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发展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行业发展概述
医药行业被誉为“永不衰落胡朝阳产业”。医药行业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中成药工业、中药饮片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制药机械工业、医用材料及医疗用品制造工业、其他工业八个子行业。
一、医药工业发展概述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
2009年,中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0200亿元,同比增长20%。比2007年15.2%有大幅回升;销售收入达9723.66亿元,同比增长33.2%;利润总额达到354.75亿元,同比增长33.2%。中国医药产业规模逐年增加,2004年中国医药行业资产总额为4798亿元,2009年达到8569亿元。
2009年中国医药工业从重点子行业来看,中成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而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工业增长幅度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1 2004-2009年中国医药产业规模及增长率
2、产业结构
目前,中国的医药工业是一个独特的结合体。从分类的角度看,化学制药领域以仿制药为主,具有良好的生产能力,但国际竞争力比较薄弱;生物制药在整个制药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增速明显,发展势头良好;与其他国家相比,传统中药在整个医药产业中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
2009年中国医药市场份额,化学原料药占21.2%,化学制剂占27.5%,中成药占22.4%,中药饮片占5.0%,生物生化制品占10.0%,医疗仪器设备占9.1%,卫生材料及用品占4.8%。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
图2 2009年中国医药产业结构
3、产业环境
近几年中国的医药行业因为受益多项国家政策而保持着良好发展的势头,而新医改贯穿了全年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进程,这不仅使中国的医药行业在金融危机大背景萧条的情况下屹立不倒,还使中国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虽然经历金融危机,中国的医药行业依然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
市场环境方面,目前中国民众越来越珍爱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意识越来越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两网”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日益完善。这些因素为生物医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市场契机。
另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都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适度增长。
(二)产业特点
1、机遇挑战并存、增长势头强劲
中国医药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在药品需求方面,主要体现为消费者收入的减少和药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前一种影响较为明显,后一种并不明显。但是,由于药品需求是刚性的,这种影响将不会明显降低药品的消费量。随着医改的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将使人人享有医保,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中国的药品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2004-2009年,医药工业的产值增长率虽然波动较大,但均远高于GDP的增长率,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在药品供给方面,金融危机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的上涨以及利率下调导致的银行借贷等。由于中国大多数医药企业规模小、国有化程度低,在抵御金融危机的时候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而且中国的药品生产能力本来就过剩,即使有一些企业受到冲击,也不会影响整个药品市场的产能和供给能力。
2、产业融合加速、创新能力增强
中国医药产业生产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销售额处于国内前60位的医药企业总体销售收入占全国医药销售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少数大型企业集团越来越强有力地左右着全国市场。中国医药商业的行业集中度在不断的提升。医药商业前三强占医药市场销售比重由2006年的18.95%提高到了2009年的25.37%。但是中国医药商业的集中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以美国为例,市场份额排名在前三位的医药流通企业已经占到全国总份额的80%左右。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医药生产型企业对龙头流通企业的依存度将越来越高,“大鱼吃小鱼”的并购案例将不断产生,强者恒强的局面将愈演
愈烈。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引导,整个医药产业的源头——药品研发领域也经历了一次疾风骤雨般的洗礼,产品申报低水平重复现象得到很大改善,主流企业纷纷加快了创新药物研究的步伐。研发领域整体思路和观念的转变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走势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研发领域创新力度的加大,将直接提高整个行业的素质。
3、国际合作加强、外贸运行良好
在全球新一轮医药产业转移的推动下,跨国药企在新兴市场的投资行动愈加频繁,其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由于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丰富而廉价的人力,以及低成本的临床试验资源,因此,看好中国的医药研发环境及巨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选择与中国药企合作,通过建设生产基地和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以实现与总部研发资源的优势对接。
早在2002年,诺和诺德公司就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研发中心,这也是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建立的首个研发中心。随后,罗氏、阿斯利康、礼来、拜耳、诺华、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公司也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或扩大研发投资。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这也是国际医药巨头重视并持续投入的重要原因。
4、研发基础薄弱、核心竞争缺失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医药产业还缺乏核心竞争力,大而不强的问题相当突出。基于历史原因,中国医药产业还存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重复生产多、经济效益低、研发能力薄弱等极为突出的“软肋”。
中国医药行业蕴藏着无限的并购潜能,中国医药企业在经过并购、重组后,将越来越能承受的国际竞争的压力。在受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药品价格政策性下调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医药企业资产重组力度将加大、核心竞争力也将加强。从趋势来看,中国的重组、并购将会不断发生,产业集中度也将不断提高。新医改的方向就是提升产业集中度,扶持、发展有国际竞争力、有研发基础、创新能力强的大型企业。
在新医改的推动下,未来中国医药产业的整合亮点在于,在医药行业更加偏向兼并重组的局势下,国药集团、华润集团和上实集团将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从而更加提升中国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实现优质重组,强强联合,使中国医药行