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蜡染文化与生态
试论贵州蜡染在现代中国的嬗变——以安顺“蜡染之乡”为例
2020年9月第9期(总222期)专题与论述试论贵州蜡染在现代中国的3变——以安顺“蜡染之乡”为例周继业(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黔西南562400)【摘要】蜡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手工艺,它以其自身独有的艺术特色和价值传承至今$贵州蜡染在我国西南地区是一枝独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在我国蜡染发展史上具有典型代表性,而安顺被誉为“蜡染之乡”。
以安顺“蜡染”代表为研究案例,而展开贵州蜡染在现代国的壇变研究$【关键词】蜡染;'发展Doi:10.3969/j.issn.2095-0101.2020.09.068中图分类号:J5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101(2020)9-0148-02蜡染又称“蜡%”,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手工艺$我国的蜡染历史悠久,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征,大部分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按地域来分它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广泛流传和使用主要是在苗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中$贵州的蜡染又主要分布在安顺%丹寨%荔波%镇定等地,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被誉为“蜡染之乡”,是夜郎古国的文化中心,主要是苗族、布依族的蜡染$安顺苗族蜡染如图1$1贵州蜡染的概况蜡染古称“蜡%”,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与绞%%夹结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染%工艺的3科$它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的艺术,更是现代的艺,它是在特定的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发收稿日期:2020—07—20作者简介:周继业(1979—),女,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泰国攻读应用艺术研究与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中国画$展起来的$我国的蜡染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具有民族性%民间性特点和地域性特征$贵州的蜡染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独秀,有的历史,西,主要分布在安顺、丹寨%荔波%%镇等地,在苗族%布依族%瑶族%族%族等少数民族中$它,,具特,的有镇%%安和丹寨,主要是为的艺,,生$2006-2011国文化产的地方有贵州的丹寨、安顺%%和的,中,安顺“蜡染艺”是2006第被国文化产的$国文化产的一和,民间蜡染的一传、发展和$历史的发展和,贵州的蜡染用大众消费市场,形成商业产品,其意义发生大化$2贵州蜡染的特点蜡染是我国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特产,是西南个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一文化财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它成己独有的特点和价值$认识深入地了解它,有助于更好地、传、发展$特点如下$2.1民族多样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历史源远流长$蜡染是经过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在长期的生产生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成的独特民族艺的艺$蜡染颇,样,不同的图案具有不同的涵义,具有明显的民族性$2.2地域特征性我国的蜡染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分布在贵州%2020年9月第9期(总222期)专题与论述广西、云南等地,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
苗族蜡染工艺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当时苗族人通过使用植物染料和蜡制技术,制作了许多精美的蜡染布。
这些蜡染布被广泛用于装饰和礼仪用途,成为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蜡染工艺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苗族蜡染工艺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都是自然、环保和可持续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同时,苗族蜡染工艺还是苗族人民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它可以传达苗族文化和历史的精髓,同时也为苗族人民提供了一种展示自己美好形象和传承文化的途径。
总之,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都非常深远和重要,它不仅是苗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 1 -。
织金蜡染介绍
织金蜡染介绍织金蜡染哇,那可真是一种超级迷人的传统手工艺呢!织金蜡染是贵州织金地区特有的民间印染工艺。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织金蜡染的制作过程特别有趣呢。
一般都是先在白布上用铜刀蘸上加热的蜡液作画。
这个作画的过程就像是一场独特的艺术创作之旅。
画师们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感悟,在白布上勾勒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这些图案可丰富啦,有灵动的花鸟鱼虫,那鸟儿仿佛要从布上飞出来,鱼儿就像在水里欢快游动一样;还有富有民族特色的几何图案,这些几何图案看似简单,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们组合在一起,充满了神秘的美感。
绘制好图案之后呢,就要进行染色啦。
织金蜡染使用的染料大多是天然的植物染料,这种染料染出的颜色特别自然、古朴,就像是把大自然的色彩直接搬到了布上。
在染色的过程中,由于有蜡的保护,绘制图案的部分不会被染上颜色,这样就形成了蓝白相间的独特效果。
染好色之后把布上的蜡去掉,哇,一幅精美的蜡染作品就呈现在眼前啦。
织金蜡染的艺术风格独特极了。
它既有着粗犷豪放的一面,又不失细腻婉约之处。
从远处看,那些大面积的色块和鲜明的图案轮廓,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可是走近仔细看呢,又能发现图案中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精致。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织金地区人民的性格特点,热情而又细腻。
而且呀,织金蜡染可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手工艺,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呢。
这些图案往往都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有的图案是对祖先的崇敬,有的图案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一幅蜡染作品都像是一本会说话的史书,无声地讲述着织金地区的故事。
在现代社会,织金蜡染也没有被遗忘哦。
它逐渐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有很多的艺术家对织金蜡染进行创新,把传统的蜡染图案运用到现代的服饰、装饰品等上面。
这样既保留了传统蜡染的韵味,又让它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同时呢,也有不少的织金当地居民还在传承着这门手艺,他们坚守着这一份古老的技艺,让织金蜡染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
贵州蜡染的产业发展趋势
贵州蜡染的产业发展趋势贵州蜡染的产业发展趋势一、贵州蜡染产业的现状贵州蜡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在贵州省内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蜡染是将蜡烛涂抹在布料上,形成图案后再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
贵州蜡染以其独特的纹样、鲜艳的色彩和耐久性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贵州蜡染产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化工艺和染料的冲击,但仍保持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一方面,贵州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依然拥有着一定的特殊价值,吸引着一部分消费者。
另一方面,贵州蜡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也在图案设计、产品质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在市场上树立起了一定的品牌形象。
二、贵州蜡染产业发展的机遇1. 文化复兴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需求也越来越高。
贵州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正好符合了现代人们对于独特、个性化文化产品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贵州蜡染产业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2. 旅游经济的推动: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重点省份,贵州省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而贵州蜡染作为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可以作为旅游产品的一种形式,通过旅游合作、文化交流等渠道来推广和销售。
这不仅能为贵州蜡染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也可以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做出一定的贡献。
3.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会: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选择返乡创业。
由于贵州蜡染产业相对较为简单,门槛较低,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创业的选择。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培训,农民工可以学习和掌握蜡染技术,开设自己的蜡染作坊,实现就近就业和创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三、贵州蜡染产业发展的挑战1. 市场需求多元化:尽管贵州蜡染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但随着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传统蜡染产品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显得单一和缺乏新颖性。
因此,贵州蜡染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的研发,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
苗族蜡染工艺的背景和意义
苗族蜡染是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手工艺品,是苗族文化宝库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染织技艺可以追溯到苗族的祖先,在古代就已
经有所应用。
苗族蜡染是一种复合型的手工艺品,包括了设计、蜡画、染色、烧蜡、脱色和洗涤等多个步骤。
苗族蜡染以其色泽鲜艳、千姿
百态的花纹和独特的手工技艺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闻名。
苗族蜡染工艺的意义在于传承了苗族的文化遗产,是苗族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蜡染产品富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通过表达苗
族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等方面来传递苗族文化。
此外,苗族蜡
染还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作为各种礼品和装饰品,以及服饰和
饰品等方面的应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收藏品。
总的来说,苗族蜡染工艺是苗族文化的精髓,是对苗族文化传承
的延续和发扬。
同时,苗族蜡染也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苗族文化、欣赏地方特色风俗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
贵州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解析The Analysis on Guizhou Batik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Abstract:Batik dyeing has a long history in Guizhou Province.It is an art treasure that integrates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folk art and one of China’s importa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Its beautiful patterns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become an independent school in folk art.Analyzing its art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batik technique and content.Key words:Guizhou batik;style;cultural connotation 蜡染又称“蜡缬”,是一种古老的以蜡为防染材料的手工印染技艺。
“缬”是以辅染物辅助印染过程而染出的织物,“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丝绸印染技术的重大进步。
从考古发现可知,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最早出现蜡染的地区,蜡染工艺世代相传,流行甚广,是当地妇女最具传统性的生产活动和艺术创作。
如今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蜡染制作方法和使用习俗,有着鲜明的地域风格特点。
本文试以贵州蜡染为例,分析贵州不同地区主要的蜡染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以期有助于传统蜡染技术和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苗族蜡染
复古民族风
复古民族风
蜡染花纹选择
咱们尤其爱讲究寓意,画什么,画哪些,如何组合,都有讲究。一 盘菜有讲究,身上衣也有。 苗族蜡染的花纹图案在选择上也有其特点。 蜡染的图案主要分为植物、动物两大类。植物常用的有福贵牡丹, 多子石榴,福禄葫芦等,当然一些无名花草也会入画。动物有勤劳 牛,图腾龙,猛兽虎、狮,财运蝙蝠,凤、蝶、鸡狗兔鹿等等。苗 族蜡染在纹样选择上少有禁忌,并且多有夸张变化,艺术概括性极 高。
达的情况下,符合低温染色的只有靛蓝一种,所 以就不奇怪为什么蜡染全为蓝色了。
而现在,技术让染料有了更多选择。我们不再需 要去山上采花采树叶再煮沸得到染料,只要买来
染料稀释就可以了。十分方便。
苗族阿妈正在染布
浸泡染色
低温染布需要的时间较长。将画好的棉布浸泡进染 料盆,五六天之后取出。
当然也可以根据时间进行适当缩短。如果你想得到 深浅不同的花纹,可以在第一浸染之后,再点蜡画
苗族蜡染
在苗族聚居的地方流传着一首《蜡染歌》,这首歌讲述的便是蜡染 的历史。苗族先民掌握蜡染技艺,是在秦、汉时期。《贵州通志》 中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意思是 用蜡水在布上画上花纹再去染布,去掉蜡之后,花纹就像是一幅画。 宋朝时期,“点蜡幔”(幔:为遮挡而悬挂起来的布、绸子、丝绒 等,点蜡幔是蜡染的帷幔等遮挡作用的布)已经颇为盛行。 到了明、清时期,衣料也用起了蜡染。
蜡染古歌梗概
有一个美丽又聪慧的苗族姑娘,她的愿望就是穿上五颜六色各色花纹的衣服。 现在大家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一个颜色,太不美了。她整天在为此苦恼,总想 着能有什么办法将眼前一丛丛美丽的鲜花印到衣服上。她想啊想,不知不觉 就在花丛里睡着了。睡梦中她梦见一个仙女将她带入了一个百花园内,园里 花团锦簇,蝶飞蜂舞,好不漂亮。梦醒之后,低头发现自己的衣裙上沾染上 了蜜蜂留下的蜂蜡。斑斑点点的蜂蜡在衣裙上很不和谐。于是她将衣服放进 靛蓝染桶里重新染一遍,试图覆盖掉蜂蜡留下的印记。当她从沸水中取出漂 洗后的衣裙时,居然发现蜂蜡覆盖过的地方出现了花朵的纹样!姑娘灵光闪 现,立刻拿来蜂蜡融化,用笔在白色衣裙上沾着蜂蜡作花。画好后再去染色,
贵州安顺蜡染文化
珍藏的两幅蜡染画
我国古代就开始 研究蜡染,图案 栩栩如生。
蜡染的历史之悠 久,它充分展现 了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
安顺蜡染发展史
• (四)贵州省安顺市是蜡染之乡,安顺有 “滇之喉、黔之腹,粤蜀之唇齿”的赞誉, 地理位置重要,交通方便,更是“商业甲 于全省”。安顺于199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 蜡染艺术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宾 客,自此蜡染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使蜡染的发展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并且安 顺的蜡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 新。
蜡染工具
铜 刀
蜡染制作具体步骤
(4)染色。染色前在染缸内放入一定比例的蓝靛和酒, 加以调合,使其发酵出色。点过蜡的布放入染缸前 要用清水泡透后浸染15分钟,取出后晾15分钟,称 为一“封”’这道工序一般要经过8封至10“封”才 算完成。
(5)脱蜡。脱蜡前用冷水漂除布上浮色,然后将布置 入沸水中去煮,使蜡溶化,并在沸水中涮尽布上蜡的 残液。
蜡染制作具体步骤
(1)选择布料并加以洗涤。一般是选择自织的棉布、 麻布。由于布料含有杂质,所以要经过搓洗去掉 杂质,晾干后才能使用。
(2)剪裁布料后,有的布要刷浆,即将布料按用途 剪裁好,并在背面刷一层浆,使之平坦挺括,便 于点蜡。
(3)点蜡。蜡有蜂蜡和石蜡,前者质地较坚实, 后者质地较松脆,有的单独使用,有的两者混合 使用,点蜡前将蜡盛于容器内,在火上加温至60 度以上才能使用 。
三.安顺蜡染的地域分布
安顺蜡染广泛流传, 而且还呈逐渐扩大的趋 势。苗族、布依族、水 族居住的地区更是蜡染 盛行的大本营,其他少 数民族地区也有少量蜡 染出现。蜡染流传的地 域广,不同地域和民族 间蜡染的风格有着或多 或少的区别。
分布区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和传统技艺。
在贵州,蜡染艺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它源远流长,传统技艺精湛,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探讨其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传承与发展。
一、蜡染的历史渊源蜡染艺术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贵州作为蜡染艺术的发源地之一,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技艺和文化遗产。
蜡染源于古代织布工艺,它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当时的蜡染是用来生产皇家服饰的。
在宋、元时期,蜡染技艺逐渐传入民间。
到了明、清时期,蜡染技艺更加成熟,成为了民间织布加工中的一种常用工艺。
通过蜡染,可以制作出具有独特纹样和图案的布料,极受民间人们的喜爱,成为了当时的时尚之一。
贵州的蜡染艺术在清末民初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当时的蜡染工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但制作出了许多绝美的蜡染布料,还应用到了服饰、饰品和家居用品等方面。
蜡染的传统技艺丰富了贵州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贵州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蜡染的制作工艺蜡染是一种以蜡为媒介,通过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
蜡染的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包括设计图案、制作蜡纸、蜡染、脱蜡、晾晒、定色等。
在一张干净的布上,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纹样,然后用蜡纸把这些图案勾勒出来,接着进行染色。
在染色的时候,蜡部分阻挡住了染料,形成了蜡与布料间的防护隔离,而布料的其他部分被染上了颜色。
之后,将布料浸泡在热水中,使蜡脱离开来,晾晒后进行定型,最后就做成了蜡染布料。
蜡染的制作工艺需要熟练的手艺和精湛的技艺,蜡纸的处理、蜡的倒熔、染料的控制等都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
蜡染工匠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秘诀,使得蜡染工艺更加纯熟和完美。
三、蜡染的艺术特点蜡染是一种独特的传统工艺,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蜡染布料的图案和花纹多样化,可以绘制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如花鸟鱼虫、山水人物、传统纹饰等等,这些丰富的图案是蜡染艺术的精髓和灵魂。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贵州传统蜡染艺术的形成与演变
文化 生 态 学 视 野 下 的贵 州 传 统 蜡 染 艺 术 的形 成 与 演 变
郜 凯 韩会庆 郜红娟
公 共 管理学 院 , 州 贵 贵 阳 5 02 5 0 5; 500 ) 5 0 1 地理 与 环境科 学学 院 , 贵州 贵 阳 ( . 州 民族 学 院 1贵 2 贵 州师范 大学 .
在 漫长 的历史 长 河 中 , 们 创造 了丰 富 多彩 的蜡 染 艺 他
术, 成为 民族 文化 中的一 朵奇 葩 。文化 生态 学认 为 , 每 种 艺术 的产生 发 展都 离 不 开 特 定 的 环境 , 既包 括 自 它
县 桃 花村苗 族 刘姓 的一 座 洞 葬群 棺 中 , 但 发 掘 了汉 不
中 图分 类 号 : 2 . J 32 5
蜡染 是我 国古 老的 民 间传 统 纺织 印染手 工 艺 。蜡
为 少数 民族 生活 中不 可缺 少的一 部分 。
一
染古 称 “ 蜡缬 ” 它 与 “ 缬 ” 扎 染 ) 夹缬 ” 起 被 称 , 绞 ( “ 一 为 中 国古 代 的三大 纺染 工艺 。蜡 染在我 国 已有 着两 千 多年 的历史 , 在秦汉 时代 , 州 主要 少 数 民族 苗 、 早 贵 布 依、 、 、 、 侗 彝 水 仡佬 、 、 等就 已经 掌 握 了蜡 染 技 术 。 壮 瑶
一
定 思考 , 以期 对 展 贵 州 传 统 蜡 染 的保 护 、 承 和 发展 有所 帮 助 。 传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4 X(0O O 09 — 5 17 —44 2 l ) 1— o 1 0
关键词 : 统蜡染 ; 传 贵州 ; 形成 ; 演变; 文化生态学
然 环境 , 又包 括 社会 文 化 环 境 。 由于 贵 州 独特 的艺术才得 以形 成和 发 展下 去 , 蜡 成
苗族蜡染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丹寨县、安顺县及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坏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
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
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
在此状况下,这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
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
苗族蜡染有点蜡和画蜡两种技艺,从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
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更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这种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充满夸张,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安顺苗族蜡染以几何纹样为主,图案结构松散、造型生动。
织金苗族蜡染以细密白色为主,布满几何螺旋纹,图案结构相互交错,浑然一体。
蜡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谷草、染缸等。
制作时先用草木灰滤水浸泡土布,脱去纤维中的脂质,使之易于点蜡和上色。
然后把适量的黄蜡放在小瓷碗里,将瓷碗置于热木灰上,黄蜡受热熔化成液体后,即可往布上点画。
点好蜡花的布再用温水浸湿,放入已发好的蓝靛染缸,反复浸泡多次,确认布料已经染好,即可拿到河边漂洗,让清水冲去浮色,再放进锅里加水煮沸,使黄蜡熔化浮在水面上,回收后以备再用。
之后,再将蜡染反复漂洗,使残留的黄蜡脱净,即算完工。
丹寨蜡染在这之后还要拼涂红色和黄色,涂红的一般用茜草根,黄色则用栀子提取。
为了避免褪色,一般要待蜡染品制成后才着色。
除上述步骤外,蜡染还有制作蓝靛和发染缸等工序,各道工序前后连接,构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技艺和操作规程。
生态环境下贵州蜡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生态环境下贵州蜡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摘要】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极大丰富物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环保”已经成为全世界人们关注的焦点。
现在的人们开始深刻的反思自己利用自然资源改造世界的同时,给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怎样严重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回归自然生态的理念已渐渐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
人们对一些无害于生态环境的、天然健康可持续的纺织产品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也为蜡染文化的重现创造了无限可能。
【关键词】生态环境;贵州蜡染;传承;发展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理念,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意识、一种文化形态。
早在老子的思想言论里就已经提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已经提出“物无废物”的概念,与现在各业界提倡的“重视环保、重视生态、回归自然”的主题相切合。
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体现了社会对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决心,而贵州蜡染应用的核心价值便是它的生态性和保健性。
一、生态的释义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οικοs,原意指“住所”或“栖息地”。
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Ernst Haeckel)最早提出生态学的概念,当时认为它是研究动植物及其环境间、动物与植物之间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另一种解释是: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
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
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诠释生态,其实都是将人类的社会、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提到解决问题和改善问题的日程上,就我省蜡染文化、设计应用与开发的理念上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下的设计、生态环境下生活的探索,以生态环境下生活为理念的设计转型势在必行。
非文化遗产蜡染的介绍以及蜡染的艺术文化价值
(非文化遗产)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 市、织金县等地区苗族世代传承 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 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蜡染,古称“蜡缬”。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是一种以 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
• 自然的愿望 • 形象理想化 • 以饱满为美 • 以齐全为美
贵州蜡染工艺品虽然通常只有蓝白二色,但是因恰当地运用了各种艺 术手段,布局合理。
蜡染的价值
谢谢观看!
结构严谨,动静相宜,摆脱了"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裂之大小走向,可 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描绘对象,特点鲜明。
审美价值
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和 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成的“人化自然”的心灵 符号,组成一种理想化的完形关系。
安顺蜡染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安顺蜡染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安顺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蜡染产业的重要发展基地之一。
自古以来,安顺蜡染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成为了安顺市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安顺蜡染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安顺蜡染产业在技艺传承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蜡染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传承,技艺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同时,不断有新的设计师和艺人加入到蜡染产业中,他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出了更具时代气息和市场需求的产品,为蜡染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安顺蜡染产业在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蜡染艺术,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安顺蜡染企业加大了对市场的开拓力度,拓展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产品销售量和知名度逐渐提升。
同时,安顺蜡染产业也加强了品牌建设,通过参加各种展会和活动,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次,安顺蜡染产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安顺蜡染产业也在不断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产业也在不断寻求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推动了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安顺蜡染产业在政府支持和政策扶持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作为贵州省的重点传统文化产业,安顺蜡染产业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为蜡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蜡染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了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的来看,安顺蜡染产业在技艺传承、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和政府支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扬传统工艺,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推动蜡染产业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浅谈贵州丹寨蜡染
浅谈贵州丹寨蜡染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原生态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始终保持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
标签:蜡染工艺;贵州丹寨蜡染又称“蜡缬”,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的手工印染工艺。
蜡染起源于秦汉甚至更早并在隋唐盛行。
在唐开元年间,蜡染使用于制作军服、宫廷贵族服饰以及室内装饰屏风等。
由于后期政治等因素,少数民族大迁徙转入我国西南地区。
为了能够区分不同民族的族群,他们用不同的标志以蜡染的方式标记在服装上,并将对于自然生活的理念与对精神文化崇拜用蜡染的工艺所体现。
一、贵州蜡染概况贵州是中国蜡染工艺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也是由于贵州的历史、环境、地理、气候等因素所决定的。
一是由于贵州少数民族长期居住在山区河谷,交通相对于平原地区较为闭塞。
各少数民族均以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分布,很少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很好的保留本民族的特色文化。
二是由于当地人民在迁徙后依旧牢记原有的民族文化,能够传承本民族文化形态和保留原有习俗。
三是贵州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蜡染原材料自给自足。
这些有利条件都为当地蜡染工艺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能保证蜡染工艺源远流长。
二、贵州丹寨蜡染贵州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由丹江、八寨合为一县,各取一字,称为丹寨。
丹寨县是以苗族人口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贵州蜡染工艺分布区域广泛,且各地风格迥异,具有代表性的侗族、苗族、布依族等的蜡染手工艺也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从画蜡工具、染料、画蜡方式、染色到纹样、用途等都有所不同。
丹寨蜡染是贵州最具有代表性的蜡染之一,有着“东方第一染”的美誉。
丹寨蜡染如今依旧继承和沿袭着古老的传统制作工艺和图案纹样,且依旧保持着其独有的一些艺术特征。
蜡染及蜡染制品在当地老百姓生活中广泛应用,除了一般用于服装装饰之外,丹寨苗族蜡染还用于床单、被面、门帘、屏风、背包、包袱布、丧事用的葬单等日常生活用品。
布依族蜡染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与创新
l 3 9
布依族 蜡染工艺 的传承与发展
好的发展 ,多数家庭手工作坊纷纷倒闭 , 唯有少数老年妇女还在 如 人们 对民间文化的认识不到位 , 从事蜡染技术人 员水平较低 , 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蜡染工艺制 作。 就董 当乡平牙村来说 , 该村 加上开发设计 力量有限 , 导致 罗旬县蜡 染的发展受到些许阻力 。 有1 5 8 户村 民,2 0 ( 0 ) 年以前 ,从事蜡染工艺的村 民高达 1 1 0 户左 罗甸县 布依族政府提 出了 “ 搞好民族文化事业 ,推动 民族文化 右, 现今蜡染作坊已不足十余户。 从事蜡染工艺技术人才的匮乏、 产业发 展”的政 策方针 ,然而 ,推 进蜡 染文化的发展 ,需各级 技术落后 、 技艺缺乏创新 ,已经成为阻碍 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 因 政 府 及 相 关 人 员 同心 协 力 ,开 拓 进 取 ,不 断 创 新 ,勇 于 发 现 现
( 一 )布依族蜡 染的工艺流程 布 依族蜡染工艺作为 民间手工 艺品 , 有着 自身的历史发展
同时还要加大媒体宣传 力度 , 要通过传媒 ( 包括 明星广告 、
过程 。宋 代时期 ,已经简单地记载 了贵 州惠水特产蜡染布艺的 制作 宣传册、网络宣传与推广等 方式 )的手段对蜡染艺术的历 由来 。布依族姑娘 自幼便 开始学习蜡染技术 ,受 之熏陶。蜡染 史、文化 、经济 、情感价值等进行宣传 ,以便更好地唤醒人们 工艺 品的形 成是在制作 中先将蜜蜡加热 后熔 为蜡汁 , 然后选择 对蜡 染工艺艺术的保护意识 ,在制定和决策与他们生活环境息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摘要】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蜡染工艺的特点,以及贵州民间蜡染的历史渊源。
其次探讨了蜡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技艺,以及蜡染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最后分析了现代社会对蜡染艺术的需求与发展,强调了传统蜡染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了解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体会传统艺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传统蜡染艺术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承载着历史传统和民族情感,对推动当代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传承、发展、工艺特点、历史渊源、设计技艺、民俗文化、现代社会、独特魅力、重要性、关系。
1. 引言1.1 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的价值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贵州民间蜡染艺术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蕴含着民族智慧和创造力。
其独特的染色技艺和精湛的图案设计,展现了贵州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通过蜡染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贵州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了解到蕴含在每一件蜡染作品中的文化故事和历史渊源。
蜡染艺术不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表达的载体。
它不仅展示了贵州民族的独特文化风貌,也传递着民族的情感和情怀,是当地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
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认同的象征。
通过对蜡染艺术的研究和传承,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使蜡染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2 传统蜡染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传统蜡染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并希望将其传承下去。
苗族蜡染故事
苗族蜡染故事苗族蜡染是中国苗族传统手工艺之一,源远流长。
在苗族文化中,蜡染被广泛应用于衣物、饰品以及室内装饰品的制作中,并传承至今。
以下是关于苗族蜡染的相关参考内容,包括起源传说、技艺特点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
起源传说:苗族蜡染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苗族的祖先曾在一个偏僻的村落里遭遇到了麻烦。
村子里的蚯蚓数量异常多,无法控制。
苗族人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选择将蜡涂抹在身上,以驱赶蚯蚓。
然而,蚯蚓并未如愿离去,而是在苗族人的身上留下了美丽的图案,从而形成了蜡染的艺术。
技艺特点:1. 蜡涂染色:苗族蜡染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用蜡将图案在布料上涂抹出来,然后再进行染色。
蜡的涂抹可以使用蜡烛、蜡块或者蜡烛熔化后的蜡液。
通过涂抹蜡的地方不会吸收染料,从而形成了图案。
2. 多样的图案:苗族蜡染的图案多样化,常见的有植物、动物、几何图案等。
这些图案形象生动、富有民族风格,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蜡染师傅进行手绘。
3. 手工制作:苗族蜡染是纯手工制作的艺术。
从蜡涂抹、染色到去蜡,都需要手工操作。
这些繁琐的工序需要经验丰富和细致耐心的师傅来完成。
文化意义:1. 彰显民族特色:苗族蜡染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文化独特性的象征。
蜡染作品中的图案与纹样往往表达着苗族人民对于生活、自然和美好愿望的向往和追求。
2. 传承与交流:苗族蜡染作为一种传统艺术,通过代代相传,使得苗族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延续。
同时,苗族蜡染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国多民族的文化底蕴。
3. 经济价值:苗族蜡染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其作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旅游业的发展,苗族蜡染逐渐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关注,成为了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艺术产品。
总结:苗族蜡染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
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富有创意的图案设计,凝聚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苗族蜡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世人展现了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蜡染文化与生态贵州蜡染作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印染工艺,它代表的是千百年来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保、生态和自身的生活质量。
标签:贵州蜡染;特点;生态通过田野考察访谈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因失去原有的生存环境而正在快速地消失,贵州蜡染正是其中之一。
贵州不仅是中国蜡染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蜡染的代表性地区。
贵州蜡染文化的形成是伴随着贵州少数民族对自然环境认识和利用的过程,对社会制度适应过程而逐渐产生发展的。
蜡染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制作经验和造型法则。
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程度的差异,贵州民族民间传统蜡染形成了较强的区域性,各地区、各民族和支系有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
一、蜡染起源之说蜡染的起源是理解蜡染本质的必要环节。
任何技艺的起源和人类的劳动都是同步的,它包括人类发现自然中的各种效应和人类的操作经验,蜡染文化的起源也是如此。
蜡染的发明以人们对物质特性的充分认识和利用为基础,并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因素和技术条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蜡染是基于人们对服饰美化的需要,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是在多种染织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蜡染产生的时间应在纺织、染色和画馈工艺成熟之后。
从原料上看,蜡染对面料没有特殊要求,棉、麻、丝、毛织物都能采用;防染材料也不拘于特定品种,动植物蜡均可使用,通常是用树脂和蜂蜡;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艺,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蓝为主,低碳环保。
从范围来看,蜡染技术存在于世界上很多地方,文化和使用方式也多种多样。
艾尔费雷德·比勒(Alfred Buhler)和埃伯哈德·费希尔(Eberhard Fischer)合著的《夹防染术》写道:一个似乎合理的假说,根据现在可以利用的有限的物证,是中国创造了扎染的简单形式,还有“蜡防染”技术,尽管印度是媒染防染和媒染防染与糊染相结合的创始之国。
美国学者维尼恩·斯坦(Vinian Stein)在其著作《蜡染》中认为,最早的蜡染可能发生在中国和埃及,再流传到波斯、印度及其他国家。
根据维尼恩·斯坦的看法,爪哇的蜡染术乃是近代的事。
蜡染术应该发生在古老的中国和埃及才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卡特在其著作《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中谈道:“现存中国的早期蜡染实物,比埃及、日本、秘鲁、爪哇所发现的实物要早得多。
特别是在敦煌石窟和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蜡染实物足以证明这一点。
英国蜡染艺术家诺埃尔·迪伦福斯(Noel Dyrenforth)在其所著的《蜡染技巧》一书中认为,蜡染工艺的传播,更可能是从远东到马来西亚群岛的岛屿通过商队路线西去中东,即由中国经过丝绸之路进行扩散的。
中国学者对蜡染起源历史的研究,不仅能断定蜡染技术起源于中国,而且还认为蜡染的起源时间比国外学者们所谈论的要早得多。
中国许多学者都认为蜡染可能是在中国木版凸印直接印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隋刘存《事始》引《二仪实录》记载:“夹缬,秦汉始有之。
”田自秉在《中国染织史》中就明确写道:“据研究,最迟在秦、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就掌握了用蜡防染的特点,利用蜂蜡和虫白蜡作为防染原料。
”也就是说在公元前475年到公元24年间,中国就已经有了成熟的蜡染技术。
陈宁康在他的《蜡染艺术》一书中明确地指出:“近年考古学家们在川东峡江地区风箱峡崖葬现场的峡路上,发现散落的文物中有粗细不等的平纹麻织品七八种,还有蜡缬细布,都是衣服的残片。
年代相当于战国至西汉(公元前475年~公元前8年),族属与中国历史上的‘百濮’‘百越’有关,是目前可见到最早的蜡染实物资料。
”现藏于中国新疆博物馆的约公元2世纪的“人物蜡染”和“几何形蜡染”,就是有力的实物佐证(见图1、图2)。
这两件蜡染,是1959年在新疆民丰东汉墓出土的。
其中一片是圆圈、圆点几何纹样组成花边,大面积地铺满平行交叉线构成的三角格子纹;一片系小方块纹,下端还有一半体佛像。
因此,中国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至少在秦汉时期,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就已经掌握了防染工艺,并且以蜂蜡和白蜡作为防染材料也早于印度和埃及。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还因为在我国新疆地区的其他重要考古发现中出土了许多蜡染实物:东汉的蜡染棉布、北朝的蜡染毛织物,这些都足以说明我国蜡染工艺的历史早于国外。
同时,蜡染流传日本的时间,也说明中国蜡染出现得非常早。
“现存最早的蜡染品收藏在奈良的日本帝国珍宝馆内,制成于8世纪。
蜡液是用于这块丝绸上的防染物。
”对于蜡染的起源,除了认为蜡染起源于某一地区或国度之外,还有学者持蜡染起源的多元之说,即认为蜡染是世界上不同国家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影响情况下,与其他许多技术一样,起源于某种偶然现象。
也就是说蜡染的产生,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定要通过人类的传播才能产生。
1986年美国纽约出版的《染色艺术——爱得克斯、蜡染、扎染》一书中指出,蜡染的最早发源地是中东、印度、中亚和远东四个地区。
书中阐述说,在中东的埃及,发现早期的蓝色地上带白色花纹图案的蜡染亚麻和羊毛制品,虽然这些蜡染织物多被用作寿衣,但这些实物看起来非常美观精致,可能曾被用作壁挂或者教堂圣坛服饰,这些实物据分析是5~6世纪的埃及产品,因此,该书认为,中东至少应被假设为发源地之一。
美国学者维尼恩·斯坦认为,最早的蜡染可能发生在中国和埃及,再流传到波斯、印度及其他国家。
二、贵州蜡染的特点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流行很广,是少数民族妇女最具传统性的生产活动和艺术创作。
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程度的差异,贵州民族民间传统蜡染形成较强的区域性,各地区、各民族和支系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贵州各民族蜡染使用的布料不尽相同,但过去大都是自纺自织的。
黔东南和黔南一带常使用棉布,一般是平纹棉布。
丹寨和三都的苗族则喜爱用斗纹布,这是一种布面组织呈细小菱形层层套叠纹路的家织布,服饰品尤其是被面多以斗纹布制作。
黔中贵定、龙里、开阳、福泉等地的苗族喜爱用麻布或棉麻交织的布。
黔西、黔西北一带的苗族则喜爱用麻布和毛布。
蜡是动物、矿物或植物所产生的脂肪酸酯,常温下为固体,具有可塑性,不溶于水,能燃能熔,熔点较低并具有一定的黏滞性和黏附功能,蜡染正是利用蜡的这些特点实现布料防染的目的。
目前贵州蜡染的防染材料有植物蜡(如枫香、松香、树胶等)、动物蜡脂(如蜂蜡)以及矿物蜡(如石蜡)。
这些蜡可以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防染剂,不同材料其脆性和韧性不同,若添加比例不同,所配置的蜡的韧度和熔点也不同。
贵州民族地区最常使用的是石蜡和蜂蜡。
贵州许多地区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往往将石蜡和蜂蜡搭配起来使用,搭配比例各地皆不相同。
蜂蜡黏性强,石蜡性脆,防染效果不同,因此精细纹样的蜡染常用蜂蜡,但由于石蜡便宜,贵州许多地区还是大量使用石蜡。
无论是蜂蜡还是石蜡,熔化蜡时都要用文火慢慢加热,因为蜡是易燃物质,如果蜡的温度过高就会着火。
而且,蜡若过分加热还会减少其油脂含量,损害蜡的柔韧性,这样涂到织物上的蜡也就会变得十分松脆易碎,浸在染液中时,蜡便会一片片地剥落。
同时,如果蜡温度过高,在点蜡时蜡液流速过快,在织物表面形成的蜡膜太薄,就难以起到防染作用。
但温度也不能太低,温度过低蜡液就无法渗透入纤维中去,浮在表面容易剥落,同样也起不到防染作用。
贵州蜡染图案种类繁多,通常可分为自然纹和几何纹。
其中,自然纹中动植物纹较为常见,几何纹则多见自然物的抽象变形。
较为普及和典型的纹样主要有以下几种:铜鼓纹(以铜鼓的鼓面纹饰作为纹样,整体为圆形,中心是太阳,四周是光芒,因此而得名太阳纹)、螺旋纹(形如圆形化的指纹,表现水波纹或盘蛇)、鸟纹(如锦鸡、麻雀、燕子、喜鹊等)、蝴蝶纹、龙纹、鱼纹、花草植物纹(如牡丹、莲花、桃子、石榴、荞麦花、梅花、桃花、蕨花等)、山川星辰纹。
这些纹样古朴素雅,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见图3、图4)。
在蜡染染料中,蓝靛是应用最广的一种。
蓝靛色泽浓艳,牢度非常好,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喜爱。
蓝靛作为染料的历史相当悠久,考古数据显示,公元前2400年古埃及第五王朝就曾以蓝靛来染色。
《诗经·小雅》中有“终朝采绿,不盈一掬,终朝采蓝,不盈一檐”的诗句,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对蓝染工艺的精辟总结。
东汉时期,马蓝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有专业性的产蓝区。
当时,文学家赵岐路过陈留,看见山冈上到处种着蓝草,就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蓝赋》,并作序说:“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为业。
”隋唐时期,由于我国和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不断扩大,蓝靛也成为商品输出到西亚,并流传到欧洲。
蓝草的染色,最初应该是一把蓝草叶和织物揉在一起,揉碎蓝草叶,汁液就浸透织物,然后晾在空气中转化为靛蓝。
后来人们把布帛浸在蓝草叶发酵后澄清的溶液里染色,这就是鲜叶发酵浸染法。
用蓝靛染色的服饰不仅耐脏、耐晒、不易褪色,而且越经水洗越鲜艳,同时还具有药用价值,对于刺挂草割引起的皮肤伤痛以及虫咬烂疮等皮肤疾病,都可起到消炎止痒的作用。
从文献上看,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就曾将蓝草列为上品。
“其味苦寒,主解诸毒,杀虫岐,注鬼、螯毒,久服头不白,轻身,生平泽。
”三、蜡染的生态性当前,国家批复贵州省以省为单位建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引领性事件,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抢抓机遇,努力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争取支持,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低碳生活”“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等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话题,人类社会正经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过渡,人类在关注生产发展的同时,开始更多关注自身的活动对社会和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在生态社会的大背景下,人类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都先后开始在各个领域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而蜡染以它所具有的对自然环境的亲和力,成为人们探索生态纺织品、生态染料的重点。
蜡染的染料来源是自然界的各种植物,具有再生性;其次用于提取蜡染染料的植物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植物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如靛蓝、木蓝、菘蓝等。
蜡染染料主要是浸泡、发酵、沉淀等过程,所留下的植物染料残渣,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可以很好地分解,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因此,蜡染染料完全符合生态染的要求,与自然环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废物废水容易分解,基本上不会产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