恢复 期体温甚至可达34℃左右,麻醉对体温 调节的抑制是导致麻醉恢复期低体温的 主要原因。
病例3
• 聂某某,女,68岁,因急性胆囊炎发作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