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变革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的论文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提要:20 世纪七十年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出现了空前的财政危机、政府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同时又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西方各国进入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的时代。
在西方政府改革的浪潮中,“ 新公共管理”的政府管理模式成为西方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行政改革;效率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涵义“新公共管理”最早是由胡德于1991年在一篇名为《一种普适代写论文性的公共管理》的文章中提出的。
胡德将20 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纷纷掀起的政府改革运动称作“新公共管理”运动。
胡德将“新公共管理”看作是一种以强调明确的责任制、产出导向和绩评估,以准独立的行政单位为主的分权结构(分散化),采用私人部门管理、技术、工具,引入市场机制以改善竞争为特征的公共部门管理新途径。
胡德所归纳的新公共管理的七大理论原则都可以为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思想指导和价值归属。
这七大理论原则包括:1、政府部门内的职业化管理。
2、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
3、更加强调对结果的控制。
4、政府部门内单位的分散化。
5、在政府部门内引进竞争。
6、强调在政府部门内运用私有工商管理的方法。
7 、强调成本概念。
新公共管理有很多不同的名称,如“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企业化政府”、“重塑政府”、“后官僚制典范” 、“新公共管理”等,这反映了人们对正在发生的行政改革的不同看法。
尽管如此,他们确实存在着某些共识:“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中的效率转变到极大地关注管理结果以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按照波立特在《管理主义和公共服务:盎格鲁和美国的经验》一书中说的,“新公共管理”主义主要是由古典泰勒主义的管理原则所构成,即强调的是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因此“新公共管理”也被称为“新泰勒主义”。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其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化、社会化、民主化和创新等方面。
首先,新公共管理强调市场化。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中心,而新公共管理则倡导引入市场机制,强调竞争和效益。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效率,例如通过招标、竞争性定价等方式来选择服务提供商,从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其次,新公共管理注重社会化。
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是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而新公共管理倡导引入社会力量,鼓励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
政府可以通过与社会组织、企业等合作,充分发挥社会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再次,新公共管理强调民主化。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是由政府单方面决定和执行政策,而新公共管理倡导加强公众参与,提倡民主决策和公开透明。
政府可以通过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增强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最后,新公共管理鼓励创新。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往往囿于惯例和规章制度,而新公共管理倡导鼓励创新和灵活性。
政府可以通过改革管理体制、激励创新、鼓励实验性政策等方式来激发公共管理的活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之,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化、社会化、民主化和创新等方面,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这些理念和方法的引入,对于改善公共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探索。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行政管理改革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行政管理改革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简称NPM)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领域的一种新理论视角,强调市场化、经济化管理,注重效率和绩效导向。
它强调以市场机制和企业管理方法为根本,重视公共部门的效率、经济性和灵活性,提倡政府与市场的密切合作,以改革和现代化公共管理。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新公共管理概念后,开始了行政管理改革。
在这个新的理论框架下,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举措来加强行政管理,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政府加强了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为行政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范。
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制度,促进了政府机构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中国政府推动了公共部门的市场化改革。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提高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了政府对资源的垄断和行政干预。
中国推行了市场化的企业改革,鼓励公共部门中的企业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增加了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益。
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行政管理的效能和透明度。
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提高了政府的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了权力监督和公众参与,提高了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中国行政管理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不平衡,部分地区和单位改革缓慢,无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政府职能转变和权责清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有待提高。
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容易产生腐败和不公正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公共部门市场化机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和权责清晰,加强权力监督和公众参与,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转型。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化倾向。
新公共管理倡导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管理领域,强调政府应当像企业一样进行经营管理,追求效益和效率。
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下,政府应当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社会企业化。
新公共管理强调公共部门应当向社会企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通过公私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此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绩效导向。
新公共管理倡导以绩效为导向,强调公共部门应当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将绩效评价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励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分权分灵。
新公共管理主张将权力下放到更低的层级,鼓励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和解决公共问题时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需求。
五、公私合作。
新公共管理强调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满足公众需求。
六、市场化改革。
新公共管理主张对公共部门进行市场化改革,包括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共服务理念,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提高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便利性。
七、社会参与。
新公共管理强调社会参与的重要性,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以此增强公共服务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总的来说,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市场化为导向,强调效率和绩效,倡导公私合作和社会参与,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满意度,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这一理论和实践模式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对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公众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引言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行政管理改革思潮,其核心理念是市场化和经济效益导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行政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市场化、精细化、绩效导向和顾客导向。
市场化强调行政管理需要有市场竞争机制,精细化强调在行政管理中需要进行细致的分工和专业化操作。
绩效导向强调通过明确的目标和考核体系来激励行政机关的工作表现,而顾客导向则强调公共服务的提供应当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中心。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引入市场机制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中,可以借鉴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原则,引入市场机制。
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还存在着垄断和行政干预等问题,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引入市场机制能够引发竞争,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如建立行政审批市场,通过竞争机制来提高审批效率。
加强绩效管理新公共管理强调绩效导向,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也应当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绩效管理。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目标和责任,激励行政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通过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结果,提高行政机关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推行精细化管理新公共管理倡导精细化管理,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也应当推行精细化管理。
通过分工和专业化操作,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育领域可以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负责教师招聘、培训等事务,减轻学校的行政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强调顾客导向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导向,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应当重视公众需求,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建立反馈机制,听取公众意见,及时调整行政管理举措。
例如,在医疗领域可以推行患者满意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医院进行激励和约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结论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原则对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浅析新公共管理与我国行政管理的改革
(二)公务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虽然已经逐步走向职业化、专业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公务员的选拔和任用机制不够科学和完善,存在着论资排辈、任人唯亲 等现象。另一方面,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公务员缺乏 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和执行能力,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需深 入
浅析新公共管理与我国行政管 理的改革
目录
01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 本理论
02
二、我国行政管理改 革的现状与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新公共管理对我
03 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 示
04 四、结论与展望
05 参考内容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的新的公共行政管理理 论和方法。它强调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将企业化管理模式引入公共行政机构, 把公共服务作为产出,强调顾客导向,注重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新公共管 理理论包括以下主要观点:
四、结论与展望
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我们应该借 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 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参考内容
新公共管理思潮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行政管理理念,其核心思 想是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效率和 质量。这种思潮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影响和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 些问题。一些部门和单位仍然存在着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繁琐等现象,导致 企业和公众办事难、成本高。同时,政府在监管和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还不能完全到位。
新公共管理变革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什么是新公共管理[1]新公共管理(NPM,New Public Management)是个非常松散的概念,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又指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当代国外行政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影响很大。
新公共管理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政府管理相继出现严重危机,传统科层体制的公共行政已经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社会的发展,无法解决政府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问题的背景下诞生的。
它主张在政府公共部门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效率,强调在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民需求方面增强有效性和回应力,强调自上而下的统治性权力与自下而上的自治性权力交互,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协商与合作,强调政府低成本运作,强调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最终结果,强调引进企业管理的若干机制和方法来改革政府,强调顾客第一和消费者主权,强调政府职能简化、组织结构“解科层化”、作业流程电子化。
[编辑]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2]新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是公共行政学理论界与实践界围绕如何复活旧的官僚体制进行旷日持久争论的过程,许多学者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新公共管理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化的理论体系。
一、胡德的生平及其主要学术贡献克里斯托夫·胡德(Christopher Hood),英国著名的行政学者。
1968年,胡德毕业予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获得社会科学(政治学)学士学位。
1971年,又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格拉斯克大学政治学系担任讲师。
1977一1979年,胡德担任约克大学政府项目的研究员。
1984--1985年,他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律系的高级特任讲师。
1986--1989年,胡德被聘为悉尼大学政府与公共行政系教授。
新公共管理—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新思路
新公共管理—我国行政管理改革新思路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为了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新公共管理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和探索的新思路。
本文将介绍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探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点1.1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新公共管理是一种以市场经济和市场化管理手段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模式。
它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倡效率和效益,强调公共部门的创新和灵活性,推动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合作,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1.2 新公共管理的特点•强调市场化管理:新公共管理倡导对公共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和资源利用效率。
•注重绩效评估: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量化和评价,以促使公共部门更加注重效果和成果。
•倡导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合作,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实现民主治理和社区自治。
•强调灵活性和创新:新公共管理要求公共部门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公共服务。
2. 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新思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改革,我们需要借鉴和应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探索新的思路和途径。
2.1 建立市场机制导向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导向和作用,引入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促使行政部门逐步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导向的行政管理体制,我们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2.2 完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是推动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我国需要建立科学、全面和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
这样可以对行政部门的绩效进行量化和评估,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激励,促使行政部门更加注重效果和成果。
2.3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是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特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公众的参与和社会的协同。
“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1. 引言公共管理是指在政府和公共组织中有效地管理公共资源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管理方式。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强调市场机制、效率、公众参与和绩效评估,对传统的行政体制进行了重要的改革。
本文将介绍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探讨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2.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新公共管理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行政改革思潮,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相比,新公共管理强调效率、市场导向、公众参与和绩效评估。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 - 管理者与公民的关系变化: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中,政府官员被视为权威的决策者,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公民应当参与决策和监督政府行为。
- 市场机制应用于公共领域:新公共管理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在公共领域中引入市场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改革措施。
- 强调绩效评估:新公共管理关注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评估公共部门的绩效,并进行激励和奖励。
3.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可以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和经验,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推动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
3.1 强化公众参与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公民应当参与决策和监督政府行为。
我国政府在立法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建立有效的公民参与机制,使公民能够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增强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3.2 引入市场机制在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运作,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正性。
可以通过招标、竞争性拍卖等方式引入市场竞争,减少政府干预,增加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3.3 加强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在公共部门中,应当建立明确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公共机构和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先进、惩罚不良。
同时,要注重对绩效评估结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让公众能够了解和监督政府的绩效。
新公共管理行政革新探讨
新公共管理行政革新探讨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行政管理理论,它强调将商业管理思想运用到公共事务管理中来,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新公共管理在行政革新浪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新公共管理的特点、优缺点,并分析其对行政革新的影响。
一、新公共管理的特点1. 强调市场导向新公共管理强调市场导向,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运用竞争和奖励机制推动行政管理的效率提高和质量改善。
将公共事务管理视为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商业竞争机制。
例如,引进竞争性招标制度,使公共机构能够从供应商中选择质量最高、价格最优的产品和服务。
2. 重视绩效评估新公共管理重视绩效评估,催生出一系列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指标。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使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能够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制订行政管理和政策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3. 强调精简行政管理新公共管理强调精简行政管理的机构和程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通常采取“职能分割”和“项目管理”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职能分割是将一个机构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分割成不同的部门或岗位,以减少办事流程和提高责任分割的精细度。
而项目管理强调的则是围绕项目来组织管理。
4. 强调用户导向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服务和管理的用户导向,增强与公众沟通和反馈机制。
将用户变为服务的主体,强化公民参与,增进对政府服务的信任度和认同度。
同时,改进行政管理流程和质量,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新公共管理的优缺点1. 优点(1)强调市场机制,能够调动行政单位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2)重视绩效评估能够提高行政单位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精简行政管理机构和程序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4)用户导向能够增进与公众的沟通与合作,提升政府服务和管理质量。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容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容篇一: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当代国外行政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影响很大。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个非常松散的概念,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又指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
新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是公共行政学理论界与实践界围绕如何复活旧的官僚体制进行旷日持久争论的过程,许多学者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新公共管理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化的理论体系。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到了不少的批评,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公共行政发展的总趋势。
新公共管理是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和政府的信任赤字、绩效赤字而开始的大规模的政府改革。
即政府管理的运作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官僚的、层级节制的、缺乏弹性的行政,转向市场导向的、因应变化的、深具弹性的公共管理。
法汉姆及霍顿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具体如下: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
指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
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其目的在于使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并且必须对服务的传输建立起一个赋予责任的行政单位。
改变组织结构。
使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
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
发展绩效指标,使组织的成就能够被加以比较和测量,并据此进一步提供信息来作为未来决策的参考。
改变现行的政策。
使公共组织能在被传统公共服务价值所支配的文化中,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相适合的文化。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其目的在于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而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动员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持续地进行结构与组织的变革等。
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并发展一种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及市民的“公共服务导向”。
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的供给者来支配,而是以回应人民真正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行政管理改革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行政管理改革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强调市场化、民主化、客户导向和结果导向的行政管理理论,对于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在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强监督机制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政府职能转变是新公共管理视角下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注重政府机构的权力和行政门槛,缺乏广泛参与和社会合作。
而新公共管理强调市场化和民主化,要求政府从事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市场手段和社会合作来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行政管理改革要实现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化机制和民主化机制,打破政府垄断,鼓励市场竞争,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提高行政效能是新公共管理视角下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注重行政程序和行政命令,往往过于注重程序和层级,导致行政效能低下。
而新公共管理强调客户导向和结果导向,倡导以用户为中心,提供高效、便捷、透明的公共服务。
中国行政管理改革要提高行政效能,需要建立行政审批简化和优化,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公信力。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是新公共管理视角下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注重公共服务的规模和数量,忽视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而新公共管理强调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要求政府提供公正、公平、高效的公共服务。
中国行政管理改革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需要加强公共服务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用户满意度评价和投诉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加强监督机制是新公共管理视角下中国行政管理改革不可忽视的方面。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注重行政机关的权威和行政责任,缺乏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而新公共管理强调权力分散和监督机制的完善,要求政府开放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批评。
中国行政管理改革要加强监督机制,需要建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和公众参与机制,促进政府的清廉和廉政文化的建设。
谈“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启示
谈“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启示摘要:“新公共管理”作为范式的出现是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我国公共管理中的诸多弊病制约着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推进。
”新公共管理”的取向及模式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深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借鉴意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作为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的“新公共管理”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全面清算和否定,反映了公共管理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开展、对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是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在政府施政过程中的逐步体现。
目前,借鉴新公共管理模式中的合理因素,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改革的深化,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不断深入,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一、何为“新公共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兴起,并很快波及世界。
“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更是将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称为“‘一个哥白尼革命’的转折点”[1]。
本文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包括这些内容:注重政府的政策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分离,注重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营造“顾客导向”的行政文化,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如果将其看作一种范式,这种范式可以归纳为:私营企业的管理手段是外在表现形式,市场化是主要导向,管理主义是主要内容,效率是基本目标。
二、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现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过多次公共管理改革。
虽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
探究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
探究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简称NPM)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领域的一种新兴理论和实践。
它强调市场化、效率和绩效导向以及公民参与,对于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推动政府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注重市场化思维。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偏向于官僚主义和行政指令式管理,忽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而新公共管理主张引入市场机制,倡导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这对于中国行政管理改革意味着,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打破行政垄断,促进企业竞争,提高市场主体的活力和效率。
新公共管理强调效率和绩效。
中国行政管理长期以来有部分问题,比如行政效率低下、决策缺乏规范和透明度等。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市场的标准来衡量政府绩效,加强绩效评估和考核。
在中国,借鉴新公共管理理念,可以对行政管理进行绩效评估和监督。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自身工作效率和绩效的评估,通过绩效考核激励,提高行政效能和质量。
新公共管理鼓励公民参与。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中,政府主导一切决策,并且对公民参与的限制多。
而新公共管理主张公民参与决策过程,使公众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在中国,政府改革中引入公民参与的机制,可以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透明度,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行政效能。
新公共管理强调创新和灵活性。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比较僵化且官僚,对于改革和创新的抵触心理较强,限制了行政效能的提升。
而新公共管理强调适应变革,鼓励创新,并且注重灵活性。
在中国行政管理改革中,应借鉴新公共管理理念,鼓励部门跨界合作,推动文件整合,加强创新和灵活性,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多元的解决方案。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它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强调效率和绩效、鼓励公民参与以及强调创新和灵活性,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推动政府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行政管理改革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行政管理改革新公共管理是指一种以市场化、竞争化和企业化为特点的公共部门管理模式,其理念强调“公共部门应该效率化、透明化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思想。
在中国行政管理改革中,新公共管理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改革思路。
本文将阐述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行政管理改革。
一、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及特点1.市场化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可以借鉴市场交易中的竞争机制,使政府与市场更好地互动。
政府将自身服务看作一种商品或服务,与市场生产者进行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促进政府管理工作的改进。
2.竞争化新公共管理要求公共机构具有企业般的竞争意识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强调公共机构间的竞争和选择性,强制企业化的竞争条件和市场竞争的约束下开展经营活动。
3.企业化新公共管理要求公共机构以商业化、利润化、效益化等标准为导向,实行企业化运作机制,采取市场机制进行经营决策,并对管理人员采取绩效考核制度。
二、中国行政管理改革1.政府职能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原来的职能已经过时,需要进行调整。
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更加注重服务性质,提高政府效能。
政府职能应该主要通过政策制定、监管、协调和服务等方式实现。
2.绩效管理新公共管理强调结果导向。
政府机构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划,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来达成目标,并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以确保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诉讼制度是新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政府机关行政行为更加合法、严格规范和公正,防止滥用职权和损害公民权益。
新公共管理在中国行政管理改革中提供了不少启示。
首先,政府应该转变职能,改善服务质量,使服务在民生中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政府应该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最后,应该建立完善的行政诉讼制度,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这些都是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将引领行政管理走向一个更加市场化、企业化、效率化、规范化和透明化的方向。
新西兰新公共管理改革举措
新西兰新公共管理改革举措继英国之后,新西兰工党于1984年上台执政,也仿效英国新右派的改革路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公共行政改革,新西兰的改革因其力度大、系统性强而受到举世瞩目,以致被学术界称为新西兰模式。
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1.以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
新公共管理完全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
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政府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尊崇顾客主权,坚持服务取向。
新公共管理关注政府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和服务于“顾客”的满意度这一中心。
政府以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产品、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为其第一要务。
在新公共管理看来,政府是负责任的“企业家”,而公民是其尊贵的“顾客”。
这是公共管理理念向市场法则的现实复归。
作为“企业家”的政府并非以赢利为目的,而是要把经济资源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率较高的地方,“由顾客驱动的政府是能够提供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政府”[1]。
对公共服务的评价,应以顾客的参与为主体,注重换位思考,通过顾客介入,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符合顾客的偏好,并能产出高效的公共服务。
2.治道变革,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
用《改革政府》的作者戴维·奥斯本等人的话说,就是政府的角色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他们认为传统政府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忙于划桨而忘了掌舵,做了许多做不了、做不好、舍本求末的事情。
正如彼得·德鲁克在其名著《不连续的时代》中所写道的:“任何想要把治理和实干大规模地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只会严重削弱决策的能力。
任何想要决策机构去亲自实干的做法也意味着干蠢事。
”至于掌舵的主要途径,新公共管理认为要通过重新塑造市场,不停地向私人部门施加各种可行和有利的影响让其“划桨”的方式来进行。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行政管理改革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行政管理改革
一、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益,其基本理念包括市场化、民主化和社会化。
市场化是指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通过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等方式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民主化是指加强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和能力,让
民众更多地参与公共服务的制定和监督。
社会化是指政府通过与社会团体、非营利组织等
合作,在公共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提供主体。
四、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挑战与对策
在推进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
如何解决政府官僚主义问题,让政府更多地出台市场化、民主化和社会化的措施,适应经
济社会的发展。
民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政府要想满足这些需求,就需要
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政府可以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市场化、民
主化和社会化的能力。
政府还可以适当调整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价,提高其效率和效益。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公共服务的
标准和权利,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
2024年对“新公共管理”的总结、反思与借鉴分析
2024年对“新公共管理”的总结、反思与借鉴分析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种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对于改进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提高社会福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2024年,我们对新公共管理进行总结、反思和借鉴,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以下是对新公共管理的总结、反思和借鉴分析:总结:1. 强调市场机制:新公共管理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原则,通过引进竞争、契约、特许权等机制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在一定程度上,市场机制对于推动公共部门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2. 突出绩效导向:新公共管理注重核算和评估公共部门的绩效,通过绩效评估来激励和约束公务员,提高其工作动力和责任感。
这种绩效导向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公共部门的改革和提升。
3. 鼓励公众参与:新公共管理强调公众参与和反馈,通过建立公共咨询机构和举办公众听证会等方式,引导公众对公共政策和服务提出建议和意见。
这种公众参与的做法,有效地提升了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反思:1. 过度商业化的风险:在追求效率和绩效的过程中,新公共管理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风险。
过度追求市场机制和竞争原则,可能导致公共服务的私有化和市场垄断,影响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2. 忽视政府的核心作用:新公共管理过于关注市场和成本效益,忽视了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政府应承担起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福利、调节市场秩序和提供公共产品等使命,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机制。
3. 忽视公众需求的多样性:新公共管理注重效率和绩效,但忽视了公众需求的多样性。
在实践中,应更加关注公众需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
借鉴分析:1. 平衡效率与公平:在公共管理中,要平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既要追求效率和绩效,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又要确保公共服务的公平和平等,照顾弱势群体的需求和利益。
2. 强化政府的调节和监管职能: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应发挥更大的调节和监管作用,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
新时期中国公共管理中的创新与变革
新时期中国公共管理中的创新与变革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发展的快速进步,中国的公共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时期,创新和变革成为了中国公共管理的关键词。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中国公共管理中的创新与变革,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创新是中国公共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公共管理经历了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到市场化、全球化的改革过程。
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府在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创新公共管理模式。
例如,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提出,使得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更加高效便捷。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与公共管理的结合,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变革是新时期中国公共管理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中国政府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例如,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民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
另外,政府还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管理,通过推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和变革不仅体现在政府的角色转变上,还体现在公共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上。
例如,为了提高行政效能,中国政府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提高了政府信息化的水平。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内部管理的改革,推行了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制度,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提升。
除了政府的创新和变革外,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公共管理的创新。
例如,社会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组织通过协助政府管理、提供专业服务、引导公众参与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公共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市场机制的引入也使得公共管理的运作更加灵活高效。
政府转变角色后,通过激励市场的竞争和创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互为补充的公共管理模式。
创新和变革对中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创新和变革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什么是新公共管理[1]新公共管理(NPM,New Public Management)是个非常松散的概念,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又指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当代国外行政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影响很大。
新公共管理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政府管理相继出现严重危机,传统科层体制的公共行政已经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社会的发展,无法解决政府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问题的背景下诞生的。
它主张在政府公共部门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效率,强调在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民需求方面增强有效性和回应力,强调自上而下的统治性权力与自下而上的自治性权力交互,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协商与合作,强调政府低成本运作,强调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最终结果,强调引进企业管理的若干机制和方法来改革政府,强调顾客第一和消费者主权,强调政府职能简化、组织结构“解科层化”、作业流程电子化。
[编辑]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2]新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是公共行政学理论界与实践界围绕如何复活旧的官僚体制进行旷日持久争论的过程,许多学者对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新公共管理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化的理论体系。
一、胡德的生平及其主要学术贡献克里斯托夫·胡德(Christopher Hood),英国著名的行政学者。
1968年,胡德毕业予约克大学(University of York),获得社会科学(政治学)学士学位。
1971年,又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格拉斯克大学政治学系担任讲师。
1977一1979年,胡德担任约克大学政府项目的研究员。
1984--1985年,他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律系的高级特任讲师。
1986--1989年,胡德被聘为悉尼大学政府与公共行政系教授。
1987年,胡德于约克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1989--2000年,胡德担任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系教授。
自2001年开始,胡德还担任着牛津大学万灵学院(AllSouls College)的教授。
从2004年至今,胡德担任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ESRC)“公共服务:质量、绩效与供给”研究项目的主任。
1996年,胡德人选英国国家学术院(The British Academy)院士。
1995—2000年,他被授予伯明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名誉教授。
2001年,他入选极为尊荣的“英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
胡德的学术旨趣主要是政府行政、规制和公共部门改革研究。
他的著作主要有:《行政的限度》(The Limits of Administration)(1976)、《政府的工具》(The Tools ofGovernment)(1983)和《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The Art of the State:Culture,Rhetoricand Public Management)(1998)。
《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使他获得了2000年英国政治研究学会的“麦肯齐图书奖” (W.J.M.MackenzieBookPrize)。
2007年,由于其对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持续贡献,胡德被美国公共管理研究协会(Public Management Research Association)授予著名的“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奖”(H.George Frederickson Award)。
二、奥斯本的生平及其主要学术贡献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美国积极的政府改革家。
作为“进步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他曾经写过著名的《民主实验室》(Laboratories of Democracy)(1988),始终致力于鼓吹有效率的政府,曾任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的高级顾问,为“国家绩效委员会”(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提供智力支持,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
奥斯本经常为《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和《治理》(Governance)杂志撰稿。
其具有影响力的著作有:《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the Entrepreneural SpiritIsTransfor—ming£kPublicSector)(与特德·盖布勒合著,1992)、《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 (Banishing Bureaucracy:TheFive Strategies ForReinventing Govern·merit)(与彼德·普拉斯特里克合著,1997)、《政府改革手册:战略与工具》(TheReinventor’SFieldbook:Tools for Transforming Your Government)(与彼德·普拉斯特里克合著,2000)、《政府的代价》(The Price of Government)(2004)等。
奥斯本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担任过耶鲁大学的客座讲师。
三、巴泽雷的生平及其主要学术贡献麦克尔-巴泽雷(Michael Barzelay,1958一),美国行政学者。
1980年,巴泽雷获得斯坦福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
1982年,他获得耶鲁大学组织与管理学院公共与私人管理学硕士学位。
1985年,获得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95年,作为跨学科管理研究院(IIM)和政府学系联合聘任的人选,巴泽雷进入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LSE),现任公共管理学教授。
此前,巴泽雷曾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公共政策学副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公共管理改革、战略开发管理以及政府组织创新等方面。
2004年,巴泽雷出版了《为未来作准备:美国空军战略规划》(Preparing for the Future:Strategic Planning in the U.S.Air Force),并因此获得了美国公共行政研究院的“刘易斯·布朗洛图书奖”(Louis Brownlow Book Award)。
巴泽雷著述十分丰富,他最著名的著作有:《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Breaking Through Bureaucracy:A New Vision for Managingin Government)(1992)和《新公共管理:改进研究和政策对话》(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Im.proving Research and Policy Dialogue)(2001)。
此外,他还著有:《政治化的市场经济》(The Politicized Market Economy)(1980)、《更新公共管理:综合比较研究》(Revamping Public Management:Integrating Comparative Research)(1994)等。
[编辑]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3]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是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组织理论,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与传统行政模式将公共行政的管理方法局限于政治规则不同,新公共管理模式着力于经济规则。
根据中西方行政学者们的论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如下概括。
(一)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与传统公共行政管理中政府只是收税和提供服务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政府只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划桨”的作用。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
“‘掌舵’的人应该看到一切问题和可能性的全貌,并且能对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加以平衡。
‘划桨’的人聚精会神于一项使命并且把这件事做好。
‘掌舵’型组织机构需要发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划桨’型组织机构倾向于不顾任何代价来保住他们的行事之道。
”因此,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实行“治理”的政府。
(二)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新公共管理从公共选择理论中获得依据,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
”于是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这是公共管理理念向市场法则的现实回归。
“企业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想中有其特殊的含义,作为“企业家”的政府并非以赢利为目的,而是要把经济资源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率较高的地方。
因此,企业家式的政府应该是能够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服务应该以顾客需求或市场为导向。
对公共服务的评价,应以顾客的参与为主体,注重换位思考,通过顾客介人,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符合顾客的偏好,并能产出高效的公共服务。
(三)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及时做出反应。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决策的压力猛烈地冲击着政府的决策系统,政府组织需要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做出迅速的反应。
企业界经理采取分权的办法,通过减少层级、授权和分散决策权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因此,政府也应该通过授权或分权的办法来对外界变化迅速做出反应。
政府应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家庭和志愿者组织等,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奥斯本和盖布勒说:“当家庭、居民点、学校、志愿组织和企业公司健全时,整个社区也会健康发展,而政府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引导这些社会机构和组织健康发展……那些集中精力积极“掌舵”的政府决定其社区、州和国家的发展前途。
它们进行更多的决策。
它们使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机构行动起来。
”这是因为,健康而有活力的社会基本单元构成健康而有活力的国家。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与集权的机构相比,授权或分权的机构有许多优点,如:比集权的机构有多得多的灵活性,对于新情况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能迅速做出反应;比集权的机构更有效率;比集权的机构更具创新精神;能够比集权的机构产生更高的士气,更强的责任感,更高的生产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